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道德資料_第1頁
傳統道德資料_第2頁
傳統道德資料_第3頁
傳統道德資料_第4頁
傳統道德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十大傳統美德

一、在個性張揚的時代,傳統美德正在被漸漸遺忘

在這個商品日益繁盛、服裝日益新潮,娛樂方式不斷演變的眼花

亂而又顯得過于熱情四溢的時代,人與物的距離近了,而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卻遠了。環顧四周,我們發現,人對物的親近與熱情程度超過了對人的關心與友愛。我們身邊的人常常為失去一小件物品而哭泣,可以,有幾人為一個生命一個人的悲慘而流淚呢?對物激情滿懷,對人卻情趣低落,這是一個熱情與冷漠并存的時代。這是一個重事實判斷輕價值判斷的時代。人們從否定的角度對待傳統道德文化的批判,也可以說是對傳統道德規范的一種蔑視與不信任。他們以一種消極的形式來解構傳統道德。這種心理的支配下,一切神圣的東西無不貶值。惟一被他們看重的是及時行樂享愛物質,不需要考慮明天,也沒有明天。

道德在日益輕松與物化的生活方式中,被冷落、美德走出了昔日的“神龕”。所謂“傳統美德”是指在自立身處事的重要美德。“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禮記·冠義》)由此可以看出,中國文化認為,禮義是人與動物相區別的標志。禮同時又是立身之本和區分人格高低的標準?!对娊洝费裕骸叭硕鵁o禮,胡不遄死【4】?”孔子更是說:“不學禮,無以立?!敝袊鴤惱砦幕瘡哪撤N意義可以就說是“禮儀文化”?!岸Y”是中華民族的母德之一?!岸Y”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辭讓之心,出于對長上、對道德準則的恭敬和對兄弟朋友的辭讓之情。作為道德修養和文明的象征,禮貌、禮讓,禮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禮”和“仁德”是相互聯系、分不開的,禮也就包含了謙和、謙虛、謙讓。中國人自古就懂得“滿遭損、謙受益”的道理。“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老子說: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切谷河,溪流之王,將它們匯聚到一起,這是因為江海甘于居在它們的下游,所以能成為“百谷之王”。因此,圣賢君子如果想高居民眾之上,必先在言辭上表現出謙虛卑讓的風尚;要想在為民眾的領導者,必須在利益和享受面前甘居民眾之后。老子還說“不言之教,無為之益”,是說不用言辭所進行和教化(即身教)以及無所作為的益處,往往是無下人難以領略和做到的。老子用水用氣來勸喻人們保持寬容豁達的胸懷。說明,水的性格不僅是善和愛的象征,也是寬容的代表。喻示人們要培養君子的胸懷,也要向水學習。

3、誠信知報

“誠”即真實無妄,其最基本的含義是誠于己,誠于自己的本性?!罢\”是道德的根本。以“誠”為基礎,中國人形成了許多相關的道德,如為人的“誠實”,待人的“誠懇”,對事業的“忠誠”。“信”與“誠”是相通的品德?!墩f文解字》云:“信,誠也,從人言?!笨鬃影阉鳛樽鋈说母??!叭硕鵁o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信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信,行必果”。董仲舒以后,中國傳統道德更是把“信”和仁、義、禮、智并列為“五?!敝?,守信用、講信義是中國人公認的價值標準和基本美德。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笨鬃诱f,正人君子做人以符合道義為原則,行事以符合禮節為準則,出言以謙遜,成就功業以信義為本。這里,古人講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相處時的道義、禮義、信義問題。關于信義,首先體現在對待言語的信義上,即說話要講信話,聽言要聽信言。老子還有一段話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重。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知,既以為人已愈有,既以與人已愈多。”意思是說:真實可信的言語往往不是那些美妙動聽和聲音悅耳的話,相反,好聽的話往往不真實。善良之人不花言巧語,而花言巧語之人不是善良之悲。智慧之人不愿意炫耀自己,知識廣博的人不表現出咄咄逼人的智氣。圣人不積蓄財富,而是以幫助別人為樂,并因此使自己更加富有,盡自己所能去幫助別人,反而使自己得到更多。

“報”即知恩思報?;貓蠹仁侵袊说膫鹘y美德,也是道德生活的重要的原理和機制。中國人早就有“投之木瓜,報之桃李”的道德教訓?!暗嗡鳎斢咳鄨蟆痹谑浪咨钪惺枪J的美德。中國人強調要報父母養育之恩,長輩提攜之恩,朋友知遇之恩,國家培養之恩等等。

4、愛國奉獻

愛國主義作為一種“千萬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和祖國的一種深厚的情感”,它是愛親愛家情感的升華,由此形成一種捍衛民族尊嚴,維護祖國利益的崇高品德。這中間最值得一提的便是“精忠報國”,關于岳母刺字的故事,更是人人皆知,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發展中,在多次外族入侵面前之所以沒有亡國,與這種愛國奉獻的傳統美德有著直接的關系。特別是當國家民族處于危急存亡之際,各族人民都起來反對外來的侵略和壓迫,“保家衛國”,不屈不撓,不惜以身殉國。

5、克己奉公

“顏淵問仁,子曰‘克已復禮為仁【5】。一日克已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倍Y是在人的視、聽、言、行中體現出來的??酥谱约海棺约旱难孕蟹隙Y義,就是仁。禮義道德不是天生就能具備的,也不是容易行得出來的,主要靠人自覺克制,自我約束,要克制自己的不良心念,強制自己做道德的有益的事情?!肮奔创蠹?,“背私謂之公”。“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共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者皆有所養……是謂大同。”(《禮記·禮運》)克己奉公,嚴于律已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6、修己慎獨

“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6】也?!保ā抖Y讓·大學》)這句話意思是說,君子即使是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動不道德的心思,不要做不道德的事。只有做到這個程度,才能使自己公開場合也能做個君子?!办o以修身”,靜,則要求安分守己,在家與父兄妻妹和睦相處;在官場則與同事友好相處,做好份內事,不要心猿意馬,心浮氣躁,心事重重。孔子說:“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論語:衛靈公》)也就是說,修己,即克制自己,鍛煉自己,處處使自己完美。

7、見利思義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保ā睹献?,告子上》)這段話就體現了中華民族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崇高道德精神境界。又如老子所說:“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這是說在利欲面前,更不可范糊涂。這種道德觀念是鼓舞志士仁人為民族大業義無反顧地獻身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中華民族崇高道德人格的光輝寫照。

8、勤儉廉正: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充分反映了“儉”與“勤”的天然聯系。三國時,諸葛亮提出“儉以養德”的思想,要求“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睂檎邅碚f,“儉以養德”的德,主要是廉德。廉既是對為政者的要求,也是一般人應有的品德,因而無“廉”則不“潔”,無“廉”則不“明”。法家把“禮、義、廉、恥”作為“國之四維”。有了“廉”便可以做到“正”?!罢斌w現在品格上是“正直”,表現在待人是“公正”,作為境界又有所謂的“正氣”。古代中國就有很多請正廉明的父母官,體現的正是這一美德。

9、篤【7】實寬厚

在長期的道德實踐,中華民族形成了許多以“實”為價值標準的規范和美德,如老實、誠實、求實、踏實、平實、實在,形成崇尚實干,反對空談的務實精神和實踐精神,在待人上,中華民族一向以寬厚為美德,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在人與人關系中,中國人以“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為原則和原理推心及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在互動中達到人倫的和諧與人格的實現。日常生活中的“寬容大度”,“寬宏大量”、“厚德載物”、“忠厚長者”等道德評價,都是中華民族寬厚品德的體現。

10、勇毅力行

“勇”在孔子的三達德中早有體現。勇敢頑強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毅”即在艱難困苦中堅持下去的毅力,以及在遵循道德準則方面的毅力?!耙恪钡拿赖戮腕w現在養氣守節,固守高尚的情操?!案易鞲覟椤?,“敢為人先”、“寧死不屈”、“舍死取義”等等都是勇毅美德的體現。“力行”即要堅持到底,持之以恒。只有“行”才是真正的美德。無論怎樣的道德,到最后都要歸結到人的“行”上。正是這種勇敢力行的美德,使得中華民族在各種險惡的環境下能夠化險為夷,自強不息,不斷前進。

總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中國社會的發展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當代社會,雖然物質文明高度發展了,但是屬于精神文明的傳統美德也應該發揚廣大。注:1、《大學》說:“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贝税藯l目中,“修身”是根本。前四者是“修身”的基礎和方法,后三者是“修身”的目的。格物在于明辨事物,只有明辨事物才能得到正確的認識,有了認識才能意念誠實,然后才能思想端正。只有具備了以上的條件,自身的修養才能提高。自身的修養又是治理國家的必要條件和前提,由此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家庭,也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最后達到天下大治。《大學》作為儒家思想的總綱領,造就了后代儒家對社會的關心和參與精神以及自身道德修養的提高,即“內圣”與“外王”之道。2、出自《中庸》,三達德即指“智”、“仁”、“勇”此三大品行?!吨杏埂犯嬷覀冋{節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以及朋友間關系的“五達道”,而調節這些人際關系靠什么?靠人們內心的品德和智慧,因而就有了三達德。三達德,就是智、仁、勇。智、仁、勇是天下通行的品德,是用來調節上下(即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和朋友之間的關系的。智、仁、勇靠什么來培植呢?靠誠實、善良的品德意識來培植加固。所以《中庸》第二十章闡明道:“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蛏?,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虬捕兄?,或困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孝悌(xiàotì)孝,指還報父母的愛;悌,指兄弟姊妹的友愛,也包括了和朋友之間的友愛??鬃臃浅V匾曅?,認為孝悌是做人、做學問的根本。孝悌不是教條,是培養人性光輝的愛,是中國文化的精神。談孝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都是相對的,并不只是單方面的順從、尊敬。4、該句出自詩經中的《相鼠》?!丛姟怠唇褡g〉相鼠有皮,瞧瞧老鼠還有皮,人而無儀,你作為人卻沒有容儀。人而無儀,為人而毫無容儀,不死何為。不死還有什麼意思。相鼠有齒,瞧瞧老鼠還有齒,人而無止。你作為人卻沒有好品德。人而無止,為人而無好品德,不死何俟。不死還等何時。相鼠有體,瞧瞧老鼠還有肢體,人而無禮。你作為人卻不講理。人而無禮,為人而不講理,胡不遄死?為什麼還不快死?基本字義【遄(CHUAN)】(1).

往來頻繁。(2.)

快,迅速:~往?!?。~飛?!??!珰w。它的大意就是:我們看老鼠身上都長著皮,這張皮,其實按照人的觀點來說就是人的儀容;但是我們有的人身上卻不懂得應有的禮儀,其實就好像老鼠身上沒有長皮那樣。

我們看老鼠嘴里長著牙齒,他們懂得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可是我們有的人卻不懂得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貪得無厭,把一切都據為己有。

我們看老鼠他們也有自己的體面,但是我們人卻不懂得這些;他們恣意胡為,我行我素,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

那么,既然一個人連老鼠都不如,那么他活著又有什么意義呢,為什么不干脆早點死掉罷了?!

這首詩歌,出自于《詩經鄘風》,它本來是廣大勞動人民斥責衛國統治者卑鄙無恥的行徑的。詩人直面黑暗的社會現實,矛頭直指上層統治者,咒罵他們連可惡的老鼠都不如,詛咒他們早點死亡。在寫作手法上則采用比興、頂針的修辭手法,全詩一氣呵成,步步緊逼,由外及內,由表及里,層層深入,罵得統治階級站立不安、心神不寧,體無完膚。

不過,對于今天來說,時間已經過去了三千余年,歷史也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但是當我們再次研讀它時,卻不能不說它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意義——那就是當權者,作為一種社會制度寄生者的“統治階級”來說,不管歷史如何演變,他們的丑惡面貌是永遠無法改變的,他們的貪婪內心世界也是永遠無法改變的,他們的豺狼本性是無法改變的。在今天,我們翻開報紙、打開電視,一些為官者的種種劣行可謂是觸目驚心、令人發指。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這首《相鼠》是不失其所蘊含的深刻含義的。而我們如果拋開只一點僅就從詩中本身所蘊含的意義來說,它則通篇向我們重點談了三個字:“儀”、“止”和“禮”。而這三個字,又恰恰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人文思想,對于今天來說仍然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首先是“儀”。儀為人之表。這是一個人展示于世、昭示與人的、無法掩飾的外表,是一個人的內心世界的自然流露;第二是“止”,止為行之度。這是一個人言行舉止的自然尺度與標準,這是人的思想品德、情操修養、內在氣質的必然表達,他是人的大腦思維最直接、最自然、最生動、最徹底的展示;第三是“禮”,“禮”為人之本。這是一個人的精神統帥、思想的航標,靈魂的基礎,行為的方向盤,如果我們在這方面稍微偏離了它的坐標,偏離了它的指南,那么可以肯定地說,我們就要迷失前進的方向,犯這樣那樣的錯誤,甚至被人們所唾棄,成為人類所不齒。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首詩真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華夏文化的精髓,一種口口相傳的歷史積淀,一種揮之不去、抹之不掉的人文精神,這更是我們今天必須好好保護、研究、開發和利用的偉大資源,它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化石、是我們今天必須重點傳承的優良文化、嚴格遵從的做人準則。

現在,我們不說統治階級,因為從法律的意義上來說,自從人民共和國誕生以來,所有公民都是這個國家的統治者,當然這并不說這個國家的所有人都有當權的權利。盡管今天的社會還是等級森嚴、門第林立的;但是,這卻不會影響我們對于作為這個社會的自然人,作為這個社會的最基本的構成,而放棄對于自身的應有要求,放棄對于自身的必備武裝——我們的儀表儀容,我們的言行舉止,我們的禮節禮貌。當然,我們還應該看到,這里的儀容儀表,還并不僅僅是面龐色彩、衣著穿著,而應該有其更深的內涵——我們的自身修養、我們的精神品質,我們的道德操守以及由此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的內在氣質、神態風度,給予人們的心靈感受、輿論評判;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是否具有現代文明人應該具有的那種溫情、恭儉、謙讓精神,是否能夠處處透露出一種時代的氣息、高尚人格、文明的修養;我們的道德標準是否能夠被絕大多數人所認同,所贊許,所張揚,所推崇。尤其是今天,商海放舟,物欲橫流,人欲橫流,我們這個社會的道德標準、行為標準、評價標準似乎都發生了位移,發生了傾斜,發生了嬗變,那么,作為一個具有一定道德操守的人、具有一定社會責任感、正義感、良知的人應該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