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江南的種痘事業_第1頁
清代江南的種痘事業_第2頁
清代江南的種痘事業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清代江南的種痘事業(一)內容提要:人痘接種術大約在清初由皖南等地傳入鄰近的浙西和蘇南地區,然后漸趨傳入浙東地區,并繼續向南傳布。施種牛痘的歷史始于道光年間,到光緒二十年前后,江南大多數縣份都創設了牛痘局。與接種人痘不同,牛痘傳入后,官府很快介入,積極加以推廣。不過,創設的主要動力,似乎還是來自地方社會力量。人痘或牛痘的足跡到清末已遍及江南城鄉各地,不過遍及各地不等于普遍接種,大致說來,就整個江南地區來說,到清末有三四成以上的嬰兒接種痘苗,應該已是一種樂觀的估計。而此前干嘉道時期牛痘的接種率必然就更低了,能達到一成就算不錯了。接種的出現與普及雖對清代江南人口的增長自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貢獻率,特別是人痘的貢獻率并不高。關鍵詞:清代江南人痘牛痘接種率種痘術的出現與發展是明清醫學史上最重要的亮點之一,無論在中醫或歷史學界,都受到了一定的關注。經過范行準、梁其姿等學者研究,清代種痘的大致情形已基本明了(詳見下文),不過在不少具體問題上的模糊乃至誤會之處仍在在多有,特別是從區域社會史的視角對此展開的研究還比較少見,而從將其置于近世社會變遷的大背景下所作的考察則更為缺乏。清代江南是當時社會、經濟和文化最為發達的地區,也是種痘較早出現并開展最為普及的地區。故,這里謹就江南一隅,對清代的種痘事業作一社會史的考察,以期對這一研究有所推動。一、研究起點種痘在現代屬于人工免疫的范疇,一般來說,人工免疫這一近代科學源起于19世紀末的歐洲。不過在中國古代,在'以毒攻毒”理念的指導下,較早就出現了一些重要免疫史跡,特別是16世紀以來出現并不斷取得發展的人痘術更是給中國古代預防醫學史寫下了極為光彩的一筆1]。關于人痘術的發明,清代廣泛流傳著宋代峨嵋山人為太平宰相王旦之子接種的傳說,不過經過范行準的細密考證,基本可以確定種痘始于明隆慶年間,即16世紀中葉2]。對于人痘術的發明和發展以及嘉慶年間西洋牛痘術的傳入和傳播等情況,目前的學術界已有相當多的論述,綜合已有的研究3],可概略地表述如下:種痘術最初于晚明出現在皖南和江西的弋陽等地,大約在清初傳入江南,之后又逐漸流布大江南北,不過南方的普及程度遠高于北方,種痘技藝也較北方精良。當時的種痘之法,根據欽定的《醫宗金鑒》總結,主要有四種:1.痘衣法:將痘瘡患者的衣服給需要接種的人穿,以引起感染。2.痘漿法:用棉花蘸上痘瘡的漿液,塞進被接種者的鼻孔。3.旱苗法:將收集的痘痂陰干研成細末,用細管吹入被接種者的鼻孔。4.水苗法:用棉花蘸上水調的痘痂細末后,塞入被接種者的鼻孔。對這幾種方法,《金鑒》評論道:"然即四者而較之,水苗為上,旱苗次之,痘衣多不應驗,痘漿太涉殘忍。故古法獨用水苗,蓋取其和平穩當也。近世始用旱苗,法雖捷徑,微覺迅烈。若痘衣、痘漿之說,則斷不可從。夫水苗之所以善者,以其勢甚和平,不疾不徐,漸次而入,接種之后,小兒無受傷之處,胎毒有斯發之機,百發百中,捷于影響,盡善盡美,可法可傳,為種痘之最優者。其次則旱苗雖烈,猶與水苗之法相近,兒體壯盛,猶或可施?!?]到了18世紀晚期,江南的人痘種法又發展出所謂的'湖州派”和"松江派”,前者選取出痘過程較為順利的病人之痘痂為苗,后者則利用經貯存、藥力提煉、傳種多次的'熟苗”,兩者相較,湖州派的方法危險性較大,人工感染后常出現病情嚴重的例子,所以漸為松江派所取代。而且對于選苗,人們逐漸認識到:“其苗傳種愈久,則藥力之提拔愈清,人工之選練愈熟,火毒汰盡,精氣獨存”。如能連續接種7次,則成為“熟苗”5],使用起來較為安全可靠。表明當時的種痘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準。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人痘在紳宦之家已有相當高的普及率,據日本的平澤元愷在《瓊浦紀行》中的說法,已到達'十之八九”6],民間也有相當的普及,不過主要限于南方。牛痘接種法是由英國醫生琴納(EdwardJenner,1749—1823)于1796年所發明的,國內一般認為這一發明乃是在中國傳入的人痘接種法的啟示下出現的,不過,在世界醫學史界,歐洲的人痘術是否真的是從中國傳入,似乎還不算是定論7]。但不管怎樣,牛痘很快為國人接受應該與人痘接種術在當時已比較成熟和普及有關,牛痘發明后不久,就于嘉慶十年春(1805年)由澳門葡商將這一技術帶到中國,并迅速為國人接受和推廣。最早的推動者是廣東的邱熹和鄭崇謙等人。牛痘傳入的當年,鄭崇謙就設立牛痘局推廣此術,并同斯當東一道,將英國廣州領事館醫生皮爾遜口授的種痘方法,譯成中文刊行,題為《英吉利國新出種痘奇書》(內題《新訂種痘奇書詳悉》)。當時,適在澳門的邱熹,在"身試果驗”后,隨即進入牛痘局學習其術,終身以傳種牛痘為業,并于嘉慶二十二年撰成并刊布了《引痘略》。之后,牛痘由南向北逐步傳遍大江南北,道光初年以后,北京、湖南、湖北、福建、江蘇、浙江、天津、河南等地都先后設立了牛痘局。由此可見,有關人痘和牛痘的發明、引入和傳播的基本史跡,目前的研究也已有基本清晰的勾勒,不過關于它們在江南引入、推廣的具體、細致的情況,仍有待進一步探討,另外,對以上過程中,國家、官府和鄉賢所起不同的作用,以及牛痘局設立的歷史傳承和演進以及從中反映出的近世社會變遷等問題,已有的研究除梁其姿等人個別論及外,基本還缺乏關注。以下就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就上述等問題談點一孔之見。二、人痘出現與推廣現有的研究雖已表明,人痘術在明隆萬年間已在皖南和江西等地出現,而且至遲到18世紀中葉,江南的人痘接種術已在全國居于領先地位8]。但對其究竟何時傳入江南卻沒有揭示。范行準和梁其姿的論著,都提到同治《湖州府志》中有關胡璞(美中)的記載,范著意在表明是胡璞編造散布11世紀峨眉山人發明種痘術的謠言9],梁文則說這一記載意味“崇禎時代的胡璞是人痘種法的創始人”10]。《湖州府志》的原文是這樣的:胡美中,名璞,以字行,諸生,崇禎后佯狂棄家,而精于醫?!瓡r無種痘法,美中托名峨眉山人創為之,后遂傳播??滴跞沙剑ㄎ迨荒辏┖螅恢?,雍正初有于金陵見之者11]。僅僅根據這一非常簡略并認為存有疑點12]的記載就斷言胡璞是峨嵋山人謠言編播者,似乎有些勉強,至少證據不夠充分,畢竟托名以取重是古人常有的做法,何況這則記載還出自同治時期的文獻,那時這類傳說早已為眾所習聞13]。同時,若認可這則記載所說的胡璞崇禎后棄家,創種痘術,那創種痘術的時間應該是清初,而非崇禎時。由于這是則地方文獻,其所說的創為之”,可能只是表明其在當地最早開展種痘術,并不一定是說這種辦法是胡所發明的。明亡后胡佯狂棄家,文獻中沒有交待所去何方,不過根據皖南的寧國和徽州等地是種痘書開展最早的地區,而且又離地理上又毗鄰湖州,我想應該有理由推測胡棄家后到了這些地方,在那里學會種痘術,然后回鄉傳種。因此這則記載實則表明了在江南至少在湖州,種痘術到清初才傳入14]。此后,自順治初到康熙中期以前,就不斷有傳種的痘師到江南及周邊各地種痘??滴醣纾ㄎ迥辏S城王翁以其術游遂昌,"人始聞而疑之,繼而信之,久乃大服”15]??滴跷焐辏ㄆ吣辏?,黃宗羲之幼子百家"讀書涌上,由暨陽(諸暨)挾此術至,吾友陳夔獻篤奉之,號之同志”16]。從中可見寧波的種痘術始于康熙七年,而紹興府諸暨當在康熙初之前,已有人痘接種了。在浙東南部的臺州,在康熙十一年前,尚無接種人種痘者,當年,洪若皋請人,“在家設壇下種,兩兒兩女俱按期收功無恙。人或疑其將來重發,及十余年后,臺痘疫連年,予兒女竟不再出。今臺城家家種痘矣。每痘疫年,種者不下數百人”17]。康熙二十年,浦陽的傅尚霖,以種痘抵余姚,黃百家的“孫輩七人俱得安全,其未信者,鄰里同舍多罹此厄”18]。由此看來,種痘術傳入江南及周邊地區后,由于其效果明顯,推廣甚速。所以,蘇州的張璐在成書于康熙三十四年的《張氏醫通》中說:"邇年有種痘之說,始自江右,達于燕齊,近則遍行南北。”19]從以上記載,似乎可以大致推測,人痘術約在清初傳入鄰近皖南的浙西和蘇南地區,然后漸趨傳入浙東地區,并繼續向南傳布。省垣、府城等大城市傳入的時間可能要早于縣城和鄉鎮。值得指出的是,當時較早接受種痘術的都是當地的鄉紳,是他們的勇于嘗試,極大地加快了人痘術的推廣。除了勇于嘗試,有些善人還想方設法宣傳普種痘苗,比如,范行準在《中國預防醫學思想史》中刊布的他本人收藏的一份道光八年《力勸普種痘花法》的揭帖,就是自題為江南云峰居士為推廣種痘法而撰寫、散布的宣傳品。其中云:且近京師王公大人家常用種痘之法,因少痘殤之慘,何庶民之家,反疑畏而不種痘乎?若嬰兒果能一生躲出此癥,則已。既不能躲,與其聽之天時自出,痘之輕重,則權不能自主;如能行種痘之法,痘之輕重,其權在人。有識之士,依法行之,則保全嬰兒,良不少矣!20]這類行為應該也是當時江南眾多善人之善行的一分子。庶民之家較紳宦之家“反疑畏而不種痘”,除了觀念因素外,恐怕還不無費用問題。據《痘科金鏡賦集解》記載,雍正年間需三金才能買到"一枝丹苗”(上等的熟苗)21]。不過,若多家一起請人集體施種,則要便宜一些。比如在徽州,康熙中后期,集體種痘,每人需交銀八分,其中,“抨苗每位三分,外五分點藥,并賣香油、紅布”22]。這費用,負擔得起的家庭應該不少,不過在孩子較多,生活又不甚寬裕的家庭,吝于費用而對孩子生命順其自然的情況應該是很常見的。所以,此類既無強制力,又不能承諾免費接種的宣傳推廣,效果恐怕難免差強人意。相對而言,一些慈善機構對種痘的規定,更具實效一些,不過其出現多在嘉道以后。比如,無錫青城鄉成立于道光二十三年的保嬰會規定:"出痘為嬰兒最緊要事,而天花尤易傳染,故須每年正二月或八九月種痘?!?3]光緒初,蘇州的育嬰堂規條也指出:"堂嬰出天花,最易傳染,故必須請人種痘,每年以冬臘兩月及正月為期。”24]當然,人痘術的普及和推廣最主要的動力,還應該是種痘所獲得的利益驅動,從前引詹元相《畏齋日記》中,可以看到,痘師不僅可以得到非常豐厚的報酬,而且還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