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7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家長3_第1頁
c37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家長3_第2頁
c37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家長3_第3頁
c37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家長3_第4頁
c37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家長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正確對待孩子的不良情緒(一)引導孩子釋放不滿的情緒在家庭生活中,出于種種原因,孩子常常會將種種不滿情緒通過哭鬧、煩悶等形式表露出來。作為父母,應該懂得當孩子鬧情緒時,只有讓孩子及時地宣泄出來,才能使孩子恢復心理上的平衡。這對自持力薄弱的孩子,尤為需要。有的父母,在孩子鬧情緒時,常用打罵、訓斥的方法制止,這種強制性手段的結果不僅損害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還會使孩子養成孤僻的性格。因此,父母應該正確地引導孩子釋放不滿情緒。幫助孩子釋放不滿情緒的具體方法多種多樣,一般從如下幾方面著手:1、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表達情绔的榜樣。父母一般不宜在家庭、孩子面前過分抑制自己的情緒,不要為了家長的“尊嚴”與“權威”,老是一副威嚴的架勢與面孔。正確的做法是經常自由地失達自己的喜怒哀樂,而又不遷怒于別人,給孩子樹立一個敢于表露情緒的榜樣。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明白:表達個的情感和宣泄情緒,是每個人應有的權利。2、創造寬松環境。為孩子創造更多的表達情緒的機會。一旦孩子鬧情緒,既不要驚慌,又不必急躁,更不能憑主觀意氣橫加阻止、壓制。最好是抱著“鬧就鬧一會兒再說”的態度。然后因勢利導,讓孩子明白:表示不滿是正常的,但不能不吃飯,或不學習、不干家務。這種“冷處理”,會使“熱沖動”的孩子熄滅火氣,懂得反思,接受父母的指教。3.循循善誘。盡量傾聽孩子的傾訴。孩子心里有事,一定會找人傾訴,而父母恰恰是他們的第一個傾訴對象。此時,父母千萬不可因嫌孩子“羅嗦”、“無理”,或因自己忙于家務或工作等,全然不管孩子。應該平心靜氣地聽完孩子的訴說。同時,最好用自己經歷過的類似體會和教訓,對孩子進行有理、有情的開導和勸解。只有如此,孩子才能始終在一種平等、親切的情感釋放中,不斷陶冶自己的情操,保持心理的平衡。(二)幫助孩子克服消極的情緒為了讓孩子們快樂地生活,積極向上,父母應該幫助他們克服消極的思想情緒,特別是那些由于屢次失敗而變得失去了信心,或天生比較羞怯的孩子更需要這種幫助。孩子的很多消極情緒大都是由不合理的思想和信念所引起的。如一個孩子認為自己壞、沒價值、無希望,那么他就會感到悲傷失望;假如一個孩子認為他考試失敗了是因為他笨,而不是由于學習習慣不好,那么他也可能變得沮喪。孩子們不合理的思想和信念表現為思想的概念化和絕對化。他們認為:不管做什么,應該不會有失敗,否則就是糟糕的、可怕的、災難性的。他們必須為人所愛,否則就不可愛。不論他們的欲望如何,必須立即給予滿足。父母要把這些不合理的思想講出來,幫助他們轉變不合理的信念,用合理的現實的思想來替換這些不合理的思想。假若一個孩子遇到一個問題,他沒有把一件事情做好,或考試錯了一道題,應該幫助他認識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事實上也不是什么大事,只要經過努力,下次考試會取得好成績的。要幫助他既預見到在前進中可能受的挫折,又能勇敢地大踏步前進。向他指出,沒有人期望他是盡善盡美的。即使他沒有做過什么好事,你依舊愛他,在他身上花費精力是值得的。要引導孩子克服消極的思想情緒,父母們還應做到:1、約束自身的消極態度。孩子是最易受感染的,他們的消極思想情緒是從父母那里、別的孩子那里學來的。如果作家長的整天唉聲嘆氣、怨天尤人,什么事情達不到滿意就消極沮喪,受到一點挫折就如大禍臨頭,這種情緒必然會影響孩子。2、鼓勵孩子。鼓勵意味著給孩子以勇氣、希望和信心,使孩子能正視和應付生活中的一切事情,特別是在危險、困難、痛苦、沮喪的時候,此時,父母的鼓勵就是一種支援,它能幫助孩子擺脫困難,擺脫消極的思想情緒,增強自信心,樂觀地生活下去。3、努力幫助孩子發展積極的思想。積極的思想是以多方面看問題為基礎的,看到事物壞的一面,但不為其所難,看到事物好的一面,樂觀向上,將使生活更美好。不要讓孩子每天一早起來就想到他將會遇到不好的事情,而是要使他們精神飽滿地去迎接一個好日子。樂觀和熱忱將幫助孩子克服各種困難,并使他們的學習或工作成績達到滿意的地步。你應該以你的積極樂觀精神影響你的孩子,使他們情緒開朗,對生活充滿信心。(三)幫助孩子克服焦慮焦慮是一種類似擔憂的反應,是預計到對自尊心有一種潛在的威脅或由于某種情境使人發生內心沖突而產生的一種心理不安狀態。幼兒的焦慮主要是怕去母親的保護和愛撫,自己的愿望和家庭、社會的規范發生沖突,怕自己不為同伴所接受,對某事某情境感到羞恥或懷疑,以及被迫對自己試著要做的事感到內疚等等原因引起的。針對這些引起焦慮的原因,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幫助兒童消除焦慮心理:1、提供愛和關心、支持,幫助幼兒處理矛盾。如盡量不用或少用懲罰的手段對待兒童的過錯,以正面教育為主;支持兒童的獨立活動,鼓勵、維護他的獨立性;幫助兒童正確處理愿望和原則的沖突。2、滿足兒童安全感和自尊心的需要,支持他們為實現這種合理需要的行為。當兒童在行動上受到挫折時,要予以鼓勵,并幫助他們消除顧慮,克服困難。3、鼓勵獨立性和創造性,回避會引起兒童懷疑、羞恥、內疚的行動。對兒童不成熟的行動、言論要耐心指導,不包辦代替。(四)正確對待膽小、退縮的孩子一般來說,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里,教師和家長對于那些具有外向攻擊行為的孩子常常給予較多的重視,對于他們表現出來的沖動粗暴、打人罵人、破壞紀律、損毀公物、欺侮弱小等行為加以及時的批評、糾正。然而,對于那些表現為膽小、羞怯、懦弱自卑、不合群、缺乏進取心的孩子,因為他們對別人影響不大,而易被家長和老師所忽視,甚至有時還被譽為乖孩子。其實內向退縮行為是常見的兒童心理障礙,如不注意防治,有可能延續至成年后影響其社交能力、職業選擇、子女教育及社會適應性。因此要多多關注那些具有內向、膽小、退縮行為的兒童。它們中有的喜歡小伙伴,也愛和小朋友一起玩,但與小伙伴在一起時,又畏首畏尾,膽怯得說不出話來,怕別人冷落他,一旦發生了糾紛、矛盾,自己無法解決。內向退縮型的孩子有可能是先天適應不良。這類孩子遇到新的環境特別拘謹,不愿與陌生的人交往,對新鮮事物不感興趣,缺乏熱情和好奇心。這主要是由于后天教育不當造成的。有的家長整天把孩子關在家里,不讓他與其他孩子交往;有的家長對孩子過于遷就,使孩子難以適應新的環境;有的家長管教過嚴,干涉過多,使孩子常受批評、指責、懲罰,從而退縮。 1、糾正兒童的內向退縮行為必須從培養孩子自理生活的能力著手。家長應相信孩子的能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要他自己動手,遇到問題要盡量讓他自己解決。同時要培養孩子不怕失敗、百折不撓、勇敢頑強的精神,讓孩子甩掉處處依賴家長的“心理拐杖”,獨立行走。家長也要尊重孩子,切忌隨意訓斥、打罵,讓孩子在互諒互愛的家庭氣氛中形成合群的性格。2、訓練、提高孩子溝通表達的能力。比如以非權威方式教養,讓孩子有多個表達自我的機會,讓他試著回答“你希望吃什么”、“你喜歡哪一件衣服”、“哪一首歌”之類的問題。鼓勵他說完整,不要嘲笑。有時,他還真會說出一些令父母會心一笑的幽默,一個小孩在回答“袋鼠前面的袋子是用來干什么”的問題時,她的答案是放巧克力!另一方面,可多問他在學校或幼兒園的情況,讓他報告一下同學們的動態,如孩子抱怨某人對他不好時,可反問他:“你覺得應該怎樣對同學較好?”“你不喜歡他對你這樣,有沒有和他說?”讓孩子想想該如何確切地表達自我,讓別人明白他的情緒和想法;然后和孩子“模擬”一番,在何種情況下該怎么做,怎么說。3、平時要有意識地幫助孩子開展交友活動。家長應該鼓勵孩子把班里的同學請到家里來作客,讓他們一起講故事,說笑話等,創造多種機會,使他和小朋友多接觸交談,培養他的合群性格。父母也要經常帶小孩出去與人交往,比如周末帶小孩到好朋友家過夜,讓小孩體味到與人交往的快樂;4、針對孩子膽小、退縮的問題表現,給孩子編講有關故事,有意識地運用故事訓練孩子,使孩子學會處理問題的方法。通過講故事,使孩子學習和了解一些解決人際沖突的方法。一旦遇到實際問題,孩子也就有了多種可供選擇的解決方法。5、角色扮演法。這種方法可以直接地改善兒童的社交技能,改變兒童的退縮和屈從行為。例如,先由兒童榜樣老師,父親、母親榜樣幼兒,表揚幼兒園生活的片斷。游戲中讓兒童觀察幼兒人際沖突情景及解決過程,然后讓孩子扮演沖突中的但事人,在扮演中模仿并學會解決沖突的方法。6、對于特別膽小的孩子,家長可以帶孩子去旅游參觀,登山攀高,或到江湖里劃船、游泳,培養孩子的勇敢精神。(五)正確對待孩子的逆反心理由于三四歲的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他們有越來越大的主觀能動性,對成人的指揮和安排表現出更大的選擇性。因此常常表現出任性,不聽話,你叫他這樣,他非不這樣,開始“鬧獨立”。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逆反心理,是一種心理特點,不必奇怪。如果父母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上不恰當,可能加劇逆反心理的現象,諸如:1、家長式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不尊重孩子,不理解幼兒好動好玩的特點,管教孩子時往往是不許這樣不許那樣;有的父母望子成龍心切,要孩子學這學那,如果孩子不感興趣,不想學,父母就擺出一副長輩的架勢,你聽也得聽,不聽也得聽,孩子容易產生情緒上的對立,引起逆反心理。2、嘮叨式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喜歡整天對孩子嘮嘮叨叨,這個要這么做,那個要那么做;這也不對那也不是,總是沒完沒了地嘀咕,這種“敲木魚”式的教育最終導致孩子厭煩而產生逆反心理。3、漠不關心的教育方式: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強,什么都要問個明白探個究竟,這里摸摸那里碰碰,有時電插座、煤氣開關也是他們探究的對象,一點不懂其危險性,有時好好的玩具也要拆開來看看,甚至會損壞貴重的家用電器。如果此時父母僅是簡單、粗暴地說不許或不予理睬,就會引起孩子的不滿而產生逆反心理。父母可以耐心地演示或盡量用孩子能懂的語言指明它們的用途,若有危險,要特別說清楚。一般說來,幼兒實際上是很懂道理,能接受父母非強迫式的建議的。做父母的應尊重幼兒心理發育的規律,掌握幼兒心理學知識,改進自己對幼兒的教育方式和態度。首先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把他當作朋友平等對待,如果不是嘮叨就是打罵,孩子必然把你的話當耳旁風,心理上也會產生反感。其次要冷靜分析孩子出現逆反心理的原因,如果是成人方面的原因,就應注意改進,成人應言而有信;如果是孩子無理取鬧,則可采取冷處理的方法,對其逆反行為不予理睬,事后再進行教育、誘導,說明利害關系,千萬不要“犟過孩子頭”而火上澆油,把事情搞得更糟,損壞親子關系,還可利用孩子爭強好勝的心理使孩子服從正確的教育。例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