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檢索號:5961-H/HK2019296K-A12密級:無山西朔州神開-神堡雙回改接至神二電廠500kV線路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公示稿)建設單位: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環評單位:國電環境保護研究院有限公司2019年12月中國·南京目錄TOC\o"1-2"\h\u67731前言 ③基本風速為50年一遇離地10m高、10分鐘平均最大風速。本工程可研階段在選導線和地線時,按照當地的氣象特征,選取了符合當地氣象條件的導線和地線,加強了輸電線路運行后的穩定性和安全性。4.3電磁環境4.3.1監測因子本期輸電線路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各監測點距離地面1.5m高處的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各監測點位監測一次。4.3.2監測方法《交流輸變電工程電磁環境監測方法(試行)》(HJ681-2013)。4.3.3監測點位及布點方法依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工程》中的監測點位及布點方法,敏感目標的布點方法以定點監測為主。本工程線路主要經過農村地區,避開了沿線的城鎮及其規劃區,周圍環境質量狀況差異性較小。因此選擇輸電線路評價范圍內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標進行實測。本工程共設置2個監測點,監測時對于民房的選點原則為在滿足監測條件的前提下民房最靠近輸電線路的一側,監測點位見圖2.2。4.3.4監測單位500kV輸電線路監測單位:山西佰奧環境檢測中心有限公司(CMA證書號:170412051011)。4.3.5監測儀器工頻電場、工頻磁場監測儀器見表4.2。表4.2本工程電磁環境監測儀器一覽表工程名稱儀器名稱儀器型號儀器編號儀器技術指標(量程)最新檢定時間檢定部門500kV輸電線路電磁輻射分析儀NBM-550EHP-50FBA-0561Hz~400kHz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2019-4-15-2020-4-144.3.6監測時間及監測條件表4.3本工程現狀監測時間及監測條件一覽表工程名稱測量時間氣象條件500kV輸電線路2019年12月3日氣溫3.7℃,氣壓84.9kPa,風速2.6m/s,風向為西北,濕度27%RH,晴4.3.7監測結果表4.4本工程500kV線路工程工頻電場、工頻磁場監測結果一覽表監測點位置工頻電場強度(V/m)工頻磁感應強度(μT)1擬建線路南側約15m朔州市朔城區神頭街道1層尖頂房屋(1)3.8960.15312擬建線路南側約40m朔州市朔城區神頭街道1層尖頂廠房(2)2.4840.04054.3.8電磁環境現狀評價結論(1)工頻電場強度擬建線路經過地區環境保護目標處的工頻電場強度為2.484V/m~3.896V/m。(2)工頻磁感應強度擬建線路經過地區環境保護目標處的工頻磁感應強度為0.0405μT~0.1531μT。4.4聲環境4.4.1監測因子等效連續A聲級(Leq)。晝間、夜間各監測一次。4.4.2監測方法《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4.4.3監測點位及布點方法聲環境監測點位及布點方法與電磁環境一致,見4.3.3。4.4.4監測單位500kV輸電線路監測單位:山西佰奧環境檢測中心有限公司(CMA證書號:170412051011)。4.4.5監測儀器監測儀器見表4.5。表4.5本工程輸電線路聲環境監測儀器一覽表工程名稱儀器名稱儀器型號儀器編號儀器技術指標(量程)最新檢定時間檢定部門500kV輸電線路多功能聲級計AWA5688BA-06830dB~133dB山西省計量科學研究院2019-7-2-2020-7-14.4.6監測時間及監測條件表4.6本工程聲環境現狀監測時間及監測條件一覽表子工程名稱測量時間氣象條件500kV輸電線路2019年12月3日晝間氣溫3.7℃,氣壓84.9kPa,風速2.6m/s,風向為西北,濕度27%RH,晴2019年12月3日夜間氣溫-2.8℃,氣壓84.8kPa,風速3.3m/s,風向為西北,濕度28%RH,晴4.4.7監測結果表4.7聲環境質量監測結果一覽表序號監測點位置監測結果(dB(A))執行標準晝間夜間1擬建線路南側約15m朔州市朔城區神頭街道1層尖頂房屋(1)41.138.51類2擬建線路南側約40m朔州市朔城區神頭街道1層尖頂廠房(2)38.135.54.4.8噪聲環境現狀評價結論擬建線路沿線各監測點晝間噪聲現狀監測值為38.1dB(A)~41.1dB(A),夜間噪聲現狀監測值為35.5dB(A)~38.5dB(A),沿線各監測點均能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1類標準要求。4.5生態環境4.5.1工程占地本項目總占地面積為1.10hm2。其中永久占地為0.32hm2,為塔基用地;臨時占地為0.78hm2,包括塔基區、跨越施工區和施工道路區。占地類型包括耕地、林地和草地。臨時占地中塔基施工區共4處,占地類型為耕地、草地、林地;跨越施工區1處,占地類型為耕地和草地;施工道路區占地類型為耕地和草地;設材料站1處,材料站為臨時租用民房。本工程土地利用現狀圖見圖4.1。表4.8本工程占地面積統計表 單位:hm2項目組成占地類型合計永久占地臨時占地耕地草地林地小計耕地草地林地小計塔基區0.210.100.010.320.200.090.010.300.62跨越施工區0.080.040.120.12施工道路區0.230.110.020.360.36合計0.210.100.010.320.510.240.030.781.104.5.2工程區生態植被現狀本工程沿線為平地(100%)。占地類型包括耕地、草地,跨越約0.4km的零星楊樹林。經現場勘查,本工程線路沿線植被有農田植被、荒草及楊樹,農田植被主要是玉米等一年一熟的栽培植被,沿線植被見圖4.2。平地、農田平地、草地平地、草地、林地平地、草地、林地圖4.2本工程經過地區地形地貌及周圍植被情況4.5.3本工程與生態功能區劃相符性分析本工程所經區域的生態功能規劃圖見圖4.3,生態經濟區劃圖見圖4.4。表4.9工程所經區域生態功能要求一覽表序號名稱保護措施與發展方向1=2\*ROMANIIB-2朔城區工業與農牧業生態功能亞區=1\*GB3①嚴格控制“三廢”排放,加強環境污染綜合治理。調整工業布局結構,不在城市的上風、上水方向新建有污染的工業企業,對位于鬧市區的污染企業要責令其限期整改,污染嚴重者強令搬遷;②調整城市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技術和勞動力密集型企業,限值低技術、高污染企業的發展,積極改進生產工藝增加環保投資,治理污染源,減少“三廢”排放;③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提高土地利用率,發展生態農業,加速生態畜牧經濟區建設。本工程所經區域生態功能為IIB-2朔城區工業與農牧業生態功能亞區。本項目在施工過程中,各項污染物均可做到妥善處置,施工結束后,對占地進行工程和植被恢復,可補償施工期永久占地對地表植被的破壞。項目運行后,不產生生產廢水、生活污水和固體廢物,無“三廢”排放,對外環境影響很小。本期擬建項目的建設可明顯改善該區域的環境空氣質量和能源結構,為當地農牧業發展提供能源,有利于區域生態農業發展,帶動區域全面發展。因此,本期工程建設只要做好相應保護措施,與該區域生態功能區劃要求和發展方向是一致的。表4.10工程所經區域生態經濟要求一覽表序號名稱所屬區域發展方向鼓勵限制禁止1=3\*ROMANIIIB朔城區工業與農牧業生態經濟功能區優化開發區鼓勵發展生態牧業循環經濟。限制進行破壞生態環境的活動和生產設施的建設。——本工程所經區域為生態經濟功能區的優化開發區,本區域發展方向為生態牧業循環經濟。本工程將清潔電能送到用戶,符合國家清潔生產要求,亦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國家發改委令第29號)中的鼓勵類“電網改造與建設”項目。工程建設與運行不違背所屬生態經濟區的發展方向,所以本項目的建設符合所屬生態經濟區的相關要求。4.6神頭泉域概況為加強泉域巖溶水資源保護,1998年山西省人大常委會頒布了《山西省泉域水資源保護條例》,神頭泉域重點保護區范圍為泉水集中出露帶及耿莊重點水源地,其邊界為:北部:以擔水溝斷層為界,該斷層位于洪濤山前,長約32m,為一走向近東西的導水斷層,上盤為第四系松散層,下盤為奧陶系灰巖,自西向東由耿莊—神西—耿莊斷層與馬邑斷層交匯處,長約11.5km。東部:以馬邑斷層為界,為一走向北北東的階梯狀阻水斷層組。自北向南由上述兩斷層交匯處—小泊泉—韓家窯,長約4.5km。西部:以大型供水水源地—耿莊水源地以西為界。自西向南由擔水溝—耿莊,長約3.0km。南部:以神頭一、二電廠南部為界。自西向東由耿莊—安莊南—神頭電廠南—韓家窯,長約12km。以上劃定的重點保護區面積51km2,包括神頭泉群、神頭電廠水源地、耿莊水源地及神頭電廠重點保護區,本工程500kV輸電線路全線位于神頭泉域重點保護區內,本工程線路與馬邑墓群相對位置關系示意圖見圖2.3所示。根據《山西省泉域水資源保護條例》(2010年11月26日修訂):1、第十條,在泉域重點保護區內,禁止下列行為:(1)擅自打井、挖泉、截流、引水;(2)將已污染含水層與未污染含水層的地下水混合開采;(3)在泉水出露帶進行采煤、開礦、開山采石和興建地下工程;(4)新建、改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5)傾倒、排放工業廢渣和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及其他廢棄物。前款第(4)項規定的建設項目,屬國家、省大型建設項目和重點工程因地形原因無法避讓,確實需要經過重點保護區的,應當經省水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專家充分論證,項目建設在采取嚴格保護措施后不會對巖溶泉域造成影響的除外。2、第十一條規定,在重點保護區以外的泉域范圍內,應遵守下列規定:(1)控制巖溶地下水開采;(2)合理開發孔隙裂隙地下水;(3)嚴格控制興建耗水量大或對水資源有污染的建設項目;(4)不得利用滲坑、滲井、溶洞、廢棄鉆孔等排放工業廢水、城市生活污水,傾倒污物、廢渣和城市生活垃圾。3、第十四條規定:在泉域范圍內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建設單位須持有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主管該泉域的水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的對泉域水環境影響的評價報告,發展和改革主管部門方可立項。本工程屬于重點工程(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以晉政辦發[2019]16號《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2019年省級重點工程項目的通知》將該項目列入山西省省級重點工程項目名錄)。本工程500kV線路利用神頭電廠和神頭開閉站中間的35kV架空線路廊道走線,因神頭電廠和神頭開閉站均位于神頭泉域重點保護區內,本工程線路受狹小的線路廊道限制,無法對該保護區進行避讓。建設單位已按照《山西省泉域水資源保護條例》,委托有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資質的單位進行了水環境影響評價的專項分析。4.7馬邑墓群文物保護單位馬邑墓群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朔城區城關至神頭電廠附近,分布于朔城區周圍20km范圍內。墓群包括照什八莊、司馬泊、木寨、南邢家河、倉房坪、南榆林等墓群在內。經過1982年以來的考古調查,現有完整的大型封土堆150處,呈圓錐體和覆斗型兩種。封土殘高2~8m,底邊周長20~200m,保存狀況較完整。馬邑墓群保護范圍:東:陳家窯村、南白莊村一線;南:從梨元頭向南1000m處;西:三青梁、倉房坪一線;北:歇馬關、林家口村一線。建設控制地帶(從保護范圍四周向外):東:下寨村東1000m一線;南:水泉梁村一線;西:從三清梁村向西2000m;倉房坪村向西2700m一線;北:陶村、白堂一線。受神頭二電廠位置限制,本工程500kV輸電線路全線位于馬邑墓群保護范圍內。本工程線路與馬邑墓群相對位置關系示意圖見圖2.4所示。
5施工期環境影響評價5.1生態影響預測與評價5.1.1工程生態環境影響因素分析根據現場踏勘及收集資料,本工程避開了風景名勝區、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地、森林公園、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避讓了城鎮規劃區、學校、居民密集區等環境保護目標。本工程輸電線路對生態系統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工程臨時占地、永久占地、施工活動及工程運行帶來的影響。本工程占地類型為耕地、草地及零星林地,植被類型主要是農田植被、草地和田間零星楊樹。本工程線路永久占地面積較小,且主要呈點式分布,對生態系統的影響有限。施工結束后,對臨時占地進行植被恢復,能夠恢復其原有生態功能,施工活動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后可將環境影響控制在較小的范圍內,且隨著施工活動的結束影響隨之消失;工程運行期間不會排放污染物,產生的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和噪聲等均較小,對附近動、植物基本無影響。因此,本工程建設對沿線生態系統影響較小。5.1.2對農業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本工程線路避開了基本農田。本工程沿線主要農作物為小麥、玉米等,工程建設不可避免會對農業生態產生一定影響,產生影響的主要因素是工程占地,其中施工臨時占地對農業生態的影響是短期、暫時性的,待施工結束后通過表土回填、土地復墾后即可恢復耕作,工程對農業生態的影響主要為永久占地。根據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電網建設的意見》(晉政發〔2007〕6號文)第六條加強電網建設項目用地管理指出“輸電線路走廊(包括桿、塔基礎)原則上不征地,只作一次性經濟補償”。同時,根據山西省國土資源廳《山西省國土資源廳關于輸變電工程塔基用地預審有關問題的函》(晉國土資函〔2016〕402號)“輸電線路工程塔基選址要盡量避讓耕地和基本農田。要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電網建設的意見》(晉政發〔2007〕6號)“輸電線路走廊(包括桿、塔基礎)原則上不征地,只作一次性經濟補償”的要求,認真核算并足額支付補償費和相關費用,切實維護農民的合法利益”。本工程在初設階段線路路徑選線時已避讓了基本農田,在施工設計階段如涉及基本農田,將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及山西省國土資源局相關文件核算后足額支付補償費和相關費用。為使工程建設對耕地、基本農田的影響降到最低,需要考慮以下措施:=1\*GB3①施工設計階段塔基盡量避開基本農田及耕地,如避讓不開確需占用的,根據山西省人民政府和山西省國土資源局的意見,核算后足額支付補償費和相關費用。=2\*GB3②如占用基本農田,需優化塔基基礎,選用占地面積較小的塔基基礎以減少基本農田占地面積。優化施工方式,合理布局施工臨時占地,臨時占地不設置在基本農田內,以減輕施工期對周圍農田的影響。施工結束后,對塔基周圍進行植被恢復。=3\*GB3③合理安排施工期,盡量選擇休耕期進行施工,以避免或減少對農作物的損毀,對毀壞的青苗要給予賠償。=4\*GB3④對施工臨時棄土進行封蓋,防止水土流失。=5\*GB3⑤對臨時施工道路進行恢復,尤其是耕地部分,及時進行復墾。=6\*GB3⑥對線路塔基建設需臨時征用土地,施工結束后及時給予恢復,以減少對周圍農業環境的影響。輸電線路平均400m~500m建一基鐵塔,線路路徑盡量避開了大面積的耕地、林地等生產力高的土地,且塔基占地較小,影響有限。臨時占地主要包括塔基施工區、牽張場、施工道路等臨時施工占地,在工程施工結束后,采取相應的復耕、工程及植物措施恢復原有地貌及植被,不改變所占用土地原有的功能。因此,線路投運后對農業生產影響較小。在采取以上措施后,工程建設對農田的影響較小。5.1.3對林業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施工期影響分析本工程跨越了約0.4km的零星片林,主要樹種為楊樹,輸電線路均采用高跨方式,分別采用了高跨塔跨越。根據設計要求,只有導線在最大弧垂或最大風偏時,對樹木的距離小于7.0m,才對個別不滿足此要求的樹木進行砍伐。為保護林業生態環境,在以下情況下不得砍伐樹木:①樹木自然生長高度不超過2m時,不得砍伐。②導線與樹木距離(考慮自然生長高度后)的凈空距離不小于7.0m,不得砍伐。在施工設計時,合理選擇塔基位置,以減少塔基處的林木砍伐;經過塔基定位優化后,一般塔基周圍不會有高大喬木,有可能存在少量灌木和禾草,確定為常見種后進行少量清理,清理后地表鋪設彩條布用于堆放材料和土石方,如果為地表性蒿草類植被,可不進行清理,在其上直接鋪設彩條布以防止踐踏即可;基礎施工時嚴禁大面積挖掘,應僅將開挖面積限制在塔腿處,采用人力掏挖基礎,如此可大大減少占地面積;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采用飛艇等空中放線,以防止線纜拖曳時拉傷植被;施工道路應盡量利用已有道路,若沒有可利用道路或者已有道路不能滿足施工要求,可以進行簡單修建,施工便道的修建要以簡短、適寬為原則,減少臨時占地。建設單位在實際選線踏勘時,應與當地林業行政主管部門進行溝通,并取得他們的支持,在施工時共同監督,將林地損失降到最低。遵循以上原則,輸電線路對林業生態環境的影響是很小的。對于塔基占地處和不可避免要砍伐的樹木,必須依法履行有關砍伐手續和給予應有的賠償,以保證對林業生態影響降到最低。5.1.4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分析本工程永久占地為輸電線路的塔基占地,臨時占地包括施工時建筑材料臨時堆放場和牽張場、臨時施工道路占地等。塔基除四腳永久占地,塔基下方可恢復植被。該工程線路沿線動植物都是常見的類型。在輸電線路塔基占用土地時,安裝鐵塔開挖塔基時要清除地表的所有植物,會造成植被破壞。施工活動對地表土壤結構會造成一定的破壞,如塵土、碎石或廢物的堆放,人員的踐踏都會破壞原來的土壤結構,造成植物生長地的環境改變。由于輸電線路走廊寬度較窄,所以清除的植被及影響的植物種類數量極微,對本工程經過地區的生態多樣性不會造成影響。綜上所述,本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很輕微的;在進行植物恢復措施的時候,應選用鄉土物種以利于生態重建和恢復。5.1.5臨時占地的影響分析本工程總占地面積為4780m2,其中塔基永久占地面積為480m2,施工臨時占地面積約4300m2。臨時占地包括塔基施工區、施工便道、牽張場、材料場。占地類型包括耕地和草地。臨時占地應盡量減少占用耕地,并設置于植被稀少的地方。=1\*GB3①臨時占地位置的選取牽張場和施工臨時道路結合當地地形地貌、場地條件、工作需要設置,場地修建本著交通方便,場地平整、施工便利等原則選擇,盡量減少對現有地貌的順壞。牽張場、材料場應選擇在荒地,盡量少占用耕地,同時取土作業前先進行表土清理,待施工結束,用作取土區的復耕覆土,進行覆耕。施工營地盡可能租用沿線臨近的村莊民房,對遠離村莊的地區,施工營地應設置于荒地上,并在施工結束后及時恢復地表植被。=2\*GB3②臨時占地恢復措施塔基區:塔基區占地類型為耕地和草地,施工結束后要及時整平,進行土地整治,將余土堆至塔基土地征購范圍內。應遵循“挖填平衡”的設計原則進行坑凹回填、平整場地。土地整治應當與生態環境建設相協調,根據地形、土壤、降水等立地條件,采取以“坡度越小、地塊越大”為原則的土地整治工程。施工結束后,將剝離的表土臨時集中就近堆放于塔基施工區占地范圍內。對于占用耕地的塔基區進行復耕,施工結束后對塔基區占地區域(除塔基基礎占地)撒播草籽,草籽選用野牛草。塔基施工區、牽張場區和施工道路區:在施工結束后,要及時整平,進行土地整治;對于占用耕地的塔基施工區進行復耕;對于占用耕地的塔基區進行復耕,對占用草地的,采用撒播草籽的方式恢復植被,草籽選用野牛草;臨時防護措施主要包括:土工布鋪墊、臨時堆土攔擋、防塵網苫蓋。施工過程中在牽張場、施工便道、材料場周圍修建彩鋼板攔擋,限定施工人員活動范圍、減少水土流水。施工結束后,對場地進行土地整治、復耕或撒播鄉土草種,從而恢復場地土壤結構及植被,消除影響。5.1.6施工組織方式對環境影響分析(1)合理塔位的選擇在經過農田區域的塔基定位時,盡量將塔基安排在荒地或田埂之間,以減少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對施工場地的地表土進行分層保護,對可移栽的地表植被進行就近種植。施工結束后應立即恢復地表植被,從而減少土石方開挖量,減少塔基周圍的水土流失,以降低鐵塔施工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2)塔基基礎施工本工程線路全線位于馬邑墓群保護范圍內,開工前需進行詳細的文物勘探,設計單位需根據勘探結果選擇塔位選址方案,并劃定施工范圍。本工程線路塔基最大開挖深度為24m,因本期500kV線路全線位于神頭泉域重點保護區內,基礎開挖及澆筑過程中可能會對淺層孔隙水造成一定影響,施工過程中禁止采用有毒有害的鉆進液和施工添加劑。農田地段要做好表層土壤的剝離和保護,堅持先擋后堆的原則,以防侵蝕。剝離的表層土及土方分別堆放在塔基臨時施工場地內,堆放地底層鋪設彩條布,頂部采用防塵網進行苫蓋。一般基坑基礎采用明挖方式,在挖掘前首先清理基面及基面附近的浮石等雜物,開挖自上而下進行,基坑四壁保持穩定放坡或用擋土板支護。在交通條件許可的塔位采用挖掘機突擊挖坑的方式,以縮短挖坑的時間,避免坑壁坍塌。基坑開挖盡量保持坑壁成型完好,并做好棄土的處理,基礎坑開挖好后應盡快澆筑混凝土。塔基周圍采用漿砌塊石砌筑護坡和排水溝,施工結束后的土地整治、復耕、表土剝離及回覆和植被恢復措施,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3)鐵塔組立施工鐵塔組立施工時一般采用人字抱桿整體組立或通天抱桿分段組裝,吊裝塔身,組立需采用單片組裝,減少占用空間。(4)放緊線和附件安裝本工程設置1處牽張場。張力放線后應盡快進行架線,一般以張力放線施工段作緊線段,以直線塔作緊線操作塔。施工結束后土地整治、復耕、植被恢復和施工前的土工布鋪墊等措施。(5)對植被的保護本工程線路在施工時,應盡量減少臨時占地;需要修建臨時便道時,應劃定臨時便道寬度;不得隨意占用臨時便道。對塔基周圍的植被盡量進行保護;盡量少修建臨時道路,施工結束后,應立即恢復臨時占道的植被,以避免被地表水沖蝕后形成沖溝。(6)對野生動物的保護通過加強對施工隊伍的管理,嚴禁捕獵野生動物,嚴禁破壞它們的棲息地,嚴格限定施工人員的活動范圍,減少施工對野生動物帶來的不利影響。5.1.7水土保持分析本工程總占地面積為4780m2,其中塔基永久占地面積為480m2,施工臨時占地面積約4300m2,占地類型包括耕地和草地。為減少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輸電線路在施工時必須采取以下措施。=1\*GB3①合理組織工程施工,盡量減少占用臨時施工用地,基礎施工時,應盡量縮短基坑暴露時間,一般應隨挖隨澆注基礎,同時做好基面及基坑排水工作,保證塔位和基坑不積水;=2\*GB3②采用合理的開挖和回填工藝、每完成一部分開挖或回填,都將采用夯實、覆蓋等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地面的抗侵蝕能力,臨時堆料場采取臨時防護措施,如采取覆蓋、加棚等有效的防護措施,使水土流失最小化。=3\*GB3③施工結束后,對臨時占地進行恢復,塔基建設做好及時回填和綠化工作,使塔基周邊恢復綠化體系,防止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在采取上述水土保持措施后,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保護區域生態環境,使本工程的建設對區域生態環境的影響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5.2施工期對神頭泉域的影響分析(1)線路與保護區位置關系因神頭二電廠和神頭開閉站均位于神頭泉域重點保護區內,本工程線路受狹小的線路廊道限制,無法對該保護區進行避讓,全線位于神頭泉域重點保護區內(見圖2.3所示)。(2)保護區內地表水及地下水概況神頭泉域范圍內的集中飲用水水源地主要有耿莊水源地和神頭電廠水源地。本工程線路走線不跨越河流,距耿莊水源地二級保護區最近距離約4.0km,距神頭電廠水源地最近距離約1.5km,因此項目建設對該水源地基本不會產生影響。本工程線路沿線地下水含水層主要包括松散巖類孔隙水和碳酸鹽巖類裂隙巖溶含水層組。本項目在重點保護區內建設4座塔基,塔基基礎埋深最大為20m,重點保護區孔隙地下水位埋深最小為3~5m,因此項目塔基基礎開挖會觸及到孔隙含水層,在基坑施工過程中會對孔隙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擾動,造成項目建設區淺層孔隙地下水水位下降和水質發生渾濁。但由于項目施工范圍小、程度輕微,且影響僅限于建筑物施工階段,是暫時性的,待項目基礎建設施工結束后,將會消除對項目區的淺層孔隙水地下水的影響,且不會觸及到奧陶系地層頂板而改變巖溶水的徑流狀態(3)輸電線路污廢水排放對神頭泉域重點保護區的影響施工期產生的廢污水主要有:施工人員的生活污水、施工場地泥水。這些廢水如不集中進行治理,任意排放將會對泉域水環境造成一定影響。輸電線路工程運行期無廢水、廢渣、廢氣產生,不屬于污染類項目。(4)施工期擬采取的環保措施施工期可采取如下措施,來避免重點保護區內水質遭到污染:①工程開工前結合現場條件制定施工方案。開工前需進行詳細的地質勘探,避開地下水埋深較淺的區域。同時明確施工范圍,嚴格在劃定范圍內施工。②在塔基基礎開挖時,應注意土石方的堆放,并對開挖的土石方采取攔擋和覆蓋措施,減少裸露地表面積,防止水土流失;③采用商品混凝土,不在施工現場拌和混凝土;④水泥、砂、石灰類建筑材料集中堆放,并采取一定的防雨措施;及時清掃施工運輸過程中拋灑的上述建筑材料,防止這些物質隨雨水沖刷污染附近水體;⑤嚴禁施工廢水排放,塔基施工過程中產生少量鉆渣及泥漿循環系統中少量沉渣,應經自然干化后清運至指定棄渣點或回填場所,不得隨便丟棄。加強施工機械維護,減少機械油污撒漏。在做好上述保護措施的基礎上,工程施工期對神頭泉域重點保護區影響較小。5.3施工期對沿線文物保護單位的影響分析本工程位于馬邑墓群保護范圍內。根據朔州市朔城區文物旅游局的意見,本工程需依法按程序辦理文物行政許可事宜。在開工前,需對占地范圍內有可能埋藏文物區域進行勘探。本工程對相關文物保護單位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施工期,如若施工不當,可能對地下文物造成不可恢復的損害。因此工程需采取相關保護措施,保護文物保護單位的安全。(1)開工前需進行詳細的文物勘探,設計單位需根據勘探結果選擇塔位選址方案,并劃定施工范圍。(2)認真執行國家、地方對文物保護的有關法規和文件,施工開始前,施工單位需主動與當地文物保護管理有關部門聯系,調查了解管區的歷史情況已經文物勘探情況。并嚴格按設計單位劃定的施工范圍和選定的塔位施工。(3)加強教育提高全員文物保護意識。開工前組織全體施工人員進行文物保護重大意義、文物保護知識方面的教育,增強全體職工文物保護的自覺性和責任感。(4)在施工中發現文物或有考古、地質研究價值的物品時,需:立即停工,封閉保護現場,防止任何人員損壞,移動物品。盡快向文物保護部門以及建設單位匯報。配合文物保護部門積極協助處理。文物保護部門處理完現場,接到文物保護部門的繼續施工通知后,方可施工。不可亂刻亂畫,破壞文物,不可私藏販賣文物。在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及建設地帶內,嚴禁堆排放廢水,廢氣等危害文物保護單位安全、破壞文物景觀的行為。在做好上述環保措施的基礎上,工程施工對文物保護單位影響不大。5.4施工期聲環境影響分析本工程架空輸電線路主要施工活動包括材料運輸、桿塔基礎施工、桿塔組立以及導線和避雷線的架設等幾個方面。本工程沿線交通條件一般,工地運輸采用汽車和人抬運輸相結合的運輸方案。本工程線路單個施工點(桿塔)的運輸量相對較小,在靠近施工點一般靠人抬運輸材料。交通運輸噪聲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在架線施工過程中,牽張場內的牽張機、絞磨機等設備也產生一定的機械噪聲,其聲級值一般小于70dB(A)。由于線路沿線居民較少,因此在施工過程中應注意文明施工、合理施工,輸電線路均在晝間進行施工,因此,避免施工作業對居民日常生活產生較大的影響。5.5施工揚塵分析500kV輸電線路的塔基在施工中,由于土地裸露產生的局部、少量二次揚塵,可能對周圍環境產生暫時影響,但塔基建成后對裸露土地進行綠化即可消除。另外,線路塔基在施工中,由于汽車運輸使用臨時施工道路,將使施工場地附近二次揚塵增加,但由于施工強度不大,基礎開挖量小,而且施工點都遠離居民區,因此其對環境空氣的影響范圍和程度很小。在塔基施工時,對水泥裝卸作業時要文明作業,以防止水泥粉塵對環境質量的影響。在項目的施工階段,尤其是施工初期,土石方的開挖和道路運輸都將產生揚塵的污染,特別是久旱無雨的大風天氣,揚塵污染更為突出。施工開挖、車輛運輸等產生的粉塵短期內將使局部區域空氣中的TSP明顯增加。因此,施工期間棄土棄渣等要合理堆放,可采用人工控制定期灑水;對土、石料、水泥等可能產生揚塵的材料,在運輸時用防水布覆蓋,以減輕施工期的揚塵影響。5.6固體廢物環境影響分析(1)主要污染源施工期固體廢棄物主要為施工人員的生活垃圾及建筑施工垃圾。(2)環境影響分析為避免施工及生活垃圾對環境造成影響,在工程施工前應作好施工機構及施工人員的環保培訓。明確要求施工過程中的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應分別堆放,并安排專人專車及時清運或定期運至環衛部門指定的地點處置,使工程建設產生的垃圾處于可控狀態。5.7拆除線路對周圍環境影響分析本工程線路需拆除神保I、II回500kV線路2基鐵塔,根據要求,將對鐵塔上導線、地線、鐵塔上的鋼結構進行拆除,拆除部分由建設單位統一回收處理,基礎拆除后進行覆土以滿足農田耕作要求。根據現場實際踏勘,需要清除的基塔均位于農田區域,在基礎開挖時,施工動土對水土保持有一定影響,同時對農業生產也將帶來一定影響。拆除工作開工前,制定詳盡的施工方式和施工時段,盡量選在休耕季節進行拆除。拆除跨越架與搭設相反,由上而下逐根拆除,先橫桿再支桿,最后是主桿,分層進行。嚴禁主桿、橫桿整體推倒,嚴禁上下層同時拆架。施工期各塔基周圍劃定小范圍的臨時材料占地,拆卸的材料臨時堆放地底層鋪設彩條布,在拆除鐵塔上的導線、地線、鐵塔上的鋼結構時,做好施工防護,做好回收,拆卸完后及時將拆卸的塔材、導地線等交由建設單位統一回收處理。在清除塔基基礎時,減少塔基的開挖量,在鐵塔清除時應對地表土層進行分層管理,對塔基開挖的混凝土運至指定垃圾場進行處理,對其它開挖的土石方進行回填。塔基拆除完成后,及時恢復地表植被,對農業生產帶來有利的影響。5.8污水排放分析本期輸電線路較短,施工工程量小,施工人員主要住在附近居民家中,產生的少量生活污水利用現有的污水處理設施進行處理。塔基施工一般選在雨水較少的季節,有利于施工建設。線路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生活廢水,以及施工開挖,破壞了原有的水土保持設施,水土流失強度增大,使地表徑流的渾濁度增加,可能使附近水體的水質受到影響。另外,塔基施工時混凝土攪拌需要用水,可能對附近水體產生影響,因此,在施工中應設置沉淀池,廢水經沉淀后上清液用于場地灑水,避免泥水外溢。在塔基基礎開挖時,應注意土石方的堆放,并對開挖的土石方采取護攔措施,或對裸露部分及時處理,避免泥水外溢,而影響周圍環境。在采取以上保護措施后,工程建設不會對周圍水環境構成影響。6運行期環境影響評價6.1電磁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6.1.2輸電線路類比評價6.1.2.1選擇類比對象本工程輸電線路采用同塔雙回架設,根據本工程500kV輸電線路的建設規模、電壓等級、容量、架線型式及使用條件等原則,本次電磁環境類比監測對象選擇已運行的500kV雙回垂直排列的輸電線路。輸電線路類比監測單位為南京電力設備質量性能檢驗中心。雙回路(導線采用垂直排列方式)類比監測:500kV陽東II、III回同塔雙回輸電線路10#~11#塔之間衰減監測斷面。500kV輸電線路類比線路與本工程新建線路對比情況見表6.1。表6.1500kV輸電線路類比線路情況一覽表項目同塔雙回路500kV陽東II、III回同塔雙回輸電線路10#~11#塔之間衰減監測斷面本工程同塔雙回線路電壓等級500kV500kV線路形式同塔雙回路同塔雙回路導線弛垂距離16m12、14、16(逆相序);12、14、18(同相序)導線型號4×LGJ-400/354×JL/G1A-400/35導線截面(mm2)400400導線排列方式同相序排列——導線之間最大間距10m11.9m周圍地形平地、農村平地、農村本期類比線路選擇的合理性分析如下:●電壓等級本期線路和類比線路的電壓等級均為500kV。根據電磁環境影響分析,電壓等級是影響電磁環境的首要因素。●回路數、架設方式本期線路和類比線路均采用為同塔雙回架設。根據電磁環境影響分析,回路數、架設方式是影響電磁環境的重要因素,類比線路選擇是合理的。●導線型號、導線相序排列本期線路導線采用4×JL/G1A-400/35鋼芯鋁絞線,導線外徑為26.8mm,導線截面為400mm2,與類比線路一致。●相間距離、導線弛垂距離類比線路導線之間最大間距為10m,斷面處導線弛垂距離約為16m,本工程導線之間最大間距為11.9m,根據可研資料,本工程線路在設計階段導線對地高度均大于16.0m,由于導線對地高度越低,其工頻電場強度越大,因此,類比線路的選擇是合理的。●海拔、地形本期線路與類比線路均位于平地,海拔高度基本相同,地形情況類似。地形及海拔對周圍電磁環境影響不大。因此,類比對象的選擇合理的,可以通過類比對象的監測結果對本工程投運后產生的電磁環境進行類比預測。6.1.2.2監測因子工頻電場、工頻磁場。6.1.2.3監測方法及儀器(1)監測方法采用《交流輸變電工程電磁環境監測方法》(HJ681-2013)中所規定的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的測試方法。(2)監測儀器表6.2監測儀器一覽表工頻電場強度PMM8053B電磁場測量系統:頻率為5Hz~100kHz,電場量程為0.01V/m~100kV/m,工頻磁場量程1nT~10mT,在年檢有效期內。工頻磁感應強度(3)監測單位:南京電力設備質量性能檢驗中心(CMA證書號:2012100224D)。6.1.2.4監測布點監測斷面路徑選擇在500kV陽東II、III回同塔雙回輸電線路10#~11#塔之間,以導線檔距中央弧垂最低位置的橫截面方向上,以弧垂最低位置處檔距對應兩桿塔中央連線對地投影為起點,在桿塔一側的橫斷面方向上布置監測點,監測點間距為5m,順序測至距離邊導線對地投影60m處為止。實際監測時,選擇了好天氣條件下,測點避開了較高的建筑物、樹木、高壓線及金屬結構,選擇了比較空曠場地進行測試。6.1.2.5類比監測條件表6.3類比氣象條件日期天氣環境溫度濕度風速2014年11月6日晴13℃27%1.0m/s表6.4類比線路運行工況序號線路電壓kV電流A1500kV陽東=2\*ROMANII回線路511.2292.02500kV陽東=3\*ROMANIII回線路511.2290.0最大弛垂導線對地高度16m6.1.2.6類比結果分析=1\*GB3①類比監測結果500kV陽東II、III回同塔雙回輸電線路10#~11#塔之間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衰減斷面監測結果見表6.5,其變化趨勢圖見圖6.1、圖6.2。表6.5類比雙回線路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衰減斷面監測結果距線路走廊中心線距離(m)工頻電場強度(kV/m)工頻磁感應強度(μT)01.5005.66753.4005.31273.7005.11283.9004.96293.9004.806103.9004.637113.8004.453123.7004.263153.2003.657201.9002.841251.4002.011301.1001.560350.8201.193400.6500.943450.3500.759500.2000.622550.0980.501600.0380.376圖6.1類比雙回輸電線路工頻電場強度變化趨勢示意圖圖6.2類比雙回輸電線路工頻磁感應強度變化趨勢示意圖=2\*GB3②類比監測結果分析由類比監測結果可知,500kV陽東II、III回同塔雙回輸電線路,導線采用逆相序排列,在第10#~11#斷面,導線最大垂弧處導線最低高度為16.0m,最大邊相導線距離線路中心距離10.0m,工頻電場強度最大值出現在距離線路走廊中心10m處,該值為3.9kV/m。從類比監測結果分析,500kV輸電線路(雙回路,同相序排列)產生的工頻電場強度隨距度衰減很快,在邊導線下及邊導線5m以外的工頻電場強度均小于4kV/m公眾曝露控制限值要求。由類比監測結果可知,500kV陽東II、III回同塔雙回輸電線路,工頻磁感應強度最大值出現在線路走廊中心投影0m處,該值為5.667μT,小于100μT的公眾曝露控制限值要求。從類比監測結果分析,500kV同塔雙回線路下產生的工頻磁感應強度很小,隨距度衰減很快,其監測結果均小于100μT控制限值要求。綜上所述,從類比監測結果分析,類比線路產生的工頻磁感應強度最大值遠小于100μT控制限值要求,工頻電場強度最大值接近4kV/m控制限值要求。因此,500kV送電線路產生的工頻磁場不會成為線路建設的環境制約因素,在導線高度較低的情況下500kV送電線路產生的工頻電場可能成為其環境制約因素。要滿足各功能區對工頻電場強度的要求,可以通過增加導線高度等措施,可有效降低線路運行對地面產生的工頻電場強度。③類比測試與理論計算的結果比較由于工頻電場為輸電線路主要環境影響因子,工頻磁場一般不會出現超標現象,故根據500kV陽東II、III回輸電線路的運行參數進行工頻電場強度理論計算,并對工頻電場強度的類比監測值與理論預測值進行分析比較,比較結果見表6.6。表6.6500kV陽東II、III回輸電線路監測結果與理論計算預測結果分析比較距線路走廊中心線距離(m)工頻電場強度實測結果(kV/m)工頻電場強度預測結果(kV/m)監測結果與預測結果比較01.5002.07472%53.4003.65193%73.7004.17689%83.9004.30290%93.9004.34989%103.9004.37989%113.8004.30288%123.7004.28986%153.2003.86182%201.9002.37780%251.4001.275109%301.1000.845130%350.8200.601136%400.6500.462140%450.3500.281124%500.2000.169118%550.0980.065150%600.0380.021181%圖6.3500kV陽東II、III回線路監測結果與理論計算結果比較示意圖由表6.6及圖6.3可知,在距最大邊相導線中心地面投影點0m~24m處,其工頻電場強度監測結果比理論預測值偏低,其數值占理論計算值的比例達到72.0%以上,最大達到93.0%,考慮到監測區域地形等環境狀況的影響以及線路工程實際情況及運行工況的不穩定等因素,這些因素均與模式預測時的理論狀況存在一定的差異,在距最大邊相導線中心地面投影點24m以后,其工頻電場強度監測結果比理論預測值偏大,其所占理論計算值的比例達到109.0%以上,最大達到181.0%。由類比監測值與理論計算值比較的示意圖分析,理論預測值隨距離增大衰減很快,變化規律是一致的。工頻電場強度類比監測值、理論預測計算值的最大值基本上出現在邊相導線外,通過理論預測結果分析,類比監測結果是可信的。④類比線路可比性分析類比監測結果與理論計算結果基本相吻合,反映了工頻電場強度的衰減規律是合理的。從類比監測結果及預測結果分析可知,理論預測結果比實際監測結果要大,其對周圍電磁環境的影響程度要大一些。因此,用理論預測結果來反映500kV輸電線路產生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可行的。6.1.3架空線路工程模式預測及評價6.1.3.1預測因子工頻電場、工頻磁場。6.1.3.2預測模式本工程500kV輸電線路工頻電場、工頻磁場的預測模式將參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工程》(HJ24-2014)附錄C、D。①高壓交流架空輸電線路下空間工頻電場強度的計算(附錄C)●單位長度導線上等效電荷的計算高壓送電線上的等效電荷是線電荷,由于輸電線半徑r遠遠小于架設高度h,因此等效電荷的位置可以認為是在輸電導線的幾何中心。設輸電線路為無限長并且平行于地面,地面可視為良導體,利用鏡像法計算輸電線上的等效電荷。為了計算多導線線路中導線上的等效電荷,可寫出下列矩陣方程計算:式中:[]——各導線對地電壓的單列矩陣;[]——各導線上等效電荷的單列矩陣;[]——各導線的電位系數組成的m階方陣(m為導線數目)。[]——矩陣可由輸電線的電壓和相位確定,從環境保護考慮以額定電壓的1.05倍作為計算電壓。[]——矩陣由鏡像原理求得。●計算由等效電荷產生的電場為計算地面電場強度的最大值,通常取設計最大孤垂時導線的最小對地高度。當各導線單位長度的等效電荷量求出后,空間任意一點的電場強度可根據疊加原理計算得出,在(x,y)點的電場強度分量和可表示為:式中:、—導線的坐標(=1、2、…m);—導線數目;、—分別為導線及鏡像至計算點的距離,m。由于接地架空線對于地面附近場強的影響很小,對500kV單回路水平排列的幾種情況計算表明,沒有架空地線時較有架空地線時的場強增加約1%~2%,所以常不計架空地線影響而使計算簡化。②高壓交流架空輸電線路下空間工頻磁場強度的計算(附錄D)由于工頻情況下電磁性能具有準靜態特性,線路的磁場僅由電流產生。應用安培定律,將計算結果按矢量疊加,可得出導線周圍的磁場強度。500kV導線下方A點處的磁場強度(見圖6.4):式中:——導線i中的電流值,A;——計算A點距導線的垂直高度,m;——計算A點距導線的水平距離,m。圖6.4磁場向量圖對于三相線路,由相位不同形成的磁場強度水平和垂直分量都應分別考慮電流間的相角,按相位矢量來合成。合成的旋轉矢量在空間的軌跡是一個橢圓。6.1.3.3預測工況及環境條件的選擇500kV輸電線路運行產生的工頻電場、工頻磁場主要由導線的線間距離、導線對地高度、導線型式和線路運行工況(電壓、電流等)決定的。根據《110kV~750kV架空輸電線路設計規范》(GB50545-2010),線路經過非居民區時線路導線對地高度為11.0m,線路經過居民區時線路導線對地高度為14.0m。參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工程》(HJ24-2014)中推薦的計算模式,在其它參數一致的情況下,輸電線路的相線間距將影響到線路運行產生的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根據預測模式,相間距越大,產生的工頻電場強度越大。而工頻磁感應強度均遠小于標準值100μT,對周圍環境影響不大。據此,本次預測選取相間距最大的塔型進行預測。表6.7本工程500kV輸電線路導線的有關參數一覽表線路型式預測參數導線類型直徑(mm)導線分裂間距離地高度(m)相線間距(m)雙回路垂直排列工頻電場4×JL/G1A-400/3526.8450mm逆相序:12.0、14.0、16.0m;同相序:12.0、14.0、18.0m11.8工頻磁場線路運行電壓為500kV,運行電流為1500A;根據設計要求:線路經過非居民區時線路導線對地高度為11.0m,線路經過居民區時線路導線對地高度為14.0m。預測時,選擇對電磁環境影響最大的塔型:5C3-SZK(邊導線距中心距離11.8m)。注:1、計算電流按最大輸送電流計;2、工頻電場、工頻磁場計算選擇橫擔最寬的典型桿塔;3、地面計算高度為1.5m高度處。6.1.3.4預測結果及評價預測結果A、同塔雙回逆相序排列500kV輸電線路同塔雙回逆相序運行產生的工頻電場強度預測計算結果見表6.8,變化趨勢見圖6.5~圖6.6。表6.8500kV雙回輸電線路工頻電場、工頻磁場預測(塔型5C3G-SZC4)與中心線距離(m)工頻電場強度(kV/m)工頻磁感應強度(uT)12m14m16m12m14m16m02.5832.2892.05722.96116.57913.40812.8142.4092.13522.97616.56813.39423.4102.7322.35023.01716.53513.35334.2123.1822.65623.07316.47613.28445.1063.6913.00723.12116.38313.18356.0194.2073.36923.13416.24813.04766.8934.6953.71423.07616.06312.87277.6715.1264.02122.90815.81812.65788.3015.4774.27722.59215.50612.39898.7355.7314.46922.09915.12212.096108.9415.8784.59221.41714.66811.751118.9085.9144.64420.55314.14611.367128.6515.8444.62619.53513.56810.949138.2075.6794.54318.40512.94310.503147.6265.4344.40417.21112.29010.037156.9615.1284.21815.99911.6169.561166.2604.7813.99714.80610.9429.076175.5644.4093.75113.66210.2768.594184.8994.0293.49012.5839.6298.120194.2833.6533.22211.5799.0087.659203.7253.2912.95610.6548.4177.215251.8011.8341.7907.1105.9715.298300.8860.9701.0104.9034.2853.899350.4690.5010.5453.4973.1382.907400.2960.2600.2802.5652.3482.205450.2380.1600.1431.9291.7921.701500.2180.1390.0981.4821.3931.332550.2050.1410.1011.1601.1001.059600.1920.1420.1100.9230.8820.853最大值8.9415.9144.64423.13416.57913.408邊導線外5m(線路走廊中線17m)5.5644.4093.75113.66210.2768.594圖6.5500kV雙回輸電線路(逆相序)產生的工頻電場強度分布曲線圖圖6.6500kV雙回輸電線路(逆相序)產生的工頻磁感應強度分布曲線圖工頻電場預測結果:=1\*GB3①線路經過非居民區由表6.8、圖6.5可知,500kV雙回輸電線路(塔型5C3-SZK、逆相序)經過非居民區,導線對地高度為12.0m,地面1.5m高度處的工頻電場強度最大值8.941kV/m,其工頻電場強度的最大值小于10kV/m設計要求。=2\*GB3②線路經過居民區由表6.8、圖6.5可知,500kV雙回輸電線路(塔型5C3-SZK、逆相序)經過居民區,導線對地高度14.0m,地面1.5m高度處的工頻電場強度最大值5.914kV/m,出現在距離線路走廊中心地面投影11m(即邊導線內0.75m處);在邊導線外5m(即距線路走廊中心17m)處的工頻電場強度4.409kV/m,大于4kV/m;在邊導線外6.9m(即距線路走廊中心19m)處的工頻電場強度3.653kV/m,小于4kV/m。經現場勘查,距本工程線路最近的敏感點為距線路邊導線15m處的神頭街道1層尖頂民房,不在邊導線外6.9m范圍內,因此,本工程導線對地高度14.0m即能滿足4kV/m的限制要求。=3\*GB3③線路鄰近居民區(邊導線5m以外有長期住人的建筑)在施工階段,當本工程輸電線路因線路路徑調整而鄰近民房時,可能涉及民房拆遷,為保證民房拆遷后在線路邊導線5m以外的工頻電場強度小于4kV/m,需采用提高導線對地高度措施。由表6.11、圖6.7可知,當提高導線對地高度為16m,邊導線外5m處的工頻電場強度為3.751kV/m,小于4kV/m。本次環評按照500kV輸電線路經過居民區時(同塔雙回逆相序排列),導線對地高度為14m,計算了地面上不同高度處工頻電場強度為4kV/m的等值曲線,詳見圖6.7。根據地面上不同高度處工頻電場強度為4kV/m的等值曲線圖分析,在500kV輸電線路導線最低弧垂下4kV/m的達標距離最大,隨著導線對地高度增加,4kV/m的達標距離逐漸變小,因此,500kV輸電線路臨近居民區時,當導線對地高度為14m時,500kV輸電線路在導線最低弧垂處涉及民房拆遷距離最大,隨導線對地高度提高,涉及民房拆遷距離逐漸變小。圖6.7500kV同塔雙回線路經過居民區產生的工頻電場強度預測達標等值曲線(逆相序、塔型5C3-SZK)工頻磁感應強度預測結果:①經過居民區及其附近導線最低對地高度為14m,運行電流1500A,地面上1.5m處,線路工頻磁感應強度最大值為16.579μT,小于居民區評價標準(100μT)。導線最低對地高度為16m,運行電流1500A,地面上1.5m處,線路工頻磁感應強度最大值為13.408μT,小于居民區評價標準(100μT)。②經過非居民區(導線最低對地高度為11m)運行電流1500A,地面上1.5m處,線路工頻磁感應強度最大值為23.134μT,小于居民區評價標準(100μT)。從上述預測結果分析,本工程500kV輸電線路不存在因工頻磁感應強度超標而產生的拆遷問題。B、同塔雙回同相序排列500kV輸電線路同塔雙回同相序運行產生的工頻電場強度預測計算結果見表6.9,變化趨勢見圖6.8~圖6.9。表6.9500kV雙回輸電線路工頻電場、工頻磁場預測(塔型5C3-SZK)與中心線距離(m)工頻電場強度(kV/m)工頻磁感應強度(uT)12m14m18m12m14m18m07.5467.0155.81011.72211.80210.68817.5907.0365.81111.84311.86510.70527.7197.0965.81612.19512.04910.75337.9207.1905.82112.74912.33910.83048.1777.3055.82313.46212.71410.92958.4637.4265.81714.28013.14811.04268.7457.5355.79915.14713.60811.16178.9867.6135.76216.00414.06311.27789.1487.6425.70216.79214.48211.37999.1987.6045.61517.45914.83811.461109.1127.4905.49717.96415.10811.513118.8807.2955.34918.28015.27711.532128.5087.0205.16918.39815.33911.514138.0166.6734.96018.32515.29311.456147.4326.2694.72718.08315.14611.360156.7915.8224.47217.70214.90911.227166.1245.3504.20217.21214.59911.060175.4594.8683.92116.64614.22910.863184.8164.3903.63616.03113.81410.641194.2123.9273.35115.38913.37010.397203.6543.4863.07014.73812.90610.137251.6261.7441.82811.68810.5848.727300.6380.7390.9509.2618.5847.362350.4000.3090.4047.4296.9986.182400.4910.3400.1546.0475.7625.205450.5600.4380.2224.9944.8004.410500.5810.4870.3124.1804.0433.765550.5720.5000.3613.5413.4433.240600.5460.4910.3823.0322.9602.810最大值9.1987.6425.82318.39815.33911.532邊導線外5m(線路走廊中線17m)5.4594.8683.92116.64614.22910.863圖6.8500kV雙回輸電線路(同相序)產生的工頻電場強度分布曲線圖圖6.9500kV雙回輸電線路(同相序)產生的工頻磁感應強度分布曲線圖工頻電場環境影響分析:=1\*GB3①線路經過非居民區由表6.9、圖6.8可知,500kV雙回輸電線路(塔型5C3-SZK、同相序)經過非居民區,導線對地高度為12.0m,地面1.5m高度處的工頻電場強度最大值9.198kV/m,其工頻電場強度的最大值小于10kV/m設計要求。=2\*GB3②線路經過居民區由表6.9、圖6.8可知,500kV雙回輸電線路(塔型5C3-SZK、同相序)經過居民區,導線對地高度14.0m,地面1.5m高度處的工頻電場強度最大值7.642kV/m,出現在距離線路走廊中心地面投影8m(即邊導線內3.75m處);在邊導線外5m(即距線路走廊中心16.75m)處的工頻電場強度4.868kV/m,大于4kV/m;在邊導線外7.25m(即距線路走廊中心19m)處的工頻電場強度3.927kV/m,小于4kV/m。經現場勘查,距本工程線路最近的敏感點為距線路邊導線15m處的神頭街道1層尖頂民房,不在邊導線外7.25m范圍內,因此,本工程導線對地高度14.0m即能滿足4kV/m的限制要求。=3\*GB3③線路鄰近居民區(邊導線5m以外有長期住人的建筑)在施工階段,當本工程輸電線路因線路路徑調整而鄰近民房時,邊導線5m內可能涉及民房拆遷,為保證民房拆遷后在線路邊導線5m以外的工頻電場強度小于4kV/m,需采用提高導線對地高度措施。由表6.12、圖6.10可知,當提高導線對地高度為18m,邊導線外5m處的工頻電場強度為3.921kV/m,小于4kV/m。本次環評按照500kV輸電線路臨近居民區時,導線對地高度為14m,計算了地面上不同高度處工頻電場強度為4kV/m的等值曲線,詳見圖6.12。根據地面上不同高度處工頻電場強度為4kV/m的等值曲線圖分析,在500kV輸電線路導線最低弧垂下4kV/m的達標距離最大,隨著導線對地高度增加,4kV/m的達標距離逐漸變小,因此,500kV輸電線路臨近居民區時,當導線對地高度為14m時,500kV輸電線路在導線最低弧垂處涉及民房拆遷距離最大,隨導線對地高度提高,涉及民房拆遷距離逐漸變小。圖6.10500kV同塔雙回線路經過居民區產生的工頻電場強度預測達標等值曲線(同相序、塔型5C3-SZK)工頻磁場環境影響分析:①經過居民區及其附近由表6.9、圖6.9可知,導線最低對地高度為14m,運行電流1500A,地面上1.5m處,線路工頻磁感應強度最大值為15.339μT,小于居民區評價標準(100μT)。導線最低對地高度為18m,運行電流1500A,地面上1.5m處,線路工頻磁感應強度最大值為11.532μT,小于居民區評價標準(100μT)。②經過非居民區(導線最低對地高度為12m)由表6.9、圖6.9可知,運行電流1500A,地面上1.5m處,線路工頻磁感應強度最大值為18.398μT,小于居民區評價標準(100μT)。從上述預測結果分析,本工程500kV輸電線路不存在因工頻磁感應強度超標而產生的拆遷問題。表6.10本工程500kV雙回輸電線路(逆相序)預測結果分析一覽表項目內容塔型5C3-SZK(最大相間距為11.8m)工頻電場強度導線對地高度12.0m導線對地高度14.0m導線對地高度16.0m最大值(kV/m)8.9415.9144.644距線路中心距離(m)101111在邊導線外5m處(kV/m)5.5644.4093.751綜合分析產生的工頻電場強度最大值小于10kV/m產生的工頻電場強度最大值大于4kV/m;邊導線5m處工頻電場強度大于4kV/m邊導線5m處工頻電場強度小于4kV/m表6.11本工程500kV雙回輸電線路(同相序)預測結果分析一覽表項目內容塔型5C3-SZK(最大相間距為11.8m)工頻電場強度導線對地高度12.0m導線對地高度14.0m導線對地高度18.0m最大值(kV/m)9.1987.6425.823距線路中心距離(m)984在邊導線外5m處(kV/m)5.4594.8683.921綜合分析產生的工頻電場強度最大值小于10kV/m產生的工頻電場強度最大值大于4kV/m;邊導線5m處工頻電場強度大于4kV/m邊導線5m處工頻電場強度小于4kV/m(3)小結根據以上預測結果,500kV同塔雙回輸電線路運行產生的工頻磁感應強度均小于100μT。=1\*GB3①500kV同塔雙回逆相序排列當500kV輸電線路經過非居民區,導線對地高度為12.0m時,500kV同塔雙回輸電線路運行產生的工頻電場強度均小于10kV/m。經勘查,距本工程線路最近的敏感點為距線路邊導線15m處的神頭街道1層尖頂民房。當導線對地高度為14.0m時,即能滿足工頻電場強度小于4kV/m的限制要求。在施工階段,由于線路的調整而鄰近居民區時,為使線路邊導線5m以外的工頻電場強度小于4kV/m,需抬高導線對地高度為16.0m,以保證拆遷后民房處工頻電場強度小于4kV/m。=2\*GB3②500kV同塔雙回同相序排列當500kV輸電線路經過非居民區,導線對地高度為12.0m時,500kV同塔雙回輸電線路運行產生的工頻電場強度均小于10kV/m。經勘查,距本工程線路最近的敏感點為距線路邊導線15m處的神頭街道1層尖頂民房。當導線對地高度為14.0m時,即能滿足工頻電場強度小于4kV/m的限制要求。在施工階段,由于線路的調整而鄰近居民區時,為使線路邊導線5m以外的工頻電場強度小于4kV/m。需抬高導線對地高度為18.0m,以保證拆遷后民房處工頻電場強度小于4kV/m。6.1.4交叉跨越環境影響分析本工程線路與500kV泉朔I/II線改接神開線交叉跨越,交叉鉆越點處沒有環境保護目標。本次采用類比分析的方法對500kV線路交叉跨越進行電磁環境影響分析。類比線路為位于江蘇省的華電句容電廠~句容開關站雙回500kV線路跨越500kV龍上線路。兩條500kV線路交叉跨越,類比監測點選擇交叉跨越中心點沿對角線方向進行監測,該處華電句容電廠~句容開關站雙回500kV線路線高為27m,500kV龍上線路線高為16m。由于交叉跨越地點受到地面條件限制,無法進行衰減斷面監測,在線路交叉跨越處離線路5m處、地面1.5m高度的工頻電場強度現狀監測最大值為1.540kV/m、工頻磁感應強度監測結果0.786μT。由于線路運行產生的工頻電場強度和工頻磁感應強度隨距離的增加衰減較快,因此,可預測本工程運行后,滿足架空線路線下的耕地、園地等場所,其頻率50Hz的工頻電場強度小于10kV/m和工頻磁感應強度小于100μT的控制限值。500kV交叉跨越類比監測點位示意圖見圖6.11。圖6.11500kV線路交叉跨越類比監測示意圖可預測,本工程運行后,線路交叉跨越點周圍的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均能滿足架空線路線下的耕地、園地等場所,其頻率50Hz的工頻電場強度小于10kV/m和工頻磁感應強度小于100μT的控制限值。6.1.5電磁環境影響評價結論根據現狀監測,本工程輸電線路沿線的工頻電場強度和工頻磁感應強度均能滿足評價標準的要求。為預測本工程新建500kV輸電線路建成后產生的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采用了類比監測和模式預測的方法。=1\*GB3①類比預測通過對與本工程新建線路電壓等級、架設方式、導線型式等一致的500kV同塔雙回輸電線路的類比監測結果,線路運行產生的工頻電場可能會超過4kV/m的電場強度控制限值,但均低于10kV/m的控制限值,而輸電線路產生的工頻磁場均小于評價標準限值。②模式預測根據模式預測,當線路經過非居民區,導線對地高度不低于12.0(逆相序)、12.0m(同相序)的情況下,500kV雙回輸電線路運行產生的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分別小于10kV/m、100μT。經勘查,距本工程線路最近的敏感點為距線路邊導線15m處的神頭街道1層尖頂民房。當導線對地高度為14.0m時,即能滿足工頻電場強度小于4kV/m的限制要求。因施工階段線路擺動鄰近居民區時,為保證邊導線5m外的工頻電場強度小于4kV/m,可以采用提高導線對地高度措施。當500kV同塔雙回線路的導線架設高度分別為16.0m(逆相序)及18.0m(同相序)時,邊導線5m外產生的工頻電場強度小于4kV/m。根據對已經運行的500kV輸電線路的調查,線路沿線動植物生長良好,未見因線路運行產生的電磁影響而導致的生長不良或其它異常情況,因此,本工程運行后,不會對沿線動植物的生長造成不良影響。6.2聲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6.2.1線路工程類比評價6.2.1.1選擇類比對象為了預測本工程輸電線路運行后的噪聲水平,對500kV雙回線路運行產生噪聲進行了類比監測,監測單位為南京電力設備質量性能檢驗中心。線路噪聲測量位置應在檔距中央的線路中心線投影點到邊導線外60m處。本工程雙回路類比監測線路選擇了500kV陽東II、III回同塔雙回10#~11#塔。6.2.1.2監測儀器和監測單位噪聲分析儀:設備型號AWA6270+,在年檢有效期內。檢測單位:南京電力設備質量性能檢驗中心。6.2.1.3監測布點500kV陽東II、III回同塔雙回輸電線路:監測斷面設置在10#~11#塔之間,導線對地高度約16m,檔距中央線路中心線投影點到邊導線外60m處,測點間距為5m。6.2.1.4監測條件及工況見表6.1所示6.2.1.5類比監測結果500kV送電線路的噪聲類比監測結果見表6.20所示。表6.11500kV雙回送電線路運行時產生的噪聲類比監測值(dB(A))距線路中心位置(m)500kV陽東II、III回同塔雙回輸電線路晝間夜間042.241.5542.541.21042.841.31542.141.32041.839.92540.639.53039.738.03538.237.94038.337.84539.237.35038.837.75539.536.16040.336.7500kV陽東II、III回同塔雙回輸電線路運行時,輸電線路導線的電暈放電會產生一定量的噪聲。由表6.2-10可以看出,監測斷面60m范圍內的噪聲值晝間為38.2dB(A)~42.8dB(A)、夜間為36.7dB(A)~41.5dB(A),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1類標準(晝間55dB(A)、夜間45dB(A))。6.2.2輸電線路聲環境影響分析結論根據線路沿線的聲環境現狀監測結果,本工程線路沿線各監測點聲環境現狀均滿足評價標準的要求。根據對與本工程新建線路工程條件和環境條件類似的輸電線路的類比監測結果表明,本工程新建線路建成后敏感目標處的噪聲均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相應標準的要求。6.3環境保護目標影響預測分析根據電磁預測結論,本工程居民區距離線路邊導線最近約15m,導線最低對地高度14.0m即能滿足要求。因此采用導線架設高度14m對輸電線路評價范圍內長期住人或辦公的房屋進行了電磁及噪聲的預測。其中:500kV輸電線路的噪聲的預測結果是根據類比輸電線路產生噪聲的最大值與環境保護目標的背景監測值進行疊加。本工程輸電線路對環境保護目標的影響預測結果見表6.12。表6.12本工程輸電線路運行對環境保護目標的影響分析(線路同相序排列)保護目標距邊導線最近位置及距離導線最低對地高度房屋類型工頻電場強度(kV/m)工頻磁感應強度(μT)噪聲dB(A)晝間夜間神頭街道廢棄房屋線路南側約15m14m1層尖頂≤1.744≤10.584≤41.5≤36.5神頭街道閑置廠房線路南側約40m14m1層尖頂≤0.487≤4.043≤45.6≤40.0根據本工程運行產生的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噪聲對周圍環境目標預測計算分析,本工程運行對周圍環境目標影響均滿足相應標準。6.4地表水環境影響分析500kV輸電線路運行期無廢污水產生,不會對周圍水環境造成影響。6.5固體廢物環境影響分析輸電線路在運行期間不產生固體廢棄物,不會對周圍環境產生影響。6.6環境風險分析根據《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169-2018)判定,本項目不存在重大危險源。國電環境保護研究院有限公司 PAGE221025-896630737環境保護措施及其經濟、技術論證7.1環境保護措施分析7.1.1設計階段的污染控制措施(1)合理選擇導線截面和相導線結構,以降低可聽噪聲水平。(2)本工程選線時充分征求沿線政府及規劃等相關職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規范字書寫》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中國刑事警察學院《智慧教學工具的課堂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屆遼寧省營口中學高三第二學期期中練習(一模)歷史試題試卷含解析
- 網紅面試試題及答案
- 運維常用面試題及答案
- 送氣工培訓考試題及答案
- 安全常識幼兒
- 2025年香辛料項目建議書
- 專題12 反應后物質成分的探究-中考化學實驗題型訓練(解析版)
- 2025年中空纖維分離膜合作協議書
- 數學家祖沖之
- MOOC 金屬礦床露天開采-東北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危險源辨識專項培訓考試試題
- 科學的精神與方法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 JTGT F20-2015 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細則
- 城市社區營造與微更新
- 世界民族音樂地圖
- 2023年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計算機應用基礎試題及答案
- 兩彈一星錢學森的故事
- 網絡營銷:推廣與策劃(第3版 慕課版)課件 項目二制定網絡營銷戰略(知識基石)
- 精神科進修出科小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