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微生物學當前第1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微生物學是現(xiàn)代生物學的重要分支學科,是許多學科專業(yè)的基礎課程,他的主要內容包括微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微生物的生物多樣性和系統(tǒng)學、微生物生理和代謝、微生物生態(tài)學、微生物遺傳學、微生物免疫學及微生物技術等。要求學生對微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專業(yè)詞語、技術原理有較深的了解;系統(tǒng)掌握微生物的類群、細胞結構與功能、生理代謝、遺傳變異、生態(tài)學和免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以及相關實驗技術;并具有應用這些知識和技術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微生物學的內容與教學目的當前第2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學習內容第一章
緒論(4)第二章微生物的純培養(yǎng)和顯微技術(4)第三章微生物類群與形態(tài)結構(10)第四章微生物的營養(yǎng)(6)第九章傳染與免疫(6)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謝(6)第八章病毒(6)第七章微生物的生態(tài)(6)第十章微生物遺傳(6)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及其控制(6)第十一章微生物生物技術(4)當前第3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
第一章
緒論
當前第4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教學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課堂教學,引導我們走進微生物世界,了解微生物是什么?能做什么?以及它們與人類的特殊關系;了解微生物學的發(fā)展歷程,認識微生物學在生命科學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展望未來,激發(fā)我們的學習興趣和明確肩負的重任。當前第5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主要內容及教學重點一、微生物與我們二、微生物學的建立與發(fā)展三、微生物學對人類的貢獻四、21世紀微生物學展望五、微生物的五大共性思考題:1、簡述Leeuwenhoek、L.Pasteur、R.Koch對微生物學的貢獻。2、試根據微生物的特點,談談為什么說微生物既是人類的敵人,更是人類的朋友。當前第6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一、微生物與我們微生物無處不在,我們無時不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中。細菌數億/g土壤,土壤中的細菌總重量估計為:10034×1012噸;
每張紙幣帶細菌:900萬個;每個噴嚏的飛沫含4500-150000個細菌,重感冒患者為8500萬;當前第7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微生物既是人類的敵人,更是人類的朋友!時時刻刻與微生物“共舞”
當前第8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微生物是自然界物質循環(huán)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微生物是人類的朋友!
體內的正常菌群是人及動物健康的基本保證
幫助消化、提供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組成生理屏障
微生物可以為我們提供很多有用的物質
有機酸、酶、各種藥物、疫苗、面包、奶酪、啤酒、醬油等等
基因工程為代表的現(xiàn)代生物技術當前第9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少數微生物也是人類的敵人!鼠疫;天花;艾滋病;瘋牛病;埃博拉病毒;非典病毒;禽流感當前第10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鼠疫公元6世紀:埃及、土耳其、意大利、阿富汗1億人公元14世紀:歐洲2500萬人亞洲4000萬人中國1300萬人20世紀初:香港、印度100萬人V二次大戰(zhàn)(1.1億)當前第11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當前第12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
可以說,微生物與人類關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強調都不過分,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鋒利的雙刃劍,它們在給人類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帶來“殘忍”的破壞。它給人類帶來的利益不僅是享受,而且實際上涉及到人類的生存。(講義P1)當前第13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在近代科學中,對人類福利最大的一門科學,要算是微生物學了。”——日本學者尾形學在“家畜微生物學”(1977)當前第14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二、微生物學的建立與發(fā)展(一)微生物學(Microbiology)的概念和研究對象(二)人類對微生物世界的認識過程(三)20世紀的微生物學(四)我國微生物學的發(fā)展當前第15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研究肉眼難以看清的稱之為微生物的生命活動的科學。更具體地說:
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條件下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生化、遺傳變異、進化、分類、生態(tài)等生命活動規(guī)律及其應用的科學。(一)微生物學(Microbiology)的概念和研究對象二、微生物學的建立與發(fā)展當前第16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微生物原核類:細菌,放線菌等真核類:酵母菌,霉菌非細胞類:病毒,類病毒,擬病毒原生生物類:單胞藻,原生動物(一)微生物學(Microbiology)的概念和研究對象二、微生物學的建立與發(fā)展當前第17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當前第18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二)人類對微生物世界的認識過程感性認識階段(史前時期)形態(tài)學發(fā)展階段(初創(chuàng)時期)生理學發(fā)展階段(奠基時期)分子生物學發(fā)展階段(成熟時期)生化發(fā)展階段(發(fā)展時期)二、微生物學的建立與發(fā)展當前第19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我國8000年前就開始出現(xiàn)了曲蘗釀酒;4000年前埃及人已學會烘制面包和釀制果酒;2500年前發(fā)明釀醬、醋,用曲治消化道疾病;公元9世紀-10世紀我國發(fā)明鼻苗法種痘(二)人類對微生物世界的認識過程感性認識階段(史前時期)二、微生物學的建立與發(fā)展當前第20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豐富多彩的酒文化(一)遠古人類發(fā)現(xiàn),吃剩的米粥數日后變成了醇香可口的飲料—人類最早發(fā)明的酒當前第21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
我國古代的釀酒作坊(四川新都縣出土的漢代畫像)當前第22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當前第23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豐富多彩的酒文化(二)公元前2300年左右,埃及人釀制啤酒的場面當前第24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龍山文化(新石器時期)當前第25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商代酒器當前第26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唐代酒器當前第27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清代酒具近代酒壺現(xiàn)代套盅當前第28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豐富多彩的酒文化(三)當前第29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形態(tài)學發(fā)展階段(初創(chuàng)期)(二)人類對微生物世界的認識過程1664年,列文虎克用于觀察霉菌的單筒復式顯微鏡二、微生物學的建立與發(fā)展當前第30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1676年,微生物學的先驅荷蘭人列文虎克(Antonyvanleeuwenhoek)首次觀察到了細菌。他沒有上過大學,是一個只會荷蘭語的小商人,但卻在1680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的會員。當前第31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列文虎克利用業(yè)余時間制造過400多架單式顯微鏡和放大鏡,放大率一般為50-300倍當前第32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題目:《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皮膚、肉類以及蜜蜂和其他蟲類的若干記錄》
“大量難以相信的各種不同的、極小的‘狄爾肯’……它們活動相當優(yōu)美,它們來回地轉動,也向前和向一旁轉動……一個粗糙沙粒中有100萬個這種小東西;而在一滴水中,‘狄爾肯’不僅能夠生長良好,而且能活躍地繁殖——能夠寄生大約270多萬個‘狄爾肯”。
“狄爾肯”:拉丁文中“細小活潑的物體”的意思
當前第33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
1683年,牙垢成了列文虎克關注的對象,他發(fā)現(xiàn)人口腔中竟然躲藏著許多“小動物”,它們像蛇一樣用優(yōu)美的彎曲姿勢運動。他驚嘆地記錄道:
“在人的口腔的牙垢中生活的動物,比整個荷蘭王國的居民還要多。”
這就是人類第一次觀察到細菌時發(fā)出的感嘆。
當前第34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生理學發(fā)展階段(奠基期)微生物學的重要奠基者——法國人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德國人柯赫(RobertKoch)(1843~1910)當前第35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微生物學的重要奠基者——生理學發(fā)展階段(奠基期)巴斯德的主要貢獻:
(2)發(fā)現(xiàn)并證實發(fā)酵、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1)徹底否定了“自然發(fā)生”學說,證明了“生源學說”的正確;“酒病”、“蠶病”、獸病、禽病、人病著名的曲頸瓶試驗無可辯駁地證實,空氣內確實含有微生物,是它們引起有機質的腐敗。(腐敗病)(3)免疫學——預防接種首次制成狂犬疫苗(4)其他貢獻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時間加熱處理,殺死有害微生物當前第36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微生物學的重要奠基者——生理學發(fā)展階段(奠基期)柯赫主要貢獻:a)細菌純培養(yǎng)方法的建立:固體培養(yǎng)基土豆切面→營養(yǎng)明膠→營養(yǎng)瓊脂(平皿)(1)微生物學基本操作技術方面的貢獻b)設計了各種培養(yǎng)基,實現(xiàn)了在實驗室內對各種微生物的培養(yǎng)c)流動蒸汽滅菌d)染色觀察和顯微攝影當前第37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微生物學的重要奠基者——生理學發(fā)展階段(奠基期)柯赫主要貢獻:(2)對病原細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貢獻:a)具體證實了炭疽桿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發(fā)現(xiàn)了肺結核病的病原菌;(1905年獲諾貝爾獎)c)證明某種微生物是否為某種疾病病原體的基本原則——著名的柯赫原則1、在每一相同病例中都出現(xiàn)這種微生物;2、要從寄主分離出這樣的微生物并在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出來;3、用這種微生物的純培養(yǎng)接種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樣的疾病會重復發(fā)生;4、從試驗發(fā)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離培養(yǎng)出這種微生物來。當前第38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生理學發(fā)展階段(奠基期)細菌學(巴斯德、科赫)外科消毒術(Lister,1865)根瘤菌等土壤微生物的研究(M·W貝,C·H維)病毒學〔Д.И.Иваиовский伊凡諾夫斯基)釀造學(E.C.Hensen,A.Jorgensen等)當前第39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生化發(fā)展階段(發(fā)展期)無酵母菌壓汁酶功能的發(fā)現(xiàn)(E.Buchner,1897)
——“酒化酶”化學藥劑和抗生素發(fā)現(xiàn)和臨床應用(1909-1935)——尋找各種有益微生物代謝產物的熱潮
釀造技術日趨完美普通微生物學開始——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M.Doudoroff當前第40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分子生物學發(fā)展階段(成熟期)(詹姆士·沃森)
(弗朗西斯·克里克)發(fā)現(xiàn)DNA雙螺旋模型(1953,在Science發(fā)表)成熟期特點:微生物學成為十分熱門的前沿基礎學科微生物成為分子生物學研究中的最主要對象生物工程中,發(fā)酵工程是最成熟的應用技術當前第41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三)20世紀的微生物學P7
20世紀40年代后,微生物自身的特點使其成為生物學研究的“明星”,微生物學很快與生物學主流匯合,并被推到了整個生命科學發(fā)展的前沿,獲得了迅速的發(fā)展,在生命科學的發(fā)展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微生物學與生物學發(fā)展的主流匯合、交叉,獲得了全面、深入的發(fā)展(見P3圖1-1微生物學的主要分支學科)二、微生物學的建立與發(fā)展當前第42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見P3圖1-1微生物學的主要分支學科)當前第43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四)我國微生物學的發(fā)展湯飛凡:沙眼病原體的分離和確證陳華癸:根瘤菌固氮作用的研究(華中農大)高尚蔭:創(chuàng)建了我國病毒學的基礎理論研究和第一個微生物學專業(yè)(武大)抗生素的總產量已耀居世界首位兩步法生產維生素C的技術居世界先進水平二、微生物學的建立與發(fā)展伍連德:對鼠疫和霍亂病原的探索和防治
當前第44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伍連德(1879—1960),公共衛(wèi)生學家,我國檢疫、防疫事業(yè)的先驅。在中國最早建立衛(wèi)生防疫機構,共20所,培養(yǎng)了第一支預防鼠疫的專業(yè)隊伍。成功控制東北鼠疫大流行。創(chuàng)辦了哈爾濱醫(yī)學專門學校。發(fā)起建立中華醫(yī)學會,并創(chuàng)刊《中華醫(yī)學雜志》。當前第45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湯飛凡(1897-1958)微生物學家,博士。赴美國哈佛大學醫(yī)學院進修,研究細菌學。1943年研制中國首批五萬單位的青霉素。為抗戰(zhàn)作出貢獻。發(fā)現(xiàn)日軍在北平進行長達七年的細菌戰(zhàn)研究。1955年成功分離出砂眼病毒——“湯氏病毒”。1958年非正常死亡。當前第46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我國著名土壤微生物學家、創(chuàng)立華中農大微生物學課程。1936年赴英國倫敦大學細菌及熱帶病學院讀博士學位。回國后籌建了北大土壤系,武大農業(yè)化學系。編著了我國第一部《土壤微生物學》和《微生物學》教材。對紫云英根瘤菌劑的生產和大面積推廣應用起了開創(chuàng)的作用。陳華癸(1914-2002)當前第47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微生物學家,病毒學家,教育家。中國病毒學的奠基人之一。創(chuàng)辦了我國最早的病毒學研究機構和我國第一個微生物專業(yè)、第一個病毒學專業(yè)。赴美國佛羅里達州勞林斯大學和耶魯大學學習,曾在諾貝爾獎獲得者W.M.斯坦利(Stanley)的實驗室從事病毒學研究工作。1947年回國后在武漢大學創(chuàng)辦了我國第一個病毒學研究室。高尚蔭(1909-1989)當前第48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國家“八六·三”計劃項目“抗TMV和CMV雙抗轉基因煙草的培育”項目組科研活動剪影當前第49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我國利用衛(wèi)星回收搭載微生物培養(yǎng)(2000年6月)當前第50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三、微生物學對人類的貢獻(一)微生物學的發(fā)展促進了人類的進步(二)微生物學在生命科學發(fā)展中的重要地位當前第51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三、微生物學對人類的貢獻(一)微生物學的發(fā)展促進了人類的進步微生物與醫(yī)藥衛(wèi)生微生物與農牧業(yè)微生物與工業(yè)微生物與食品當前第52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微生物與醫(yī)藥衛(wèi)生用“工程菌”生產藥物干擾素胰島素乙肝疫苗抗生素各種單克隆抗體當前第53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1929年,英國細菌學家A.Fleming——青霉素1944年,美國微生物學家S.Waksman——鏈霉素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紅霉素慶大霉素當前第54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霉菌菌落周圍出現(xiàn)抑制萄葡球菌生長的抑制現(xiàn)象產黃青霉菌落細菌生長抑制區(qū)域正常細菌生長區(qū)域當前第55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微生物與農業(yè)和畜牧業(yè)微生物飼料
菌體蛋白飼料飼料酵母維生素飼料發(fā)酵飼料青貯飼料生物農藥細菌農藥真菌農藥病毒農藥除草劑生物菌肥根瘤菌肥鉀細菌磷細菌當前第56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微生物與工業(yè)酶工業(yè)氨基酸工業(yè)有機酸工業(yè)新材料開發(fā)生物化工食品工程當前第57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醬,醬油,豆豉食用醋發(fā)酵飲料淹漬蔬菜味精發(fā)酵面食食藥用菌食用色素微生物與飲食、調味品當前第58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微生物與環(huán)保微生物處理腈綸廢水的塔式濾池當前第59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Jacob等通過研究大腸桿菌誘導酶的形成機制而提出操縱子學說,闡明了基因表達調控的機制,為分子生物學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大腸桿菌無細胞蛋白質合成體系發(fā)現(xiàn)了苯丙氨酸的遺傳密碼,繼而完成了全部密碼的破譯“斷裂基因”(病毒)、“跳躍基因”(大腸桿菌)、“重疊基因”的發(fā)現(xiàn),以及基因結構的精細分析、基因組測序等。1941年Beadle和Tatum用粗糙脈胞霉進行的突變實驗使基因和酶的關系得以闡明,并提出了“一個基因一個酶”的假說。三、微生物學對人類的貢獻(二)微生物學在生命科學發(fā)展中的重要地位1.微生物是生物學基本理論研究中的理想實驗對象,通過微生物的研究促進許多重大生物學理論問題的突破
基因和酶關系的闡明及“一個基因一個酶”的假說;
遺傳的物質基礎的闡明;
基因概念的發(fā)展;
遺傳密碼的破譯;(大腸桿菌無細胞蛋白質合成體系)基因表達調控機制的研究;
生物大分子合成的中心法則;當前第60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三、微生物學對人類的貢獻(二)微生物學在生命科學發(fā)展中的重要地位2.對生命科學研究技術的貢獻細胞的人工培養(yǎng);突變體篩選;DNA重組技術和遺傳工程;3.微生物與“人類基因組計劃”作為模式生物;基因與基因組的功能研究的重要工具;當前第61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四、21世紀微生物學展望P10(一)微生物自身的特點將會更加受到關注和利用(二)與其他學科實現(xiàn)更廣泛的交叉,獲得新的發(fā)展(三)微生物基因組學研究將全面展開(四)微生物生態(tài)學、環(huán)境微生物學、細胞微生物學等將在基因組信息的基礎上獲得長足發(fā)展(五)微生物工程及產業(yè)呈現(xiàn)全新局面當前第62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四、21世紀微生物學展望P10(一)微生物自身的特點(共性和特性)將會更加受到關注和利用共性:微生物具有其他生物共有的基本生物學特性:生長、繁殖、代謝、共用一套遺傳密碼等,甚至其基因組上含有與高等生物同源的基因,充分反映了生物高度的統(tǒng)一性。特性:微生物具有其它生物不具備的生物學特性,例如可在其他生物無法生存的極端環(huán)境下生存和繁殖,具有其他生物不具備的代謝途徑和功能,反映了微生物極其豐富的多樣性。微生物自身特性的進一步開發(fā)、利用:例如降解性塑料,分解纖維素、生產單細胞蛋白等。借助(利用)微生物特點的基因工程產業(yè):利用微生物生產原本它們不能生產的藥物、疫苗等。當前第63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四、21世紀微生物學展望P10(二)與其他學科實現(xiàn)更廣泛的交叉,獲得新的發(fā)展學科交叉永遠是科學創(chuàng)新的源泉!微生物基因組學——數、理、化、信息、計算機學科交叉微生物學與海洋學——海洋微生物學微生物學研究技術——自動化、定向化、定量化煙草——微生物微生物學與地質學——微生物地球化學微生物學與大氣學——大氣微生物學微生物學與太空學——太空微生物學當前第64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四、21世紀微生物學展望P10(三)微生物基因組學研究將全面展開范圍將擴大到與農業(yè)、環(huán)境、資源、疾病有關的重要微生物人類利用和改造微生物將有質的飛躍基因組學——1986年ThomasRoderick首創(chuàng),全基因組的序列分析、功能分析、比較分析人類基因組(作圖和測序)計劃——人類最大的科學工程模式生物:主要是細菌和酵母后基因組研究——認識基因與基因組功能21世紀微生物將繼續(xù)作為人類基因組計劃的主要模式生物在后基因組研究中發(fā)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前第65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四、21世紀微生物學展望P10(四)微生物生態(tài)學、環(huán)境微生物學、細胞微生物學等將在基因組信息的基礎上獲得長足發(fā)展——為人類生存與健康發(fā)揮積極作用人類元基因組計劃——對人體內共生菌群包括腸道、口腔、呼吸道、生殖道等菌群基因組進行測序和功能分析,以試圖闡明許多疾病的發(fā)生機理,研究新的藥物,控制藥物毒性。
當前第66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四、21世紀微生物學展望P10(五)微生物工程及產業(yè)呈現(xiàn)全新局面微生物菌體生產和應用微生物代謝產物的應用微生物機能的利用自然菌種不同生境自然微生物資源基因工程菌(外源基因表達產物)新產品:可降解塑料、生物能源等當前第67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
微生物具備生命現(xiàn)象的特性和共性,將是21世紀進一步解決生物學重大理論問題,如生命起源與進化,物質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等,以及解決實際應用問題,如新的微生物資源的開發(fā)利用,能源、糧食等的最理想的材料。(見P10)當前第68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五、微生物的五大共性體積小,面積大吸收多,轉化快適應強,易變異分布廣,種類多生長旺,繁殖快當前第69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體積小,面積大測量單位:微米或納米
桿菌的平均長度:2微米;1500個桿菌首尾相連=一粒芝麻的長度;10-100億個細菌加起來重量=1毫克面積/體積比:人=1,大腸桿菌=30萬;
這樣大的比表面積特別有利于它們和周圍環(huán)境進行物質、能量、信息的交換。微生物的其它很多屬性都和這一特點密切相關。當前第70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德國科學家H.N.Schulz等1999年在納米比亞海岸的海底沉積物中發(fā)現(xiàn)的一種硫磺細菌(sulfurbacterium),其大小可達0.75mm,Thiomargaritanamibiensis,---------“納米比亞硫磺珍珠”當前第71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吸收多,轉化快微生物獲取營養(yǎng)的方式多種多樣,其食譜之廣是動植物完全無法相比的!纖維素、木質素、幾丁質、角蛋白、石油、甲醇、甲烷、天然氣、塑料、酚類、氰化物、各種有機物均可被微生物作為糧食“活的化工廠”——發(fā)酵乳糖的細菌1小時可分解其自身重1000-10000倍的乳糖假絲酵母合成蛋白質的能力比大豆強100倍,比食用牛強10萬倍當前第72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生長旺,繁殖快24小時后:4722366500萬億個后代,重量達到:4722噸48小時后:2.2×1043個后代,重量達到2.2×1025噸相當于4000個地球的重量!大腸桿菌一個細胞重約10–12克,平均20分鐘繁殖一代一頭500kg的食用公牛,24小時生產0.5kg蛋白質,而同樣重量的酵母菌,以質量較次的糖液(如糖蜜)和氨水為原料,24小時可以生產50000kg優(yōu)質蛋白質。當前第73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分布廣,種類多在自然界中(動植物體內和體表、土壤、水體、空氣)都生存有大量的微生物!腸道菌群:400種,干重1/3,脆弱擬桿菌,大腸桿菌萬米海底的耐熱硫細菌:H2S、CO28.5萬米高空微生物數百米深的沉積巖微生物當前第74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當前第75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當前第76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從永凍冰層分離微生物當前第77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南極Vostok湖冰芯樣品中的微生物當前第78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當前第79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分布廣,種類多
微生物的生理代謝類型多;代謝產物種類多;微生物的種數“多”;雖然目前已定種的微生物只有大約10萬種,遠較動植物為少,但一般認為目前為人類所發(fā)現(xiàn)的微生物還不到自然界中微生物總數的1%當前第80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適應強,易變異極端環(huán)境中有驚人的適應力——硫細菌:250-300℃細菌:-196℃(液氮)干燥條件:保存千年pH:0.5-11氣壓:1000個大氣壓當前第81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世界上最古老的活細菌(芽孢):2.5億年Nature407,897-900(2000)
“2-9-3”菌:美國新墨西哥州地下近600米處挖出的結晶鹽中
天外來客?當前第82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適應強,易變異個體小、結構簡、且多與外界環(huán)境直接接觸繁殖快、數量多
短時間內產生大量的變異后代突變率:10-5–10-10當前第83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適應強,易變異青霉素的生產:20單位/ml(1943)100000單位/ml青霉素的用量:最高:10萬單位/天(40年代)100萬-1000萬單位/次金葡菌變異導致耐藥性劇增(有弊)產黃青霉變異導致青霉素產量劇增(有利)當前第84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細菌抗藥性的產生:當前第85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主要應掌握的教學重點1、微生物學解釋名詞、概念2、曲頸瓶試驗3、柯赫原則當前第86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1、簡述Leeuwenhoek、L.Pasteur、R.Koch對微生物學的貢獻。重點思考題:3、簡述微生物學在生命科學發(fā)展中的重要地位和發(fā)展趨勢。2、人類對微生物世界的認識過程分為哪幾個階段。當前第87頁\共有91頁\編于星期四\17點微生物文獻書目微生物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編]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114頁微生物學蔡信之主編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286頁微生物學唐珊熙主編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96218頁微生物學黃秀梨主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75頁微生物學李榆梅主編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99248頁微生物學[美][J.尼克林]J.Nicklin著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342頁微生物學閔航主編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1999353頁口腔微生物學劉正主編南京南京出版社1995156頁獸醫(yī)微生物學江蘇省徐州農業(yè)學校主編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5366頁現(xiàn)代衛(wèi)生微生物學郁慶福主編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5740頁臨床微生物學及檢驗李影林主編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5705頁資源微生物學程東升主編哈爾濱東北林業(yè)大學出版社1995289頁食品微生物學高鼎主編北京中國商業(yè)出版社1996363頁食品與微生物郭愛蓮編著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189頁食品微生物實驗王紹樹主編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96246頁食品微生物學陳子丹,趙再平主編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7309頁食品微生物檢驗手冊蘇世彥主編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1998403頁應用微生物學王文仲編著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96563頁獸醫(yī)微生物學中國農業(yè)科學院,哈爾濱獸醫(yī)研究所編著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8720頁醫(yī)學微生物學陸德源主編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6303頁醫(yī)學微生物學劉清蒙主編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1997256頁土壤微生物學李阜棣主編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6234頁資源微生物技術魏德洲編著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1996171頁農業(yè)微生物學梁如玉主編北京中國農業(yè)科技出版社1997192頁經濟微生物學陳聲明等主編成都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7292頁環(huán)境微生物工程馬文漪,楊柳燕主編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270頁衛(wèi)生微生物學王秀茹主編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1998215頁畜牧微生物學歐守杼主編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7211頁動物微生物學郭萬柱等主編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54頁微生物資源學姜成林,徐麗華著北京科學出版社1997224頁農業(yè)微生物學實驗技術李阜棣等主編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6318頁環(huán)境資源中的微生物技術王恩德編著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1997206頁微生物遺傳學沈萍編著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5293頁現(xiàn)代微生物學進展彭珍榮主編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5371頁微生物工程及應用胡尚勤,張遠瓊編著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5297頁微生物培養(yǎng)基的制造與應用陳天壽主編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5642頁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美)E.C.唐納森(E.C.Donaldson)等著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1995143頁動物性食品微生物學檢驗周陽生主編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6235頁醫(y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章育正,呂乃群主編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249頁微生物遺傳學高東主編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6377菌種目錄中國普通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編北京中國農業(yè)科技出版社1997296頁中國真菌志第四卷小煤炱目(Ⅰ)胡炎興主編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270頁微生物肥料的生產應用及其發(fā)展葛誠主編北京中國農業(yè)科技出版社1996232頁資源微生物技術魏德洲編著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1996171頁微生物世界鄭一書,鄭翠芳編寫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110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區(qū)物業(yè)勞動協(xié)議書
- 稅收分配協(xié)議書模板
- 簽署臨時用工協(xié)議書
- 運輸瀝青車輛協(xié)議書
- 快遞驛站退出協(xié)議書
- 室內材料搬運協(xié)議書
- 無償贊助協(xié)議書范本
- 拍攝設備收購協(xié)議書
- 婚姻維持協(xié)議書范文
- 政府文件保密協(xié)議書
- GB/T 3745.1-1983卡套式三通管接頭
- 儀器儀表維保方案
- 區(qū)域經理工作手冊課件
-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教學)課件
- 小學三年級詩詞大會初賽比賽題目課件
- 大豆油精煉加工工藝
- 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復習課件
- 頂管工程頂進記錄表
- 上海市中小學生學業(yè)質量綠色指標問卷調查-小學生問卷-I
- 過賬合同范本
- EMPLOYMENT CONTRACT雇傭合約中英文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