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評論水利試點項目的成效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海拔平均3000m以上,總面積72萬km2。青海省內以日月山為界,以東為農業區,以西為牧區。牧區有6個民族自治州,總面積達70萬km2,占全省土地面積的97%。總人口約萬人,純牧業人口為萬人,農業和牧業收入占全部純收人的%。青海省草原面積3647萬hm2,占全省面積的%,占全國草原面積的10%,居全國第4位。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積3161萬hm2。據全省統計資料,2008年末全省存欄各類牲畜萬頭,折合4008萬只羊單位,按現有草原產草量測算,天然草場理論載畜量萬只羊單位,平均超載率在65%以上。其中環青海湖區超載最嚴重,達到103%以上。長期的超載過牧、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惡劣的氣候條件,使青海省牧區草原生態系統復雜而脆弱,加之近年來氣候變化、過度放牧、鼠害和人口增長等因素的影響,草地資源嚴重破壞,退化嚴重,主要表現為產草量下降,優良牧草比例減少,沙漠化面積增加。1949年以后,各級黨委政府組織廣大牧民為改善牧民生活和牧區草原生產條件,興建了一大批塘壩、灌區和供水工程約110萬處,發展灌溉飼草料地面積90萬hm2[1]。自2001年開始,開展牧區節水灌溉試點項目建設,到2009年,共計建設36個試點項目,節水灌溉面積達到萬hm2。工程總投資6900萬元,其中:國家補助4600萬元,地方自籌2300萬元。
1項目運行管理模式評價分析
在工程運行管理上,由于牧民對節水灌溉工程及設施缺乏管理經驗,目前,工程的維護管理均由鄉水管單位負責管護。根據青海省牧區的自然特點、社會經濟條件和建設模式,主要有以下3種管理模式。
水利管理所+牧委會
對于多數牧區節水灌溉項目,工程竣工驗收后,移交到當地水利管理所負責管理,管理體制的主要模式為“水利管理所+牧委會”形式,產權一般主干渠歸屬國有,支渠歸屬牧委會集體所有。購置的大型噴灌設備交水利管理所負責維修保養。
單戶經營
對于規模較小的項目,灌溉面積在萬hm2以下,實行以家庭牧戶為單元的管理模式,在建設資金上采取國家給予適當補助,實行“誰建、誰管、誰用”的模式。
聯戶經營
對于灌溉面積在以上的飼草料地,實行聯戶開發、分戶經營的模式,推行經營實體與牧民用水合作組織共同管理的體制,按水系、渠系組建用水協會,明確工程建設主體、所有權和受益主體,自主經營管理。根據近10年來青海省牧區水利試點項目建設的實際,形成了“水利管理所+牧委會+牧戶”的運行管理模式。如:海晏縣哈勒景鄉烏蘭哈達村草原節水灌溉示范項目本著“誰建設、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產權歸水行政部門所有。縣水利部門設立水利管理工作站,各鄉成立水管站,并配備由村委會推選熟悉水利工程運行管理的兼職水管員,主要采取鄉水管站管理模式。工程管理按照《青海省水利工程管理條例》和《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水利工程運行辦法》執行,全縣水利工程的管理人員由縣水行政主管部門統一領導,工程管理實行縣、鄉、村、社分級管理制度,堅持專人管護和群眾管護相結合的原則。經過1a多運行,牧民反映灌溉省時、費用少,管理模式適應當地牧區要求。牧區水利試點項目均未征收水費,也未嚴格實行用水定額總量控制制度。
2項目經濟評價分析
根據對青海省節水灌溉試點項目的節水量、灌溉水利用系數、增產和增收效益等指標調查與分析,經篩選、分析和匯總后得到各項指標,指標統計采用相應范圍內項目節水指標的算術平均值。
節水效益
節水灌溉示范項目采用的主要節水措施包括渠道防滲、管道輸水及噴灌等先進灌溉技術。牧區節水灌溉示范項目實施后,灌水定額由建設前的10050m3/hm2下降到目前的7350m3/hm2,平均每公頃每年可節水2715m3左右,到2009年底牧區節水灌溉示范項目灌溉面積達到萬hm2,每年可節水億m3;平均灌溉水利用系數從建設前的提高至建設后的。總體來說,牧區節水灌溉示范項目實施后,節水效益顯著。
增產增收效益
增產效益。據共和縣江西溝、都蘭縣查汗烏蘇和貴南本龍森多等項目區的實際測算,項目實施區灌溉天然草地與未灌溉的比較,一般灌溉區牧草返青早23d左右,平均產干草比對照區高出2430~17295kg,灌區內牧草覆蓋度達70%~90%,對照區為25%~61%,平均覆蓋度提高%。灌區內牧草高度平均為,對照區只有,平均高出。灌溉當年種植的人工牧草,比未灌溉條件的比較,早11d出苗,灌溉的人工種植牧草平均產干草9679kg/hm2,對照區只有2040kg/hm2,平均增產干草7639kg/hm2,是對照區產草量的倍。增收效益。試點項目的實施,提高了當地牧民的經濟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當地牧民貧困落后的面貌。如:海南州共和縣江西溝項目,實施完成草原節水灌溉面積,總投資300萬元。通過天然草場補種牧草灌溉后,平均產草量由原來的/hm2提高到6690kg/hm2。每公斤干草按元計,每年每公頃可增收元,項目區每年可增收萬元。2009年底,全省牧區節水灌溉面積達到萬hm2,平均產草量提高7639kg/hm2,每公斤干草按元計,平均每公頃可增收元,每年可增收2189萬元。
3項目影響評價分析[4]
經濟影響評價通過牧區水利試點項目建設,對保護草原生態,促進畜牧業結構調整,提高牧民收入效果顯著。如海晏縣哈勒景、同德縣貢麻和共和江西溝等地區,過去都是游牧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通過項目的實施,對區域內牧民實行生態移民,充分利用退耕地和宜草地種植苜蓿、燕麥和披堿草,積極引導和扶持牧民開展人工種草,建設優質、高產和穩產的灌溉飼草料基地,從而解決牲畜草料供應問題,并結合舍飼和半舍飼等措施,對草場實行輪牧、休牧和禁牧,讓草原得以休養生息,發揮草原自我修復的功能,起到了“建設小綠洲、保護大生態”的作用。
環境影響評價
牧區水利工程建設要統籌兼顧,合理利用水資源,才能發揮最大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青海省60%以上的草原年降水量低于400mm,呈干旱或半干旱狀態。草場退化、沙化,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已嚴重影響到畜牧業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因此,加快牧區節水灌溉工程建設,提高水資源開發利用水平,改善草原生態環境顯得十分緊迫。在牧區節水灌溉試點項目建設過程中,根據不同區域草地生態特征和當地條件,采取相應的保護和治理措施。在充分利用退耕地和宜草地集中進行人工草地建設中,堅持開發利用一小片,保護恢復一大片的原則。在選擇項目區時,堅持“以水定草、以草定畜”的原則。在重點分析水資源可利用量和水資源開發綜合潛力以及水資源承載能力的基礎上,統籌安排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合理配置地表水和地下水,保證了牧區節水灌溉工程最大效益的發揮。
社會影響評價
青海省牧區的主導產業是草原畜牧業,牧民收入的90%以上來自畜牧業。當前,草畜矛盾突出,生態環境惡化,嚴重制約了牧區經濟的發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項目的實施不僅可對草原生態保護和改善起到積極推動作用,而且將有效地促進牧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和牧區經濟結構的調整,使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為牧民脫貧致富打開了門路,提高了牧民種植牧草的積極性,要求發展高效的畜牧業生產的意愿越來越高。同時,還增強了牧民對節水灌溉工程認識和節水意識,對促進地區穩定、民族團結、社會進步具有引導作用。技術影響評價根據氣候特征、地形地貌、土壤、降雨、水資源狀況、缺水程度以及節水灌溉技術的適應性,因地制宜,積極探索,總結出適宜本地區實際的節水灌溉方式。普遍推廣渠道防滲和低壓管道輸水灌溉,有條件地區充分利用自然落差,發展自流灌溉,同時有的工程項目兼顧解決人畜飲水問題。在發展布局和技術帶動上,節水灌溉技術由零散布點向集中連片、規模化建設發展,不斷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充分體現了節水增效,發揮典型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并為實現全省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合理的技術和管理經驗。
4項目可持續性評價分析
水資源有保障,開發潛力大
青海省牧區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億m3,其中黃河流域為億m3,長江流域為億m3,瀾滄江流域為110億m3,內陸河流域為億m3。目前各流域用水總量億m3。全省牧區水資源可利用總量為億m3,重復量為億m3。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為億m3,占地表水資源量的%;地下水可開采量為億m3,占地下水資源量的%。2008年青海省牧區用水現狀:全省用水總量億m3,其中地表水為億m3,地下水為億m3。總用水量中生活用水量為億m3,其中城鎮生活用水量為億m3,牧區人畜用水量為億m3;工業用水量為億m3;農業用水量為億m3;生態用水量為億m3。農業用水量占總用水量的%,農業用水浪費嚴重。綜上所述,青海省牧區地表水可利用量為億m3,現狀用水量為億m3;地下水可利用量為億m3,現狀用水量為億m3。青海省牧區現狀用水量占可利用總量的%,開發潛力較大。水資源條件為青海省牧區建設發展灌溉人工飼草料地,保護和改善草原生態環境,促進畜牧業經營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及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節水灌溉技術先進,適應青海省牧區建設發展
通過牧區節水灌溉試點項目實施,總結出適應青海省牧區的灌溉技術摸式主要有渠道防滲、管道輸水和噴灌3種節水灌溉方式,水源全部為地表水,節水效果較好,灌溉水利用系數可達到以上,技術先進,受到了牧民的歡迎。
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方面總結出了成功的經驗
牧區節水灌溉試點項目的實施,深化了牧區水利管理體制改革,基本健全了水利管理機構,完善了管理辦法,使水利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規范化、科學化和制度化的軌道。在牧區水利建設管理中,結合實際推廣了“水利管理所+牧委會+牧戶”的管理模式,得到了牧民群眾支持和歡迎。
5項目綜合評價[5]
試點項目建成竣工驗收后,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種形式的管理模式,基本能夠維持工程有效運行。進一步加強試點項目的用水定額管理控制;項目區不收水費,今后應加強水費管理和征收機制的政策措施研究,因地制宜地結合各地區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水費征收機制。
試點項目的實施,建設成優質、高產、穩產的飼草料基地,每年可使牧草增產萬kg,增收2189萬元,節水億m3。
試點項目的實施,提高了牧民的人均收入,改善了牧民生產生活環境。對牧戶的草場實行輪牧、休牧和禁牧,讓草原得以休養生息,發揮自然自我修復的功能,起到“建設小綠洲、保護大生態”的作用。
試點項目的實施,推廣了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促進了項目區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和糧食、經濟作物增產、增收,使牧民真切感受到節水灌溉所帶來的實惠,提高了牧民應用節水灌溉技術的意愿和積極性。在周邊地區產生了良好的技術影響和輻射效果,對科學合理配置水資源,提高水的利用率,帶動區域節水灌溉技術普及推廣,改善水資源和水環境狀況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6建議
青海省是全國5大牧區之一,地處“三江源”區,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AIGC應用基礎課件
- 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2025屆高三下學期模擬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
- 吉林省吉林市蛟河市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六校第二次聯考數學試題含解析
- 商丘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西南航空職業學院《朝鮮語口譯》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灌南縣重點中學2025年初三練習題二(全國卷I)數學試題含解析
- 江西省名師聯盟2025年高三一輪復習質量檢測試題物理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蘇州市平江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第二次月考語文試題試卷含解析
- 洛陽師范學院《企業沙盤模擬》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省長春市2024-2025學年高三第二學期第三次月考試卷化學試題含解析
- 計算機安全弱口令風險
- 燃氣過戶協議書
- 數學教育研究導引
- JB T 2361-2007恒壓刷握行業標準
- sbs改性瀝青加工工藝
- 生物的種群動態與物種演變
- GB 4351-2023手提式滅火器
- 供電局標準用電手續辦理流程(課件)
- 《行政強制法》課件
- 合同自動續簽模板
- JCT170-2012 E玻璃纖維布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