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語習語中的動物詞匯差異_第1頁
從英語習語中的動物詞匯差異_第2頁
從英語習語中的動物詞匯差異_第3頁
從英語習語中的動物詞匯差異_第4頁
從英語習語中的動物詞匯差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從英語習語中的動物詞匯差異動物詞匯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文化背景以及風俗習慣來分析了解英語習語中的動物用語,從而正確理解和使用動物習語,了解中西文化差異。世界上任何語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反映著特定的文化內容。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時又是文化的載體,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一個民族文化特點及其在社會生活中各方面表現出的民族心理必定會在語言上得到體現。習語是承載著最豐富文化內涵的語言單位,從習語中人們可以獲得很多有益的信息:關于一個民族的地理、歷史、風俗、社會觀念和態度等等。中西習語語義有相同之處,而差異更多、更突出,習語語義的差異較為集中地體現了文化差異。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進程中,人類與動物相依共存,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因此動物習語的使用頻率極高,動物詞語的運用往往反映出不同民族的審美情趣。通過比較英漢習語中的動物詞匯的差異,可以具體了解中西文化差異,了解習語的文化信息。根據習語在表現文化特征方面,可分為三種對應關系:對應關系、半對應關系、不對應關系,我們根據影響習語形成和發展的各種文化因素的不同,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一、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任何文化都離不開它所處的地理環境。每種文化都因地域、氣候、環境的特點而具有不同的特征。英國是一個島國,四周被海洋環繞,水產品豐富,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孕育的捕魚業和畜牧業也對習語的形成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比如說漢語成語“守口如瓶”相對應的英語習語卻是“asdumbasanoyster”。因為英國肯特郡產的oyster(牡蠣)最好,而最好的牡蠣總是口閉得緊緊的;英語中與魚有關的習語隨處可見,英國人常用fish來表示各色各樣的人:bigfish(大亨);coldfish(無感情的人);dullfish(枯燥無味的人);poorfish(愚蠢的人);shyfish(羞怯的人);likeafishoutofwater(比喻處在陌生的環境中感到不自在);drinklikeafish(比喻喝酒喝的很多);haveotherfishtofry(比喻有另外重要的事要做);toteachfishtoswim(教魚游泳)與漢語中的“班門弄斧”有異曲同工之妙。相比之下,“魚”在漢語中卻顯得平淡無奇。中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講究精耕細作。牛為農之本,在中國被視為農民的命根,因此牛多帶褒義。“老黃牛”是勤勞踏實的象征,而bull“公牛”,在英語中多是笨拙、野蠻、暴力、兇猛、魯莽的象征。如bullgang=bullworker(一批笨拙的工人),把行動或說話魯莽笨拙,動輒闖禍的人叫abullinachinashop(公牛闖進瓷器店,肆意搗亂)。形容力氣大,英語是asstrongasahorse(力大如馬),而不是漢語的“力大如牛”;漢語的吹牛,在英語卻是吹馬talkhorse。英語中除了asstrongasahorse之外,還有許多和馬有關的比喻用法,例如horselaugh(縱聲大笑)、horsesense(基本常識)。這是因為英國古代主要靠馬耕,中國自古以牛耕為主,他們沒有漢語那么多對牛充滿文化內涵的喻用。二、文化背景語言是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形成的,具有濃郁的民族文化特色。習語的產生和形成也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下。中國是一個傳統的文化古國,有著一脈相承的華夏文明,而歐洲文明起源于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古希臘、古羅馬的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是整個西方文明的基礎。由于英漢兩民族長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自然而然地對同一動物詞產生不同的聯想,賦予動物詞以更豐富的文化內涵。龍(dragon)是中西方文化神話傳說中的動物。中文里吉祥尊貴的“龍”與英文中邪惡兇殘的dragon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龍(dragon)在漢語中是吉祥高貴的化身,在封建社會,龍是帝王的象征,歷代皇帝都把自己稱為“真龍天子”。時至今日,龍在中國人民心中仍是至高無上的,我們把自己的國家稱作“東方巨龍”,龍可以看作是中華民族的圖騰。“龍鳳呈祥”、“龍騰虎躍”、“龍顏大怒”等成語家喻戶曉,但它在英語中卻代表著兇猛邪惡,adragonofwoman的意思就是“兇悍的女人”。中英文化的差異使同一動物詞有不同的內涵,給人帶來的聯想截然不同。人們若想用英語表達漢語中的“龍”這一概念,最好將其譯成theChinesedragon。如“亞洲四小龍”可譯成“Fourtigers”,而不是“Fourdragons”,以免引起誤解。英語中用動物詞語作比的成語還有許多是來自神話傳說和文學作品,其中最多的來自于寓言故事。goat(山羊)在英國人民心目中是淫蕩邪惡的代表,也喻指“好色之徒”。在對英國文化影響巨大的希臘神話中,好色淫亂的“森林之神”Satyr就是長著山羊腿的怪物。英民族人民對goat有厭惡感。英語中swan(鵝)用來指才華橫溢的詩人。根據希臘傳說,音樂之神阿波羅的靈魂進入了一只天鵝,由此產生畢達哥拉斯寓言:所有杰出詩人的靈魂都進入天鵝體內;漢文化中象征不吉祥的owl(貓頭鷹)在西方文化中是智慧的象征。在希臘和羅馬神話中,Owl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情人,常棲息于她的身旁,因而有aswiseasanowl之說。owlish,owlishly則用來形容聰明、機敏、嚴肅。在兒童讀物和漫畫中,owl通常很嚴肅,很有頭腦,常充當裁判。然而,在漢語中貓頭鷹的形象就不同了。很多人怕看到它或聽到它的叫聲,認為碰上它是倒霉的前兆。漢語的“殺雞取卵”在英語中卻是殺鵝取卵“tokillthegoosethatlaysthegoldeneggs”。源于希臘寓言,說的是曾有一個鄉下人,因為發財心切殺死了自己飼養的那只能下金蛋的鵝,以為如此就可一次獲得全部想象中的金塊,但結果一無所獲。現借比喻只貪圖眼前利益,沒有長遠打算。英語用catsanddogs來比喻狂風暴雨的情景,toraincatsanddogs就是下瓢潑大雨。這種意思的其中一種說法來自北歐神話,貓和狗都是暴風雨神歐丁(Odin)的侍從,貓象征大雨,狗象征狂風,它們一旦出現就意味著狂風暴雨的來臨。英語的thedoginthemanger(占槽之狗,比喻有些狗就像某些人,沒有傷人也沒有干壞事,卻令人討厭)出自《伊索寓言·槽中之狗》;anassinalion’sskin(披著獅皮的驢子,比喻色厲內荏),出自《伍德寓言》;nurseaviperinone’sbosom(姑息養奸),出自《伊索寓言》;thelion’sshare(最大的一份,比喻能從遭遇不幸者那里吸取教訓)亦出自《伊索寓言》。英語中的“cricket”和漢語中的“蟋蟀”同指一種鳴叫的小昆蟲。在英語文化中,特別是在英美文學作品中,蟋蟀大多給人帶來寧靜、舒適的感覺。如莎士比亞的歌劇《亨利四世》中就有“asmerryasacricket”(像蟋蟀一樣快活),而在漢語文化里,蟋蟀所表達的是一種憂傷凄涼、孤獨寂寞的感覺。蟋蟀叫聲所引發的憂傷是漢文化中時代流傳的一致形象。三、風俗習慣風俗習慣是一個民族、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該民族人們所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準則。人們時常把某些品質或特征與某些動物或物體聯系起來。這些品質或特性又往往能使人長生某種反應或情緒,盡管這種聯想很少或根本沒有什么科學根據。聯想到的特征和引起的情感也往往因民族不同而各異。英漢民族的審美角度不同,所以同一動物常常在他們的心目中產生不同的聯想。生活在不同區域、不同民族的人們對于同一種動物會產生不同的思想感情,在漢民族傳統心理中狗是一種下賤的動物,常用來比喻卑鄙丑惡的人,引起卑賤惡劣等聯想。如狗頭軍師專指在背后出壞主意的人;眼看人低指為人勢利瞧一般人不起;嘴里吐不出象牙比喻壞人嘴里說不出好話。盡管近些年來養寵物狗的人數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變,但狗的貶義形象卻深深地留在漢語言文化中。狗在英語民族里被視作人的伴侶和愛物,與此有關的詞語多含褒義,并常用來比喻人的生活。例如:bedressedlikeadog’sdinner(穿著時髦);Everydoghashisday(比喻凡人皆有得意日);helpalamedogoverastile(幫助某人度過難關);aluckydog(幸運兒);topdog(身居要職的人)。雖說講英語的人也并非總說狗的好話:Youdog!(你這狗東西!)Sonofabitch!(狗娘養的!)但這些并不影響狗的Man’sbestfriend(人之良友)的地位。與此相反,中國人十分喜愛貓,用“饞貓”比喻人貪嘴,常有親呢的成份,而在西方文化中,“貓”被用來比喻“包藏禍心的女人”。magpie(喜鵲)在西方文化中,有“愛嚼舌、傳播小道消息”的內涵,即“碎嘴子”。英文中的magpie不但不報喜,而且要報兇,一般認為此鳥為不吉的征兆,而討厭它。“Magpiesthatchatted,noomensoblack.(鵲噪為最壞的兆頭)”。喜鵲在中國文化中是“喜慶”的象征。如“喜鵲叫,好事到”。一提喜鵲,人們往往想到牛郎、織女的“鵲橋相會”,所以把為他人做媒稱之“搭鵲橋”。peacock(孔雀)英國人看到的是它與人媲美的高傲的一面,如asproudasapeacock(孔雀般驕傲);playthepeacock(沾沾自喜);theyoungpeacock(年輕狂妄的家伙)。而漢族人注重她開屏時的美麗,孔雀在中國文化中是吉祥美麗的象征,人們認為孔雀開屏是大吉大利的事。bat(蝙蝠)在英美人看來,它是兇惡、丑陋、吸血的動物,對它并無好感可言。由bat構成的習語:asblindasabat(瞎得跟蝙蝠一樣;有眼無珠),crazyasabat(瘋得像蝙蝠),havebatsinthebelfry(發癡;異想天開)。與此迥異,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由于蝙蝠的蝠同“福”諧音,便有了“福”的象征意義。蝙蝠和桃組成的諧音圖案意為“福壽雙全”,蝙蝠和鹿組成“福祿雙全”。蝙蝠和魚構成的圖案用諧音取其“富裕”之意,表明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四、宗教信仰宗教是人類思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的宗教信仰亦對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從習語中能折射出宗教對語言所產生的影響。《圣經》對西方文明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其中的許多典故就成為英語習語的來源。而中國的宗教信仰就更為復雜了,從早期的圖騰崇拜再到道教,到漢朝時期,又從古印度傳入我國的佛教,從此,佛教就成為了我國最大的一個宗教。在漢語文化中人們受佛教影響較深,許多習語中都含有佛教中特有的事物,而英語文化受天主教、基督教影響較深,有關的習語有aspoorasthechurchmouse(像教堂里的老鼠一樣窮)。漢語中,羊古同祥字,甲骨文中“吉祥”多作“吉羊”,寓“吉祥”。羊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具有吉祥、溫順、文雅、平和的美質,是五谷豐登、人畜兩旺、國泰民安的象征。西方文化中,sheep與goat有著迥然不同的文化內涵。《圣經》中常用羊來象征或比喻。耶酥自稱為牧羊人,把教區的民眾稱之為sheep,《馬太福音》中說,就像牧羊人分綿羊和山羊,將綿羊安置在右邊,山羊在左邊一樣,耶穌讓善人在右邊,讓他們永生;讓惡人在左邊,永世受罰。據此,西方將好人比作綿羊,惡人比作山羊。separatethesheepfromthegoats(分開綿羊和山羊)與喻指壞人或惡行的山羊(goat)區別開來,象征著上帝對世界和人類的裁決。用sheep形容人性容易迷失,必須依靠信仰的力量感化,使迷途的羔羊回頭是岸,所以alost(stray)sheep指誤入歧途的人;sheepwithoutashepherd為烏合之眾;followlikesheep為盲從。如習語castpearlsbeforeswine(把珍珠拋在豬面前)比喻作無謂的努力,類似于漢語的“對牛彈琴”就出自《圣經·新約·馬太福音》第7章第6節的《登山寶訓》(TheSermounontheMount)。Cantheleopardchangehisspots?(豹豈能改變斑點呢?)比喻本性難移,類似于漢語的“狗改不了吃屎”,源于《舊約》中上帝所說;“古實人豈能改變皮膚呢?豹豈能改變斑點呢?若能,你們這習慣行惡的便能行善了。”意即惡人難改惡行。這些成語許多都源自《圣經》中圣人訓諭門徒時的原話,含有豐富的寓意和鮮明的宗教色彩。隨著《圣經》的廣泛流傳,它們在語言中固定下來,成為習語。習語是人類各民族文化中最古老、最有價值的語言表達形式之一,是民族文化的瑰寶。了解和弄清英漢習語的產生及其所體現的文化差異,有助于進一步研究、分析和探討英漢習語中蘊含著的豐富文化知識。而學習英語習語中的動物詞匯,實際上也是學習西方文化。對于在母語環境下學英語的中國人來說,應該了解在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影響下,英漢詞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