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講座_第1頁
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講座_第2頁
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講座_第3頁
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講座_第4頁
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講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講座第1頁/共52頁第2頁/共52頁第3頁/共52頁一幼兒健康教育概述(一)幼兒心理健康的標準具備良好的自我意識,良好的情緒情感、行為習慣、個性心理品質和社會適應能力,并最終達到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性的完滿狀態。第4頁/共52頁幼兒健康教育概述(二)我國幼兒園健康教育總目標1.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情緒穩定;2.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識,知道關心和保護自己;4.喜歡參加體育活動。第5頁/共52頁思考:想一想,學前兒童有哪些常見的心理問題?對他們的個體發展有哪些影響?第6頁/共52頁(三)學前兒童常見心理問題的表現(一)情緒障礙兒童期恐懼

暴怒發作

(二)睡眠障礙夜驚(三)進食障礙神經性厭食神經性嘔吐(四)排泄障礙遺尿癥(五)言語障礙語言發育遲緩口吃(六)品行障礙

攻擊性行為說謊(七)神經性習慣吮手指咬指甲(八)其它心理障礙多動癥第7頁/共52頁南京兒童心理衛生研究中心研究顯示:近年來兒童中出現心理發展偏異,情緒和行為障礙以及各種心理疾病發生人數明顯增加。幼兒中5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哈爾濱兒童心理發展研究中心:很多幼兒已表現出自私、自負、任性、脾氣暴躁、感情脆弱,獨立性及社會交往能力差等不良個性特征,這些可能成為他們產生心理問題的隱患。深圳市羅湖區婦幼保健院有關專家通過問卷得出:深圳3歲至6歲學齡前兒童的心理發育和行為問題較突出,在接受篩選的近9000名兒童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衛生問題的約占67.4%,遠遠高于國內其他大城市平均30%至50%的發生率。學前兒童的心理發育和行為問題按照發生率的高低排序,位于前五位的分別是:行為問題25.8%,情緒障礙21.3%,語言發育不良17.2%,進食障礙16%,睡眠障礙6.7%。上海一所幼兒園的調查:75%的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語言、動手等能力都很強,認為自己的孩子情感發展得好的家長只有3.95%。說明家長對孩子的情感發展不滿意,同時,40%的家長擔心孩子的能力發展,30%的家長擔心孩子的情感發展。第8頁/共52頁思考:從你自身角度或者你認為哪些因素引起兒童的壓力?第9頁/共52頁第10頁/共52頁第11頁/共52頁家長態度第12頁/共52頁教師的態度第13頁/共52頁小班:1.了解盥洗的順序,初步掌握洗手、刷牙的基本方法;學習穿脫衣服;會使用手帕或紙巾;養成坐、站、行、睡的正確姿勢;能及時排便;有良好的作息習慣。2.進餐時保持愉快的情緒,愿意獨立進餐;認識最常見的食物,愛吃各種食物,主動飲水。3.了解身體的外形結構,認識并學習保護五官;能積極配合疾病預防與治療。(四)幼兒健康教育的年齡階段目標第14頁/共52頁(四)幼兒健康教育的年齡階段目標4.知道過馬路、乘坐交通工具、玩大型運動器械時要注意安全,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識。5.知道自己的性別。6.喜歡并愿意參加體育活動;能自然地走、跑、跳、爬、投擲;學習聽口令和信號做出相應動作;玩滑梯、攀登架、轉椅等大型體育活動器械時能注意安全;能合作收拾小型體育器材。第15頁/共52頁中班:1.初步學會穿脫衣服、整理衣服;學習整理活動用具,能保持玩具清潔;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2.結合品嘗經驗,進一步認識各類常見食物,愛吃各類食物的同時,懂得要科學合理地進食,逐步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3.進一步認識身體的主要器官,逐步形成接受疾病預防與治療的積極態度和行為;在成人幫助下學習處理常見外傷的最簡單的方法,知道快樂有益于健康。第16頁/共52頁4.認識有關安全標志,能夠在成人提醒下遵守交通規則;不接觸危險物品;遇到危險時能告訴成人,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5.愿與父母分床而眠。6.喜歡并積極地參加體育活動;能聽信號按節奏協調地走和跑;能按要求跳、投擲、拋接,能左右手拍球;能隨音樂節奏做徒手操和輕器械操;能注意活動中的安全與合作,愛護公物,能及時收拾小型體育器材。第17頁/共52頁大班:1.保持個人衛生,關心周圍環境的衛生;進一步提高獨立生活能力,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2.初步理解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營養,身體需要各種營養;會使用筷子;進一步養成獨立進餐的習慣。3.進一步認識身體的主要器官及重要功能,并懂得簡單的保護方法;了解有關預防齲齒及換牙的知識;注意用眼衛生。第18頁/共52頁4.初步了解應付意外事故(如火災、雷擊、地震、臺風等)的常識,具有粗淺的求生技能。5.知道男女廁所,初步具有性別角色意識。6.喜歡鍛煉身體并感到體育活動的有趣;能輕松自如地走、跑、跳、攀登、滾翻;會肩上揮臂投擲輕物并投準目標,能拋接高球;能熟練地聽各種口令和信號并做出相應的動作;能隨音樂節奏有精神地做徒手操和輕器械操,動作有力、到位;能注意安全,自覺遵守體育活動的規則,合作謙讓;體驗到克服困難取得勝利的安愉悅;能獨立收拾各種小型體育器材。第19頁/共52頁(五)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1.學習表達和調節自己情緒的方法2.培養社會交往能力3.鍛煉獨立生活和學習的能力4.養成良好的習慣5.性教育6.學前兒童心理障礙和行為異常的預防第20頁/共52頁1.學習表達和調節自己情緒的方法案例分析方方離開自己的座位向門口跑,隨即方方又退回了自己的座位,一副癟著嘴欲哭的表情。媽媽推門進來,抱起方方?!澳棠棠??奶奶”“奶奶在家呢?!薄安灰灰?,我要奶奶接!”方方哭了。“奶奶的腳扭了,不能走路,媽媽帶你回家?!薄皼]有,沒有,我要奶奶來帶我??!”邊哭鬧邊推媽媽。媽媽耐心地講著。方方越哭越厲害。面對越來越多的家長,媽媽一臉尷尬。終于,媽媽失去了耐心。“你不想跟媽媽回家就一個人呆著,我走了?!眿寢屔鷼獾胤畔路椒?,裝著要離開。方方哭得更厲害了。束手無策的媽媽滿臉祈求地望著站在活動室門口的主班教師。第21頁/共52頁分組討論:1、如果你是方方的老師,你該怎么做?2、教師如何消除幼兒消極的情感,培養幼兒積極的情感?第22頁/共52頁教師的做法:老師走到方方身邊,輕輕地拍著方方,擁抱到懷里,邊給方方擦眼淚邊說:“方方乖,方方不哭,讓老師來幫助你,好不好?”“好”方方抽抽搭搭地說。“方方現在很傷心吧,你告訴老師,是什么事情讓方方這么傷心呢?”這話問到了傷心處,還沒等老師說完,方方又大聲地哭了起來,“我不要媽媽帶我回家,我要奶奶帶我回家。”“噢,老師知道了,方方每天跟著奶奶,最喜歡奶奶,幼兒園里呆了一天,最想見到奶奶,是不是?”這可說道了心坎兒了?!笆恰薄皨寢屨f,奶奶的腳扭了,不能來帶方方了,我們先跟媽媽回家,快點見到奶奶,好嗎?”第23頁/共52頁“不要不要,奶奶腳沒扭,早上是奶奶送我來的,我要奶奶來帶?!薄班?,是這樣。那我們先給奶奶打個電話,老師也想知道奶奶的腳到底怎么樣了,好嗎?”方方在老師說出“打電話”開始,嘴巴里就不停地答著“好,好”,同時,哭聲停止了,情緒也慢慢地平靜下來了。老師帶著方方打電話。方方對著電話說著,臉上陰轉多云。來到媽媽身邊,臉上竟有了笑容,“快回家看奶奶!”媽媽如釋重負。第24頁/共52頁學前兒童的情緒的特點:控制力差、沖動、直觀、簡單、不加掩飾第25頁/共52頁學前兒童學習表達和調節自己的情緒,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加以培養:(1)正確認識、理解、評價觸發情緒反應的情境,明確只有合理的需要和目標才能得以滿足或達成,而不合理的需求和目的必定受阻。第26頁/共52頁(2)學會用語言和非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學習調整方法第27頁/共52頁(3)培養學前兒童控制、調節情緒的能力。學習用自我說服、訴說、注意轉移、忘卻、寬容等方法調節情緒;學習合理疏泄憤怒、畏懼、憂慮、委屈、厭惡等消極情緒;學習并表達成功后的愉快和欣喜地感受。第28頁/共52頁2.培養社會交往能力

(1)學習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愿望和情感,懂得用語言和非語言的方式安慰、同情、鼓勵、諒解他人,對他人的情緒情感能做到和諧適度的反應。第29頁/共52頁(2)學習輪流分享、合作互助的技能,培養學前兒童學習、分享同伴玩具、食品、快樂的技能;在生活和游戲中學會合作互助,樂于助人,自己的困難會請求幫助。第30頁/共52頁分享

為第31頁/共52頁(3)有初步的公平競爭的意識和行為,在故事講演、繪畫比賽、游戲、評比、唱歌等一系列帶有競賽性的活動中,逐步理解公平競爭的含義。正確面對輸贏,并懂得在競賽活動中要通過努力獲得成功。第32頁/共52頁(4)正確認識、評價和調節自我,能達成與同伴及相關成人、周圍現實環境的協調和適應。(5)懂得基本的禮貌禮節。見面、道別要使用禮貌用語,知道稱呼、問候他人;學會尊重他人、看望病號、待客、恭賀喜事、拜訪答謝親友等基本禮節。第33頁/共52頁3.鍛煉獨立生活和學習的能力

學習日常生活獨立自理,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依賴他人;在學習和游戲中有主見,學會獨立思考并解決問題;獨立操作并完成任務,學習自我保護的常識和技能;幫助學前兒童體驗獨立自主獲得成功的愉快情感,培養良好的獨立個性心理品質。

第34頁/共52頁4.養成良好的習慣

(1)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包括熱愛生活、做事井井有條、不高聲吵鬧、遵守生活常規、能獨立生活等習慣。(2)良好的衛生習慣包括飯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勤換衣服等;飲食習慣,不暴飲暴食、安靜進餐等,睡眠習慣,按時睡眠、不蒙頭睡覺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等。(3)品德行為習慣包括講禮貌、熱愛集體、與同伴友好相處、愛護公共衛生和設施,愛護花草樹木和小動物等習慣。第35頁/共52頁5.性教育

(1)性認同和性角色。性認同是個體對性角色的自我體驗,而性角色則是性別的公開表現。讓學前兒童懂得,人類社會是由男性和女性兩種性別組成的。(2)科學簡潔的性知識。(3)正確處理學前兒童的性游戲。(4)糾正玩弄生殖器和大腿摩擦的不良習慣。第36頁/共52頁二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一)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1.創設和利用環境,促進幼兒發展第37頁/共52頁第38頁/共52頁2.全面滲透幼兒一日生活,促進幼兒發展(1)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好幼兒一日生活常規(2)領域滲透(3)隨機教育滲透3.拓展并豐富各類活動,促進幼兒發展4.開設專門活動,促進幼兒發展5.借助心理咨詢與輔導,促進幼兒發展6.堅持家園同步,促進幼兒發展第39頁/共52頁1.養成教育法養成教育法是指通過實際的教育教學、游戲和活動等方式有機地滲透和融合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這種教育方法,不管是在家里還是在幼兒園,都很適用。(二)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第40頁/共52頁(1)情境教育法。情境教育法是指讓幼兒以表演的形式表現出在不同社會情境中如何做出有效的行為和決策。

(2)榜樣示范法。通過講故事等方式,給幼兒一個榜樣的形象,讓幼兒去模仿,使其從無意到有意,從被動到自覺去學習模仿。

(3)行為實踐法。讓幼兒對已學過的行為及技能進行反復的練習,在具體實踐中加深幼兒對它們的理解和掌握,從而形成穩定的行為習慣。(4)家園同步教育法。家園同步教育,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將各種方法結合起來靈活加以運用。第41頁/共52頁2.補償性教育法這種方法的主要對象是已經出現了心理問題的部分幼兒。在加大養成性教育力度的同時,采取積極的心理保健措施,對其進行心理咨詢及治療。較常用的具體方法有以下幾種:行為矯正法,這種方法是最廣泛采用的補償性教育法。二是游戲矯治法。此外,家庭支持性矯治法、團體訓練法、社會治療法等均有較好的效果。第42頁/共52頁三、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環境的創設(一)家庭健康環境的創設(二)幼兒園健康環境的創設第43頁/共52頁(一)家庭健康環境的創設1.創設良好家庭環境的意義(1)家庭是兒童心理素質形成的最重要的場所。(2)家庭環境對兒童心理素質的形成和發展的影響是長遠和深刻的。(3)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形成良好心理素質的重要保證。第44頁/共52頁2.良好家庭教育環境應有以下幾個特征:(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