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企業所得稅申報表及填表說明_第1頁
新法企業所得稅申報表及填表說明_第2頁
新法企業所得稅申報表及填表說明_第3頁
新法企業所得稅申報表及填表說明_第4頁
新法企業所得稅申報表及填表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民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A一、適用范本表適用于實行查賬征收的企業所得稅居民填報。根《中民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計算填報并依據企業會計制度、三、有關項目填報說(一)表頭項中間開業的,填報實際生產經營之日的當月1日至同年12月31日;年度中間發生合并、分立、、停業等情況的,填報公歷當年1月1日至實際停業或裁定并之日的當月月末;年度中間開業且年度中間又發生合并、分立、、停業等情況的,填報實際生產經營之日的當月1日至實際停業或裁定并之日的當月月末。“識別號:填報統一核發的稅務登記證號碼“名稱:填報稅務登記證所載的全稱(二)表體項(整明細表(附表三)。本表包括利潤總額的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應納稅額的計(1(1(2(2(3(3“附列資料”包括用于稅源統計分析的上年度在本年入庫金額(三)行次說第1行“營業收入填報主要經營業務和其他業務所確認的收入總額。本項目應根(1(2(3位收入明細表》的“收入總額,包括按稅定的不征入。第2行營業成本”項目,填報經營主要業務和其他業務發生的實際成本總額。項目應根據“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科目的發生額分析填列。一般企業通過附表二(1(2(3(3第3行“營業稅金及附加填報經營業務應負擔的營業稅、消費稅、城市建設稅、資源稅、土地和教育費附加等。本項目應根據“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的發生額分析、第4行“銷售費用填報在銷售商品過程中發生的包裝費費等費用和為銷售、第5行“用:填報為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發生的用。本項目應根據“用”科目的發生額分析填列。第6行“財務費用填報為籌集生產經營所需等而發生的籌資費用。本項目應第7行“資產減值損失填報各項資產發生的減值損失。本項目應根據“資產減值第8“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填報按照相關會計準則規定應當計入當期損益的資產或負債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如性金融資產當期公允價值的變動額。本項目應根據“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的發生額分析填列,如為損失,本項目以“-”號填列。第9行“投資收益填報以各種方式對外投資所取得的收益。本行應根據“投資收益”科目的發生額分析填列,如為損失,用“-”號填列。企業持有的性金融資產處置和出讓時,處置收益部分應當自“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項目轉出,列入本行,包括投資應納稅所第10行“營業利潤:填報當期的營業利潤。根據上述行次計算填列第11行“營業外收入填報發生的與其經營活動無直接關系的各項收入。除事業(1(2第12行“營業外支出填報發生的與其經營活動無直接關系的各項支出。一般企(1(210+11-12、。第14行“納稅調整增加額填報未計入利潤總額的應入項目不允許扣除的支出項目、超出規定扣除標準的支出金額,以及資產類應納稅調整的項目,包括房地產開發企業按本期預售收入計算的預計利潤等根據附表三《納稅調整項目明細表“調增金、。第15行“納稅調整減少額填報已計入利潤總額,但規定可以暫不確認為應入的項目,以及在以前年度進行了納稅調增,根據規定從以前年度結轉過來在本期扣除的項目金額。包括不征入、免入、減計收入以及房地產開發企業已轉銷售收入的預售收第16行“其中:不征入填報計入營業收入或營業外收入中的屬于規定的財政撥款、依法收取并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性基金、以及規定的其他第17行“其中:免入填報已并入利潤總額中核算的符合規定免稅條件第18行“其中:減計收入填報以《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規定的資源作為主要原材料,生產銷售國家非限制和并符合國家和行業相關標準的產品按10%的規第19行“其中:減、免稅項目所得填報按照規定應單獨核算的減征、免征20生的研究開發費用,以及安置殘疾人員和國家鼓勵安置的其他就業人員所支付的工資。符合第21行“其中:抵扣應納稅所得額填報創業投資企業采取股權投資方式投資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資額的70%在股權持有滿2年的當年抵扣該創業法》的規定,在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時,其營業機構的可以彌補境內營業機構的應稅所得用于彌補境內虧損的部分,最大不得超過企業當年的全部應稅所得;如為正數大值,最大不得超過企業當年的全部應稅所得。第23行“納稅調整后所得填報當期經過調整后的應納稅所得額。金額等于本表第13+14-15+22行。當本行為負數時,即為可結轉以后年度彌補的虧損額(當年可彌補的所得第24行“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填報按規定可在稅前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額。61023第26行“稅率:填報稅定的稅率25%2725×26第28行“減免所得稅額填列按規定實際減免的企業所得稅額。包括小型微利企業、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享受減免稅過渡政策的企業,其實際執行稅率33第29行“抵免所得稅額填列購置用于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設10%可以從企業當年的應納稅額中抵免;當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個納稅年度結轉抵免。金額等于附表五《明細表》第40行。第30“應納稅額:填報當期的應納所得稅額,根據上述有關的行次計算填列。27-28-29第31“所得應納所得稅額填報來源于中國的應納稅所得(如分得的所得為稅后利潤應還原計算按稅定的稅(居民企業25%計算的應納所得稅額金10第32行“所得抵免所得稅額填報來源于中國的所得,依照稅定計“可用所得彌補境內虧損的,其所得應納稅額中“應納稅所得額”項目和所得稅扣除限額中“來源于某外國的所得”項目,為所得,不含彌補境內第33“實際應納所得稅額填報當期的實際應納所得稅額金額等于本表第+31-32第34行“本年累計實際已預繳的所得稅額:填報按照規定本年已在月(季)第35行“其中:匯總納稅的總機構分攤預繳的稅額填報匯總納稅的總機構1至12月份(或1至4季度)分攤的在當地入庫預繳稅額。附報《中民匯總納稅分支機構分配第36其中匯總納稅的總機構財政調庫預繳的稅額填報匯總納稅的總機構1至12月份(或1至4季度)分攤的繳入財政調節入庫的預繳稅額。附報《中民匯總納稅分第37行“其中:匯總納稅的總機構所屬分支機構分攤的預繳稅額填報分支機構就地分攤預繳的稅額。附報《中民匯總納稅分支機構分配表。33×3833-34第41“以前年度多繳的所得稅在本年抵減額填報以前年度匯算清繳多繳的稅年度第四季度或第12月份預繳和匯算清繳的,在本年入庫金額。四、表內及表間關1=附表一(1)2(2)1(3)372=附表二(1)2(2)1(3)1410=1-2-3-4-5-6-7+8+911=附表一(1)17(2)42(3)912=附表二(1)16(2)4513=10+11-1214=52315=52416=14417=118=619=1420=921=3922=7(13+14-15≥023=13+14-15+22(13+14-15<02224=610≥02625%27=25×2628=3329=4030=27-28-2931=1032=14161733=30+31-3240=33-34附表一(1)《收入明細表》填報說一、適用范帳征收的企業所得稅居民填報。二、填報依據和內根據《中民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以及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準則等核三、有關項目填報說1(營業)2+1323+81第3至7“主營業務收入根據不業的業務性質分別填報在會計核算中的主營業務收入。對主要從事對外投資的,其投資所得就是主營業務收入。4的主營業務收入。第5行“提供勞務:填報從事提供旅游飲食服務、交通、郵政通信、對外經濟合作等勞務、開展其他服務的取得的主營業務收入。6(使用權、、專營權等)而取得的使用費收入以及以租賃業務為基本業務的出租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投資性房地產在主營業務收入中核算取得的收入。轉讓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所有權的讓渡)屬于“營業外收入,不在本行反映第7行“建造合同:填報建造房屋、道路、橋梁、水壩等建筑物,以及船舶、飛機、大型機械設備等的主營業務收入。812910。專業從事業務的收取的手續費收入不在本行填列,而是作為主營業務收入填列第11行“包裝物出租收入填報出租、出借包裝物的和逾期未退包裝物沒收的5、第13至16行:填報“視同銷售的收入。視同銷售是指會計上銷售核算,而在23《企業會計準則》的,填報不具有商業實質或交換涉及資產的公允價值均不能可靠計量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按照規定應視同銷售確認收入的金額。15》的,填報將貨物、財產、勞務用于捐贈、償債、贊助、、、樣品、職工福利或者利潤分配等用途的,按照規定應視同銷售確認收入的金額。6、第16行“其他視同銷售收入填報規定的上述貨物、財產、勞務之外的其他視同銷7172611第18行“固定資產盤盈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填報第19行“處置固定資產凈收益填報因處置固定資產而取得的凈收益。不包括在主營業務收入中核算的、正常銷售固定資產類商品。第20行“非貨幣性資產收益填報在非貨幣性資產行為中,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具有商業實質且換出資產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其換出資產公允第21行“無形資產收益:填報因處置無形資產而取得的凈收益第22行“罰款收入:填報在日常經營管理活動中取得的罰款收入第23行“重組收益: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重組》,填報確認的重組利得。第24行“收入:填報從無償取得的貨幣性資產或非貨幣性資產,第25行“捐贈收入填報接受的來自其他企業、組織或者個人無償給予的貨第26行“其他填報在“營業外收入”會計科目核算的、上述未列舉的營業四、表內、表間關(一)1=2+132=3+8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6(二)1=42==113=2317=11附表一(2)《金融企業收入明細表》填報說一、適用范、公司、投資公司、租賃公司、擔保公司、財務公司、典當公司等金融企業,并實行查、征收的企業所得稅居民填報。根據《中民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和會計制度核算的有關明細科目分析填三、有關項目填報說第1行“營業收入:填報提供金融商品服務所取得的收入第2行“銀行業務收入:填報從事銀行業取得的業務收入第3行“銀行利息收入:填報存業務等確認各項利息收入,包括:存放同業、存放、及墊款、買入返售金融資產等利息收入。第4行“存放同業:填報存放于境內、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款項的利息收第5行“存放:填報存放于銀行的各種款項利息收入第6行“拆出:填報拆借給境內、其他金融機構款項的利息收入第8“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填報按照返售協議約定先買入再按固定價格返售的票據、、等金融資產所融出的利息收入。第9行“其他填報除本表第4行至第8行以外的其他利息收入,包括債券投資利第10行“銀行業手續費及傭金收入”項目:填報在提供相關金融業務服務時向客戶收取的費用。包括:匯款和結算手續費、手續費、手續費、顧問和咨詢費、受托業務第21行“保費收入:填報從事業務確認的原保費收入和分保費收入第22行“分出保費:填報(再分出人)向接受人分出的保費第23“提取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填報提取的非壽險原合同未到期責任準備第25行“業務收入:填報從事營業收入、利息凈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26+33+34、第26行“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填報承銷兌付等業務實現的手續費收入和發生的各項手續費、傭金等,包括 承銷業務 經紀業務、客戶資產管理業務 兌、保管委托管理資產手續費等收入金額等于第27+28+29+30+31+32行。第33行“利息凈收入:填報從事業務取得的利息凈收入第34行“其他業務收入:填報取得的投資收益、匯兌收益等第35行“其他金融業務收入填報核算的除上述金融業務外取得的收入,包括業36+37第38行“視同銷售收入填報發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會計核算不作收入,按稅第39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填報不具有商業實質或交換涉及資產的公允價值均不能可靠計量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按照規定應視同銷售確認收入第40行“貨物、財產、勞務視同銷售收入: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不填報第41行“其他視同銷售收入:填報規定的上述未列舉的其他視同銷售收入金額第42行“營業外收入填報在“營業外收入”會計科目核算的與其營業無直接關系的各43+44+45+46+47+4811第43行“固定資產盤盈填報在資產清查中發生的、計入營業外收入中核算的固第44行“處置固定資產凈收益填報因處置固定資產而取得的凈收益。不包括納第45行“非貨幣性資產收益填報在非貨幣性資產行為中,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具有商業實質且換出資產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其換出資產公允價第46行“無形資產收益:填報因處置無形資產而取得的凈收益第47行“罰款凈收入:填報在日常經營管理活動中取得的罰款收入第48行“其他填報在“營業外收入”會計科目核算的、上述未列舉的營業外收四、表內、表間關(一)1=2+19+25+352=3+10+183=4910=111719=20+2420=21―22―2325=26+33+3426=27+28+29+30+31+3235=36+3738=39+40+4142=4348(二)1=11+38=438=2342=11附表一(3)《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收入明細表》填報說明一、適用范二、填報依據和內根據《中民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以及會計制度核算的收入,并據以填報主表第1行“營業收入、第9行“投資收益、第16行“不征入。三、有關項目填報說第1至9行:填報的所有收入項目第1行“收入總額:填報的收入總額(包括不征入和免入。金額為第9第2至9行:按規定的權責發生制原則調整后的金額填報第2“財政收入填報直接從財政部門取得的和通過主管部門從財政部門取得的各類事業經費,包括正常經費和專項。來源于會計科目“財政收入。源于會計科目“上級收入。第4“撥入專款填報從財政部門取得的和通過主管部門從財政部門取得的專項第7行“附屬單位繳款:填報附屬獨立核算單位按有關規定上繳的收入。包括附第8行“投資收益:填報取得的債權性投資的利息收入、權益性投資的股息紅利:收入、處置固定資產凈收益、無形資產轉讓、非貨幣性資 收益、罰款凈收入、其他單位本單位的以及其他零星雜項收入等。來源于會計科目“其他收入第10行“不征入總額金額等于本表第11+12+13+14行,據以填報主表第16行“不征入”和附表三第14行第4列。第11行“財政撥款填報各級對納入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組織撥付的財政,但和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第12行“行政事業性填報依照法律行政等有關規定,按照規定程序批第13行“性基金填報依照法律、行政等有關規定,代收取的具有專項用途的財政。第14行“其他填報取得的,由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專項用途并經國務院批準的財政性。第15行“應納入總額:金額等于第1-10行第16行“應納入總額占全部收入總額的:數額等于第15÷1行“應納入總額占全部收入總額的”適用范圍:準予扣除的全部支出項目金額采用分攤比例法的單位,用第16行“應納入總額占全部收入總額的”計算應納入應分攤的成本、費用和損失金額。計算:應納入總額應分攤的成本費用和損失金額=支出總額×第16“應納入總額占全部收入總額的。四、表內、表間關(一)1=2910=111415=1-1016=15÷1(二)3+4+5+6+7=18=910=16=144附表二(1)《成本費用明細表》填報說一、適用范帳征收的企業所得稅居民填報。二、填報依據和內根據《中民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以及會計制度核算的“主營業務成本、“其它業務支出“營業外支出以及根據規定應在當期確認收入對應“視同銷售成本。三、有關項目填報說第1行“銷售(營業)成本合計填報根據會計制度核算的“主營業務成本“其21=2+7+12:第2至6“主營業務成本”根據不業的業務性質分別填報在會計核算中的主營業務成本2行=第3+4+5+6本表第36行的數據,分別與附表一(1《收入明細:711報。第7行=第8+9+10+11行。本表第811行的數據,分別與附表一(1《收入明細表》的“其他業務收入”對應行次的數據配比。第11行“其他”項目,填報按照會計制度應在第12至15“視同銷售確認的成本填報按規定計算的與視同銷售收入對應的成本,第12行=第13+14+15行。本表第1315行的數據,分別與附表一(1《收入明細算應入的同時,均有與此收入相配比的應稅成本。本表第12行數據填列附表三第21行第4第16至24行“營業外支出填報按照會計制度在“營業外支出”中核算的有關項16=17+18+19+20+21+22+23+2412第17行“固定資產盤虧填報按照會計制度規定在營業外支出中核算的固定第18行“處置固定資產凈損失填報按照會計制度規定在營業外支出中核算第19行“無形資產損失填報按照會計制度規定在營業外支出中核算的第20行“重組損失填報執行《企業會計準則—重組》確認的重第22行“非常損失填報按照會計制度規定在營業外支出中核算的各項第23行“捐贈支出:填報實際發生的捐贈支出數第24“其他填報按照會計制度核算的在會計賬務記錄的其他支出其中8第25至28行“期間費用填報按照會計制度核算的銷售(營業)費用、用25=26+27+28第26行“銷售(營業)費用填報按照會計制度核算的銷售(營業)費用,并4第27行“用填報按照會計制度核算的用,并據以填入主表第四、表內、表間關(一)1=2+7+127=81112=13+14+1516=172425=26+27+28(二)2+7=212=21416=1226=427=528=6附表二(2)《金融企業成本費用明細表》填報說一、適用范本表適用于執行《金融企業會計制度》或《企業會計準則》的商業銀行、政策銀行、公司、公司、投資公司、租賃公司、擔保公司、財務公司、典當公司等金融企業,并實行查帳征收的企業所得稅居民填報。二、填報依據和內根據《中民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和會計核算的有關明細科目分析填報,三、有關項目填報說17+31+38第3“銀行利息支出填報經營存業務等發生的利息支出包括同業存放、向借款、吸收存款、賣出回購金融資產、債券和其他業務利息支出。第11“銀行手續費及傭金支出:填報發生的與其經營業務活動相關的各項手費、傭金等支出。第17行“業務支出:填報發生的賠付支出、提取責任準備金、手續費支出、分保費用、退保金、保戶紅利支出業務及等支出總額,扣減攤回賠付支出、攤回第19行“退保金:填報壽險原合同提前解除時按照約定應當退還投保人的保第20行“賠付支出:填報支付的原合同賠付款項和再賠付款項第21行“攤回賠付支出:填報向再接受人攤回的賠付成本第22行“提取責任準備金:填報提取的原合同責任準備金,包括提第23行“攤回責任準備金:填報從事再業務向再接受人攤回的第24行“保單紅利支出:填報按原合同約定支付給投保人的紅利第25行“分保費用:填報向再分出人支付的分保費用第26行“手續費及傭金支出:填報發生的與其經營活動相關的手續費、傭金支第28行“攤回分保費用:填報向再接受人攤回的分保費用 業務支出填 核算 手續費支出 32+36+37第38“其他金融業務支出填報核算的除上述金融業務外與其他金融業務收入39+40第41“視同銷售應確認成本填報發生的與規定視同銷售收入有關的成本42+43+44第45行“營業外支出:填報發生的各項營業外支出,包括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損失、重組損失、捐贈支出、非常損失、盤虧損失等。金額等于本表第46+47+48+49+50(一)1=2+17+31+382=3+11+15+163=41011=12+13+1417=18+30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1=32+36+3732=33+34+3538=39+4041=42+43+4445=4650(二)1=241=21445=12附表二(3)《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支出明細表》填報說明一、適用范圍二、填報依據和內根據《中民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以及會計制度核算的所有支出項目及稅2三、有關項目填報說本表第1至10行:填報的所有支出項目第1行“支出總額:填報的支出總額(含不征入形成的支出。金額等于第10第2至10行:填報按規定的權責發生制原則調整后的金額第3“上繳上級支出填報實行收入上繳辦法的事業單位按照規定的或者比例上繳獨報賬的專項的實際支出數。來源于會計科目“專款支出。第6行事業支出:填報開展專業業務活動及其輔助活動發生的支出,包括工資、工資、職工福利費、社會保障費、助學金,公務費、業務費、設備購置費、修繕費和其他費第7“經營支出填報在專業業務活動及其輔助活動之外開展非獨立核算經營活第8“對附屬單位填報用財政收入之外的收入對附屬單位發生的支出。來源于會計科目“附屬單位。第9“結轉自籌基建填報達到基建額度的支出來源于會計科“在建工程 (1規定不允許扣除的支出項目金額采取據實核算支出項目的根據實際發生額填報采取按分攤比例計算支出項目金額:填報金額=第1行×(1-應納入總額占全部四、表內、表間關(一)1=21014=1-11(二)14=2附表三《納稅調整項目明細表》填報說一、適用范本表適用于實行查賬征收的企業所得稅居民填報。根《中民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財務、會計處理辦法與法律行政的規定不一致的應當依照法律行政的規定計算”填報按照會計制度核算與規定不一致的,應進行納稅調整增加、減少項目的金額。三、有關項目填報說數據欄分別設“賬載金額“金額“調增金額“調減金額四個欄次“賬載金額”指在計算主表“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規定計入應納稅所得額的項目金額。“額如為負數,填報在“調減金額。其中第4行“3.不符合規定的銷售折扣和折讓”除外,按““本表打*(一)收入類調整項“賬載金額、第2列“金額”不填報。3(2(1第1列“賬載金額、第2列 金額”和第4列“調減金額”不填第3行“2.接受捐贈收入第2列“金額”填報執行企業會計制度的接受捐贈4第4“3.不符合規定的銷售折扣和折讓填報不符合規定的銷售折扣和折讓進行納稅調整的金額第1“賬載金額填報銷售貨物給購貨方的銷售折扣和折讓金額。第2列“金額”填報按照規定可以稅前扣除的銷售折扣和折讓。第3列“調增金額”124、計稅時按照收付實現制確認的收入,如分期收款銷售商品銷售收入的確認、規定按收付實現制確認的收入、持續時間超過12個月的收入的確認、利息收入的確認收入的確認等企業財務會計處理辦法與規定不一致應進行納稅調整產生的時間性差異的項目數據。、第1列“賬載金額”填報會計核算確認的收入;第2列“金額”填報按規定確認應納入或可抵減收入;第3“調增金額”填報按會計核算與規定確認的應納稅暫時差異;第4列“調減金額”填報按會計核算與規定確認的可抵減暫時性差異。6“5.4額”取自附表十一《股權投資所得(損失)5生的收益”的“合計”行的絕對值。第1列“賬載金額、第2列“金額”和第3列“調增金76.34列“調減金額”根據附表十一《股權投資所得(損失)明細表》分析填列。第1列“賬載金額”和第2列“金額”不填。第8行“7.特殊重組填報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免組產生的企業財務會計處理第1列“賬載金額”填報會計核算的賬面金額;第2列“金額”填報規定的收入金額;第3列“調增金額”填報按照規定應納稅調整增加的金額;第4列“調減金額”填報按第9“8.一般重組填報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產生的企業財務會計處理辦法與規定不一致應進行納稅調整的數據。第1列“賬載金額”填報會計核算的賬面金額;第2列“金額”填報規定的收入金額;第3列“調增金額”填報按照規定應納稅調整增加的金額;第4列“調減金額”填報按105(3105104“調減金額”取自附表七第10行第5列的負數的絕對值。第1列“賬載金額、第2列“金第11行“10.確認為遞延收益的:填報收到不屬于規定的不征入、免入以外的其他,會計上計入遞延收益,規定應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征收企第1列“賬載金額”填報會計核算的賬面金額;第2列“金額”填報規定的收入金額;第3列“調增金額”填報按照規定應納稅調整增加的金額;第4列“調減金額”填報按第12行“11.應稅所得:第4列“調減金額”取自附表六《所得稅抵扣計算明細表》第2列“所得”合計行。第1列“賬載金額、第2列“金額”和第3列“調增金第13行“12.不允許扣除的投資損失:第3列“調增金額”填報投資除合并、撤消、依法外形成的損失。第1列“賬載金額、第2列“金額”和第4列“調減金額”(33入”金額欄數據。第1列“賬載金額、第2列“金額”和第3列“調增金額”不填。計收入”金額欄數據。第1列“賬載金額、第2列“金額”和第3列“調增金額”不填。第17行“16.減、免稅項目所得:第4列“調減金額”取自附表五《明細表第18行“17.抵扣應納稅所得額:第4列“調減金額”取自附表五《明細表第39行“創業投資企業抵扣應納稅所得額”金額欄數據。第1列“賬載金額、第2列“3第19行“18.其他”填報會計與有差異需要納稅調整的其他收入類項目金額(二)扣除類調整項202140列“賬載金額、第2列 金額”不填報第21行“1.視同銷售成本:第2列“金額”填報視同銷售收入相對應的成本費用4(2(1第1列“賬載金額、第2列“金額”和第3列“調增金額”不填22“2.1計入成本費用的職工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第2列“金額”填報允許扣除的工資金額,對工效掛鉤企業需對當年實際的職工薪酬中應計入當年的部分予以填報,對非工效掛3423“3.1接計入成本費用的職工福利費;第2列“金額”填報規定允許扣除的職工福利費,金小于等于第22行“工資薪金支出”第2列“金額”×14%;如本行第1列≥第2列,第1減去第2列的差額填入本行第3調增金額如本行第1列<第2則第3列不填424“4.1直接計入成本費用的職工教育經費第2“金額填報規定允許扣除的職工教育經費金額小于等于第22“工資薪金支出第2“金額×2.5%或財政稅務主管部12123如本行第1列<第2則第3列不填4調減金額”填報繼續執行“工效掛鉤”的第25行“5.工會經費支出第1列“賬載金額”填報企業計入“應付職工薪酬”和直接計入成本費用的工會經費;第2列“金額”填報規定允許扣除的工會經費,金額等于第22“工資薪金支出第2“金額”×2%減去沒有工會憑據列支的工會經費后的余額,第2列,則第3列不填;第4列“調減金額”填報繼續執行工效掛鉤的企業按規定應納稅調減的(1(2212123427“7.3宣傳費跨年度納稅調整表》第7行“本年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納稅調整額第4列“調減金額”取自附表八《費和業務宣傳費跨年度納稅調整表》第10行“本年扣除的以前年度結轉額。第1列“賬載金額”和第2列“金額”不填。收金額”填報按規定可以稅前扣除的捐贈限額;如本行第1列≥第2列,第1列減去第2的差額填入本行第3列“調增金額如本行第1列<第2列,則第3列不填;第4列“調減金29“9.1利息支出;第2列“金額”填報企業向非金融企業借款按照金融企業同期同類利率計的數額的部分;其中,從關聯方取得的借款,符合規定債權性投資和權益性投資比例的,再根據金融企業同期同類利率計算填報;如本行第1列≥第2列,第1列減去第2列4第2列“金額”填報按規定允許稅前扣除的住房公積金;如本行第1列≥第2列,第第31行“11.罰金、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第1列“賬載金額”填報本納稅年度實際發生的罰金、罰款和被罰沒財物的損失,不包括按照經濟合同規定支付的違約金(包括銀行罰息、罰款和費;第3列“調增金額”等于第1列;第2列“金額”和第4列“調第32“12.滯納金第1“賬載金額填報本納稅年度實際發生的滯納金。第3列“調增金額”等于第1列;第2列“金額”和第4列“調減金額”不填。33“13.13等于第1列;第2列“金額”和第4列“調減金額”不填性的贊助支出按費和業務宣傳費的規定處理,在第27行“費與業務宣傳費支第34行“14.各類基本社會保障性繳款第1列“賬載金額”填報本納稅年度實際發生的各類基本社會保障性繳款,包括基本醫療費、基本養老費、失業費、工傷費和費;第2列“金額”填報按規定允許扣除的金額;本行第1列≥第2列,第4第35行“15.補充養老、補充醫療:第1列“賬載金額”填報本納稅年度實發生的補充性質的社會保障性繳款;第2列“金額”填報按規定允許扣除的金額;如121231列,則第3列不填;第4列“調減金額”填報會計核算中未列入當期費用,按規定允許當期第36行“16.與未實現融資收益相關在當期確認的財務費用第1列“賬載金額”填報4337“17.1取得收入無關的支出;第3列“調增金額”等于第1列;第2列“金額”和第4列“調減金第38行“18.不征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費用:第1列“賬載金額”填報本年度實發生的與不征入相關的支出;第3列“調增金額”等于第1列;第2列“金額”和第第39行“19.加計扣除第4列“調減金額”取自附表五《明細表》第9行“加計扣除額合計”金額欄數據。第1列“賬載金額、第2列“金額”和第3列“調增金額”不第40行“20.其他”填報會計與有差異需要納稅調整的其他扣除類項目金額,如分期(三)資產類調整項列“賬載金額、第2列“金額”不填報第42行“1.財產損失:第1列“賬載金額”填報本納稅年度實際發生的需報審得等損失金額;第2列“金額”填報的本納稅年度財產損失金額,以及按照稅1212443“2.317列“賬載金額、第2列“金額”不填44“3.3稅調整明細表》第7行“生產性生物資產”第7列“納稅調整額”的正數;第4列“調減金額”填報附表九《資產折舊、攤銷納稅調整明細表》第7行“生產性生物資產”第7列“納稅調整額”的負數的絕對值。第1列“賬載金額、第2列“金額”不填。45“4.3絕對值。第1列“賬載金額、第2列“金額”不填46“5.31574《資產折舊攤銷納稅調整明細表15無形資產7稅調整額的負數的絕對值。第1列“賬載金額、第2列“金額”不填。第47行“6.投資轉讓、處置所得第3列“調增金額”和第4列“調減金額”需分析附48行“7.油氣勘探投資3列填報附表九《資產折舊、攤銷納稅調整明細表16行“油氣勘探投資”第7列“納稅調整額”的正數;第4列“調減金額”填報附表九《資產折舊、攤銷納稅調整明細表》第16行“油氣勘探投資”第7列“納稅調整額”負數的絕對值。第1列“賬載金額、第2列“金額”不填。74“賬載金額、第2列“金額”不填。第50行“7.其他”填報會計與有差異需要納稅調整的其他資產類項目金額(四)準備金調整項513載金額、第2列“金額”不填。(五)房地產企業預售收入計算的預計利523業務的本期取得的預售收入,按照規定的預計利潤率計算的預計利潤;第4列調減金額”填報本期將預售收入轉為銷售收入,其結轉的預售收入已按規定的預計利潤率計算的預計利潤轉回數。第1列“賬載金額、第2列“金額”不填。(六)特別納稅調整應稅所第53行“六、特別納稅調整應稅所得:第3列“調增金額”填報按特別納稅調整定,自行調增的當年應稅所得。第1列“賬載金額、第2列“金額、第4列“調減金額”(七)其四、表內及表間關0551、20、41、51、52、53、54(一)1=2+3+...+1920=21+22+...+4041=42+43+...+50(二)23=附表一(1)1323=附表一(2)3864=5124=2105103=105105104=105144=附表一(3)10154=1164=6174=14184=392323184184=39=0;2323184184=39=23214=附表二(1)12214=附表二(2)41273=7274=10394=917433=1717434=1777443=7777444=77107453=107107454=107157463=157157464=157167483=167167484=167177493=177177494=177175513=175175514=175553=14554=15附表四《稅前彌補虧損明細表》填報說一、適用范本表適用于實行查賬征收的企業所得稅居民填報。依據《中民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填報本年及本年度納稅申報前5年度發生的尚未彌補的虧損額。本表反映納稅調整后所得為正數,按規定可彌補以前年度結轉的虧損額。三、有關項目填報說第1列“年度:填報公份。第1至5行依次從6行往前推5年,第6行為本申報年第2“額或虧損額填報主表的第23“納稅調整后所得的數(虧損額“-”42+395+6+7+8(45,1-52310列負數的絕對值-96行第10列“本年度實際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額金額等于第15行第10列的合計數(610≤64。11列第26行“可結轉以后年度彌補的虧損額填報前5年度的虧損額被本年主表中第24行數據依次彌補后,各年度仍未彌補完的虧損額,以及本年度尚未彌補的虧損額。11列=4-9-10(第四列大于零的行次不填報。7行第11列“可結轉以后年度彌補的虧損額合計填報第26行第11列的合計數。610=24附表五《明細表》填報說一、適用范本表適用于實行查帳征收的企業所得稅居民填報。根據《中民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填報本納稅年度發生的免入、減三、有關項目填報說(一)免第2行“國債利息收入:填報持有財政部門的國債取得的利息收入第3行“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填報居民企業直接投資于另一居民企業所取得的投資收益,不包括連續持有居民企業公開并上市流通的不足12第4行“符合條件的非營利組織的收入填報符合條件的非營利組織的收入,不包括從事第5行“其他:填報根據稅法制定的其他免入政策(二)減計收7人以《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內的資源作為主要原材料,生產非國家限定并符合國90%入的部分。第8行“其他:填報根據稅法制定的其他減計收入政策(三)加計扣除額合第10“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填報為開發新技術、100%50%加計扣除的金額。第11“安置殘疾人員所支付的工資:填報安置殘疾人員的,在支付給殘疾職工100%加計扣除額。第12“國家鼓勵安置的其他就業人員支付的工資:填報根據稅法制定的其他就業人員支付工資政策。第13行“其他:填報填報根據稅法制定的其他加計扣除政策(四)減免所得額合報種植蔬菜、谷物、薯類、油料、豆類、棉花、麻類、糖料、水果、堅果取得的免征企業第17“農作物新品種的選育:填報從事農作物新品種的選育免征企業所得稅目的所得額。第18行“中藥材的種植:填報從事中藥材的種植免征企業所得稅項目的所得額第19“林木的培育和種植:填報從事林木的培育和種植免征企業所得稅項目所得額。第20“牲畜、家禽的飼養:填報從事牲畜、家禽的飼養免征企業所得稅項目所得額。第21行“林產品:填報從事林產品免征企業所得稅項目的所得額第22行“灌溉、農產品初加工、獸醫、農技推廣、農機作業和維修等農、林、牧、漁服務第23行“遠洋捕撈:填報從事遠洋捕撈免征企業所得稅的所得額第24行“其他:填報根據稅法制定的其他免稅所得政策第26行“花卉、茶以及其他飲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種植填報從事花卉、茶以及第27行“海水養殖、內陸養殖填報從事海水養殖、內陸養殖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第28行“其他:填報根據稅法制定的其他減稅所得政策第29行“從事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投資經營的所得填報從事《公共基礎設施項目企業所得稅》規定的港口碼頭、機場、鐵路、公路、城市公共交通、電第30行“從事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的所得填報從事公共污水處理、公共處理、沼氣綜合開發利用、節能減排技術改造、海水淡化等項目所得。500500第32行“其他:填報根據稅法制定的其他政策(五)減免稅合第34行“符合規定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填報從事國家非限制和行業并符合規定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享受稅率減征的企業所得稅稅額。: 從事國家需要重點扶持擁有心自主知識等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享受減征企業所得稅稅額第36“民族自治地方的企業應繳納的企業所得稅中屬于地方的部分:填報經民族自治地方所在省、、直轄市批準,減征或者免征民族自治地方的企業繳納的企業所得稅中屬于地方的企業所得稅稅額。第37行“過渡期:填報符合規定以及經批準給予過渡期稅第38行“其他:填報根據稅法制定的其他政策(六、第39行“創業投資企業抵扣的應納稅所得額270%2的,可以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抵扣。(七)抵免所得稅額合第41-43行,填報購置并實際使用《環境保護設備企業所得稅《節能節水設備企業所得稅》和《安全生產設備企業所得稅》規定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設備的,投資額的10%從企業當年的應納稅額中抵免的企業所第44行“其他:填報根據稅法制定的其他政策(八)減免稅附列資從業人員平均計算,用于判斷是否為規定的小型微利企業。產總額平均計算,用于判斷是否為規定的小型微利企業。第47行“所屬行業(工業企業其他企業”項目,填報所屬的行業,用于判斷是否四、表內及表間關(一)1=2+3+4+56=7+89=10+11+12+1314=15+25+29+30+31+3215=162425=26+27+2833=34+35+36+37+3840=41+42+43+44(二)1=154=176=164=189=394=2014=174=1939=18433=2840=29附表六《所得稅抵免計算明細表》填報說一、適用范本表適用于實行查賬征收的企業所得稅居民填報。根據《中民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填報本年度發生的來源于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所得按照我收法律、的規定應繳納和抵免的所得稅額。三、各項目填報說第2列“所得:填報來自的收入總額(包括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扣除按規定允許扣除的發生的成本費用后的金額。第3“所得換算含入的所得填報第2列所得換算成包含在繳納企業所得換算含入的所得=適用所在國家地區所得稅稅率的所得÷(1—適用所在第4列“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填報所得按規定彌補以前年度虧損額第5列“免稅所得:填報按照規定予以免稅的所得列=3-4-5第7列“可彌補境內虧損:填報所得按規定彌補境內虧損額第8“應納稅所得額填報彌補虧損前應納稅所得額扣除可彌補境內虧損后的第9列“稅率:填報境內稅定的稅率25%第10列“所得應納稅額:填報應納稅所得額與境內稅定稅率的乘積第11“所得可抵免稅額。實行分國不分項限額抵免的填報第10至6列。本列填報從子公司取得的所得在所在國家或地區繳納的企業所得稅額,可分為為直接抵免和間接抵免。子公司從取得的所得在所在國家或地區繳納的企業所得稅額為直接抵免稅額;從二級子公司取得的所得在所在國家或地區繳納的企業所得稅額為間接抵免稅額。二級子公司可抵免稅額=(分得的所得÷同一納稅年度子公司稅后應分配總額)×(子公司分得的所得÷同一納稅年度二級子公司稅后應分配總額)×二級子公司同一納稅年度已繳所得稅。、 所 所得依照企業所得稅法、條例的規定計算的應納稅總額×來源于某國(地區)的應納稅所得額÷中國境內、應納稅所第14“未超過所得抵免限額的余額填報本年度在抵免限額內抵免完所得稅第16“前五年所得已繳未抵免余額填報可結轉以后年度抵免的所得未1116四、表內及表間關(一)6=3-4-58=6—710=8×914=12—13766≤07012121113=11第14列“超過所得抵免限額的余額”各行=同一行的第12—13列,當計算出的值≤00;當計算出的值≥014=1515=32(二)2=1247=2210=311315=3217=32附表七《以公允價值計量資產納稅調整表》填報說一、適用范本表適用于實行查賬征收的企業所得稅居民填報。根《中民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以及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制度填報。價值、計稅基礎以及會計與差異。三、各項目填報說第1列、第3列“賬載金額(公允價值:填報所有的按照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的金融資產、金融負債以及投資性房地產按照規定可以稅前扣除的金額。105105=103105105=104附表八《費和業務宣傳費跨年度納稅調整表》填報說一、適用范本表適用于實行查賬征收的企業所得稅居民填報。根據《中民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以及企業會計制度填報。本表填報本年發生的全部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的有關情況、按規定可扣除額、本年結轉三、有關項目填報說第1“本年度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填報本期實際發生的費和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