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盆地臨興中區塊氣田項目環評報告_第1頁
鄂爾多斯盆地臨興中區塊氣田項目環評報告_第2頁
鄂爾多斯盆地臨興中區塊氣田項目環評報告_第3頁
鄂爾多斯盆地臨興中區塊氣田項目環評報告_第4頁
鄂爾多斯盆地臨興中區塊氣田項目環評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環境影響報告書(公示本)建設單位:評價單位:山西華瑞鑫環??萍加邢薰揪幹迫掌冢憾柖柲晔辉露鯛柖嗨古璧嘏R興中區塊氣田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2)邊界條件水流模型上邊界選取定水頭邊界,下邊界選取自由排水邊界。溶質模型上邊界選擇定濃度邊界,下邊界選擇零濃度梯度邊界。(3)參數包氣帶各巖層水力學參數根據其巖性選取Hydrus軟件數據庫中各相應經驗參數值。各主要參數值大小見表5.3-9。表5.3-9項目場模型主要參數巖性QrQsAlphanKs(m/d)lDL(m)粉土0.0340.461.61.370.060.510粉質粘土0.070.360.51.090.00480.510備注:Qr—殘余含水率;Qs—飽和含水率;Alpha、n—水分特征曲線相關系數;Ks—飽和滲透系數;l—孔隙連同性系數;DL—縱向彌散度。.2施工期地下水環境影響分析1、對地下水水質的影響(1)鉆井液漏失對地下水水質的影響在鉆井過程中可能會發生鉆井液漏失現象,若漏失地層與含水層之間存在較多的斷裂或裂隙發育,漏失的鉆井液就有可能順著巖層斷裂、裂隙進入含水層。鉆井液漏失污染地下水的途徑為徑流型污染,影響范圍不大,發生在局部且持續時間較短。本項目區塊目標層上部為泥巖、砂巖互層,總厚度大于500m,裂隙不發育,對第四系松散巖孔隙水、基巖風化帶裂隙水下滲起著隔阻作用;目標層之下有厚達20~30m的黑色泥巖、鋁土質泥巖,對下伏的奧陶系巖溶水起著封隔作用;太原組含水層與山西組含水層之間有百余米的砂、泥巖互相封隔,兩者之間基本無水力聯系。因此,幾套含水層系之間各自形成了獨立的水動力承壓系統,基本上沒有水力聯系,鉆井液在地層漏失下滲、上竄污染地下水的可能性較小。本項目鉆井液中化學添加劑含量較少,即使少量鉆井液漏失進入含水層,也基本不會對地下水造成污染影響。(2)鉆井廢水對地下水水質的影響鉆井廢水是鉆井液等物質被高倍稀釋的產物,其組成、性質及危害與鉆井液的類型、組成等有關,其中的污染物有懸浮物、石油類、COD等,其pH值在7~8之間,懸浮物含量為2000~2500mg/L。本項目鉆井廢水循環使用,各井場配備密閉循環洗井裝置,該裝置采用沉降、過濾的工藝現場處理鉆井廢水,鉆井廢水排出后進入泥漿池,泥漿池由沉淀池和循環水池組成,鉆井廢水先進入沉淀池,經沉淀后上層水經過濾網過濾后流入下游的防滲循環池內,處理后的清水泵入井內進行循環洗井,廢水循環利用率達到90%以上。泥漿池防滲系數要求達到<1×10-7crn/s。鉆井結束后,廢鉆井液經自然蒸發后于泥漿池中固化填埋處置,不外排,廢鉆井液一般不會對地下水造成污染影響。(3)壓裂液對地下水水質的影響壓裂過程會將大量壓裂液直接注入目的層,從而可能污染地下水。本項目選用壓裂液配方為:0.25-0.3%HPG+0.005%殺菌劑+0.1%黏土穩定劑+0.1%粘土控制劑+0.1%助排劑+0.18%pH調節劑+0.18%PH調節劑+0.1%延遲交聯劑+0.01%快速交聯劑+0.02%APS+0.1%生物酶+0.04%破膠催化劑,無有毒有害、重金屬等污染組分,壓裂返排液在目標層氣排采階段會隨著抽排采出水排至地面,由于中間沒有增加污染環節,因此這部分排水可與采出水一并處理達到注入標準后回注入地層中。2、對地下含水層結構的破壞(1)鉆井過程對地下含水層的破壞在鉆井過程中,勢必會造成地層擾動,有可能導致地層細小斷裂、破損,從而破壞地下含水層結構。本項目采用套管射孔完井,鉆孔后即下套管封隔各含水層并采用常規密度水泥固井,水泥返高至地表,可阻斷各含水層之間的水力聯系。(2)壓裂作業對含水層結構的破壞壓裂施工時,在強大的壓力作用下,地層節理裂隙會張開、擴展、貫通,并被壓裂液中攜帶的支撐劑(天然石英砂)所填充。施工結束后,由于支撐劑的存在,使得節理裂隙難以愈合。由于壓裂層段僅限于目的層內,本項目采用的壓裂技術不會對目的層頂底板造成破壞。因此,壓裂作業不會破壞目的層上下地層中的含水、隔水結構。.3運營期地下水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本次模型將污染源以點源等形式設定源強類型,污染源位置按實際設計概化。在模擬污染物擴散時,不考慮吸附作用、化學反應等因素,重點考慮了對流、彌散作用。根據該項目實際情況分析,擬建項目運營期產生的廢水主要為目的層采出水。氣層采出水通過管線運輸到集氣站暫存于集氣站蓄水池中,之后進入廢水處理系統處理,處理后達到注入地層標準后回注入目標地層;采出水運輸管線、集氣站采出水蓄水池、廢水處理系統等廢水構筑物均采取防滲措施,正常情況下不應有廢水或其他物料暴露而發生泄漏至地下水的情景發生。因此,本次模擬預測情景主要針對廢水在非正常工況下泄漏而設定。1、非正常工況根據擬建項目工藝的分析、污水中污染物特性以及構筑物易污染性選取集氣站蓄水池池底出現破損導致廢水泄漏為非正常工況情景,預測評價其對地下水的影響。本次項目涉及的采出水蓄水池、處理設施均為地上建筑,因此,采出水蓄水池發生泄漏后很容易被發現,假設發現破損及進行處理時間為7天,本次泄漏時間按7天來算。蓄水池中廢水主要為氣層采出水,參考工程分析中采出水數據分析,主要污染物包括COD、氨氮、鐵、氯化物、硫酸鹽、揮發酚,根據數據顯示采出水中各污染物最大濃度分別為3670mg/l、104mg/l、180.24mg/l、95911mg/l、3080mg/l、0.214mg/l。其中COD在地下水中不穩定,且在地下水質量標準中無相應標準值,因此,不做預測,其它污染物經計算各污染物標準指數分別為208、600.8、383.6、12.32、107,選取標準指數較大的鐵和氯化物作為預測因子。具體泄漏點源強見表5.3-10。2、預測源強給定參考回注水論證報告,給定各污染源設施源強見表5.3-10,各污染物檢出下限及其水質標準限值見表5.3-11。表5.3-10各污水處理設施源強列表因子設置單元源強(mg/L)滲漏量(m3/d)情景破裂面積(m2)鐵氯化物2號集氣站采出水蓄水池180.24959111.1661.4453號集氣站采出水蓄水池180.24959111.4461.4454號集氣站采出水蓄水池180.24959111.061.4456號集氣站采出水蓄水池180.24959111.2731.445注:①滲漏水量以池底破裂5‰面積及該土層滲透系數值計算而得。②滲漏點污染物源強濃度參考本項目工程分析數據。3、預測結果與分析4號集氣站分別在其包氣帶各巖層層底處添加觀測點N01、N02,埋深分別為18m、80m。觀測模擬時間20a后,污染物超標濃度是否到達各巖層層底。各污染物超標濃度選取《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

》Ⅲ類水中各污染物標準值(見表5.3-11)。表5.3-11污染物標準值(mg/L)預測指標標準值Fe0.3氯化物250(1)4號集氣站采出水蓄水池底部泄漏①Fe蓄水池底部破損后,Fe泄漏進入到包氣帶中,初始濃度為180.24mg/l,截止模擬期20a,Fe超標濃度未穿透包氣帶第①巖層,超標濃度在包氣帶中入滲至12.8m之間,包氣帶最后一層巖層層底處污染物濃度值為0.03359mg/l,遠小于標準值,因此,在該種情景下,Fe元素不會對地下水造成影響。具體結果見表5.3-12,Fe在各觀測點污染物濃度隨時間變化情況見圖5.3-12。觀察點N01濃度隨時間變化曲線觀察點N02濃度隨時間變化曲線圖5.3-12Fe在各觀測點污染物濃度隨時間變化圖②氯化物蓄水池底部破損后,氯化物泄漏進入到包氣帶中,初始濃度為95911mg/l,截止模擬期20a,氯化物超標濃度未穿透包氣帶第①巖層,,超標濃度在包氣帶中入滲至10.4m之間包氣帶最后一層巖層層底處污染物濃度值為17.87mg/l,遠小于標準值,因此,在該種情景下,氯化物不會對地下水造成影響。具體結果見表5.3-12,氯化物在各觀測點污染物濃度隨時間變化情況見圖5.3-13。觀察點N01濃度隨時間變化曲線觀察點N02濃度隨時間變化曲線圖5.3-13氯化物在各觀測點污染物濃度隨時間變化圖表5.3-12非正常工況污染物預測結果統計表預測因子包氣帶巖層巖性層厚(m)層底埋深(m)超標濃度穿透各層時間(天)20a后超標濃度入滲深度(m)20a后各層底污染物濃度值(mg/l)各巖層污染物是否超標4號集氣站采出水蓄水池泄漏Fe第①層粉土1818介于12.8m以內0.0335912.8m以下未超標第②層粉質粘土62800.03465未超標氯化物第①層粉土1818介于10.4m以內17.8710.4m以下未超標第②層粉質粘土628018.44未超標備注:表示未穿透該層;Fe標準值0.3mg/l;氯化物標準值250mg/l。綜上所述,4號集氣站蓄水池底部泄漏后,在預測時間20a內,污染物超標濃度未穿透包氣帶,不會對其下的含水層造成影響,亦不會對下游飲水井造成影響。2號集氣站、3號集氣站及6號集氣站包氣帶巖性與4號集氣站基本相同,厚度70~90m,根據4號集氣站預測結果,蓄水池底部泄漏后,在預測時間20a內,污染物超標濃度均未穿透包氣帶中的的第一巖層,因此,2號集氣站、3號集氣站、6號集氣站蓄水池底部泄漏后,也不會對包氣帶之下的含水層造成影響。結論與建議1、結論項目建設在施工期對地下水環境影響很小。擬建項目實施后,各集氣站采出水蓄水池底部發生破裂的設置風險情景下,污染物在垂向上不會超透包氣帶,因此不會造成現有下游供水井的水質超標,因此建設項目運營不會對下游現有水井地下水產生明顯影響,該項目地下水環境影響可接受。2、建議(1)地下水污染情況勘查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一旦發生污染事故,應委托具有水文地質勘查資質的單位查明地下水污染情況。(2)當污染事故發生后,污染物首先滲透到包氣帶,然后依據污染物的特性、土壤結構以及場地狀況等因素,污染物可能滲透至含水層而污染地下水。為預防地下水的污染,建議加強企業管理,強化重點污染源的監控以及廠區防滲措施的維護與保養。5.4聲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5.4.1噪聲源分布情況調查本項目施工期噪聲影響較明顯,流動聲源亦較多,主要噪聲源為鉆井作業中的柴油機、泥漿泵、鉆機以及管線道路建設中的施工機械、車輛,按聲源性質又可分為流動聲源和連續穩態聲源。生產運營期井場無產噪設備,集氣站的噪聲源主要有增壓機、空壓機、水泵及火炬放空系統等,這些裝置在運行時發出不同強度的噪聲。本項目噪聲源強及治理措施見表5.4-1和表5.4-2。表5.4-1本項目建設期主要設備聲壓級dB(A)噪聲源位置設備名稱數量聲源強度聲源性質備注單個鉆井井場鉆井鉆機1臺90~95連續穩態聲源距離1m柴油機1臺95~98連續穩態聲源距離1m柴油發電機2臺95~98連續穩態聲源距離1m泥漿泵1臺95~100連續穩態聲源距離1m井下作業壓裂80~120連續穩態聲源距離1m場地、管線、道路施工現場推土機、挖掘機80~85流動聲源距離5m裝載機、運輸汽車85~90流動聲源距離5m焊接機等85~90流動聲源距離5m表5.4-2本項目運營期主要設備聲壓級dB(A)噪聲源位置設備名稱聲源性質聲源強度治理措施治理后聲壓級集氣站壓縮機連續穩態90~100置于室內、防震底座80空壓機連續穩態90~100置于室內、防震底座80放空火炬間歇100~110100~110水泵連續穩態85~90室內安裝,柔性連接、基礎減振705.4.2聲環境影響預測方法預測模式采用《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2.4-2009)中推薦公式。(1)單個室外的點聲源在預測點產生的聲級計算基本公式如已知聲源的倍頻帶聲功率級(從63Hz到8KHz標稱頻帶中心頻率的8個倍頻帶),預測點位置的倍頻帶聲壓級LP(r)公式:LP(r)=Lw+Dc?AA=Adiv+Aatm+Agr+Abar+Amisc式中:Lw—倍頻帶聲功率級,dB;Dc—指向性校正,dB;A—衰減量,dB;Adiv—幾何發散引起的衰減量,dB;Aatm—大氣吸收引起的衰減量,dB;Agr—地面效應引起的衰減量,dB;Abar—聲屏障引起的衰減量,dB;Amisc—其他多方面效應引起的衰減量,dB。如已知靠近聲源處某點的倍頻帶聲壓級LP(r0)時,相同方向預測點位置的倍頻帶聲壓級LP(r),計算公式:LP(r)=LP(r0)?A預測點的A聲級,可利用8個倍頻帶的聲壓級按如下公式計算:式中:LPi(r)—預測點(r)處,第i倍頻帶聲壓級,dB;ΔLi—i倍頻帶A計權網絡修正值,dB。在不能取得聲源倍頻帶聲功率級或倍頻帶聲壓級,只能獲得A聲功率級或某點的A聲級時,可按如下公式作近似計算:LA(r)=LAw?Dc?A或LA(r)=LA(r0)?AA可選擇對A聲級影響最大的倍頻帶計算,一般可選中心頻率為500Hz的倍頻帶作估算。(2)噪聲貢獻值計算設第i個室外聲源在預測點產生的A聲級為LAi,在T時間內該聲源工作時間為ti;第j個等效室外聲源在預測點產生的A聲級為LAj,在T時間內該聲源工作時間為tj,則擬建工程聲源對預測點產生的貢獻值(Leqg)為:式中:t—在T時間內j聲源工作時間,s;ti—在T時間內i聲源工作時間,s;T—用于計算等效聲級的時間,s;N—室外聲源個數;M—等效室外聲源個數。5.4.3聲環境影響預測建設期噪聲影響預測評價(1)鉆井施工噪聲影響分析由于致密氣鉆井建設具有面廣、工程分散的施工特點,采用分區分段施工,因此本評價根據使用數量、時間、頻次以及噪聲級選取對聲環境影響較大的鉆機、柴油機、泥漿泵等進行預測,鉆井時鉆井、發電機、泥漿泵等設備同時使用,因此按各設備疊加源作為源強、以鉆井為中心,采用室外點源預測模式進行預測。距離鉆井架不同距離處的噪聲值見表5.4-3。表5.4-3鉆井場周圍不同距離處噪聲預測值距離鉆井架距離(m)5070100120140160200250300噪聲預測值(dB(A))646158565554525048按《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的規定,晝間噪聲限值為70dB,夜間限值為55dB。根據表5.4-3的噪聲預測結果表明:晝間施工機械噪聲在距施工場地場界處可達到標準限值;夜間在距聲源140m左右可達到標準限值。評價區內黃土丘陵溝壑區梁高溝深,地形破碎,各村莊戶數不多,居住分散。項目在黃土丘陵區的采氣井場基本采取均勻分布的形式布井,并盡量避開人煙相對稠密的村莊,本項目井場距最近民宅距離為40m,因此鉆井施工過程中對施工井場附近的居民有一定影響。但各鉆井施工時間短,因此在采取降噪措施,距離村莊較近井場夜間禁止施工,并做好與居民的溝通工作后,對居民的噪聲影響在可接受范圍內。(2)站場、井場、管線敷設等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噪聲影響預測結果氣田在建設施工過程中,由于運輸、場地平整、管溝開挖及回填、建筑物修建、管線敷設、道路修筑等工程施工過程中,要使用各種車輛和機械,其產生的噪聲,對施工區周圍的環境將產生一定的影響。根據同類工程的調查,管線敷設、地面工程等在建設過程中,主要施工機械在不同距離的噪聲影響水平見表5.4-4。表5.4-4施工主要機械噪聲值機械名稱離施工點不同距離處的噪聲強度(dB(A))5m50m100m150m推土機9070.563.561.5挖掘機8469.058.054.5電焊機9070.563.561.5通過類比分析知,在運輸、場地平整、管溝開挖及回填、建筑物修建、管線敷設、道路修筑等工程施工過程中,晝間施工場界噪聲均不超過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晝間75dB(A)),而在夜間則會超標(夜間55dB(A))。施工期的這些噪聲源均是暫時的,只在短時期對局部環境造成影響,待施工結束后這種影響也隨之消失。施工期噪聲對周圍環境造成的影響屬可接受范圍。另外,本項目的建設及鉆井過程為臨時性的,噪聲源為不固定源,對局部環境的影響是暫時的,建設和鉆井期間所產生的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是可以接受的。(3)壓裂施工噪聲影響分析在氣井進行壓裂過程中,各種工程車輛集中作業,噪聲主要來自提供動力的設備噪聲,有時高達120dB(A),在井場的廠界噪聲達82.4dB(A),超過《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夜間評價標準27.4dB(A)。但是由于氣井分布在空曠地帶,加上井下壓裂作業周期較短,聲源具有不固定性和不穩定性,在施工時,對高噪聲設備設置臨時屏蔽設施,則其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是可以接受的。生產運營期噪聲影響預測評價(1)采氣井場廠界噪聲影響預測根據噪聲現狀監測結果,已建運營井場的晝、夜間噪聲值分別為53dB(A)、44dB(A),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的1類標準限值。因此,本項目井場對周圍村莊噪聲影響較小。(2)集氣站噪聲影響預測集氣站的噪聲源為壓縮機、空壓機、水泵、放空火炬等,其中放空火炬平時不用,只有在應急狀態下使用。各集氣站的廠界噪聲預測結果見表5.4-6、圖5.4-1—圖5.4-3。表5.4-6各集氣站廠界噪聲預測值單位:dB(A)集氣站預測點背景值貢獻值預測值達標情況晝間夜間晝間夜間晝間夜間晝間夜間2號集氣站1#東廠界534430.030.053.044.260達標50達標2#南廠界514342.542.551.645.860達標50達標3#西廠界504237.537.550.243.360達標50達標4#北廠界524237.537.552.243.360達標50達標3號集氣站1#東廠界534240.040.053.244.160達標50達標2#南廠界514445.860達標50達標3#西廠界524246.346.353.047.760達標50達標4#北廠界514345.045.052.047.160達標50達標4號集氣站1#東廠界524241.741.752.444.960達標50達標2#南廠界524240.940.952.344.560達標50達標3#西廠界524238.838.852.243.760達標50達標4#北廠界52444.260達標50達標6號集氣站1#東廠界514041.741.751.543.960達標50達標2#南廠界514040.940.951.443.560達標50達標3#西廠界514038.838.851.342.560達標50達標4#北廠界514043.160達標50達標由表5.4-6預測結果可知,各集氣站廠界的晝間預測值在50.2-53.2dB(A)之間,夜間預測值在42.5-47.7dB(A)之間,晝間、夜間噪聲預測值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的2類標準限值,因此,項目的運行對周圍聲環境影響較小。5.4.4聲環境影響評價結論施工期由于鉆井周期很短,噪聲對周邊居民的影響周期是短暫的,隨著施工結束噪聲對周邊居民的影響將消失。因此,在采取一定的噪聲防治措施后,施工期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是可以接受的。運營期各集氣站廠界的噪聲貢獻值在32.3-46.5dB(A)之間,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的2類標準限值,表明項目的建設對周圍聲環境的影響較小。5.5固體廢物環境影響評價5.5.1建設期固體廢物環境影響評價建設期的固廢主要為前期施工平場和道路挖填產生的固廢,鉆井期間產生的鉆屑、廢棄泥漿,廢油,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等。1、前期施工平場和道路挖填產生的固廢采氣井場分布范圍廣、布置比較分散,每個井場以挖做填,多余土方就近平攤在井場平臺周圍,無棄方;集氣站選擇在山地丘陵區山頂臺地,以挖做填,依山就勢,集氣站挖填基本平衡;集(采)氣管線穿越土質山區,管溝開挖土方全部回填,回填后高于周圍原地表,待完全沉降后與原地面基本持平;進站道路布設隨形就勢,避免大的開挖、填筑,對于需要填方路段,路基填方充分利用挖方,以挖作填,道路挖填平衡;供電線路挖方主要在埋設電桿和鐵塔處,動用土石方較小,多余的土方就近攤平,無棄方;施工便道大部分利用已有的鄉村道路、機耕農路,進行拓寬處理,挖填平衡。未建工程占用旱地部分進行表土剝離,剝離厚度0.3m,剝離的表土堆放于臨時堆土區或管線沿線,施工結束后進行土地平整,用于植被恢復。綜合分析以上各區土石方量,本項目挖填基本平衡,不設取土場、棄渣場。與項目開發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對環境的影響相比,前期施工平場和道路挖填產生的固廢過程影響時間短、影響程度小,只要注意做好臨時棄土場的水土保持和生態保護措施,就不會對周圍環境造成明顯不利影響。2、鉆井工藝主要固廢的環境影響鉆井過程中產生的固廢主要是廢泥漿、鉆屑。(1)鉆井廢棄泥漿是指鉆井過程中經過多次回用后產生的無法利用或鉆井完工后棄置于泥漿池內的泥漿。根據設計資料,本項目采用常規鉆井技術,泥漿用量為0.3m3/m,泥漿回收率為80%,本項目井深按平均2000m計算,則本項目單井泥漿產生量為120m3,完井后鉆井廢棄泥漿在井場泥漿池中進行水泥固化處理,不外排。(2)鉆井巖屑:鉆井巖屑是鉆井過程中鉆頭切屑地層巖石而產生的碎屑,經泥漿循環攜帶出井口,在地面經振動篩分離出來存放于井場,或直接與泥漿一并進入泥漿池沉淀。鉆井巖屑產生量與井眼長度,平均井徑及巖石性質有關。根據類比調查,大約單位進尺產生巖屑為0.05m3/m,本項目井深按平均2000m計算,則本項目單井鉆井巖屑產生量為100m3。鉆井結束后鉆井巖屑與廢棄泥漿一起固化后填埋,不外排。對廢棄鉆井泥漿、巖屑采用無害化固化處理后就地填埋;每座井場設置泥漿固化池,泥漿固化池鋪設防滲膜,防滲系數應小于1.0×10-7cm/s,防止鉆井泥漿對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泥漿池容積應大于設計井深的排污容積,保證完井后廢棄物面低于池表面50cm,以防止外溢污染環境。評價要求,采取分段施工、分段治理的措施,單個井場鉆井完畢后,及時對廢棄泥漿、巖屑進行固化處理。因泥漿池中大部分含水泥漿被抽走,池中剩余物以巖屑為主。剩余泥漿、巖屑的處理采用加石灰法以加速剩余物穩定固化,一般3~4天后可達到固化要求,然后在其上覆蓋不小于50cm厚黃土層填埋的方式,最終做到場地平整、清潔。本項目部分井場鉆井工程已完成,建設單位對產生的巖屑、泥漿于井場占地范圍內采用了固化填埋處理,對井場按照《井場標準化建設工程技術規定》進行了生態恢復。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泥漿檢測結果,本項目鉆井泥漿所屬類別為Ⅱ類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建設單位已采取的泥漿池固化就地填埋處置措施滿足《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2001)要求。固化處理有效地降低了鉆井泥漿的pH,且固化池按照《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中II類場的要求進行了壓實防滲,固化完成后應覆蓋1m厚黃土,然后綠化,恢復植被,該過程對當地土壤和地下水環境的影響很小,并不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不會對后期生態恢復帶來影響。3、廢油施工期的危險廢物主要為廢油,來源于機械(泥漿泵、轉盤、鏈條等)潤滑廢油,清洗、保養產生的廢油。根據臨興中區塊前期施工井場的統計資料,廢油產生量約0.4t/井,廢油屬于《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16年)》中HW08,廢油全部暫存于施工井場的臨時危險廢物暫存間,定期交由有資質單位轉運處置。4、生活垃圾單井鉆井場一般人員為35人,叢式井建設期一般為20天,水平井為58天,按每人每天產生1.0kg生活垃圾計算,單井鉆井期生活垃圾的產生量預計為0.70t(叢式井)、2.0t(水平井)。生活垃圾由施工隊設置臨時生活垃圾收集桶,統一收集后運至環衛部門指定地點處置。5.5.2運營期固體廢物環境影響評價本項目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有凝析油、廢棄分子篩、清管廢渣、采出水處理站污泥、廢機油、生活垃圾等。(1)凝析油致密氣中夾帶有極少量的凝析油,根據臨興中區已運營的工程經驗,凝析油產量為0.01m3/104m3致密氣,因此本項目凝析油產生量為1360m3/a,各集氣站內的凝析油存于凝析油儲罐內,定期外運銷售。(2)廢棄分子篩根據臨興中區已運營的工程經驗,分子篩半年更換一次,每座集氣站廢棄分子篩約5m3/a,更換下來的分子篩由廠家回收處理后重復利用。(3)清管廢渣根據臨興中區已運營的工程經驗,清管廢渣量約1t/a,作為危險廢物定期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置。(4)采出水處理站污泥根據項目模擬實驗,1噸采出水凈化處理站經干化池處理后,產生的污泥約0.37kg,則本項目污泥產生量約為107.45t/a,這部分污泥含極少量的凝析油,作為危險廢物定期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置。(5)廢機油壓縮機運行過程中需使用機油,機油每8000小時更換一次,根據壓縮機型號及臺數統計,廢機油產生量合計約為5.0t/a。(6)生活垃圾辦公生活區和集氣站均定點設置垃圾箱,定期由環衛部門統一收集處置。危險廢物產生情況見表5.5-1。表5.5-1危險廢物基本情況危廢名稱危廢類別危廢代碼產生量產生工序及裝置形態主要成份有害成份產廢周期危險特性污染防治措施廢機油HW08900-007-085.0t/a機械設備液態廢油廢油每季度T,I危廢暫存間暫存,委托有資質單位定期轉運處置采出水處理站污泥HW08900-210-08107.45t/a采出水處理站固態油類油類每天T,I清管廢渣HW08900-210-081t/a清管工序固態含油廢渣油類每季度T,I評價要求各集氣站建設1座15m2的危廢暫存間,嚴格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進行建設,采取防滲漏措施,設置隔離、防風、防曬、防雨設施,室外設立危險廢物標志標識,且有專人負責看管,并在危險廢物暫存、轉移處置過程中嚴格執行了轉移聯單制度。針對危險廢物管理,本次評價提出以下措施:①嚴格按要求記錄危險廢物情況,記錄上注明危險廢物的名稱、來源、數量、特性和盛裝容器的類別、入庫日期、存放位置、廢物出庫日期及接收單位名稱;②裝載危險廢物的容器及材質要滿足相應的強度要求;③裝載危險廢物的容器必須完好無損;④裝載危險廢物的容器材質和襯里要與危險廢物相容,不相互反應;⑤液體危險廢物可注入開孔直徑不超過70mm并有放氣孔的桶中;⑥不相容的危險廢物嚴格按要求分開存放;⑦定期對所貯存的危險廢物包裝、容器及貯存設施進行檢查,發現破損,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清理更換;⑧危險固體廢物應及時轉運,轉移時應遵守《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方法》,作好危險固體廢物的記錄登記交接工作。危險廢物暫存間基本情況見表5.5-2。表5.5-2危險廢物貯存場所基本情況貯存場所危廢危廢類別危廢代碼位置占地面積貯存方式貯存能力貯存周期危廢暫存間廢機油HW08900-007-08各集氣站空壓機房、工具間旁15m2密閉桶裝0.5t/a3個月清管廢渣HW08900-210-08袋裝0.5t/a3個月采出水處理站污泥HW08900-210-08袋裝0.5t/a3個月5.5.3固體廢物環境影響評價結論本項目施工期生活垃圾統一收集后運至縣環衛部門指定地點處置,對廢棄鉆井泥漿、巖屑采用無害化固化處理后就地填埋,廢油委托有資質單位處置,對環境影響較小。運營期凝析油存于儲罐內,定期外運銷售;更換下來的分子篩由廠家回收處理后重復利用;采出水處理站污泥、廢機油、清管廢渣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置;辦公生活區和集氣站均定點設置垃圾箱,定期由環衛部門統一收集處置。因此,本項目各種固廢都得到有效處置,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5.6生態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5.6.1建設期生態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土地利用影響分析項目土地資源的占用分為臨時性占地和永久性占地兩種類型。永久性占地一經征用,其土地利用類型將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例如由喬木林地、灌木林地、其他草地、旱地等改變為建設用地,并貫穿于整個施工期和運營期,對當地土地利用格局有一定影響;臨時用地則由附屬工程和臨時工程所占用,在工程施工完畢后按照《土地復墾條例》的規定,進行土地復墾整治,將逐漸恢復原有土地使用功能。表5.6-1項目占地情況表單位:hm2行政區域占地性質項目區占地類型比例(%)耕地園地林地草地小計興縣永久占地集氣站7.032.0514.1323.2124.48井場25.8015.5316.7414.9373.00集氣管線0.080.040.040.040.20外輸管線0.030.010.030.07交通道路17.622.133.4122.2645.42供電線路0.030.020.030.08小計50.5917.7022.2751.42141.98臨時占地井場1.302.786.5710.6557.38集氣管線79.5239.5137.2641.61197.90外輸管線27.2314.0513.5415.4070.22交通道路19.202.744.3623.8850.18供電線路1.271.021.563.85小計128.5256.3058.9689.02332.80興縣合計179.1174.0081.23140.44474.7881.86臨縣永久占地集氣站2.301.303.604.97井場4.802.402.554.9514.70集氣管線0.020.010.010.04外輸管線0.010.010.02交通道路3.400.451.525.1010.47供電線路0.010.01小計10.542.855.3810.0728.84臨時占地井場0.300.641.312.2513.17集氣管線16.177.978.068.3940.59外輸管線7.724.264.065.9421.98交通道路4.110.381.375.1811.04供電線路0.300小計28.6012.6114.2320.9276.36臨縣合計39.1415.4619.6130.99105.2018.14總計218.2589.46100.84171.43579.98100比例(%)37.6315.4217.3929.56100由表5.6-1可知,本工程總占地面積579.98hm2,其中永久占地170.82hm2,臨時占地409.16hm2,永久占地比例29.45%,臨時占地比例70.55%,占用耕地218.25hm2,園地89.46hm2,林地100.84hm2,草地171.43hm2,占地比例分別為37.63%、15.42%、17.39%、29.56%。本項目建設是將工程征用的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改變為建設用地,占用土地原有生態功能將部分或全部喪失,土地生產力將遭到破壞。但致密氣開發利用是一個點狀和線狀工程,項目建設實際占地面積較??;集氣站等永久占地在項目區呈點狀分布,據測算項目永久占地只占項目區塊的0.23%;輸氣管線、施工道路等為線性工程,主要為臨時占地,施工結束后輸氣管線將恢復原有土地利用類型,公路用地由于可以作為當地居民生產生活使用道路,所以項目占地不會影響區域整體的土地利用結構。植被影響分析(1)植被影響預測植物群落演替是指植物群落發展變化過程中,植物群落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一個群落代替另一個群落的自然演變現象。植物在演替的過程中,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如植物生存環境條件(自然地或誘發的)、植物本身的生態習性、土壤的肥力、厚度等因素,但最終是向著適應當地環境條件,群落結構和功能比較完善的穩定群落演替。隨著演替的進行,植被變化的速度會減慢,物種從壽命短的種類向壽命長的種類變化,群落穩定性將逐步提高。由本項目植被現狀調查的結果可知,本項目氣田區草叢面積348.33km2,占到項目總面積的42.31%,按照植被自然演替的規律,項目區植被將從一年生的草本植物發展演替到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再到灌木物種的出現,最后到喬木物種。根據現場調查,項目區正在進行一些植被恢復工程,營造人工林;且本項目永久占地量較少,施工結束后,臨時占地將按照原有植被進行生態恢復。根據張金屯、劉秀珍等關于呂梁山、管涔山等區域植物群落演替的研究成果,在自然演替的狀態下,土地棄耕后,草本植物群落會維持15~20年之內;灌叢群落階段是草本植物群落演替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土地棄耕后20~25年后可形成灌木群落,棄耕后25~30年能達到較穩定的灌木群落;一般棄耕后30~50年,開始形成森林群落,森林群落一旦形成,則較為穩定。綜上可以預測,將來如果沒有其他人為毀壞植被、地形地貌和較大的自然災害的情況下,項目區植被自然演替的規律,適當的進行一定的人工干預,采取合適的措施,加快植被恢復的過程,項目區的植被將向著正演替的方向進行,即項目區植被將越來越好,項目區生態環境質量將逐步改善。(2)對區域植被影響分析對植被的影響主要有用地范圍內原有植物的剝離、清理及占壓。在井場、集氣站、采出水處理站、道路等施工過程中,土壤開挖區范圍內植物的地上部分與根系均被清除,施工帶的植被由于挖掘土石的堆放、人員的踐踏、施工車輛和機具的碾壓而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會造成地上部分破壞甚至死亡。其中集氣站、井場等站場建設對植被的影響呈點狀分布,而進場道路和管道影響則呈線狀分布。集氣站、采出水處理站、進站道路等永久占地原有植被全部遭到破壞,代之出現的是人工栽植的綠化植被;井場施工用地及井場道路用地在建設期間,原有植被也全部遭到破壞;管線施工用地和井場施工影響臨時用地則大部分在1~3年內可得到恢復。另外,項目在施工過程中,由于施工人員的活動,可能對周邊植被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受人為活動影響植被主要為草地和農田,該影響是可控的,在施工期加強施工人員監督與管理,同時隨著施工活動的結束,這些臨時的人為擾動也將結束。根據植被現狀調查結果,本項目區域植被類型主要為側柏、刺槐林等,主要為人工林,檸條錦雞兒灌叢、酸棗灌叢、杠柳灌叢、檸條錦雞兒+杠柳灌叢等均為當地常見植被類型,區域內分布廣泛,植物群落結構穩定,抗干擾能力強,工程施工破壞了局部的植被,但不會造成區域植被類型消失或群落結構改變。臨時占地主要損壞農田植被、灌草叢、草叢等植被,農田植被和灌草叢植被恢復能力較強,短時期內即可恢復原狀,所以臨時占地對區域植被的影響較小,且施工結束后通過植被恢復與綠化可以得到一定恢復,項目建設對區域植被影響較小。(3)對區域生物量影響分析根據評價區植被現狀調查,擬建井場、集氣站、道路、管線等區域均有不同類型的植被分布,項目建設開發將不可避免地破壞原有地表植被,造成區域生物量的降低。項目建設植被損失量估算見表5.6-2。表5.6-2植被生物量損失估算表序號土地類型數量(hm2)損失量(t/a)1耕地218.251518.982林地100.844141.763草地171.43145.76合計490.525806.51由表5.6-2可知,項目建設將有490.52hm2的地表植被將遭到破壞,植被損失量估算為5806.51t/a,尤其在開挖管道和施工道路兩側2~3m范圍內植被破壞最為嚴重。集輸管線和道路建設植被生物量損失量較大,但是集輸管線和道路建設大部分為臨時用地,且集輸管線盡可能沿原有道路鋪設,施工道路則主要采用原有道路,在施工結束后,將盡快恢復為原有用地。井場、集氣站和采出水處理站占地較小,植被損失量較低。在生產過程中要注意保護植被,減少植被破壞面積,施工期結束后盡快采取生態恢復措施,使工程占地對植被的影響控制在最低程度。(4)對植物物種多樣性影響據調查,評價區喬木層主要物種有側柏、青楊、刺槐等;灌木層主要物種有檸條、酸棗、杠柳等;草本層主要物種集中于針茅、蒿類和禾本科草類。工程建設和生產會對原地表植被剝離,對植物資源產生一定影響,但項目建設受影響的植物均為常見種和廣布種,在當地種群數量大,分布廣,再生能力強。且項目工程占地面積較小,不會使整個評價區植物群落的種類組成發生變化,也不會造成某一物種在評價區內的消失。總的說來,本項目破壞的地表植被多為草地和荒地,其次為林地,多為臨時占地,施工結束后采取生態恢復措施后可恢復到原有狀態;永久占地面積較小,且分布分散。工程建設帶來的局部區域植被破壞不會影響到整體區域,同時,經走訪調查評價區內未發現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物種。因此,本項目建設對植被的影響程度可以接受。野生動物影響分析(1)對動物棲息地的影響據調查,工程區域兩棲及陸生脊椎動物主要分布于山地森林、荒山草地、農田和河流濕地等棲息環境中。施工期對野生動物棲息地可能造成的影響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施工將破壞地表植被,造成野生動物生境被分割、縮小、破壞和退化,必將對野生動物的生存與繁衍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使其棲息地的植物群落分布和數量發生變化,從而導致施工區域野生動物的棲息地遭到一定程度破壞,正常生活受到干擾,甚至導致部分野生動物遷離原棲息地,尤其是對棲息在施工附近的小型爬行類及哺乳動物產生一定影響;②管線和道路施工還會使野生動物棲息地稍有破碎,短期內使部分動物的種群數量和活動受到一定影響,但不會因此直接威脅到這些種類在評價區的生存。(2)對野生動物本身的影響項目施工對野生動物本身的影響主要表現在:①打樁、鉆探、加固、車輛運行、人員活動產生的噪聲,夜間施工和夜間光源都會驚嚇野生動物,產生明顯的驅趕作用,使原分布在項目區的野生動物,在施工期間數量有所減小;②施工人員將較長時期宿營在野外,有遭遇野生動物的可能性,極個別施工人員可能非法捕獵野生動物。評價要求建設單位在施工中重視“動物的季節性遷移習性以及廊道選擇性利用”這一問題,并在施工期給予重點監測,科學安排施工期,盡量避免干擾發生;對于有可能出現非法捕獵野生動物行為,要在施工前和施工過程中做好施工人員的宣傳教育和施工期的監管,嚴禁捕獵野生動物??傮w來看,由于本項目井場、站場施工周期短,采氣、集氣管線主要沿道路鋪設,所以對野生動物的影響是短暫的,施工結束后大部影響將會隨之消除。工程建設不會對區域野生動物的生存構成直接威脅??傮w來看,豐富的植物群落可以為野生動物提供多樣的棲息地、食源、水源、庇護所、繁殖所、領地等,雖然本項目建設會破壞少量植被,但項目永久占用土地為荒地或草地,并呈點狀分布,并且由區域植被類型的變化和區域植被演替的總體趨勢預測可知,在沒有人為破壞的情況下和較大的自然災害的情況下,本項目區的植被將逐漸恢復,向正演替方向發展,項目區植被將越來越好,所以可知評價區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會逐步完善,種類將越來越豐富,野生動物物種多樣性將逐漸增大,項目建設對評價區野生動物的影響是可接受的。土壤侵蝕影響分析在施工過程中,由于井場、集氣站、采出水處理站等的建設,以及集輸氣管線管溝的開挖清除了地表植被,形成新的開挖面,對原有地貌會引起強烈擾動,使表土松動、土壤抗蝕能力降低,尤其在雨季施工,引起土壤侵蝕不可避免。因此必須嚴格執行水土保持措施。水土流失防治的重點時期是施工期,重點區域為井場防治區、采(集)氣管線防治區。本工程設計水平年的防治目標值為:擾動土地整治率達到97%,水土流失治理度92%,攔渣率98.5%。土壤流失控制比達到0.85,林草植被恢復率97.5%,林草覆蓋率26%。隨著水保方案各項措施的實施,擾動區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各項措施的實施可有效防止因工程建設造成的水土流失,防止了土壤被雨水、徑流沖刷,保護了水土資源,使工程占地區域內的水土流失達到了有效控制。同時,綠化措施提高了地面林草覆蓋度,有效遏制當地環境的惡化,促進項目區生態環境的改善和良性循環。由于人為進行綠化與養護,部分區域水土流失量甚至低于原有水平,生態環境得到改善。景觀生態影響分析(1)景觀格局影響分析本項目建設將使評價區內新增工業景觀類型,如井場、集氣站、采出水處理站和施工道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景觀多樣性。評價區域新增加的井場、集氣站、采出水處理站和道路等人工景觀要素,呈點狀和線狀分布,增加了評價區的斑塊和廊道數量;同時也使原有自然景觀比例和結構發生變化;由于新的斑塊和廊道的增加,對原有景觀基質的面積造成一定的擠占,使原有基質及板塊之間的連續性和連通性受到一定影響,對景觀產生較強的分裂效果。從景觀美學角度來看,人工建筑物與構筑物的出現,給原來以自然曲線為主的自然景觀中,增加了直線、直角型斑塊和廊道等人工景觀,形成自然和人類共同作用的復合景觀,對原有景觀產生一定影響。本項目井場、集氣站和道路等工程建設將造成區域景觀格局的改變,但由于本項目工程地面建設工程量不大,建筑物體量較小,施工時間短,在施工結束后,及時采取綠化、植被恢復措施后,區域植被近期內可恢復至原有水平,可減緩局部景觀切割、鑲嵌造成的異質性影響。(2)景觀生態影響分析從景觀生態功能和生態關系分析,采集氣管線地下敷設,對景觀生態功能基本無影響。井場及道路工程的建設,會造成項目所涉及的地表其兩側一定程度上的景觀隔離,但從生物傳播關系來看,這種隔離作用僅限于土壤微生物和對以根系作為傳播途徑的植物有較大的影響,對花粉和種子傳播植物以及動物的隔離作用較小。從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關系以及更廣范圍的生物互惠關系來看,由于項目用地在區域總面積中所占比重不大,因此對景觀生態功能的影響也較小。按照生態學理論,管道沿線的植被破壞具有暫時性,一般隨施工完工而終止。根據管線所經地區的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分析,施工結束后,周圍植物漸次侵入,開始恢復演替過程。要恢復植被覆蓋度,采用人工植樹種草的措施,可以加快恢復進程,2~3年恢復草本植被,3~5年恢復灌木植被,10~15年恢復喬木植被。對河流生態系統的影響分析本項目開發區域內無大型河流,大部分為季節性河流和沖溝,在枯水期采用大開挖方式穿越。工程施工過程中管溝開挖、施工道路修筑等土建施工產生的廢水、泥漿、機械油污以及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污水等若直接排入河流內,其污染物COD、BOD和SS等將對河流生態系統造成影響。所以評價要求建設單位管線穿越河流時,選擇在枯水期進行,主體工程完工后對施工現場進行平整,將地貌恢復到原貌,保證恢復后的河流凈面積與原來相同,防止河道堵塞;將施工現場產生的各種生產、生活垃圾進行外運,清理現場,達到“工完、料凈、場地清”,并及時恢復濕地植被。本項目管道穿越河流施工期短,實施以上保護措施后對河流生態環境影響在可接受范圍。5.6.2運營期生態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農業生產的影響生產期管線、道路臨時占地等都已恢復,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主要是集氣站、井場生產用地、井場道路占用耕地造成農業減產的影響。根據表5.6-2,本項目共占用耕地218.25hm2,根據當地耕地的平均生產力1867.5kg/hm2/a,則每年損失的糧食產量為407.58t。評價要求,在項目開工前,如果占用耕地,首先選擇避讓,若無法避讓,則建設單位按照自然資源部門的要求,辦理占用耕地的手續,對占用耕地進行“占一補一”,依法繳納耕地開墾費,專款用于開墾新的耕地;并根據用地造成的實際農業生產損失進行補償,確保當地村民的生活質量不受影響。因此,在采取補償措施后,本項目建設對區域農業影響程度不顯著。林業生產的影響根據表5.6-2,本項目共占用林地100.84hm2,則項目建設共造成林地生物量損失約4141.76t。本項目永久占用林地面積較小,臨時占地通過恢復植被,3-5年即可恢復至原有林地的生物量,外輸管線占用喬木林地恢復為灌木林地,會對區域森林總蓄積量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但總體來看,通過占補平衡后,項目建設對區域林地總體生物量影響較小。評價要求建設單位依法辦理林地占用審批手續,依照國務院有關規定繳納森林植被恢復費、林地補償費、林地安置補助費、林木補償費等相關費用,??钣糜趨^域植樹造林,恢復植被,保障區域森林資源占補平衡。景觀影響分析本項目完成后,評價區內的景觀格局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氣田開發用地,使原有斑塊發生破碎化傾向,景觀類型的優勢度均有所下降;氣田用地的景觀優勢度降低,景觀斑塊密度增大,頻度增加;但氣田景觀面積相對較小,比例較低,景觀斑塊分散、破碎且連通性差,不具備動態控制能力,對生態調控作用小,尚構不成對生態環境起決定作用的景觀基底??傮w上看來,原有區域的景觀連通程度仍較好,區域的景觀基底仍以綠色植被為主。生態系統影響分析(1)對陸地生態系統組成要素的影響生態系統的組成要素主要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主要指溫度、陽光、土壤、腐殖質、氧氣等;生物成分包括植物(生產者)、動物(消費者)和及微生物(分解者)等。本項目對生態系統組成要素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植物和動物影響。根據以上對動、植物資源的影響分析和評價可知,工程建設對區域植物資源和動物資源的影響較小。因此,本項目建設對該區域的生態系統組成要素影響不顯著。(2)對陸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影響項目區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包括生物量、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項目區工程占地會使評價區內植被覆蓋率降低,生物量有所減少,并且會增加水土流失,對林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草地生態系統等的結構和格局產生一定影響,但項目工程占地面積為579.98hm2(包括永久占地和臨時占地),且占地分散,因此僅對局部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產生臨時性影響。從整個評價區來看,該工程對生物量、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影響很小,基本不會改變評價區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3)對陸地生態系統演替趨勢的影響站場、道路等永久占地,使占地范圍內的自然生態系統轉變為人工生態系統。環評要求,原占地類型為耕地的,在荒山開墾同等面積的耕地進行補償;原占地類型為林地的,異地補種不小于兩倍占用林地面積的人工林,同時在場內以喬灌草結合的方式進行綠化,道路兩側種植樹木、灌叢等進行補償。對于施工期管道開挖、臨建道路等臨時占地,經過2~3a的恢復期后,對植被的影響將逐漸消失。由于站場等工程規模較小,占地面積有限,在采取有效的綠化措施和補償措施的前提下,項目永久占地造成的植被逆向演替趨勢較小。對于管道、道路等臨時占地,施工結束后,經過2~3a的恢復期后,草本植被可逐漸恢復;占用耕地的應及時復墾;占用林地的,由于管道兩側5m內不得種植根深植物,應選擇種植草本植物,因此穿越管道兩側植被逆向演替較為明顯,由于評價該工程占用林地面積較小,在采取異地補種措施后,可緩減植被的逆向演替。5.6.3退役期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氣田退役期并非所有氣井都同時關閉,而是將產能低或者無開采價值的氣井陸續關閉,直到將所有井關閉。退役期,一般地下設施保留不動,地面部分如分離器、水泥臺、廢水池、管線、放空火炬、電線桿、圍欄等都將拆除。本項目對區域土地利用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施工期,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變為建設用地;工程主體工程完工后,臨時用地將按照原有土地利用類型分別生態恢復,以及工程輔助的水土保持工程、生態綠化工程將逐漸完善,項目區的生態功能將逐步恢復;項目退役后建設單位嚴格按照土地復墾方案對廢棄的井場進行復墾,同時采取完善的封井工程措施,采取以上措施后,可將生態環境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區域的生態環境將隨著復墾工作的完成而逐漸改善。5.6.4生態恢復治理措施實施效果隨著項目區的開發,人為活動將對區域內生態系統的干預逐漸增加,評價范圍內的土地來利用狀況發生了一定變化并表現出一定的變化趨勢,原來的土地利用類型發生變化。評價區內的土地利用類型主要是耕地、林地、草地,其次有少量的河流水面、裸地等。本項目生產運營期間,采礦用地將會增加,其他土地利用類型也會相應的減少,隨著項目的結束和氣田的關閉,除施工道路變為鄉村道路供當地居民使用外,其他損毀土地最終通過土地復墾、綠化等生態恢復工程的實施而全部得到恢復,恢復率為90%以上;通過生態恢復措施的實施,所有損毀土地全部恢復為原地類,且恢復后土地質量較之前有所提高。綜上所述,本項目建設、運營、退役對區域土地利用、植被、野生動物、生物量、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影響可以通過不斷的生態恢復工程的實施逐步恢復,區域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不會受到較大影響。隨著區域植被的逐步恢復,項目區的植被將向著正演替的方向進行,野生動物的分布也將會隨著植被的恢復而逐漸豐富,項目區的生態系統將趨于穩定,生態環境質量將逐步改善。5.7土壤環境預測與評價5.7.1建設期土壤影響分析1、土壤理化性質影響施工過程中,土石方開挖、堆放、回填及材料堆放、人工踐踏、機械設備碾壓等活動對土壤理化性質影響較大。①擾亂土壤表層,破壞土壤結構土壤表層肥力集中、腐殖質含量高、水分相對優越,深度15~25cm,表層土層松軟,團粒結構發達。地表開挖必定擾亂和破壞土壤表層,除開挖處受到直接的破壞外,挖出土方的堆放將直接占壓開挖處附近的土地,破壞土壤表層及其結構。由于表層的團粒結構是經過較長的歷史時期形成的,一旦遭到破壞,短期內難以恢復。因此,施工過程中,對土壤表層的影響較嚴重。②混合土壤層次,改變土體構型施工期的土石方開挖與回填,使原土壤層次混合,原土體構型破壞。土體構型的破壞,將改變土體中物質和能量的運動變化規律,使表層通氣透水性變差,使亞表層保水、保肥性能降低。③影響土壤緊實度施工機械碾壓,尤其在坡度較大的地段,將大大改變土壤的緊實程度,與原有的上松下緊結構相比,極不利于土壤的通氣、透水作用,甚至導致壓實地段的地表寸草不生,形成局部人工荒漠化現象。2、土壤肥力影響土壤中的有機質、氮、磷、鉀等養分含量,均表現為表土層遠高于心土層;施工期土石方的開挖與回填,將擾動甚至打亂原土體構型,使土壤肥力狀況受到較大的影響。據資料統計,即使在實行分層堆放、分層回填措施下,土壤的有機質也將下降42.6~46.5%左右,氮下降27~50.6%,磷下降33.3~46.0%,鉀下降26.3~32.5%,這表明即使對表層土實行分層堆放和分層覆土,工程開挖對土壤養分仍具有明顯的影響。因此在土石方開挖、回填過程中,必須嚴格對表層土實行分層堆放和分層回填,盡量減小因工程開挖施工對土壤養分的影響。3、土壤污染影響施工過程中將產生施工垃圾、生活垃圾以及焊渣、廢棄涂料等廢物。這些固體垃圾含有難分解的物質,如不妥善管理,回填入土,將影響土壤質量。若在農田中,將影響土壤耕作和農作物生長。另外施工過程中,各種設備的燃油滴漏也可能對施工區域土壤造成一定的影響。隨著施工結束,通過采取一定的措施,土壤質量將逐漸得到恢復。正常營運期間對土壤的影響較小,主要是清管排放的殘渣、污水可能對土壤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在清管時要做好回收工作,將其對土壤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程度。此外,類比調查表明:項目營運期間,地表土壤溫度比相鄰地段高1~3℃,蒸發量加大,土壤水分減少,冬季土表積雪提前融化,將可能形成一條明顯的溝帶??傊?,項目施工尤其是管道施工改變了土壤結構和土壤養分狀況,但通過采取一定的措施,土壤質量將會逐漸得到恢復。5.7.2運營期土壤影響預測與評價評價工作等級及范圍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土壤環境》(HJ964-2018)附錄A.1土壤環境影響評價項目類別表,砂巖氣開采屬于Ⅱ類項目、外輸管線屬于Ⅳ類項目,土壤環境敏感程度為敏感,占地規模為小型。土壤污染影響型評價工作等級劃分見下表,由表5.7-1可知本項目砂巖氣開采為評價等級為二級、外輸管線為Ⅳ類建設項目可不開展土壤環境影響評價。

表5.7-1土壤污染影響型評價工作等級劃分表占地規模評價工作等級敏感程度Ⅰ類Ⅱ類Ⅲ類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敏感一級一級一級二級二級二級三級三級三級較敏感一級一級二級二級二級三級三級三級—不敏感一級二級二級二級三級三級三級——注:“—”表示可不開展土壤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本次土壤調查評價范圍為本工程影響范圍,即項目占地范圍內及占地范圍外0.2km。土壤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1、情景設置本項目采出水經采出水處理站處理達標后回注地下;設置有危廢暫存間,暫存物質為廢機油、污泥。本項目涉及的危廢屬于采用專用收集桶和收集袋收集,危廢暫存間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進行建設,不可能發生非正常狀況的土壤入滲影響,因此本次土壤環境影響情景為非正常狀況下集氣站污水收集池的入滲影響。2、預測評價范圍本次土壤環境影響預測范圍與現狀調查范圍一致,為項目占地范圍內及占地范圍外0.2km以內。3、預測評價時段本項目屬于污染影響型項目,重點預測時段為運營期,垂直入滲預測評價時段為:污染發生后100d、365d、10a、20a。4、預測評價因子垂直入滲影響預測因子選取:COD、氯化物。5、預測評價方法預測方法采用附錄E.2,公式如下:①一維非飽和溶質垂向運移控制方程:式中:c——污染物介質中的濃度,mg/L;D——彌散系數,m2/d;q——滲流速率,m/d;z——沿z軸的距離,m;t——時間變量,d;θ——土壤含水率,%。②初始條件t=0,L≤z<0③邊界條件t>0,z=06、預測參數本次垂直入滲預測采用HYDRUS1D軟件求解非飽和帶中水分與溶質運移方程。(1)土壤分層根據各集氣站的地勘資料(勘查深度25m),各集氣站土壤分層見表5.7-2。表5.7-2各集氣站土壤分層表集氣站巖層巖性層厚(m)層底埋深(m)剖分格(格)2號集氣站第①層粉土1818250第②層粉質粘土7253號集氣站第①層粉土1515250第②層粉質粘土10254號集氣站第①層粉土2020250第②層粉質粘土5256號集氣站第①層粉土1818250第②層粉質粘土725(2)觀測點各集氣站土壤觀測點見表5.7-3。表5.7-3各集氣站觀測點設置表單位:m集氣站N1N2N3N4N5N6N72號集氣站0.21361018253號集氣站0.21361015254號集氣站0.21361020256號集氣站0.2136101825(3)邊界條件水流模型上邊界選取定通量邊界,下邊界選取自由排水邊界。溶質模型上邊界選擇定濃度邊界,下邊界選擇零濃度梯度邊界。(4)污染物源強根據工程分析和回注水論證報告,本次預測廢水主要為壓裂返排液和采出水,預測因子為COD、氯化物,各集氣站的污染源強見表5.7-4。表5.7-4非正常工況泄漏點源強表序號泄漏單元滲漏量(m3/d)污染物濃度(mg/L)氯化物COD12號集氣站采出水蓄水池1.16695911367023號集氣站采出水蓄水池1.44695911367034號集氣站采出水蓄水池1.0695911367046號集氣站采出水蓄水池1.273959113670在項目運營期,由于企業對各類設施每年進行一次檢查、維護和維修,排放規律保守為連續恒定排放365天后終止泄漏。(5)模型參數各集氣站模型參數見表5.7-5。表5.7-5模型主要參數值集氣站土層(cm-1)n(cm/d)(g/cm3)Disp.D(m)Diffus.W(cm2/d)2號集氣站粉土0.0340.461.61.370.060.51.5101.12粉質粘土0.070.360.51.090.00480.51.7101.123號集氣站粉土0.0340.461.61.370.060.51.5101.12粉質粘土0.070.360.51.090.00480.51.7101.124號集氣站粉土0.0340.461.61.370.060.51.5101.12粉質粘土0.070.360.51.090.00480.51.7101.126號集氣站粉土0.0340.461.61.370.060.51.5101.12粉質粘土0.070.360.51.090.00480.51.7101.127、預測結果(1)2號集氣站基于上述模型設置,對土壤中污染物遷移過程進行模擬預測,COD、氯化物分別以3670mg/L、95911mg/L初始濃度進入土壤,并持續滲漏365天,不同觀測點污染物濃度隨時間變化曲線圖、不同時間污染物濃度隨深度變化曲線圖見圖5.7-1~圖5.7-4,COD、氯化物預測結果統計分別見表5.7-6、表5.7-7。(N1-0.2m、N2-1m、N3-3m、N4-6m、N5-10m、N6-18m、N7-25m)圖5.7-1各觀測點COD濃度隨時間變化曲線圖(T1-100d、T2-365d、T3-10a、T4-20a)圖5.7-2不同時間COD濃度隨深度變化曲線圖

(N1-0.2m、N2-1m、N3-3m、N4-6m、N5-10m、N6-18m、N7-25m)圖5.7-3各觀測點氯化物濃度隨時間變化曲線圖(T1-100d、T2-365d、T3-10a、T4-20a)圖5.7-4不同時間氯化物濃度隨深度變化曲線圖

表5.7-6非正常工況COD預測結果統計表單位:mg/L時間觀測點T1(100d)T2(365d)T3(10a)T4(20a)最大濃度出現時間/濃度N1(0.2m)340435302.0260.7322365d/3530mg/LN2(1m)2380297810.093.655365d/2978mg/LN3(3m)629.7174029.3710.9395d/1769mg/LN4(6m)23.0256505d/748.4mg/LN5(10m)0.0218462.6369.5934.07905d/295mg/LN6(18m)00.0118257.3953.724505d/58.73mg/LN7(25m)00.0036357.1753.874515d/58.72mg/L表5.7-7非正常工況氯化物預測結果統計表單位:mg/L時間觀測點T1(100d)T2(365d)T3(10a)T4(20a)最大濃度出現時間/濃度N1(0.2m)889509226052.9519.14365d/92260mg/LN2(1m)6221077830263.795.52365d/77830mg/LN3(3m)1646045480767.6284.8395d/46240mg/LN4(6m)601.5146101388558.3505d/19560mg/LN5(10m)0.570816371819890.3905d/7709mg/LN6(18m)1.253e-0100.3089150014044455d/1535mg/LN7(25m)00.09486149414084535d/1535mg/L由于設定泄露時長為365d,由365d濃度隨深度變化曲線可知,在365d之內污染物為連續入滲,以類似注射入滲方式進入土壤中,池體滲漏處COD、氯化物濃度最大,隨深度增加COD、氯化物濃度逐漸降低,在地面以下17.5m處COD、23.8m處氯化物已經很難檢出;365d后氯化物隨著時間的推移,土壤表層的氯化物濃度逐漸降低,向土壤深處遷移;在20a時,地面以下25m處的COD、氯化物的最大濃度分別為53.87mg/L、1408mg/L。(2)3號集氣站基于上述模型設置,對土壤中污染物遷移過程進行模擬預測,COD、氯化物分別以3670mg/L、95911mg/L初始濃度進入土壤,并持續滲漏365天,不同觀測點污染物濃度隨時間變化曲線圖、不同時間污染物濃度隨深度變化曲線圖見圖5.7-5~圖5.7-8,COD、氯化物預測結果統計分別見表5.7-8、表5.7-9。

(N1-0.2m、N2-1m、N3-3m、N4-6m、N5-10m、N6-15m、N7-25m)圖5.7-5各觀測點COD濃度隨時間變化曲線圖(T1-100d、T2-365d、T3-10a、T4-20a)圖5.7-6不同時間COD濃度隨深度變化曲線圖

(N1-0.2m、N2-1m、N3-3m、N4-6m、N5-10m、N6-15m、N7-25m)圖5.7-7各觀測點氯化物濃度隨時間變化曲線圖(T1-100d、T2-365d、T3-10a、T4-20a)圖5.7-8不同時間氯化物濃度隨深度變化曲線圖

表5.7-8非正常工況COD預測結果統計表單位:mg/L時間觀測點T1(100d)T2(365d)T3(10a)T4(20a)最大濃度出現時間/濃度N1(0.2m)340435301.5610.7354365d/3530mg/LN2(1m)238029787.7743.672365d/2978mg/LN3(3m)629.7174022.6210.97385d/1777mg/LN4(6m)23.02559.140.9221.69505d/748.4mg/LN5(10m)0.0218462.6254.5235.19875d/288.1mg/LN6(15m)2.375e-0080.222157.549.993525d/57.51mg/LN7(25m)00.0436757.4950.273685d/57.5mg/L表5.7-9非正常工況氯化物預測結果統計表單位:mg/L時間觀測點T1(100d)T2(365d)T3(10a)T4(20a)最大濃度出現時間/濃度N1(0.2m)889509226040.819.22365d/92260mg/LN2(1m)6221077830203.295.96365d/77830mg/LN3(3m)1646045480591.2286.8395d/46240mg/LN4(6m)601.5146101069566.9505d/19560mg/LN5(10m)0.570816361425919.8865d/7528mg/LN6(15m)6.208e-0075.805150313063485d/1503mg/LN7(25m)1.503e-0091.141150213143555d/1502mg/L由于設定泄露時長為365d,由365d濃度隨深度變化曲線可知,在365d之內污染物為連續入滲,以類似注射入滲方式進入土壤中,池體滲漏處COD、氯化物濃度最大,隨深度增加COD、氯化物濃度逐漸降低,在地面以下18.8m處COD已經很難檢出,25m處氯化物濃度為1.141mg/L;365d后氯化物隨著時間的推移,土壤表層的氯化物濃度逐漸降低,向土壤深處遷移;在20a時,地面以下25m處的COD、氯化物的最大濃度分別為50.27mg/L、1314mg/L。(3)4號集氣站基于上述模型設置,對土壤中污染物遷移過程進行模擬預測,COD、氯化物分別以3670mg/L、95911mg/L初始濃度進入土壤,并持續滲漏365天,不同觀測點污染物濃度隨時間變化曲線圖、不同時間污染物濃度隨深度變化曲線圖見圖5.7-9~圖5.7-12,COD、氯化物預測結果統計分別見表5.7-10、表5.7-11。

(N1-0.2m、N2-1m、N3-3m、N4-6m、N5-10m、N6-20m、N7-25m)圖5.7-9各觀測點COD濃度隨時間變化曲線圖(T1-100d、T2-365d、T3-10a、T4-20a)圖5.7-10不同時間COD濃度隨深度變化曲線圖

(N1-0.2m、N2-1m、N3-3m、N4-6m、N5-10m、N6-20m、N7-25m)圖5.7-11各觀測點氯化物濃度隨時間變化曲線圖(T1-100d、T2-365d、T3-10a、T4-20a)圖5.7-12不同時間氯化物濃度隨深度變化曲線圖

表5.7-10非正常工況COD預測結果統計表單位:mg/L時間觀測點T1(100d)T2(365d)T3(10a)T4(20a)最大濃度出現時間/濃度N1(0.2m)340435302.2350.7901365d/3530mg/LN2(1m)2380297811.133.943365d/2978mg/LN3(3m)629.7174032.4911.74385d/1777mg/LN4(6m)23.02559.159.2422.91505d/748.4mg/LN5(10m)0.0218462.6279.1636.13895d/295.2mg/LN6(20m)00.00133258.9158.44935d/62.53mg/LN7(25m)00.000603458.7158.484975d/62.53mg/L表5.7-11非正常工況氯化物預測結果統計表單位:mg/L時間觀測點T1(100d)T2(365d)T3(10a)T4(20a)最大濃度出現時間/濃度N1(0.2m)889509226058.4120.65365d/92260mg/LN2(1m)6221077830290.9103.1365d/77830mg/LN3(3m)1646045480849.1306.8395d/46240mg/LN4(6m)601.5146101548598.7505d/19560mg/LN5(10m)0.570816372069944.1905d/7716mg/LN6(20m)00.03482153915264865d/1634mg/LN7(25m)00.01577153415284895d/1634mg/L由于設定泄露時長為365d,由365d濃度隨深度變化曲線可知,在365d之內污染物為連續入滲,以類似注射入滲方式進入土壤中,池體滲漏處COD、氯化物濃度最大,隨深度增加COD、氯化物濃度逐漸降低,在地面以下17.6m處COD、19.7m處氯化物已經很難檢出;365d后氯化物隨著時間的推移,土壤表層的氯化物濃度逐漸降低,向土壤深處遷移;在20a時,地面以下25m處的COD、氯化物的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