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統課件總結_第1頁
免疫系統課件總結_第2頁
免疫系統課件總結_第3頁
免疫系統課件總結_第4頁
免疫系統課件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免疫系統課件總結第一頁,共44頁。第四章免疫系統

第二頁,共44頁。免疫:

免除疫病(傳染病)抵抗疾病的發生由免疫系統執行免疫系統:執行體液和細胞免疫功能的機構免疫功能的結構基礎CompanyLogo第三頁,共44頁。組成:

免疫細胞:淋巴細胞、巨噬細胞、漿細胞、粒細胞、肥大細胞等.

淋巴組織:彌散淋巴組織、淋巴小結.

淋巴器官:

中樞——胸腺、骨髓.

周圍——淋巴結、脾、扁桃體.CompanyLogo第四頁,共44頁。

功能1、免疫防御:識別和清除進入機體的抗原.

2、免疫穩定:識別和清除體內衰老和破損的細胞,維持內環境的穩定.

3、免疫監視:識別和清除體內已發生突變的異常細胞.

CompanyLogo第五頁,共44頁。第一節免疫細胞

一、淋巴細胞(lymphocyte)

免疫系統的主要成分使免疫系統具備識別和記憶功能CompanyLogo第六頁,共44頁。據發生來源、形態特點和免疫功能淋巴細胞可分為三大類:T細胞(胸腺依賴淋巴細胞)(細胞免疫)B細胞(骨髓依賴淋巴細胞)(體液免疫)LGL(大顆粒淋巴細胞):K細胞、NK細胞

CompanyLogo第七頁,共44頁。1.T細胞(胸腺依賴淋巴細胞)

在胸腺中分化發育成熟,運送至周圍淋巴器官和各處淋巴組織產生效應。抗原肽抗原受體CompanyLogo第八頁,共44頁。T細胞包括:

1.輔助性T細胞–協助識別抗原(Th細胞)2.抑制性T細胞–抑制免疫應答

(Ts細胞)3.細胞毒性T細胞–特異性殺傷

(Tc細胞)

T細胞(thymusdependentlymphocyte)CompanyLogo第九頁,共44頁。

2.B細胞(骨髓依賴淋巴細胞)

由骨髓中的淋巴干細胞增殖分化而成,

然后播散到外周淋巴器官和淋巴組織.B細胞受抗原剌激增殖分化為漿細胞.CompanyLogo第十頁,共44頁。

3.K細胞(殺傷淋巴細胞)來源不明CompanyLogo第十一頁,共44頁。

它不需抗體的存在,也不需抗原提呈細胞中介即能直接殺傷某些腫瘤細胞和病毒感染細胞。

4.

NK細胞(天然殺傷淋巴細胞)CompanyLogo第十二頁,共44頁。

(二)單核吞噬細胞系統

1、單核細胞(定向干細胞、原單核細胞、幼單核細胞、等).2、結締組織的巨噬細胞.3、骨組織的破骨細胞.4、神經組織的小膠質細胞.5、肝的枯否細胞.6、肺的塵細胞.7、淋巴結和脾的巨噬細胞等.功能:吞噬、抗原呈遞、參與免疫應答、分泌活性物質CompanyLogo第十三頁,共44頁。

(三)抗原呈遞細胞

能攝取和處理抗原,并把抗原信息傳遞給淋巴細胞,使淋巴細胞活化的一類免疫細胞.

如:巨噬細胞(Mф)、樹突狀細胞(DC).CompanyLogo第十四頁,共44頁。第二節、淋巴組織

以網狀組織為支架,內含淋巴細胞、漿細胞、巨噬細胞.

分類

1、彌散淋巴組織.與周圍組織無明顯分界2、淋巴小結.圓形或橢圓形,邊界清楚CompanyLogo第十五頁,共44頁。

第三節淋巴器官

一、胸腺(thymus)(一)位置和形態胸骨后、胸腔前縱隔上方,長扁條狀CompanyLogo第十六頁,共44頁。(二)胸腺的組織結構

被膜小葉間隔胸腺小葉皮質髓質

皮質

髓質CompanyLogo第十七頁,共44頁。1)上皮性網狀細胞(胸腺上皮細胞)

(1)扁平上皮細胞(分泌胸腺素、胸腺生成素)(2)星形上皮細胞誘導胸腺細胞發育2)胸腺細胞

早期胸腺細胞(被膜下)

普通胸腺細胞(TCR、選擇)成熟胸腺細胞(皮質深層)1、皮質(thymuscortex)

CompanyLogo第十八頁,共44頁。上皮性網狀細胞(分泌胸腺激素)

成熟胸腺細胞交錯突細胞巨噬細胞(參與胸腺內微環境形成)

胸腺小體是由多層上皮性網狀細胞呈同心圓環抱而成的橢圓形或不規則形嗜酸性小體。

2、髓質(thymusmedulla)

CompanyLogo第十九頁,共44頁。

3、胸腺的血供應及血-胸腺屏障

血供應:

小動脈→被膜和小葉間隔→皮、髓質交界處形成微動脈→

皮質、髓質毛細血管→皮髓質交界處形成毛細血管后微靜脈→

(淋巴細胞進出胸腺的通道)

小靜脈(髓質)→小葉間隔和被膜CompanyLogo第二十頁,共44頁。血-胸腺屏障(皮質)位于皮質內①連續毛細血管內皮.②完整的內皮基膜.③血管周隙及其中所含的巨噬細胞.④上皮基膜.⑤連續的上皮網狀細胞.CompanyLogo第二十一頁,共44頁。(三)胸腺的功能

1、分泌多種胸腺激素。(胸腺素、胸腺生成素、胸腺體液因子)

2、培育T淋巴細胞。(胸腺內淋巴細胞稱胸腺細胞,離開胸腺稱T細胞)

CompanyLogo第二十二頁,共44頁。二、淋巴結(lymphoidnode)呈豆形,分布于腸系膜、肺門、腹股溝、腋下。一側隆凸,連接數條輸入淋巴管;另一側凹陷稱淋巴結門,有1-2條輸出淋巴管由此穿出。功能:濾過淋巴免疫應答(一)位置和形態CompanyLogo第二十三頁,共44頁。(二)組織結構被膜和小梁(粗網架)

網狀組織(微細網架)

實質:皮質髓質CompanyLogo第二十四頁,共44頁。

1.皮質淺皮質深皮質皮質淋巴竇CompanyLogo第二十五頁,共44頁。

1)淺皮質:彌散淋巴組織和淋巴小結構成,

為B細胞區.

淋巴小結:

分3部分暗區:新轉化的大B細胞.明區:暗區分裂來的B細胞.

巨噬細胞、樹突細胞暗區和明區組成生發中心.

小結帽:明區來的小B細胞

漿細胞前身→漿細胞(髓質等處)

B記憶細胞→淋巴細胞再循環

CompanyLogo第二十六頁,共44頁。2)深皮質(副皮質區)

彌散淋巴組織,

T細胞為主.

也有交錯突細胞、巨噬細胞、B細胞.

高內皮毛細血管后微靜脈(血液中淋巴細胞進入淋巴組織的重要通道)CompanyLogo第二十七頁,共44頁。3)皮質淋巴竇被膜下竇

小梁周竇CompanyLogo第二十八頁,共44頁。

竇壁:

一層內皮、基板、網狀纖維、扁平網狀細胞.

竇腔:

星狀的內皮細胞(支撐).

巨噬細胞(清除異物、攝取抗原).3)皮質淋巴竇CompanyLogo第二十九頁,共44頁。

2.髓質

1)髓索:B細胞

T細胞漿細胞巨噬細胞

2)髓竇

同皮質淋巴竇CompanyLogo第三十頁,共44頁。小梁髓索

髓竇

2.髓質CompanyLogo第三十一頁,共44頁。

3、淋巴結內的淋巴通路淋巴→輸入淋巴管→被膜下竇、小梁周竇→髓竇→輸出淋巴管↑皮質淋巴組織CompanyLogo第三十二頁,共44頁。(三)淋巴細胞再循環CompanyLogo第三十三頁,共44頁。(四)淋巴結的功能

1.濾過淋巴.2.進行免疫應答.CompanyLogo第三十四頁,共44頁。三.脾

(一)位置和形態位于左季肋區.

胃底與膈之間.長軸與第10肋一致.

橢圓形.

暗紅色,軟而脆.

分膈、臟兩面,

前、后兩端.

上、下兩緣.

CompanyLogo第三十五頁,共44頁。(二)組織結構

被膜動脈周圍淋巴鞘脾白髓淋巴小結實質邊緣區脾索紅髓脾竇CompanyLogo第三十六頁,共44頁。

1、被膜

致密結締組織.

平滑肌收縮可調節脾的含血量.CompanyLogo第三十七頁,共44頁。2、白髓由淋巴細胞密集的淋巴組織沿動脈分布

動脈周圍淋巴鞘

T細胞

巨噬細胞

交錯突細胞

脾小結淋巴小結B細胞CompanyLogo第三十八頁,共44頁。3、邊緣區

為白髓與紅髓交界處.含T、B細胞、巨噬細胞、血細胞.

邊緣竇是脾臟最早接觸抗原的部位、淋巴細胞出入處.

CompanyLogo第三十九頁,共44頁。

4、紅髓

1)脾索

B細胞.

漿細胞.

巨噬細胞.

樹突狀細胞.

血細胞)毛細血管多開放于此

濾血的主要場所CompanyLogo第四十頁,共44頁。

2)脾竇(靜脈竇)脾竇壁:一層長桿狀的內皮細胞平行排列而成.胞間有寬的細胞間隙.內皮外有不完整的基膜環行網狀纖維.竇壁為多孔隙的柵欄狀,利于血細胞穿越.CompanyLogo第四十一頁,共44頁。(三)脾的血循環

脾動脈→小梁動脈(小梁內)→中央動脈(動脈周圍淋巴鞘內)

邊緣竇髓動脈→鞘毛細血管→動脈毛細血管

脾索脾竇

→髓靜脈→小梁靜脈→脾靜脈

Co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