農田排灌系統生態化改造工程_第1頁
農田排灌系統生態化改造工程_第2頁
農田排灌系統生態化改造工程_第3頁
農田排灌系統生態化改造工程_第4頁
農田排灌系統生態化改造工程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農田排灌系統生態化改造工程目前,推進農田排灌系統生態化改造主要通過推動農田退水凈化試點工程,通過科學布局建設廢水收集池、生態調蓄塘、生態攔截溝渠、生態護坡等工程,實現農業面源的有效治理。高標準農田建設中最重要的就是灌排設施的建設,確保能灌能排,旱澇保收。農田;1能灌能排,旱澇保收。農田;1排系統生態化改造的目標就是在保證耕地糧食生產產能的前提下,通過灌排單元內的水系及灌排設施的合理規劃和排水系統的生態化改造,提升對農田排水中氮、磷等的攔截凈化及循環利用水平,減少農田面源污染排放。由于地形地勢的差異,丘陵區和平原水網區農田灌排系統也有所不同,生態化改造中均應遵循因地制宜、生態處理、循環利用的總體原則,對已有灌排水系(溝渠、塘堰、河浜)進行疏通連接,充分利用泵、閘等對水資源進行科學調度和管理,促進農田排水在灌排單元內的有效蓄滯與循環利用,并盡量優先利用塘浜對降雨初期產生的高濃度農田地表徑流進行匯集后循環灌溉,盡量不外排。如南京江寧湯山生態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充分發揮其地勢高程差,農田排水匯流到溝渠,進入區域內的河浜,通過閘控制其向外河的排放,并利用提水泵站將其提升至區域內高處的魚塘,然后通過管道自流灌溉至稻田,從而實現了農田內部用水的循環。而地處平原河網區的武進新康村,在高標準農田建中,通過建設地表徑流匯集池,利用提水泵站將排水提升至荷花生態凈化塘中,不僅實現了農田排水的匯流凈化,還打造了生態景觀。此外,排水系統生態化改造工程宜在原有排水系統基礎上進行生態化改造提升,盡量不額外占用土地,保證排水通暢的同時采用相應技術措施對農田退水進行凈化后再排放至水體。可采用的技術包括生態田壤、農田排水促沉凈化裝置、生態溝渠、生態凈化塘等。一、相關工程案例(1)武進區某高標準生態農田建設試點案例。該高標準生態農田建設試點位于常州市武進區雪堰鎮新康村,試點總面積約87萬m2o為打造生態型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樣板區,試點區域于2017年啟動了農田排水系統生態化改造,并于2020年6月完成了工程建設。雪堰鎮高標準農田排水系統生態化改造工程包括新建生態攔截帶、生態溝渠、促沉凈化池和生態塘系統等。(2)太倉市某高標準農田排水系統生態化改造案例。該改造案例位于太倉市農業面源治理試點區內,屬于太倉市城區北郊的楊林塘小流域,試點區總面積約20.4km2,試點區主要涉及城廂鎮東林村、萬豐村、雙鳳鎮慶豐村、沙溪鎮中荷村、勝利村和塘橋村。試點區改造工程于2016年開工建設,2018年全部建設完成。試點區農田排水系統生態化改造內容包括生態溝渠建設和地表徑流生態攔截系統等。(3)丹徒區某高標準農田排水系統生態化改造案例。該改造案例位于丹徒區上黨鎮價示范區總面積約19.3km2,其中種植面積約14.7km?,涉及4個村。示范區以稻田和經濟茶園為主,菜地、果園零星分布其間。針對示范區內農業面源污染現狀,以凌塘水庫為核心,在示范區內重點實施生態溝渠工程、生態河道攔截工程和生態凈化塘工程等。(4)以皈為單元的農田尾水“零排放”生態循環模式。平湖市在鐘康街道活羅浜灌區選定面積36.7hm2,結合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利用退養魚塘開展890m“環形”農田氮磷生態攔截溝渠系統建設,實現了農田尾水循環利用,避免直排河道,探索出了一套以皈為單元的農田尾水“零排放”生態循環模式。活羅浜灌區示意圖如圖1所示。在灌區總排水出口附近利用水塘構建自然濕地系統,通過合理水力調控和適宜植物措施,進一步減少灌區面源排放。水塘植物布置圖如圖2所示。圖1活羅浜灌區的布局浮萍、野菱、金魚藻、水薛、萍蓬草、睡蓮、 荷花、蘆節、杳蒲、水蔥、黃莒蒲、燕子花、溪蘇、水鱉等黑藻等 田字草等 美人蕉、石莒蒲、水蓼等漂浮植物 沉水植物 浮葉植物 挺水植物圖2水塘植物的布置(5)海安大力發展節水灌溉工程。洋蠻河街道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總面積3100畝,項目總投資2450萬元,2020年批復,2021年建成,突出實施了模式創新、耕地提質、優質精品、生態優先、田美鄉村、智慧農業、高效節水、宜機化改造、效益提升等九項工程。二、對策建議1、完善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農業、環保等相關部門應對高標準農田排水系統生態化改造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加強指導,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時必須要把運行期的實際凈化效果作為最重要的考慮因素,將改造工程對農田排水中氮、磷的凈化效果作為重要的評價因子。此外,評價指標體系還要將管護機制的建立情況作為重要的評價因子。因為高標準農田排水系統生態化改造工程是否能夠長期穩定運行,主要在于運行期是否有完善有效的管護。2、科學設計,高質?建設目前,國內對生態型農田排水系統尚沒有出臺相應的標準和技術規范,這是導致生態型農田排水系統設計水平參差不齊的主要原因。在沒有相應標準規范的前提下,各地應依托科研院所、專家進行科學的指導和設計,確保關鍵環節技術過硬、植物品種和布局合理。構建生態型農田排水系統時,必須要摸清建設區域農田分布、排水特點和水質等基本情況,做到科學合理設計。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必須要嚴格按照設計圖紙施工,避免出現施工質量不高,造成工程建設質量低下、影響后期運行效果的情況。工程施工單位必須由具有相應工程背景的施工單位實施,相關部門應加強督促檢查,監督施工質量,確保工程建設真正達到預期效果。3、農田灌排系統生態化改造主要包括生態田境、農田排水促沉凈化裝置、生態溝渠以及生態塘浜調蓄凈化系統等生態田域是農田灌排系統生態化改造的第一要素,在生態高標準農田建設中最容易落實,田境高度以20農田建設中最容易落實,田境高度以2025cm為宜,并根據水稻生育時期對排水口高度進行動態管理,普通田填寬度以3040cm為宜,排水渠邊田填宜適當加寬,并因地制宜種植具有固土攔蓄或抑制病蟲害功能的植物。排水溝渠的生態化改造是農田灌排系統生態化改造的重點,建設中應因地制宜選用不同植物的組合及填料,可結合農田排水促沉凈化裝置一并建設。生態塘浜調蓄凈化系統是農田灌排系統生態化改造的關鍵,應在高標準農田建設前結合區域地形、水系特征進行頂層設計,以農田氮、磷高濃度排水的蓄存回用為核心,lhm2建設45m3的收集池就能實現農田排水中氮、磷回用率達到50%以上。4、農田灌排系統生態化改造還要加強相關工程配置參數和技術的物化和標準化研究,實現生態功能、環境功能和景觀功能協調統一目前對農田排水中氮、磷等污染物的攔截凈化研究主要集中在技術工藝及其應用效果,對于工程建設參數,尤其是工程配置參數的研究相對薄弱。要實現農田退水的“達標”排放,對河道不造成污染,需要配置多長的生態溝渠、多大的生態塘,如何根據農田排放污染負荷及周邊水系特征進行科學合理配置,并綜合考慮經濟和生態環境效益,實現投入最小化和污染防控效果最大化,這些都需要借助于相關面源污染模型深入系統地開展情景模擬研究,并提出一套普適性的簡單設計算法。止匕外,灌排系統生態化改造中還要加強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合理科學配置不同植物,充分發揮鄉土物種的功能,提高農田系統的生態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