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學緒論及疾病概論_第1頁
病理學緒論及疾病概論_第2頁
病理學緒論及疾病概論_第3頁
病理學緒論及疾病概論_第4頁
病理學緒論及疾病概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病理學緒論及疾病概論第1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病理學

Pathology緒論第2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內容及任務在醫學中地位研究方法病理學觀察方法和新技術的應用發展史指導思想和學習方法緒論第3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

病理生理學病理學研究角度不同形態功能代謝生理學研究對象不同患病機體正常機體第4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

一、病理學概念及任務(一)概念

病理學

是研究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病理變化(形態結構、代謝和功能的改變),揭示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轉化歸律,從而闡明疾病的本質的醫學基礎學科。第一章緒論第5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

同時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具有臨床性質的學科,也是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橋梁學科。第6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二)病理學的任務1.病因學2.發病機制3.病理變化4.轉歸結局第7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二、病理學在醫學中的地位在基礎教育中占很重要地位,是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橋梁課。臨床病理學診斷是一級診斷,具權威性。第8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

地位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病理生理學橋梁課程第9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病理學分類

總論

病理生理學各論病理學總論病理解剖學各論第10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三、病理學教學內容

總論:多種疾病的共同規律,為學好

各論打好基礎。各論:分系統闡明各種疾病各自的

特殊規律,是學習某種疾病的

特性。第11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病理生理學:功能·代謝方面闡述疾病本質。病理解剖學:形態結構方面闡述疾病本質。

第12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四、病理學的研究對象

1.尸體解剖:主要

2.活組織檢查(術中冰凍切片快速診斷)

3.細胞學

(1)自然分泌物

(2)體液及排泄物

(3)穿刺針取

4.動物實驗

5組織培養和細胞培養第13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

查明死因,驗證診治

及時發現、確診某些疾病

積累科研、教學資料,收集教學標本尸體剖驗意義:第14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第15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第16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第17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第18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

能及時準確作出病理診斷并對療效、愈后進行判斷,尤其對性質不明的腫瘤(判斷良惡性、來源、范圍、組織類型、愈后)。

活體組織檢查意義:●

活檢組織新鮮,有利免疫組織化學、超微結構及組織培養等研究。第19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

可以對培養的組織、細胞施加射線,藥物等外

來因子,觀察對其影響。●

將某種組織或單細胞用適宜的培養基在體外培養,以觀察細胞、組織病變的發生、發展(如細胞癌變、腫瘤生長、病毒復制、染色體變異等)組織培養和細胞培養第20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

利用人工方法在動物身上復制出人類某些疾病

的模型及病理過程,研究疾病

的病因學、發病學、病理改變

及轉歸,并可施加干預因素,

對疾病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動物實驗第21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

可以對培養的組織、細胞施加射線,藥物等外

來因子,觀察對其影響。●

將某種組織或單細胞用適宜的培養基在體外培養,以觀察細胞、組織病變的發生、發展(如細胞癌變、腫瘤生長、病毒復制、染色體變異等)組織培養和細胞培養

第22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五、病理學的研究和觀察方法

1.大體標本肉眼觀察

2.切片標本顯微鏡觀察最常用HE染色

3.組織和細胞化學觀察(特染):(如用

SudanⅢ染脂肪)

第23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常規切片制作流程第24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染色的基本程序如下:制片→固定→媒染→染色→脫色→復染→水洗→干燥→鏡檢。

第25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冰凍快速切片

第26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

肉眼標本觀察第27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第28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急性彌漫性增生性腎小球腎炎(H.E染色)第29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真菌-PAS染色真菌-HE染色第30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六.病理學的發展第31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Margani(18世紀)

器官病理學Virchow(19世紀)

細胞病理學

20世紀50年代

超微病理創始人之一武忠弼定量病理學20世紀80年代分子病理學20世紀初完善解剖病理學或組織病理學第32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二)學習方法(理論與實習課之比為1:1)

1.理論講授

2.實習

3.臨床病理討論(CPC)七學習病理學方法大體標本觀察病理切片觀察見習尸檢

(一)

學好病理學要做到三個有機聯系

1.肉眼大體標本與切片的聯系

2.理論講授與實習課的聯系

3.病理學知識與臨床實踐的聯系

第33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ThankYou!第34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第2章疾病概論一、健康和疾病的概念二、常見病因舉例三、疾病的經過及轉歸第35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36一、健康的概念第一節健康與疾病

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軀體上、精神上和社會上處于完好狀態。第36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37二、疾病的概念第一節健康與疾病

疾病是指機體在一定的條件下受病因損害后,因機體自穩調節紊亂而發生的異常生命活動過程。※第37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健康和疾病健康是什么?身體與心理上的健康疾病的表現癥狀:病人主觀上的異常感覺。體征:一些不被患者感知,卻可用臨床檢查方法檢驗出的疾病的客觀表象。第38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39三、亞健康的概念第一節健康與疾病介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狀態。此時機體處于非病、非健康并有可能趨向疾病的狀態。第39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亞健康的表現形式軀體性:疲乏無力,精神不振心理性:煩躁易怒,失眠焦慮社會性:關系不穩定,心理距離變大,孤獨感。第40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第41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42第一節健康與疾病第42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43第二節病因學

第43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44一、病因的概念第二節病因學第44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常見的病因(必須)一、外界致病因素二、機體內部因素三、自然環境和社會因素第45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46第二節病因學1.生物性因素

主要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第46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第47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48第二節病因學2.理化性因素物理性因素第48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化學性因素海豹肢癥通常發生于大量攝取沙利度胺(反應停)的孕婦

第49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50第二節病因學3.營養性因素機體必需營養物質的缺乏或過剩第50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51第二節病因學4.遺傳性因素第51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52第二節病因學5.先天性因素能夠損害胎兒生長發育的有害因素第52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53第二節病因學6.免疫性因素過敏反應:免疫系統對外來抗原產生異常強烈的反應,致使組織細胞損傷和生理功能障礙。第53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54第二節病因學6.免疫性因素(immunologicalfactors)自身免疫性疾病:對自身抗原產生免疫反應并引起自身組織的損害。第54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55第二節病因學緊張的工作不良人際關系情緒反應7.精神、心理、社會因素第55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56二、疾病發生的條件(可有可無)第二節病因學第56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57第三節發病學

第57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疾病發生發展一般規律自穩態調節功能紊亂因果轉化規律損傷與抗損傷反應局部與整體相互影響第58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59一、疾病發生發展的一般規律第三節發病學1.損傷與抗損傷免疫屏障應激修復凝血解毒抗氧化應激原毒物感染自由基創傷出血第59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2因果交替外傷大出血心排出量↓回心血量↓血壓↓↓微循環淤血交感神經興奮↓毛細血管開放微血管收縮組織缺血缺氧惡性循環第60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第61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62第三節發病學3.局部和整體第62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63第三節發病學第63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64第四節疾病的轉歸

第64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第65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66第四節疾病的轉歸第66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傳統觀念---死亡是一個發展過程⑴瀕死期(臨終狀態):腦干以上抑制。⑵臨床死亡期:延腦深度抑制.

標志:呼吸和心跳停止,反射消失。

持續6-8分鐘。可復蘇。

⑶生物學死亡期:新陳代謝相繼停止。不可逆階段。猝死:6~24小時內因非暴力意外的突然死亡。

第67頁,課件共75頁,創作于2023年2月現代觀念腦死亡判定人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