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023年紀念孫中山誕辰151周年專題演講稿
今年是孫中山先生誕辰151周年,孫中山是我國歷史上的革命先驅,值得我們尊敬和緬懷。以下小編為大家提供的2023年紀念孫中山誕辰151周年專題演講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2023年紀念孫中山誕辰151周年專題演講稿一
尊敬的領導,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接下來由我為大家帶來關于紀念孫中山誕辰151周年活動的演講。
縱觀孫中山先生一生的奮斗歷程,他的思想和實踐中,愛國主義像一根耀眼的紅線,貫穿了他一生斗爭的每個階段和各個方面。孫中山的革命是為了愛國。1894年,山興中會在孫中山的奔走組織下成立了。他沉痛地指出,“方今列強環伺,虎視鷹瞵,久垂涎于中華五金之富,物產之饒。蠶食鯨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實堪慮于日前。有心人不禁大聲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在192023年推翻了清朝政府,結束了延續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統治,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在辛亥革命后,帝國主義的矛盾和爭奪,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各自扶持軍閥充當代理人,割據一方,彼此廝殺,戰亂頻繁,中國依然是四分五裂的局面。反對國家分裂,維護國家的完整統一,成了孫中山一項首要和迫切的任務。他縈思探索、夢寐以求和奮斗不止的追求,就是國家的完整統一。孫中山著重把是否維護國家統一作為衡量人們愛國與否的重要標準,強調“國家統一,實關國家之危亡”,反復論證“統一之時就是治,不統一之時就是亂”的道理,把統一作為國家強大的前提,特別指出“統一成而后一切興革乃有可言。”堅決反對任何分裂中國的政治方案。他在192023年和1921年進行的兩次護法運動,都是針對國家四分五裂的局勢,為打倒軍閥,削平叛亂,統一中國,實行民主政治。他一再表示,要“竭志盡誠,以救民國,破除障礙,促成統一,鞏固共和基礎。”“中國人民再也不能容忍別人瓜分自己的國家,他們希望統一,成為一個強大的和不可動搖的民族。”當前,實現祖國統一,乃是海峽兩岸人民的企盼,是一股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凡華夏子孫、海峽兩岸的同胞,都應當深思孫中山所揭示的真理,追慕孫中山為愛國而致力于統一的榜樣,為祖國和平統一和振興中華做出積極的貢獻。
愛國必須全心全意致力于建設國家。孫中山的愛國精神不僅體現在革命與維護國家統一之上,還體現于建設國家,改變中國經濟的落后面貌,實現經濟、政治、文化和國民素質的現代化。“為眾生謀幸福”,使中國走上富民強國之路。他指出,“要解決民生問題,一定要發達資本,振興實業。”孫中山192023年辭去臨時大總統職位,一則是為了能和平統一祖國,免于國家形成南北分裂之局,另則是為了能夠專心從事實業救國。他提出了用2023年時間修筑20萬里鐵路以奠定中國富強之基礎的宏偉目標。為“登中國于富強之域,躋斯民于安樂之天”,他經過多方考察、總結經驗,又于1919年提出了《實業計劃》這一以國家工業化為中心的、使國民經濟全面現代化的大規模建設規劃。雖然先生的諸多計劃和主張因時局的限制而沒有得到實現,但其盼望祖國強盛,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望卻凝聚著他的拳拳愛國之心,同時也深深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堅韌不拔、奮斗不息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精華所在。多少世紀以來,無數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為了中國的繁榮富強奮斗不止,孫中山先生則是他們的集中代表。他一生的奮斗歷程充分體現了這一精神:多次起義失敗、他鄉被難、奸人篡權、小人背叛、他人質疑……所有這一切打擊和磨難都未能使他失去為實現救國圖強而奮斗一生的堅強意志。反過來他還能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尋找更有益于救國的道路與革命主張。就如孫中山自己所說,“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厲,”及至生命終結之時,仍不忘告誡黨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現在,我們已經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標,正在努力實現第三步。但是,我們仍然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我們的綜合國力還有待于進一步增強,科學技術還有待于更大的飛躍,國際地位還有待于提高,等等,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還很多、很重,我們仍然需要艱苦努力,奮斗不息。孫中山以超人的意志和毅力,幾十年如一日奮斗不息的精神,正是我們今日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所需要堅持和發揚的。
與時俱進、緊跟歷史潮流不斷進步的精神,是孫中山的又一突出品格。他一生追求真理,不斷進步,始終站在時代的前列,順歷史潮流而前進。孫中山指出,“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在愛國思想驅使下,他表現出了服從真理,追求進步的偉大精神。最初他幻想依靠帝國主義來助中國走向共和,為此奔走他國,多方呼吁;在南北割據時期,他又幻想依靠軍閥來維護共和,然而,陳炯明的叛變使他深刻認識到,謀求國家統一進步,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決心“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決定同代表中國新興力量的中國共產黨攜手,改組國民政府,重新解釋三民主義,一手制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實現了其一生中最偉大的轉變,成為其繼辛亥革命之后又一偉大的歷史貢獻。當今社會的發展變化一日千里,故步自封就等于落后,而落后就意味著挨打,只有與時俱進,緊跟世界潮流,把握世界脈搏,方能時刻以新的面孔、新的姿態展現于世界面前,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23年紀念孫中山誕辰151周年專題演講稿二
自古以來,無數仁人志士以愛國為崇高之志,以報國為終生之責。為了中華的崛起,為了雪恥報國,為了振興華夏,為了騰飛于世界。我們的前輩發奮努力,克己奉公,凝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它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歷史文化的積淀,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推動著中華民族的前進、發展。
孫中山先生是杰出的愛國主義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他在我國各族人民和一切愛國人士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中國共產黨人從來就是孫中山革命事業的堅定支持者、合作者和繼承者。正是靠著這種精神,億萬中華兒女迎來了嶄新的一天。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和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和一切愛國力量,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付出了巨大犧牲,終于完成了孫中山先生沒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把這個革命發展為社會主義革命,從根本上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命運,使中國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孫中山先生,作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的一個偉大革命家,他的奮斗的一生留給我們很多有益的東西。作為我們民族的楷模,他的思想值得發揚光大。
我們了解孫中山,主要是從課本以及網絡,在當時晚清時代,我們還是不能切身體會到當時國家的困難,不能想象到人民的生活究竟是有多么的難過,但是我非常感激與敬佩在這個時候站出來的革命先輩們,舊制度的力量在當時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然而,他們仍然團結起來做斗爭。一次失敗了,總結經驗后又繼續新的革命,坎坷的道
路什么時候才能結束當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當腐朽的制度消失不在,當人民不再受到壓迫,他們的路途就結束了。不,我錯了,革命的道路永遠不會結束,一個目標實現了,就有新的目標又出現,因而,什么是革命者就是不斷探索更好的光明大道的人。
中國共產黨人一直堅持是孫中山革命事業的繼承者。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完成了民主革命,并正在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努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走上共產主義社會道路,這些都和當時孫中山先生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一致的,歷年來,每個為中國革命奮斗的人無不希望看見今天我們這樣的成果,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新中國的未來的潛力不可想象。很多時候,我在想,如果我們回到那個革命的時代,該怎么向偉大的革命先輩解釋今天我們祖國的輝煌成就,也許他們都不會相信,因為這個世界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
對孫中山的評價歷來很多,周恩來說孫中山是資產階級革命家,他有功績,也有缺點。劉少奇說:“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革命家,是我們的老師。我們現在實行的新民主主義就是繼承了孫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義。”對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評價他的功過,都必須從客觀的角度出發,中山先生無疑是功大于過的人,盡管他站在資產階級革命派的立場上,但他在革命中的付出,為后來黨的革命事業做出重大的貢獻。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向孫中山這樣的偉人,他的所作所為是想讓后人更好的評價他嗎!不是的。在他做自己想做的時候,是真真為了人民,為了我們民族,而不是為了名利,為了死后被后人的美好的贊譽,因此,他無愧于自己,即使死了,孫中山先生依然牽掛著中國未來,讓我們向這樣的偉人致敬。中國的道路并沒有結束,我們青少年肩負著偉大民族復興的艱巨任務。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是孫中山先生革命的繼承者,我們都要繼續革命下去,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的任務是艱巨的,我們要隨時銘記歷史,銘記心中的責任,為社會和國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歷史在發展。我國已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時期。新的時代在呼喚著我們這一代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需要我們這一代人為之奮斗。今天,我們紀念孫中山先生,不僅要記住孫中山先生的英名,更要發揚他的民族精神,繼承他的偉大事業,為早日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和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而努力奮斗。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不是非要向孫中山先生那樣,作出對國家有巨大意義的事情,我覺得,作為普通人,只要我們做好身邊的小事,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自己應做的事,做好自己在社會的角色中每個該盡的義務,這樣我們已經對國家給了很好的幫助,每個人都這樣做,社會也會更好的。
2023年紀念孫中山誕辰151周年專題演講稿三
馬克·吐溫的寫作里有個手法──當寫到一個嚴肅到不行的場合,譬如今天這種場合,他就會讓一只小土狗,不知道從哪里躥出來,突然奔跑到前面,把演講的人撞一下,那份嚴肅就被瓦解了,我不知道今天我拿這嚴肅怎么辦,但是很高興能夠來到這里。
我不是孫逸仙研究的專家,所以今天只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對那個時代的觀察。
列強瓜分的中國
1912是甚么樣的時代第一個浮出的意象,可能就是——那是一個列強瓜分中國的時代。有張漫畫,是當時一個法國雜志所刊出的。桌上有個大餅,寫著CHINE,列強拿著刀分割這個餅。整個19世紀,是這樣弱肉強食的時代。
那也是個非常殘酷的時代。沈從文自傳里有段文章題目就叫作《辛亥革命的一課》。沈從文生于192023年,住在湖南的鄉下,在192023年最混亂的時代,從他七八歲的眼睛看到的世界是滿地人頭的:當時滿清政府到處搜捕革命黨員,但到底誰是革命黨呢鄉下官兵于是抓人頭充數,成千上萬的,五花大綁地被抓去砍頭,基本上都是鄉下的農民。在沈從文的村子里每天大約有一百多的農民被抓去河邊砍頭,砍到后來,人實在太多了,官兵就把成堆的農民抓去大王廟面前擲筊,如果丟出來的是兩面都向上或一陰一陽的,就到“活”的這一邊,如果兩個都覆蓋住,就被分去“死”的那邊,等砍頭。運氣不好的農民擲完筊,也就乖乖地去排隊等砍頭。
每一天在河邊,都有很多的圍觀者去看砍頭,所以沈從文從小的數字學習,是從數尸體學來的。圍觀者嬉笑不已,有時圍觀的人太多了,官兵也搞不清楚到底誰該殺誰不該殺,有的“該”被砍頭的不知怎么混到嬉笑的人群里,也就被當作路人給放了。
不穩定的民國
有張圖,中間站著的是孫中山先生,在上海車站,一行人正要搭火車去南京就職總統。民國終于建立了,但非常不穩定。
一張奇特的郵票可以充分表達政局的不穩。192023年中華民國成立了,可是我們也都知道,十九世紀到廿世紀初的中國,海關和郵政全部由外國人主控。當時的郵政總辦是一位法國人叫帛黎,當中華民國成立時,他非常不甘愿,不認同。郵票上面還是寫著“大清郵政”,可是孫中山都已經在南京宣誓就職了,怎么辦他就在郵票的中間,印上了“臨時中立”四個字。到了三月的時候,孫中山嚴重抗議,他才再加“中華民國”四個字。從一張小小的郵票里,就看得出一個動蕩的時代。
192023年前后,不只是軍事動蕩,不只是政治動蕩,其實更是改風易俗、價值翻轉的時代;服裝,纏足,包括發型,剪辮子這件事情,都是嚴重的大事。
價值的翻轉
豐子愷的漫畫畫了一個舉頭仰看科舉發榜的書生,一個中國文人腦后垂下長長的辮子。192023年,割除辮子,是與過去兩百多年巨大的割裂。
錢穆先生出生在1895年。192023年,風聲鶴唳,十幾歲的孩子都知道時代要變了。有一天晚上,他睡不著,在他同學的枕頭下面發現了一本書——是譚嗣同的《仁學》。譚嗣同這位前進的思想家,就在這晚讓十五歲的錢穆認識了,錢穆最震動的是什么呢竟然是譚嗣同在《仁學》里頭談頭發的部分。把人依照發型來分,譚嗣同說,全發戴冠的,是中國人;把頭發剃光的是印度人,把頭發剪短的,是西方人;第四種,前面都刮光,后面留個豬尾巴的,叫做滿洲人。
少年錢穆翻來覆去睡不著,第二天就把自己的辮子給剪了。問題是,他辮子才剪了,沒幾天要放假了,他要搭火車回家,朋友就警告他說,你現在沒有辮子,一上火車一定會被官兵抓起來被當革命黨給殺了。事情非常的危急,怎么辦呢錢穆就把剪下的辮子縫到瓜皮帽上,偽裝辮子。在歷史大轉換的時代,一根辮子很可能就讓人送了性命。
其實,錢穆不需要縫辮子,因為在192023年前后,已經出現“改良帽莊”,有現成的帽子加辮子的改良帽可以買了。那個時候,道士服突然貴了,因為很多人買道士服來穿,道士的高帽子可以把不剪的辮子藏起來,可收可放,端看你遇到的是官兵還是革命軍。
192023年之后,守城門的革命軍,到處抓留辮子的人,抓到就是咔擦一刀。那時候關于剪辮子的漫畫特別多。價值的大翻轉,辮子可以代表。
我們講到1911、192023年,就聯想到革命、戰爭、動亂、割裂,仿佛沒有任何其他的大事了。事實是這樣的嗎譬如傳染病,會因為革命而暫停爆發嗎
伍連德這個人
192023年在東北爆發的鼠疫,死亡人數六萬,是一場大規模的疫戰。那個時候,東北的鐵路,東清鐵路是俄國的,南滿鐵路是日本的,然后從奉天到北京的,才是華人的,連治理權都是分開的。當有傳染病的時候,成千上萬的人潮從火車來往上下,傳染病也迅速蔓延擴張。當革命在南方蔓延的時候,哈爾濱卻在疫病的恐怖下一天死一兩百人。當時醫學的常識,大家以為這是跳蚤咬老鼠然后傳人。在人人自危的氛圍里,北京派了一個人趕赴東北處理緊急疫情,這個人叫伍連德,馬來西亞出生、劍橋醫學院的畢業生。他趕到哈爾濱,經過解剖和觀察,斷言這是一個飛沫空氣傳染的肺鼠疫,是人對人直接的傳染,因此它的嚴重度、傳染速度,遠超過人們尤其是當時西方專家的認知。
伍連德在192023年,動用了三千名士兵、警察、醫師、護士,投入防疫。借用了俄國鐵路局一百廿輛列車,作為隔離醫院。我們在一百年后的SARS時也有經驗,大家都要戴口罩,口罩怎么來的伍連德在192023年時,認定肺鼠疫是飛沫傳染,因此他嚴格要求所有人都戴厚口罩,當時就叫做“伍連德口罩”。一位法國專家不接受伍連德的判斷,堅持不戴口罩進入疫區,沒有幾天就染病死亡,震驚了國際。
冰原上堆積了兩千兩百具尸體,裝在成千的薄棺內。伍連德說服了清廷,做出一件空前的措施:火化。
他說服清廷“解剖”的醫學必要,使得現代醫學有了開始。也就是說,當武力革命在南方動蕩的時候,伍連德在冰天雪地里默默開啟了現代公共衛生的制度建立。
辛亥革命到高潮時,伍連德的工作是否停頓下來沒有。他計劃向英國募款,組一個紅十字會,然后由他率隊到辛亥革命的武漢前線去為傷兵治療。他說,不管是清軍或革命軍,他想為兩邊的士兵裹傷。
伍連德所做的事,基本上叫做不動如山。價值可以翻轉,世界可以顛倒,革命可以燃燒,他卻專心堅定做自己認為最有意義的事。
詹天佑這個人
另外一個想分享的是大家很熟悉的詹天佑。革命了,戰爭了,時代要換了,天要變了。在大動蕩里,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停擺是的,很多原來的秩序都停擺了,革命的意思就是原秩序的停擺和替換。但是有些事情,不因革命或戰爭或改朝換代而停。詹天佑在192023年時完成了京張鐵路,這是第一條中國人自己完成的鐵路,途經八達嶺,技術之艱難,當時也是舉世驚詫的。
之后詹天佑又成為粵漢鐵路的總工程師,或稱為總理。粵漢鐵路從1896年核準動工,到1936年才完成,經過了幾乎半個世紀。
在192023年時情勢非常不好的時候,詹天佑曾在一封寫給同事的信件中提及對時局的憂慮。“廣州正處于憤激的形勢中,我希望不會有嚴重的后果,但是可能會有巨大的悔恨。”我們可以想象,一個以一生投入推動國家基礎建設的人,對于革命所可能帶來的中斷和破壞,會非常憂慮。
廣州是一個革命的核心地,當戰爭要在廣州爆發時,詹天佑人在廣州。幾乎所有管鐵路系統的人都逃難去,列車停駛了,甚至也開始發生搶劫。在這樣一個不安的時代里,詹天佑怎么做他把所有粵漢鐵路的主管找來,告訴大家革命就要爆發了,所有要離開的人都來跟我登記,我可以讓你們走,但是每個人都要先做好工作細節的移交。后來發生的情況是,當街頭因革命而沸騰時,詹天佑手上的那段粵漢鐵路工作,始終是照常運行的。
孫逸仙這個人
192023年5月17日,孫中山先生就到了廣州,詹天佑以粵路公司經理的身份接待孫先生,這已經是192023年的5月。諸位熟悉孫中山先生歷史的就知道,孫先生很快地就擔任了全國鐵路總監,他提出了要為中國建設20萬公里的鐵路,后來變成了“建國方略”。“建國方略”提出的宏偉基礎建設藍圖包括要在十年內為中國修建17萬公里的鐵路,170萬公里的公路。這個夢想距離現實有多遠呢一直到1949年,全中國的鐵路系統加起來不到2萬公里。到今天距離192023年一百年之后,現在的中國,真正營運的鐵路里程是8萬多公里。公路就遠遠超過了孫所擘劃的,有360萬公里。
孫先生當時有一個澳洲的顧問叫作端納。端納在192023年6月底時,見了孫中山先生之后對他很不滿意,給另外一個很有名的澳洲記者摩里斯在七月四日寫了一封私人信,發了一堆牢騷:“孫先生告訴我,他已經決定要盡自己畢生的精力發展鐵路,他說他幾個月內還不能公開他的計劃,我就磨了他好一陣子,他最后拿出一張6英尺見方的大地圖鋪在地上,從這張地圖可以看出孫中山先生狂妄極了,簡直是個瘋子,他完全的不切實際,對于他目前開創的事業沒有最基本的了解。”
這是端納私下對孫中山的批評。端納說,“這幅地圖包括西藏、蒙古,以及中國西部最偏遠的地區,孫中山煞費苦心地用筆在各省及周邊地區的地圖上畫了許多條線,他用線標出從上海到廣東沿著海岸的鐵路線,方向一轉鐵路線越過崇山峻嶺直達拉薩到西藏,然后穿過西部直抵邊界,又蜿蜒曲折的進入新疆到達蒙古。他畫的另一條線是從上海經過四川到達西藏,還有一條經過戈壁邊緣到達蒙古,他還畫了從北到南、從西到東許多條線遍布全國,孫席地而坐向我介紹他的計劃,當他坐在那兒的時候,我想這個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怎么會這么愚蠢,這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他真的瘋了。問題不在于他畫的地圖,你如果有足夠的時間與資金,他畫的每一條線,即使是更多的線都有可能建成,可是問題在于他竟然會以為外國資本家可以提供充足的資金給他,在5到2023年內把這些鐵路建成。”
端納接著寫,然后孫中山就問他,“你認為外國資本家,會為此而投資嗎”端納回答:“那要看什么條件。”孫中山說,“喔,我們可以給他們四十年鐵路的使用權,不過期滿時他們要將鐵路無償的還給我們,而且保證運行良好。”
這不就是我們現在普遍在做的BOT嗎
端納說,“我就告訴孫,除非有一個穩定的政府,否則即使在中國幾個人口稠密的省份,修建最切合實際最有前途的鐵路,恐怕也得不到外國的一分錢。”端納總結說,“孫中山太幻想了,他幻想十年后中國滿布的鐵路,你想想看從越南的老街到中國云南的小鐵路就花了八百萬的英鎊。憑良心講,一條從云南要拉到拉薩的鐵路要花多少錢呢除了到世界屋脊,就是拉薩,去做夏季的游玩,或者供xx逃跑的時候提供方便,這條鐵路一點用都沒有。”
這是192023年孫中山先生身邊的澳洲顧問私底下的一個說法,有趣的是端納提供了那么一個活潑的孫中山的側寫輪廓。1912,民國初始,孫中山對于政治的權力,可以放棄,但是對于建設中國的那個夢想,他緊緊地、緊緊地抓住,為之燃燒。從端納的敘述里,你看到“孫逸仙這個人”,46歲的革命家,彎身趴在一張敞開的大地圖上,拿著筆,從北到南,從西到東,畫下他心中的建國藍圖。他真的是一個大夢想家。當端納用輕佻的口氣說:“鐵路從云南去建到拉薩干什么”一百年后,回頭來看,是的,還真的就是要讓全球的人到世界的屋脊去做“夏季的游玩”!
孫逸仙是個大夢想家,因為他所想象十年內要做的事情,要到一百年之后才能完成其中的一部分。你可以從負面去說,此人實在是太不切實際了。可是換個角度去看,我們是否也可以說,真神奇,他的夢想,竟然都是對的,只不過他的夢想太大、太早。他的夢想的實踐所需時間,不是十年,是百年。但是他在地上畫出的那個夢想的藍圖,后來的人用一百年的時間去驗證,他的方向和愿景是偉大的。
想象著趴在地圖上的孫逸仙,我就開始思索,孫逸仙是什么時候開始變成夢想家,一個熱情燃燒的夢想家的我就想到1923年他在香港大學的演講。那場英語演講的題目是:我的革命思想來自哪里
他是這么說的。二十出頭的孫中山在香港讀書,看見香港“秩序井然,建筑宏美,無有干擾,向往不已”。每次放假回到相隔只有八十公里的香山,“每次回鄉,我竟然需自做警察以自衛,時時留意防身之槍彈完好否。年復一年,情況俱如此,家鄉與香港僅有50英里之隔,唯兩地政府何以差別如此”香港社會秩序令他震撼不已。
而二十歲的孫逸仙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什么的目光中考語文作文
- 漁業機械創新設計與實踐考核試卷
- 開在記憶深處的花中考語文作文
- 污水高級氧化技術中催化劑的制備與性能考核試卷
- 難忘的眼神初三語文作文600字
- 竹材加工的安全生產管理考核試卷
- 種子種苗培育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考核試卷
- 紡織企業資本與融資運作考核試卷
- 上海高三語文作文技巧
- 管道工程水文分析考核試卷
- 新建監控系統項目立項申請報告
- 近五年(2018-2022年)數學高考真題分類匯編10:統計概率(含答案+解析)
- T-GXAS 530-2023 桑螟防治技術規程
- 《智能建造技術與裝備》 課件 第一章 緒論
- 國開2024年秋中國建筑史(本)終考任務答案
-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
- 湖北公務員面試模擬28
- 華為戰略解碼解讀
- 拆除電廠工廠合同模板
- 穴位注射療法
- 河南省2018年中考英語真題(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