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變態心理學神經癥第1頁/共34頁2一、恐怖癥定義:接觸到特定事物或處境時具有的強烈的恐懼情緒,患者采取回避行為,并有焦慮癥狀和植物性神經功能障礙的一類心理障礙。(一)致病因素
1、生物學因素:5-HT系統和去甲腎上腺素系統
2、心理社會因素(1)心理分析理論:是對抗焦慮的防御反應(無意識的本我沖動)(2)行為理論:經過條件反射建立(3)認知理論:高估所害怕情景和事物的危險性第2頁/共34頁3(二)臨床表現
1、廣場恐怖癥
特點:*焦慮癥狀
*焦慮均在特定情景中發生
*回避行為
2、社交恐怖癥
3、特殊恐怖癥
(三)恐怖癥的治療
1、心理治療:行為治療
2、藥物治療:輔助治療第3頁/共34頁4
2、社交恐怖癥:表現為對一種或多種人際處境持久的強烈恐懼和回避行為。流行情況:據我國精神疾病調查,在15-59歲居民中恐怖癥的患病率為0.59‰,占全部神經癥病例的2.7%;城鄉患病率相近。國內恐怖癥的患者中,多數為社交恐怖癥。臨床表現:1.害怕社交場合
2.軀體癥狀:口干、出汗、心跳劇烈、想上廁所。周圍的人可能會看到的癥狀有:紅臉、口吃結巴、輕微戰抖。有時候,患者發現自己呼吸急促,手腳冰涼。嚴重時與驚恐發作類似。
3.預期性焦慮:總是擔心會在別人面前出丑,在參加任何社聚會之前,他們都會感到極度的焦慮。他們會想象自己如何在別人面前出丑。當他們真的和別人在一起的時候,他們會感到更加不自然,甚至說不出一句話。第4頁/共34頁5診斷標準:1.對某種或多種社交場合有明顯而持久的恐懼2.幾乎不可避免地促發焦慮,甚至引起驚恐發作。3.認識到(只限成人)自己的恐懼是過度和不合理的。4.回避、預期性焦慮或者痛苦明顯影響了個體生活和機能健康。第5頁/共34頁6社交恐懼癥的病因:1.遺傳因素:社會性抑制的生物學傾向2.認知歪曲:對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對于他人和人際關系的不合理信念3.回避型人格障礙4.處境因素和人格特性二者的交互作用的結果臨床上可以見到一些極端的病例。有的病人病前人格相對健全,恐怖是在強烈的創傷性處境下發生的。這種病例用系統脫敏治療效果好。另一個極端是病人有人格障礙,從小害羞、怕見人,又特別愛面子,爭強好勝,并且從小一直缺乏社交訓練,也沒有任何興趣愛好。這種人一到青春期,社交恐怖便明顯起來,往往并沒有什么確定的誘因。比較多見的是處境因素和人格特性二者的交互作用導致社交恐怖的發展。第6頁/共34頁7社交恐懼癥的心理治療恐怖癥患者多伴有緊張焦慮情緒,服用心得安,佳靜安定等藥物往往有助于減輕癥狀,有利于進行心理治療。對于社交恐怖癥的治療,森田療法、暴露療法、認識領悟療法、認知行為療法、系統脫敏療法、集體心理療法等均有良好療效。國內采用“森田療法”已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1.行為治療:暴露療法和系統脫敏2.認知重建:3.團體治療:通過提供模擬社交場合和機會,通過示范、預演、角色扮演等方式,患者在社交情境中的行為舉止得以訓練和提高。4.認知行為團體治療(CBGT)是當今較為流行的針對社交恐懼癥的綜合性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暴露于所害怕的情境、認知重建和家庭作業三個方面。第7頁/共34頁8學??植腊Y是兒童恐怖癥的一種特殊類型。它是發生在兒童少年時期常見的心理障礙。因其主要表現為對學校產生強烈的恐懼。本癥可發生于任何年齡的少年兒童,但有研究報道以7歲、11歲、14歲這三個年齡階段為好發年齡,而這三個年齡階段恰是通常入學、升學的年齡段,不難看出,入學、升學等重大事件或環境變化無疑增加了他們的精神壓力和適應困難。學??植腊Y可發生于任何智商水平的兒童,但臨床研究提示,其易于發生在智力水平一般以下或高于一般者。第8頁/共34頁9學??植琅c逃學的區別逃學兒童常常是假裝去上學但卻在上學路上或從學校中出走,不讓父母知道。學??植腊Y的兒童是父母知道患兒拒絕上學留在家中,而逃學者常無明顯情緒表露,并有其他違紀行為,學業上往往有困難又得不到父母關心,反而遭恥笑、打罵、體罰的兒童。學??植腊Y兒童常伴有明顯的情緒障礙。原因:
自幼成長順利、家庭條件一般較好,對患兒期望過高或過份保護,其家族成員中?;加猩窠洶Y性疾病者。近些年來觀察到的病例往往與學業負擔過重、競爭激烈、并屢遭學業失敗、歧視與壓力、體罰、侮辱等各種較強而持久的因素不無密切關系。
第9頁/共34頁10
3、特殊恐怖癥(單純恐懼癥):
對存在或預期的某種特殊物體或情境而出現的不合理恐懼。如恐高癥、恐血癥等。10%—11.3%,女性多于男性。
臨床表現:恐懼程度??謶纸箲]程度與兩種因素有關:一是與恐懼刺激接近程度有關;二是逃離恐懼刺激的難易程度有關。診斷標準:
1、由特定事物或情境引起明顯而持久的、過度的或是不合理的恐懼,并至少持續6個月以上。
2、當暴露于恐懼事物或情境中時,會立刻引發焦慮或恐懼反應。
3、能認識到恐懼是過度的、不合理的,或對出現恐懼產生明顯的緊張。
4、回避恐懼情境或事物,或者在嚴重的焦慮或緊張狀態下忍受它。第10頁/共34頁11特殊恐怖癥的原因1.遺傳因素:家族遺傳方式尚不完全清楚,但是某些特殊恐懼癥確實存在著獨特的遺傳作用。如血液——傷害——注射型恐懼癥。2.心理社會因素:(1)創傷型事件(2)替代習得的恐懼(3)不良的信息傳遞(4)過度擔心:擔心收到傷害;擔心勉勵恐懼事會驚恐發作,失去控制或暈倒。特殊恐怖癥的心理治療行為療法:采用現場、實物展示或者想象技術進行。第11頁/共34頁12社交恐怖癥與廣場恐怖癥有異同點?相似:都是對某些場所或活動產生的強烈恐懼,也都是表現出對這些場所和活動的回避。區別:在害怕或回避的場所、害怕的原因和焦慮嚴重程度上仍然存在明顯的區別。社交廣場場所社交場合,如會議、晚會、朋友聚會;或與人接觸人多的場所,如商場、超市、各種公共交通工具;或一人獨處害怕的原因害怕在這些場合進行某種行為,怕別人看到的丑態或認為他愚蠢害怕難以逃離或得不到幫助,也害怕自己會失去控制或暈倒。焦慮的嚴重程度中等或強烈完全或有限癥狀驚恐發作第12頁/共34頁13二驚恐障礙
簡稱驚恐癥,是以反復出現的驚恐發作為原發和主要臨床特征,并伴有持續地擔心再次發作或發生嚴重后果的一種急性焦慮障礙。臨床表現為驚恐發作和場所恐懼。驚恐發作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一種綜合征。它可以發生于各種焦慮障礙如驚恐障礙、廣場恐怖癥、社交恐懼癥等。
(一)致病因素
1、生物學因素
生物化學物質紊亂;神經生物學(腦干藍斑區——是腦中合成去甲腎上腺素的主要部位,藍斑核對警覺和信號處理的作用.);遺傳
2、心理社會因素
行為主義觀點;認知模型
(二)臨床表現
1.突然產生,在10分鐘左右達到癥狀高峰,不知道自己恐懼的由來。同時伴有許多機型發作的軀體癥狀。
2.發作的頻率和嚴重程度會有所波動。第13頁/共34頁14第14頁/共34頁15三、廣泛性焦慮障礙
廣泛性焦慮障礙是一種以缺乏明確對象和具體內容為特征的擔心,患者因難以忍受卻無法控制這種不安而感到痛苦。與其它焦慮障礙(如創傷后應激障礙、驚恐障礙、社交恐怖或強迫癥)不同,廣泛性焦慮癥并不針對于任何特定的單一事件;其發生似乎沒有促發因素。事實上,在一些廣泛性焦慮癥病人中,只要一想到如何渡過這一天就可能誘發焦慮。流行病學狀況:廣泛性焦慮障礙當前患病率和終生患病率分別為:1.6%和5.1%。不同性別患病比率不同,女/男為2/1。第15頁/共34頁16(一)致病因素
1、生物學因素:遺傳(染色體隱性遺傳和多基因遺傳方式);大腦邊緣系統化GABA能系統功能低下;與籃板核和去甲腎上腺素功能系統有關。
2、心理社會因素心理分析學派:自我與本能沖動之間無意識的矛盾沖突。行為理論:條件發射形成認知心理學:認知模式(二)臨床表現
1.持續存在的過度焦慮和擔憂:經常和持續的無明確對象或具體內容的緊張不安,或對現實生活中的某些問題過分擔心或煩惱
2.運動性不安
3.軀體癥狀: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第16頁/共34頁17(三)診斷標準DSM-TV中關于廣泛性焦慮障礙的診斷標準1..對于許多事件或者活動過分的焦慮和擔憂,少持續6個月以上.2.患者感覺難以控制自己不去擔憂.3.焦慮和擔憂伴有以下6種癥狀中的3項以上(在6個月中,多數日子里至少幾種癥狀)注:兒童只需其中的一項癥狀.(1)坐立不安或者感覺緊張(2)容易疲勞(3)思想難以集中,或者頭腦一下子變得空白(4)易激惹(5)肌肉緊張(6)睡眠障礙(入睡困難或經常醒轉,或輾轉不安的\令人不滿的睡眠)4.這種焦慮和擔憂不是發生在某個特定問題之時的。5..這種焦慮、擔憂或者是軀體癥狀造成了臨床上顯著的痛苦煩惱,對患者的社會的、職業的、或者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造成損害。6..此障礙不是由于某種物質(例如某種濫用藥物、治療藥物),或者由于一般的軀體情況如甲亢所致之直接生理效應,也排除心境障礙、精神病性障礙,或廣泛性發育障礙的可能。
第17頁/共34頁18(四)廣泛性焦慮的治療
1、心理治療:行為治療(暴露療法、行為阻止法);認知治療;放松訓練
2、藥物治療第18頁/共34頁19第19頁/共34頁20四、強迫癥強迫癥(強迫-沖動習性障礙)是一類以反復出現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為主要表現的焦慮障礙。以有意識的自我強迫與有意識的自我反強迫同時存在為特征,患者明知強迫癥狀的持續存在毫無意義且不合理,卻不能克制的反復出現,愈是企圖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緊張和痛苦。病程遷延者可以儀式性動作為主要表現,雖精神痛苦顯著緩解,但其社會功能已嚴重受損。強迫癥是一種極具破壞性的焦慮障礙,患者內心感到非常痛苦,其正常的工作、生活也受到嚴重干擾。第20頁/共34頁21(一)致病因素
1、生物學因素
遺傳因素;腦組織結構因素。近年來不少研究表明,強迫癥狀與腦中的基底神經節及前額葉的病變有關,也有通過顱腦手術而成功治療頑固性強迫癥狀的病例。必須指出,腦部器質性病變、精神分裂癥、抑郁癥等都可有強迫癥的表現,因此,千萬不要簡單地認為患有強迫癥狀的都是強迫性神經癥。
2、心理社會因素
(1)壓力與創傷
第21頁/共34頁22(2)人格因素:2/3強迫癥患者病前具有一定程度的強迫性人格,其同胞、父母及子女也多有強迫性人格特點,其特征為拘謹、猶豫、節儉謹慎細心、過份注意細節、好思索要求十全十美,但又過于刻板和缺乏靈活性等。(3)心理動力因素:心理動力學派認為強迫癥狀來源于被壓抑的攻擊性沖動或“性欲望”。
(4)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解釋強迫觀念是激發焦慮的刺激和該觀念間建立條件聯系的結果。(5)認知行為因素:認知失調,常常對正常人不在意的信息過分主義,反復思考又使焦慮增加,由此形成惡性循環。第22頁/共34頁23(二)臨床表現
強迫癥多起病于青少年期或成年早期。
1、強迫觀念:強迫觀念是強迫癥的核心癥狀,最為常見。明知某些想法和表現,如強迫疑慮、強迫對立觀念和窮思竭慮的出現是不恰當和不必要的,卻引起緊張不安和痛苦,又無法擺脫。特點是“闖入性和不適性”。
(1)強迫思維
強迫性窮思竭慮:對自然現象或日常生活中的事件進行反復思考,明知毫無意義,卻不能克制,如反復思考:“房子為什么朝南而不朝北?!?/p>
強迫懷疑:對自己的行動是否正確,產生不必要的疑慮,要反復核實。如出門后疑慮門窗是否確實關好,反復數次回去檢查。不然則感焦慮不安。
強迫聯想:反復回憶一系列不幸事件會發生,雖明知不可能,卻不能克制,并激起情緒緊張和恐懼。
強迫對立思維,頭腦里總是出現與他人相反的觀念,如,別人說“漂亮”,便想到“丑陋”,說“成功”,便想到“失敗”;
強迫性回憶,頭腦里總是出現經歷過的往事,揮之不去,如與某人相處時不愉快的情景。
第23頁/共34頁24第24頁/共34頁25(三)診斷要點一、不可控制的反復出現某種觀念、動作或意向,伴有焦慮和痛苦的情緒體驗。二、患者明知這些癥狀不合理、不必要、卻難以擺脫,迫切要求治療。三、患者的工作,學習效率明顯下降,對日常生活也產生不良影響。四、病前性格特征及病程可助診斷。病程可長可短,研究病例的病程至少三個月。五、排除精神分裂癥、抑郁癥及腦器質性疾病伴發的強迫癥狀。第25頁/共34頁26【鑒別診斷】
一、精神分裂癥:早期可有強迫癥表現,但內容逐漸變得荒謬不可理解、無焦慮、痛苦等相應的情緒反應;自制力差,不積極要求治療或否認有病而拒絕治療;隨著病程發展,精神分裂癥的特征性癥狀逐漸顯露。
二、抑郁癥:強迫癥患者因疾病纏身、久治不愈、可產生抑郁情緒,甚至出現消極觀念,但從無自殺行為,與抑郁癥的對外界缺乏興趣、思維遲鈍、行為緩慢及情緒低落有別。
三、顳葉癲癇:偶可出現強迫觀念和行為,呈發作性,并有其它顳葉癲癇的癥狀,腦電圖、腦電地形圖等檢查可助鑒別。第26頁/共34頁27森田療法創始人——森田(三)強迫癥的心理治療
*支持性心理治療。對強迫癥患者進行耐心細致的解釋,使患者了解其疾病的性質,指導患者把注意從強迫癥狀轉移到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去,有助于減輕患者的焦慮。第27頁/共34頁28第28頁/共34頁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