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教案三篇_第1頁
《勸學》教案三篇_第2頁
《勸學》教案三篇_第3頁
《勸學》教案三篇_第4頁
《勸學》教案三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勸學》教案三篇《勸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積累和把握文言詞類和句式現象;

2、學習比方論證的方法和對比論證的行文方式;

3、了解荀況關于學習意義和學習態度的論述。

【難點、重點分析】

1、以哪幾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每組比方包含什么意思?各組比方之間在意義上有什么內在聯系?

2、本文的比方論證有何特點?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本文

由先秦文學談百家爭鳴;綜合上節課所講《秋水》一文莊子的道家思想引出儒家代表荀子。

二、荀子簡介

荀子,名況,趙國人。一生主要從事學術活動;主要思想:

1、法后王;

2、人定勝天;

3、人性惡,重視訓練。

其思想主要體現有《荀子》一書,被郭沫若稱為先秦散文四大臺柱之一。其文渾厚,規律嚴密。

三、解題

勸,即勸勉,鼓舞。

四、誦讀第一段

1、誦讀的精確?????。先劃分節奏,訂正字音;

2、同學朗讀第一段;

3、同學歸納其中的詞類現象,文言句式;老師指導;

4、指名同學口譯第一節;

5、文理分析:

⑴本節的觀點是什么?

⑵實行什么方法,如何論證觀點的?

⑶比方論證,其中的本體,喻體各是什么?如何理解喻意?這些比方的角度有何不同?

⑷這一節從學習的哪個層而來勸學的。

五、誦讀其次節

1、主要步驟同上(第一節);

2、文理分析:

⑴本節的論點是什么?

⑵此節依舊實行比方論證,立刻一節不同的是,他實行了一組比方。

爭論:分析、歸納這些比方論證中的本、喻體及內涵。

⑶此節的第一句有內容上如何理解?在結構上起到怎樣作用?

⑷這一節從學習的哪個角度來勸學?

六、誦讀第三節

1、主要步驟同上;

2、文理分析:

⑴劃分層次,概括層意;

⑵第一次運用比方論證,分析其此喻意,這一層從哪幾個方面來綻開論證的?

⑶其次層除了喻證還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騏驥一躍,,駑馬十駕,,這一句側重哪個角度的對比?

鍥而舍之,,鍥而不舍,這一句側重哪個方面的對比?

⑷最終一層內容如何理解?

⑸這一節側重從學習的哪個角度來勸學?

七、全體同學一齊朗讀本文

八、《勸學》是節選,結合本文,拓展思維。本文反映了荀子怎樣的思想

九、結合上面的.爭論,進一步思索:比方論證有怎樣的作用

十、作業布置

1、背誦全文;

2、完成老師布置的練習題。

【附板書設置】

一、學不行以已

1、通過學習,可超越前人(橫向);

2、通過學習,可提高自身(縱向);

3、總結:只要學習,必有進步,甚至知明而行無過。

──學習的意義

二、學習要善假于物

1、過渡:承上啟下;

2、比方論證。

──學習的方法

三、學習必需

1、擅長積累:正、反;

2、持之以恒:主觀、客觀;

3、專心專一。

──學習的態度、精神

《勸學》教案篇2

一、教學目標:

1.同學能把握積累下列文言常用實詞:勸、中、假、絕、師、傳、道、圣;把握積累下列文言虛詞:于、而、故、焉、乎、之、其。

2.同學通過探討,熟悉到自主學習、從師而學是一個人獲得教養的重要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1.同學能歸納出在文章中對學習規律性的闡釋,能在探討的基礎上說出自主學習與從師而學的內在聯系。

2.同學能結合文章說出如何正確地運用比方論證和對比論證來說明道理。

三、課時支配:2課時。

四、教學方式:問題探討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上堂課我們一起學習了《獲得教養的途徑》,懂得讀經典是獲得教養的重要途徑之一,那么我們還可以通過哪些途徑去獲得教養?今日我們一起來學習荀子的《勸學》和韓愈的《師說》,明白通過自主學習和向他人學習也是獲得教養的途徑之一。

(二)1.點同學讀《勸學》,正音。

2.把握通假字

3..解題:勸,勉勵。這個字統領全篇,告知我們這是一篇勉勵人們努力學習的文章。

4..理解課文,疏通大意。(結合課件完成)

5..總結寫作特點:運用大量生活中常見的比方,把抽象的道理說得明白、詳細、生動、深化淺出。這些比方的運用敏捷多樣,生動形象,增加了表達效果,使論證更有力。

6.實詞積累:勸、已、中、槁暴、挺、礪、跂、疾、彰、假、絕、興、跬、功、鍥、躁

7.虛詞積累:而,于

8常用句式推斷(見課件)

(三)布置作業:

1.背誦、默寫《勸學》。

練習“一詞多義”訓練:絕,強,假,望,聞。

其次課時:

(一)導入:從荀子的《勸學》我們學習到要不停地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今日我們來學習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所作的《師說》,來學習韓愈對從師學習的看法。

1.文學常識:簡介,文體簡介。

2.古文運動:古文運動,是韓愈、柳宗元等人提倡的一場文學運動,它主要是反對六朝以來講究排偶、辭藻的明麗浮夸文風,大力提倡“言之有物”的古文,強調學習先秦、兩漢的文章,主見“辭必己出”、“惟陳言之務去”,韓愈和柳宗元等躬行實踐,最終把文章從六朝以來的形式主義桎梏中解放了出來。

唐代,魏晉以來的門閥制度仍有沿襲。貴族子弟都入弘文館、崇文館和國子學。他們無論學業如何,都有官可做。韓《師說》的社會背景,可以從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的一段話里看出:柳宗元說“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哄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做《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矣。”由此可見,韓愈作《師說》,大張旗鼓地宣揚自己的觀點,是難能珍貴的。

5.本文了哪些論證方法論證中心的?

(1)怎樣從理論上對總論點作初步論證的?

分層:①總論點

②職能(正)

③必要(反)

④原則和標準

(2)其次段文字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分論點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論據(三組對比)正確態度錯誤態度的談論抒情

①古之圣人圣人眾人圣益圣,愚益愚

今之眾人(縱比)從師而問恥學于師其皆出于此乎(反詰)

②對其子愛其子于其身學校而大遺

對其身(自比)擇師而教恥學于師吾未見其明也(否定)

③百工之人百工之人士大夫師道不復,智反不能及

士大夫不恥相師群聚而笑之其可怪也歟(諷刺)

分論點與總論點關系從批判反面現象中進一步闡明總論點。

(3)課文第三段所用論證方法

論點:圣人無常師

引證:孔子的言和行

結論:弟子不必不如師,術業有專攻

(4)說明寫作緣由

6.詞類活用現象

六、教學總結

《勸學》教案篇3

教學目的:

1.借鑒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和學習態度的論述。

2.把握、積累勸、學、青、中、疾、致、假、絕、興、功、強、用12個文言常用實詞;學習于、者、而3個文言常用虛詞;熟記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3.理解從三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方法。4.學習以喻代議、寓議于喻的設喻方法。

教學重點:

1.學習以喻代議、寓議于喻的設喻方法。

2.把握重要的文言虛詞和實詞。

教學難點:

對荀子的學習觀的理解。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1.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本文教學目的;

2.介紹、解題;

3.正字正音;

4.理解本文的重點文言虛實詞的意義和用法;

5.試譯難句。

教學過程:

一、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本文教學目的。

二、預習檢查。

三、導入新課。

從初一學過的課文《為學》導入,指出它與本文都用設喻方法,講有關學習的道理。

四、介紹(結合解釋①)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蘭陵。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訓練家、是先秦儒家最終的代表,樸實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

五、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領全篇的作用。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學問,進展才能,培育高尚的品德。

六、指導同學處理課文字詞句中的疑難問題

1.對比解釋,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輮róu通煣有yòu通又知zhì是智的古字暴pù已是曝的古字生xìng通性

2.給本課12個重點文言常用實詞圈畫加注,理解它們的意義和用法。

3.結合思索和練習

二,理解文言常用虛詞于、者、而的用法:

4.同學試譯難句,老師點撥指正。

5.指名同學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聽讀,指出字音、語氣讀錯的地方。

七、布置作業。

1.仔細閱讀解釋,正確理解課文中的通假字、重點文言常用虛實詞和難懂的句子。

2.書面作業:思索和練習二、三、四。

3.熟讀課文,初步自析課文,

思索題:

(1)課文的三段各是從什么角度論述的?

(2)課文的每組比方包含什么意思?它們之間在意義上有什么內在聯系?

其次教時

教學要點:

1.每組比方的意義和內在聯系;

2.論述中心的三個角度;

3.設喻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二、研讀課文。

圍繞三個問題爭論:

第一題:是從哪幾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

其次題:本文的每組比方包含什么意思?各組比方之間在意義上有什么內在聯系?

第三題:本文設喻有什么特點?

由同學分段試譯,試講,老師重點點撥:

1.結合課文段落層次分析,爭論第一、二題:

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學不行以已。接著圍繞這個中心論點分三段從三個不同角度進行論述。

第一段用了五個比方,說明學習的重要性:

青出于藍、冰寒于水,說明事物經過肯定的變化,可以提高。

木直為輪說明事物經過肯定的變化,還可以轉變原來的狀態。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說明:肯下功夫,必見成效。推論出人必需通過學習和參省才能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地。本段是從總論學習的重要性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其次段用了五個比方,說明學習的重要作用:

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只有擺正學和思的關系才能使學習產生顯著效果。

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四個比方,闡明白在實際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說明人借助學習,就能彌補自己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

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養與一般人有差異,而完全靠后天擅長學習。本段是從學習的重要作用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第三段用了十個比方,說明學習的方法和態度:

從積土、積水推論到人的積德,正面論述積累的作用,說明學習上的成就是不斷積累起來的。不積跌步、不積小流從反面說明假如不積累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這是本段第一個層次,說明學習要積累。

接著從正反兩方面說明如何做到積累。騏驥、駑馬對比,說明主觀條件的好壞,不是學習的打算因素,堅持不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