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單元12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檢驗_第1頁
學習單元12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檢驗_第2頁
學習單元12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檢驗_第3頁
學習單元12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檢驗_第4頁
學習單元12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檢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血液學檢驗

學習單元12: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檢驗目錄/Contents0102030405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微分型(M0型)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未成熟型(M1型)急性髓細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a型)急性髓細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b型)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M3型)目錄/Contents06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M4型)

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M5型)08

純紅白血病09急性巨核細胞白血病(M7型)07檢驗技師考試大綱--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檢驗知識點要點要求

M1的實驗診斷血象掌握骨髓象掌握細胞化學染色掌握M2的實驗診斷血象掌握骨髓象掌握細胞化學染色掌握染色體及分子生物學檢查了解M3的實驗診斷血象熟練掌握骨髓象熟練掌握細胞化學染色熟練掌握免疫學檢查掌握染色體及分子生物學檢查掌握知識點要點要求

M4的實驗診斷血象掌握骨髓象掌握細胞化學染色掌握免疫學檢查了解

M5的實驗診斷血象掌握骨髓象掌握細胞化學染色掌握

純紅白血病血象了解骨髓象了解細胞化學染色了解檢驗技師考試大綱--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檢驗知識點要點要求

M7的實驗診斷血象了解骨髓象掌握細胞化學染色掌握檢驗技師考試大綱--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檢驗01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微分型(M0型)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分型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是由于髓系造血干/祖細胞的惡性變并在造血組織中異常增殖所致的惡性血液病。FAB協作組的診斷標準,將AML分為M0~M78個亞型,規定骨髓中原始細胞必須大于30%(NAC)。

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0AML

急性巨核細胞白血病M7

純紅白血病

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M5

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M4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M3

急性髓細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

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未成熟型M1FAB分類(France,America,Britain)特點:細胞形態學不能分型。常規細胞化學染色陰性。無Auer小體。免疫表型無T和B淋巴系標記,但至少表達一種髓系抗原,胞質髓過氧化物酶(cMPO)或超微結構髓過氧化物酶(MPO)陽性。多見于老年人,肝、脾、淋巴結腫大不明顯,治療效果差,生存期短。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0型)M0型約占AML中的2%~3%,占全部白血病的1%~1.5%。急性髓系細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0型)血象白細胞數可低可高,外周血原始細胞百分數較低。血小板減少或正常,伴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骨髓象有核細胞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原始細胞≥30%,白血病細胞形態較小,亦可較大,核圓,染色質細致,核仁明顯,胞質少,嗜堿性,無顆粒,亦可透明,無Auer小體,光鏡下類似L2型細胞,易誤診為ALL的L1或L2型。紅系、巨核系有不同程度的增生減低。02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未成熟型(M1型)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未成熟型(M1型)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未成熟型(M1型)急性髓細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型)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未成熟型(M1型)血象白細胞總數升高,以(10~50)×109/L多見。以原始粒細胞為主,可占30%~90%以上,可見畸形原始粒細胞。少數患者可無或極少有幼稚粒細胞出現。貧血顯著,大部分患者血紅蛋白<60g/L,外周血可見幼紅細胞。血小板中度到重度減少。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未成熟型(M1型)骨髓象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少數可增生活躍或減低。骨髓中Ⅰ型+Ⅱ型原始粒細胞>90%(NEC),可見小原粒細胞。早幼粒細胞很少,中幼粒細胞及以下各階段細胞罕見或不見。在少數病例可見Auer小體,核分裂細胞較多見。多數病例幼紅細胞及巨核細胞明顯減少。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未成熟型(M1型)小原粒細胞:胞體小,與淋巴細胞相似,胞核圓形,染色質呈較正常原粒細胞密集的細顆粒狀,核仁1~2個,胞漿少,有偽足,應注意與淋巴細胞鑒別。Ⅰ型原始粒細胞核染色質呈細顆粒狀,排列均勻、平坦如一層薄沙,無濃集;核仁2~5個,較小、清楚、呈淡藍色。胞質量少、呈透明的天藍色或深藍色、繞于核周,有時在近核處染色較淡;漿不含顆粒或有少許,根椐顆粒的有無等特征將原粒分為Ⅰ型和Ⅱ型。Ⅱ型原始粒細胞Ⅱ型除具有原粒的特點外,胞質中有少量細小顆粒。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未成熟型(M1型)早幼粒原粒裸核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未成熟型(M1型)M1骨髓象骨髓細胞極多,以原粒為主。原粒,含1~3個核,并可見中等量的淡藍色胞漿。原粒有絲分裂中期。副原粒(Ⅱ型原粒),胞漿內有少量特異性顆粒。中幼紅。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未成熟型(M1型)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未成熟型(M1型)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未成熟型(M1型)1.早幼粒細胞2.原始粒細胞I型3.裸核細胞。其余均為原始粒細胞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未成熟型(M1型)上圖患者骨髓之POX03急性髓細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a型)急性髓細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a型)血象白細胞升高,以原始粒細胞及早幼粒細胞為主。貧血明顯,可見幼紅細胞。血小板中度到重度減少。急性髓細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a型)骨髓象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骨髓中原始粒細胞占30%~89%(NEC),并可見到早幼粒、中幼粒和成熟粒細胞>10%。約50%的病例白血病細胞內可見Auer小體。核分裂細胞較其他類型多見。幼紅細胞及巨核細胞均明顯減少。白血病細胞的特征:形態變異及核質發育不平衡,表現為細胞大小異常,形態多變,胞體畸形有瘤狀突起,核形畸變,如凹陷、折疊、扭曲、腎形、分葉等,也可表現為核發育遲緩,胞質出現少數嗜天青顆粒。有些病例出現小原始粒細胞,易誤認為原始淋巴細胞。細胞退行性變多見,胞核與胞質內可出現空泡變性。單核細胞<20%。急性髓細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a型)急性髓細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a型)1.早幼粒細胞2.原始粒細胞I型.其余均為原始粒細胞(I型)急性髓細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a型)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M2a型骨髓象蘇丹黑染色1.原始粒細胞2.早幼粒細胞3.中性中幼粒細胞4.中性晚幼粒細胞04急性髓細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b型)急性髓細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b型)急性髓細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b型)曾稱為亞急性粒細胞白血病,簡稱亞急粒,是我國提出的一種急粒亞型。多見于青年人,臨床特征呈亞急性經過,大多數起病較緩慢,以貧血或發熱為首發癥狀。出血發生率較低,程度也較輕,感染常見于皮膚癤腫。骨髓中以異常中性中幼粒細胞增生為主。其特異性遺傳標志為t(8;21)染色體易位,AML1基因重排可作為M2b基因的標志。治療反應較好,完全緩解率高,緩解期長。急性髓細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b型)血象多數病例全血細胞減少,少數病例白細胞增高。分類可見各階段幼稚粒細胞及異常中性中幼粒細胞,嗜酸、嗜堿性粒細胞亦可增多。隨著病情的進展或惡化,多數患者的白細胞數常有增高。急性髓細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b型)骨髓象多為增生明顯活躍或增生活躍,原始粒細胞及早幼粒細胞明顯增多(但不一定>30%),而以異常中性中幼粒細胞為主,≥30%(NEC)。異常中性中幼粒細胞特點:核質發育不平衡,核染色質細致疏松,核仁大而明顯,胞質豐富,含多量細小粉紅色特異性中性顆粒,呈彌散分布,常有內外胞質,內胞質呈粉紅色,含多量顆粒,外胞質淺藍色,多無顆粒,偽足狀,Auer小體常見。紅細胞系及巨核細胞系增生減低。急性髓細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b型)1.原始粒細胞2.早幼粒細胞3.異常中性中幼粒細胞4.雙核中性晚幼粒細胞5.中幼紅細胞急性髓細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b型)以異常中性中幼粒細胞增生為主,核漿發育顯著失衡,常見核仁和胞漿空泡變性。1.4.中性中幼粒細胞:各有核仁和胞漿空泡;2.中性中幼粒細胞:核、漿都有空泡;3.中性桿狀核粒細胞;5.6中性中幼粒細胞:各有一個核仁;7.原粒細胞:有4個核仁;8.中幼紅細胞;9.中性桿狀核粒細胞;10.副原粒細胞:有3個核仁和少數紫紅色小顆粒在胞漿中。05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M3型)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M3型)血象多數病例白細胞正常或減少,也可明顯增高。減少者可表現為全血細胞減少。分類以異常早幼粒細胞為主,可高達90%,可見少數原粒及其他階段的粒細胞,Auer小體易見。血紅蛋白及紅細胞數呈輕度到中度減少,部分病例為重度減少。血小板中度到重度減少,多數為(10~30)×109/L。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M3型)

骨髓象多數病例骨髓增生明顯活躍或極度活躍,個別病例增生低下。分類以顆粒增多的早幼粒細胞為主,占30%~90%(NEC),可見原粒和中幼粒細胞。幼紅細胞和巨核細胞均明顯減少。顆粒增多的早幼粒細胞形態異常,大小不一,一般直徑為15~30μm,外形常呈橢圓形或不規則。胞核略小,常偏于一側,核形不規則,易見腎形,核扭曲、折疊或分葉,核染色質疏松且有明顯的核仁1~3個,有的被顆粒遮蓋而不清楚。胞質豐富,染藍色或灰色,含多量大小不等的嗜苯胺藍顆粒,紫紅色而密集,多分布于胞質的一端、核周圍或遮蓋胞核。有的胞質可分為內外兩層,內質充滿顆粒,于細胞邊緣部位的藍色外質層顆粒稀少或無顆粒,偽足狀突出。有的胞質含短而粗的Auer小體,幾條、十幾條或幾十條,可呈束狀交叉排列,酷似柴捆樣,故有人稱之為“柴捆細胞”。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M3型)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M3型并假性CHS骨髓象(粗顆粒型)圖中均為異常早幼粒細胞。其中1胞漿中含有紫紅色球形包涵體,為假性喬第克顆粒異常。喬第克畸型:又稱膜結構缺陷性白細胞異常。具有先天遺傳性,有眼和皮膚色素異常,可出現部分白化病,常反復感染,全血減少,出血和貧血。白細胞有形態的異常,多在中性粒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胞漿中出現許多粗大的灰紫色包涵體,直徑2-5微米的嗜天青顆粒。有時在單核和小淋巴細胞漿中偶見到單個的紅色包涵體。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M3型)左側的白血病細胞,體積大而不規則,有豐富的初級(嗜苯胺藍)顆粒。(取自涂片邊緣與尾端的標本,故體積較大)1.中性早幼粒細胞:胞體巨大(24×30μm),胞漿含粗大顆粒;2.3中性早幼粒細胞:胞漿豐富,含有大量的粗大顆粒,未見核仁;4.中性中幼粒細胞:胞漿豐富,含有大顆粒,有一個核仁;右側的白血病細胞,體積較小而規則,有豐富的顆粒;1.中性早幼粒細胞:體積較小,含有大量顆粒,未見核仁;2.中性早幼粒細胞:體積較大,含大量顆粒,有一個退化的核仁;3.崩潰退化的早幼粒細胞:核結構消失,顆粒潰散,有一個核仁。顆粒增多的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粗顆粒型)(FAB:M3a)髓象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M3型)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M3型骨髓象(細顆粒型)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M3型)顆粒增多的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粗顆粒型)(FAB:M3b)髓象骨髓細胞極多,有核細胞占全部細胞的50%以上。1.中性早幼粒細胞:胞漿含大量顆粒,有一核仁;2.原粒細胞;3.中性早幼粒細胞:未見核仁;4.原紅細胞;5.中性早幼粒細胞:有一核仁;6.中性早幼粒細胞有絲分裂中期;7.中性早幼粒細胞:核形奇特;8.中性分葉核粒細胞;有核棘突;9.中幼紅細胞;10.中性晚期早幼粒細胞。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M3型)顆粒增多的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粗、細顆粒混合型)骨髓細胞極多,有核細胞占全部細胞(含無核紅細胞)的50%以上。1.中性早幼粒細胞:胞漿含大量顆粒,未見核仁;2.中性早幼粒細胞:形態不規則,未見核仁;3.中性早幼粒細胞:形態不規則.有柴捆樣奧爾小體;4.中性早幼粒細胞:有細顆粒;5.中性早幼粒細胞:有細顆粒和偽足.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M3型)顆粒增多的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空泡形成)(FAB:M3)髓象1.中性早幼粒細胞有絲分裂中期:胞漿有大量粗大顆粒;2.小中性早幼粒細胞;3.中性早幼粒細胞:胞核與胞漿均有空泡,可見核仁;4.中性早幼粒細胞:胞核與胞漿均有空泡,未見核仁;5.雙核型中性早幼粒細胞:胞體巨大,形態不規則,可見核仁:6.中性早幼粒細胞:腎形核;7.三核型中性早幼粒細胞;8.中幼紅細胞;9.裸核細胞:染色質呈網狀,有一個核仁。06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M4型)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M4型)血象白細胞數可增高、正常或減少。可見粒及單核兩系早期細胞,成熟單核細胞和粒系早幼粒細胞以下各階段均易見到。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呈中度至重度減少。血小板重度減少。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M4型)骨髓象

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粒、單核兩系同時增生,紅系、巨核系受抑制。約60%的M4型病例中可見到Auer小體,漿細胞常增多根據增生細胞形態特點及數量,本病可分為四個亞型:M4a、M4b、M4c及M4EO白血病細胞可見兩種類型①異質性白血病細胞增生型:白血病細胞有兩類,分別具有粒系、單核系形態學特征②同質性白血病細胞增生型:白血病細胞為一類細胞,同時具有粒系及單核系特征,核圓,易見凹陷、扭曲、折疊及分葉,核染色質細網狀,核仁較明顯,胞質豐富,呈淺藍色或藍灰色,有的可見大小不一的嗜苯胺藍顆粒,部分可見特異性中性顆粒,成熟粒單細胞在形態上類似正常成熟單核細胞,但胞質內可見中性顆粒。M4EO亞型可見異常嗜酸性粒細胞:早、中幼嗜酸性粒細胞顆粒粗大而不成熟,紫紅色且密集,成熟嗜酸性粒細胞核多為圓形和單核樣,不分葉。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M4型)診斷骨髓中原始粒細胞、原始和幼稚單核細胞異常增生。M4a:以原粒和早幼粒細胞增生為主,原、幼單核細胞超過20%(NEC);M4b:以原、幼及單核細胞增生為主,而原粒和早幼粒細胞超過20%(NEC);M4C:具有粒、單二系標記的原始細胞≥30%(NEC);M4EO:在以上三型基礎上,異常嗜酸性粒細胞大于5%。染色體del(16)或inv(16)及t(16;16)導致的CBFβ-MYHll融合基因,為M4EO的特異標志。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M4型)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M4型)骨髓細胞極多,有核細胞占全部細胞的50%以上.1.原粒細胞:胞漿呈藍色;核染色質細致,有核仁;2.原單核細胞:胞漿呈灰藍色;核染色質極細致,有核仁;3.幼單核細胞:胞漿有顆粒;胞核有核仁;4.幼單核細胞:核呈筆架形;5.早幼粒細胞:無核仁;6.早幼粒細胞:有核仁;7.紅細胞:有豪-喬小體;8.細胞外核染質樣物質(類"豪-喬小體"

樣物質)。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急粒單)(FAB;M4a)髓象(原粒和早幼粒細胞為主)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M4型)M4b骨髓象1.早幼粒細胞;2.原粒細胞;3.幼稚單核細胞,其余均為原始單核細胞。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M4型)M4c骨髓象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M4型)M4EO1.幼稚單核細胞5.嗜酸中幼粒細胞2.原始單核細胞6.嗜堿早幼粒細胞3.早幼粒細胞4.嗜酸分葉核粒細胞07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M5型)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M5型)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AMOL)簡稱急單,約占AML的10%。臨床上除有一般急性白血病的癥狀外,白血病細胞浸潤癥狀較為明顯,以皮膚粘膜的損害為突出,皮膚出現丘疹、結節、膿瘡性或剝脫性皮炎;亦可見牙齦增生、腫脹、出血及潰瘍、壞死等表現,鼻粘膜被浸潤而引起鼻塞、嗅覺減退。器官浸潤表現為肝脾、淋巴結腫大。較易發生DIC。特異性染色體異常為11號染色體長臂2區3帶的缺失或易位致MLL基因重排。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M5型)實驗室檢查血象大多數患者白細胞數偏低,分類出現原單和幼單核細胞增多,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呈中度到重度減少。血小板重度減少。骨髓象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分類以原單和幼單核細胞為主。白血病細胞形態特點:①原單及幼單細胞體積較大,形態變化較多。②胞核較小,常偏一側,呈筆架形、馬蹄形、S形、腎形或不規則形,常見扭曲、折疊。核染色質疏松,細致,排列似蜂窩狀,著色較淡,核仁1~4個,大而清楚。③胞質量相對較多,可出現內外雙層胞質,內層胞質呈灰藍色并略帶紫色,半透明,似有毛玻璃樣感,顆粒細小,彌散分布,外層胞質呈淡藍色,常透明,無顆粒或顆粒甚少,有明顯偽足突出,邊緣清晰。胞質內常有空泡和被吞噬的細胞,有時可見到1~2條細而長的Auer小體。M5又分為兩個亞型:M5a以原單細胞為主,≥80%(NEC),幼單細胞較少。M5b中原單、幼單及單核細胞均可見到,原單細胞<80%。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M5型)細胞化學染色(1)POX和SB染色:原單核細胞呈陰性和弱陽性反應,幼單細胞多數為弱陽性反應。(2)PAS染色:原單細胞約半數呈陰性反應,半數呈細粒狀或粉紅色弱陽性反應,而幼單細胞多數為陽性反應。(3)酯酶染色:非特異性酯酶染色陽性,可被氟化鈉抑制,其中α-丁酸萘酚酯酶(α-NBE)染色診斷價值較大。免疫學檢驗白血病細胞表達cMPO、CDl3、CDl4、CDl5、CD33、CD34、CD64、CD117、HLA-DR。單核系特征免疫標記CDl4、CD64表達較為有意義。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檢驗部分患者有染色體異常t/del(11)(q23),約見于22%M5型,其中60%以上病例為M5a,其次為M5b和M4,以t(9;11)易位致MLL-AF9融合基因及t(11;19)易位致MLL-ENL融合基因多見。t(8;16)(pll;p13)形成MOZ-CBP融合基因常見于M5b。此外,還有單染色體受累的9q-/12q-及22p+等,亦可表現為Ph染色體。其他血和尿中的溶菌酶水平中度增高。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M5型)診斷骨髓中原始、幼稚單核細胞異常增生,原單+幼單細胞≥30%。白血病細胞α-NBE陽性,可被氟化鈉抑制。免疫標記具有髓系特征。特異性染色體異常為11號染色體長臂2區3帶的缺失或易位致MLL基因重排及t(8;16)(pll;p13)形成的MOZ-CBP融合基因。原始單核細胞≥80%(NEC)可診斷為M5a。原始單核細胞<80%,原始單核+幼稚單核細胞≥30%(NEC)可診斷為M5b。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M5型)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M5型)M5a骨髓象1為幼單,其他均為原單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M5型)M5b骨髓象1為原單,其他均為幼單08

純紅白血病純紅白血病

包括紅血病和紅白血病紅血病為紅細胞系的惡性增生紅白血病是紅細胞及白細胞兩系同時惡性增生性疾病。

典型的紅白血病可依次經過以下的三個連續階段:①紅血病期;②紅白血病期;③白血病期。臨床特征與其他型急性白血病相似,貧血常為首發癥狀,出血程度較輕,多為鼻、牙齦出血,脾腫大較常見,肝及淋巴結腫大不明顯。純紅白血病1.血象

(1)紅血病:貧血輕重不一,隨疾病進展加重。可見各階段的幼紅細胞,以原紅和早幼紅細胞為主,幼紅細胞的形態異常并有巨幼樣變。網織紅細胞輕度增高,少數病例正常或偏低。白細胞數多低于正常。血小板常減低。(2)紅白血病:貧血中度至重度。血片中可見嗜堿性點彩、靶形及異形紅細胞,并可見到各階段的幼紅細胞,以中、晚幼紅細胞為多,且形態異常。白細胞數多偏低,少數病例正常或升高,可見到原始細胞。血小板明顯減少,可見畸形血小板。純紅白血病骨髓象(1)紅血病少見。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有核細胞中以紅系增生為主,骨髓紅系前體細胞≥80%,以原紅及早幼紅多見,紅系細胞有明顯不成熟和病態造血,形態異常并有巨幼樣變。粒紅比例倒置,原粒細胞基本缺如或極少。(2)紅白血病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紅系和白系細胞同時惡性增生。多數病例以中、晚幼紅細胞為主,少數病例以原紅和早幼紅細胞為主,幼紅細胞常有明顯的形態異常,如巨幼樣變、核碎裂、核分葉、多核、核漿發育不平衡等。白細胞系統明顯增生,原始(多為原粒,也可是原單核+幼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