脛腓骨骨折病例討論_第1頁
脛腓骨骨折病例討論_第2頁
脛腓骨骨折病例討論_第3頁
脛腓骨骨折病例討論_第4頁
脛腓骨骨折病例討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脛腓骨骨折病例討論十病區池燕玲目前一頁\總數二十五頁\編于十九點介紹病史患者,男性,25歲,“跌傷致右小腿腫痛活動不利5小時”擬“右脛腓骨骨折”收住。PE:患者神志清楚,痛苦貌,右小腿中斷瘀紫腫脹明顯,外觀有畸形,活動障礙,壓痛明顯,縱軸叩擊痛陽性,可及骨檫音、異常活動。肢端感覺運動血循良。辨證施治:患者受外力打擊致使骨的連續性中斷,肌腠不衛,筋傷則離筋之血溢于脈外,流于肌腠,故而血瘀腫脹,血瘀則阻滯氣機,氣行不暢,不通則痛。舌淡苔白脈澀,屬實證,辨偽氣滯血瘀。治則: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目前二頁\總數二十五頁\編于十九點了解脛腓骨骨折病理生理熟悉脛腓骨骨折診斷要點掌握脛腓骨骨折治療護理要點CONTENTS目前三頁\總數二十五頁\編于十九點相關理論定義:指脛骨平臺以下至踝上,部分發生的骨折。目前四頁\總數二十五頁\編于十九點解剖特點脛骨上下段兩者移行交界處,骨骼的形態轉變,是骨折的好發部位。脛骨的前內側位于皮下,又有棱角,故骨折端極易穿破皮膚形成開放性骨折。目前五頁\總數二十五頁\編于十九點解剖特點脛骨的營養血管從脛骨的上、中1/3交界處入骨內,在中、下1/3處的骨折營養動脈損傷,易造成骨折的延遲愈合或不愈合。脛骨上端與下端關節面是相互平行的,若骨折對位、對線不良,使關節面失去平衡關系,易發生創傷性關節炎。目前六頁\總數二十五頁\編于十九點解剖特點腘動脈在分出脛后動脈后,穿過比目魚肌腱向下走形。此處血管固定,脛骨上1/3骨折時,可致脛后動脈損傷,可造成小腿下段的嚴重缺血或壞死。目前七頁\總數二十五頁\編于十九點解剖特點小腿的肌筋膜與脛骨、腓骨、脛腓骨間膜一起構成四個筋膜室。由于骨折后骨髓腔出血,或肌肉損傷出血,或因血管損傷出血,均可引起骨筋膜室綜合征。目前八頁\總數二十五頁\編于十九點解剖特點腓總神經經腓骨頸進入腓骨長、短肌及小腿前方肌群,腓骨頸有移位的骨折可引起腓總神經的損傷。目前九頁\總數二十五頁\編于十九點脛腓骨骨折致傷原因及骨折類型約占四肢骨折的10%-15%。直接暴力:如打擊、撞擊、車輪碾壓等間接暴力:高處墜落、強烈扭轉或滑到。目前十頁\總數二十五頁\編于十九點脛腓骨骨折特點(一)常為開放性,合并感染。(二)脛骨下1/3骨折:骨折延遲/不連接。(三)腓骨:骨折較少,較易愈合。

目前十一頁\總數二十五頁\編于十九點臨床表現與診斷局部疼痛、腫脹、功能障礙。患肢縮短或成角障礙,異常活動。局部壓痛明顯,易觸及骨折端。若伴有血管、神經損傷或骨筋膜室綜合征,有相應表現。X線檢查。應當注意脛骨上1/3骨折易損傷血管神經。骨筋膜室綜合癥目前十二頁\總數二十五頁\編于十九點骨筋膜室綜合征概念:由骨、骨間膜、肌間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內肌肉和神經因急性缺血缺氧而產生的一系列癥狀和體征。形成機制:骨筋膜室內壓力增高→使供應肌肉的小動脈關閉→形成缺血-水腫-缺血的惡性循環。目前十三頁\總數二十五頁\編于十九點骨筋膜室綜合癥臨床表現:可記成5個“P”字1、由疼痛(pain)轉為無痛2、蒼白(pallor)或發紺,大理石花紋等3、感覺異常(paresthesia)4、麻痹(paralysis)5、無脈(pulselessness)目前十四頁\總數二十五頁\編于十九點骨筋膜室綜合癥治療措施骨筋膜室綜合癥一經確診,應立即切開筋膜減壓,早期徹底切開筋膜減壓是防止肌肉和神經發生缺血性壞死的唯一有效方法。局部切開減壓后,血循壞獲得改善,大量壞死組織的毒素進入血液循環,應積極防治失水、酸中毒、高血鉀癥、腎衰竭、心律不齊、休克等嚴重并發癥,必要時行截肢術以搶救生命。目前十五頁\總數二十五頁\編于十九點脛腓骨骨折分類及治療穩定性骨折:復位后行石膏或小夾板外固定。不穩定性骨折:骨牽引、手術切復內固定或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療。開放性骨折目前十六頁\總數二十五頁\編于十九點閉合性骨折1:手法復位和外固定2:骨牽引目前十七頁\總數二十五頁\編于十九點骨外穿針固定法廣泛軟組織損傷的開放性骨折,甚至戰傷骨折,清創后不能行早期閉合者,以及不穩定性骨折。目前十八頁\總數二十五頁\編于十九點切開復位內固定目前十九頁\總數二十五頁\編于十九點脛腓骨骨折術前護理要點心理護理:(略)體位:抬高患肢,促進靜脈血液回流。保持外固定松緊適度,防止因傷后肢體腫脹使外固定過緊造成壓迫而引起血液循環障礙。石膏固定術后護理:密切觀察患肢疼痛情況,有無麻木感;石膏固定24小時內要經常檢查足趾的背伸跖屈情況,以判斷腓總神經是否受壓。只要懷疑神經受壓,就應立即剖開石膏減壓。小夾板外固定的護理:(略)牽引護理:(略)并發癥觀察護理:1、警惕小腿骨筋膜室綜合征。一經確診,立即行手術切開減壓術后,保持創面無菌,防止繼發感染。觀察創面滲血情況,保證足夠輸液量,注意電解質情況,加強營養。2、神經損傷:脛骨上段骨折病人若出現以下情況,則提示有腓總神經的損傷。①垂足畸形②踝不能背伸,不能伸指③足背感覺消失。因此要經常檢查局部皮膚有無受壓、有無足下垂癥狀,可穿丁字鞋保持外踝的功能位防止足下垂。及早鼓勵病人做肌肉鍛煉,促進血循壞,防止費用性肌萎縮。3、關節僵硬:功能鍛煉是恢復患肢功能的重要措施,能加速水腫消退,促進骨折愈合,減少和避免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多種并發癥,使肢體恢復正常功能。指導患者作患肢足趾、足背伸屈活動及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訓練,并根據肢體腫脹情況作髖、膝、踝關節的主動功能活動。遵循從小到大、由輕到重、循序漸進的原則。并給予正確指導及督促,活動次數,時間以患者感覺耐受為度。目前二十頁\總數二十五頁\編于十九點術后護理要點㈠心理護理(略)㈡飲食護理(略)㈢一般護理⑴抬高患肢,促進靜脈血液回流,以減輕水腫和疼痛,促進傷口愈合。⑵觀察傷口滲血情況及引流液的量和性質,保證傷口敷料的清潔干燥和創面無特殊異味。⑶傷口疼痛時可適當使用止痛劑㈣外固定器病人按外固定器的護理㈤骨筋膜室綜合癥病人術后嚴密觀察水電解質酸堿平衡情況,注意敷料滲血滲液情況。㈥用藥護理目前二十一頁\總數二十五頁\編于十九點術后護理㈦功能鍛煉①術后當天即開始肌肉收縮功能鍛煉②無論采取哪種方法固定,早期都應進行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足趾的主動伸屈和髕骨的被動活動。③行跟骨牽引者,還應做髕骨被動活動及抬臀運動,防止跟腱萎縮。④內固定術后第3天即可做膝關節面的屈曲活動;外固定術后5-7天可扶拐患肢不負重下床活動,外固定去除后充分練習各關節活動,逐漸負重活動。⑤禁止做患肢旋轉活動,因其影響骨折端的穩定性,導致骨不連。目前二十二頁\總數二十五頁\編于十九點主要護理問題㈠焦慮㈡軀體移動障礙㈢感染的危險㈣疼痛㈤有廢用綜合征的危險㈥有皮膚完整性受損的危險目前二十三頁\總數二十五頁\編于十九點護理體會小腿部肌肉豐富,骨折時常合并軟組織挫傷、血管損傷,加上骨折后的固定,很容易造成骨筋膜室綜合癥的發生。向病人及家屬介紹本病的發生機制、主要臨床表現,特別強調其危害性,使其主動配合疾病治療轉歸過程。提醒病人及家屬石膏固定后要經常活動足趾,檢查其背伸和跖(zhi)屈情況,以判斷腓總神經是否受壓。讓病人了解神經受壓只需1小時即可造成麻痹,但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