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PAGEPAGE1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平衡膳食(建議用時:45分鐘)[學業(yè)達標]1.下列同學飲食習慣科學的是()A.多吃肉,少吃蔬菜水果B.合理攝入糖類、油脂等,注意膳食平衡C.為防止變胖,炒菜時不放油D.多飲用純凈水,少飲用礦泉水【解析】多吃肉易發(fā)胖,引起高血壓、血脂稠等疾病,少吃蔬菜水果,易缺乏維生素;為防止變胖可適量攝入油脂;純凈水中沒有人體必需的Ca2+、Mg2+等無機鹽離子,可少飲用。【答案】B2.我國頒布的“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提供了合理選擇食物的指南。如圖為膳食寶塔示意圖,其中X部分的食物是()A.蔬菜 B.谷類C.奶類 D.肉類【解析】膳食寶塔的最底層是谷類物質.【答案】B3.某人到醫(yī)院檢查完身體后,醫(yī)生建議他多吃水果和蔬菜,你判斷醫(yī)生是讓他補充()A.蛋白質 B.糖類C.水分 D.維生素【解析】水果、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答案】D4.下列食品中含碘量較高的是()A.牛奶 B.大米C.芝麻 D.紫菜【解析】牛奶中含鈣、蛋白質較高;大米含淀粉、維生素較高;芝麻中含鈣較高;紫菜、海帶等海產品含碘較高。【答案】D5.在三大熱能營養(yǎng)素中,為人體提供的熱量由多到少的順序為()A.糖類、蛋白質、脂肪B.脂肪、糖類、蛋白質C.糖類、脂肪、蛋白質D.脂肪、蛋白質、糖類【解析】通常認為,糖類、脂肪、蛋白質三者供給熱量的比例分別占總熱量的60%~70%、20%~25%、10%~15%比較合理,故選C項。【答案】C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平衡膳食寶塔僅僅說明了所需食物的種類B.選擇食物時,要考慮含營養(yǎng)素的種類、含量及是否易被人體吸收和利用C.人體每天需要的營養(yǎng)素的量是相對穩(wěn)定的D.三大熱能食物中,糖類提供的熱能最多【解析】平衡膳食寶塔,不僅說明了人們所需食物的種類,還指出了各種食物每人每日建議攝入量,A錯;選擇食物時應考慮營養(yǎng)素的種類、含量以及能否被吸收利用等方面,B對;人體需要的各種營養(yǎng)素的量是相對穩(wěn)定的,C對;三大熱能食物中,糖類供能最多,D對。【答案】A7.有關營養(yǎng)素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營養(yǎng)素存在于不同的食物中B.同種營養(yǎng)素在不同的食物中的含量不同C.不同個體每天需要的營養(yǎng)素的量是相同的D.選擇食物的原則上含營養(yǎng)素種類多,營養(yǎng)素含量豐富,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和利用【解析】不同個體每天需要的營養(yǎng)素的量是不同的,主要取決于年齡、職業(yè)以及健康狀況等。【答案】C8.有人總結出“四條腿的不如兩條腿的,兩條腿的不如一條腿的,一條腿的不如沒有腿的”的食物優(yōu)劣關系,下列關于上述結論的解讀,不正確的是()A.“四條腿的”主要指畜肉類,脂肪含量高,多食易導致高血脂、脂肪肝、肥胖癥等B.“兩條腿的"指禽肉類,蛋白質含量高,有助于提供多種氨基酸C.“一條腿的”指蔬菜、菌菇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多食可預防多種疾病D.“沒有腿的”指魚類食物,可提供優(yōu)質蛋白、多種維生素、礦物元素等,完全可以用魚替代其他食物【解析】“沒有腿的”指魚類食物,含有豐富人體需要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元素等,但它所含膳食纖維、有機酸、脂肪酸、糖類等量極少,無法平衡人體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D說法錯誤。【答案】D[能力提升]9.“民以食為天”。人類生命活動所需的各種營養(yǎng)物質主要來自于食物。主食米飯、饅頭副食燒雞塊、咸鴨蛋、紅燒肉、花生米飲料牛奶你的補充(1)上表是小明制定的食譜單,在食譜中,含有的營養(yǎng)物質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你認為小明制定的食譜中還欠缺的一種營養(yǎng)物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在上表“你的補充”一欄中填寫獲得該營養(yǎng)物質的一種食物名稱。(2)為了增加營養(yǎng),在食品中添加一種或幾種營養(yǎng)物質,可以預防一些群體性疾病的發(fā)生。如在食鹽中加碘可以有效的預防________的發(fā)生,鐵強化醬油的推廣使兒童________發(fā)病率明顯下降。【解析】(1)米飯、饅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屬于糖類;燒雞塊、咸鴨蛋、紅燒肉、牛奶中富含蛋白質;花生米中富含油脂.由此可見,在食譜中還欠缺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青菜、水果等。(2)在食鹽中加碘可以有效地預防甲狀腺腫大的發(fā)生,鐵強化醬油的推廣使兒童缺鐵性貧血發(fā)病率明顯下降。【答案】(1)糖類油脂蛋白質維生素青菜(或水果)(2)甲狀腺腫大缺鐵性貧血10.(2016·莒南高二階段測試)下表列出了甲、乙兩種食品的部分營養(yǎng)成分,請仔細閱讀后回答下列問題。營養(yǎng)成分單位每百克平均含量食品甲食品乙總熱量kJ(千焦)21001700糖類g7850脂肪g286蛋白質g2420鈣mg930925磷mg720700(1)每100g兩種食品中所含營養(yǎng)成分質量最大的是________.A.鈣 B.糖類C.蛋白質 D.脂肪(2)某同學準備去野外探險,選擇上述食品,建議他攜帶食品____________(填“甲”或“乙"),你建議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每100g兩種食品中糖類的含量分別最高.(2)甲食品含熱量高且營養(yǎng)豐富,適于重體力勞動時食用。【答案】(1)B(2)甲每100g食品能補充的能量和營養(yǎng)成分都比乙高11.(2013·海南學業(yè)水平模擬)小玲同學某日的食譜為:早餐——雞蛋1個,包子2個,牛奶1瓶;午餐——米飯100g,炸雞腿70g,炒五花肉50g,煎蛋50g;晚餐--米飯100g,烤鴨80g,清蒸福壽魚120g,蝦醬炒番薯葉50g。(1)在這些食物中,富含蛋白質的是________(舉一例即可,下同),富含油脂的是________,富含植物纖維素的是________,富含淀粉的是________。(2)纖維素________(能/不能)被人體消化,它對人體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3)小玲的食譜中,是________(酸/堿)性食物為主。(4)根據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小玲的食譜是否合理?為什么?你對小玲的飲食習慣有什么好的建議?【解析】(1)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有:雞蛋、牛奶、肉類、魚類等;富含油脂的食物有:肉類;富含淀粉的有:包子、饅頭、米飯;富含纖維素的有:蔬菜、水果等。(2)纖維素雖然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但是人體的清道夫,可促進食物消化和廢物排泄.(3)魚、肉、蛋較多,屬酸性食物為主。(4)蛋白質偏多,而蔬果偏少,易導致肥胖和營養(yǎng)失調,應減少魚、肉、蛋類食物,適當增食蔬果類食品。【答案】(1)雞蛋五花肉番薯葉米飯(2)不能促進消化和幫助廢物排泄(3)酸(4)不合理!小玲的食譜中,蛋白質類食品比例過大,而蔬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醫(yī)六淫五邪辯證以及調理方法
- 八年級物理新人教版上冊同課異構教案:3物態(tài)變化章節(jié)復習
- Brand KPIs for ready-made-food Campbells in Mexico-外文版培訓課件(2025.2)
- 浙教版科學七下3.4 牛頓第一定律(第一課時)教學設計與反思
- 產品合同保證與客戶服務承諾
- 2025浙江省信息技術行業(yè)企業(yè)農民工勞動合同
- 茶葉進出口合同書
- 臨時借用合同范本
- 2025耕地流轉合同模板版
- 2025租賃終止協(xié)議合同
- 2025年國核鈾業(yè)發(fā)展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煤礦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培訓課件2025
- 國家開放大學《小企業(yè)管理基礎》綜合練習題形成性考核參考答案
- 吊裝設備知識培訓課件
- 《兒童保健學緒論》課件
- 2025山東能源集團中級人才庫選拔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角磨機安全操作培訓(2023年版)
- 瞳孔觀察的方法和臨床意義
- 水池蓄水試驗方案-20220413162528
- 【MOOC】中外鐵路文化之旅-華東交通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GB/T 44751-2024精細陶瓷滾動軸承球及滾子用氮化硅材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