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教案設計_第1頁
《鄉愁》教案設計_第2頁
《鄉愁》教案設計_第3頁
《鄉愁》教案設計_第4頁
《鄉愁》教案設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鄉愁》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學習現代詩的基本朗讀技巧,學會劃分節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讀。

2、通過對詩歌深度的挖掘,感受詩歌的優美意境,學會一種詩歌中常用的寫作

技巧:托物寄情。

過程與方法:

反復誦讀詩歌,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詩歌深入的感知,感受作者的鄉關之思、懷念大陸親人之情,激發學生對

祖國的熱愛,對祖國統一的期盼之情。

【學習重點難點】

1、反復誦讀詩歌,體會詩人對祖國真摯的熱愛之情。

2、體會詩的意境,培養學生閱讀鑒賞詩歌的能力,學會一種詩歌中常用的寫作

技巧:托物寄情。

【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ppt展示)

【教學時數】

共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有沒有三五天或較長時間的離開家、離開過父母?你想家了嗎?想家時是

什么感受?(答:想)是啊,想家的心情,誰都說不清。同學們想家的時候還可

以常回家看看,可那些遠離祖國、漂泊異鄉的游子呢?尤其是臺灣同胞,因為海

峽的阻隔,親人們長期不得相見,那才是真正的愁呀!今天,我們一起來

學習臺灣詩人余光中先生的《鄉愁》,一起走進詩人那濃情似霧的鄉愁世界,一

起來傾聽詩人內心的呼喚。

在學習詩歌之前,讓我們一起熟悉本文的作者。(點擊余光中)

1詩人簡介:余光中,當代著名詩人。祖籍福建,1928年生于南京,1950年赴

臺。(大屏幕顯示)雖然,詩人的后半生是在臺灣度過的。但他卻與大陸有割不

斷的血脈聯系。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陸和臺灣長期阻隔,詩人有家難回,思

鄉之情也愈來愈濃。《鄉愁》就是詩人思鄉的代表作。

2創設背景:70年代初創作《鄉愁》時,余光中時而低首沉思,時而抬頭遠眺。

他說:“隨著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懷鄉之情便日重,在離開大陸整整20年的時

候,我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一揮而就,僅用了20分鐘便寫出了《鄉愁》。”

同學們,是怎樣的深切思念故鄉才能讓詩人在這短短的20分鐘寫成如此經典的

思鄉詩歌啊!這20分鐘承載著20年的深厚感情啊,

二、整體感知,了解內容

(講解)下面,現在讓我們再次反復誦讀,反復體味這首擁有偉大的愛國之情詩

歌吧!

首先,我們一起來看這首詩的節奏和重音。斜線表示停頓、著重號表示重音。我

先為大家誦讀一遍。(教師朗讀,突出重音與節奏把握)

大聲地朗讀這首詩,注意朗讀時的節奏、重音和感情

1.聽讀。播放《鄉愁》的配樂朗讀。

教師提示:要把一首詩歌讀好,必須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注意音的修飾、調的

把握、速的調控、情的滲透、節奏的明晰,在對詩歌意象想象的基礎上,把自己

所形成的情思發之于聲,見諸于音。

2.試讀.學生選一段展示朗讀才藝,教師評價,順勢指出誦讀這首詩的三點要求

(囑學生筆記):①要讀出節奏;②要讀出重音;③要讀出感情。

3.練讀、展示。學生自行練讀,然后點學生讀。

4.賞讀。欣賞配樂朗誦,請學生談談聽后的感受。

三、評析詩歌,體會意境

(一)詩人是借助什么結構的變化層層推進詩情的?

同學發言,很多同學說是時間順序。

這首《鄉愁》詩,的確借助時空的變化來層層推進詩情的抒發的,那么結合詩的

內容,說說你的依據。(板書:小時候,長大后,后來啊,而現在)

(二)這首詩中,作者用了哪些形象來表現鄉愁?

鄉愁本是一種非常抽象的情感,詩人卻用具體可感的事物把鄉愁形象化,請同學

們找一找,這首詩用了哪些具體事物表現鄉愁?

(板書:郵票,船票,墳墓,海峽)

1這些意象分別又因什么而愁。分別是什么愁?

1)學生思考后小小組討論

2)前三種愁和后一種愁有什么不同?

(板書:小時候-郵票-母子分離家愁

長大后-船票-夫妻分離

后來--墳墓-母子死別

現在--海峽-兩岸分離國愁

(講解:這首詩流傳下來的主要原因就是由抒發個人的故鄉之思到抒發普遍的家

國之思,引起共鳴;由家愁升華到國愁。)

2托物寄情介紹:

這里作者借用郵票,船票等意象來代表愁緒的寫作手法叫做托物寄情,是一種詩

歌中常用的寫作手法。托物寄情就是通過某種意象表達某種感情。

菊,(傲霜)清雅高潔。花形優美,色彩絢麗,自古以來被視為高風亮節、清雅

潔身的象征,如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直是文人雅士所向

往的那種無拘無束、不受塵世沾污的世外桃源的生活。

四、課后作業:

1.鄉愁是許多文學作品共同的主題,古今中外的詩詞里都提到關于“愁”的話題,

請同學們說一說有關鄉愁的詩句。

2.課外閱讀并背誦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愁四韻》,并與所學課文進行比較。

第二課時

一課前導入,溫習舊課

同學們,我們上節課學習了著名的愛國思鄉詩歌《鄉愁》,想必詩人的情感已經

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下面讓我們再次一起朗讀一下整首詩歌吧

(師生齊聲朗讀)

二整體分析詩歌

(一)語言言簡而意豐,這首《鄉愁》詩的每一節都構成了一幅簡明而生動的畫

面。下面,就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幅畫面描摹出來。

1、分組交流,互評互薦。

2、各組誦讀,教師評價。

3、師生合作,詩文共賞。

師(讀詩):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生(發言):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端坐在木桌前。如豆的燈火映照著他那雙濕

潤的眼。窗外,清冷的月光如瀉。

他正在小心翼翼地粘貼著一枚小小的郵票。信封上,是他母親的名字,他回

憶著與母親在一起的點點滴滴。

(二)很多人數這首詩歌很美,的確這首詩除了在整體上具有“結構美”和“音樂

美”,在細節上也有許多細致精妙的地方。請你任選一個角度,用這樣的句式寫

話:“余光中的《鄉愁》詩美在……

例如美在結構,寓變化于統一。節與節之間整齊均衡,每節內部長短句錯落有致,

顯現出層疊式的建筑美。

同學們,你覺得哪個地方好?好在哪里?

(提示:結構,音樂,形態等方面構思)

美在韻律。重章疊詞的運用,造成一種回環往復,一唱三嘆的旋律,為全詩營造

了一種低回惆悵的基調。

美在對稱。"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意象對應了四幅畫面:母子別、

夫妻別、生死別、故國別。

美在儉約、凝煉。作者精心選擇了四個意象,凝聚了一份濃得化不開的鄉情。”。

三拓展延伸:

讀了余光中的《鄉愁》后,我好象也沾上了幾分詩情,突然間詩興大發--師作詩:

“鄉愁是故鄉那灣永遠流淌的小溪,鄉愁是雕刻在記憶中的古老童話。鄉愁是遠

走時父親久久的佇望,鄉愁是別離時母親依依的揮手。”啊!我發現同學們好

象也躍躍欲試了!好,你們也來試著表達心中的那份濃情詩意吧!請展示你們的

才華吧。(多媒體出示:鄉愁是……母愛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