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莊有哪些迷人的湖景_第1頁
避暑山莊有哪些迷人的湖景_第2頁
避暑山莊有哪些迷人的湖景_第3頁
避暑山莊有哪些迷人的湖景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避暑山莊湖區匯聚中國南方園林的秀美和北方園林的雄渾,特別是把江南園林的勝景佳境遷移到塞外,使這里形成“來自天然,勝似江南”的獨特風格。避暑山莊的湖泊總體稱塞湖,湖泊修建疏竣大體分兩個階段。康熙時期開挖了澄湖、如意湖、上湖和下湖,乾隆時期拓挖了鏡湖和銀湖。湖與湖之間用堤、島、橋相連,根據不同的地形和環境設計修建臨水建筑,加之古樹、植物、花草,使避暑山莊湖區呈現山繞水,水繞島,園林建筑依山傍水的江南水鄉風光。避暑山莊湖區水的來源,一是來自山間溪流;二是來自熱河泉水;三是來自武列河水。武列河水自北魏開始至遼金時期,基本沒有固定的河道,到明清時期,修建了避暑山莊才形成固定的河道。1701年康熙巡視到此,發現這里地形復雜,有林木茂密的山巒,幽靜的峽谷,平坦如茵的草地,蜿蜒曲折的河流和湖泊,遂決定在這里修建大規模的行宮。修建之前,首先要堅固堤壩,將武列河水向東推移,利用騰出的河道和天然的水泡稍加人工改造,即成為現在湖區的雛形。避暑山莊湖區共有大小湖泊八處,分別為:澄湖、鏡湖、如意湖、上湖、下湖、銀湖、半月湖、內湖。在避暑山莊湖區修建設計中,有意圍成三個島嶼,包括環碧島、月色江聲島、如意洲島,形成中國傳統的“一池三山”格局。“一池三山”是中國古代宮苑建筑中常見的規劃形式,通常表現為在一片水域中布置三座島嶼。按照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在東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為神仙居所。歷代帝王在修建園林的時候,都模仿“一池三山”的做法。至明清時期,由于對民間建筑等級限制甚嚴,私園中建設“一池三山”被視為摹擬帝王的僭越逾制行為,因此這種布局在民間園林中消失。避暑山莊的神奇之處不僅表現在地形的西北高東南低,酷似中國的版圖,而且在湖區內修建了許多仿江南的建筑,如:仿鎮江金山寺的金山島、仿嘉興煙雨樓的煙雨樓、仿杭州六合塔的永佑寺舍利塔、仿蘇州獅子林的文園獅子林、仿蘇州滄浪亭的滄浪嶼、仿寧波天一閣的文津閣。真正達到“天人合一”,“移天縮地在君懷”的藝術境界。東線游湖按照一池三島的布局,湖區的游覽路線分為東、中、西三條路線。東線可由德匯門進入,經東宮遺址后至“水心榭”,向東可進“文園獅子林”向北直行抵達“月色江聲V“金山島”、“香遠益清”、“蘋香泮”,最后抵達“熱河泉”。水心榭位于下湖與銀湖之間。初建時為湖區界墻上的出水閘,康熙擴建避暑山莊時,在界墻東邊新辟湖區,并在閘上架石為橋,又建亭榭三座。亭榭建好后,康熙親題“水心榭”。原來的界墻水閘變為位居湖心的景亭。榭中間是長方形重檐歇山卷棚頂建筑,南北為四角攢尖頂建筑。榭的兩端各有一個牌坊,與三座亭榭共同成為觀賞、瀉水、停留三重功能的特殊建筑組群。榭四周空間遼闊,碧波蕩漾,風景如畫。乾隆皇帝曾寫詩稱:“一縷堤分內外湖,上頭軒榭水中圖,因心秋意蕭而淡,入目煙光有若無。”文園獅子林位于水心榭東,銀湖錯落的小島上,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仿蘇州獅子林的意境而建,是湖區內一組重要的園中之園。園內有獅子林、虹橋、假山、云林石室、占峰亭、納景堂、清悶閣、藤架、清淑齋、小香幢、延景樓、探真書屋、畫舫、橫碧軒、水門等十六景。乾隆皇南巡江南,對江南美景流連忘返,特命人按照元代畫家倪瓚所畫“獅子林圖卷”的意境,在北京圓明園和承德避暑山莊修建兩座文園獅子林,再現江南水鄉風光。圓明園的獅子林已經被毀,避暑山莊的獅子林到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末也僅剩基址。1993年,重修后終于恢復了園內的主要建筑。從水心榭北行,在澄湖、上湖、下湖的環抱之中,有一處地勢平坦的島嶼,即“月色江聲”,建于1704年,是避暑山莊內修建最早的建筑。月色江聲島上有四進對稱的四合院建筑。第一重門殿五間,康熙題名“月色江聲”。第二重是面擴七間的靜寂山房,前后帶廊,是當年康熙及乾隆皇帝讀書的地方。靜寂山房東西各有配殿三間,西殿名為“嘉琴軒”,是當年皇帝彈琴的地方。第三重為“瑩心堂”,是皇帝的書齋。第四重為小巧玲瓏的四合院,名為“湖山罨畫”。月色江聲西南角圍廊中間有一四柱卷棚歇山頂方亭,名為“冷香亭”。亭臨湖水,湖中種植晚開晚謝的敖漢蓮。皇帝從圍場行圍回到避暑山莊,恰逢荷花爭奇斗艷,如煙如畫的場景,給皇帝帶來極大的喜悅。月色江聲門殿和游廊的柱子都有一定的傾斜角,這種做法在宋代以前的園林建筑中是常見的,但是到了清代,這樣的建筑做法僅此一處。康熙下江南時,都從鎮江渡江登金山至“江天寺”,對這處建筑十分欣賞,因此,康熙在修建避暑山莊時,首先就修筑金山島。避暑山莊的金山,位于澄湖環繞的小島上,西麓修建了登島的碼頭,碼頭北有一突出水面的方形小亭,為“芳洲亭”。岸上面西有五間敞廳為門殿,門殿以東為五間大殿,單檐歇山卷棚頂建筑,名為“鏡水云岑”。沿假山而上為另一組建筑“天宇咸暢”,穿過天宇咸暢就到達本島最高建筑“上帝閣'。閣為三層,康熙為每層欽題御筆匾額一面,一層為“皇穹永佑”,二層為“元武威靈”,三層為“天高聽卑”。二三層原供奉真武大帝、玉皇大帝塑像。閣內各層設有供桌、供器、供品等。自金山向北,在萬樹園東南,有一片古松林。古松林中有一組建筑為康熙提名“香遠益清”。其中前殿三間為“香遠益清”,后殿三間為“紫浮”,兩殿前后臨湖,湖中有“重臺”、“千葉”等品種的名貴荷花。夏季荷花盛開季節,花香濃郁,荷花隨風擺動,令人心曠神怡。香遠益清稍西有殿八間,名為“依綠齋”,齋左側有亭“含澄景”。亭子建在水中,周圍山石環岸,荷花滿塘,流水穿亭而過,其意境與“曲水流殤”相似。當年,康熙、乾隆皇帝經常在此宴請大臣和蒙古王公等。1780年,西藏政教首領六世班禪到承德為乾隆皇帝祝壽,乾隆皇帝在這里接見六世班禪。從香遠益清穿過木拱橋,即達“蘋香泮”。這里泉水清澈,浮萍點點。面南三間殿為“蘋香泮”,殿內原陳設寶座和成套家具。院中有四角方亭,后門為勾搭式垂花門,四周環以素白粉墻,建筑青磚素瓦,在綠樹濃蔭中顯得樸素淡雅,色彩明快,富有自然情趣。庭院東側為東船塢,為御舟停泊處。當年康熙、乾隆皇帝泛舟賞荷,游覽賜宴都在這里停歇。庭院后門有甬路與春好軒相通。在院中停駐,遠望上帝閣、六和塔一覽無遺,近觀萬樹園、試馬埭郁郁蔥蔥。熱河泉位于澄湖源頭,從蘋香泮通往香遠益清木橋之東。這里一年四季,泉水從石隙中流出,湖水清澈見底。每到深秋至嚴冬,周圍氣溫下降,湖面逐漸呈現結冰的景象,而這里因為水溫的原因,依然霧氣蒸騰,呈現越是白雪皚皚,越是云蒸霞蔚的奇觀。熱河泉水經過化驗,含有較高的碳酸鈣、碳酸鎂成分和其他的礦物質,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大英百科全書》記載,世界最短的河流一一熱河;而中國歷史上的熱河省,也因熱河泉而命名。中線游湖湖區的中路游覽線是從宮殿區的萬壑松風下蹬道,過萬壑松風橋便開始了。這條線路將穿過湖區中心,經過環碧島、采菱渡、芝徑云堤到達皇帝最早處理政務的地方一一如意洲島,島內建有一宮殿式三進院落,分別是“無暑清涼”、“延薰山館”、“水芳巖秀”。此外,島上還有其他著名建筑,如“一片云”、“般若相”、“滄浪嶼”、“觀蓮所”。最后以青蓮島的煙雨樓結束。從萬壑松風下山經過彎曲陡峭的假山蹬道,穿過萬壑松風橋,沿芝徑云堤北行,即到環碧島。由于這座小島座落在如意湖中,四面環水,滿目皆綠,康熙欽題“環碧”。島上有兩座相鄰的小巧玲瓏的建筑,東院面南名為“澄光室”,有東西配房和前后回廊相連。西院前門額兩面分別刻有“襲芳”及“擁翠”。隨皇帝來承德的王子們,經常在這里讀書。在環碧北的水邊有一座草亭,形似斗笠,名為“采菱渡”,是皇帝和后妃泛舟戲水采菱的休息之所。康熙年間,每逢農歷七月十五中元節之時,這里經常舉行“盂蘭盆會”,以此紀念死去的親人。芝徑云堤是仿杭州西湖的蘇堤和白堤而建,建于1702至1708年,是湖區通向各島的導引路線。為了使堤和外界景觀聯系一起,在初建時對堤的轉折方向作了精心設計。芝徑云堤從萬壑松風橋開始,一段直線正對遠處的磬錘峰,再向北轉折,堤的中心線正對金山上帝閣。這樣遠方的自然峰巒和近處的樓臺亭閣相互借景,準確地表現了中國園林步移景動的藝術效果。沿芝徑云堤北行即到達湖區最大也是修建最早的島嶼一一如意洲島。如意洲島位于澄湖、如意湖和上湖之間,因為此島南部小,北部大,中間細,恰似一只如意,故名為如意洲。島的面積為45,000平方米,島上有16組建筑。康熙、乾隆所題七十二景,這里就有十二景。如意洲島是最早的中心區域,島上建有殿堂、寺廟、庭院等。這些建筑既有變化,又有聯系。主體建筑為三進院落的早期宮殿,位于如意洲的中心地帶,有明顯的中軸線,為正宮尚未落成之前清帝居住和處理政務之所。康熙五十年(1711年),正宮落成后,這里成為皇帝閑暇時吟詩做賦,靜養天年的休閑場所。如意洲島內建有一宮殿式三進院落,第一組建筑為“無暑清涼”,是宮殿的御座正門,沒有屏風和照壁。由于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小區域氣候,即使盛夏也十分涼爽。康熙皇帝不僅題名“無暑清涼”,而且題聯“三庚退暑清風至,九夏迎涼稱物芳”第二組建筑為“延薰山館”。延薰山館早年是康熙皇帝接見少數民族首領和處理政務的主殿,面闊七楹,外加抱廈。門前遍植花草,花香陣陣,殿內莊嚴肅穆。殿內北墻懸掛康熙所題“敷疇豐澤”匾額,意思是皇帝的恩澤應布滿全國,傳統的道德文化應陶冶百姓。匾額下方原有乾隆時期親題對聯'篆裊猊罐知日詠,風清虬漏報春深”。第三組建筑為“水芳巖秀'。康熙認為水清則芳,山靜則秀,所以題為“水芳巖秀”。這里早期是康熙皇帝的寢宮,后來為清帝讀書靜養之所。西殿為皇太后的寢室與禮佛之處,東邊為隨安室。墻上原有乾隆時期題寫的匾額“奉三無私”,意思是說“只有大公無私者,才能永遠統治天下”。在如意洲三進院落的西邊,有一長廊連接一組建筑,這組建筑遠看一樓高聳,似一片云朵,因此而得名“一片云”。這組建筑建于1703至1708年間,為兩層樓。南殿五楹為扮戲房,北連戲臺。康熙年間,這里主要是看戲場所,到了乾隆年間,在東宮修建了規模更大的清音閣,這里就成為皇帝、后妃、王子、格格們等皇室人員看戲的地方。嘉慶年間,王次子旻寧生日,嘉慶皇帝命戲班在這里演戲,為王子過生日。般若相又名“法林寺”,是避暑山莊內九處寺廟之一,建于1703年。建筑坐北朝南,依次為:山門、東西配殿、正殿、后殿。山門為一間垂花門,門上御題“法林寺”,正殿三間,康熙題額“般若相”,內供釋迦牟尼像。左右配殿各三間,內供各種天神,后殿七間供奉龍王。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熱河總管便率山莊官員來此祭神。院內布局規整,殿堂青磚布瓦,是山莊內重要寺廟之一。滄浪嶼這組建筑為湖區內精巧的園中之園,仿江南蘇州滄浪亭而建。建筑由虎皮墻環繞,院內假山嶙峋,亭閣幽雅。院內建有殿堂六間,其中北邊的三間建于水池之上,頗有江南園林韻味。曲折掩映的小庭院,巧妙的組織了殿宇、水閣、泉池、假山及回廊等不同特色和功能的建筑。主殿為“雙松書屋”,為皇帝讀書的地方。在園的西北角有一小亭,名為“佳趣”。觀蓮所建于1703年,位于如意洲南岸,為帝后觀賞蓮花的場所。弘歷(即乾隆皇帝)11歲的時候,隨其祖父康熙皇帝在山莊避暑,曾在觀蓮所停留,當時康熙皇帝讓弘歷背誦《愛蓮說》,弘歷書聲朗朗,流利清晰,全文背誦,一字不差,深得康熙皇帝喜愛。西線游湖西線為山區和湖區相連的一條游覽線路,從正宮的岫云門沿“玉麟坡”往“如意洲”西岸北行。西線的主要景點不多,但是具有特色的買賣街一一芳園居,以及雙湖夾鏡、湖北四亭都是鬧中取靜的好地方。如意湖向北,路西有一座坐北朝南的四合院式建筑,名“芳園居”。由南向北有門殿三間,正殿五間,后殿七間,東西兩側配殿六間,是山莊內規模最大的皇家倉庫,儲藏各類絲綢、瓷器、珠寶等陳設品。清代,在這里開設茶館及商鋪,宮內人員可以在這里購買物品,討價還價,享受民間市井的樂趣。這里與頤和園的蘇州街一樣,也被太監宮女們稱為宮廷內的“買賣街”。如意湖西岸有一內湖,湖內有一座用條石壘砌的橋可通往山區,這是山莊內最大的一座堤橋。石橋恰似小徑被兩側的湖水包圍,橋兩邊修建兩座牌坊,與石橋成為一道美麗的彩虹,固有“雙湖夾鏡(徑)”與“長虹飲練”之說。湖北四亭分別是“水流云在”、“鶯囀喬木”、“濠濮間想”、“甫田叢樾”。“水流云在”位于煙雨樓西部,主亭為方形,四面各出抱廈門,結構巧妙,造型美觀大方。“濠濮間想”是一六角重檐亭。當年康熙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