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治療第二章關節活動技術詳解演示文稿_第1頁
運動治療第二章關節活動技術詳解演示文稿_第2頁
運動治療第二章關節活動技術詳解演示文稿_第3頁
運動治療第二章關節活動技術詳解演示文稿_第4頁
運動治療第二章關節活動技術詳解演示文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運動治療第二章關節活動技術詳解演示文稿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1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優選)運動治療第二章關節活動技術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2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目錄1第一節

基礎理論一、關節運動的基礎二、關節活動范圍異常的原因三、常用訓練方法四、臨床應用及注意事項五、關節活動范圍測量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3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目錄2第二節

上肢關節活動技術一、肩部關節二、肘關節三、腕關節四、手指關節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4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目錄3第三節

下肢關節活動技術一、髖關節二、膝關節三、踝及足關節第四節軀干活動技術一、頸部關節二、腰部關節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5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學習目標1.掌握主動運動、助力運動和被動運動等臨床常用的關節活動度訓練方法2.復習關節活動的解剖生理、運動學基礎知識和主要關節活動度測量的方法及正常值3.了解引起關節活動異常的常見原因和預防措施及關節活動度訓練時的注意事項4.運用關節活動技術幫助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并能與訓練對象進行良好的溝通交流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6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重點難點1.四肢及軀干主要關節主動運動、助力運動和被動運動等臨床常用的關節活動度訓練方法2.關節活動的解剖生理、運動學基礎知識和主要關節活動度測量的方法及正常值3.運用關節活動技術幫助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并能與訓練對象進行良好的溝通交流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7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第一節基礎理論一、基本概念(一)概念關節活動技術是指利用各種方法來維持和恢復因組織粘連或肌肉痙攣等多種因素所導致的關節功能障礙的運動治療技術。關節活動技術包括手法技術,利用設備的機械技術以及利用患者自身體重、肢體位置和強制運動的訓練技術。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8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二)關節的構成一個典型的關節必須具備以下四個主要構造條件:關節面、關節囊、關節腔以及輔助結構。前三者為關節的基本構造。輔助結構有關節盤(或稱關節內軟骨墊)、關節盂緣、滑膜皺襞和關節韌帶等。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9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三)關節的類型1.根據關節的運動分類2.根據關節運動軸心或自由度多寡分類常用的關節分類法為按關節運動軸的數目和關節面的形態分為單軸關節、雙軸關節和多軸關節三類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10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四)關節的運動1.運動軸根據運動軸的多少可以分為:單軸運動、雙軸運動和三軸運動。2.運動平面3.運動方向關節的運動方向包括:屈、伸、內收、外展、旋內、旋外、內翻、外翻、背屈、跖屈、環轉等。4.關節活動的類型(五)影響關節活動度和穩定性的因素: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11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二、關節活動范圍異常的原因1.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疼痛

2.肌肉痙攣

3.軟組織攣縮

4.肌肉無力

5.關節內異常

6.關節僵硬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12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三、常用訓練方法(一)主動運動(二)助力運動(三)被動運動(四)持續性被動活動(continuouspassivemotion,CPM)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13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四、臨床應用及注意事項(一)適應證(二)禁忌證1.運動造成了該部位新的損傷2.運動有破壞愈合過程的可能3.運動導致疼痛、炎癥等癥狀加重時(三)注意事項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14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五、關節活動范圍測量關節活動范圍(rangeofmotion,RoM)是指關節的遠端向著或離開近端運動,遠端骨所達到的新位置與開始位置之間的夾角,即遠端骨所移動的度數。關節活動范圍測量即是測量遠端骨所移動的度數,而不是兩骨之間所構成的夾角。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15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一)測量所使用的儀器設備

1.通用量角器由1個圓形或半圓形的刻度盤和兩條臂(分別稱為固定臂和移動臂)構成,固定臂與刻度盤相連接,不可移動,移動臂的一端與刻度盤的中心相連接,可以移動。通用量角器主要用來測量四肢關節

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16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2.指關節測量器可用小型半圓形量角器測量,也可以用直尺測量手指外展或屈曲的距離,或用兩腳分規測量拇指外展(虎口開大)程度。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17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3.電子量角器固定臂和移動臂為2個電子壓力傳感器,刻度盤為液晶顯示器。顯示器可以與固定臂和移動臂固定在一起,也可以通過連接線與兩條臂相連。電子量角器重復性好,使用方便,精確度優于通用量角器。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18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4.脊柱活動測量可以用專用的背部活動范圍測量計或電子量角器來測量脊柱的屈伸活動范圍,也可以通過測量直立位向前彎腰、向后伸腰,以及向兩側屈曲時中指指尖與地面的距離來評定脊柱的活動范圍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19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二)不同量角器的測量方法(三)各關節活動范圍測量方法及正常參考值(四)測量注意事項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20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21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22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23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第二節上肢關節活動技術一、肩部關節(一)解剖肩部骨骼包括肱骨、鎖骨、肩胛骨以及與肩部運動密切相關的胸骨和胸壁,它們組成肩部6個關節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24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二)肩關節活動技術1.主動運動基本動作為肩關節的前屈一后伸,內收一外展,水平內收一外展,旋內一旋外。練習時要求動作平穩,每個動作均要達到最大的活動范圍,如和上肢其他關節的活動結合起來練習,應以肩部的動作為主。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25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2.被動活動(1)肩前屈病人仰臥,治療者一手托住其肘部,一手固定肩部,將上肢抬離床面并繼續活動其上肢,直到肩前屈達到最大范圍或前臂在頭上方再次接觸床面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26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2)肩后伸病人側臥,治療者站其背后,一手托住前臂,一手放在肩部,做后伸運動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27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3)肩外展病人仰臥位,治療側肘關節屈曲,治療者站在床邊,一手托住肘部,一手固定肩部,做上肢外展動作。在肩外展到90°時,需要肩的外旋和肩胛骨的上旋才能完成全范圍的外展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28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4)肩水平外展和內收病人仰臥,肩位于床沿,上肢外展90°。治療者一手握住肘部,一手固定肩部,先向地面活動上肢(水平外展),再將上肢抬起向身體內側運動,身體隨之轉動,面向病人(水平內收)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29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5)肩內旋和外旋病人仰臥,肩外展90°,屈肘90°,治療者一手握住其肘部,一手握住腕關節上方,將前臂向足的方向轉動(內旋)或向頭的方向轉動(外旋),這一運動可以在肩外展不同度數時完成。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30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6)肩胛骨活動病人俯臥,上肢放在體側,治療者面向病人站在床邊,一手放在肩胛下角,一手放在肩部,兩手同時將肩胛骨向上、下、內、外各方向活動。也可以讓病人側臥位,治療者面向病人站立,一手虎口放在肩胛下角,一手放在肩胛骨外側,兩手同時向上、下、內、外方向活動肩胛骨或進行復合運動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31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三)器械運動改善肩部關節活動的常用器械有:肩輪、肋木、吊環、肩墻梯、肩關節旋轉器、體操棒等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32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33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34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二、肘關節(一)解剖1.構成肘關節由肱骨遠端與尺、橈骨近端構成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35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2.特點為復合關節,上述3個關節被包裹在一個關節囊內。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36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二)肘關節活動技術1.主動運動 肘關節屬于復合關節,包括不同性質的屈戌關節和車軸關節。其基本運動為屈、伸,還可以有5°~10°的過伸,橈尺近端關節與遠端關節協同可以做前臂旋前和旋后運動。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37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2.被動活動(1)肘屈伸病人仰臥,上肢自然放在體側,肘窩向上。治療者一手握住肘后部,一手握住前臂遠端,做屈肘和伸肘運動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38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2)前臂旋轉病人仰臥,上肢放于體側,屈肘90°。治療者一手托住其肘后部,一手握住前臂遠端,做前臂旋前(向內轉動前臂)和旋后(向外轉動前臂)運動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39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3)肘及前臂的聯合運動病人體位及治療者手的放置同前,治療者在做肘屈伸的同時旋轉前臂。例如,屈肘時前臂旋后,伸肘時前臂旋前;或者,屈肘前臂旋前,伸肘前臂旋后。兩種活動,前一種比較容易。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40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3.器械運動改善肘關節和前臂關節的器械最常用為肘屈伸牽引椅,前臂旋轉牽引器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41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三、腕關節(一)解剖腕部骨骼包括橈骨遠端、尺骨遠端以及8塊腕骨。從功能看,腕關節應包括3個關節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42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二)腕關節活動技術1.主動運動腕部的運動比較復雜,橈腕關節可以進行掌屈、背伸、橈偏(外展)、尺偏(內收)4種運動;橈尺遠端關節與近端關節共同完成旋前和旋后運動。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43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2.被動活動關節可動范圍活動病人仰臥位,屈肘90’,前臂中立位,治療者一手握住前臂遠端,一手握住掌骨,分別做腕的掌屈、背伸、橈偏、尺偏運動以及上述動作結合起來做腕的環繞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44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3.器械運動改善腕關節活動的基本器械為腕屈伸牽引架,也可雙手托住一體操球,進行腕的屈、伸、橈偏、尺偏全方位活動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45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四、手指關節(一)解剖手部骨骼由8塊腕骨、5塊掌骨、14塊指骨以及數個籽骨構成,除拇指為2節指骨外,其余均為3節指骨。27塊骨構成以下5種關節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46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二)手指關節活動技術1.主動運動(1)拇指腕掌關節可進行屈、伸、內收、外展及旋轉。(2)患者結合日常生活活動自主進行掌指關節的屈曲、伸展、外展、內收動作及指間關節的屈伸、伸展動作。如握拳是手指彎曲,放開是手指伸直;也可伸直,向手腕外側打開后再夾緊。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47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2.被動活動(1)腕掌及腕骨間關節病人仰臥位或坐位,前臂旋前。治療者雙手握住其手部,拇指放在手背,指向肘部,其余4指放在掌部。雙手同時將腕骨及掌骨向手掌方向運動,然后還原。(2)指間關節病人仰臥位或坐位,治療者一手固定其掌部,一手活動其近端指間關節,也可以一手固定近端指骨,一手活動中端指骨,或者固定中端指骨.活動遠端指骨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48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3.器械運動手部關節的常用器械有分拇圓錐,分指板,拇指屈伸牽引架,拇指外展牽弓架,屈指、伸指牽引架等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49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50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第三節下肢關節活動技術一、髖關節(一)解剖髖關節由髖臼與股骨頭構成,屬多軸的球窩關節,為全身位置最深的關節,也是最完善的“球與凹”型關節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51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二)髖關節活動技術1.主動運動髖關節可沿3個軸運動:①額狀軸(經髖臼中心與股骨頭中心)做屈伸運動;②矢狀軸(經股骨頭中心)做內收、外展運動;③垂直軸(經股骨頭中心與股骨內外側髁之間的髁間窩)做內旋、外旋運動。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52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2.被動運動(1)屈髖屈膝:病人仰臥,治療者站在一側下肢旁,一手托住腘窩部,一手托住足跟,雙手同時將下肢抬起,然后,托住腘窩的手放在膝關節外側,做屈髖屈膝動作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53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2)后伸髖:病人側臥位,下方下肢稍屈髖屈膝,上方下肢后伸。治療者站在身后,一手放在上方下肢的膝部內側托住下肢做髖的后伸,一手放在骨盆處固定骨盆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54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3)外展髖:病人仰臥,下肢中立位。治療者站在病人下肢一側,一手放在腘窩處托住大腿,一手放在踝關節后方托住小腿,雙手同時做下肢的外展動作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55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4)旋轉髖:病人仰臥,治療者站在下肢一側,一手放在小腿后方,將下肢托起至屈膝90°,一手放在膝關節外側,避免大腿外展。托起小腿的手將小腿向外(髖內旋)或向內(髖外旋)運動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56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3.主動助力活動(1)髖關節屈曲訓練:患者取仰臥位,先將滑輪套在踝關節上方,再將繩通過滑輪,繩索兩端固定把手,滑輪位于正前上方,患者通過雙手握住繩兩端的把手的拉力,完成髖關節的屈曲運動。(2)髖關節內收、外展訓練:患者取仰臥位,先將滑輪套在踝關節上方,再將繩通過滑輪,繩索兩端固定,患者近似水平位進行髖關節的內收、外展訓練。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57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二、膝關節(一)解剖構成膝部的骨骼有股骨遠端、脛骨近端、腓骨近端以及髕骨。膝關節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髕骨構成,是人體最大最復雜的關節,為復關節,包括以下3個關節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58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二)膝關節活動技術1.主動運動膝關節是人體中負重大、運動量大的關節,主要為屈戌關節,可進行屈、伸運動,但在屈膝時,也能做輕度磨動與旋轉。2.被動運動膝關節常和髖關節的被動運動一同完成,具體操作手法可參閱本節髖關節的被動運動。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59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3.器械練習改善膝關節活動的最常用器械為屈膝牽引架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60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三、踝及足關節(一)解剖踝部骨骼有脛、腓骨的下端與距骨,三者構成2個關節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61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二)踝及足關節活動技術1.主動運動(1)跖屈一背伸病人坐位,小腿懸垂。跖屈的同時屈曲足趾,背伸同時伸展足趾。(2)內翻一外翻病人坐位,小腿懸垂。踝內翻的同時屈曲足趾,外翻的同時伸展足趾。(3)足的功能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62頁;編輯于星期一\4點15分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2.被動運動(1)踝背伸:病人仰臥,踝中立位。治療者站在患足外側,上方手握住小腿遠端,下方手托住足跟,前臂掌側抵住足底。活動時下方手將足跟稍向遠端牽引,同時前臂將足壓向頭端本文檔共70頁;當前第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