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辨識與評價_第1頁
危害辨識與評價_第2頁
危害辨識與評價_第3頁
危害辨識與評價_第4頁
危害辨識與評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危害辨識與評價第一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2一、術語和定義(1)--------OHSAS18001:2007危害hazard:Source,situation,oractwithapotentialforharmintermsofhumaninjuryorillhealth,oracombinationofthese.可能造成人員受傷或疾病等傷害的根源、狀態或行為,或他們的組合。疾病/健康損害illhealth:Identifiable,adversephysicalormentalconditionarisingfromand/ormadeworsebyaworkactivityand/orwork-relatedsituation.可確認的,由工作活動和(或)工作相關狀況引起或加重的身體或精神的不良狀態。

危害識別hazardidentification:processofrecognizingthatahazardexistsanddefiningitscharacteristics.認識存在的危害并確定其特征的過程第二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3風險risk:Combinationofthelikelihoodofanoccurrenceofahazardouseventorexposureandtheseverityofinjuryorillhealththatcanbecausedbytheeventorexposure.危險事件發生或暴露的可能性與由該事件或曝露導致的傷害或疾病的嚴重程度的組合。

風險評價riskassessment:Processofevaluatingtheriskarisingfromahazard,takingintoaccounttheadequacyofanyexistingcontrols,anddecidingwhetherornottheriskisacceptable.評估來自危險的風險、考慮現有控制的適當性和決定該風險是否可接受的過程。一、術語和定義(2)--------OHSAS18001:2007第三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4一、術語和定義(3)--------OHSAS18001:2007事件incident:work-relatedeventsinwhichaninjuryorillhealth(regardlessofseverity)orfatalityoccurred,orcouldhaveoccurred.發生或可能發生的與工作相關的人身傷害或健康損害(不論嚴重程度)或死亡情況。工作場所workplace

:anyphysicalinwhichworkrelatedactivitiesareperformedunderthecontroloftheorganization.在組織的控制之下開展工作相關活動的任何實際場所。注:在考慮工作場所的組成時,組織應考慮對象在旅行或運輸(如開車、搭乘飛機、乘船或火車)、在顧客或客戶的場地內工作、或在家工作等人員的職業健康與安全影響。第四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5二、標準條款(1)--------OHSAS18001:20074.3.1危害辨識、風險評估和確定控制措施組織應建立、實施及保持一個或多個程序,以持續進行危害辨識、風險評估和確定必要的控制措施。危害辨識與風險評估的程序應考慮:a)常規和非常規的活動;

b)所有進入工作場所人員(包括承包商和參觀者)的活動;c)人的行為、能力和其他的人的因素;d)源于工作場所之外但對工作場所內組織控制下的人員的健康與安全產生有害影響的已識別的危險;e)在工作場所附近,由組織控制下的工作相關的活動所造成的危險;

第五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6f)工作場所的基礎設施、設備和材料,無論是組織提供的還是外部提供的;g)組織、組織的活動或材料的變化或計劃的變化;h)對職業健康與安全管理體系的修改,包括暫時的變化,以及他們對運行、過程和活動的影響;i)與風險評估和實施必要的控制措施相關的適用的法律責任;j)工作區域、過程、安裝、機械/設備、運行程序和工作組織的設計,包括使用他們適應人的能力。

二、標準條款(2)--------OHSAS18001:2007第六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7二、標準條款(3)--------OHSAS18001:2007組織用于危害辨識和風險評估的方法應:a)依據其范圍、特性和時機方面進行界定,以保證該方法具有主動性而不是被動性;提供風險的確認、控制優先順序和文件化;在適當時提供控制措施的應用;對于變更管理,組織應在變更前,識別在組織內、職業健康與安全管理體系中或組織活動中與該變更相關的危害和風險。組織應確保在確定控制措施時考慮這些評估的結果。第七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8二、標準條款(4)--------OHSAS18001:2007在確定控制措施時,或考慮改變現有的控制措施時,應根據下列順序考慮降低風險:a)消除;b)替代;c)工程控制;d)標識/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e)個體防護裝備。組織應將危害辨識、風險評估和確定的控制措施的結果形成文件并保持其更新。組織應確保在建立、實施和保持其OH&S管理體系時應確保OH&S風險和確定的控制措施得到考慮。第八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9危害辨識是體系管理的基礎;風險控制是主線;法規標準是體系管理的重要依據;目標和管理方案是持續改進的途徑;運行控制是控制體系風險的關鍵,

使各項活動處于受控狀態,降低風險;三級監控系統是體系運行的保障,即1)4.5.1績效測量和監控;2)4.5.5內部審核;3)4.6管理評審。

三、體系管理要點(1)第九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10危害辨識風險評價維持管理管理方案改善或運行控制檢查糾正評審改進可接受風險?持續改進NoYesPLANDOCHECKACTION可能性嚴重度暴露時間三、體系管理要點(2)第十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11四、危害識別、風險評價的步驟(1)劃分作業活動識別危害評價風險確定是否是可接受風險制定風險控制計劃評審控制計劃的適宜性第十一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12劃分崗位作業活動確定崗位類別列出崗位所有作業內容界定各作業的執行步驟分析每一步驟的可能危害四、危害識別、風險評價的步驟(2)第十二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13五、危害因素識別(1)危害因素的分類依據GB/T13861--2009《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代碼》對危害因素分為四大類:人的因素。生理、心理性危害因素(負荷超限、健康狀況異常、從事禁忌作業、心理異常、辨識功能缺陷等);行為性危害因素(指揮錯誤、操作錯誤、監護失誤等)。物的因素。物理性危害因素(設備、設施工具、附件缺陷;防護缺陷;電傷害;噪聲;振動危害;電離輻射;非電離輻射;運動物傷害;明火;高溫物質;低溫物質;信號缺陷;標志缺陷;有害光照等);化學性危害因素(爆炸品;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易燃液體;易燃固體、自燃物品和遇濕易燃物品;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蝕品;粉塵與氣溶膠等);生物性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傳染病媒介物;致害動物;致害植物等)。第十三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14五、危害(因素)識別(2)環境因素。室內作業場所環境不良;室外場地環境不良;地下作業環境不良;其他作業環境不良。管理因素。職業安全衛生組織機構不健全;職業安全衛生責任制未落實;管理規章制度不完善;職業安全衛生投入不足;職業健康管理不完善;其它環境因素缺陷。危害辨識要考慮這四種典型危害。第十四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15危險源辨識應考慮的三個對象企業所有(區域界定)的活動(常規的,例如正常的生產和非常規的,例如搶修)所有的設備設施所有的人員五、危害(因素)識別(3)第十五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16重點識別對象廠址(工程地址、地形、自然災害、周圍環境、氣象條件、資源交通、搶險救災支持條件等);廠區平面布局(生產區/辦公區/生活區布置、高溫、有害物質、噪聲、輻射、易燃易爆、危險品設施布置、風向、安全距離、衛生防護距離、運輸線路及裝卸地點等);建筑物(結構、防火、防爆、朝向、采光、運輸、通道、生產衛生設施等;組織的活動:包括臨時工作任務、相關方的活動(產品設計開發/采購/生產制造/測量與監控/交付/服務等);生產、運行設備設施;食堂/宿舍等生活配套設施;應急設施;各項制度(工時制度、女職工和未成年工保護、體力勞動強度等);外出工作人員、外來工作人員的活動。五、危害(因素)識別(4)第十六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17五、危害(因素)識別(5)危害識別要考慮的三種時態過去(作業活動或設備等過去的安全控制狀態及發生過的人體傷害事故)。現在(作業活動或設備等現在的安全控制狀況)。將來(如新項目引入;作業活動發生變化;系統或設備等在發生改進、報廢后將會產生的危害因素)。第十七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18五、危害(因素)識別(6)危害識別的三種狀態正常狀態(作業活動或設備等按其工作任務連續進行工作的狀態)。異常狀態(作業活動或設備等周期性或臨時性進行工作的狀態,如設備的開啟、停止、檢修等狀態)。緊急狀態(如火災、爆炸、交通事故、臺風暴雨、地震等狀態)第十八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19危害的描述危害的描述應敘述完整,具體通常采用一個動詞+名詞或名詞+動詞來描述:危害(因素):硅料打磨作業產生粉塵潛在后果:人身傷害、健康損害時態:現在時狀態:正常五、危害(因素)識別(7)第十九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20五、危害(因素)識別(8)第二十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21六、風險評價定性評價/半定量評價/定量評價是非判斷法風險矩陣法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方法(LEC法)事故樹分析(FTA)事件樹分析(ETA)道化學法(DOW)蒙德法(MOND)日本勞動省六階段法第二十一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22A.風險評價方法--是非判斷法(Y/Njudgment

)凡屬于下列情況之一者,直接判斷為重大職業健康與安全風險:不符合適用法律、法規及其他適用要求;相關方合理抱怨或要求;直接可以觀察到可能導致嚴重事故的危險且無有效控制措施;按國家標準GB18218-2009,屬于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從判定基準中取消,作為危險化學品管理需要遵循的法規要求)第二十二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23B.風險評價方法—風險矩陣法第二十三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24該法是一種簡單易行的、評價員工在具有潛在危險性環境中作業時危險性的半定量評價方法。它是由美國格雷厄姆(K.J.Graham)和金尼(G.F.Kinney)提出的。他們認為影響作業條件危險性的因素

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體暴露在這種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

C一旦發生事故會造成的損失后果

R=LEC危險性/風險C.風險評價方法--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第二十四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25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Parameter參數→Pointvalue值↓Likelihood可能性Frequency(daily)頻率(一天內)Severity嚴重程度Injury人員受傷DirectWealthLoss直接財產損失StopProduction(workshop)停產(車間)5>once/day大于一天一次5~8H5~8小時Deathorpermanentdisability死亡或全部喪失勞動能力>10Million大于1000萬>48H大于48小時4≤once/day小于等于一天一次2~5H2~5小時Partialdisability部分喪失勞動能力>1Million大于100萬>24H大于24小時3≤once/week小于等于一周一次1~2H1~2小時Losttime損失工時>100Thousand大于10萬Partstop部分停產2≤once/month小于等于一月一次0.5~1H0.5~1小時Medicaltreatment醫療處理>10Thousand大于1萬Non-stop不停產1≤once/year小于等于一年每次<0.5H0.5小時以下Firstaidonly簡單處理<100Thousand小于1萬Non-stop不停產第二十五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26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第二十六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27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序風險值風險等級控制措施1R≥30Ⅰ級重大風險通過目標和管理方案,消除或降低風險至Ⅱ、Ⅲ級風險進行控制220≤R<30Ⅱ級較大風險制定并保持運行控制措施,盡可能降低風險3R<20Ⅲ級一般風險保持和維護現有控制措施ALARP“二拉平”原則第二十七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28七、風險控制個體防護管理控制工程技術控制限制危害隔離人員或危害修改程序以減輕危害性改使用危害性較低的物質停止使用危害性物質,或以無害物代替降低風險消除風險個體防護第二十八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29風險控制策劃的基本原則危害的風險超出可接受標準,必須采取措施降低風險;危害風險在可接受標準內,可以對原有控制措施加強監測和維護;第二十九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30無事故!工作"避免失誤--失誤情況下無害化--事故狀態下減少損失"的處理原則通過管理措施組織事故通過改善工作條件阻止事故發生通過提高人的素質阻止事故發生通過本質安全設計阻止通過EHS設施設備和PPE縱深防御原則:第三十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31縱深防御原則:防止事故發生避免或減少事故損失第三十一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32防止事故發生的措施本質安全隔離、封閉、關閉、連鎖故障—安全設計減少故障警告安全程序校正第三十二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33本質安全完全消除該危害因素(如:無毒物質替代有毒物質)將危害因素的能量限制在不能造成任何傷害之下(如:使用安全特低電壓)第三十三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34隔離、封閉、關閉、連鎖隔離是將合在一起就會構成危險源的不相容的物質或條件分離開來。(如:將導致火災的三要素隔離)封閉是防止人員、物體、動力或其他因素進入不期望地帶。(如:放射物質封閉)關閉是保持人員、物體、過程、動力或其他因素脫離限制區域。(如:關閉電氣線路開關)為了確保隔離措施發揮作用,有時采用聯鎖控制措施。(如:限位開關)第三十四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35故障—安全設計在系統、設備的一部分發生故障或破壞的情況下,在一定時間內也能保證安全。故障—消極方案(如:電氣線路保險絲)故障—積極方案(如:報警燈)故障—正常方案(如:安全閥)第三十五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36減少故障提高安全系數降低故障率參數監測第三十六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37警告聽覺視覺氣味觸覺味覺第三十七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38校正沒有破壞的校正(如:調整制動裝置)撤消故障設備(如:更換臨時部件)抑制危險源(如:處理濺出的油、酸、堿)第三十八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39工程措施是指提高工藝過程、機械設備的本質安全性,即當人出現操作失誤,其本身的安全防護系統能自動調節和處理,以保護設備和人身安全。所以它是預防事故的最根本措施。第三十九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40減少潛在在危險因素(不燃和難燃物替代可燃物,用無毒代替有毒)降低潛在危險性程度(潛在危險往往達到一定程度和強度才能施害,降低強度,使之處于安全范圍)聯鎖(當出現危險時,強制某些元件相互作用,以保證安全)隔離操作或遠離操作(事故致因理論得知,傷亡事故必須是人與施害物質相互接觸)工程措施第四十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41設置薄弱環節(安全薄弱元件,當危險達到危險值之前預先破壞,將能量釋放)堅固或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