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從(漢書·刑法志〕看班固的刑法思想的論文從(漢書刑法志〕看班固的刑法思想東漢時期著名史學家班固,在其著述的(漢書〕一書中,創作了中國古代第一部法律史著作(刑法志〕,開創了中國法制史之先河。(漢書刑法志〕敘述了自遠古至西漢刑法制度的演變,對刑法思想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它第一次系統的敘述了我們國家法律制度的沿革和一些具體律令的規定,論述了刑法對治理國家、社會生活的重要作用。(漢書刑法志〕開篇班固闡明了自己的觀點,強調人的五常之性即仁、義、禮、智、信。班固認為君上制作禮義,應從天道的角度為刑法追溯根源。是故圣人既躬明哲之性,必通天地之心,制禮作教,立法設刑,動緣民情,而則天象地。故曰:先王立禮,則天之明,因地之性也。i(漢書刑法志〕中,班固注重兵法與禮儀的關系。并強調禮義教化勝過純粹的治兵策略,禮義優先。漢朝是中國法律儒家化的重要時期,漢朝建國在春秋以降五百年長期戰爭之后,再加以秦朝的暴虐,楚漢的紛爭,人民身處水深火熱之中,漢武帝擺黜百家獨尊儒術。所以,儒家思想成為(漢書刑法本文由論文聯盟http收集整理志〕的指導思想,認為刑為政、禮為本。刑之所去,禮之所取,出禮則入刑,德主刑輔是其思想主線。(漢書刑法志〕的刑法思想:1、班固對酷刑持否定態度,贊賞輕刑,但又不贊同刑罰過輕,主張輕重適宜他在(漢書刑法志〕中敘述了先秦至漢代的刑罰,指出,西周實行五刑。11665.cOm戰國時期,韓國任用申不害、秦國任用商鞅實行連坐法,刑罰越來越重。到了秦始皇時期,刑罰更加殘酷。班固對秦朝實行酷刑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鞭撻。班固描述到,至于秦始皇,兼吞戰國,遂毀先王之法,滅禮誼之官,專任刑罰,躬操文墨,晝斷獄,夜理書,自程決事日縣石之一。而奸邪并生,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潰而叛之。ii秦國刑罰殘酷所導致的結果是邪惡不正的人都出現了,犯罪的人塞滿道路,牢獄多如市場,天下的人都憂愁怨恨,紛紛反叛傾國。漢朝建立以后,逐步減輕刑罰。漢高祖入關,盡除秦朝苛法,與民約法三章,班固十分贊賞,指出兆民大悅。但其后又說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相國蕭何攈摭秦法,取其宜于時者,作律九章。iii三條法令不足以防止邪惡的人,于是相國蕭何在秦國的法令中選取合乎時宜的,制定了九章法律。以上可以看出,班固反對酷刑,贊賞輕刑。他在(漢書刑法志〕中對秦始皇和漢武帝實行酷刑持否定態度,對漢文帝廢除肉刑以后刑罰仍然很重也不滿意。但又不贊同刑罰過輕,主張輕重適宜。2、班固主張根據形勢不同,制定適合國情的法律秦朝實行苛法,律文逐漸繁雜,顯得累贅。當年漢高祖入關,順民心作三章之約。班固在(漢書刑法志〕中說,漢高祖減化法律,兆民大悅。這三章約法,對在秦朝遭受長久暴行苛法的百姓來說可謂久旱逢甘霖,以此安慰、收攬民心,實際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班固又指出,其后四夷未附,兵革未息,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相國蕭何攈摭秦法,取其宜于時者,作律九章。iv這是認為,這之后,四方少數民族沒有歸附,兵事沒有停止,三條法令過于簡略,不足以穩定局勢。當蕭何重新作律九章,適應了西漢初年社會發展的需要,班固贊賞。但是,到了漢武帝時,律令又開始多起來,達三百五十九章,僅大辟之罪就有上千款。班固說,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辟四百九條,千八百八十二事,死罪決事比萬三千四百七十二事。文書盈于幾閣,典者不能遍睹。v孝武帝時期的法律過于繁瑣,法律條文裝滿幾件房子,治獄官吏無法通看一遍,費時又無多大實用性。即使是刑法條款如此之多,但是實際情況卻是,是以郡國承用者駁,或罪同而論異。奸吏因緣為市,所欲活則傅生議,所欲陷則予死比,議者咸冤傷之。vi繁密的刑罰不可避免的會帶來壞處和惡果,所以在當時奸吏為市,鉆法律不一致的空子,任意出入人罪,收受賄賂,自己從中漁利,致使受冤枉的子民越來越多。班固引用(尚書〕中,刑罰世重世輕認為,法律的制定應當根據國家現在的具體形勢,制定出符合國情的法律,而不是一味的追求重刑或者輕刑,刑罰應當隨著時代有重有輕。3、班固認為,治理國家應當禮法并用,缺失任何一邊都不利于治國他說,禮樂政刑四達而不孛,則王道備矣,意思是說禮樂政刑都不可缺少。他認為文德者,帝王之利器;威武者,文德之輔助也,即應該以禮教為主,以刑法為輔。同時在(漢書刑法志〕中,班固為佐證自己的觀點,引孔子的話,孔子傷之,曰: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vii孔子認為,用道德來誘導人民,用禮教來整頓人民,人民不但有廉恥之心,而且人心歸服。用政令來誘導人民,用刑罰來整頓人民,人民只是暫時地免于罪過,卻沒有廉恥之心。禮樂制度不興起,刑罰就不會得當;刑罰不得當,百姓就連手腳都不知道擺在哪里比較好。從而得出結論,刑為政、禮為本。刑之所去,禮之所取,出禮則入刑。他又引用劉向的話說,教化,所恃以為治也,刑法所以助治也,進一步強調了他的禮主刑輔的觀點。對刑與禮的地位有著明確的劃分,強調本末有序,堅持用之有本末,行之有逆順耳,法律在當時社會僅被看作是輔助禮制的工具。班固所強調的禮,不僅僅僅是西周以來禮不下庶人只適用于統治階級內部的禮,而是指適用于整個社會的維護社會發展等級秩序的思想和道德。他認為,社會上的人,包括庶人都應該懂禮,并且應當接受禮樂的教化。但是同時他又不認同禮樂是萬能的。東漢時期,社會政治由穩定向外戚、宦官交替當政的動蕩局面發展,社會政治不穩定。那個時代的學者著書立說的目的,大部分都是期望極力維護和鞏固封建的專制統治,穩定好當下的局勢,維系人心。班固的(漢書〕作為官方編著的史書,必然要打上時代的烙印,反應出統治者的意志,力圖維護統治階級的江山穩固。但是,我們也不能否定班固(漢書刑法志〕當中刑輕律簡的思想,他刑法思想的先進性一直反映在隋唐宋明立法的基本準則當中。班固所著的(漢書〕,開創了紀傳體斷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