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城市工程施工方案_第1頁
海綿城市工程施工方案_第2頁
海綿城市工程施工方案_第3頁
海綿城市工程施工方案_第4頁
海綿城市工程施工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海綿城市工程施工方案本項目在水景觀工程施工中響應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結合本工程實際情況,充分利用河湖水系沿岸和低洼地區布置中、小型雨洪調蓄綠地,要結合豎向條件,建設大型雨洪多功能滲蓄綠地。城市綠地改造除了要消納場地內部徑流以外,應在合理范圍內將周邊匯水面(如道路、停車場、建筑與小區等)的雨水徑流引入集中綠地或廣場中的雨水控制利用設施;充分利用場地內部綠化空間和景觀水體建設大型調蓄設施,如將現有綠地改造為下沉式綠地,采用雨水塘以及雨水濕地等雨水滯蓄、調節設施滯留、凈化及傳輸雨水徑流;城市綠地內濕塘、雨水濕地等雨水調蓄設施應采取水質控制措施,利用雨水濕地等設施提高水體的自凈能力,有條件的可設置人工土壤滲濾等輔助設施對水體進行循環凈化。在確保徑流水質的同時,將收集凈化后的雨水用于綠地澆灌、道路澆灑和沖廁等。雨水設施內植物宜根據設施水分條件、徑流雨水水質等進行選擇,宜選擇耐淹、耐污能力較強的鄉土植物。(1)透水鋪裝在園林景觀道路、綠地公園人行道步道、自行車道、社區內地面裝飾、輕量級道路、戶外停車場等位置利用透水鋪裝結構,將路面的雨水滲透到路基或是周圍的土壤中加以儲存,防止因水流對河堤的沖刷而造成水土流失,有利于綠化植物扎根生長。把透水混凝土運用到城市河道的堤岸、護坡工程,實現“水清、岸綠、景美”的景觀效果。透水鋪裝主要有透水磚鋪裝、透水水泥混凝土鋪裝、透水瀝青混凝土鋪裝,嵌草磚、園林鋪裝中的鵝卵石、碎石鋪裝等也屬于滲透鋪裝。透水鋪裝結構均符合《透水磚路面技術規程》(CJJ/T188)、《透水瀝青路面技術規程》(CJJ/T190)和《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術規程》(CJJ/T135)的規定。透水磚鋪裝典型效果如圖131。圖131透水磚鋪裝典型效果圖(2)綠色屋頂在承重、防水和坡度合適的屋面打造綠色屋頂,利于屋面完成雨水的減排和凈化,對于不適用綠色屋頂的屋面,也可以通過排水溝、雨水鏈等方式收集引導雨水進行貯蓄或下滲。基質深度根據植物需求及屋頂荷載確定,簡單式綠色屋頂的基質深度一般不大于150mm,花園式綠色屋頂在種植喬木時基質深度可超過600mm。綠色屋頂適用于符合屋頂荷載、防水等條件的平屋頂建筑和坡度≤15°的坡屋頂建筑。綠色屋頂的典型構造及效果如圖132、圖133。圖132綠色屋頂的典型構造圖圖133綠色屋頂的典型效果圖(3)下沉式綠地下沉式綠地可應用于城市建筑與小區、道路、綠地和廣場內。下沉式綠地應滿足以下要求:1)下沉式綠地的下凹深度應根據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滲透性能確定,一般為100~200mm。2)下沉式綠地內一般應設置溢流口(如雨水口),保證暴雨時徑流的溢流排放,溢流口頂部標高一般應高于綠地50~100mm。3)增滲設施采用PP透水片材、PP透水型材、PP透水管材以及滲濾框、滲槽、滲坑等多種形式。下沉式綠地典型構造及效果如圖134、圖135。圖134下沉式綠地典型構造圖圖135下沉式綠地典型效果圖(4)生物滯留設施在地勢較低的區域,通過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統蓄滲、凈化徑流雨水的設施。生物滯留設施分為簡易型生物滯留設施和復雜型生物滯留設施,按應用位置不同又稱作雨水花園、生物滯留帶、高位花壇、生態樹池等。生物滯留設施主要適用于建筑小區內、道路及停車場的周邊綠地,以及城市道路綠化帶等城市綠地內。生物滯留設施典型構造及效果如圖136、圖137。圖136生物滯留設施典型構造圖雨水花園雨水花園生態滯留帶高位花壇生態樹池圖137生物滯留設施典型效果圖(5)滲透塘在匯水面積較大(大于1hm2)且具有一定空間條件的區域設置滲透塘,但應用于徑流污染嚴重、設施底部滲透面距離季節性最高地下水位或巖石層小于1m及距離建筑物基礎小于3m(水平距離)的區域時,應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發生次生災害。滲透塘是利用地面低洼地水塘或地下水池對雨水實施滲透的設施。雨水滲透池(塘)可以對雨水凈化起到很大作用,而在凈化雨水的同時,雨水滲透池(塘)還可以達到景觀的要求。滲透塘典型構造及效果如圖138、圖139。圖138滲透塘典型構造圖圖139滲透塘典型效果圖(6)滲井在建筑與小區內道路及停車場的周邊綠地內設置滲井,周圍設置水平滲排管,并在滲排管周圍鋪設礫(碎)石。滲井調蓄容積不足時,也可在滲井周圍連接水平滲排管,形成輻射滲井。滲井占地面積小,建設和維護費用較低,可緩解雨水排放設施壓力。滲井的典型構造及效果如圖140、圖141。

圖140滲井的典型構造圖圖141滲井的典型效果圖(7)濕塘在建筑與小區、城市綠地、廣場等具有空間條件的場地設置濕塘,具有雨水調蓄和凈化功能的景觀水體,雨水同時作為其主要的補水水源。濕塘有時可結合綠地、開放空間等場地條件設計為多功能調蓄水體,即平時發揮正常的景觀及休閑、娛樂功能,暴雨發生時發揮調蓄功能,實現土地資源的多功能利用。濕塘一般由進水口、前置塘、主塘、溢流出水口、護坡及駁岸、維護通道等構成,可有效削減較大區域的徑流總量、徑流污染和峰值流量,是城市內澇防治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濕塘的典型構造及效果如圖142、圖143。

圖142濕塘的典型構造圖圖143濕塘的典型效果圖(8)雨水濕地雨水濕地適用于具有一定空間條件的建筑與小區、城市道路、城市綠地、濱水帶等區域,利用物理、水生植物及微生物等作用凈化雨水,是一種高效的徑流污染控制設施,雨水濕地分為雨水表流濕地和雨水潛流濕地,一般設計成防滲型以便維持雨水濕地植物所需要的水量,雨水濕地常與濕塘合建并設計一定的調蓄容積。雨水濕地與濕塘的構造相似,一般由進水口、前置塘、沼澤區、出水池、溢流出水口、護坡及駁岸、維護通道等構成,可有效削減污染物,并具有一定的徑流總量和峰值流量控制效果。雨水濕地典型構造及效果如圖144、圖145。

圖144雨水濕地典型構造圖圖145雨水濕地典型效果圖(9)蓄水池蓄水池適用于有雨水回用需求的建筑與小區、城市綠地等,根據雨水回用用途(綠化、道路噴灑及沖廁等)不同需配建相應的雨水凈化設施;不適用于無雨水回用需求和徑流污染嚴重的地區。蓄水池指具有雨水儲存功能的集蓄利用設施,同時也具有削減峰值流量的作用,主要包括鋼筋混凝土蓄水池,磚、石砌筑蓄水池及塑料蓄水模塊拼裝式蓄水池,用地緊張的城市大多采用地下封閉式蓄水池。蓄水池典型構造可參照國家建筑標準設計圖集《雨水綜合利用》(10SS705)。模塊式蓄水池典型構造及效果如圖146、圖147。

圖146模塊式蓄水池典型構造圖圖147模塊式蓄水池典型效果圖(10)調節塘調節塘一般由進水口、調節區、出口設施、護坡及堤岸構成,能起到一定的補充地下水和凈化雨水的作用。調節區深度一般為0.6~3m,塘中可以種植水生植物以減小流速、增強雨水凈化效果。調節塘典型構造及效果如圖148、圖149。

圖148調節塘典型構造圖圖149調節塘典型效果圖(11)調節池調節池為調節設施的一種,主要用于削減雨水管渠峰值流量,一般常用溢流堰式或底部流槽式,分為地上敞口式和地下封閉式,適用于城市雨水管渠系統中,削減管渠峰值流量。調節池典型構造及效果如圖150、圖151。圖150調節池典型構造圖圖151調節池典型效果圖(12)植草溝在建筑與小區內道路,廣場、停車場等不透水面的周邊,城市道路及城市綠地等區域設置植草溝,植草溝也可與雨水管渠聯合應用,場地豎向允許且不影響安全的情況下也可代替雨水管渠,可收集、輸送和排放徑流雨水,并具有一定的雨水凈化作用,可用于銜接其他各單項設施、城市雨水管渠系統和超標雨水徑流排放系統。植淺草溝具有輸水功能,具有一定的截污凈化功能。適用于徑流量小及人口密度較低的居住區、工業區或商業區、公園、停車場及公共道路兩邊,可以代替路邊的排水溝或者雨水管渠系統。植草溝溝頂寬0.5~2m,深度0.05~0.25m,邊坡(垂直﹕水平)1:3~1:4,縱向坡0.3%~5%。可設置在雨水花園、下凹式綠地前作為預防處理。植草溝的典型效果如圖152。圖152植草溝的典型效果圖(13)植被緩沖帶在道路等不透水面周邊設置植被緩沖帶,可作為生物滯留設施等低影響開發設施的預處理設施,也可作為城市水系的濱水綠化帶。植被緩沖帶為坡度較緩的植被區,經植被攔截及土壤下滲作用減緩地表徑流流速,并去除徑流中的部分污染物,植被緩沖帶坡度一般為2%~6%,寬度不宜小于2m。植被緩沖帶一般位于水生和陸地之間的過渡地帶,為長的、線狀的鄰近溪流、河流、湖泊、水庫等各種水體的植被帶,具有過濾徑流、保護河岸和湖岸、有效控制洪水、保護水質和維持生態環境的作用。植被緩沖帶典型構造及效果如圖153、圖154。圖153植被緩沖帶典型構造圖圖154植被緩沖帶典型效果圖(14)人工土壤滲濾人工土壤滲濾主要作為蓄水池等雨水儲存設施的配套雨水設施,以達到回用水水質指標。人工土壤滲濾設施的典型構造可參照復雜型生物滯留設施。部分雨水在收集時同時進行土壤滲濾凈化,并通過穿孔管將收集的雨水排入次級凈化池或貯存在滲濾池中,來不及通過土壤滲濾的表層水經過水生植物初步過濾后排入初級凈化池中。人工土壤滲濾構造如圖155。圖155人工土壤滲濾構造圖(15)生態浮島生態浮島是在漂浮于水面的人工浮體結構上栽植植物,并可在浮體下方懸掛人工填料。生態浮島是一種凈化污染、修復生境、恢復生態、改善景觀等多種功能的新型生態環境技術。生態浮島是一種生物和微生物生存繁衍的載體。在富營養化水體中浮島上植物懸浮于水中的根系,除了能夠吸收水中的有機質外,還能給水中輸送充足的氧氣;為各種生物、微生物提供適合棲息、附著、繁衍的空間,在水生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吸收、攝食、吸附、分解等功能的共同作用下,使水體污染得以修復,并形成一個良好的自然生態平衡環境。生態浮島除具有顯著的污水治理效果外,同時具有強烈的環境景觀功能。水生植物包括濕生植物、挺水植物、浮葉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五種類型。其中濕生植物、挺水植物、浮葉植物及漂浮植物在富營養化條件下其生產力可以超過陸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富集N、P是治理、調節和抑制水環境富營養化的有效途徑之一。生態浮島典型效果如圖156。圖156生態浮島典型效果圖(16)植物選擇及栽植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種植景觀上考慮一定的層次,采用復合層次的綠化,增加綠化覆蓋面積和葉面積系數。采用常綠、落葉、色葉、香花喬木搭配,景觀層次分明,色彩豐富;根據公園物色,用植物造景和造型,構圖新潁別致,綠化與美化相結合。色彩上強調整體感,大色塊對比。以植物造景為手段,以清新、高雅、優美為目的,強調視覺上的效果,不僅有圖案美,而且有一定的文化內涵。

樹種的選擇方面首先以鄉土樹種為主,選用對當地的土壤及氣候適應性強,有地方特色的樹種。其次,要選擇凈化能力,抗風能力強,以及對土壤、氣候、病蟲害等不利因素適應性強的樹種。1)選擇植物的原則①植物具有良好的生態適應能力和生態營建功能。管理簡單、方便是人工濕地生態污水處理工程的主要特點之一。若能篩選出凈化能力強、抗逆性相仿,而生長量較小的植物,將會減少管理上尤其是對植物后續處理上的許多麻煩。一般應優先選用當地或本地區天然濕地中存在的植物。②植物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長勢。a.抗凍、抗熱能力由于污水處理系統是全年連續運行的,故要求濕地植物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下也能基本正常生長,而那些對自然條件適應性較差或不能適應的植物都將直接影響凈化效果。b.抗病蟲害能力污水生態處理系統中的植物易滋生病蟲害,抗病蟲害能力直接關系到植物自身的生長與生存,也直接影響其在處理系統中的凈化效果。c.對周圍環境的適應能力由于人工濕地中的植物根系要長期浸泡在水中和接觸濃度較高且變化較大的污染物,因此所選用的水生植物除了耐污能力要強外,對當地的氣候條件、土壤條件和周圍的動植物環境都要有很好的適應能力。③所引種的植物必須具有較強的耐污染能力。水生植物對污水中的BOD5、COD、TN、TP主要是靠附著生長在根區表面及附近的微生物去除的,因此應選擇根系比較發達,對污水承受能力強的水生植物。④植物的年生長期長,最好是冬季半枯萎或常綠植物。人工濕地處理系統中常會出現因冬季植物枯萎死亡或生長休眠而導致功能下降的現象,因此,應著重選用常綠的冬季生長旺盛的植物類型。⑤所選擇的植物將不對當地的生態環境構成隱患或威脅,具有生態安全性。所選植物根據當地氣候等現狀條件確定,其應用較成熟和廣泛,防止對本土植物形成生態威脅。⑥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文化價值、景觀效益和綜合利用價值。2)綠化和植物群落施工①綠化原則a.體現鄉土樹種,適地適樹。選用適當數量的速生樹種,盡快達到效果。同時,根據生態的要求,應有所突破,引種一般園林中少見的生態配置的植物。但是必須排除有害的、有毒的植物,防止“生態入侵”。b.植物配置講究科學性,手法多樣化,充分體現植物群落的垂直結構和水平分布。c.充分體現生態和景觀相結合的特色。防洪綠帶是一條生態景觀林的效果,講究藝術性、整體性。而每一個區內又有一至二個特色樹種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觀。②植物配植方法綠地中植物的配植要充分考慮植物在綠地中的生長環境、處理效果、景觀效果等,既能形成物種穩定、功能健全的群落結構,又能形成具有良好視覺效果的園林景觀。在植物的生長環境方面,根據綠地中種植區不同的水淹情況,可將綠地種植區分為蓄水區、緩沖區、邊緣區。植物在這3個分區中的配植要充分考慮到不同植物的耐淹、耐旱特性。邊緣區無蓄水能力,植物物種需要有較強的耐旱能力,對植物的耐淹能力無特別要求,可選用一般較耐旱的植物,與周邊植物景觀相銜接;緩沖區有一定的蓄水容積,對植物的耐淹特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時要求植物有一定的耐旱能力和抗雨水沖刷的能力;蓄水區植物物種耐淹能力和抗污染能力、凈化能力要求最高,同時要求在非雨季的干旱條件下也要有一定的耐旱能力。在植物的處理效果方面,應充分考慮物種的生態特征,避免物種之間對空間和養分的競爭;應根據植物根系深淺以及對不同污染物處理能力均衡配植;應以較高的種植密度配植,這樣有助于減緩雨水徑流流速,增加徑流雨水在下沉式綠地中的停留時間,有助于對徑流雨水中沉積物及其它污染物的去除。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