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656.1-2023 智能軌道快運系統建設與運營管理規范 第1部分:設計要求_第1頁
DB61T 1656.1-2023 智能軌道快運系統建設與運營管理規范 第1部分:設計要求_第2頁
DB61T 1656.1-2023 智能軌道快運系統建設與運營管理規范 第1部分:設計要求_第3頁
DB61T 1656.1-2023 智能軌道快運系統建設與運營管理規范 第1部分:設計要求_第4頁
DB61T 1656.1-2023 智能軌道快運系統建設與運營管理規范 第1部分:設計要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45.020CCSS41

DB61發布發布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2023041520230315Codefor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ofautonomous-railrapidtransitsystem—Part1:Designrequirements陜 西 省 地 方 標 準DB61/T1656.1—2023智能軌道快運系統建設與運營管理規范1DB61/T1656.1DB61/T1656.1—2023DB61/T1656.1DB61/T1656.1—2023目 次前言 II范圍 1規范性引用文件 1術語和定義 3總體要求 4運營組織 5交通組織 6車輛 7虛擬軌道與道岔 9車輛運行安全范圍 1010 線路 10路基與路面 15橋涵與隧道 16車站建筑及結構 17通風空調、給排水及消防 20機電設備 23交通信號、交通安全及管理設施 28運營控制中心 29車輛基地 30環境設計 35標識系統 36節能環保 36參考文獻 38IIIII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張建軍、甘旭、楊藝帆、石銳、李博、唐紅軍、王軒、李文慧、杜飛、張晉、本文件由西咸新區軌道交通投資建設有限公司負責解釋。本文件首次發布。聯系信息如下:單位:西咸新區軌道交通投資建設有限公司電話址:西咸新區灃東新城征和四路2168號自貿產業園5號樓A、D棟3-5層郵編:710003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起草。本文件是DB61/T1656《智能軌道快運系統建設與運營管理規范》的第1部分。DB61/T1656已經發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設計要求;——第2部分:施工質量驗收;——第3部分:初期運營基本條件;——第4部分:運營管理。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陜西省交通運輸廳提出并歸口。智能軌道快運系統建設與運營管理規范第1部分:設計要求范圍(以下簡稱智軌和節能環保的要求。本文件適用于智軌系統設計工作。規范性引用文件(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3096 聲環境質量標準GB/T4237 不銹鋼熱軋鋼板和鋼帶GB5749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68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所有部分)GB8702 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T8923.1 1全面清除原有涂層后的鋼材表面的銹蝕等級和處理等級GB8978 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T10001.1 公共信息圖形符號 第1部分:通用符號GB/T10001.3 公共信息圖形符號 第3部分:客運貨運符號GB/T10001.9 公共信息圖形符號 第9部分:無障礙設施符GB/T10001.10 公共信息圖形符號 第10部分:通用符號要GB10070 城市區域環境振動標準GB12348 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3271 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T14227 城市軌道交通車站站臺聲學要求和測量方法GB/T14549 GB14554 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T14846 鋁及鋁合金擠壓型材尺寸偏差GB/T17467 高壓/低壓預裝式變電站GB18483 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GB18597 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T18920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水質GB/T22239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122GB50763 無障礙設計規范GB50974 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技術規范GB/T51150城市軌道交通客流預測規范GB55001 工程結構通用規范GB55002 建筑與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規范GB55003 建筑與市政地基基礎通用規范GB55011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項目規范GB55014 園林綠化工程項目規范GB55015 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55016 建筑環境通用規范GB55019 建筑與市政工程無障礙通用規范GB55020 建筑給水排水與節水通用規范GB55033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項目規范GB55036 消防設施通用規范CJJ11 城市橋梁設計規范CJJ75 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規范CJJ166 CJJ169 CJJ183 CJJ194 城市道路路基設計規范CJJ221 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設計規范CJ/T236 城市軌道交通站臺屏蔽門JGJ476建筑工程抗浮技術標準GB50007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9 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11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5 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GB50016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9 工業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025 濕陷性黃土地區建筑標準GB/T50046 工業建筑防腐蝕設計標準GB50053 20kV及以下變電所設計規GB50057 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T50062 電力裝置的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設計規范GB50084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50140 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GB50157 地鐵設計規范GB50189 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222 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GB50325 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GB/T50476 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標準GB50688 城市道路交通設施設計規范GB50736 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33車輛輪廓線 vehicleprofile以車輛最寬處橫斷面投影外點的連線,即為計算車輛輪廓線。3.3虛擬軌道 virtualrail包括但不限于地面涂畫標識線、電磁感應、高精度定位等形式。3.4軌跡跟隨 track-following軌道運行。3.5車輛動態包絡線 vehicledynamicenvelope(混凝土或瀝青位橫向和豎向動態偏移后的統計軌跡。3.6建筑安全范圍 constructionsafetyspace行車道路上凈高線和道路兩側側向凈寬邊線組成的空間界線。JT/T280 路面標線涂料JT/T933 快速公共汽車交通系統(BRT)站臺安全JTG3370.1 公路隧道設計規范第一冊土建工程JTGD50 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JTGD60 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JTG/TD81 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細TB10009 鐵路電力牽引供電設計規范建標104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項目建設標準T/CAMET07008 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智能軌道快運系統 autonomous-railrapidtransitsystem以三編組及以上車輛作為運載交通工具,采用全軸轉向、軌跡跟隨控制技術,通過車載信號控制、機器視覺控制等方式,在同一虛擬軌道上運行的低運量軌道交通系統。3.7變電所 substation將引入的中壓交流電源降為AC400V低壓電,為智軌系統動力、照明等供電的設備。3.8充電站 chargingstation將引入的中壓交流電源降為DC750V電源,為智軌快充設備提供電源的設備。3.9充電軌 chargingrail智軌電車快充時,懸掛于車輛上方,經過車輛受電弓為智軌車輛充電的設施。總體要求一般規定智軌系統應達到安全可靠、技術先進、功能合理、經濟適用、節能環保。設計應符合政府主管部門批復的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綜合交通規劃。計以簡易化、輕量化為原則。智軌系統設計應注重與道路交通的關系。310年,遠期為建成通車后第25年。的措施。道路條件CJJ169要求的主干路及以上等級道11章的設計要求執行。3.75m3.5。客流預測度、周轉量、平均運距等指標,作為規劃與設計的依據。GB/T51150的規定。運量等級智軌系統適用于遠期單向高峰小時客流不大于1.2萬人次/h的線路,初期客流強度不應小于0.1萬人次/公里·日。4建設條件智軌系統宜選擇紅線寬度不小于40m的道路敷設。運營組織一般規定統的運營規模、運營模式和運營管理方式。營成本。能和運營需求緊密結合。所有使用該系統的人員和乘客以及系統設施安全的情況下實施。運營規模智軌設計運輸能力應在分析預測客流數據的基礎上,根據沿線規劃性質和客流特征、客流斷面20對遠期高峰小時最大列車開行對數可以增加。車輛配屬數量應根據運能與運量的匹配要求,以及檢修車輛和備用車輛的數量要求,按初期需要配車。列車編組數應分別根據預測的初期、近期和遠期的客流量,綜合車輛選型、行車組織方案、技的擴編要求預留條件。70km/h20km/h。各設計年限的列車運行間隔,應根據預測客流量、列車編組及列車定員、系統服務水平、系統6min10min;近、遠期列車運行間隔應根據客流需求與服務水平確定。運營模式智軌列車在正線上應采用雙線、右側行車制。南北向線路應以由南向北為上行方向,由北向南路的運行方向為上行方向,內側線路的運行方向應為下行方向。傳市級公共交通管理平臺。在客流斷面變化較大的區段宜組織區段運行。30km/h,并保證列車在通過路口前的瞭望距離大于行。5運營管理應通過科學的管理方式、合理的人員安排和組織機構設置,實現系統的安全、高效、節能運營。10人/km~20人//km,后期線路運營定員可逐漸減少。15h。急狀態下的運營。車站票務系統應兼容城市公交一卡通和電子支付等方式。車站內應設醒目的各類導向標志及必要的信息系統,引導乘客安全集散和換乘。交通組織路權模式旅行速度、道路資源、舒適性等因素。在道路資源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宜采用獨立路權模式。路段一般規定置形式,對于包含不同布置形式的線路應對不同布置形式間的轉換進行有效過渡。路中布置沿線兩側道路交通出行量較大時宜采用路中布置。路側布置會車輛引導進輔道,減少對智軌系統的干擾。雙向同側布置在一側為濱河、湖、海或公園且沒有大的交叉口的路段宜采用雙向同側布置。平交路口智軌行車安全,進行交通組織的合理規劃。500。智軌系統運行安全及效率等因素綜合考慮,采用信號絕對優先或相對優先的信號控制方式。行人過街行人過街方式應充分考慮乘坐智軌的便捷性、安全性和所在路段的交通繁忙程度和商業開發程度。677車輛使用條件應符合下列要求:環境條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正常工作海拔不超過1200m;2) 大氣溫度在-25℃~45℃之間95(25℃);注:當環境條件超出上述條件時,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供電條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智軌車輛通過車載儲能系統進行供電或采用其他供電方式;在采用車載儲能系統供電情況下,車輛通過受電弓或充電槍進行充電;DC500V~DC800V;2的規定;在采用其他供電方式的情況下,應符合相應標準的規定。車輛一般規定先進、性能安全可靠、便于管理維修、經濟耐用的原則進行選型。燒后散發有毒氣體的材料。車輛應采取減振及降噪措施,減小車輛噪聲和對環境的影響。況下對人員和車輛實施救援的條件。1。表1 車輛主要技術規格表單位為毫米項目參數外形尺寸(整車)車長(三編組)≤32000車寬2650車高≤3600(含車頂設備)軸距≤7000車廂內高≥2100(低地板區)/1850(司機室)客室地板面高度≤350乘客門凈寬≥1300乘客門凈高≥1850客室通道寬≥750受電弓工作時車輛高度范圍3900~4850表2 受電弓充電參數表參數指標參數值正常工作電壓范圍DC450V~DC900V最大充電電流1000A接觸壓力70N~120N車輛性能定的曲線區段。載荷工況宜采用下列類型:空車載荷(AW0):整備狀態下的車輛自重;滿座載荷(AW1):固定座席滿員的載重與空車載荷之和;額定載荷(AW2):6人/m2(含固定座席滿員)的載重與空車載荷之和;8人含固定座席滿員AW3載荷的設計人均重量宜采用60kg/人。車輛在平直道路,以最大轉矩牽引,AW23的規定。表3 車輛牽引性能表性能指標性能值車輛最高運行速度70km/h~80km/h起動平均加速度(0km/h~40km/h)≥1.0m/s2起動平均加速度(0km/h~最高運行速度)≥0.7m/s2車輛應具有下列制動性能:AW2均減速度為:2.0m/s2;2.8m/s2。AW230km/h時,從給制動指令到停10.5。車輛具有的故障運行能力為:AW01/220km/h運行;AW31/2清客并回庫。車輛應符合可靠性、可用性、可維護性、安全性(RAMS)要求。安全與應急設施應符合下列要求:600mm1800mm;GB55033的規定;85km/h動列車。制式及編組智軌應采用模塊化設計,由多種模塊組成,通過模塊端部的鉸接裝置形成智軌列車。100低地板。智軌列車宜采用的基本組成為:=Mc1+Tp+Mc2=注:Mc——帶司機室的動力模塊;Tp——帶受電弓的無動力模塊;= ——救援車鉤的安裝接口;+ ——車間連接裝置。加長電車應按與之匹配的模塊進行組合。車輛主要系統T/CAMET07008的規定。車輛可采用鋁合金、不銹鋼或碳鋼等車體材料。25年。客室側門數量應滿足客流高峰時段乘客在規定的停站時間內上下車的需要。客室坐席可采用橫向或橫縱向結合的布置形式。30min的要求。空調系統具備制冷、通風、采暖的功能。視設備。列車編組留一定的運能余量。初、近、遠期的編組宜保持一致或有序過渡。列車定員標準宜采用定員5人和超員7人。虛擬軌道與道岔虛擬軌道(標識線型式)當虛擬軌道采用標識線時宜采用反光型白色道路標識進行標記,涂料應符合JT/T280的規定,基本性能宜滿足:涂料在噴涂、刮涂、甩涂、成型時,施劃性能應良好;91010一般規定境保護、交通影響及其功能定位綜合確定。線路與城市道路相交,應結合交通影響評價,經技術、經濟比選后確定交叉方式。10 線路應不發生車輛與車輛、車輛與運營區內任何固定的或可移動物體之間的接觸。建筑安全范圍應為行車道路上凈高線和道路兩側側向凈寬邊線組成的空間界線。建筑安全范圍內不得有任何物體侵入。建筑安全范圍內最小凈高應滿足車輛通行的要求。單位為米干燥后,涂層應無皺紋、斑點、起泡、裂紋、脫落、粘胎等現象,顏色均勻一致;80mg;0.8(白色);24h應無變色、起皺、起泡、開裂等現象;24h應無變色、起皺、起泡、開裂等現象。標識線尺寸虛擬軌道標識線尺寸應符合T/CAMET07008的規定。虛擬道岔虛擬道岔以圓曲線代替,半徑應結合具體線路條件進行特殊設計。15。車輛運行安全范圍態包絡線、建筑安全范圍。±300mm4規定。表4 車輛的動態包絡線寬度轉彎半徑動態包絡線寬度R30~R15≤5R60~R30(不含)≤4.5R80~R60(不含)≤4R120~R80(不含)≤3.75R120(不含)以上≤3.5111110.2.1.5 線間應設緩和曲線,其長度不宜小于列車3s行駛的距離,且不應小于12m。緩和曲線設計線路平面圓曲線與直線之間應設置三次拋物線型或回旋線型的緩和曲線。7的規定值選用。300m(具體工程需根據具體車輛參數進行核算)。折返線、停車線等宜設在直線上。困難情況可設在曲線上,并可不設緩和曲線。6取用。表6 圓曲線最小長度線形要求。線路平面與縱斷面設計,應結合設計速度,滿足視距的相關要求。線路配線的設置應確保運營及救援的需要。線路平面平面曲線設計5的規定;表5 圓曲線最小半徑單位為米線路類型一般地段困難地段正線3020出入線、聯絡線2520車場線20序號設計速度km/h圓曲線最小長度m170602605035040440355302562020715121212緩和曲線長度內應完成直線至圓曲線的曲率變化.0.288V2時,可不設緩和曲線。10.2.3 夾直線最小長度兩相鄰曲線間,夾直線最小長度,不宜小于列車3秒行駛的距離,且不應小于12m。表7 緩和曲線長度單位為米曲線半徑智軌車輛通過速度km/hm7065605550454035302520151014006013006012006011006055100060559006055508006055505070060555050600605550504555060555050454050060555050454045060555050454035400655550504540353507060505045403530085705550454035302501008065504540353025200125100806045403530251501058060453530252512075554030252520100705035252520806040252520605535252013504025201340302013304020132525131220301312注:該表中的設計速度非最終通過速度,通過速度應根據具體超高設置計算。1313車站及其配線坡度設計20‰的坡道上。困難地段不大于30‰,且應進行防滑處理。當具有有效排水措施時,可采用平坡。水設計。坡段與豎曲線設計線路坡段長度不宜小于遠期列車長度。8路時,宜擬合道路豎曲線。不設夾直線的最小曲線半徑沿既有道路敷設時,當兩曲線半徑不小于0.576V2時,可不設夾直線,反向曲線直接相接。道岔間距要求正線兩組道岔之間的距離:12m;5m;5。線路縱斷面線路坡度設計608040(不含)~50‰的路段限速60km/h,坡度在50‰(不含)~55‰的路段限速50km/h,坡度在55‰(不含)~60‰的路段限速40km/h,坡度在60‰(不含)~80‰的路段限速20km/h。333‰應采取排水措施。以上最大、最小坡度的規定,均不計各種坡度折減值。1414配線設置聯絡線正線之間的聯絡線應根據線網規劃、車輛基地分布位置和承擔任務范圍設置。設置在相鄰線路間的聯絡線,承擔車輛臨時調度,運送大修、架修車輛,可設置單線。相鄰兩段線路貫通且正式載客運行的聯絡線,應設置雙線。折返線與停車線15m。2座~3座車站(2km~3km)宜設置渡線。表8 豎曲線半徑線別通過速度km/h(凹曲線m(凸曲線m困難情況m正線區間70205030001350601500180010005010501350700407006006003060060060020600600600車站端部700700600聯絡線、出入線、車場線50010.3.4 最大坡長縱坡最大坡長可參考表9的規定,并經車輛設備供應商檢算后確定。表9 縱坡長度設計速度km/h縱坡%最大坡長m7056006064006.535073005063506.53007250406.530072508200和工程維修車輛折返等功能要求。究和確定靈活的車站配線形式。8km~10km求。上下行間未設置硬隔離的雙線并行路段,可不設渡線;條件困難時,路口等效于一處渡線。折返線和停車線的長度應不小于遠期車長+10m安全距離。路基與路面一般規定路面結構應注重層間粘結。路面結構時,應著重考慮抗車轍、抗擁包等處理。設計要素道路等級應不低于城市主干路。車站處的路面結構宜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路面結構所承受的交通等級(交通荷載等級)90%,變異水平等級宜為“低”。據實際情況,經論證選用適當的軸載和計算參數。JTGD5015mm。路基、墊層與基層35MPa0.3m。墊層宜采用水穩定性較好的粗粒料和穩定類粒料。基層應具有足夠的承載力、抗疲勞開裂性能、足夠的耐久性和水穩定性。瀝青路面JTGD50夏炎熱區中“1-3”區的規定執行。宜采用改性瀝青。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車站,加減速及停車區宜采用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15橋涵與隧道橋涵一般規定橋涵結構所用工程材料應符合現行國家及行業標準的規定。GB55011CJJ11要求;跨越河流時,應與市政道路標準及相關要求協調一致。JTGD60的規定。GB55002和CJJ166的規定。利用既有道路橋梁改建時,應對橋梁結構狀況進行安全評估,必要時應進行專項檢測。結構設計與構造要求智軌系統與城市道路合建橋梁結構設計時,應根據現行公路橋涵設計規范進行設計。CJJ166的規定。CJJ11的規定。JTG/TD81SS級。隧道一般規定排水能力、通風疏散能力等方面進行評估,滿足設計要求方可利用,并應增設相應的防災及運營設施。新建隧道工程的耐久性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00年的要求進行耐久性設計;50計;GB/T50476的規定執行。隧道內不應敷設燃氣管及其他可燃、有毒或腐蝕性液、氣體管。構件需要進行防火、防腐設計。隧道結構機電設備集中區防水等級為一級,其余結構防水等級為二級。隧道工程出地面處應作防洪防澇設計。“V”形坡隧道應設置廢水泵房。CJJ221的規定。結構設計JTG3370.1的規定,遠期為其它工程服務的隧道,還應滿足相應的規范要求。面的要求。16P8。隧道結構伸縮縫的設置應根據地質情況、隧道長度、結構形式等因素綜合確定。隧道結構設計應滿足抗浮要求。車站建筑及結構一般規定地面交通規劃相互協調。疏導迅速的候車、乘車環境,且保證運營車輛的安全停靠及通行。GB50016、GB55033104的相關規定,設置安全疏散設施,并滿足防火要求。車站應與其他交通方式便捷換乘,并與人行過街等交通設施相銜接。形式和換乘方式。車站設計應合理組織客流,方便、迅速、安全地進出站。車站應根據需要設置供電、照明、消防、通信、遮陽及擋雨等措施。車站耐火等級應不低于二級。GB50763GB55019的規定。站臺車站按站臺型式可分為島式、側式或島側混合式。車站宜按近期規模建設,預留遠期條件。車站站臺有效長度不應小于列車長度加停車誤差。241.5m3。站臺供乘客乘降和通行的區域內不應設置妨礙乘客通行的結構立柱等障礙物。50mm。站臺可結合既有人行道設置,且應保證人行道的功能要求。車站宜與周邊建筑、人行天橋、人行地道等設施相結合。進出通道1/20。10m的緩沖區,緩沖區兩側應設置安全護欄。緩沖區地面宜與周邊路面相協調。當車站出入口采用過街天橋或地道形式時,應考慮過街客流的需求。6m。171818應設置夜間照明裝置;應便于日常的清潔和維護;頂棚排水不應影響乘客的上、下車;應符合項目所在地氣候特點,并滿足抗震、抗風壓、抗雨雪、防雷等要求。13.5.3 10的要求。3。0.4m,站臺突變位置宜平滑過渡,并在突變位置站臺側面設置可提醒駕駛員的反光警示措施。坡道兩側應設無障礙扶手。安全防護設施0.4m置安全線,安全防護帶范圍內應設置防滑地面。路中側式車站,臨社會機動車車道側的站臺邊緣應設置隔離護欄。0.7m且乘客可以到達的任何區域,應設置安全護欄。0.251.2m,同時采取避免兒童攀爬和穿越的措施。站臺地面鋪裝材料應防滑、耐磨,鋪裝尺寸宜與無障礙盲道尺寸相適應。車站站臺所有構件和設施均應避免鋒利邊緣對乘客造成傷害的可能。車站服務設施施應不影響候車乘客的使用和行車安全,并滿足城市規劃的相關要求。候車棚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1919車站設置的設備柜、箱等設施宜與候車棚一體化設計,并做好安全保護措施。車站首末站設計宜考慮運營排班室的空間需求,并綜合考慮辦公網絡通信需求。重點車站可考慮設置公共衛生間、無障礙衛生間、母嬰室等需求。車站結構一般規定則。表10 車站服務設施要求設施配置始末站中途站換乘站備注信息設施站牌√√區域地圖、線路圖√√時刻表√√PIS顯示屏√√信息查詢機ΟΟ便利設施無障礙設施√√候車棚√√座椅ΟΟ非機動車存放ΟΟ機動車停車換乘Ο—垃圾箱√√自動售票機ΟΟ應考慮位置遠期實施檢票設備ΟΟwifiΟΟ噴霧系統ΟΟ擋風板ΟΟ安全設施照明√√監控√√緊急呼機√√公共廣播√Ο急救設施ΟΟ運營設施廁所ΟΟ可單建也可就近結合周邊建筑物設置司機交接班房間Ο—藝術設施ΟΟ商業廣告ΟΟ自動售賣機ΟΟ注:“√”表示應有設施,“Ο”表示可選擇設施,“—”表示不設的設施。2020一般規定全疏散。14 通風空調、給排水及消防礎等級,按照GB50025的相關規定采取相應的地基處理措施。13.6.3.4 基礎和結構加強等措施。基礎設計前應提前查明影響車站基礎范圍內的管線布置情況。GB50007GB5500313.6.3.113.6.3.2的規定。13.6.3.313.6.3 基礎及特殊場地設計GB50157GB50157JGJ476的規定。20GB/T50046GB/T8923.1的規定。質量。荷載設計永久荷載包括結構自重、裝修自重及站內非結構構件自重。GB50009和GB55001的規定。GB50011GB55002的規定。車站設備區的荷載應根據設備安裝、檢修和正常使用的實際情況(包括動力效應)11取值。GB50009的規定。表11 車站均布活荷載標準值序號車站部位荷載kN/m21站臺、站廳、樓梯≥4.02其他設備用房≥3.03廁所、盥洗室≥2.54不上人屋面≥0.5調試和維修預留空間位置。GB50157的規定。設置自動滅火系統的房間應設置機械通風系統,所排出的氣體應直接排出室外。車站通風空調與供暖系統車站公共區應采用自然通風,當自然通風不滿足要求時,應采用機械通風。車站公共區根據需求可設置空調、供暖乘車候車室。車站設備用房與管理用房宜設置空調系統。供暖地區的管理用房應設置供暖裝置。車站衛生間應設置獨立的機械排風系統。車站通風空調與供暖系統應設置就地控制。區間通風空調系統500m時,應設置排煙設施。2m/s11m/s。全封閉聲屏障內部應采取有效的自然通風或機械通風措施。車輛基地、變電所、控制中心通風空調與供暖系統GB50019GB50736的規定執行。策、環保等要求,通過技術經濟比較后確定。車輛基地運用庫、檢修庫、洗車庫、吹掃庫等場所宜設供暖設施。械通風或自然與機械的聯合通風方式。6m1次/h6m6m3/(h·m2)計算。統;12次/h。風或局部排風達不到衛生要求時,應輔以全面通風或采用全面通風;并應設必要的凈化措施,達到國家有關大氣環境質量標準和各種污染物排放標準的要求。求較高的房間;當確需靠近時,應采取隔聲和隔振措施。SF6氣體絕緣設備時,應設置低位排風系統。變電所夾層宜設通風系統。有人值班的變電所控制室和值班室,宜按要求設置通風、空調與供暖系統。給水給水系統水質、水壓應符合下列規定:GB5749的規定;GB/T18920的規定;生產用水的水質應滿足相關工藝要求;21GB50015GB55020的規定;生產用水的水壓按工藝要求確定。給水系統用水量標準應符合下列規定:GB50015的規定;生產用水定額應按工藝要求確定;車輛檢修基地內道路澆灑及綠化用水定額為(1~2)L/m2·次,澆灑次數按每天一次計;8%~10%計。供水設備。21開布置。生活水泵房和蓄水裝置,給水加壓設備宜采用變頻加壓設備或疊壓供水設備。綠化面積較大的車輛基地宜設置灑水栓用于澆灑道路及綠化,宜采用回用水、市政中水水源。排水施時,分流制排水系統應設置化糞池。統的污水、廢水水質應符合當地和國家現行排水標準后方可排放。設置提升泵房提升并排入城市排水系統。水收集和排放系統。線路范圍內的雨水量計算可采用與該區域道路相同的暴雨重現期。坡的設置應結合道路統籌考慮。車站雨水排水應結合建筑造型確定形式;車站頂棚雨水宜有組織收集排放至市政雨水系統內。水量標準應符合下列要求:952.5~2.0。生產排水量應按工藝要求確定。沖洗和消防廢水量和用水量應相同。5年一遇暴雨重現期計算。消防GB50016、GB50974、GB50084GB55036的規定。一、二、三類20L/s30L/s1000m的10L/s20L/s。一、二類隧道火災延續時間應≥3h,2h12。22表12 隧道分類單位為米用途一類二類三類四類隧道封閉段長度L可通行危險化學品等機動車L>1500500<L≤1500L≤500—僅限通行非危險化學品機動車L>30001500<L≤3000500<L≤1500L≤500GB50140GB55036的規定配置滅火器。故障時,其余的輸水干管應仍能滿足消防給水設計流量。機電設備供電系統一般規定在滿足安全性和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供電系統方案應力求簡化,注重經濟性。供電系統應包括外部電源、充電站和變電所、充電軌、動力照明系統和電力監控系統。充電站和變電所外部電源應就近接入城市電網的中壓網絡。分為一級負荷、二級負荷、三級負荷。置的需求。GB/T14549的規定。使用的主要材料應選用無鹵、低煙的阻燃或耐火的產品。電氣設備應具備有無自爆、低損耗、低噪聲的特點。1036V的電壓。GB50057的規定。充電站和變電所充電站的數量、容量及其在線路上的分布應經計算分析比選后確定。施。充電站和變電所選址應符合下列要求:應接近電源側;應方便進出線;應方便設備運輸;應避開易燃、易爆、有腐蝕性氣體等影響電氣設備安全運行的場所;應與規劃相協調。正線充電站宜采用箱式布置,并應具備上下行同時充電的能力。場段變電所宜采用房間式布置。2313的規定。表13 整流機組負荷特性表負荷Ie1.5Ie2Ie持續時間連續2h1minGB/T17467GB50053的規定。GB/T50062的規定。充電站中的直流設備應絕緣安裝,并設置相應的保護:變流器:模塊故障保護、過流保護、過壓保護、框架泄漏保護。(直流隔離開關柜流速斷和過電流保護。充電站和變電所設計應滿足電力監控系統的要求。AC380/220V車站宜直接引接市政低壓電源為動力照明負荷供電。電力監控運營要求、通道條件確定。(主站(子站站和子站的專用數據傳輸通道。電力監控系統的功能應滿足充電站和變電所無人值班的運行要求。電力監控系統宜采用通信系統的標準時鐘信號。畫面、自檢、維護和擴展、信息查詢、安全管理、系統組態、在線檢測、時鐘同步、培訓等功能。10kV(含直流斷路器0.4kV斷路器的單獨控制和程序控制。遙信對象應包括下列基本內容:變電所/充電站開關位置信號;開關設備接地刀閘位置信號;變電所/充電站內事故信號、預告信號;變電所/充電站內交、直流信號;車輛段充電樁故障信號。遙測對象應包括下列基本內容:實時采集和顯示變電所/充電站電流、電壓、功率數值和趨勢圖;統計變壓器過負荷情況和出現時間;統計各種電壓的最大、最小值和出現時間;根據得到的測量數據編制日報、月報、年報等。充電軌充電軌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充電軌應滿足限界及車輛運行安全范圍的要求;24充電軌標準載流量應滿足車輛最大持續充電要求;TB10009的規定;14的要求;充電軌材質:GB/T14846中高精級的規定。4.8mmGB/T4237的規定。表14 充電軌帶電部分和車體、結構體之間的最小凈距單位為毫米標稱電壓靜態動態絕對最小動態DC750V25252510Ω。通信系統一般規定行語音、數據、圖像等信息的傳送。在非正常或緊急情況下,應能作為搶險救災的通信手段。互通,并應為今后其他線路的接入預留條件。通發展規劃進行統籌考慮。區間的通信主干光纜應滿足低煙、無鹵、阻燃的特性,并具有防腐蝕、防鼠咬的防護層。通信各子系統時鐘系統、乘客信息系統、電源系統及接地等子系統組成。或租用電信運營商網絡方式。PIS車輛與控制中心之間的上傳和下發提供車-地數據通信手段,滿足行車指揮及緊急搶險的需要。并應具先考慮租用電信運營商公眾移動無線通信網絡,但應保證智軌運營無線通話及調度業務的要求。并接入公共網。25防災廣播應優先于行車廣播。180d。的視覺信息,30d。控制中心的視頻GB/T22239規定的2級要求進行系統信息安全設計。子鐘各項功能和網絡管理功能。GB/T222392級要求進行系統信息安全設計。2保證通信設備的正常工作。端、廣播控制臺、信息編播及發布設備。信號系統一般規定信號系統應具備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涉及行車安全的信號設備應符合故障-安全原則。信號系統應滿足智軌行車組織和運營管理的需要。信號系統由中心調度管理子系統、車載子系統和路口信號控制子系統等組成。信號系統設備應符合城市使用環境要求。對系統進行修改和功能擴展。中心調度管理子系統能。中心調度管理子系統應能向智軌車輛提供前方電車的位置和早晚點時間等信息。在中心調度員工作站應能實現路口優先功能申請/取消的人工控制。中心調度管理子系統宜具備《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辦法》中規定的第二級認證。車載子系統車載子系統應能對智軌車輛定位,實現控制中心對全線電車的自動監督功能。26擬合計算等方式提高定位精度。電車定位精度應滿足設備控制、集中監督的運營需求。進行通訊。車載子系統宜配備車站限速、推薦速度、路口限速和曲線區段限速等提示功能。平交路口信號控制子系統路口信號設備應可實現列車接近路口預告、信號優先請求確認、列車出清路口檢測等功能。專用信號燈不應與道路交通信號燈出現沖突相位。饋電車專用信號燈的工作狀態。電源系統及接地荷供電。(S電池后備供電時間不應小于30in。1Ω。4Ω10Ω。售檢票系統系統設備應能處理城市一卡通車票。營管理需求設置維修、測試與培訓設備。密性、真實性和一致性。設計能力應滿足運營管理的需求,并與車站規模相適應。“一卡通”接口,其接口應符合各系統相關技術標準或規定。制相結合的方式。24h兼容性。售檢票系統應選用操作簡單、方便快速的設備,并應有清晰的信息提示。各層級應具有獨立運行的能力。站臺門CJ/T236CJJ183安全監控系統。5mm。應保證在正常和非正常狀態下的安全與可靠運行。27站臺門開關應與智軌車輛車門的開關協調一致,可以采用射頻或專用移動網絡傳輸開關門指JT/T933的規定。30min開/330min的需要。交通信號、交通安全及管理設施一般規定符合“有序、安全、暢通、低公害”的總體目標要求。GB所有部分)的規定。交通標志和標線的設置應清晰、明確、簡潔。據各種交通標志和標線的功能、交通管理的需要進行設置。交通標志和標線GB5768(所有部分和GB50688的規定。交通標志的版面規格和文字大小,除特殊規定外,應根據設計速度確定。無法正對車道時,可調箭頭方向,指向車道。有時段規定時,應用輔助標志說明。智軌系統警告標志用以警告車輛駕駛人前方有智軌系統列車道口,應減速慢行或及時停車。智軌系統告示標志用以提醒駕駛人和行人注意前方有智軌系統列車道口。智軌專用信號燈(箭頭)三色燈具,附于車道前方的燈桿上。智軌專用信號燈應結合路口情況、交通流量以及交通事故率等因素,宜靠近智軌專用道設置。智軌專用信號燈應能被智軌車輛駕駛員和其他道路使用者清晰、準確地識別。智軌專用信號燈的配置應與交通組織匹配。智軌專用信號燈設備應安全可靠,能夠長期連續運行,與其他交通信號協調。智軌專用信號燈的發光單元有亮燈、閃爍和熄滅三種狀態。智軌專用信號燈宜設置提示信息,外觀宜采用鮮明顏色,避免與交通信號燈混淆。過路口。平交路口信號優先控制宜采用分布式控制方式,每個平交路口區域配置一套獨立的控制設備。車載司機人工請求以及控制中心人工請求。282929智軌系統運營的全過程進行集中監控和管理。功能分區與總體布置調度大廳按多條線路設計時,宜按調度崗位劃分功能區。調度大廳宜設置綜合顯示大屏。建筑與裝修建筑設計應滿足各系統的工藝要求。50年使用年限設計,建筑重要性類別宜按丙類建筑。耐火等級應不低于二級,宜優先考慮與其它建筑合設。GB50016的規定。GB50222的規定。17.4 供電負荷的需要。當一臺變壓器退出運行時,另一臺變壓器至少可以滿足全部一、二級負荷的需要。智軌系統平交路口專用信號燈的顯示。安全隔離設施欄和彩色鋪面等。防護設施應采用環保材料,便于安裝,易于維修。防護設施應不侵占道路建筑限界,且不侵入停車視距范圍內。12m時,快速路的中央分隔帶應連續設置防撞護欄。防護設施宜簡潔大方,與道路、橋梁和周圍建筑的設計風格統一協調。可根據需要進行設置輪廓標、定點停車標識、防刮擦條、警示樁等其他安全設施。運營控制中心一般規定行全面集中管理。選址盡量靠近智軌系統線路,應符合安全、環保、交通便利的原則。車輛基地一般規定配套設施。免重復建設。車輛高級修應集中設置。車輛基地的選址應符合:一致;大型河道、既有道路和建(構)筑物的影響;選址應具有良好的自然排水條件;選址應考慮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不良地段的影響GB50016的規定。的規定。得水利、水務、文物及市政等相關部門的認可,相關遷改設施應同步施工。地內外道路的合理銜接及相關市政配套設施的規劃。所的采光、通風、照明、給排水、消防和環境保護要求。功能、規模及總平面布置車輛基地按功能分為車輛段與停車場,功能與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考慮線網資源共享;臨修作業。車輛基地設計應以智軌車輛的技術條件和參數為依據。車輛基地應按下列作業范圍設計:車輛段:車輛停放、保養及清掃洗刷、定期消毒等日常維修保養車輛管理工作;配屬車輛的乘務工作;車輛的一、二、三、四、五級修等各級檢修及檢修后的車輛試驗;車輛的臨修;基地內設備、機具的維修、工程車等的整備及維修;303131車輛基地應根據工藝要求設動力、照明、給排水及消防等設施。變配電所、給水所等動力房屋,宜靠近相關的負荷中心布置。浴室、職工更衣休息室及衛生設施,以及汽車停車場和自行車棚等配套設施。型式。工藝設計定修、架修和大修,也可分為一、二、三、四、五級修。修修程和檢修周期應符合表15的規定。承擔管轄范圍內線路、設備、設施的綜合維修和材料供應以及車輛救援工作。停車場:及臨修工作;援工作;配屬車輛的乘務工作。車輛基地的設計規模應根據車輛技術條件、配屬車輛數量、檢修周期和檢修時間計算確定。位置和接軌條件,按八字形兩站接軌。能的前提,可按單線、雙向設計。車輛基地出入線與正線接軌應采用平交,并應滿足正線設計運能要求。或相近的房屋宜合并設置。日檢庫宜與停車庫合建組成運用庫,也可單獨設置或與檢修庫合建組成聯合檢修庫。表15 車輛檢修修程和檢修周期維保等級里程萬公里周期停修時間維保次數日常檢查—每日0.5小時8524一級修(雙周檢)0.4每雙周3小時500二級修(季度檢)2.5每3月6小時74三級修(年檢)101年32小時19四級修(架修)50第5年30天3140第14年30天220第22年30天五級修(大修)100第10年60天2180第18年60天注:表中檢修時間按部件互換修確定;設計中檢修周期,應采用年走行里程指標;可行性研究報告階段可采用時間間隔指標。車輛基地運用整備設施應根據生產需要配備停車列檢庫、周/應線路和必要的辦公、生活房屋和設施。停車列檢庫的總列位數應按配屬車輛數扣除一級、二級修列位數計算確定。3列時,不宜采用盡端式布置。停車列檢庫的長度應根據車輛長度、停車列位數、通道寬度及安全距離計算確定。AC380V/220V檢修插座。周/2輛時,宜按貫通式設計。周/月檢庫的長度應根據車輛長度、列位數、通道寬度及設計附加長度計算確定。周/AC380V/220V檢修插座。周/要求確定。車頂作業平臺中間應設防護柵欄和門禁系統。動、蓄電池等部件檢修間,并應根據需要設置油漆庫線。房組合型式確定,并應滿足工藝流程和檢修作業的要求。五級修庫應與底盤庫、車體庫、車體涂裝庫、靜態調試庫、部件檢修庫采用廠房組合方式。車輛大中修臺位的長度宜按車輛模塊解編的作業要求確定。檢修庫應設電動橋式或梁式起重機和必要的搬運設備。起重機的起重量應滿足工藝和檢修作結構尺寸計算確定。檢修庫應根據作業要求設架車設備。臨修庫宜選用移動式架車機或其他型式的架車設備。15m1.3m~1.5m,寬度宜為0.9m,坑內應有良好的排水設施及照明設施。32助生產房屋。洗車臺位應配置清洗水處理及循環使用系統。洗車工藝優先采用貫通洗車,當場地條件受限時,可采用盡端洗車。洗車線在洗車庫前后一輛車長度范圍應為直線。換輪工藝應設置移動式舉升機設備。換輪線宜和臨修線共線設置。油漆庫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應根據線網中運用的車輛車體材質綜合考慮設置油漆庫;車庫尺寸應根據工藝要求確定;應滿足環保和消防要求;防爆要求。車輛基地應根據車場線站場布置和作業需要設置牽出線,其數量應根據作業量確定。車輛基地應按線網資源共享原則配備其他專用工程車和相應的工程車庫;工程車庫的規模應建。和工作人員更衣休息等生產、辦公、生活房屋。要作業范圍綜合確定。設備維修與動力設施設備的任務。設置。車輛基地應根據工藝要求和本地具體情況設置供暖、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