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發短信怎么辦_第1頁
孩子總發短信怎么辦_第2頁
孩子總發短信怎么辦_第3頁
孩子總發短信怎么辦_第4頁
孩子總發短信怎么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孩子總發短信怎么辦

實話實說女兒劉彥在一所重點中學讀書,今年剛開學時,她讓我給她買手機,并向我保證不耽誤學習。剛開始她表現挺好,沒想到最近手不離機,上課時發短信,吃飯時發短信,寫作業時也發短信。本來她作業就多,發短信又耽誤時間,第二天早上不愿意起床,影響學習和休息。我讓她約束一下自己,她也知道自己短信發得太多,手機費比我們的都高。可她嘴上答應,手上卻不停,因為這事兒我們爭吵不斷。原本我們母女關系很好,沒想到因為手機鬧得很緊張,她也不像以前那樣一回家就和我膩一塊兒,而是馬上回到自己的房間,把門一關,在里邊發短信,叫都叫不出來。最可氣的是,我問她為什么不遵守當初的承諾,她一會兒說沒有答應過,一會兒說沒影響學習和休息。我要沒收她的手機,她死活不答應,我現在真不知該怎么辦。實案分析1.孩子說到做不到,短信難控制很多孩子都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但最讓父母頭疼的就是:孩子們大多是“知道分子”,嘴上滿口答應甚至許下令人感動的諾言,但往往是只見語言不見行動。劉彥也是這樣,她知道自己的短信發得太多了,手機費比父母的還多,因為頻繁發短信,和媽媽的關系也不那么好了。每天媽媽為此嘮叨她、甚至發生爭吵時,她都告訴自己要收斂一點。可是,另一方面她又覺得自己并沒有真的影響學習和休息,是媽媽大驚小怪,沒事找事。她認為這是自己正常的交往和交流需要,媽媽是在干涉她的生活。這些想法讓她有了很好的理由和借口為自己發短信開脫,動搖了管理自己的決心。2.和同學短信聊天獲取快樂一方面,像劉彥這樣的初中學生,真正開心的事兒并不多,除非他們發現學習的快樂,但這只是極少數學生能享受到的;另一方面,盡管和父母沒有什么矛盾,但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也沒有共同語言,很難聊到一起。于是,和同學們短信聊天就成了孩子最大的快樂,他們會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像吃飯、上衛生間、課間休息、寫作業的空當兒。來而不往非禮也,同學來了短信不回復好意思嗎?也許對方寫作業累了,只想開心一下,不巧自己正在寫作業,而且心里對作業煩著呢,巴不得有人聊天,開心一下。3.忙里偷閑釋放壓力劉彥在北京一所比較好的中學讀書,高手云集,競爭和壓力可想而知。每天作業如山,習題如海,晚上要學到11點,有時甚至12點才能上床休息。原本孩子們會盼望周末快點來,可現在他們稱之為“黑色周末”,因為周末不僅要完成作業,還要補課、參加培訓班。孩子們是最忙碌的人,也是日程安排最緊的人,他們被壓得快喘不過氣來了。所以忙里偷閑地和同學們短信聊天,發發牢騷、逗逗悶子就成了他們緊張生活中難得的調劑和放松。4.孩子缺乏休閑活動的時間劉彥每天早上6點起床,下午4點半放學,回到家里就要寫作業,吃過晚飯休息10分鐘還要接著寫作業,幾乎被綁到了學習的戰車上,沒有休閑活動的時間。而孩子在這個年齡段最需要友情和交往,只有通過有效和積極的交往,孩子才可以更多地認識自己,獲得他人的認同和被需要的感受。短信方便快捷,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可以盡情地傾聽和傾訴,所以成了孩子們交往的唯一平臺,成了一種交往的替代和依賴。他們交流的內容大多需要背著父母、老師,是他們的“隱私”,比如自己喜歡哪個男孩;今年流行什么服裝,自己會留什么發型;哪個老師可愛,哪個老師令人討厭;有時也比較八卦地對某個同學品頭論足等。通過這樣的交流,他們互相更加信任、了解對方,有了更多的話題和共同語言,他們的友誼變得更緊密了,認同和幸福感增強了。父母對策1.就事論事,明確自己的情緒和焦慮在和李女士的交流中,我感到她不能接受這樣一個現實:孩子越來越疏遠她,有了同學忘了娘。正是這樣的一種情感讓她對孩子頻發短信深惡痛絕,在李女士看來,短信不僅影響孩子的學習和休息,也破壞了她和孩子之間的感情。李女士應該認識到,孩子和父母的分離是遲早的事,她要發展獨立的自我,為未來的獨立生活做準備。現在,這種分離通過手機和短信加速了。所以,李女士應該在不舍中高興,女兒已經長大,要拓展她的生活、展現她的魅力了。李女士要接受現實,把孩子的成長和她沒有節制地發短信分開,在管教孩子時不要夾雜怕女兒和自己不親密的焦慮情緒,而應就事論事。2.用建設性的意見代替指責大部分的家長都錯誤地認為,指責孩子不遵守承諾會讓孩子產生羞恥心理,認識到自己的過錯,從而深刻反思。但是,指責不僅不能起到預期的教育效果,還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破壞母女關系。建議李女士不要指責孩子不遵守承諾,揪著過去不放,而是告訴她現在該怎么做,孩子更愿意在父母的寬容中反思、改正。對于劉彥這樣處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理解”比“正確”更重要,因為理解意味著家長懂得她的需要和難處,孩子對家長的防御就少了,也更愿意接納父母的建議和管理。如可以對孩子這樣說:“媽媽知道你作業多、學習累,和同學短信聊天能放松一下。媽媽建議你和同學商量好,在固定的時間聊天,既放松又不影響學習。”3.用協商的方式解決問題現在的孩子很看重自己的權利,包括平等和被尊重,所以解決孩子的行為問題最好使用協商的方式。母女倆要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媽媽收起批評、指責、抱怨,以免造成孩子的抵觸和對抗。在家庭教育中,情緒的基調往往是父母定的:父母若是急躁,孩子肯定反感;父母若是冷靜,孩子就會在嚴肅中反思、配合。達成的協議最好是母女雙方都能接受的,一次不成可以兩次、三次,只要父母有耐心、講道理,孩子是會配合的,盡管她可能并不十分情愿。協商的條款要具體,可操作監督,在實踐上要細化,比如每天什么時候把手機給孩子使用,每次多長時間,做到了有何獎勵,沒做到怎樣懲罰等。協商達成后要立下文字證據,母女雙方簽字,父親做公證人,以免孩子反悔或者不執行。達成協議后要堅決執行,讓協議真正起到約束的作用,借此幫助孩子培養自我管理的能力。4.給孩子留出與同學交往的時間李女士對孩子的時間限制得太緊,沒等放學就在學校門口等著接,回到家就等于與世隔絕了,周末又是大量的作業、補課,孩子幾乎沒有與同學交往的機會。對于十幾歲的孩子來說,她對青春激情以及友誼的渴望就可想而知了。無論從孩子的人格完整、社會交往、友誼的需要還是讓生活張弛有度等方面考慮,李女士都應該給女兒留出一點兒與同學交往的時間和空間。孩子的交往需要得到了相應的滿足,短信自然就會少。5.幫孩子認識到管理自己行為的重要性盡管孩子發短信有其合理需求的一面,但是沒有節制地發短信,影響學習和休息也是不對的,要讓孩子認識到管理自己行為的重要性。初二的孩子已經有自我管理的基本能力了,希望李女士把女兒當成人看,把管理短信納入日常生活的范圍,告訴女兒,短信和吃飯、寫作業等是一樣的,需要自己管理,生活才有秩序。媽媽可以幫助女兒制定出計劃,當女兒把發短信當成日常生活的正常一部分,而不是交往的替代品和依賴品時,她對于短信的熱度會大大降低,也能較好地管理。專家的建議1.了解孩子喜歡的話題和事物,讓孩子覺得家長和她有共同語言,可以像好朋友一樣交流,這樣孩子就不會感到孤獨,極力想要和外界取得聯系。2.肯定女兒的感受,可以適當給女兒發一些逗樂的短信,以此作為交流的契機和基礎,拉近母女間的距離。3.監督執行商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