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老子》五章》PPT課件(貴州省市級優課)語文課件_第1頁
《2《老子》五章》PPT課件(貴州省市級優課)語文課件_第2頁
《2《老子》五章》PPT課件(貴州省市級優課)語文課件_第3頁
《2《老子》五章》PPT課件(貴州省市級優課)語文課件_第4頁
《2《老子》五章》PPT課件(貴州省市級優課)語文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文化經典研讀授課人冊亨一中李敏雪12學習目標1、說出文中重點實詞的意義。2、聯系實際,說說語錄的思想內涵。3預習反饋《論語》是一部_____體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和__________所輯錄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錄。宋儒把《論語》和《____》《_____》《_____》合稱為“四書”。語錄體門人再傳弟子中庸孟子大學大學4

孔子,名_____,字______,_______家學派創始人,思想核心是_____,政治上主張______,鼓勵人們_________,即“出來做事”。開_________講學的風氣,傳說有弟子_____人,身通六藝者________人。孔子本人也被歷代統治者尊奉為至圣先師。丘仲尼儒仁禮治入仕私人三千七十二567孔府:孔子嫡系子孫居住地8孔廟:祭祀孔子的地方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專用墓地9整體感知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愿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1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11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12重點實詞1、就有道:接近不逾矩:越過2、誨女知之乎:通“汝”3、是知也:通“智”4、盍各言其志:盍:何不5、敝之而無憾:敝之:指把車馬、衣裘用破,用壞。敝:使動用法。憾:抱怨,埋怨。6、愿無伐善,無施勞伐:夸耀,炫耀:施:表白137、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使動用法,使......安逸;使......信任自己,使......得到關懷和愛護)8、飯疏食:吃,動詞;疏食即粗糧。9、曲肱:肱gōng,胳膊,曲肱,即彎著胳膊。(股肱:比喻得力的輔佐之臣。)10、小人長戚戚:長:總是,常常;戚戚:憂愁,哀傷11、天下歸仁焉:歸:稱許,贊許。12、請問其目:綱目,具體的要點。(綱舉目張:比喻文章條理分明,或做事抓住主要的環節,帶動次要的環節。)道路以目:目,用眼睛示意。在道路上遇到不敢交談,只是以目示意。形容人民對殘暴統治的憎恨和恐懼。14合作探究

聯系自身實際,談談幾則語錄的思想內涵。15拓展延伸

為中華文化先驅孔子撰寫一則感動中國的頒獎詞。要求至少用一種修辭手法。16拓展延伸為中華文化先驅孔子撰寫一則感動中國的頒獎詞。要求至少用一種修辭手法。

感動歷史人物頒獎詞

中華文化的先驅:孔子他用最銳利的智慧開啟了那一道道塵封的門,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