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第十四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1頁
湖南省永州市第十四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2頁
湖南省永州市第十四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3頁
湖南省永州市第十四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4頁
湖南省永州市第十四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南省永州市第十四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恩格斯在論及某場戰爭時說:“不管這次戰爭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點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國整個傳統的經濟體系將完全崩潰。……在陸地和海上打了敗仗的中國人將被迫歐化,全部開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鐵路和工廠。”恩格斯所說的“這次戰爭”的歷史影響在A.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艱難歷程C.極大地削弱了清政府的統治合法性

D.為中國思考制度變革提供了歷史契機參考答案:D2.2005年史詩巨片《神話》是第一部特批的以兵馬俑坑實地為背景的影片。兵馬俑坑中被認為是其中的指揮部的是A.一號坑B.二號坑C.三號坑D.四號坑參考答案:C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的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于1974年,位于陜西臨潼西楊村。有三座埋藏大型陶塑兵馬俑的從葬坑,其中1號坑象征以戰車和步兵混合編組的主體部隊,2號坑為弩兵、戰車、騎兵穿插組合成的混合部隊,3號坑是統領1、2號坑的軍事指揮部,故排除ABD而選C。3.“為獲得同性戀群體的支持,奧巴馬以《聯邦婚姻保護法》具有歧視同性戀為由,決定聯邦政府停止執行此法。國會表示反對,于是奧巴馬宣布解散國會,并下令全美各州必須執行總統的命令。為此,加利福尼亞州對奧巴馬及政府提出違憲訴訟,最高法院以總統是國家最高領導人為由,不予受理。”結合美國1787年憲法的內容,判斷材料中的錯誤有()A.1處

B.2處

C.3處

D.4處參考答案:D本題考查1787年憲法的運行機制,根據1787年憲法規定,第一處錯誤是總統決定聯邦政府停止執行此法,總統可否決法律,但不能停止法律的執行;第二處錯誤是總統可以解散國會,根據1787年憲法的規定,總統和國會之間相互制約,總統無權解散國會;第三處錯誤是美國總統下令全美各州必須執行總統的命令,美國總統是國家元首,總統主要是管轄聯邦行政事務與外交事務,不能干涉各州地方事務;第四處錯誤是最高法院以總統是國家最高領導人為由,不予受理,美國的法院是一個獨立司法部門,可以宣布總統違憲,故材料一共四處錯誤,選擇D項符合題意。4.下表為古代羅馬部分法律。這反映了時間法律內容或影響公元前450年《十二銅表法》對貴族無法無天的基慮行為有所限制公元前449年《卡努雷阿法案》允許平民和貴族締結合法的婚姻公元前367年《李錫尼―賽克斯法案》允許債務人把已支付的利息算成本金還債公元前287年《霍騰西阿法案》平民大會的決議和公民大會決議一樣有效A.平民的民主權利不斷擴大B.貴族的統治地位逐步動搖C.共和國統治基礎不斷擴大D.自由民逐步獲得平等權利參考答案:C《羅馬法》主要是關于經濟方面的法律條文,所以不能推斷出平民的民主權利不斷擴大,故A項不選;B項錯誤,羅馬法最終還是為了維護貴族的統治的,地位沒有發生動搖;由題干表格中的描述可知,一定程度上照顧了平民的利益,限制了貴族的利益,說明共和國時期的統治基礎除貴族為還包括平民,統治范圍擴大,故本題答案選C項;D項不選,題干可以看出自由平民權利擴大但不能推斷出平等。5.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產生說明了A.世界經濟中心與政治格局直接相關B.美國擁有了雄厚的經濟實力C.蘇聯與美國形成了爭霸局面D.歐洲經濟中心開始動搖參考答案:B6.北宋時,歐陽修等主持重修了《新唐書》和《新五代史》,司馬光則主持編纂了《資治通鑒》,統治者還對官僚制度和科舉制進行改革。這反映出當時北宋A.統治者注重吸取歷史教訓B.統治者推行重文輕武政策C.政治體制未形成完整體系D.君主專制制度進一步完善參考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北宋重視史學,并對制度進行改革,反映出當時北宋統治者注重吸取歷史教訓,以史為鑒,A項正確。材料強調北宋統治者注重吸取歷史教訓,與推行重文輕武政策不符,排除B。材料涉及北宋統治者對官僚制度和科舉制進行改革,而不是政治體制未形成完整體系,排除C。材料沒有涉及君主專制制度進一步完善的信息,而是強調北宋統治者注重吸取歷史教訓,排除D。7.《漢書》記載:“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下列對當時商業發展的描述正確的是A.商業活動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B.“草市”成為重要的地方商業中心C.到處都有便利的客舍、邸店和車坊D.繁華商業中心成為交易活動的平臺參考答案:D8.《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被迫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和約上簽字;1943年1月,中國分別與美英兩國簽署新約,取消美、英在華治外法權及《辛丑條約》所給予它們的一切權利。從這些變化可以看出A.中國近代主權喪失

B.中國逐步成為世界強國C.中國外交逐漸自強

D.中國擺脫帝國主義壓迫參考答案:C《南京條約》、二戰時期中國的外交關系。A項與材料內容說法相反,材料內容反映的是由《南京條約》國家主權開始喪失到1943年取消美、英在華治外法權及《辛丑條約》所給予它們的一切權利的變化表明了中國外交逐漸自強,故答案選擇C項。9.明清時期興起的實學思潮。把儒學經世傳統發展到了一個新高度,為救亡圖存而進行務實革新。這說明了A.儒家思想蘊含著實用主義精神B.實學逐漸成為當時思想主流C.崇實致用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D.實學對儒家思想的徹底否定參考答案:A把儒學“經世”傳統發展到了一個新高度說明了儒家思想其實也蘊含著實用主義精神,所以選A是符合題意的,正確;實學并未成為當時思想主流,也不能說是人們的共識,所以選項B、C均不符合題意,排除;實學是對儒家思想的繼承發展而非徹底否定,選項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A。10.太平軍起事期間,西方各國希望維持中立,英國駐華公使文翰于1853年4月抵達“天京”,東王楊秀清與其有書函往來。江蘇巡撫得訊后,為此深感緊張,也特別行文照會英美兩國領事。以下是當時三方來往的書信資料:(

)①希念兩國通商和好已久,今商民被擾,貿易不通,希速發火輪來江剿擊。②爾遠人顧為藩屬,天下歡樂。既忠心歸順,是以降旨爾頭人及眾兄弟,可隨意來天京。③來書言語無狀,不能理會,中國即準吾通商,則無論何人,有損我商務,我國準以兵戈從事。三段資料的先后順序排列應是: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參考答案:B11.《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新王朝的開始,下列批駁這一觀點最有力的依據是A.政治協商制度實現了多黨合作

B.三大改造實現了中國社會的根本變革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現了民族平等團結

D.“依法治國”健全了民主政治制度參考答案:B12.下列官制或制度的變革直接有利于皇權加強的是

①西漢中朝的形成

②西漢外朝的形成

③東漢尚書臺權力的擴大

④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⑤元朝行省制度的形成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④參考答案:D13.1958年,陳云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的發言中說:“‘二五’時期用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的群眾路線來進行建設,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造,這樣,國家可以少出資金。比如,農民在‘二五’時期義務進行水利工程建設、開荒、改造耕地、造林等等,用工資計算,勞動折價約在500億元左右,這是一筆很大的投資。”這一論斷A.推動了國民經濟的迅速好轉B.是對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肯定C.指出了農村集體化的優越性D.成為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依據參考答案:答案:C分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根據材料中的時間“1958年”,而國民經濟好轉是在1952年底,故A項錯誤;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在1956年底,且材料并未涉及,故B項錯誤;根據材料中“農民在‘二五’時期義務進行水利工程建設、開荒、改造耕地、造林等等,用工資計算,勞動折價約在500億元左右,這是一筆很大的投資”可知當時我國推行農業集體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故C項正確;材料并未提出要對農村經濟體制進行改革,故D項錯誤。所以答案選C。考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農村集體化的優越性14.“如果我們歐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變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話……歐洲的聯合是絕對必要的。沒有政治上的一致,歐洲各國人民將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庸。”聯邦德國總理阿登納的話表明歐洲走向聯合的主要出發點是A.保證自身安全,提高國際地位,加快經濟發展B.爭取在成員國之間實現商品、勞務和資本流通C.密切西歐各國間的關系,維護歐洲安全D.建立與美國平等的伙伴關系參考答案:A15.“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臺,準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戰略要地”出自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北京條約》

D.《辛丑條約》參考答案:D16.《墨子》中有關于“圓”“直線”“正方形”“倍”的定義,對杠桿原理、聲音傳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論述,還有機械制造方面的記載。這反映出,《墨子》A.匯集了諸子百家的思想精華B.形成了完整的科學體系C.包含了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D.體現了貴族階層的旨趣參考答案:C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墨子》中的“圓”“直線”“正方形”“倍”等定義和農業有關,杠桿原理、機械制造等和手工業有關,這是先秦時期勞動人民在農業、手工業等領域總結的勞動成果,是勞動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項正確;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獨有的,沒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項錯誤;中國古代傳統科技一直就沒有形成完整的科學體系,故B項錯誤;墨家代表的是小生產者的利益,其成就體現不出貴族階層的旨趣,故D項錯誤。點睛:對古代科技的考查彰顯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考查了歷史唯物史觀的核心素養。本題解題的關鍵是理解清楚中國古代傳統科技“重經驗、重實用”的特點。本題中的D項容易誤選,應結合墨家代表的階級利益考慮。17.漢朝規定,凡產鐵的郡縣設置鐵官,即便不產鐵的郡也要在縣一級設置小鐵官。鐵的冶煉和鐵器制作與銷售一律由鐵官負責。這反映出漢朝()A.限制富商大賈 B.禁止民營商業C.限制官員與民爭利 D.鐵官代行地方政務參考答案:考點:2X:重農抑商政策及其影響.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商業政策,鹽鐵專賣亦稱“鹽鐵官營”.中國封建社會政府為打擊富商大賈,增加財政收入而實行的對鹽和鐵的壟斷經營政策.解答:根據材料中“設置鐵官”、“鐵的冶煉和鐵器的制作與銷售一律由鐵官負責”等信息,結合漢代鹽鐵官營的政策,可知A項符合題意;BCD從材料中無法體現.故選A.18.1991年中國正式加入亞太經合組織,2001年又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表明(

)①中國與世界經濟進一步接軌

②世界經濟區域集體化與全球化并存③中國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

④中國面臨的機遇大大超過挑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參考答案:A19.武則天時期,將中書、門下二省名稱分別改為鳳閣、鸞臺,通過加授“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頭銜,使低品級官員得以與鳳閣、鸞臺長官共同議政,宰相數量大增,且更替頻繁。這一做法的目的A.便于實現對朝政的全面控制B.為官員提供迅速晉升的機會C.擴大中書門下二省的職權D.強化宰相參政議政職能參考答案:A【詳解】題干信息只說中書、門下二省名稱發生了變化,并沒有提及其職權擴大的相關內容,故C錯誤。材料信息沒有反映官員晉升的相關內容,故B錯誤。武則天時期,中書、門下二省的名稱改為了鳳閣、鸞臺,使低等級的官員可以參與議政,宰相數量大增且更換頻繁,這些措施加強了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便于實現對朝政的全面控制,故A正確。材料主要說的是鳳閣、鸞臺及宰相數量的增加,沒有體現宰相參政議政職能的加強,故D錯誤。20.漢在秦鄉置“三老”基礎上,增加了縣“三老”。劉邦對選拔縣鄉“三老”的要求,不僅是要年齡大、學識廣,最重要的是要“能率眾者”。“三老”選拔說明漢代()A.中央加強控制地方

B.地方家族勢力強大C.察舉官員注重聲望

D.不拘一格任命官員參考答案:A材料“對選拔縣鄉“三老”的要求,不僅是要年齡大、學識廣,最重要的是要能率眾者”可知“三老”制度作為地方基層行政管理制度進一步強化,故A項正確;劉邦對“三老”的選撥有明確而嚴格的要求,不等于地方家族勢力強大,故B項錯誤;察舉官員注重聲望過于片面理解材料,故C項錯誤;對“三老”的選撥有明確而嚴格的要求,不是說不拘一格選撥官員,故D項錯誤。21.晚清某一時期,安徽、江蘇、浙江等地區的地方志都有如下記載:“人口大減,土地荒蕪,經界變形”,各省“客民爭攜耒耜來受塍廛(指房屋土地),而土著之流亡者一旦生還,反致無所歸宿,乃不得已占別家之產以之自活。輾轉易主,遂至境內之田,皆非原戶。”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主要歷史事件是A.義和團運動

B.鴉片戰爭

C.洋務運動

D.太平天國運動參考答案:D太平天國運動。根據題目信息“晚清某一時期,安徽、江蘇、浙江等地區...經界變形...輾轉易主,遂至境內之田,皆非原戶。”不難判斷出指的是太平天國推行《天朝田畝制度》。22.下列是《史記》中西周時期重要諸侯國受封情況的記載,其中屬于同一類受封對象的是

①“吳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太王之子,麗王季歷之兄也。”

②“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師尚父于齊營丘。”

③“召公爽與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滅紂,封召公于北燕”

④“陳胡公滿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殷紂,乃復求舜后……封之于陳”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參考答案:C23.在英國,自耕農即獨立小農直到1750年才消亡。在法國,直到19世紀后半期,小農經濟仍然占絕對優勢。在美國,獨立的自由小農創造了“美國式”的農業發展道路。這些史實說明A.資產階級革命的不徹底性

B小農經濟助推現代化發展C.工業革命打擊了小農經濟

D.各國小農經濟本質上不同參考答案:B考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等國本主義的新變化。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理解分析及知識歸納的能力,題干材料主要強調了小農經濟的在各國的發展歷程,而在各國的存在時間較長,反映了在各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特別是在美國,獨立的自由小農創造了“美國式”的農業發展道路,據此分析可知材料主要說明了小農經濟助推現代化發展,故選B。24.下圖分別為中國和蘇俄(聯)糧食產量變化圖,出現這種變化的共同因素是A.戰爭的影響

B.經濟政策的影響

C.“左”傾思想的影響

D.走農業集體化道路的影響參考答案:B25.1928年,毛澤東在井岡山地區以民歌的形式發布布告指出:“紅軍幫我工農,瓜分地主糧田,屬鄉均已分好,務遂耕耘在前,倘有自由拋荒,查覺重責難免。刻下稻熟之期,不準鵝鴨放田”由此可見,當時蘇維埃政權A.建立了民主聯合政權B.明確了土地革命綱領C.重視根據地經濟建設D.堅持了民主革命原則參考答案:C【詳解】從材料中的“務遂耕耘在前,倘有自由拋荒,查覺重責難免。刻下稻熟之期,不準鵝鴨放田”等信息來看,當時的蘇維埃政權鼓勵民眾開展農業生產,重視根據地經濟建設。故答案為C項。材料沒有涉及建立民主聯合政權,排除A項;布告的側重點是鼓勵民眾努力發展生產,與土地革命綱領和民主革命原則無關,排除B、D項。【點睛】毛澤東的工農武裝割據理論包括土地革命、武裝斗爭和根據地建設,其中根據地建設包括黨的建設、政權建設、經濟建設等許多方面,經濟建設主要是努力發展生產,粉碎國民政府對根據地的經濟封鎖,鞏固紅色政權。26.清朝梅溪居士錢泳在《履園叢話》中說:“俗語云:‘百年田地轉三家’,言百年之內,興廢無常,必有轉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則不然,……十年之間,已易數主。”這種現象產生的根源是A、政府“不抑兼并”B、地主階級掌握封建政權C、封建土地私有制D、重農抑商政策參考答案:C27.唐朝時,蔬菜品種日益豐富,開始出現原產于地中海的萵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國〈今尼泊爾)的菠菜。這一情況透露出唐朝:A.農業生產的發達B.對外交流的繁榮C.西域都護的設置D.泉州口岸的開放參考答案:B注意抓住材料中的提示語。來自世界各地的蔬菜大量種植,反映的是唐朝時期我國對外關系的發達、對外交流的繁榮。28.《管子·治國》中寫到“末作(工商業)文巧(華而不實)禁則民無所游食,民無所游食則必農,民事農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國富。國富者兵強,兵強者戰勝,戰勝者地廣。”材料本質上反映了A.體現“小國寡民”思想

B.鼓勵發展小農經濟C.避免農業勞動力的流失

D.引導農民提高耕作技術參考答案:B29.西周實行的宗法制在秦漢以后仍有重大影響,其主要表現是(

)A.嫡長子繼承制

B.反復出現的分封制

C.三綱五常的倫理觀

D.傳統的宗族觀念參考答案:A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這在之后的皇位繼承上表現尤為明顯。30.唐太宗在談到中央某機構的職權時說:“詔敕如有不穩便,皆須執論……”這個機構應是A.中書省和門下省

B.尚書省和中書省

C.尚書省和門下省

D.禮部和吏部參考答案:A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閱讀下列材料,完成問題。材料一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在全世界矚目之下拉開帷幕:一個“夢幻之島”上,綿延起伏的山丘屹立著一棵高大的橡樹,潺潺溪流流過綠油油的草地,農舍、牛羊、雞鵝烘托出濃濃的鄉村風情;突然震耳欲聾的鼓聲打破了綠色田野的寧靜,大地突然崩裂,綠色的草地被灰色的水泥地所取代,巨大的煙囪在原野上拔地而起,煉鋼爐旁鋼水流淌,鋼花飛濺,工人們夜以繼日辛苦勞作,火紅色的巨大紡車轉動不停……隨著蒸汽機的發明,英國迎來了工業革命,淳樸的鄉村變成了“世界工廠”,英倫三島變身為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詩歌中所言的“黑暗魔鬼的磨坊”,林立的大煙囪不僅使倫敦成為狄更斯小說中沉郁的“霧都”,也豎起了“日不落帝國”雄霸全球的經濟地位,豎起了它盛氣凌人的傲慢和自信。——2012年10期《看歷史》材料二近代中國的城市化正是在“剛剛開始工業化”的基礎上展開的,也是在西方資本主義入侵的社會環境下展開的。西方資本主義的入侵對中國近代城市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因而使其具有濃厚的殖民地色彩。不可否認的歷史事實是,中國近代的城市化始終與帝國主義侵入后被迫開埠通商聯系在一起。——行龍《近代中國城市化特征》材料三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的城市化過程,必定對農村和城市社會的發展產生雙重的影響,簡單化地羅列這種影響并不困難,諸如城市化為城市的發展提供充足的勞動力,擴大社會分工,推動城市經濟、文化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它又帶來失業增多、住房緊張、物價上漲、交通擁擠、環境污染、治安惡化等一系列城市社會問題。對農村而言,它緩解農村社會的人口壓力,分解傳統的大家庭,提高農民素質,同時又有農村勞動力缺乏與資金短缺,農業生產力下降等問題,這幾乎成為城市化國家的普遍問題。——行龍《近代中國城市化特征》(1)根據材料一,說明材料中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場景中所反映的歷史信息。(2)根據材料一、二及所學知識,比較中英兩國近代城市化進程的差異。(3)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城市化進程的認識。參考答案:(1)工業革命打破農耕文明的寧靜,工業化城市化迅速推進;英國經濟迅速發展,成為世界工廠;工業革命造成環境的嚴重污染,人類為經濟發展付出沉重代價。(2)英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工業革命產生,推進城市化;城市化進程快速順利,分布比較合理。中國:外來侵略,開埠通商,城市化具有濃厚的殖民地色彩;城市化進程緩慢曲折,分布不均衡。(3)從以下三個角度答題:第一角度:城市化進程成為發展趨勢。第二角度:城市化發展是一把雙刃劍。例:城市化促進了經濟發展,文化事業進步,生活水平提高,推進了文明發展;城市化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也對農村經濟、自然環境產生了負面影響。第三角度:認識到科學、合理、和諧發展的重要性。例如:城市化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科學、和諧發展等。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工業革命的相關史實。第(1)問,主要考查學生閱讀史料歸納信息及知識遷移的能力,依據“農舍、牛羊、雞鵝烘托出濃濃的鄉村風情”“綠色的草地被灰色的水泥地所取代”“黑暗魔鬼的磨坊”等信息,從農耕文明到工業文明的演變,以及工業化帶來的影響等角度分析歸納即可。第(2)問,主要考查學生比較分析歸納的能力,結合時代背景分析,英國可以從英國工業革命的產生、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分布合理等方面歸納,中國結合近代的相關史實分析,如西方列強的侵略,帶有濃厚的殖民色彩、城市化進程慢、分布不合理等方面歸納即可。第(3)問,屬于開放性試題,旨在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歸納的能力,解題時需要緊扣主題“城市化”,可以從三個方面概述,如城市化進程的必然性、城市化進程的雙面性、城市化進程的合理性,歸納時需要注意表述的科學,有邏輯,史實的選擇正確,能一分為二的分析歷史問題。考點:資本主義世界的市場的形成和發展·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城市化的特點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德正德以后,歐洲殖民者東來,中國優良的手工業品不斷地運往歐洲市場,歐洲殖民者為了支付與中國貿易的差額,運進了大量的白銀,這就使正德以后的銀幣使用較前普遍,到了嘉靖四十一年,全國班匠普遍征銀的客觀條件已經成熟,政府就廢止了雙規辦法,一律以銀代役。該年工部題準:“行各司府,自本年春季為始,將該年班匠(工匠)通行征價類解,不許私自赴部投當.仍備將各司府人匠總數查出,某州縣額設若干名,以舊規四年一班,每班征銀一兩八錢,分為四年,每名每年征銀四錢五分……”——摘編自張帆《中國古代經濟簡史》

材料二:淘金人紛紛涌向德國境內的金銀礦山,盡管許多礦山已經資源枯竭,但他們仍然拼命挖掘。1460~1530年間,中歐的銀產量增加了5倍以上。除了爭取更多的對外貿易順差和搜刮金銀器皿,并把它們熔化及鼓勵開采金銀礦外,政府還設法讓金銀鑄幣的成色降低。16世紀前半期,英國就采取了這種做法,使英國硬幣的含銀量在短短的8年內(1544~1551年)跌到接近原來的四分之一左右。這一切正如恩格斯在《論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國家的產生》一文中指出:“在15世紀末,貨幣已經把封建制度破壞和從內部侵蝕到何種程度,從西歐在這一時期被黃金熱所迷這一點看得很清楚。”——據厲以寧《資本主義的起源》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明代后期“一律以銀代役”的原因及影響。

(2)根據材料二,概括近代歐洲市場中的金銀流通狀況,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恩格斯的觀點。

參考答案:(1)原因:中國明代,貿易順差使歐洲白銀大量流入中國;中國商品經濟的快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