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編)1-2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教案)_第1頁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編)1-2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教案)_第2頁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編)1-2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教案)_第3頁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編)1-2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教案)_第4頁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編)1-2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節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知識清單知識清單1.使用程序:取鏡安放→對光→放置玻片標本→低倍鏡觀察→高倍鏡觀察。2.高倍顯微鏡操作“四步曲”顯微鏡的使用eq\o(—在低倍鏡下觀察,找到要觀察的物像)顯微鏡的使用↓eq\o(—移動裝片,將物像移到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換上高倍物鏡↓—調節細準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為止,若視野較暗,可調節反光鏡或光圈1.分類依據: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2.常見原核細胞的結構(1)藍細菌(舊稱藍藻)eq\b\lc\{\rc\(\a\vs4\al\co1(\o(\s\up(組成:[①]為擬核,[⑤]為核糖體,生活方式:因其細胞內含有藻藍素,和葉綠素,所以能進行光合作用,,為自養生物))))(2)細菌eq\b\lc\{\rc\(\a\vs4\al\co1(\o(\s\up(組成:[③]為鞭毛;[④]為細胞質;,[⑤]為細胞壁;[⑥]為細胞膜,生活方式:絕大多數營腐生或寄生,生活,為異養生物))))考點突破考點突破考點01掌握高倍顯微鏡的使用【典型例題】在觀察水綿細胞時,將低倍鏡換成高倍鏡后,物像大小、細胞數目和視野亮度的變化(

)A.變大、變多、變亮 B.變大、變少、變暗C.變小、變多、變亮 D.變小、變多、變暗【答案】B【解析】將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后,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變大,細胞的體積變大,看到的細胞數目減少,此時進入視野的光線減少,視野就變暗。因此,將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后,物像大小、細胞數目和視野亮度的變化是:變大、變少、變暗。故選B。【方法規律】從低倍鏡換成高倍鏡后視野發生變化列表比較項目視野范圍視野亮度細胞數目細胞大小低倍鏡大亮多小高倍鏡小暗少大考點02辨析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典型例題】下列關于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結構敘述中正確的是(

)A.原核細胞中的核酸只存在于擬核中B.擬核中沒有核膜,不存在于動植物和真菌細胞中,只存在于細菌細胞中C.染色體是真核細胞特有的結構D.綠色植物和藍細菌都能進行光合作用,它們最主要的區別是有無葉綠體【答案】C【解析】A、原核細胞中含有DNA和RNA兩種核酸,其中DNA主要存在于擬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細胞質中,A錯誤;B、擬核中沒有核膜,不存于動植物和真菌細胞中,只存在于細菌、支原體等原核細胞中,B錯誤;C、染色體是真核細胞特有的結構,原核細胞無染色體,C正確;D、綠色植物和藍細菌都能進行光合作用,它們最主要的區別是有無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細胞核,D錯誤。故選C。【歸納總結】列表法比較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比較項目原核細胞真核細胞本質區別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細胞壁主要成分為肽聚糖(細菌)植物細胞壁主要成分為纖維素和果膠,真菌細胞壁主要成分為幾丁質細胞器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種類多,而且有具膜結構的復雜細胞器DNA存在形式擬核中:大型環狀、裸露質粒中:小型環狀、裸露細胞核中:與蛋白質形成染色體細胞質中:在線粒體、葉綠體中裸露存在光合色素藍藻含有葉綠素和藻藍素植物細胞的葉綠體中含有葉綠素a和葉綠素b等分層提分分層提分題組A基礎過關練1.如圖是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幾何圖形,①~⑥是有關顯微鏡的幾個操作步驟。要將視野中的物像從圖甲轉為圖乙,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①轉動細準焦螺旋

②向右上方移動裝片

③轉動粗準焦螺旋

④向左下方移動裝片

⑤調節光圈

⑥轉動轉換器A.①③④⑤ B.②⑥⑤① C.②⑤⑥① D.④⑥⑤③【答案】B【解析】由題圖信息分析可知,要將視野中的物像從圖甲轉為圖乙,是低倍鏡轉換為高倍鏡的操作,物像位于視野的右上方,故移動物像時需向右上方移動裝片,正確操作順序為:②向右上方移動裝片→⑥轉動轉換器→⑤調節光圈→①轉動細準焦螺旋。故選B。2.發菜(屬于藍細菌)已被我國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生物,其結構與酵母菌最大的區別是(

)A.有染色體 B.無細胞壁C.無細胞質 D.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答案】D【解析】藍細菌屬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屬于真核生物,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相比,最大的區別在于原核生物(藍細菌)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故選D。3.若用同一顯微鏡觀察同一標本4次,每次僅調整目鏡或物鏡和細準焦螺旋,結果得到下面各圖。其中視野最暗的是(

)A. B.C. D.【答案】C【解析】題中提出“每次僅調整目鏡、物鏡和細準焦螺旋”,沒有調反光鏡和光圈,而高倍鏡與低倍鏡相比,高倍鏡觀察到的細胞數目少,細胞體積大,但是視野暗,因此根據C項細胞最大,可知放大倍數最大,因此視野最暗。即C正確,ABD錯誤。故選C。4.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一般由核酸和蛋白質組成B.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具有相似的細胞膜和細胞質,它們的遺傳物質主要是DNAC.細胞學說揭示了動植物的統一性D.細菌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膜和細胞質,都沒有細胞核和染色體【答案】B【解析】A、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一般由核酸和蛋白質組成,但是,病毒的生活離不開細胞,A正確;B、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具有相似的細胞膜和細胞質,它們的遺傳物質是DNA,B錯誤;C、細胞學說揭示了動植物細胞的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C正確;D、細菌是原核生物,其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膜和細胞質,都沒有細胞核和染色體,D正確。故選B。5.下列生物中屬于原核生物的一組是(

)①藍細菌

②酵母菌

③草履蟲

④顫藍細菌

⑤發菜

⑥青霉菌

⑦細菌A.①⑥ B.①②④⑤ C.①④⑤⑦ D.①④⑤⑥【答案】C【解析】①藍細菌細胞中沒有核膜,為原核生物,與題意相符,①正確;②酵母菌細胞中有核膜,為真核生物,與題意不符,②錯誤;③草履蟲細胞中有核膜,為真核生物,與題意不符,③錯誤;④顫藍細菌細胞中沒有核膜,為原核生物,與題意相符,④正確;⑤發菜細菌細胞中沒有核膜,為原核生物,與題意相符,⑤正確;⑥青霉菌細胞中有核膜,為真核生物,與題意不符,⑥錯誤;⑦細菌細胞中沒有核膜,為原核生物,與題意相符,⑦正確。即屬于原核生物是①④⑤⑦,C正確。故選C。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新冠病毒和大腸桿菌一樣都具有無核膜包被的細胞核B.綠藻和螺旋藻都能進行光合作用,這與它們含有葉綠體有關C.可用普通的光學顯微鏡觀察新冠病毒變異株的結構D.1958年德國的魏爾肖總結出“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答案】D【解析】A、新冠病毒無細胞結構,大腸桿菌為原核生物,具有無核膜包被的細胞核,A錯誤;B、綠藻是低等植物,和螺旋藻都有細胞壁、核糖體,但綠藻是真核生物,有葉綠體,而螺旋藻為原核生物,沒有葉綠體,B錯誤;C、觀察新冠病毒變異株的結構需要借助電子顯微鏡來觀察,C錯誤;D、1958年德國的魏爾肖總結出“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從而對細胞學說進行了修正,D正確。故選D。7.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①藍藻②酵母菌(真菌)

③變形蟲④松樹⑤小麥⑥大腸桿菌

⑦艾滋病病毒⑧肺炎雙球菌(1)具有核膜的一組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號)。(2)含有核糖體,但無染色體的一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號)。(3)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號)。(4)⑤和⑥在細胞結構最根本的區別是前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和⑦的區別是后者_______________,⑥、⑦、⑧三種生物都具有的結構或物質是_______________。(5)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統一性表現在都具有相似的細胞結構,即__________。【答案】

②③④⑤

①⑥⑧

①④⑤

具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不具有細胞結構

RNA(核酸)、蛋白質

細胞膜

細胞質【解析】(1)具有核膜即屬于真核生物的有②酵母菌、③變形蟲、④松樹、⑤小麥。(2)含有核糖體,但無染色體的生物即原核生物有①藍藻、⑥大腸桿菌、⑧肺炎雙球菌。(3)④松樹、⑤小麥含有葉綠體可以進行光合作用,①藍藻含有光合色素,可以進行光合作用。(4)⑤小麥是真核生物,⑥大腸桿菌是原核生物,二者的根本區別是前者具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⑥大腸桿菌是原核生物,⑦艾滋病病毒是病毒,二者的區別是后者無細胞結構。⑥、⑦、⑧三種生物都含有核酸和蛋白質。(5)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統一性表現在都具有細胞膜、細胞質。題組B能力提升練8.下圖1、2為光學顯微鏡物鏡,3、4為目鏡。欲獲得最大放大倍數的觀察效果,其正確的組合是(

)A.1、4 B.2、4 C.1、3 D.2、3【答案】D【解析】光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目鏡越短,放大倍數越大。因此欲獲得最大放大倍數的觀察效果,其正確的組合是2、3。故選D。9.在低倍鏡下的視野內圖象是“dp”,實際圖象是()A.pd B.dp C.qb D.bq【答案】B【解析】由于顯微鏡所成的像是上下顛倒,左右相反的,在低倍鏡下的視野內圖像是“dp”,其實際圖像是dp,ACD錯誤,B正確。故選B。10.換上高倍鏡,不應出現的操作是(

)A.調節聚光器 B.調節粗準焦螺旋C.調節反光鏡 D.調節細準焦螺旋【答案】B【解析】換上高倍鏡,視野會變暗和物像不清楚,故需要調節聚光器和反光鏡來增加視野的亮度,并且調節細準焦螺旋來增加視野的清晰度,但不應調節粗準焦螺旋,避免鏡筒下降時壓壞物鏡鏡頭和載玻片。故選B。11.大腸桿菌和變形蟲都是單細胞生物。雖然它們的大小和形狀各不相同,但它們都有相似的結構,即都具有(

)A.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B.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C.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染色體D.細胞膜、細胞質、儲存遺傳物質的場所【答案】D【解析】根據題意分析,大腸桿菌是原核生物,變形蟲屬于真核生物,二者共有的結構有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儲存遺傳物質的場所(變形蟲是細胞核,大腸桿菌是擬核)。故選D。12.如下表所示,a、b、c、d最有可能是(

)細胞結構細胞壁細胞大小核膜a有有較大有b有無較大有c有有小無d無無-無A.病毒、植物、動物、細菌 B.植物、動物、細菌、病毒C.細菌、動物、植物、病毒 D.動物、植物、細菌、病毒【答案】B【解析】a有細胞結構,細胞較大,且有核膜,因此為真核生物,又由于具有細胞壁,因此為植物細胞;b有細胞結構、無細胞壁,也具有核膜,因此為真核細胞,且為動物細胞;c有細胞結構,無核膜,說明是原核細胞,有細胞壁且細胞較小,結合選項可知,應該表示細菌,d沒有細胞結構,只能是病毒,因此a、b、c、d最有可能依次為植物、動物、細菌和病毒,B正確。故選B。13.下列關于藍細菌和衣藻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藍細菌和衣藻的生命活動都離不開細胞B.藍細菌和衣藻最主要的區別是無成形的細胞核C.從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來看,藍細菌既是細胞層次也是個體層次D.藍細菌和衣藻都含有葉綠體和DNA,是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自養生物【答案】D【解析】A、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藍細菌和衣藻均為單細胞生物,其生命活動都離不開細胞,A正確;B、藍藻屬于原核生物,其沒有核膜包圍的細胞核,但衣藻屬于真核生物,其含有核膜包圍的細胞核,因此,藍細菌與衣藻相比,最主要的區別是無成形的細胞核,B正確;C、藍藻和衣藻都是單細胞生物,因此在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上它們既是細胞層次也是個體層次,C正確;D、藍細菌為原核生物,不含葉綠體但含有葉綠素和藻藍素,而衣藻為真核細胞,含有葉綠體和DNA,二者都是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自養生物,D錯誤。故選D。14.如圖所示:圖甲中①②③④表示鏡頭,⑤⑥表示物鏡與載玻片之間的距離,圖乙和圖丙分別表示不同放大倍數下觀察到的圖像。請回答以下問題:(1)①比②的放大倍數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數____。若使物像放大倍數最大,圖甲中的組合一般是________。(2)把視野里的標本從圖乙轉為圖丙,應選用________(填序號)鏡頭。(3)從圖乙轉為圖丙,正確的調節順序:移動標本→轉動轉換器→調節光圈→轉動____________。標本移動方向_______(4)在10×10的放大倍數下看到64個細胞,而且在視野的直徑上排成一行,則轉換為10×40的放大倍數后,看到的一行細胞數為____個,若這64個細胞充滿視野,則能看到____個細胞。【答案】

②③⑤

②③

細準焦螺旋

右上方

16

4【解析】(1)①比②的放大倍數小,③比④放大倍數大,且物鏡的鏡頭越長,其放大倍數越大,與玻片之間的距離越近,因此使物像放大倍數最大的組合是②③⑤。(2)把視野從圖中的乙轉為丙時,放大倍數增加,應選用②③組合的鏡頭。(3)從圖中的乙轉為丙,要先把觀察對象移到視野中央,改用高倍鏡,再用細準焦螺旋調焦,還要調整視野亮度,故正確調節順序:移動標本→轉動轉換器→調節光圈→轉動細準焦螺旋。丙圖所示是位于乙圖右上方的細胞,從圖中的乙轉為丙時,應向右上方移動裝片。(4)顯微鏡目鏡為10×、物鏡為10×時,放大倍數為100×,物鏡轉換為40×后,放大倍數為400×,則視野中看到的細胞數目為原來的1/4,因此看到的一行細胞數為64×1/4=16個;若這64個細胞充滿視野,則視野中看到的細胞數目為原來的1/4×1/4=1/16,即看到的細胞為64×1/16=4個。題組C培優拔尖練15.圖為顯微鏡觀察的兩個視野,若要由視野(1)變為視野(2),下列操作過程中正確的順序是(

)①轉動粗調節器②轉動細調節器③調節光圈④轉動轉換器⑤向右上方移動玻片⑥向左下方移動玻片A.①③④⑤ B.⑤④③② C.⑥④③② D.④⑥③②【答案】C【解析】據圖分析,視野(1)甲在左下方,因此物像甲要向右上方移動,故玻片應向左下方移動,移到視野中央后再放大,若先放大甲就有可能移動到視野外面而看不到,因此首先要⑥向左下方移動玻片;放大時用④轉動轉換器換上高倍鏡;換用高倍鏡后視野變暗,因此還要③調節光圈,用大光圈使視野變亮;為了看得更加清晰需要②轉動細準焦螺旋。因此正確的操作步驟是⑥④③②。故選C。16.在低倍鏡下,如果一個細胞偏向視野的左前方,要將其移到視野中央,應將玻片向哪個方向移動(

)A.右前方 B.左前方C.左后方 D.右后方【答案】B【解析】圖中物像位于視野的左前方,因此,“如果一個細胞偏向視野的左前方,要將其移到視野中心”,應將玻片向左前方移動,ACD錯誤,B正確。故選B。17.圖甲是一組目鏡標有6×和16×、物鏡標有10×和20×的鏡頭,圖乙是在圖甲中選用的一組能放大160倍的鏡頭組合所觀察到的圖像。欲將裝片中右上方細胞放大320倍觀察,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將裝片向右上方移動,直到右上方的細胞位于視野正中央B.將顯微鏡的光圈調大,反光鏡調成凹面鏡C.目鏡不需要換,轉動轉換器將物鏡換成鏡頭③D.換高倍鏡后,圖乙視野內細胞數將變為2個【答案】D【解析】A、由于顯微鏡成像為倒像,乙圖中的物像移動方向與裝片相反,因此將裝片向右上方移動,則可導致右上方的細胞位于視野正中央,A項正確;B、換上高倍鏡后,視野變暗,故應將顯微鏡的光圈調大,反光鏡調成凹面鏡,B項正確;C、原放大倍數為160倍,現放大倍數為320倍,故將物鏡由10×換為20×即可,即轉動轉換器將物鏡從④換成鏡頭③,而目鏡不需要換,C項正確;D、顯微鏡放大的是長度,假設細胞為邊長為a正方形,換成高倍鏡后,細胞邊長為2a,其面積變為原來的4倍為4a2,而視野范圍不變,為故可觀察到的細胞個數為4×a2/4a2=1,即圖乙視野內細胞數將變為1個,D項錯誤。故選D。18.下圖是將HIV病毒、藍細菌(即藍藻)、變形蟲和衣藻四種生物按不同的分類依據分成四組,下列選項中說法錯誤的是(

)A.甲組和乙組的生物中都有RNA B.甲與乙的分類依據可以是有無葉綠體C.丁組中的生物細胞中都具有核膜 D.丙與丁的分類依據可以是有無染色體【答案】B【解析】A、HIV的遺傳物質是RNA,變形蟲、藍細菌、衣藻屬于細胞生物,含有RNA,A正確;B、乙組中的藍細菌也沒有葉綠體,B錯誤;C、丁組生物都是真核生物,故丁組中的生物細胞中都具有核膜,C正確;D、丁組生物都是真核生物,含有染色體,丙組HIV和藍細菌均不含染色體,D正確。故選B。19.當顯微鏡的目鏡為10×,物鏡為10×時,視野范圍內看到相連的400個細胞。若目鏡不變,物鏡換成100×時,則在視野中可看到幾個細胞(

)A.1

個 B.4個 C.25個 D.100個【答案】B【解析】當顯微鏡的目鏡為10×、物鏡為10×時,在視野直徑范圍內看到一行相連的400個細胞,一行細胞是長度,若目鏡不變,物鏡換成100×,比原來放大了100倍,則在視野中可看到這行細胞中的400÷100=4個細胞,B正確,ACD錯誤。故選B。20.下列四組生物中,都屬于真核生物的一組是()A.噬菌體和根霉 B.細菌和草履蟲C.衣藻和變形蟲 D.藍藻和酵母菌【答案】C【解析】A、噬菌體屬于病毒,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根霉是真核生物,A錯誤;B、草履蟲是原生動物,細菌屬于原核生物,B錯誤;C、衣藻和變形蟲均屬于真核生物,C正確;D、細菌和藍藻細胞為無核膜包被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屬于真核生物,D錯誤。故選C。21.下圖是幾種生物的基本結構模式圖。請根據圖回答下面的問題:(1)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是________,圖中能表示生命系統個體層次的是_____(填標號)(2)最有可能屬于病毒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