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間詞話讀書筆記人間詞話讀書筆記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最關鍵的讀書筆記不能忘了哦。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開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人間詞話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人間詞話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
人間詞話讀書筆記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最關鍵的讀書筆記不能忘了哦。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開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人間詞話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間詞話讀書筆記1“詞以境界為上,有境界則自成高?!薄熬辰缬写笮。灰允嵌謨灹印!痹谌碎g詞話的開頭,王國維如是說,人間詞話只有六十四節,每節文字短小,卻節節是精辟之語,若不細品細讀,便會失其精華,廢己于糾結??旃澴嗟墓ぷ魃顗毫Γ语@現的內卷,使人總是期待完善的計劃和結果。面對需要做的決定,小到晚飯吃什么、新買的家電挑哪個,大到擇業、成家……即便做出選擇,一開頭也可能患得患失,想象著要是選另一個會不會比這個好。其實糾結主要發生在選擇前,一旦選定,反而能*心靜氣。專注于選定的目標,心無旁騖盡自己的全力將它做好的過程并不是最煎熬的,這樣日積月累的經營,就能向高一點的境界進發。
悅納。在大自然面前,人的力氣渺如塵埃,因此變化無時無處不在。只要已經盡力,無論結果怎樣,坦然接受就好。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誰都不希望傷病,但假如發生了,把它作為身體對自己的提醒,小傷病總比大的強,比起突發的意外,大傷病也還不是最慘的。人生是一個過程,重要的是沿途的風景。但同時,風險無處不在,既不盲目冒進心存僥幸,也不因噎廢食裹足不前,敬畏前提下的挑戰是應有的態度。
在人生的馬拉松中,發上等愿,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永久保持初心,不斷奔跑。
人間詞話讀書筆記7誰道落花無情意?
詞,自古以來就是一種文化的詮釋,和詩歌一樣,它是我們華夏文化中一朵燦爛奪目的奇葩。喜歡古老的*文化,更喜愛精美絕倫的詞,因而愛上了《人間詞話》。
在細雨紛紛的暮春,最滿意的莫過于手捧書卷,憩于窗欞之旁,沏一壺香茗,享受極致的幽雅。好茶美景,名書在懷,實是人生1大樂事!細品《人間詞話》,讓靈魂在古詞中得以沖滌,然后緩緩地,帶著清新的心情,讓蟄伏的心靈重新煥發活力。
境界,是王國維先生最為看重的一個詞語,也是全書的核心。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此言一出,如金石擲地。若無青蓮居士的曠達之境,怎會有西風殘照,漢家陵闕的千古氣象?若無歐陽修深沉之境,怎會有人間自是有情癡,此恨無關風與月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的慨嘆?若無稼軒的豪放之境,怎會有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塞上絕唱?若無李后主幽婉之境,又怎會有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幽怨之曲?
在《人間詞話》中古人造境不外乎以下一種: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境雖過于*直,然登高遠望,無遮無攔,妙在深遠、曠達。凡造此種境界必以氣象取勝,無大胸襟,大豪氣難以為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西風殘照,漢家陵闕。是也,讀罷令人神清氣爽,胸襟開闊。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境雖有些柔弱,然感受細膩,凄婉動人,妙在情真、意切。凡造此種境界必以性情取勝,無細致的感受,癡迷的情懷難以為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兩情若是長期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是也,讀罷令人柔腸百轉,纏綿悱惻。
此二種境界易造,古詩詞中出現也最多,若論造境之難,之高妙當在第3種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境之妙在于頓徹,要入乎物中,又要超然物外,無宇宙間的大才智而不行得?;蛟S唯靈性二字可當之。凡含此境之作必為神品。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是也。
造境之種類有三,造境之法卻只有一個真字。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欲成大事者,必須下定決心在自己的路是一直走下去,披荊斬棘,百折不回。然而第三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卻具有更豐富的內涵。是的,成功的靈感是一個不速之客,它永久在不經意間光顧,如電光乍現。然而將這句話細細品呷,仿佛又能讀出1種超脫成功的喜悅,透著一絲才智的禪意。
忘不了李后主之詞那以*成的文字。在他的筆下,詞不再是風月筆墨,而是生命與亡國之恨的長吟。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李煜的詞之所以扣人心弦,是由于無論順境逆境,他都保有著一顆赤子之心。國破家亡,從君主淪為階下囚的命運不但沒有吞噬他的赤子之心,反而使他的性情愈發純粹,而他的痛苦也愈發深刻。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這份深切的亡國之痛,也許深深觸痛作為前清遺老的王國維先生,在他的內心引起了激烈的共鳴。作為前清遺民,眼看國運日下,世道蒼涼,王國維先生卻只能是徒有心焦,也許他也曾感慨稱過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也許他也想褪下長袍馬褂,換上盔甲,一如東坡筆下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保家衛國。
在昆明湖畔,王國維先生縱身一躍,帶著一腔的熱血以及滿懷的無奈與憤懣,在年富力強之際早早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令人扼腕嘆息。也許那人心動蕩的民國亂世,無從存放他的信仰,只有那方悠悠清泠的湖水,才是那顆赤子之心安眠的歸宿。我輕撫書冊,昔人已去,然而這由幾十條短句組成的著作,仿佛珠玉之聲,在每個愛詞者耳畔輕奏。
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
人間詞話讀書筆記8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不行不經歷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同叔《蝶戀花》)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歐陽永叔《蝶戀花》)此第二境界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辛幼安《青玉案》)此第三境界也。王國維。
記得當時中語文老師對我們講起這三種境界的時候,我們都是似懂非懂,懵懵懂懂。對于境界一詞也不是很了解,盡管那時已經讀背了不少的詩詞。直到后來,讀了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之后,才意識到原來詩詞之中有著豐富的情感,深遠的意境。
王國維,字靜安,晚號觀堂,浙江海寧人,是我國近現代的著名學者,王國維一生在考據、哲學、文學評論等多方面成就俱佳。
《人間詞話》是*近代最負盛名的一部詞話著作,是王國維文學批判的代表作,在清代眾多的詞話中,《人間詞話》以其見解之新奇,理論之獨創熔中西美學、文藝思想于一爐,突破清代文壇某些學派的門戶之見,獨樹一幟,為*美學、文藝理論討論開創了一條新路,在*學術思想寶庫中占有重要地位。它雖為論詞而作,但涉及的方面很廣泛,不限于詞,“可以作為王氏一家的藝術論讀”(夏承燾《詞論十評》),它突破清代詞壇浙派、常州派的門戶之見,獨創一派。這《人》是在探求歷代詞人創作得失的基礎上,結合自己藝術鑒賞和藝術創作的切身閱歷,提出了“境界”說,為王國維藝術論的中心與精髓。境界說在《人間詞話》中提出一個觀點,即文學作品的意境是由作品所描寫的生活實際和它所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全都而形成的,是主觀和客觀,理想和現實,情感和理智的統一所謂境界,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有造境,有寫境,即有制造的境界,有寫實的境界。在此,對境界的含意作了明確的說明,繼而又對境界的構成作了詳細闡述,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雖寫實象,亦理想家也,這就是說,境界是詩人模寫自然又表現理想構成,成功之詩必定是理想與寫實的親密結合。王國維先生在書中對于境界的闡釋有:詞以境界為最上。-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顏色。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縱觀古今詩詞,能夠流傳千古的名片名句,哪一句不是有獨特的境界呢?我們先來討論有我之境界,有我之謂在境界之中有,重點在于以我觀物。即從自我感情動身,借助自己所觀之物抒發自己的情感。如“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痹娙私柚矍爸?,表達出自己的悲傷之情。一般而言,花是一種美妙的食物,但是正是這樣美麗的東西也會觸動詩人的傷心之處,可謂樂景襯哀情。這就說明是從自我本身的情感動身的,不管是多么美妙的事物,都能引起詩人的傷感。由于有我,此之謂有我之境界!
那么無我之境界又是怎么樣的呢?無我之境界主要強調以物觀物,強調客觀存在的真實性,將主觀意識客觀化。如陶潛詩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輕松、淡雅的田園風光圖。通過這樣一句詩,通過這樣對自然客觀景物的描寫,我們感覺到對自然田園的向往之情,表現出一種隱居田園山水間的悠然、閑適之情,可謂意境深遠,令人心向往之。正是由于詩人描繪了一種意境,才能將自己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正是王國維先生所言之無我之境界。
那么如何才能寫出“境界”二字呢?一就是創作要有真情實感,講求一個“真”字。在這里,先要講明的一點便是“境非獨謂景物也”。境界并不是只指景物,人之情感更是境界。不論是寫景或是抒情,能寫出真情實感,做到情景交融,使人身臨其境才算是做到了“真”。然而“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劣。”池塘一角、西風大漠與霧失樓臺怎能相提并論?很多傳世之作都是隨興所至,即揮毫潑墨抒其所見所感,無所拘束,常常命為“無題”或者直接從詩中抽出二字。然則若給定了題目,依然抒其真情,但總在潛意識里受到題目的局限,所求境界亦仿佛裁剪過后,并不完整。這或許就是王國維所說的“詩有題而詩亡,詞有題而詞亡”吧。其二,也是給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作詞要做到“不隔”,也就是用詞*實易懂?!皻W陽公‘闌干十二憑春,晴碧遠連云。千里萬里,二月三與,行色若愁人’。語語在眼前,便是不隔至云‘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則隔已?!辈浑y看出,前者如畫一般呈現在讀者眼前,令人身臨其境,但無晦澀之詞語而后者,如不知道“謝家池上”指的是春草一說,就會不知所云。
王國維認為“人能于詩詞中不為美刺投贈之篇,不使隸事之白,不用粉飾之字,則于此道已過半矣?!眰€人理解就是作詞能做到不諷刺不贊美,不用典仿古,不用替代字,完全都是出自于自己內心的真情實感和真實所想,才稱得上是純粹的創作。正如“桂華流瓦”不如“月流瓦”的意境好,倘若用詞自然、易懂,感情真實,何必非有替代字呢?“意足則不暇代,語妙則不必代”。以免會讓人有種霧里看花的感覺。其三,詩人詞人要做到“雖理想家,亦寫實家”。王國維認為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的,沒有一個詩人可以憑空虛構,肯定都是立足于現實世界的。詩人雖然是很理想化的,但是他們的理想化從某一個側面也會顯現出社會的現實,即理想源于現實。正如王國維所說的“有造境,有寫景,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故也?!笔聦嵣?,從表面可能很容易分辨出詩人是理想化的還是在寫實。但是細細品嘗,再理想化的境界也是在抒發一種真實的感情或者從真實發生的事情所升華的一種境界。寫境的同時在抒發自己的抱負,造境的同時亦是在反映現實。然而,僅此也是不足的。王國維認為“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這正是他對前文所提的“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的進一步闡述嗎。有我之境界就是“入乎其內”,無我之境界不就是“出乎其外”嗎?
總而言之,我認為要寫出境界,就在于一個“真”字,感情要真,景物要真,只有這樣,讀者才會有所共鳴,才不至于不知所云。
然而,我最喜歡的境界是王國維先生所言關于三種人生境界的闡述: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她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這第一境的落腳點應該是在“獨”和“望盡天涯路”。是指一個人在孤獨中尋求自己的幻想,這就表明人生應該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也可理解為獨自地打算追求理想,要有自己的人生規劃。第二境界則是當自己的目標確定之后,付出全力為其打拼而不后悔。第三境就是該做的事情都做了,發現自己所追求的東西其實就在自己的身邊。人生就是如此,因此我常常引用這句話來比喻人生。
人間詞話讀書筆記9王靜安的《人間詞話》問世以來,一直膾炙人口,他的詞話所標舉的“境界”一詞,文學評論者多奉為圭臬。“境界”一詞的提出,蓋欲取代嚴羽的“愛好”,王士禎的“神韻”,王靜安并自負此為“探其本”的發現。
《人間詞話》卷上云:
然滄浪所謂“愛好”,阮亭所謂“神韻”,猶不過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為探其本也。
言“氣質”,言“神韻”,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氣質、神韻,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隨之矣。
其實,這里的意境一詞,照舊是滄浪所謂的愛好,阮亭所謂的神韻,只不過說法不同而已。而王氏的境界說,以為詞之有無境界的關鍵,便是自然,也就是真。
前人有言:論詞者之所謂自然,蓋有二義。如王灼《碧雞漫志》所主的自然,是不待錘煉之自然,他舉《敕勒歌》和《易水歌》為例來說明自然是“變徵換羽于立談間”,是出口成章,揮筆成文的;這和劉勰的“感物吟志,莫非自然,”鐘嶸《詩品序》所標舉的“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臺多悲風,亦惟所見”等說法較為近似,這是一類;另如彭孫遹、王鵬運、況周頤等所主張的自然,而是絢爛之極復歸*淡的自然。前者主吟詠情性,不待雕飾,故特殊留意天才;后者因主“自然從追琢中來,”所以除了天才,他們還重視學識,甚至于認為學識可以彌補天才之不足。而王靜安的境界說,可肯定是屬于前者,是重視天才,主制造而不主因襲的,即“其辭脫口而出,無嬌柔妝束之態,”“不使吏事之句,不用粉飾之字?!?/p>
《人間詞話》卷上云:
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照此一說,可知“自然”也是“真”的含義之一,并為達到“真”的必備條件。則王靜安以為納蘭詞的好處,是在自然也就是像李后主一樣,都是閱歷淺而有赤子之心的人。所謂赤子之心,其含義究竟如何?王靜安在《人間詞話》中并沒有明確的界說,但他在《叔本華與尼采》一文中曾引尼采《察拉圖斯德拉》的一段文字,“赤子若狂也,自然之輪也,第一運動也,神圣之自尊也?!比缡?,王氏所謂的“赤子之心,”似乎是一種純依智力不受意志左右,純依主觀不受客觀影響,純依直觀不雜概念的心理狀態;但就藝術而言,唯有天才具備此種心態。具備此種純真無染的赤子之心,則詩人詞人,就能“以自然之眼觀物,”以直觀去領受這個世界,做到妙手造文,能使紛沓之情思,以極自然之表現,望之不啻真實之暴露,而修辭的自然,也就成為理所當然,不待追琢錘煉了。
其實,以上的“自然”一論,在王靜安的境界說中,是就寫作技巧而言,是說表現要恰到好處,不行過于雕琢;而所謂真,是就作品內容而言,是要感情真摯,不行虛浮。
談到這里,就要說一說境界的內容。《人間詞話》卷上云:
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據此,我們曉得所謂境界是統意與境二者而言的,境界也就是情趣和意象。情趣是屬于情感的,而意象是屬于景物的,因此境界有造境與寫境之分。《人間詞話》又說: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劣?!凹氂牯~兒出,微風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皩毢熼e掛小銀鉤”,何遽不若“霧失樓臺,月迷津渡”也。
可見,據王靜安的看法,境界又有大小之分。但我們細讀全書,可以發現這和他所說的造境、寫境與有我之境、無我之境深相關聯。蓋據康德說,美麗乃無我之境所表現的形式,往往確定而有限;而壯美乃有我之境因只存于我們的思想之中,不見于實際自然界,因此達于無窮。所以無我之境界較小,而有我之境者境界較大。
以上就王靜安的觀點,將境界說的要點,作了一個概括的說明,現在談談筆者個人意見,參考各家說法,評論其得失。
先說境界說的好處,前人曾推許王靜安為“文學革命的先驅者”,此話并無過譽之處,王氏確可當之無愧。其一,與舊有詞話相比,王氏沒有摘句之弊,其論詞又能以哲學、美學觀點來分析申論,不落俗套;其二,晚晴詞風多主南宋且競相效仿,因襲陳故者甚繁,而開創新意者少,故王靜安轉變風氣,實在可說是獨具慧眼,雖未免有矯枉過正之處,卻亦能切中時弊,為后來的文學革命開一先河;其三,王靜安主真切,重自然,此乃千古文學不易之定理,而王靜安除此之外,尚且要求在真切之余,能夠表現人生,美化人生。他的詞話所以叫做《人間詞話》,都可以曉得他是有意描寫人生的,這點和歷代那些評論詩詞的人,就其對人生的體驗而言,是不能同日而語的。
再說《人間詞話》的一些缺點。蓋《人間詞話》乃王氏早年之作,因此我們實在不必以此來責備他。不過,就《人間詞話》論《人間詞話》,我暫且歸納了下列幾個缺點:其一,體例為臻完善,編排秩序也沒有系統,因而論點錯雜間出,沒有統一感,這唯恐與他采納札記筆記方式的評論有關;其二,有些理論說得不透徹,容易令人發生誤會,如“隔與不隔”的問題,如“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的問題等;其三,太過于自信主觀。譬如他太留意先天的才力而忽視了后天的人力,這是頗為值得商榷的;其四,論詞太偏重文章而忽視聲律。詞由樂府詩演化而來,原來是合律可歌的,張炎謂其先父《瑞鶴仙》詞的“粉蝶兒撲定花心不去,閑了尋香兩翅,”所以要將“撲”改為“守”;《惜花香》詞的“瑣窗深”所以要將“深”改為“幽”,又改為“明”,就是為了要合律的原因。在講究聲律的詞人來看,詞的音律效果是要重于文字效果的,這點王靜安似乎沒有留意,因而不能對某些詞人——譬如南宋的吳夢窗、王碧山、姜白石、張玉田諸家,予以適當的評價。
人間詞話讀書筆記10王觀堂在人間詞話中闡述了他關于詞的理論,語言往往短小精辟。如“詞之雅鄭,在神不在貌”“一切景語皆情語”、“詩詞者,物之不得其*而鳴也”;讀之,似乎也如入境界,在漸漸細品中由“獨上高樓”而至“人憔悴”,最終達到“驀然回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在閱讀中有了點滴收獲——與觀堂先生一起讀詞,詞之差別與境界豁然開朗。
一、有境界與無境界
“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p>
真情最為動人。沒有真實情感的給予,再華麗的辭藻也顯得膚淺虛偽,再精致的構思也顯得空洞無味。境界,原來全在一個“情”字上。寫詞如此,寫詩、散文、小說,不都是如此嗎?文學如此,做事、為人,不都是如此嗎?真情的道理都是相通的,秉著一顆真心,才能打動別人的真心。
二、造境與寫境
“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現實二派之所由分。然而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故也?!?/p>
*文學自古就有現實主義的《詩經》與浪漫主義的《離騷》?!对娊洝冯m然寫實,卻不覺得其晦澀或枯燥無味;《離騷》雖然想象,也不覺得其怪誕而不行理喻。我們不行能將真正偉大的作品完全歸于哪一派——它們在主體上屬于某一派,然而在另一方面,另一種風格的補充又使其具有自然之美,而不是僵死在某一個框架里。誠如王觀堂先生所言,一個詩人往往既是理想家又是寫實家,由于他活于物質的世界中,必定心存實物;而只有當他人保存著不竭的想像之泉,他才能把握文字的靈性。
三、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
“無我之境,人惟于靜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美麗,一宏壯也?!?/p>
有我和無我之境并無高下優劣之分,只是為寫詩的心態和情感所決定。無我之境如佛家,置身事外,寫景得以淡然悠遠;而有我之境便是一個感情豐富的歌者,隨心吟詠之中使得情景交融,人與景交相呼應。
四、境界之大小
“境界有大小,不以事而分優劣?!?/p>
同樣,“寫什么”往往決定了境界的大小。然而并非寫大場面、頌大事業就是境界高人一籌。婉約派們寫來寫去也總是傷春悲秋,相思高樓,照舊是有著李煜、晏殊、柳永、李清照之類的詞之大家。小境界更能寫出點點滴滴的離愁別緒,百轉愁腸。
五、赤子之心與閱世
“客觀之詩人,不行不多閱世。則材料愈豐富,愈變化,《水滸傳》《紅樓夢》之是也。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客觀之詩人必須多閱世,這是必定的;而主觀之詩人無需閱世,只需保留著赤子之心嗎?閱世當然是必不行少的,我想觀堂先生是認為“閱世少”造就了這些浪漫主義的詩人——我以為不然。屈原閱盡世間污濁和不*,性情不是仍然真到了極點嗎?李太白仕途不順,云游天下,閱世少了嗎?李后主身負亡國之痛,從詞中固然可窺見其赤子之心,然閱世大概也是并不少的。閱世是對這個世界的深層理解,是情感和心靈的體驗和碰撞。真正的詩人絕不會回避直面生活的現實,赤子之心也不會在閱世中逐漸消失。
六、詞品與人品
觀堂先生花了大量的筆墨點評各家之詞,如歐陽修、秦少游、李后主、馮正中……他分析各家特點,具言長處。然而對于張玉田、吳夢窗之輩,又語言犀利,甚至曾有“白石尚有骨,玉田則一乞人耳?!贝搜耘衅湓~砌字而淺薄,意竭于模擬;評價白樸,既有《秋夜梧桐雨》的“元曲冠冕”,亦有《天籟詞》粗淺到“不足為稼軒奴隸”。觀堂先生的評價抓住要害,可謂解頤。又提到周濟、劉熙載的觀點:“梅溪詞中,喜用‘偷’字,足以定其品行”、“周旨蕩而史意貪”,原來詞品連于人品,此二者不行分。
《人間詞話》,我仍是沒有讀完的。也許,直到某一天我得以熟悉觀堂先生提到的每一詞家,我才可能有一些真正的領悟。
人間詞話讀書筆記11曾經,有“秋波橫欲流”“魂迷春夢中”的綺麗浮靡亦有“無淚可沾巾”“飄落事已空”的悔恨悲戚然后,有了“垂淚對宮娥”“回首恨依依”的亡國之哀。傾盡“一江春水”,換來牽機毒藥。
南唐李煜。
王國維謂:“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薄罢嫠^以*者也?!?/p>
“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一個筆力縱橫,他豪放超逸、恬淡曠達“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币粋€,筆力雄厚,他壯志難酬、慷慨悲壯。
北宋蘇軾、南宋辛棄疾。
王國維曰:“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薄白x東坡、稼軒詞,須觀其雅量高致?!薄坝装仓烟帲谟行郧椋芯辰??!?/p>
“人生若只如初見”“當時只道是平?!?。他,至情的楞伽山人,面對富貴可以輕看,面對仕途亦會厭倦,面對凡能輕取的身外之物無心一顧,但,面對心與境合的自然合諧狀態,他卻流連向往。“如魚飲水,冷暖自知”,這才是他的《飲水集》。
滿清納蘭性德。
王國維評:“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王國維是*近代杰出的學者,在文學、美學、史學、古文字學領域的成就極為卓著。他的《人間詞話》一書,突破了傳統文化思想的束縛,用新的思想與眼光去鑒賞詞話。
“境界”,是《人間詞話》的核心——“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薄霸~以境界為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由名句?!庇纱擞^之,“境界”才是根本,只有根深方可葉茂。恰如國畫一般,意在“神”,所以王國維說“詞之雅鄭,在神不在貌”。
人間詞話讀書筆記12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在高中的時候讀過,不過那時候由于課業的負擔,對于這些課外書也是“好讀書,不求甚解”。到了大學,選了“民國學人與學術”這門選修課,老師講到了王國維又學了宋元文學,才加上開頭學習文學批判,于是又開頭重讀這本好書。相較于中學時候的任意翻閱,此時的閱讀除了會有理性的思辨,也會查閱一些相關的討論著述,獲得更深厚的知識。
在閱讀完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我真的覺得很暢快其體例很好玩,不是非常嚴謹的成體系的清晰的大篇幅的學術論著,而是采納了“則”的形式,每則里面,少則幾句話,多則一兩段話,論述一個詞學乃至文學問題。這樣散金碎玉式的文學評論方式,也和我們所學到的*古代文學評論的方式如出一轍。那時正在復習老師資格證,我常常是邊記誦繁雜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一邊讀讀王靜安的《人間詞話》,真的是一種調劑。我閱讀的是岳麓書院的版本,挺喜歡這版的,這本里面的主題部分是王國維《人間詞話》的四卷(卷一:人間詞話本編卷二:人間詞話刪稿卷三,人間詞話附錄卷四,人間詞話補錄)。在四卷里面,針對王國維的寫的文學批判,施議對現實都有注解,難能可貴的是,王靜安在每一則文學批判里面涉及到的詞,大部分施議對先生都在解釋里面有全詞的收錄,便利了我們的閱讀,于是,獵取知識,有一種從點到線的感覺。另外雖然已經學過了宋元文學,不得不說,由于《人間詞話》里面涉及到的主要都是大家,所以里面的許多詞真的很美麗,很有意境,讀起來感覺很詩意。
學術界里面關于《人間詞話》的討論有很多,其中有一個非常大的討論熱點就是在《人間詞話》當中所提到的“境界說”。在《人間詞話》的開篇第一則,便是開宗明義式地提出了這個觀點:
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
縱觀接下來的幾則(主要是二到九則),雖然說是繼續了*傳統文論的散金碎玉的分析方式,但是假如細細考慮,都是圍圍著“境界”在進行闡釋。但是的.確,王國維先生雖然受到了西學的影響,但是在對于境界說的闡釋里面,還是缺乏系統的充分的論述,他往往是選取幾個人或者幾首詞句,然后評述哪幾個人或者哪幾首詞有“境界”,但是對于“境界”本體的建構和定義,還是缺乏的不然,我們現在的文學批判界,對于“境界說”也不會有這么多的一家之言。當然,正是這些空白的存在,使得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有了“說不盡”的美麗,也未可知。王國維的“境界”很容易讓人想到*古代文學批判所用的術語“意境”。這兩者之間肯定是既有聯系又有關聯的,我個人認為,“境界”的指涉可能會更加闊達一些。當然,這也僅僅是我的直覺。對于王先生的著名境界說,既有好感,
又有神奇感,也有無奈感。
另外,我認為王國維所說的“境界”和“真”、“自然”這兩個范疇是有著親密的聯系。王國維說:“能寫真感情,真景物者,謂之有境界。”王國維所謂的真實,不僅僅是生活的真實,也有自然的真實,和藝術的真實。
王國維先生在對“境界”的闡述中,有提到“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這個概念。他說:
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顏色。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
老實說,當時我讀到這里覺得有些費解。我認為文學作為一種人學,是人主觀參加的產物,總會烙上個人的烙印和主觀顏色,所以都會是“以我觀物”,都應該是“有我之境”。王國維這樣分類有無依據?曾大興先生這樣進行了解釋:“無我之境“是擺脫一切是非得失和榮辱的計較,既能入乎其內,又能出乎其外,既能與花鳥共憂樂,又能以奴仆命風月”的就是無我之境。聯系王國維所舉的陶淵明和王國維的詩句例子,似乎可以成立,具有一定的勸說力。
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提出了“一代有一代之文學”的觀念,我非常贊同和喜歡: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后世莫能繼焉者也。獨元人之曲,為時既近,托體稍卑,故兩朝史志與《四庫》集部,均不著于錄后世儒碩,皆鄙棄不復道。
我覺得最可貴的是,他從文學本體的角度和接受美學的角度來分析了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
四言敝而有楚辭,楚辭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詩敝而有律絕,律絕敝而有詞。蓋文體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陳套,豪杰之士亦難于中自出新意。故往往遁而作他體以發表其思想感情。一切文體所以始盛終衰者皆由于此。故謂文學今不如古,余不敢信
王國維認為,一種文體在流傳較長的時間時候,會出現許多的弊病,沾染許多的問題,也難以寫出新意,因此會有新的文體出現。當然我們知道,文體的革新還有許多的原因,但是王國維從文體自身和接受的角度來進行分析,也是新奇,令人贊賞。并且他根據這樣的規律和理論,認為不要認為“文學今不如古”,也是很有啟發意義的。
曾大興先生在“王國維《人間詞話》的核心價值(J)”一文中分析此觀點,得出了王國維有“進化史論的文體觀念”,我并不認同。王國維并沒有認為后世的文體和文學就比前世的文體和文學好(比如他對《古詩十九首》的態度和對元曲的態度),相反,細細考察王國維的意思,他認為文體是在進展,但是另外的
文體興盛于前一種文體是由于時間久遠,前一種文體沾染了問題,因此新的文體具有生命力。他并沒有認為后文體就比前文體好,反倒是這其中有著很明顯的文體*等的思想,讓人思考。
讀過《人間詞話》的人可以感受到,王國維是很推崇李煜的詞的。當然,除了李煜的詞本身寫的就很有藝術價值之外,廣西師范大學的安朝暉先生提醒我們要從“知人論世”的角度看待王國維對李煜詞的喜愛。王國維和李煜在人生經歷、性格特征方面都有相像之處,都具有“悲劇性”。比如,李煜和王國維都處在時代的猛烈變動的時期,因此王國維評李煜的詞為“*”,也不難讓人思考,王國維在李煜的詞中,是否也在尋找自己的悲歡和慰藉了,他們已然是隔著近十個世紀,在遙相呼應。
讀完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發現自己對詞學、詞學批判的喜愛又深了一分。回想《人間詞話》的發現歷程,從最初的備受冷落,到備受矚目,也讓人欷歔和慶幸。希望將來能夠繼續不斷閱讀到更多優秀的作品!
人間詞話讀書筆記13書籍簡介:
摘抄:
1.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顏色。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樹立耳。
2.自然中之物,相互關系,相互限制。然其寫之于文學及美術中也,必遺其關系限制之處。故寫實家亦理想家也。又雖如何虛構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構造亦必從自然之法律。故理想家亦寫實家也。
3.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副娎飳にО俣?,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4.詩人必有輕視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風月。又必有重視外物之意,故能與花草共憂樂。
讀書筆記: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所著的一部文學批判著作。該作是接受了西洋美學思想之洗禮后,以嶄新的眼光對*舊文學所作的評論。表面上看,《人間詞話》與*相襲已久之詩話,詞話一類作品之體例,格式,并無顯著的差別,實際上,它已初具理論體系,在舊日詩詞論著中,稱得上一部屈指可數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詞論界里,許多人把它奉為圭臬,把它的論點作為詞學,美學的根據,影響深遠。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是晚清以來最有影響的著作之一。
翻閱《人間詞話》,不難發現王國維讀了很多書,寫了許多書的評論,也因此《人間詞話》被譽為文學批判著作,但是我猜測,人間詞話只是王國維先生的讀書筆記而已。他讀一本書,摘抄語句,發表自己的感想,一開頭也許他只是寫給自己看的,但是記錄著記錄著,由于見解獨到,有理有據,就成了一本評論著作。
由于我的文學功底的缺失,對本書中的一些文章有的是一知半解,有的是似懂非懂,有的則完全不知所云了,唯一記得最牢的是書中最有名的一段話: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忘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氨娎飳にО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這段話由三首詩中的三個句子組成,所表達的本意與王國維想表達的意思相去甚遠,但是經王先生一組合,表達了他認為的境界,卻也相當合理,可見王國維先生文學創新的能力很高。而其中所傳達的,對我們也有不行否認的現實意義。
在我看來,第一境,就是說…………立志,或者說清晰明白自己要怎么走。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就是說你得知道你現在研習的這門功課,到了后面到底能學成什么樣,你得怎樣學到那樣的程度,對自己攀登的這一條路有著清晰的了解。第二境,就是積累。積累自己的知識,積累格律音韻的進展歷史和各個時期的理論,積累詩才和典故,積累講故事的竅門橋段和閱歷……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一輩子都在這一境晃蕩,修煉到第二境巔峰的人就可被稱作大師矣。第三境,就是頓悟。在一瞬間明白自己這門功課的本質,將自己所積累的一切知識融會貫穿,從今再不被束縛,隨心所欲,安閑揮灑,即孔子言:“隨心而不逾矩”是也。所謂的不被束縛,不是說可以亂來,而是說徹底梳理建立完自己的理論體系后,一切逾距的行為根本不會在身上出現。那些不對的東西自然會覺得丑陋,而絕不會出現。
書中這樣說道:“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無二人胸襟而學其詞,猶東施之效捧心”。的確,蘇東坡和辛棄疾的詞能夠達到如此高的成就,并不僅僅是展現出的詞那樣簡潔。能夠寫出這樣的詞,除了有運用文字的功力,還有他們淵博的學識和寬廣的胸襟。想要達到如此成就的人,若只是去效仿他們作出的詞,而沒有去積累知識拓展視野的話,那果真是東施效顰,不能達到目的。問題也就會變得更加復雜倘若我們腳踏實地的來完成自己的學習過程,其對我們的回報我信任不僅僅完成的喜悅。更多的可能是成就感!
書中說“詞之忠實,不獨對人事宜然。即對一草一木,亦須有忠實之意,否則所謂游詞也”。“忠實”有忠厚老實、忠誠懇在之意。對人事的忠誠態度,這一直是我們強調的。忠于他人,不瞞騙,不欺詐,這是最基本的做人準則,也是大家從小就了解的。然而,對草木這些沒有人事互動的自然景物,要本著如此的忠實態度,的確還沒有太重視。聽過很多人的寫作過程,大家都比較習慣于借景抒情?;蛟S,當大家增加對萬物自然本色的重視,堅持敬重自然的情境,以本色為上,再加以自己情感的文字,兩者相融,一定會有更多令人贊揚的作品出現。一草一木的原有本色,有不一樣的光榮。同時,忠實于自然,也要忠實于人事,忠誠得對待他人,這是一直不能撇下的做人準則,對人對物對文,“忠實”二字不行拋。
如今走入大學,身邊越來越多的人告誡我們要懂得為人處世,這不是教我們處心積慮,而是讓我們明白人與人交往有必須堅持的準則和不能碰觸的原則。所以如今讀完《人間詞話》,看到王國維先生對詞話的評判,就自然聯系到了人事這一面。其實對詩詞的要求,何不就是對詩人詞人的要求呢?詩人詞人對作品的態度,又怎不能體現出他們對萬事處理的心態呢?對萬事的處理又怎會不包含對人事的處理呢?也就是順著這條思路,我便有了這些感想?;蛟S我的讀書感想并不是大部分讀者的感受,但“一百個讀者心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同一本書在不同的人心中會與產生不同的“共鳴”,而我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福建事業單位考試對比學習與自我評估的重要性及其實施方法試題及答案
- 花藝與心理學的關系的試題及答案
- 探索園藝師備考指南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一級注冊建筑師之建筑物理與建筑設備通關試題庫(有答案)
- 花藝師考試個人風格與市場適應度題目試題及答案
- 提升基礎教育質量的策略與路徑探討
- 人工鋪設瀝青合同樣本
- 2024年四川雅安職業技術學院選調筆試真題
- 2024年農業職業經理人考試新環境中的應對策略試題及答案
- 福建事業單位考試基礎提升與試題及答案
- 《傳統康復方法學》期末復習考試題庫及答案
- 臭氧參考光度計nist srpqaqc手冊
- 盤點數據統計表
- 07FK02 防空地下室通風設備安裝
- 優質課一等獎小學綜合實踐《奇妙的繩結:平結手鏈》
- 銀行保險客戶KYC基礎信息表
- CRPS電源設計向導 CRPS Design Guide r-2017
- 2022年家政服務員(高級)理論考試題庫-下(多選、判斷題部分)
- (完整版)東南大學工程項目管理陸惠民第四章工程項目管理組織(課后習題答案)
- GB/T 41888-2022船舶和海上技術船舶氣囊下水工藝
- SH/T 1627.1-1996工業用乙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