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STYLEREF"標題1"第二章工程設計依據STYLEREF"標題1"第五章工程設計PAGE60PAGE1目錄TOC\o"1-2"\h\z\u目錄 1第一章項目區概況 11.1基本情況 11.2基礎設施 3第二章工程設計依據 52.1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初步設計依據 52.2行業技術標準 52.3地方有關文件、規劃、計劃 6第三章規劃設計標準 73.1綜合標準 73.2水利措施標準 73.3農業措施標準 83.4林業措施標準 83.5科技措施標準 9第四章項目規劃 94.1建設規模 94.2規劃布局 9第五章工程設計 145.1水利工程設計 145.2農業工程規劃布局與設計 355.3林業工程措施 395.4項目建設科技措施應用 40第六章建設內容 416.1水利措施 416.2農業措施 416.3林業措施 416.4科技推廣措施 42第七章項目工程投資概算 427.1編制依據 427.2定額采用 437.3基礎單價 437.4費用標準 447.5其他費用 447.6預備費 457.7工程投資概算 45PAGE49第一章項目區概況1.1基本情況1.1.1地理位置XX縣位于山東省西南邊陲,地理坐標為東經115°19′-43′,北緯35°23′-43′。東與鄆城縣接壤,南鄰牡丹區,北隔黃河與河南省相望。全縣總面積1032kmXX縣2012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工程項目區位于XX縣的西部。項目區在XX縣蘇泗莊引黃灌區內,位于引黃灌區的上游,北臨XX至葛莊公路,南至育英公路,東臨西環城公路,西至北總干渠。總面積1.20萬畝,耕地面積1萬畝。涉及XX鎮的袁莊、褚莊、宋樓、劉莊、寧業村、趙堂、胡窯8個行政村,土地面積1.2萬畝,耕地面積1萬畝,全部為中低產田。1.1.2水文氣象項目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冷熱干濕明顯,濕熱同季,干冷同步、光照豐富,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境內光熱資源充足,具有春旱多風,夏熱多雨,秋高氣爽,冬寒少雪的特點。年降雨量為686.9mm,濕潤指數為0.6。年均日照時數2534.3小時,日照率為57%,年平均氣溫13.5℃1.1.3自然條件及土壤項目區是黃淮海平原的一部分,土壤為黃河沖積而成,土層深厚,一般為200-400m,海拔47-55.5m,地勢平坦,地面坡度自西向東遞降,坡降1/5000-1/8000,歷史上黃河曾在XX縣境內決口,受河水流向流速的影響,微型地貌較為復雜,地貌主要有河灘高地和背河槽洼地,土壤多為中壤和重壤,PH值為7左右,有機質含量為0.8%-1.3%。地下水埋深1.4-2.8m1.1.4水資源項目區屬于蘇泗莊灌區的一部分,水資源主要分為地表水、地下水和引黃客水。m3m3;需水量保證率P=50%和P=75%分別為348.03萬m3和478.63萬m3。分別盈余71.83萬m3、缺水71.78萬m3,現狀年(2010下無法滿足75%的灌溉保證率;項目建成后,預計設計水平年(2020)在P=50%、P=75%時需水量分別為278.65萬m3、378.36萬m3;m3m3;分別余水141.41萬m3和28.49萬m3,灌溉保證率達到75%以上。1.1.5耕地種類、數量及開發潛力XX縣境內耕作層多為壤土,部分為粘土,表層質地基本是南部沙土,中部壤土,北部粘土。據最新普查結果顯示,全縣耕地面積中,高產田面積為21萬畝,中產田面積為34萬畝,低產田面積為41萬畝。本次劃入項目區的1萬畝耕地中,中產田面積為0.4萬畝,低產田面積為0.6萬畝,均以小麥、玉米、棉花生產為主。項目區由于土壤質地較好,土質通氣性能適中,調節水、肥、氣、熱能力較強。因而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優勢,加大投資力度,在增強農業基礎的同時,按照“區域化經營、外向型發展”的格局,優化結構調整,促進項目區的良性循環。區域內1萬畝中低產田通過綜合開發治理,必將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綜合生產能力特別是糧食生產能力勢必得到較大的提高,因此有很大的開發潛力。1.1.6自然災害自然災害以旱澇為主,其特點為先旱后澇,澇后又旱,旱澇頻繁交替發生,期間7—8月汛期多發生澇災,這與其降水量集中,年內分配不均,年際變化大有密切的關系。此外,干熱風、冰雹、龍卷風、低溫連陰雨、霜凍、病蟲害等災害也時有發生,對農業生產影響較大。1.2基礎設施1.2.1水利骨干工程現狀項目區在XX縣蘇泗莊引黃灌區內,主要渠道有北總干渠、四干渠,三支溝、四支溝,排澇灌溉能力較強,只是田間工程不配套,有待于下一步的開發利用。1.2.2田間工程現狀項目區田間大部分溝、渠與北總干渠、四干渠,三支溝、四支溝相連,干、支級溝渠、道路框架已基本形成,灌排渠道共長10km,但不規范,且老化失修。項目區內現有生產橋8座,機井25眼,項目區內溝渠路橋涵閘機井配套很不完善。目前項目區骨干水利工程完好率為70%,田間工程配套率為20%,灌溉保證率為50%,渠系水利用系數為55%,有效灌溉面積0.5萬畝,除澇面積為0.151.2.3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農民利用機械作業的越來越多,目前項目區所在鄉鎮現有農業辦公室1處,負責全鎮的農技推廣、水管、種子、林業、畜牧獸醫,專業技術人員16人,農民技術人員75人,科技普及率55%,良種推廣率85%。項目區擁有拖拉機36臺,農機具70臺,農有三輪車189輛,擁有農機總動力510千瓦,初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農技推廣、良種繁育、病蟲害監測、農機等服務體系,機械作業率88%。1.2.4項目區重要道路有葛莊公路、育英公路等,項目區內交通干線縱橫貫穿東西南北,各村柏油道路緊密相連,交通方便,項目區村村早已通電通電話。項目區內農電線路基礎較好,線路基本上已架設到田間地頭,個別村農電線路基礎較差,亟待于解決。1.2.5目前項目區所在鄉鎮現有農業辦公室1處,負責全鎮的農技推廣、水管、種子、林業、畜牧獸醫,專業技術人員16人,農民技術人員75人,科技普及率55%,良種推廣率85%。項目區擁有拖拉機36臺,農機具70臺,農有三輪車189輛,擁有農機總動力510千瓦,初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農技推廣、良種繁育、病蟲害監測、農機等服務體系,機械作業率88%。第三章設計標準第二章工程設計依據2.1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初步設計依據1、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建設試行標準2、山東省節水灌溉規劃設計方案3、山東省分區節水灌溉優化工程模式4、XX縣水利建設發展規劃2.2行業技術標準1、《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范》(GB/50288-99)2、《水利建設項目經濟評價規范》(SL72-94)3、《水利工程水利計算規范》(SL104-95)4、《機井技術規范》(SL256-2000)5、《節水灌溉工程技術規范》(GB/T50363-2006)6、《水利水電工程設計工程量計算規定》(SL328-2005)7、《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規范》(SL303-2004)8、《水利水電工程制圖標準》(SL73-95)9、《山東省水利建筑工程預算定額》10、《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范》(GB/T16453.1-16453.6)11、《XX縣2011年材料市場價格表》2.3地方有關文件、規劃、計劃1、《XX縣土壤志》2、《XX縣水利志》3、《山東省XX縣水利規劃》4、《XX縣農業氣候區劃報告》5、《XX縣水資源調查與水利區劃報告》6、《山東省XX縣國民經濟統計資料》(2010)7、《XX縣“十二五”規劃》第三章規劃設計標準3.1綜合標準按照《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建設試行標準》及水利部門有關文件相關要求,根據連片原則。項目區集中成一片進行規劃設計,清淤挖深灌排溝,做到“引黃補源、灌排結合、井黃雙灌以井保豐”,通過對田、路、溝、林、渠的綜合整治及節水工程建設,有效改造中低產田,防風害、改善農田灌排和交通條件。達到“田成方,林成行、路成網、旱能澆、澇能排、穩產高產”的農田綜合標準。項目區灌溉保證率大于75%,排澇工程設計標準不低于5年一遇,主要建筑物防洪標準不低于10年一遇,井灌區灌溉水利用系數不低于0.82。田間道路,布局合理,順直通暢,深翻土地耕作層達到30cm以上。3.2水利措施標準(1)灌排系統規劃科學,灌溉水源有保證,排水出路暢通,灌溉用水不超出流域、區域水資源承載能力、水質符合灌溉用水標準。方田面積為250畝以內,地面平整,灌排比降1/5000。(2)項目區灌溉保證率不低于75%,田間配套工程符合水利部門規定的技術要求和設計標準,井灌工程做到地下水資源合理利用,采補基本平衡。田間灌排設施橋、涵、閘等建筑物配套齊全,性能與技術經濟指標達到有關規定標準。用科學灌溉制度指導灌水,采用先進實用的灌水方法與技術。(3)項目區新增節水灌溉面積達到1萬畝,項目實施后,節水灌溉面積達到1萬畝。硬化渠和PVC管道布置符合設計規范,管道應短而直、水頭損失小和管理運用方便。(4)排澇設計標準不低于5年一遇,主要建筑物防洪標準不低于10年一遇。末級固定排水溝的深度和間距應根據當地機耕作業、農作物對地下水位的要求和自然經濟條件,按排水標準設計并經綜合分析確定。3.3農業措施標準(1)田間機耕路,布局合理,順直通暢,機耕路建設設計與水利工程設計、鄉村道路相配套,道路寬4-6m。道路要與鄉、村公路連接,滿足中型以上農業機械的通行,并配套橋涵和農機下田設施,能保證農機進入田間作業和農產品運輸。(2)土地深翻,耕作層達到30cm。3.4林業措施標準農田防護林是保護農田的重要屏障,也是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措施,所有開發項目區都按照農田防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實際需要規劃設計林網、林帶。總的要求是項目區溝渠路邊都植樹造林,堅持適時、適地、適樹。科學造林,林網網格面積控制在250畝,植樹成活率達98%以上,林木覆蓋率達到26%以上。3.5科技措施標準根據土地治理項目區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特別是糧食生產能力,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實際需要,加大對農民的培訓力度,積極引進示范推廣的新品種、新技術、新方法,提高農業科技含量,提高農業科技貢獻率。項目區達到每村1名科技主任,每10戶一個科技示范戶,科技貢獻率72%以上,科技普及率97%以上,農民技術員達到120人。第五章工程設計第四章項目規劃4.1建設規模本項目共涉及XX鎮的袁莊、禇莊、宋樓、劉莊、寧業村、趙堂、胡窯8個行政村,人口7128人,其中農業人口6547人,農業勞動力3926人。土地面積1.2萬畝,耕地面積1萬畝。本項目主要是建設高標準農田1萬畝,發展節水灌溉1萬畝。4.2規劃布局規劃的總體思路是在綜合考慮項目區現有可利用和改造的農田水利設施和農村道路系統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建設高標準、高效益的農田水利系統要求,合理規劃項目區方田的面積,布設便利的農田道路系統,規劃建設先進的灌溉程度高的節水灌溉工程,配套完善的排水系統,科學布局的農田防護體系,把項目區建設成為高標準生態農業區。按照建設的總體要求,結合項目區現狀規劃方田40個,方田面積為250畝以內。在水利規劃上采取一路一溝,實現田間建筑物配套。在農業措施方面以土地平整和土地深翻為重點,抓好優良作物品種和先進農業技術的推廣。在林業規劃上,按照“田—溝—林—路—林—田”的形勢布置,按照因地制宜,創造良好生態環境,增加經濟收入的指導方針,依溝渠路營造防護林帶。各種工程措施規劃方案如下:一、水利工程布局1、機井規劃根據《供水管井技術規范》(GB50296-99)規定,管井深度設計,應根據項目區擬開采含水層(組、段)的埋深、厚度、水質、富水性及其出水能力等因素綜合確定。根據“XX縣水資源調查評價與水利區劃報告”的相關研究成果可知,項目區中淺層地下水平均埋深2.9m左右,單井出水量可達40—45m3/h。為保證項目區機井長期、穩定的提供水源,參考項目區已有管井資料,確定機井平均深度為50m左右。根據區域水資源平衡分析結果,項目區實施節水灌溉工程后,灌溉水利用率可顯著提高,地下水資源量完全能夠滿足項目區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的需要,不會對地下水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而且會彌補黃河水可用不可靠、灌溉保證率不高的限制,將項目區變為旱澇保收。根據單井控制面積的計算結果可知,項目區單眼機井控制面積平均為80畝。項目區原有機井25眼,需要新打機井100眼,全部配套電、潛水電泵和智能自動控制系統根據《供水管井技術規范》(GB50296-99)規定,結合當地水文地質條件和設計出水量要求,設計機井開孔直徑850mm,采用內徑300mm,外徑500mm,厚100mm砼井管。根據含水層深度確定濾水管位置,含水層內采用直徑5—10mm的礫石濾料填充。為方便管理和節省投資,本次新打100眼機井全部采用暗井,從保護機井的角度設計,建立井臺,上面配備井蓋,并安裝“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標志2、節水灌溉規劃項目區的井灌區,采用低壓管道的灌溉方式。管網的布局要合理進行優化設計,按地塊的形狀布置成“土”字形、“王”字形、“一”字形等。規劃項目區采用節水灌溉技術,發展低壓管灌節水灌溉面積0.7萬畝。井黃雙灌區采用硬化渠節水灌溉模式,發展硬化節水灌溉0.3萬畝。3、灌排溝渠規劃項目區西高東低,格田沿路兩側布置溝渠并對部分農渠進行襯砌。采用“引黃補源、灌排結合、以井保豐”的灌排模式,方田布置灌水毛溝,引黃期間既可以補充地下水資源,也可利用抽水泵從溝內引水灌溉,格田布置排水農溝,汛期排水,引黃期間補充地下水資源,格田布置灌排斗溝,引黃期間從北總干渠引黃河水補源灌溉,汛期排水至三支溝和四支溝。現狀溝渠已初具規模,由于多年來未曾清理,部分溝渠淤積嚴重,需要清淤挖深。農溝規格深1m,底寬0.5m,邊坡系數1.5,斗溝深1.5m,底寬1m,邊坡系數1.5,支溝溝深2m,底寬1.5m,邊坡系數2。硬化渠為現澆混凝土襯砌形式,壁厚為8cm4、建筑物配套工程根據項目橋梁設計:建砌石拱橋21座(其中8m跨石拱橋3座、4m跨石拱橋4座、2m跨石拱橋14座);建涵管橋122座(Φ1m涵管橋40座、Φ600涵管橋38座、倒虹吸44座),渡槽3座,引水涵4座;砌體用M7.5水泥砂漿塊石砌筑,每層厚度一致,縫寬2cm,材料選用塊石,石質堅硬,無風化,施工應達到砂漿飽滿,線縫美觀堅固。二、農業工程布局1、田塊規劃以斗支溝和各級田間路為邊界,將農田網格化,項目區共劃分為250畝的標準格田40個。標準格田南北長一般為300-400m,東西長一般為400-500m,面積為250畝。2、道路設計路網布置按250畝左右一方的標準進行建設,需修新修砂石路15Km,混凝土路面7km,路面路基寬為6m,3、良種種植規劃發展超強筋配粉小麥和高白度優質小麥,主推良星99號、濟麥22號等優良小麥品種。玉米發展高產及超高產玉米品種,主推鄭單958、浚單20、先玉335等玉米品種。各品種連片種植,有利于大面積選種出售和規模化生產、商品銷售。三、林業工程規劃道路、溝渠布設生態防護林帶,構成農田林網。網格面積控制在250畝。樹種以二年喬木為主要栽植品種,樹高4.0m以上。同時做到林相整齊劃一,田間無雜亂樹木。切實達到改善生態環境和營造農田氣候,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按0.8m×0.8m×0.8m的標準,開挖樹坑,熟土回填20cm,植樹整平,大水透灌,成活率達98%以上。在栽植技術上做到“三大一深”要求,即大苗、大水、穴大和栽深。第五章工程設計5.1水利工程設計5.1.1設計依據(1)《節水灌溉工程技術規范》GB/T50363-2006;(2)《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范》GB50288-99;(3)《灌溉與排水工程技術管理規程》SL/T246-1999;(4)《農田低壓管道輸水灌溉工程技術規范》GB/T20203-2006;(5)《農田排水工程技術規范》SL/T4-1999;(6)《機井技術規范》SL256-2000;(7)《基本農田建設設計規范》;(8)《水利建設項目經濟評價規范》(SL72-94);(9)《水利工程水利計算規范》(SL104-95);(10)《水利水電工程制圖標準》(SL73-95);(11)《山東省水利建筑工程預算定額》;(12)《XX縣2011年二季度材料市場價格表》;5.1.2水利措施設計一、水源工程項目區屬于蘇泗莊引黃灌區,地下水資源豐富,地下水埋藏深度小于5m,地下水質較好,礦化度小于1g/l,成井深度小于50m,單井出水量30-40m3/h。經討論及技術經濟分析,為充分利用現有水資源。井灌區采用淺機井提水配套安裝地下輸水管道進行節水灌溉,四干渠兩側實行硬化渠節水灌溉模式。(一)、機井單井控制面積計算項目區單井出水量在40—45m3/h左右,取40式中:F0——單井控制灌溉面積,畝;Q——單井出水量,m3/h;t——灌溉期間每天灌溉時間h,取18h;T——每次輪灌期的天數d,取10d;η——灌溉水利用系數,取0.82;η1——干擾抽水的水量消減系數,取0.2;m——每畝凈灌水定額(m3),取40則:F0=118畝(二)、井距的計算為方便管理,項目區內的機井一般靠路邊布置,屬于條形布置方式,機井間距可按下式計算:式中:l0——井距,m;F0——單井控制的面積,畝。則:因此:確定項目區機井間距一般在280m(三)、井數的確定井數的確定可按下式計算:式中:N——標準地塊機井數量,眼;F1——井灌區標準地塊的灌溉面積,畝。規劃每個標準田塊的面積大多為250畝左右。F0——單井控制面積,畝;則每個田塊適宜布置2-3眼機井。計算結果,項目區1萬畝耕地40個格田地塊中,共需規劃布置機井125眼,已有機井25眼,需要新打機井100眼。(四)、機井設計由于項目區地下水位埋藏較淺,單井出水量也較大,且淺層地下水,易于補給和恢復,開采費用低,因此項目區的地下水利用以開采淺層地下水為主。機井型式采用管井,井徑為500mm,井深50m左右,單井出水量為40-45m3/h。井管由井壁管(實管)、濾水管(花管)和沉淀管組成,井管采用混凝土管由于項目區的含水層主要存在粗細不等的砂層之中,為保證水井的質量,濾管除采用填礫、纏絲和包網等濾水措施之外,尚需回填礫石濾水層,其厚度一般為75-100mm,濾料粒徑為含水層粒徑的8-10倍。機井構造設計見附圖。二、井灌低壓管道節水灌溉典型地塊為項目區內一標準方田(田塊T7),南北寬350m、東西長為480m,面積為250畝。作物南北向種植,區內地形平坦,地塊比較規則,耕作層土壤為沙壤土,土壤平均容重1.5g/cm3,田間持水率占土重的25%。該區灌溉水源為淺層地下水。根據調查資料,區內地下水位埋深3-4m,動水位最大埋深(一)、作物需水量的確定根據小麥、玉米的需水規律,其需水高峰在灌漿期間,包含平均日需水強度Ea=5mm/d(二)、設計灌水定額及灌水周期1、設計灌水定額m=0.1(θmax—θmin)βZγ式中:m——為設計灌水定額,mm;γ——為土壤容重,g/cm3;Z——為計劃濕潤層深度,m;取Z=60cmθmax、θmin——適宜土壤含水率上下限(占干土重的百分比);β——為田間持水率。適宜土壤含水量上限取田間持水率的90%、下限取65%。按上式計算設計凈灌水定額,經計算m=0.1×1.5×0.6×25×(90-65)=56.25mm,即38m32、灌水周期T=(m/Ea)=56.25÷5=11.3天,取灌水周期10天,可提高灌溉保證率。式中:T——為設計灌水周期,d;其余符合意義同前。由于項目區各井的出水量及控制面積有所不同,灌溉中以灌水周期控制,適當調節每日開機時間,以保證作物的需水要求。(三)、工程總體布置根據地形、地塊、道路等情況布置管道系統,使管線最短,控制面積最大,便于機耕,管理方便。并盡可能雙向分水,方便澆地、節水,長畦改短。項目區內地塊大多為正方形和長方形,典型區選典型田塊T2,地塊南北寬350m、東西長為480m,面積250畝,管網布置以單井自成系統,根據<<低壓管道輸水灌溉工程技術規范>>(sl/T153-95),規定及典型區地形實際情況,管道布置用“土”字形布置,干管平行作物種植方向南北布置,干管長240米,支管垂直作物種植方向東西對稱布置,共布置6條,每條支管長180米。給水栓沿支管布置,間距為60米,單井共布置12個給水栓,支管末端的給水栓距地邊30m。給水栓雙向分入畦灌溉;給水栓上連接移動式輸水軟管,軟管與給水栓連接采用快速接頭,每個給水栓的控制面積為10.8畝。低壓管道灌溉典型工程設計布置圖見圖5—1圖5-1低壓管道灌溉典型工程設計布置圖(四)、灌溉設計流量的確定根據設計灌水定額、灌溉面積、灌水周期和每天工作的時間,按下式計算確定系統灌溉設計流量。Q設=0.667mA/(ηTt)式中:Q設——為管道系統的灌溉設計流量,m3/h;η——為灌溉水利用系數,取0.82;t——為灌水時間,h,取18h;A—單井控制面積,畝;m—設計凈灌水定額;T—灌溉周期d;其它符號意義同前。則:Q設=0.667×56.25×118÷(0.82×10×18)=30m3/h,設計流量Q設小于機井單井出水量40m3/h,(五)、低壓管道灌溉系統工作制度確定①毛灌水定額W毛=W/η水式中:W毛——毛灌水定額(m3/畝);W——凈灌水定額(m3/畝);η水——灌溉水利用系數,取η水=0.82。則:W毛=38/0.82=46.3m3②一次灌水的延續時間t次=W毛×A0/q0式中:t次——一次灌水的延續時間(h);A0——單口控制面積(畝),由管網布置知,A0=10.8(畝);q0——單口流量(m3/h),每次開2個口,q0=15(m3/h)。則:t次=46.3×10.8/15=33h③輪灌組的劃分N=int(t日×T/t次)式中:N——輪灌組數(個);t日——日運行小時數(h);int[]——取整符號;其余符號同前。則:N=15×10/33=4,取4個輪灌組。為減少干、支管管徑,減少投資,采取兩條支管為一個輪灌組,每次開啟2個給水栓的運行方式。(六)、管網水力計算1、系統流量的確定由于在一個輪灌組中,每條支管只有一個給水栓工作,故支管流量Q支=15m3/h,干管流量Q干=2Q支=2×15=30m2、干、支管管徑的確定式中:Q——管道設計流量(m3/h)d——管道內徑(mm)V——管道經濟流速,干管取1m/s、支管取0.9m/s。則:支管管徑=76.88mm取d支=90mm;干管管徑=103mm取d干=110mm3、管網水力計算1)、沿程水頭損失計算hf=94800Q1.77L/d式中:hf——管道沿程水頭損失,m;L——計算管道長度,m;Q——管道設計流量,m3/h;d——管道內徑,mm。地面塑料飲管的沿程水頭損失按上式計算后,根據軟管輔設順直程序及地面平整情況乘以1.1-1.5倍系數。現以最不利輪灌組運行時的工作狀態來進行水力計算和水泵選型。最不利固定管道包括干管和支管及地面移動軟管,干管長240m,支管長180m,地面移動軟管固定管道沿程水頭損失:hf固=(94800×240×301.77÷105.64.77)+(94800×180×151.77÷86.44.77)=2.08+1.19=3.地面移動軟管沿程水頭損失:hf軟=1.1×94800×30×151.77÷654.77)=0.85m2)、局部水頭損失計算局部水頭損失按總沿程水頭損失的10%計。(七)、水泵選型系統總揚程為H總=1.1∑hf+1.1∑hf泵+△Z+hj+h出口式中:H總——為系統要求的總揚程,m;hf——為輸水管道沿程水頭損失,m;hf泵——為首部樞紐部分的沿程水頭損失,m;hf泵=625000Q1.9L/d5.1;經計算,hf泵=1.782mZ——為機井穩定動水位到田面控制點的高差,m;取0.2m;d——泵管管徑,d=80mm;L——泵管長度,L=22.5hj——首部樞紐局部水頭損失,取3m;h出口——為地面移動軟管出水口工作水頭。則:H總=1.1×(3.27+0.85)+1.1×1.782+15+3+0.2=24.7規劃項目區內機井配套潛水泵,架設低壓線路并埋設地下電纜,根據計算選用潛水電泵,流量Q=42m3/h,揚程H=26.5m;井河雙灌試點區配備智能自動控制系統三、排水工程設計排水工程采用明溝排水系統,依支溝、斗溝、農溝順序設置,由于灌溉渠道與排水溝分開布置,只按排澇設計流量進行設計。現以項目區排水農溝設計為例,進行排水溝工程設計。(一)設計基本資料1、田塊規劃成果根據項目區地形,標準田塊長邊大致東西方向,規格為長約400-500m,寬約300-400m左右,每個標準田塊的面積約為250畝2、排水溝布置①農溝沿方田布置在排水溝南北兩側,其長度為350-450m,間距為300-400m;控制面積一般在25②斗溝垂直于農溝布置,根據地形和控制面積加以區分,一般布置于田間路的一側,其長度一般為按1700-2000m考慮,間距一在400-5③項目區內澇水均經各級排水溝匯流至項目區內的各條骨干排澇河道中。(二)排水溝設計1、排水方式選擇:根據當地實際選取明溝排水,采用梯形斷面土質渠,種植林草護坡。2、排澇標準:五年一遇,一日暴雨,2天排出。3、排水流量計算排水流量采用平原排澇模數法公式計算:Q澇=q澇Fq澇F=R/3.6Tt式中:q澇——旱地排澇模數,m3/s/km2;F——排澇面積,km2;R——設計徑流深,mm;T——排澇歷時,2天;t——每天排水時間,24小時。據五年一遇一日暴雨的設計標準,由山東省水文圖集計算得到出項目區五年一遇年最大24小時降雨量為136mm,并由山東省暴雨徑流關系分區圖,查知該地區位于南四湖湖西平原萬福河以北,可由山東省暴雨徑流關系圖中山東省暴雨徑流關系使用范圍表,計算得出設計徑流深為55mm,代入上述公式可得出排澇模數為0.31m3/s/km2計算結果如表5-7所示:表5-7項目區各級排水溝排澇流量計算結果表單位:m3排水溝名稱單位農溝斗溝支溝排澇面積km20.211.26.2排澇模數m3/s/km20.310.310.31排水流量m3/s0.0610.3681.9034、排水溝斷面設計①設計水位根據控制地下水水位的要求,農溝水位低于田面0.3m,農溝與斗溝、斗溝與支溝交匯處水位跌差均取0.1m。②排水溝橫斷面設計項目區內土壤為中壤土、砂壤土,地形坡度較緩,根據《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范》,選取各級排水溝設計參數見表5-8。表5-8項目區各級排水溝參數選擇表參參數類型土質特性邊坡系數糙率n坡降i不沖流速(m/s)不淤流速(m/s)農溝中壤土1.50.0251/20000.800.25斗溝中壤土1.50.0251/30000.800.25支溝中壤土2.00.0251/50000.800.25對各級排水溝而言,其設計方法一般是按恒定均勻流公式進行斷面設計,為了減輕計算工作量,下面以農溝為例,說明排水溝橫斷面設計過程。農溝采用全挖方的梯形斷面的排水溝,根據項目區內土壤情況,選邊坡系數m=1.5,糙率n=0.025,取縱坡i=1/2000,底寬b=0.5m。由于設計農溝是起排澇作用的末級固定排水溝,所以按控制地下水位要求確定其深度和間距。溝深按下列公式計算:hq=h+△h+h0式中:hq——調控地下水位的末級固定農溝深度;h——地下水臨界深度,淺層地下水礦化度小于2g/l,h=1.4m;△h——剩余水頭,取0.1m;h0——排地下水時溝中水深,取0.1m。經計算,hq=1.6m。本次規劃的排水溝為自流排水溝道,其斷面尺寸可根據明渠均勻流公式進行計算。式中:Q——渠道過水流量,m3/s;ω——過水斷面面積,m2;C——謝才系數;R——水力半徑,m;i——水力坡降。經計算:ω=(b+mh)h=(0.5+1.6×1.5)×1.6=5.44x=b+2h(1+m2)1/2=0.5+2×1.6(1+1.52)1/2=6.R=ω/x=0.謝才系數C=(1/n)×R1/6=38.06輸水能力Q=4.64×36.04×(0.24×1/2000)1/2=3.82m3/s>農流速校核:V=Q/ω=0.70m/s>不淤流速V=V=Q/ω=0.70m/s<不沖流速V=上述擬定斷面既能排澇除水,汛期有效降低地下水水位,在引黃期可以補源灌溉。排水溝棄土可以修路、修堤,也可以抬高田面。同時在排水溝靠近生產路的一側種植楊樹,具有防風和護坡的功能。因此,決定取用上述擬定的梯形斷面。其他支溝、斗溝斷面設計過程同上述計算過程一樣,設計計算過程見下表5-9。排水溝斷面設計見附圖08。排水溝設計成果見表5-10。表5-9項目區各級排水溝計算過程表排水溝類型bmhωXRnCiQQ/ω斗溝1.01.51.97.3157.850.930.02539.521/30005.090.69支溝1.52.02.212.9811.331.140.02540.881/50008.010.62表5-10項目區各級排水溝設計成果表參參數類型邊坡系數m下口寬b(m)上口寬B(m)溝深H(m)農溝1.50.53.51.0斗溝1.51.05.51.5支溝2.01.59.52.0四、配套建筑物設計本項目工程共需建砌石拱橋21座(其中8m跨石拱橋3座、4m跨石拱橋4座、2m跨石拱橋14座);建涵管橋122座(Φ1m涵管橋40座、Φ600涵管橋38座、倒虹吸44座),渡槽3座,引水涵4座;(一)、拱橋設計總體設計原則為:橋寬:橋寬為6m橋跨:為適應不同溝渠寬度的要求,采用8m、4m及2m跨度,對于小于2橋長:根據溝、渠設計斷面上口寬度而定。橋頂高程:以兩岸地形高程而定,由于本次田間工程無防洪要求,所以橋下過水流量設計標準按五年一遇除澇流量設計。砌石拱橋以跨度為4m的汽-10級農橋為例進行典型設計1、設計指標設計荷載:汽車-10級,。橋面寬:凈寬5.5m,附2×0.25m安全帶。按橋寬B=6m凈跨徑:L0=4m矢高:f=L0×f/L0查《公路橋涵設計手冊(拱橋)》,一般對于石拱橋,其矢跨比(f/L0)為1/4~1/8,取1/4,故f=拱圈厚度:拱圈采用等截面圓弧拱,拱圈厚度計算采用經驗公式:d=m1(20+L0)式中:d—拱圈厚度(m);m1—系數,一般為0.016~0.020;取0.016。故拱圈厚度d采用0.4拱圈材料:M10漿砌料石,容許軸心受壓應力=150t/m2,橋面兩側的緣石容重t/m3。橋臺為分離八字翼墻一字型輕型橋臺,基底與臺背填土均為回填土。按“等代三鉸拱”法計算拱圈。拱圈幾何特征值的計算見表5-11。表5-114m垮拱橋幾何特征值的計算表拱厚d(m)0.4φ0(角度)53.1sinφ00.80cosφ00.60x0(m)dsinφ0=0.4×0.8=0.32y0(m)dcosφ0=0.4×0.60=0.24計算跨徑L(m)L0+x0=4+0.32=4.32f/L=1/4計算半徑R(m)L/2/sinφ0=4.32/2/0.8=2.7計算矢高f(m)12、內力計算(3)荷載強度計算橋面荷載:(沿橋跨每米恒載)兩側緣石重:欄桿由總寬6m橋寬平均承擔:0.24/6=0.04t/m填料0.5m:拱頂處每米寬度拱圈上的總恒載強度:拱腳處的填料厚度:拱腳處的荷載強度:拱腳處主拱圖自重荷載強度:拱腳處每米寬度拱圈上的總恒載強度:靜止土壓力對拱圈的水平推力:靜止土壓力系數,填土容重拱頂處水平荷載強度為:拱腳處水平荷載強度為:3、恒載作用下拱圈內力(1)拱頂軸向力:(2)拱角水平反力:(3)拱腳豎向反力:(4)拱腳軸向力:4、活載作用下拱圈內力計算以汽-10級,重車后軸重10t,前軸5t作為計算活載。拱頂處填料厚50cm,可不計沖擊力,活載橫向按全拱寬6m,平均分布。每米寬拱圈承擔的活載為后軸荷載。(1)拱頂軸向力為:(2)拱腳軸向力為:5、拱圈內力組合與截面強度驗算:5-12拱圈內力組合與截面強度驗算表橋總寬(m)跨度(m)項目恒載①活載②①+②6m4m拱頂Ns(t)5.701.677.37拱腳Nk(t)7.691.5039.193m拱頂Ns(t)4.211.675.88拱腳Nk(t)5.631.5037.13拱頂截面強度驗算:,經驗算,拱頂拱腳應力均在容許范圍內。其余橋梁計算過程同上。橋涵設計圖見附圖02-07。(二)進地涵設計由于排水系統設計流量較小,涵管按無壓涵管設計。涵管均采用砼預制管材。管徑為1.0m的涵管均采用有筋預制管,壁厚均為0.10m。兩側設M7.5漿砌料石擋土墻,涵管下設同M7.5漿砌塊石基礎,并用C15素混凝土管座圍護。橋面均采用回填土夯實路面。由于排水工程設計流量較小,涵管按無壓涵管設計。涵橋由于長度短,i=0。涵橋的過水流量按寬頂堰流公式計算:其中:——涵橋的過水流量;m——涵橋流量系數;——涵橋的進口的側收縮系數;——涵橋過流的淹沒系數;——涵橋寬度。經計算,涵管便橋的過橋流量均滿足設計要求。計算結果見表5-13。表5-13涵管橋設計計算過程表橋梁類型b(m)ωμz(m)Q(m2/s)1.0m涵管橋10.790.350.10.38涵管均采用砼預制管材。管徑為1.0m涵管采用有筋預制管,壁厚為0.10m。橋兩側設M7.5漿砌料石擋土墻,涵管下設同M7.5漿砌塊石基礎,并用C15素混凝土管座圍護。橋面均采用回填土夯實路面。(三)電力工程設計項目區內機井配備潛水泵,除已有線路外,還需配置部分變壓器并埋設部分低壓電纜。變壓器10臺;低壓線BXL-25共15km,電纜8km及項目區機井低壓管道灌溉取水的動力選擇電力,項目區主要農業用電為機井灌溉用電,農業灌溉用電可以在項目區就近接入,按照潛水泵的動力要求,布設100kv變壓器10臺。低壓線路走向根據機井位置,按最短線路原則沿路布線,低壓線路15km,埋設電纜81、變壓器設計本項目電力布置的原則是在保證供電能力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減少輸電距離,降低成本。同時為節省投資,每臺變壓器供10~15眼機井工作,本次規劃10臺變壓器同時供100臺水泵工作。變壓器其所需電容量按下式計算:式中:-變壓器容量(KVA));-電動機額定功率(KVA);-照明用電總功率(KVA)。經計算,項目區平均每臺水泵電機配備變壓器的容量為93.8KVA(照明用電總功率不大于2.5KVA)。選擇10臺S9-100KVA/10-0.4變壓器。2輸電線設計1)確定導線截面面積低壓線截面面積380伏低壓輸電線導線截面面積按下列公式計算:式中:S—導線截面積(mm2);m—負荷矩(為輸送有功功率P(KW)和輸送距離L(m)的乘積,即m=PL。);△u%—電壓損失的百分值(即允許電壓降,取5%);C—常數(鋼芯鋁絞線取50)。低壓線路主要布置于變壓器至與潛水泵配套的電動機上,距離較短,按變壓器距機井300m計,輸送功率為18KW,經計算,低壓導線截面面積為21.6mm2。2)導線選擇由于所選取的導線截面必須大于或等于導線的最小允許截面,而當線路電壓為10KV時,多股的鋼芯鋁絞線最小允許截面為16mm2。為保證機械強度和電壓的安全輸送,選取截面積為35mm2的導線,為了保證生產用電安全,低壓輸電線選擇鋁芯橡皮線,導線型號為BLX-25。5.2農業工程規劃布局與設計道路的級別和標準可參照交通部頒布的《公路工程技術標準》執行,設計盡量與地方道路相銜接,堅持道路布線短、直、寬度滿足農業機械的通行及農副產品和農用物資運輸的要求。本次規劃的道路工程主要包括田間路和生產路。在遵循方便居民出行和耕作、有利于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充分利用現有田間道路等原則的基礎上修復和建設田間道和生產路兩級道路。路網布置按250畝一方的標準維修和新建道路,需新修硬化路22km,其中砂石路15km,混凝土路7km,路面寬度3.5一、砂石路施工技術程序:(一)基層:1、施工測量放樣:放坡腳線,路中線,路邊線。2、清表、推平路槽清除路基作業區內的表層雜草,樹根等。然后用推土機找平路槽。3、填前碾壓對清表后的路基進行碾壓,使壓實度達到90%以上。4、填筑路基、并分層壓實,每層壓實厚度不超過20cm。使路基最終填筑高度高于兩邊大田地20cm。5、粉、運、碼、攤石灰在路基上,將灰沿路中線碼成橫斷面為梯形的規則灰帶,然后攤勻。6、拌合機拌灰土7、平地機找平8、壓路機碾壓,壓實度不小于93%。(二)砂石面層:1、測量放樣,放路中線、邊線。2、將砂石均勻攤鋪在基層上。3、壓路機壓實。二、設計規范和采用主要技術指標1、設計采用四級公路標準,設計規范如下:①《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B01-2003)②《公路路線設計規范》(JTGD20-2006)③《公路路基設計規范》(JTGD30-2004)④《公路排水設計規范》(JTJ018-97)⑤《公路勘測規范》(JTGC10-2007)⑥《道路工程制圖標準》(GB50162-92)2、采用的主要技術指標①公路等級:四級②設計速度:20Km/h③路面寬度:4m④路基寬度:6m⑤路拱坡度:2.0%⑥路肩橫坡度:4%⑦路基設計洪水頻率:1/20⑧豎曲線最小半徑:凸型18000,凹型12000⑨最短坡長:100m⑩線路最大縱坡:2.0%三、路線設計1、平面線型設計在測設過程中,根據路線兩側地物分布狀況,結合村鎮和水利建設規劃,本著盡量利用老路,不擴大占用耕地的原則,盡可能采用較高的線型指標。2、縱斷面設計路線地處黃河沖積平原,地勢起伏不大,縱斷面設計標高除考慮地下水位,地表長期積水,沿線土質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外,以沿線主要平交道口、橋涵構造物作為縱斷面設計的主要依據。設計時主要遵循以下原則:①縱斷面設計位置于路面中心線。②縱斷面拉坡本著盡量減少大填大挖的原則。高程控制如下:設計高程高出自然地面0.3m左右。四、路基橫斷面設計根據該項目區道路的現狀和結構物的影響,結合地方村鎮規劃,本著合理利用原有道路和節約資金的原則,其路基路面橫斷面布置如下:1、行車道路面寬度采用3.5m,路基寬度采用6m,路肩寬度采用2×1.2、全線路拱坡度采用2.0%,路肩橫坡度采用4.0%,邊坡坡度1:1.5。五、路面設計路面結構設計采用泥灰結碎石路面標準,硬化路段均采用新建結構。如圖示。①路面結構為:15cm厚泥灰結碎石,寬度3.5m,其結構材料組成為:碎石70%,其中粒徑3.5cm碎石含量56%,粒徑1.5cm碎石含量6.7%,石屑含量7.3%(用于封面);石灰含量為9%,土為21%。如土質為粉砂質土,石灰含量不得減少;土質為粘性土,石灰含量可降低至8%,但石灰最低含量不得小于7%。②路面基層設計強度控制,路面施工應按照土質性質先做試驗段,檢測合格方可進行全面施工。路基基層,路面強度要求為:路基基層:壓實度94%路面泥灰結碎石層:抗壓強度為0.6Mpa。六、排水設計因泥灰結碎石結構路面滲水性差,浸水后特別是長時間浸水,極易松散。所以全線均采用道路一側路肩外設置斗型排水溝,同時將路基抬高30cm以上,以確保道路表面排水順暢。另一側無排水溝路段,可將水順勢引至較低洼處增設過路涵排至水溝內。七、平面交叉設計沿線與農村公路的平面交叉采用加鋪轉角式交叉,加鋪轉角邊緣的園曲線半徑根據路線設計規范的有關規定選用;路面結構采用泥灰結碎石的結構形式。5.3林業工程措施農田工程護林類型選擇適宜立地條件型量:一、二、三、四,設計造林類型號(三),設計林種:防護林,設計樹種:兩年生喬木。林帶結構設計以疏透結構為主,樹成齡樹高一般15m左右,有效防護20倍樹高,防護距離為300m,根據魯西南地區主風風向以南北風為主,干熱風以東南風、西南風為主的特點,主林帶應垂直主風方向,主林帶東西方向設計,主林帶間距300m,副林帶南北方向設計(因當地東西風很少),副林帶間距300-600m,網格呈東西寬、南北窄的形狀,每個網格面積200-300畝。林網樹種選擇兩年生喬木,樹高4m以上。同時做到林相整齊劃一,田間無雜亂樹木。路兩側栽植各1行,株距2m。按上口寬0.5m,底寬0.5m,深0.5m的標準,開挖樹坑,熟土回填0.25.4項目建設科技措施應用大力開展科技培訓,縣級科技培訓和鄉鎮技術培訓相結合,主要培訓作為新品種的高產種植技術,良種良法配套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應用。計劃舉辦培訓班3-4期,給項目區農民傳授小麥、玉米、棉花等主要農作物的高產栽培管理技術,培訓農民技術人員達3000人次。第六章建設內容第六章建設內容PAGE61第六章建設內容6.1水利措施主要以解決旱澇保收,發展節水灌溉為重點,通過開發切實做到高產穩產。工程設計根據方田總體布局和節水灌溉的原則,做到排灌結合,溝渠路橋涵閘全面配套,走引黃與發展井灌相結合的路子,采取井黃雙灌,以井保豐,以河補源。計劃開挖疏浚引水溝渠35km,其中襯砌5km。建砌石拱橋21座(其中1孔8m跨石拱橋3座、1孔4m跨石拱橋4座、1孔2m跨石拱橋14座);建涵管橋122座(Φ1m涵管橋40座、Φ600mm涵管橋38座、倒虹吸44座),渡槽3座,引水涵4座;埋設節水管道43.4km(直徑110mm),新打機井100眼,機井泵、井臺配套100套,智能自動控制系統100套;架設輸電線路23km,其中埋設電纜8km,架設明線15KM,安裝變壓器10臺;組建農民用水者協會2個。6.2農業措施農業措施主要是機耕路建設。為滿足項目區農業生產的需要,根據項目區方田建設的要求,項目區機耕路全部硬化。按照農業綜合開發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要求,項目區與鎮村公路相連接的干路,修成硬化路。項目區需新修砂石路面15km,混凝土路面7km,硬化路面寬3.5m,路基寬為6.3林業措施按照因害設防,因地制宜,創造良好生態環境和增加農民經濟收入的指導方針,在項目區營造農田林網1萬畝,栽植喬木4萬株。6.4科技推廣措施項目區內建設內容安排主要是搞好技術培訓。計劃在項目區進行農業綜合開發技術培訓3000人次,其中縣級培訓1000人次,鄉鎮培訓2000人次,聘請縣內外知名專家教授進行授課。在搞好技術培訓的同時,要搞好項目的科技示范與推廣。在項目區建設優質糧食種植基地1000畝,推廣示范配方施肥等先進農藝措施。具體培訓方案見表6-1。具體科技培訓內容見附件。第七章項目工程投資概算第七章項目工程投資概算第七章項目工程投資概算7.1編制依據(1)水利部《水利水電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資概算編制辦法》;(2)山東省水利廳“魯水定字[2000]1號文”《關于頒發<山東省水利水電工程設計概(估)算費用構成及計算標準>(試行)和<山東省水利水電工程設計概(估)算編制辦法>(試行)的通知》;(3)水利部及山東省有關節水灌溉工程項目投資概(估)算編制的文件;(4)國家、主管部門頒發的有關條例、規定等;(5)山東省農業綜合開發政策、規定和投資標準;(6)本項目有關設計資料和圖紙。7.2定額采用①《山東省水利水電工程設計概(估)算費用構成及計算標準》山東省水利廳魯水定字[2000]1號文;②《山東省水利水電工程設計概(估)算編制辦法)》山東省水利廳魯水定字[2000]1號文;③《山東省水利水電建筑工程預算定額上、下冊(2000年)》山東省水利廳[2001]魯水定字1號文頒發;④《山東省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機械臺辦費定額(2000年)》山東省水利廳魯水定[2001]3號文頒發;⑤《山東省水利水電安裝工程預算定額(水力機械、金屬結構安裝工程)》山東省水利廳魯水定字[1998]4號文頒發;⑥《山東省水利水電安裝工程預算定額(電氣安裝工程)》山東省水利廳魯水定字[2000]2號文頒發;⑦與該項目有關的其它行業定額;⑧參考有關資料的補充定額。⑨用預算定額編制概算,按規定乘以1.05的擴大系數;7.3基礎單價1、人工費:按《水利水電工程設計概(估)算費用構成及計算標準》(試行)和魯水定[2008]1號文中的標準試行,專業隊伍施工的人工費為44.10元/工日。2、材料費:工程投資概算中主要材料價格的選擇是依據項目區當地物價部分出具的2011年3月份主要材料信息價格表提供的數據。外購砂、碎石(礫石)、塊石等預算價,超過40元/m3;料石(含條石、方塊石)預算價超過60元/m3的部分計取稅金后列入相應的部分之后。鋼材、木材、水泥以最近的出廠(場)家或建材供應部門的價格為原價,砂子以汶上砂場價格為原價,石料以嘉祥滿硐料場的價格為原價,其預算價格均為材料原價加上到達工地的運雜費及采購保管費。7.4費用標準1、其他直接費建筑工程按直接費的2.5%計算;安裝工程按直接費的3.2%計算。2、現場經費土石方工程按直接費的5.9%計算;混凝土工程按直接費的6.3%計算;基礎處理工程按直接費的7.2%計算;設備安裝工程按人工費的45%計算;其他工程按直接費的6.3%計算。3、間接費土石方工程按直接工程費的5.4%計算;混凝土工程按直接工程費的4.1%計算;基礎處理工程按直接工程費的7.2%計算;設備安裝工程按人工費的45%計算;其他工程按直接工程費的6.3%計算。4、企業利潤按直接工程費、間接費之和的5%計算。5、稅金按直接工程費、間接費、企業利潤三項之和的3.22%計算。7.5其他費用1、建設單位管理費:按一至四部分建安工作量的3.0%計算。2、工程監理費:按一至四部分建安工作量的2.0%計算。3、設計費:按一至四部分建安工作量的3.0%計算。7.6預備費基本預備費:按一至五部分投資之和的5%計算。7.7工程投資概算根據以上投資概算編制依據和標準,在綜合分析項目主要規劃建設內容、單項工程規劃設計方案、單位工程投資的基礎上,參考已建工程的材料設備用量、工程量,估算2012年單縣終興鎮高標準農田示范項目總投資為1280萬元,畝投資計1280元/畝,符合《山東省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建設標準(試行)》(魯農開辦字[2005]28號)的畝投資標準要求。(一)工程投資內容本規劃工程投資內容主要包括:水利措施:項目區內的農田水利工程,具體是指埋設pvc低壓管道43.40km,工程總投資106萬元;配套建筑物150座,工程投資170萬元;開挖疏浚排水溝35km,挖土方18.5萬m3,工程投資74萬元;襯砌渠道5km,工程投資60萬元;新打機井100眼,配套機井泵100套,配套智能自動控制系統100套,160萬元;輸電線路23km,變壓器10套,工程投資209萬元;襯砌渠5km,投資60萬元,農民用水者協會2個,投資農業措施:建高標準機耕路22km,投資300萬元;改良土壤1萬畝,投資90萬元。林業措施:營造農田林網1萬畝,栽植喬木4萬株,投資32萬元。科技措施:培訓3000人次,投資15萬元,示范推廣1000畝,投資16萬元。管理費26萬元,運行管護費12萬元。(二)投資結構項目總投資需1280萬元,其中水利措施共投資789萬元,農業措施共投資390萬元,林業措施共投資32萬元,科技措施31萬元,項目管理費26萬元,工程管護費12萬元。對該項目的總投資1280萬元資金采取多渠道籌措的形式,其中申請中央財政資金800萬元,省財政資金360萬元,市配套資金40萬元,群眾自籌80萬元。目錄1概述 11.1項目提出背景 11.2項目概況 11.3可行性報告編制依據 21.4可行性報告內容和范圍 22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42.1促進XX現代服務業與現代物流業的發展 42.2促進XX城市發展,建設XX東大門 52.3建設現代港口,推動XX水運發展 52.4促進XX現代制造業發展,改善XX產業結構與投資環境 62.5建立農副產品物流業,發展現代農業 72.6發展循環經濟,形成XX工業生態循環體系 92.7促進XX場與物流的聯動發展 102.8體現政府以人為本服務理念 113市場分析 133.1鋼材市場 143.1.1需求市場物流分析 153.1.2供給市場物流分析 183.1.3鋼材供求量分析 183.1.4XX現有市場特點 203.1.5XX周邊需求市場分析 213.1.6XX鋼鐵物流中心鋼材需求量預測 223.2廢舊金屬市場 233.2.1總體環境 233.2.2廢舊金屬市場分析 233.2.3廢舊金屬市場供需分析 243.3其它物流需求市場 253.3.1生產資料物流 253.3.2生活資料物流 263.3.3特色農副產品物流 274XX鋼鐵物流中心發展定位 304.1戰略定位與發展思路 304.1.1定位原則 304.1.2服務范圍 304.1.3戰略定位 304.1.4發展思路 304.2功能定位 314.2.1交易服務 314.2.2物流服務 314.2.3信息服務 33HYPERLINK"file:///F:\\準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河南省建筑安裝技工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股權回購合同范本
- 網絡安全評估與防護合同
- 商品混凝土配送合同范本
- 電力采購合同范本
- 男生皮膚管理對比
- 國際物流模擬考試題與答案
- 現編現代企業管理
- 自制平板車應用管理
- 腸造口特色護理
- 血液透析患者接診登記制度
- 數據治理平臺建設方案
- 2024年五年級語文下冊 第七單元 口語交際:我是小小講解員教案 新人教版
- 2023年5月《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二級全卷真題(含參考答案)
- 第15章電流和電路單元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學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級全一冊
- DL∕T 1215.4-2013 鏈式靜止同步補償器 第4部分現場試驗
- 續家譜跋的范文
- DL-T+5174-2020燃氣-蒸汽聯合循環電廠設計規范
- 中國信息消費發展態勢報告(2022年)
- 國家網絡安全知識競賽題庫附參考答案(綜合卷)
- 網課智慧樹知道《人工智能引論(浙江大學)》章節測試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