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文藝復興美術特征_第1頁
意大利文藝復興美術特征_第2頁
意大利文藝復興美術特征_第3頁
意大利文藝復興美術特征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藝術成就最高的復興三杰分別為: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列奧納多"達"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負盛名的美術家、雕塑家、建筑家、工程師、科學家、科學巨匠、文藝理論家、大哲學家、詩人、音樂家、和創造家。他生于佛羅倫薩郊區的芬奇鎮,卒于法國。壁畫《最終的晚餐》、祭壇畫《巖間圣母》和肖像畫《蒙娜麗莎》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這三幅作品是達"芬奇為世界藝術寶庫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歐洲藝術的拱頂之石。拉斐爾(1483?1520)意大利畫家。1483年4月6日生于烏爾比諾,1520年4月6日卒于羅馬。原名拉法埃洛"圣喬奧。他的一系列圣母畫像,和中世紀畫家所畫的同類題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溫情和青春衰弱而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其中最出名的是《帶金鶯的圣母》(藏佛羅倫薩烏菲齊美術館X《草地上的圣母》(藏維也納美術史博物館)和《花園中的圣母》(藏盧浮宮博物館)01512~1513年繪成的大型油畫《西斯廷圣母》,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由圣母、圣徒組成的三角形構圖,莊重均衡,圣母和耶穌的體態衰弱而有力氣,表現了母愛的幸福與宏大。另一幅更為高大的是祭壇畫形式的《福利尼奧的圣母》和稍后創作的《椅中圣母》、《阿爾巴圣母》,都堪稱是他完善無缺的作品。1509年后,他被羅馬教皇尤里烏斯二世邀去繪制梵蒂岡皇宮壁畫,其中簽字廳的壁畫最為杰出。這批遍布大廳四壁和屋頂的繪畫,分別代表了人類精神活動的4個方面:神學、哲學、詩學和法學,作品除發揮了他特有的繪畫風非常,還特殊留意到了繪畫表現與建筑裝飾的充分和諧,給人以莊重顯明、豐富多彩之感。這期間重要作品還有為埃利奧多羅廳繪制的《埃利奧多羅被逐出神殿》和《波爾申納的彌撒》,為火警廳繪制的《波爾戈的火警》和為法爾內西納別墅繪制的《加拉泰亞的凱旋》等。這些作品的形象塑造和光色運用都達到了新的境界,被譽為古今壁畫藝術登峰造極之作。他的肖像畫也有很高成就。特點是形神兼備,氣韻盎然。多采納微側半身姿勢,將背景隱去,唯以人物自然親切的神態突出于畫面。代表作為《卡斯蒂廖內像》和《披紗女子像》。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1475-1564),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宏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和建筑師,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1496年,米開朗基羅來到羅馬,創作了第一批代表作《酒神巴庫斯》和《哀悼基督》等。1501年,他回到佛羅倫薩,用了四年時間完成了舉世著名的《大衛》。1505年在羅馬,他奉教皇尤里烏斯二世之命負責建筑教皇的陵墓,1506年停工后回到佛羅倫薩。1508年,他又奉命回到羅馬,用了四年零五個月的時間完成了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1513年,教皇陵墓恢復施工,米開朗基羅創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縛的奴隸》和《垂死的奴隸》。1519-1534年,他在佛羅倫薩創作了他生平最宏大的作品——圣洛倫佐教堂里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1536年,米開朗基羅回到羅馬西斯廷教堂,用了近六年的時間創作了宏大的教堂壁畫《末日審判》。之后他始終生活在羅馬,從事雕刻、建筑和少量的繪畫工作,直到1564年2月18日逝世于自己的工作室中。雕塑大師米開朗基羅簡介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MichelangeloBounaroti,1475-1564),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宏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和建筑師,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1475年3月6日生于佛羅倫薩四周的卡普萊斯,父親是奎奇市和卡普萊斯市的自治市長。他13歲進入佛羅倫薩畫家基爾蘭達約(Ghirlandaio)的工作室,后轉入圣馬可修道院的美第奇學院作學徒。1496年,米開朗基羅來到羅馬,創作了第一批代表作《酒神巴庫斯》和《哀悼基督》等。1501年,他回到佛羅倫薩,用了四年時間完成了舉世著名的《大衛》。1505年在羅馬,他奉教皇尤里烏斯二世之命負責建筑教皇的陵墓,1506年停工后回到佛羅倫薩。1508年,他又奉命回到羅馬,用了四年零五個月的時間完成了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1513年,教皇陵墓恢復施工,米開朗基羅創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縛的奴隸》和《垂死的奴隸》。1519-1534年,他在佛羅倫薩創作了他生平最宏大的作品——圣洛倫佐教堂里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1536年,米開朗基羅回到羅馬西斯廷教堂,用了近六年的時間創作了宏大的教堂壁畫《末日審判》。之后他始終生活在羅馬,從事雕刻、建筑和少量的繪畫工作,直到1564年2月18日逝世于自己的工作室中。米開朗基羅代表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的最高峰,他創作的人物雕像宏偉健壯,氣魄宏大,布滿了無窮的力氣。他的大量作品顯示了寫實基礎上非同尋常的抱負加工,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象征。他的藝術創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義思想和宗教改革運動的影響,經常以現實主義的手法和浪漫主義的幻想,表現當時市民階層的愛國主義和為自由而斗爭的精神面貌。米開朗基羅的藝術不同于達?芬奇的布滿科學的精神和哲理的思索,而是在藝術作品中傾注了自己滿腔悲劇性的激情。這種悲劇性是以宏偉壯美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抱負的象征又是現實的反應。這些都使他的藝術創作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傳世作品介紹:《大衛》,云石雕像,像高2.5米,連基座高5.5米,米開朗基羅創作于公元1501-1504年,現保藏于佛羅倫薩美術學院。米開朗基羅生活在意大利社會動蕩的年月,顛沛流離的生活使他對所生活的時代產生了懷疑。苦痛絕望之余,他在藝術創作中傾注著自己的思想,同時也在查找著自己的抱負,并制造了一系列如巨人般體格宏偉、頑強威猛的英雄形象?!洞笮l》就是這種思想最杰出的代表。大衛是圣經中的少年英雄,曾經殺死侵略猶太人的非利土巨人哥利亞,保衛了祖國的城市和人民。米開朗基羅沒有沿用前人表現大衛戰勝敵人后將敵人頭盧頁踩在腳下的場景,而是選擇了大衛迎接戰斗時的狀態。在這件作品中,大衛是一個肌肉發達,體格均勻的青年壯士形象。他布滿自信地站立著,英姿颯爽,左手拿石塊,右手下垂,頭向左側轉動著,面容英俊,炯炯有神的雙眼注視著遠方,仿佛正在向地平線的遠處搜尋著敵人,隨時預備投入一場新的戰斗。大衛體格宏偉衰弱,神態英勇頑強,身體、臉部和肌肉緊急而飽滿,體現著外在的和內在的全部抱負化的男性美。這位少年英雄怒目直視著前方,表情中布滿了全神貫注的緊急心情和頑強的意志,身體中積蓄的宏大力氣好像隨時可以爆發出來。與前人表現戰斗結束后情景的習慣不同,米開朗基羅在這里塑造的是人物產生激情之前的瞬間,使作品在藝術上顯得更加具有感染力。他的姿勢好像有些象是在休息,但軀體姿勢表現出某種緊急的心情,使人有劇烈的"靜中有動”的感覺。雕像是用整塊的石料雕刻而成,為使雕像在基座上顯得更加宏偉壯麗,藝術家有意放大了人物的頭部和兩個胳膊,使的大衛在觀眾的視角中顯得愈加挺立有力,布滿了巨人感。這尊雕像被認為是西方美術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體雕像之一。不僅如此,《大衛》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的詳細體現,它對人體的贊美,表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