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教版七下第三章運動和力教案_第1頁
新浙教版七下第三章運動和力教案_第2頁
新浙教版七下第三章運動和力教案_第3頁
新浙教版七下第三章運動和力教案_第4頁
新浙教版七下第三章運動和力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

課題3.1機械運動(一)時間2014.4.10

1.確認機械運動的判斷需要參照物,運動和靜止是相對于參照物而言的;

能區分直.?能根據物體運動判斷參照物以及根據所選的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3.2

教學目標線運動和曲線運動,能夠根據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是否相同,將直線運動劃分為勻

。知道勻速直線運動.4?;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

1.參照物

重點難點2.勻速直線運動

教學準備ppt

[引入]毛主席曾經有一句詩:“坐地日行八萬里”,為什么坐在地上的人卻

能夠行八萬里呢?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就要學習有關物體運動的知識。

一、機械運動

1.科學里講的運動是指物體位置的變化。同學們騎自行車時,人和自行

車對地面或路旁的樹都有位置的變化;飛機在天空中飛行,它相對于地面

也有位置的變化。科學里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提問:舉例說明我們周圍的物體哪些是在做機械運動,是運動的還是靜止

的?

教師:要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真的就那么簡單嗎?

2.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觀察課本圖2-17觀光電梯。

思考:為什么對電梯里的人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有不同的看法?

小結:首先明確本問題中研究對象是電梯里的人,電梯里的人是靜止的還是

運動的。其次根據前面所學機械運動的知識,判定電梯里的人是在做機械

教運動。說電梯里的人是“靜止”的或是“運動”的都有道理。因為他們在

。學研究人的運動情況時,選定作為標準的物體不同?

?過問:電梯里的人認為乘客沒動,是靜止的,是以什么為標準的?

學生:以電梯為標準,乘客相對于電梯的位置沒有改變,所以說乘客是靜??

程止的。

問:地面上的人認為乘客是在運動,是以什么為標準的?

學生:地面上的人、路面、路旁的樹木或房屋為標準,乘客相對于路面的位

置在改變,所以地面上的人說乘客是運動的。

教師小結:

判斷物體的運動和靜止,事先都自覺或不自覺地選擇了一個標準,即參照

物;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對同一個物體的運動描述的結果也可能不同。平時

人們在描述運動或靜止時都沒有指明以什么物體為參照物,但參照物都是

存在的。

練習:

⑴說“太陽從東方升起”依據的參照物是什么?

⑵說“烏云遮住太陽”又是以什么為參照物?

--

--

教師小結: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對同一個物體

的運動描述的結果也就不同。!!

小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法國飛行員能順手抓住一顆子彈。請解釋。

教師指出:參照物可以任意選擇,在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時,常選地面或

固定在地面上的物體為參照物。

例如,列車中的乘客以地面為參照物是運動的,以車廂為參照物是靜止的。

這說明所選的參照物不同,得出物體的運動情況一般不相同。

3.勻速直線運動

機械運動的形式多種多樣,為了便于研究,人們將它們分成簡單的幾類。

⑴讀圖2-18,2-19,你能發現汽車和過山車的運動有什么不同?(要求找出它

們的差異)

根據物體運動的路線的形狀,可以將運動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一般說

過?

來直線運動比曲線運動要簡單的多,但直線運動也千差萬別。

??

⑵請大家讀圖2-20,比較兩輛汽車運動存在的差異。

小組討論后回答:甲車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都相等,這種快慢不變、

經過路線是直線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乙車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

程都不相等,運動快慢不相等的運動,叫做變速直線運動。

提問:那么我們可以根據什么標準來將直線運動進行分類?

教師小結:根據物體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是否相等,直線運動可以分

為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

提問:百米跑運動員,從起跑線起跑,跑到終點,他的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

嗎?(答: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勻速直線運動。)

[小結][鞏固練習]

1.對于參照物的理解,學生還是建立在親身體驗過的事能判斷,而沒有經歷過的事情,往往

茫然。這也是這些學生的特點吧。

2.該考慮讓學生建立一種模型的思想。

--

--

課3.1機械運動(二)時間2014.4.11

1.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

教學目標2.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

速度的概念

重點難點用速度公式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ppt

[引入]在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需要判斷物體運動的快慢問題。比如賽跑時,

誰跑得最快,誰獲得冠軍。同樣,比如火車提速,就是人們認為原來的火車

不夠快,這也是人民所關心的。

一、[思考]那么,如何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呢?

問:步行人和騎車人同時由同地出發,假如手中沒有鐘表,怎樣比較他們運

動的快慢?

答:觀察他們哪個在前,誰在前面就誰快...

[結論]:在相等的時間內,走的路程遠的人運動得快。

問:百米賽跑時,如何比較運動員們運動的快慢?

答:讓運動員們同時起跑,比較哪個運動員先到達終點。

問:如果有好幾組運動員比賽,他們怎么比較運動快慢呢?

教師歸納:因為通過路程都是100米,是相等的,用的時間短的人運動得

快。

物體的運動有快有慢,那么,我們應當怎樣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呢?

二、探究實驗

教1.怎樣比較兩輛小車運動的快慢?

實驗設計:比較兩輛小車運動的快慢的兩種方法

學(1)比較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的長短,通過路程長的運動較快,反之較

。過慢?

程(2)比較通過相等路程所用的時間的長短,所用時間長的運動較慢,反之較?

快。

2.定性比較兩輛小車運動的快慢。

3.如何定量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需要測量哪些數據?

提問:你認為可以只用運動時間的長短來比較兩輛小車運動的快慢嗎?為什

么?你認為可以只用通過路程的長短來比較兩輛小車運動的快慢嗎?為什

么?

4.小組交流:怎樣定量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

教師可啟發學生回答:在運動的時間、通過的路程都不相等的情況下,1秒

內通過的路程多的物體運動得快。

三、速度

1.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叫做速度。

,v和t分別是英語速度和時間的第一個字母]?速度的計算公式v=S/t.2

s是德語移動距離的第一個字母]

--

--

3.關于速度的單位,要說明它是依據公式v=S/t得到的。速度等于路程除

以時間,所以速度的單位是路程的單位除以時間的單位。如果路程的單位

用米,時間的單位用秒,速度的單位就是“米/秒”。如果路程的單位用千米,

時間的單位用小時,速度的單位就是“千米/時”。

問:“米/秒”和“千米/時”這兩個單位之間有怎樣的換算關系?

介紹兩者之間的大小關系并推導出:1米/秒=3.6千米/時

4.閱讀課本圖2-22一些物體的運動速度,感受這些物體的運動快慢。

5.根據速度公式計算:(如何通過讀圖獲得解題所要的信息)

汽車在兩塊指示牌之間通過的路程是牌上這兩個數據之差。

汽車通過兩塊指示牌所用的時間是兩次時鐘讀數之差。

。根據速度公式統一單位后求解?教

學四、平均速度

?討論:用速度公式能夠精確地描述變速直線運動的快慢嗎??

過師:雖然無法用一個速度值來描述物體在不同時刻運動的快慢,但可以利用

公式得知一段時間內或一段路程上運動的平均快慢,由公式v=算出來

程的速度稱為平均速度。嚴格說來,

任何一個平均速度總是對應于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范圍,離開了某一段路程

或某一段時間,平均速度就失去可意義。

[課堂小結]

1.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

2.速度的定義、公式、單位。

3.速度公式的應用。

4.平均速度。

1.雖然速度學生在小學里面已經學過,但是學生對于速度的理解,還是存在比較大的偏差。

2.由于應用題做怕了,很多同學對于計算的內容“恐懼”

3.速度單位之間的換算還存在部分學生搞不明白的問題。

--

--

課3.2力的存在(一)時間

能根.2?。能從力的作用所產生的現象概括出力作用的兩種效果.1

教學目標據力的作用效果來確認力的存在。

3.能確認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能用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解釋有關現象

力的作用效果:改變形狀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重點難點力作用的相互性

教學準備氣球橡皮筋磁鐵,小球

[游戲引入]拋汽球。汽球為什么會在空中飛來飛去呢?引出

概念:力。

一、力的作用效果:1.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

思考:在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用力,但我們能看到力嗎?我們

應怎樣來判斷是否有力存在呢?(要求自己舉身邊的有關力的例

子)

總結:我們無法直接看到風,但我們是怎樣感受到風的存在的?(從

“樹動知風”這一作用所產生的效果可以判斷風的存在),同樣我

們可以根據力的作用效果來確定力的存在。

⑴用手位橡皮筋,橡皮筋發生了什么變化?⑵用手拉彈簧伸長,壓

彈簧縮短。

學生自己用身邊的物體來設計一個類似的實驗

總結: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

教介紹:對于看不見的形變可采用放大措施轉變為看得見的形變。

2.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學實驗:若給你一顆鋼珠和一塊磁鐵,看看你能使它的運動發生哪些

變化?學生探究后交流:a.球由靜止變運動b.球運動由慢變快??

過c.球運動由快變慢

d.球運動變為靜止e.球運動的方向發生改變

程說明:物體運動的速度大小和運動的方向統稱為運動狀態,速度

的大小和方向任一發生改變,都稱為運動狀態的改變。

小結:力的作用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討論:生活中存在哪些力的形式:

⑴拉力、壓力、推力、提力等:接觸力

⑵重力(地球對物體的吸引),磁鐵對鐵的吸引力:非接觸力。

說明力的作用不一定需要相互接觸而產生,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

用。

3、力的相互性:讓同桌的兩位同學互相擊打手掌,體味各自的感

受。

當一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作用力的同時,也會受到另一個物體

對它的作用力。

討論:1、送神舟五號升空的火箭推進力來自哪里?

2、磁鐵能吸引鐵塊,反過來鐵塊能吸引磁鐵嗎?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打人和被打,是一樣的嗎?

--

--

[小結

板書]

學生對于從現象到本質的理解還差,哎,還是要繼續努力啦。

--

--

課3.2力的存在(二)時間

1.感受彈力,確認彈力存在的普遍性。

教學目標2.知道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

3.會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

彈簧測力計的使用

重點難點

教學準備彈簧演示用彈簧秤

[引入]由力的大小引入力的測量。

學生根據自身的經驗不難懂得力有大小,引導學生討論以下

問題:

1.彈簧為什么伸長了?[拉力使彈簧伸長]

2.兩位只手分別拉彈簧,彈簧的伸長相同嗎?為什么不同?

3.哪只手的拉力大?怎么知道它的拉力大?

[拉力大小不同,彈簧的伸長不同;拉力越大,

彈簧伸長越大]

在科學主要利用力使物體發生形變的大小來測量力的。

一、力的單位:國際上力的通用單位是牛頓,簡稱牛,要學生記住。

舉例使學生對1牛頓的大小形成具體觀念。

二、彈簧測力計:有了力的單位還不夠,要測量力的大小還需要

教有測量工具。

。測量力的工具是測力計,常用的測力計是彈簧秤??

學1.彈簧秤的原理

①準備一個彈簧,標出彈簧下端所對的位置。②找學生用力去拉?

過彈簧,彈簧長度將________,用的力越大,彈簧的長度就__

_____。③撤去拉力,彈簧將__________。[講解]

程2.彈簧秤的構造

讓學生觀察彈簧測力,引導學生觀察彈簧測力計的外形和內

部構造;鋼制彈簧、掛鉤、指針及刻度。講刻度時應該明確單位、

零刻度線、每一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示數以及彈簧測力計的

量程。要強調測量時不得超過量程。

3.學生實驗:練習使用彈簧秤

讓學生先閱讀課本實驗部分,然后按步驟進行實驗,并把數據記在

筆記本上。

彈簧秤的量程是:___________最小刻度值為:_____

____

用手拉彈簧秤秤鉤,使指針對準1牛頓處,感受一下1牛頓的

力有多大。

增大拉力,彈簧的長度將______,此時彈簧秤的讀數為_____

__牛頓。

最后向學生簡單介紹其他的測力計,指出彈簧測力計只是測

--

--

力計的一種。

[小結]

板書

問題1.關于力的作用效果,學生還是不容易判斷。

課題3.2力的存在(三)時間

1.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

教學目標2.力的圖示作圖

3.了解力的示意圖的意義和作用,并會用它來表示具體的力

--

--

掌握力的圖示作圖的基本操作

重點難點

教學準備彈簧

[復習引入]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思考]:影響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因素?

一、力的三要素:

實驗1:用力拉彈簧,一次用力小,一次用力大。觀察作用效果。

[大小]

實驗2:用力拉或壓彈簧。用力向兩邊拉與用力向中間壓,感受

一下兩種情況彈簧受力后的效果有什么不同?[方向]

實驗3:在分別彈簧的中部、頂部用力,彈簧將如何變化?[作

用點]

解釋:開門時,為什么習慣按遠離門軸的一邊。請學生舉幾

個例子

總結: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

?

作用點。

思考:那么如何描述一個力呢?[語言文字敘述...但不直觀引

?

出]

?

二、力的示意圖:在很多情況下,我們只關心力的方向,而不太關

心力的大小和作用點,這時我們只需在力的方向上畫一個箭頭來

表示力,這樣的圖叫做力的示意圖。說明課文中幾個例子,并介

紹在解題時的一些應用。

[小結]畫圖練習

板書

力的圖示內容比較多,課本上雖然只有寥寥幾句,但里面的內容卻很多,

這是新課程的課文內容的特點。

如何選擇課外的內容,如何讓學生掌握好課內的知識外還要掌握課外的一些

內容,給學生知識的同時不增加過多的負擔,教師要好好努力啊!

課題3.3重力(一)時間

1.能敘述重力的意義,確認重力的方向。

教學目標2.會用重力與質量的關系式G=mg計算物體受到的重力

3.知道重力的測量方法,會用彈簧秤測物體受到的重力

--

--

重力的方向重力與質量之間的關系

重點難點用彈簧秤測量物體重力

教學準備彈簧秤重垂線鐵架臺小木塊

[引入]以身邊的物體拋出后的結果,引出問題:物體為什么會下

落?

一、重力

引導學生分析思考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產生這些現象都有一個共

同的原因,即地面附近的物體都受到地球的向下的吸引力。

[板書]:1.地面附近的物體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

重力的符號為G

思考:重力也有三要素嗎?(引出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重力的方向

實驗:⑴鐵架臺放在水平桌面上,重錘靜止時觀察懸線所處的狀態。

⑵鐵架臺傾斜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重錘靜止時觀察懸線所處

的狀態。

學生觀察總結:無論鐵架臺是否傾斜,重錘靜止時懸線總是處

于豎直狀態。

結論: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思考:為什么重垂線可以用來檢查墻面是否豎直?(出示重垂線,請

教同學試試。)

重力的大小.3?

學重力有大有小,生活經驗告訴我們,一桶水比一杯水重

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彈簧秤來測量,你們猜測重力的大小與什么有?

過關?

[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程教師:重力的大小與質量有什么關系呢?

學生:質量越大,重力也越大;重力與質量成正比……

【做一做】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質量的關系

探究實驗一: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質量的關系

器材:2~3人一組,4只質量為100g的鉤碼、量程為5N的

彈簧測力計。

步驟:用彈簧測力計先后測出4個鉤碼的重力,并填在表中:

重力(牛頓)重力跟質量的比值(牛頓/千?(質量(千克?鉤碼數/只

克)

分析數據:小組匯報實驗結果.重力的大小跟質量有什么關系?

[重力的大小跟質量成正比][比值為9.8牛頓/千克]

9.8牛頓/千克的物理意義是什么?

[質量為1kg的物體受到的重力是9.8N]

2.重力/質量=9.8牛頓/千克。

重力用G表示,單位是牛(N);質量用m表示,單位是千克(kg);9.8

牛頓/千克用g表示,重力的大小跟質量的關系可以表示為

G=mg或g=G/m,

式中的g表示質量為1kg的物體受到的重力是9.8N。在粗略計

--

--

算中,g常取10牛頓/千克。

例:一袋質量為50千克的水泥受到的重力是多大?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強調規范,對典型錯誤作出糾正與評價。

[小結]⑴重力的意義⑵重力的方向⑶重力與質量的關系式

G=mg

⑷g的數值與意義

1.牛頓的故事學生很熟悉,但是也導致了重力與地球引力的混淆,這點是要解

決的一個問題。

2.重力的方向某些同學由于在實驗的時候沒有注意觀察,導致理解發生錯我,

反仍然認為是垂直向下。

思3.關于g的物理意義,學生仍舊比較難以理解,需要給學生一個實驗。

課3.3實驗:重力大小的相關因素時間

1.掌握彈簧秤的使用

教學目標2.通過分析實驗數據,得到重力與質量之間的關系

彈簧秤的使用

重點難點數據分析,獲得重力與質量之間的關系

彈簧秤鐵架臺小鐵塊5個50克重的鉤碼細線學生準備的

教學準備

器材

--

--

一、彈簧秤的結構:

二、熟悉彈簧秤的使用:測量身邊的物體,感受1牛的力有多大

三、使用彈簧秤測量不同個數鉤碼的質量,分析實驗數據。

---------------------------------------

彈簧秤的結構部分大家一起來熟悉

教1.面板、鉤子、圓環、彈簧、指針等

單位、量程、最小刻度值等.2?

學3.受力時彈簧的變化:

第二部分與第三部分,參照實驗記錄單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過程和

過記錄數據

??

程數據分析。

介紹關于g的物理意義等內容。

本次實驗從效果上來看,老師在給學生一個方向后,放手給學生自己設計和

進行實驗,能提高同學的興致,鍛煉學生的能力,比單純的老師講解,學生操作

更加有效果。

從最后實驗記錄的數據來看,存在著這樣幾個問題:

1.曲線圖有部分同學畫不怎么來

反2.部分小組的實驗操作基本由一人擔當了,雖然已經強調過。

思3.在記錄數據過程中,部分學生沒有注意到單位的不同

課題3.4牛頓第一定律(一)時間

1.敘述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

教學目標2.確認力并非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牛頓第一定律

重點難點

教學準備小車斜面木板

--

--

[引入]牛頓:如果說我所看的更遠一點,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肩上的緣故。

[小實驗]桌面上的書本,小球等在推動后發生運動,停力后最終又停止。

分析得: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學生實驗]小車從斜面上下滑后,在水平木板上運動。

速度越來越慢,停止,受到摩擦力作用。

1.設計實驗。

2.設計記錄表格

3.數據分析處理

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車運動時受到的阻力越_____,通過的距離越______,運

教動時間越_______,速度減小得越_______。

,結論: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

學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

。分析結論中的最重要的內容??

過這就是牛頓第一定律。

?分析]生活中有那些例子是在物體受到外力的作用時發生變化的]?

[小結]牛頓第一定律

[作業]

1.對于學生的實驗要加強指導,許多學生自己做還不行。

2.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這點學生不容易理解。

3.在分析事例的時候,要注意引導學生,加深理解。

4.小車用鋼珠替代,操作更加簡便,效果更加明顯。

課題3.4牛頓第一定律(二)時間

1.慣性的意義

教學目標2.一切物體,無論固體、液體、還是氣體,無論都具有慣性。

3.能用慣性知識解釋有關現象

慣性的意義

重點難點

教學準備杯子、泥人、電話卡,象棋,…

--

--

[引入]:小實驗,玻璃杯上的卡片被彈開后,上面的泥人落在杯子中。

1、分析:從牛頓第一定律知道,物體有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和靜止狀

態的性質。得到慣性是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

。演示課本圖2-65,觀察到:小車突然遇到阻礙停止,木塊向前傾倒?、2

請同學進行討論,解釋原因,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小結。

3、演示圖2-66實驗,觀察到:塑料卡片飛彈出去,卡在硬幣掉入水中。

解釋原因,體會由于慣性而具有的現象。

4、探究:以汽車突然啟動時,站在汽車中的乘客為例。

設疑:(1)汽車突然啟動時,乘客向前倒還是向后倒?

(2)乘客為什么向后倒?

(3)這里的乘客要保持原來什么狀態?

?

(4)汽車突然剎車時,站在汽車中的乘客怎樣運動?

:教師總結?、5

?

1)物體在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都具有慣性。慣性與物體是否受力、是否運動

等一切外部因素無關。慣性是物體本身固有的屬性。

2)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是指可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兩種情

況。

3)慣性和慣性定律的聯系和區別:慣性是描述物體在不受外力的情況下的運動

規律。根據這個規律,把物體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的性質定義為慣性,它是物體

的屬性,與物體有無受力,處于什么狀態無關。

6、教師演示課本圖2-87實驗。

提問:如何用慣性理論解釋上述實驗現象:?

再演示:將鋼筆套豎直壓在紙下,紙條放在桌邊,急速抽出紙條,可看到鋼筆套仍

豎在原處。

學生體會操作。

三、小結。

實驗非常重要啊!好的實驗能吸引學生的目光。

今天用的泥人和電話卡,都是生活中平常的物品,但經過這樣的實驗后,學生能

記得更多的東西。

課題3.5二力平衡的條件時間

,知道二力平衡的意義,能說出二力平衡時,物體可能處于靜止狀態?、1

教學目標也可能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能用二力平衡的條件解決簡單的問題。

。能說明二力平衡的條件以及物體運動狀態變化的原因?、2

二力平衡的條件;會判斷平衡力;物體在受平衡力作用時的運動狀態。

重點難點

--

--

教學準備二力平衡的演示器材

[引入]復習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

一、二力平衡的定義

現象:保持靜止狀態。假設:與它受到的力有關。

進而提出問題:受幾個力的作用,每個力叫什么名稱?誰施加的力?

學生互議、得出:受到重力和拉力兩個力的作用,重力是地球施加的,拉力是乳

膠管施加的。受兩個力的作用。

教師和學生一起舉出一些生活中在兩個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狀態的現象……并

投影

1、荷葉上一只靜靜的青蛙;2、水平桌面上的一本書;3、懸掛的日光燈管等

指出:這些物體是在兩個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的,科學中我們把這兩個離稱作一

對平衡力,即二力平衡。

教二、二力平衡的條件1)什么叫力的三要素?2)什么叫力的示意圖?

根據對二力平衡的理解,只畫出一個示意圖?

學二力平衡的條件:同物、同線(?)、等大(?)、反向。

。針對上述有爭議的平衡力是否等大,是否同線,再按課本實驗進行驗證??

過教師引導學生就演示過程和演示現象進行進行觀察和分析,歸納出二力平衡的

四個條件,然后擦掉板書中的?號。

程演示:缺少這四個條件中的一個時,兩個力還能不能平衡?

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線上。

三、課堂練習

四、課堂小節:請學生完成。

五、布置作業。

二力平衡的關鍵是能判斷是否處于平衡狀態。

但部分同學不知道是沒聽還是怎么的,反正就是不知道該怎么去做。

課題3.6摩擦力時間

1.知道摩擦是普遍存在的,固體、氣體和液體產生摩擦力。

教學目標2.了解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理解摩擦力的利和弊,并懂得增大摩擦和減小摩擦的具體方法。

1.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重點難點2.懂得增大摩擦和減小摩擦

教學準備斜面鋼珠毛巾棉布木板

--

--

[引入]當你在平坦的馬路上騎自行車時,若腳不踩腳踏板,車子會慢慢停下來,

為什么?若想使行進中的車很快停下,應采取何種措施?

教師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摩擦力既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

的一面。

一、學生探究——固體、氣體、液體存在摩擦

1、學生探究實驗:分組操作圖2-52、2-53、2-54及自行設計的其它實驗,操

作過程中教師對操作要領適當加以指導,然后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總結:固體之間

有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趨勢時存在著摩擦;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有關。

總結:固體與氣?。觀察圖2-55并閱讀航天器的盔甲——燒蝕材料,討論、2

體間存在著摩擦。舉例。

3、觀察圖2-56,思考、討論

固體與液體間存在著摩擦,這一摩擦比相同條件下固體在氣體中的摩擦大。

結論:不但固體會產生摩擦力,氣體和液體間也會產生摩擦力。氣體和液體間的

摩擦力有時會對物體的運動產生很大影響。

(四)摩擦的有害作用

1.損耗能量,由各種形式的能量所轉化成的機械能,由于摩擦作用,將進而轉化

為熱能而散。

2.引起磨損。它使機械效率降低,潤滑油和功率的損耗增加,零件喪失精度乃

至損壞,因而需要更換。

??

(五)摩擦的有利作用

1.傳動作用,各種動力機、驅動軸,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傳動裝置(如皮帶、傳

動鏈、齒輪、蝸輪、蝸桿等)和各個聯動部件之間的靜摩擦力,帶動各種工作機

運轉。

2.制動作用,各種機械和交通工具乃至行人的減速和停止運行,都是借助于摩

擦作用。據此制成制動器和離合器。

(六)、討論:假如沒有摩擦,將會出現怎樣的情景?

小結:

作業布置

反對于摩擦大小對生活的影響學生較好,但對于世界如果沒有摩擦的想象能力,卻

思很不足,這些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對知識的理解能力還是不夠的。

課題3.7水的壓強日期

1、能舉例說明壓力的特點和壓力的作用效果。

2、確認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用單位面積上受到的

壓力可以很好地反映壓力的作用效果。

3、寫出壓強的公式、單位;能由公式出發得出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能分析增大和

減小壓強的實例。

--

--

壓力概念與重力的區別;壓強概念的建立

壓強公式的教學

課程資

源的準

備與開

調控

教、學預設

對策

【引入】創設情境:約翰.墨里的實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