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病學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系統檢查_第1頁
神經病學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系統檢查_第2頁
神經病學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系統檢查_第3頁
神經病學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系統檢查_第4頁
神經病學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系統檢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神經系統檢查內容腦的高級功能(Higherfunctions)顱神經(Cranialnerves)

運動系統(Motorsystem)感覺系統(Sensorysystem)神經反射(Reflexes)自主神經系統(Autonomicnervoussystem)目前一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2高級功能檢查意識

Consciousness精神狀態

Mentalstatus言語

Speech目前二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3意識障礙嗜睡(somnolence)昏睡(stupor)昏迷(coma):輕度昏迷中度昏迷重度昏迷目前三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4意識障礙分級比較目前四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5

精神狀態Mentalstatus認知、情感、意志、行為等方面,是否有智能障礙等,包括:智力

Intelligence定向力

Orientation記憶力

Memory…..目前五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6

言語障礙及檢查失語aphasia失用apraxia失認agniosia目前六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運動性失語與感覺性失語Broca失語:又稱表達性失語或運動性失語。優勢側額下回后部病變。復述、命名、閱讀和書寫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害。常見病因:腦血管病Wernicke失語:又稱感覺性失語。優勢側顳上回后部病變。復述障礙與聽理解障礙一致,存在不同程度的命名、閱讀和書寫障礙。常見病因:腦血管病目前七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8

感覺系統

感覺是作用于各個感受器的各種形式的刺激在人腦中的直接反映。包括:淺感覺、深感覺和復合感覺。注意點:被評估者意識清晰,配合評估注意解釋目的與方法左右、遠近端對比自感覺缺失向正常部位自遠端向近端目前八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9淺感覺痛覺脊髓丘腦側病變觸覺脊髓丘腦側病變溫度覺后索病損目前九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10深感覺—后索病變運動覺

motionsensation位置覺

positionsensation震動覺

vibrationsensation目前十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11復合感覺定位覺兩點辨別覺圖形覺實體辨別覺目前十一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感覺傳導徑路皮膚、粘膜痛溫觸覺感受器―>脊神經―>脊神經節(I)―>沿后根進入脊髓上升2~3個節段―>后角細胞(II)―>白質前聯合交叉至對側―>痛溫覺纖維組成脊髓丘腦側束,觸覺纖維組成脊髓丘腦前束―>丘腦腹后外側核(III)―>丘腦皮質束―>內囊后肢后1/3―>大腦皮質中央后回上2/3區及頂葉。深感覺、精細觸覺纖維進入脊髓后先在同側脊髓后索上行至延髓薄束核、楔束核(II),換神經元后交叉至對側。目前十二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感覺傳導束排列順序目前十三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皮膚感覺的節段性分布目前十四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目前十五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感覺障礙分型及臨床特點11、末梢型肢體遠端對稱性完全性感覺缺失,呈手套襪子形分布,伴相應區運動及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如多發性神經病。目前十六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目前十七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感覺障礙分型及臨床特點22、周圍神經型可表現某一周圍神經支配區感覺障礙,如尺神經損傷累及前臂尺側及4、5指;如一肢體多數周圍神經各種感覺障礙,為神經干或神經叢損傷;如三叉神經第三(下頜)支受損,下頜(下頜角除外)、舌前2/3、口腔底、下部牙齒和牙齦、外耳道及鼓膜等皮膚粘膜感覺障礙,伴咀嚼肌癱瘓,張口下頜偏向患側(運動支與下頜支伴行)。目前十八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感覺障礙分型及臨床特點33、節段型1)后根型:單側節段性完全性感覺障礙,如髓外腫瘤壓迫脊神經根,可伴后根放射疼痛(根性痛);2)后角型:單側節段性分離性感覺障礙,見于一側后角病變如脊髓空洞癥;3)前聯合型:雙側對稱性節段性感覺障礙,見于脊髓中央部病變如髓內腫瘤早期、脊髓空洞癥等。目前十九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感覺障礙分型及臨床特點34、傳導束型1)脊髓半切綜合癥(Brown-Sequardsyndrome):病變平面以下對側痛、溫覺缺失,同側深感覺缺失。如髓外腫瘤早期、脊髓外傷;2)脊髓橫貫性損害:病變平面以下完全性傳導束性感覺障礙。如急性脊髓炎、脊髓壓迫癥后期。目前二十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脊髓半切綜合征脊髓橫貫性損傷目前二十一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感覺障礙分型及臨床特點45、交叉型同側面部、對側軀體痛溫覺減退或缺失。如延髓背外側(Wallenberg)綜合癥,病變累及三叉神經脊束、脊束核及交叉的脊髓丘腦側束。6、偏身型對側偏身(包括面部)感覺減退或缺失。見于腦橋、中腦、丘腦及內囊等處病變,一側腦橋或中腦病變可出現受損平面同側腦神經下運動神經元癱;丘腦病變深感覺障礙較重,遠端較重,常伴自發性疼痛和感覺過度,止痛藥無效,抗癲間藥可緩解;內囊受損可引起三偏。目前二十二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交叉型偏身型左側內囊病變延髓外側綜合征目前二十三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24總結1、淺感覺:痛覺、溫度覺、觸覺2、深感覺:運動覺、位置覺、振動覺3、復合感覺:二點辨別覺、形態覺4、末梢型、周圍神經型、節段型、傳導束型、交叉型、偏身型感覺障礙特點。目前二十四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25運動系統運動包括隨意運動(錐體系)不隨意運動、共濟運動(錐體外系、小腦)目前二十五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26運動系統檢查肌力

Musclestrength肌張力

Muscletone不隨意運動

Involuntarymovements姿勢和步態

Stanceandgait共濟運動目前二十六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27肌力是指肌肉運動時的最大收縮力目前二十七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28癱瘓損害定位:單癱:脊髓灰質炎偏癱:顱內病變、腦卒中交叉性癱瘓:腦干病變截癱:脊髓外傷、炎癥

四肢癱:頸髓高位損害目前二十八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上下運動神經元癱瘓的鑒別目前二十九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30肌張力

是指靜息狀態下的肌肉緊張度,是一種牽張反射,即骨骼肌受到外力牽拉時產生的收縮反應。包括肌張力減弱和肌張力增高。目前三十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31肌張力減低正常降低目前三十一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不同部位下運動神經元癱瘓目前三十二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上運動神經元癱瘓1、皮質型:對側單癱,亦可為對側上肢癱合并中樞性面癱;2、內囊型:運動纖維最集中,引起對側三偏征,即偏癱、偏盲和偏身感覺障礙;3、腦干型:交叉性癱瘓,即病灶同側腦神經麻痹,對側肢體中樞性癱瘓;4、脊髓型:病變損傷平面以下中樞性癱瘓目前三十三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總結上運動神經由大腦皮質體運動區的錐體細胞,這些細胞的軸突組成下行的錐體束,其中下行至脊髓的纖維稱為皮質脊髓束構成。臨床上,上運動神經元損傷引起的隨意運動麻痹,伴有肌張力增高,呈痙攣性癱瘓;深反射亢進;淺反射(如腹壁反射、提睪反射等)減弱或消失;可出現病理反射(如Babinshi征);因為下運動神經元正常,病程早期肌肉不出現萎縮。目前三十四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35不自主運動

InvoluntaryMovements

患者意識清醒的情況下,隨意肌不自主收縮所產生的一些無目的的異常運動。包括:震顫:帕金森病、小腦病變舞蹈樣動作:舞蹈病、兒童腦風濕性病變手足徐動:腦癱、肝豆狀核變性、腦基底節變性手足徐動:核黃疸、肝豆狀核變性扭轉痙攣:遺傳性疾病、中毒抽動癥:抽動穢語綜合征目前三十五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36舞蹈樣動作目前三十六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37手足搐搦目前三十七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38姿勢和步態

偏癱步態、強直頭位、去大腦或皮層強直等、痙攣癱瘓步態、慌張步態、醉酒步態等目前三十八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39共濟運動

Coordination

機體任一動作的完成均依賴于某組肌群協調一致的運動。小腦、運動系統、前庭神經系統、眼睛、感覺系統共同參與。目前三十九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40共濟失調

ataxia指鼻試驗Fingernosetest指指試驗Fingerfingertest輪替動作Alternatemotion跟-膝-脛試驗Heel-knee-tibiatest閉目難立(Romberg)征Romberg‘ssign目前四十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41快速輪替試驗

AlternateMotion目前四十一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42跟-膝-脛試驗

Heel-knee-tibiatest目前四十二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臨床類型目前四十三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44反射

Reflexes淺反射

Superficialreflex深反射

Deeptendonreflex病理反射

Pathologicreflex腦膜刺激征

Meningealsign目前四十四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45淺反射刺激皮膚、粘膜引起的肌肉快速收縮反應角膜反射:傳入神經三叉神經,傳出神經面神經咽反射:舌咽、迷走神經腹壁反射:上腹壁(T7-8)、中腹壁(T9-10)、下腹壁(T11-12)提睪反射:L1-2跖反射:S1-2肛門反射:S4-5判斷:減弱或消失,相應神經或脊髓節段損害。目前四十五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46深反射刺激骨膜、肌腱經深部感受器完成的反射,又稱腱反射。1、肱二頭肌腱反射:C5-62、肱三頭肌腱反射:C6-73、橈骨骨膜反射:C5-84、膝反射:L2-45、踝反射(跟腱反射):S1-2判斷:減弱或消失,相應神經、神經根或脊髓前后角損害。增強或亢進:上運動神經損害。目前四十六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47腱反射目前四十七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48腱反射目前四十八頁\總數五十二頁\編于二十點49病理反射

指錐體束病損時,大腦失去了對腦干

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現的異常反應。BabinskiOppe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