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組裝與維護》電子教案_第1頁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電子教案_第2頁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電子教案_第3頁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電子教案_第4頁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電子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電子教案第一頁,共287頁。第1章計算機系統概述

目標在這一課里,你將學習:計算機系統的組成計算機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的概念計算機系統的性能指標選購計算機的基本常識第二頁,共287頁。1.1計算機系統的組成計算機系統軟件系統硬件系統主機外部設備中央處理器內存儲器運算器控制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輔助存儲器系統軟件應用軟件語言處理軟件操作系統工具軟件第三頁,共287頁。1.1.1計算機的硬件系統外部存儲器內部存儲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運算器控制器輸出信息程序、數據指令控制信號線數據信號線第四頁,共287頁。1.1.2計算機的軟件系統系統軟件

計算機系統的基本軟件,也是計算機系統必備的軟件。主要功能是管理、監控和維護計算機資源(包括硬件和軟件)以及開發應用軟件。它包括4個方面的軟件:操作系統、各種語言處理程序、系統支持和服務程序、數據庫管理系統。

應用軟件

為解決計算機各類應用問題而編制的軟件系統,它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應用軟件是由系統軟件開發的,可分為應用軟件包和用戶程序兩類。第五頁,共287頁。1.2計算機系統的性能指標字長字長是計算機內部一次可以處理的二進制數的位數。字長越長,一個字所能表示的數據精度就越高,數據處理的速度也越快。

主頻主頻也稱時鐘頻率,是指計算機CPU在單位時間內輸出的脈沖數,也就是CPU運算時的工作頻率。一般來說,主頻越高,一個時鐘周期里完成的指令數也越多,當然CPU的速度就越快。

存儲容量存儲容量是衡量計算機存儲能力的一個指標,它包括內存容量和外存容量。內存容量的大小決定了可運行的程序大小和程序運行效率,內存容量越大,可運行的軟件就越豐富。外存容量是指磁盤和光盤等容量,應根據實際應用的需要來配置。

第六頁,共287頁。1.2計算機系統的性能指標存取周期存取周期是指存儲器連續兩次獨立的讀或寫操作所需的最短時間,單位為納秒。存儲器完成一次讀或寫操作所需的時間稱為存儲器的訪問時間(或讀寫時間)。

運算速度運算速度是個綜合性的指標,它用來衡量計算機進行數值計算或信息處理的快慢程度,單位為MIPS(百萬條指令/秒)。

外設擴展能力外設擴展能力主要指計算機系統連接各種外部設備的可能性、靈活性和適應性。

軟件配置第七頁,共287頁。1.3計算機選購指南夠用夠用是指商家為方便用戶需求而提供的軟、硬件條件。

適用適用是根據對電腦特定使用需求而定。

好用好用是指電腦的易用性,主要表現在對電腦理解的易用性、操作的易用性、解決問題的易用性等方面。

耐用耐用一方面指電腦的可擴展性和更新換代。

受用耐用指電腦的可擴展性和更新換代,以及電腦的環保設計。第八頁,共287頁。第2章主板與中央處理器

目標在這一課里,你將學習:主板主要部件的構造及功能主板的作用和分類CPU的種類、性能指標CPU的接口標準主板和CPU的選購及注意事項第九頁,共287頁。2.1計算機主板

主板是電腦系統中最大的一塊電路板,其英文名為“Mainboard”、“Motherboard”或“SystemBoard”,簡稱M/B。主板上布滿了各種電子元件、插槽、接口等。它為CPU、內存和各種功能(聲、圖、通信、網絡、TV、SCSI等)卡提供安裝插座(槽);為各種磁、光存儲設備、打印和掃描等I/O設備以及數碼相機、攝像頭、“貓”(Modem)等多媒體和通訊設備提供接口,實際上電腦通過主板將CPU等各種器件和外部設備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統。電腦在正常運行時對系統內存、存儲設備和其它I/O設備的操控都必須通過主板來完成,因此電腦的整體運行速度和穩定性在相當程度上取決于主板的性能。第十頁,共287頁。2.1.1計算機主板分類1.按主板上使用的CPU分:386主板、486主板、奔騰(Pentium)主板、高能奔騰(PentiumPro)主板等。2.按主板上使用的芯片組分:Intel有:810,815,845,848,865,875845848910915925這些型號,AMD的有:K8N,TForce6100,EP-8NPAI等。3.按主板結構分·AT標準尺寸主板·BabyAT袖珍尺寸主板·ATX改進型的AT主板·MicroATX主板·NLX主板第十一頁,共287頁。2.1.2主板的結構1.AT結構主板2.BabyAT結構主板3.ATX結構主板ATX結構主板第十二頁,共287頁。4.MicroATX結構主板MicroATX結構主板第十三頁,共287頁。2.1.3主板的主要部件CPU插座

主板上安裝CPU的插座類型可劃分為Slot架構和Socket架構。其中Slot架構又分為Slot1、Slot2和SlotA3種,Slot1、Slot2用于Intel的CPU,SlotA用于AMD公司的K7(Athlon)CPIJ。其中Socket架構有用于AMD處理器的Socket462、Socket939、Socket754和用于Intel處理器的LGA775、Socket478插座。Socket與LGA后面的數字表示與CPU對應的針腳數量。只有兩者匹配的時候才能夠搭配使用。圖所示的是一個LGA775插座,與之對應的是775針腳的IntelP4和Celeron處理器。在CPU插槽的中間位置有一個黑色的元件,那是一個感溫器件,用于檢測CPU的內核溫度。第十四頁,共287頁。LGA775插座第十五頁,共287頁。內存插槽目前主要應用于主板上的內存插槽有以下幾種。(1)SIMM(SingleInlineMemoryModule,單內聯內存模塊)168針SIMM插槽第十六頁,共287頁。(2)DIMM184針DIMM插槽240針DDR2DIMM插槽第十七頁,共287頁。(3)RIMMRIMM是Rambus公司生產的RDRAM內存所采用的接口類型,RIMM內存與DIMM的外型尺寸差不多,金手指同樣也是雙面的。RIMM也有184Pin的針腳,在金手指的中間部分有兩個靠的很近的卡口。RIMM非ECC版有16位數據寬度,ECC版則都是18位寬。由于RDRAM內存較高的價格,此類內存在市場上很少見到,RIMM接口也就難得一見了。

RIMM插槽第十八頁,共287頁。

目前的主流內存主要是DDRDIMM和DDR2DIMM。這兩種內存條的針腳、工作電壓、性能都不相同,所以與之配套的內存插槽也不盡相同。對于支持雙通道內存架構的主板,內存插槽通常均有顏色標識,相同顏色的兩條內存插槽,用來組成雙通道內存構架。支持雙通道的內存插槽第十九頁,共287頁。3.總線擴展槽

總線擴展槽是用于擴展計算機功能的插槽,一般主板都有1~8個擴展槽。擴展槽是總線的延伸,在它上面可以插入任意的標準選件,如顯卡、聲卡、網卡等。主板中的總線擴展槽主要有:ISA、PCI、AGP、PCIExpress(PCI-E)等。(1)ISA(2)PCIPCI插槽第二十頁,共287頁。(3)AGPAGP圖形加速端口(AcceleratedGraphicsPort)是專供3D加速卡(3D顯卡)使用的接口。它直接與主板的北橋芯片相連,且該接口讓視頻處理器與系統主內存直接相連,避免經過窄帶寬的PCI總線而形成系統瓶頸,增加3D圖形數據傳輸速度,而且在顯存不足的情況下還可以調用系統主內存,所以它擁有很高的傳輸速率,這是PCI等總線無法與其相比擬的。AGP接口主要可分為AGP1X/2X/PRO/4X/8X等類型。AGP插槽第二十一頁,共287頁。(4)PCIExpress(PCI-E)插槽PCI-Express是最新的總線和接口標準,它原來的名稱為“3GIO”,是由英特爾提出的,很明顯英特爾的意思是它代表著下一代I/O接口標準。交由PCI-SIG(PCI特殊興趣組織)認證發布后才改名為“PCI-Express”。這個新標準將全面取代現行的PCI和AGP,最終實現總線標準的統一。它的主要優勢就是數據傳輸速率高,目前最高可達到10GB/s以上,而且還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PCIExpress插槽第二十二頁,共287頁。4.芯片組

芯片組是主板的靈魂和核心,是衡量主板性能的重要指標。它主要由南橋芯片(southbridge)和北橋芯片(northbridge)組成。其中北橋芯片是CPU與其他外部設備連接的橋梁,被稱為主橋。北橋芯片提供對CPU的種類、內存的類型和最大容量、ISA/PCI/AGP插槽、ECC糾錯等支持,而南橋芯片則提供對KBC(鍵盤控制器)、RTC(實時時鐘控制器)、USB(通用串行總線)、UltraDMA/66(100)EIDE數據傳輸方式和ACPI(高級電源管理)等的支持。在Pentium4級別的主板中,由于北橋芯片的集成度較高,工作量較大,而且速度也較快,故多數主板的北橋芯片上都安裝了散熱風扇以改善其工作環境。目前常見的芯片組廠商有Intel公司、VIA(威盛)公司、AMD公司、ALI(揚智)公司、SIS(矽統)公司、nVIDIA公司、ATI公司,其中Intel公司和VIAI(威盛)公司處在芯片組廠商中的前列,nVIDIA公司為后來者居上。下圖主板中間,緊靠著CPU插槽,上面覆蓋著銀白色散熱片的芯片就是主板的北橋芯片。第二十三頁,共287頁。5.軟、硬盤接口

軟驅接口共有34根針腳,顧名思義它是用來連接軟盤驅動器的,它的外形比IDE接口要短一些。軟驅接口第二十四頁,共287頁。

主板中用來連接硬盤的接口主要有IDE接口、SerialATA接口、USB接口、SCSI接口、FibreChannel接口和IEEE1394接口等幾類。現在用的最多的應該是IDE接口和SerialATA接口及USB接口。(1)IDE接口IDE(IntegratedDriveElectronics)是電子集成驅動器的簡稱,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盤控制器”與“盤體”集成在一起的硬盤驅動器。IDE接口是目前硬盤應用較多的一種接口,一般主板上都有兩個IDE接口,通常主板中標注為IDE1和IDE2,IDE接口用于連接IDE設備,主要是硬盤和光驅,此接口有40根針.第二十五頁,共287頁。

IDE1和IDE2接口有主從之分,如果在兩個接口上分別接一個硬盤,那么在IDE1口上的硬盤為主盤,接在IDE2口上的硬盤為從盤,一般計算機啟動都是從主盤系統啟動。如果在一個IDE口上接兩個硬盤,必須用硬盤跳線設置一個硬盤為主盤,另一個為從盤,這樣才能同時識別這兩個硬盤。IDE接口第二十六頁,共287頁。(2)SerialATA接口SerialATA即串行ATA,它是目前硬盤中采用的一種新型的接口類型。SerialATA接口主要采用連續串行的方式傳送資料,這樣在同一時間點內只會有1位數據傳輸,此做法能減少接口的針腳數目,用四個針腳就完成了所有的工作(第1針腳發出、第2針腳接收、第3針腳供電、第4針腳地線)。SerialATA接口第二十七頁,共287頁。(3)USB接口USB(UniversalSerialBus)接口,即通用串行總線接口,它是一種性能非常好的接口。它可以連接127個USB設備,傳輸率可達12Mbps,USB2.0標準可以達到480Mbps,USB不需要單獨的供電系統,而且還支持熱插拔,不需要麻煩地開、關機,設備的人工切換因此變得省時省力。USB接口第二十八頁,共287頁。(4)IEEE1394接口IEEE1394接口是一種高速串行總線,傳輸速率可以達到400Mbps,利用IEEE1394技術可以輕易地把計算機和如攝象機、高速硬盤、音響設備等多中多媒體設備連接。IEEE1394接口支持多于63個設備,實時數據傳輸(Real-TimedataTransfer)、支持熱插拔,驅動程序安裝簡易、數據傳輸速度快。新版的IEEE1394標準傳輸速度可以達到800Mbps。下圖為1394擴展卡擋板,提供兩個6針接口以及一個較小的4針接口。IEEE1394接口第二十九頁,共287頁。6.外設接口ATX主板一般將接口集成在主板上,包括PS/2鍵盤口、PS/2鼠標口、并口、串口、USB口等.如下圖所示.第三十頁,共287頁。7.電源接口

目前主板電源接口插座主要采用ATX電源接口,ATX電源接口為2排20根插針,主要提供±5V、±12V、3.3V電壓,支持軟件關機功能,現在P4主板上的電源插座一般為三個,提供強大的功率。8.BIOS芯片

BIOS(BasicInputOutputSystem)是基本輸入/輸出系統,是為計算機中的硬件提供服務的。BIOS屬于只讀存儲器,它包含了系統啟動程序、系統啟動時必須的硬件設備的驅動程序、基本的硬件接口設備驅動程序。目前主板中的BIOS芯片主要由Award和AMI兩個公司提供。第三十一頁,共287頁。2.1.4主要品牌主板介紹

華碩(ASUS):做工追求實而不華,高端主板尤其出色,超頻能力很強;另外中低端的某些型號也有相對較差的產品華碩(ASUS)主板第三十二頁,共287頁。微星(MSI):主要特點是附件齊全而且豪華。微星(MSI)主板第三十三頁,共287頁。技嘉(GIGABYTE):一貫以華麗的做工而聞名,但絕非華而不實,超頻方面同樣不甚出眾。技嘉(GIGABYTE)主板第三十四頁,共287頁。升技(ABIT):歷來都是把超頻作為第一要務,做工用料方面絲毫不遜色于一線品牌,所以受到諸多DIYER的青睞。在國外知名媒體的調查中,升技都是位列華碩之后而居于次席。由于升技只做DIY市場,主板出貨量不算大,在國內名氣還差那么一點,所以只能暫居準一線這個位置了。磐正(EPO):原名磐英,因為在國內被搶注而更名磐正。與升技的風格類似,超頻能力同樣有口皆碑,而且附件更加齊全,價格相對也更為低廉,因此同樣擁有眾多的fans第三十五頁,共287頁。精英(ECS):出貨量曾經一度超過華碩而坐上了頭把交椅,但是近兩年不幸被趕超,現在位列世界第三。與其它大廠不同的是,精英一向只走低價路線,主板做工用料平庸,超頻能力幾乎等于零,附件也都是最基本的。不過僅兩年精英也力圖改變,推出了高端的“ETREME”系列主板,我們期待著精英更好的表現。精英(ECS)主板第三十六頁,共287頁。觀察主板電池觀察芯片的生產日期3.觀察擴展槽插卡4.查其外表,掂其分量2.1.5主板的選用第三十七頁,共287頁。2.2CPU(中央處理器)

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文名稱“中央處理器”或“中央處理單元”,又稱“微處理器”。CPU作為PC的核心,負責整個PC系統的協調、控制以及程序運行,伴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的技術革命,處理器核心已經集成了上百萬個晶體管,是非常精密的系統。通常我們對PC發出的指令,包括外部設備輸入的模擬信號,經過數模轉換裝置變為數字信號送到控制單元進行控制分配,經過運算單元進行運算處理,其中包括和寄存單元數據的存儲和交換,最后生成的數據交回應用程序,最終我們就會在輸出設備中看到結果了第三十八頁,共287頁。2.2.1CPU性能指標1.主頻、外頻和倍頻

主頻,也就是CPU的時鐘頻率,簡單地說也就是CPU的工作頻率。一般說來,一個時鐘周期完成的指令數是固定的,所以主頻越高,CPU的速度也就越快了。不過由于各種CPU的內部結構也不盡相同,所以并不能完全用主頻來概括CPU的性能。至于外頻就是系統總線的工作頻率;而倍頻則是指CPU外頻與主頻相差的倍數。用公式表示就是:主頻=外頻×倍頻。2.制造工藝3.內存總線速度4.工作電壓5.數據總線寬度第三十九頁,共287頁。1.PentiumD和PentiumEEPentiumD和PentiumEE目前具有以下產品:PentiumD8X0系列:

目前有820(2.8GHz)、830(3.0GHz)和840(3.2GHz)三款產品,都基于Smithfield核心,實際上就是將兩個Pentium4處理器所采用的Prescott核心封裝在一起。這三款產品都采用800MHzFSB、90nm制造工藝、每核心1MB二級緩存、全部采用Socket775接口、都支持硬件防病毒技術EDB和64位技術EM64T,除了PentiumD820之外都支持節能省電技術EIST。主流CPU產品第四十頁,共287頁。PentiumD8X5系列:

目前只有805(2.66GHz)一款產品,同樣基于90nm制造工藝的Smithfield核心,只不過前端總線降低到533MHzFSB,采用Socket775接口、每核心1MB二級緩存、支持硬件防病毒技術EDB和64位技術EM64T,但不支持節能省電技術EIST。PentiumD820PentiumD805第四十一頁,共287頁。PentiumEE8XX系列:

目前只有840(3.2GHz)一款產品,同樣基于90nm制造工藝的Smithfield核心,采用800MHzFSB、每核心1MB二級緩存、Socket775接口、支持硬件防病毒技術EDB、64位技術EM64T和節能省電技術EIST。PentiumEE第四十二頁,共287頁。PentiumD9X0系列:

目前有920(2.8GHz)、930(3.0GHz)、940(3.2GHz)和950(3.4GHz)四款產品,都基于65nm制造工藝的Presler核心,實際上就是將兩個Pentium4處理器所采用的CedarMill核心封裝在一起。采用800MHzFSB、每核心2MB二級緩存、Socket775接口、支持硬件防病毒技術EDB、64位技術EM64T、節能省電技術EIST以及虛擬化技術IntelVT。PentiumEE9XX系列:

目前有955(3.46GHz)和965(3.73GHz)兩款產品,同樣基于65nm制造工藝的Presler核心,前端總線頻率提升到1066MHzFSB,每核心2MB二級緩存、Socket775接口、支持硬件防病毒技術EDB、64位技術EM64T以及虛擬化技術IntelVT,但不支持節能省電技術EIST。

第四十三頁,共287頁。

目前有955(3.46GHz)和965(3.73GHz)兩款產品,同樣基于65nm制造工藝的Presler核心,前端總線頻率提升到1066MHzFSB,每核心2MB二級緩存、Socket775接口、支持硬件防病毒技術EDB、64位技術EM64T以及虛擬化技術IntelVT,但不支持節能省電技術EIST。

按照Intel的產品路線圖,即將推出PentiumD915(2.8GHz)和925(3.0GHz),同樣基于65nm制造工藝的Presler核心,與PentiumD9X0系列相比,除了都不支持虛擬化技術IntelVT以及PentiumD915不支持節能省電技術EIST之外,其它的技術特性和參數都完全相同。第四十四頁,共287頁。2.CoreDuo

與PentiumD和PentiumEE所采用的基于獨立緩存的松散型雙核心處理器耦合方案完全不同的是,2006年初發布的CoreDuo采用的是基于共享緩存的緊密型雙核心處理器耦合方案,其最重要的特征是拋棄了兩個核心分別具有獨立的二極緩存的方案,改為采用與IBM的多核心處理器類似的兩個核心共享二級緩存方案。與獨立的二級緩存相比,共享的二級緩存IntelCore2Duo第四十五頁,共287頁。3.AMD推出的雙核心處理器分別是雙核心的Opteron系列和全新的Athlon64X2系列處理器。其中Athlon64X2是用以抗衡PentiumD和PentiumExtremeEdition的桌面雙核心處理器系列。AMDOpteron第四十六頁,共287頁。AMD推出的Athlon64X2是由兩個Athlon64處理器上采用的Venice核心組合而成,每個核心擁有獨立的512KB(1MB)L2緩存及執行單元。除了多出一個核芯之外,從架構上相對于目前Athlon64在架構上并沒有任何重大的改變。雙核心Athlon64X2的大部分規格、功能與我們熟悉的Athlon64架構沒有任何區別,也就是說新推出的Athlon64X2雙核心處理器仍然支持1GHz規格的HyperTransport總線,并且內建了支持雙通道設置的DDR內存控制器。AMDAthlon64X2第四十七頁,共287頁。

我們知道,CPU需要通過某個接口與主板連接的才能進行工作。CPU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采用的接口方式有引腳式、卡式、觸點式、針腳式等。而目前CPU的接口都是針腳式接口,對應到主板上就有相應的插槽類型。CPU接口類型不同,在插孔數、體積、形狀都有變化,所以不能互相接插。

Socket

478

最初的Socket

478接口是早期Pentium

4系列處理器所采用的接口類型,針腳數為478針。Socket

478的Pentium

4處理器面積很小,其針腳排列極為緊密。英特爾公司的Pentium

4系列和P4

賽揚系列都采用此接口,目前這種CPU已經逐步退出市場。

CPU接口技術與標準第四十八頁,共287頁。Intel于2006年初推出了一種全新的Socket

478接口,這種接口是目前Intel公司采用Core架構的處理器Core

Duo和Core

Solo的專用接口,與早期桌面版Pentium

4系列的Socket

478接口相比,雖然針腳數同為478根,但是其針腳定義以及電壓等重要參數完全不相同,所以二者之間并不能互相兼容。隨著Intel公司的處理器全面向Core架構轉移,今后采用新Socket

478接口的處理器將會越來越多,例如即將推出的Core架構的Celeron

M也會采用此接口。Socket

478第四十九頁,共287頁。Socket

775

Socket

775又稱為Socket

T,是目前應用于Intel

LGA775封裝的CPU所對應的接口,目前采用此種接口的有LGA775封裝的單核心的Pentium

4、Pentium

4

EE、Celeron

D以及雙核心的Pentium

D和Pentium

EE等CPU。與以前的Socket

478接口CPU不同,Socket

775接口CPU的底部沒有傳統的針腳,而代之以775個觸點,即并非針腳式而是觸點式,通過與對應的Socket

775插槽內的775根觸針接觸來傳輸信號.Socket

775接口不僅能夠有效提升處理器的信號強度、提升處理器頻率,同時也可以提高處理器生產的良品率、降低生產成本。隨著Socket

478的逐漸淡出,Socket

775已經成為Intel桌面CPU的標準接口。第五十頁,共287頁。Socket

775Socket

754第五十一頁,共287頁。Socket

754Socket

754是2003年9月AMD64位桌面平臺最初發布時的CPU接口,具有754根CPU針腳,只支持單通道DDR內存。目前采用此接口的有面向桌面平臺的Athlon

64的低端型號和Sempron的高端型號,以及面向移動平臺的Mobile

Sempron、Mobile

Athlon

64以及Turion

64。隨著AMD從2006年開始全面轉向支持DDR2內存,桌面平臺的Socket

754將逐漸被Socket

AM2所取代從而使AMD的桌面處理器接口走向統一,而與此同時移動平臺的Socket

754也將逐漸被具有638根CPU針腳、支持雙通道DDR2內存的Socket

S1所取代。Socket

754在2007年底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從而被淘汰,其壽命反而要比一度號稱要取代自己的Socket

939要長得多。第五十二頁,共287頁。Socket

939Socket

939是AMD公司2004年6月才推出的64位桌面平臺接口標準,具有939根CPU針腳,支持雙通道DDR內存。目前采用此接口的有面向入門級服務器/工作站市場的Opteron

1XX系列以及面向桌面市場的Athlon

64以及Athlon

64

FX和Athlon

64

X2,除此之外部分專供OEM廠商的Sempron也采用了Socket

939接口。Socket

939處理器和與過去的Socket

940插槽是不能混插的,但是Socket

939仍然使用了相同的CPU風扇系統模式。隨著AMD從2006年開始全面轉向支持DDR2內存,Socket

939被Socket

AM2所取代,在2007年初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從而被淘汰,從推出到被淘汰其壽命還不到3年。第五十三頁,共287頁。Socket

940是最早發布的AMD64位CPU的接口標準,具有940根CPU針腳,支持雙通道ECC

DDR內存。目前采用此接口的有服務器/工作站所使用的Opteron以及最初的Athlon

64

FX。隨著新出的Athlon

64

FX以及部分Opteron

1XX系列改用Socket

939接口,所以Socket

940已經成為了Opteron

2XX全系列和Opteron

8XX全系列以及部分Opteron

1XX系列的專用接口。隨著AMD從2006年開始全面轉向支持DDR2內存,Socket

940也會逐漸被Socket

F所取代,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從而被淘汰

Socket

940

第五十四頁,共287頁。Socket

603Socket

603的用途比較專業,應用于Intel方面高端的服務器/工作站平臺,采用此接口的CPU是Xeon

MP和早期的Xeon,具有603根CPU針腳。Socket

603接口的CPU可以兼容于Socket

604插槽。Socket

939Socket

603第五十五頁,共287頁。Socket

A

Socket

A接口,也叫Socket

462,是目前AMD公司Athlon

XP和Duron處理器的插座接口。Socket

A接口具有462插空,可以支持133MHz外頻。Socket

423Socket

423插槽是最初Pentium

4處理器的標準接口,Socket

423的外形和前幾種Socket類的插槽類似,對應的CPU針腳數為423。隨著DDR內存的流行,英特爾開發了支持SDRAM及DDR內存的i845芯片組,CPU插槽也改成了Socket

478,Socket

423接口也就銷聲匿跡了。

第五十六頁,共287頁。Socket

370

Socket

370架構是英特爾開發出來代替SLOT架構,外觀上與Socket

7非常像,也采用零插拔力插槽,對應的CPU是370針腳。英特爾公司著名的“銅礦”和”圖拉丁”系列CPU就是采用此接口。SLOT

1

SLOT

1是英特爾公司為取代Socket

7而開發的CPU接口,并申請的專利。這樣其它廠商就無法生產SLOT

1接口的產品。SLOT1接口的CPU不再是大家熟悉的方方正正的樣子,而是變成了扁平的長方體,而且接口也變成了金手指,不再是插針形式。SLOT

1是英特爾公司為Pentium

Ⅱ系列CPU設計的插槽,其將Pentium

CPU及其相關控制電路、二級緩存都做在一塊子卡上,目前此種接口已經被淘汰。第五十七頁,共287頁。SLOT

1

SLOT

A

第五十八頁,共287頁。SLOT

2

SLOT

2用途比較專業,都采用于高端服務器及圖形工作站的系統。所用的CPU也是很昂貴的Xeon(至強)系列。Slot

2插槽比SLOT

1更長,有了Slot

2設計后,可以在一臺服務器中同時采用

8個處理器。而且采用Slot

2接口的Pentium

CPU都采用了當時最先進的0.25微米制造工藝。支持SLOT

2接口的主板芯片組有440GX和450NX。SLOT

A

SLOT

A接口類似于英特爾公司的SLOT

1接口,供AMD公司的K7

Athlon使用的。在技術和性能上,SLOT

A主板可完全兼容原有的各種外設擴展卡設備。它使用的并不是Intel的P6

GTL+

總線協議,而是Digital公司的Alpha總線協議EV6。EV6架構是種較先進的架構,它采用多線程處理的點到點拓撲結構,支持200MHz的總線頻率。第五十九頁,共287頁。

目前,市場上臺式機的CPU主要是Intel和AMD兩家公司的產品。現在CPU的主頻越來越高,選擇的范圍越來越大,高端有P4,實用有AthlonXP,而且在每一個檔次上都有不同的選擇,如何為自己選擇一款合適的CPU呢,這就要看使用者的需要了,對于不同的使用需求來說,選購的產品性能也應有所區別。

首先要提醒大家不要盲目追求主頻。目前主流的CPU工作頻率已經是很高了,雖然Intel的P43.06GHz已經發售。但是在Intel沒有推出采用800MHz外頻作為前端總線的P4以前,AMD的AthlonXP系列在評測中比同頻P4性能要高出一截,因此證明了主頻低不等于性能差。所以在選購CPU的時候還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正確劃分用戶群是合理選購CPU的前提.

CPU的選購第六十頁,共287頁。1.初級用戶初級用戶通常是學生和電腦初學者。他們買電腦的主要用途就是學習、處理基本文檔、上網和聽音樂、看電影等。因此對CPU的要求不是很高,也沒有必要購買價格很高的CPU。一塊賽揚2GHz的CPU就能滿足這類用戶的需要,寫文章、編程、做網頁、學軟件、玩一般的游戲等等都很不錯。沒有必要去買P43.06GHz那么高端的。就算你買最好的CPU,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價格也降到了原來的幾分之一,而在這樣高配置下你只是處理文檔、編程或者是看電影,這無疑是巨大的資源浪費。Duron1600也是不錯的選擇,價格極低且超頻性能良好。第六十一頁,共287頁。2.中級用戶中級用戶一般是對電腦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對電腦的操作、使用相當熟悉的用戶,也是最大的用戶群體。高校中對技術比較感興趣的同學,或者對電腦游戲特別癡迷的朋友,或者在工作中需要處理一些較為復雜,要求較高的工作,如視頻采集、媒體影音圖像的處理等的白領階層都應該屬于這一群體。下面就介紹幾款適合中級用戶的CPU:Pentium41.8GHz是最早的Northwood核心的CPU,一般新核心的最低頻率的處理器,在頻率提升潛力上都是很大的。所以Pentium41.8GHz的超頻能力很好,絕大部分可以不加電壓直接上到FSB533Mhz,立刻搖身一變成為2400MHz的頻率,可以滿足中檔用戶的大部分使用需要了。Barton2500+采用Barton核心,并第一次在AMD的處理器中使用了512K二級緩存和333MHz的FSB。大容量的二級緩存對性能的提升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它雖然只有1833MHz實際運行頻率,但是極高的實際執行效能卻并不輸給Intel的更高頻率的處理器。并且,這款Barton2500+的超頻能力也不錯,很多都能輕松上到3200+,這對于玩家來說也是一個好消息。第六十二頁,共287頁。3.高級用戶專業圖形處理工作者、超級游戲玩家和超級DIY愛好者都應該屬于這一用戶群,但是并不是說這類用戶都應該使用最新、最快、最貴的CPU。一般來說,這類用戶選用Intel的P42.4GHz左右Northwood核心也就可以了,并且性能很好。不過如果你手頭寬裕的話,那也可以不用考慮太多,買上一款P43.06GHz,享受一下速度提升帶來的快感也未嘗不可。以上是筆者的一些建議,希望能為大家選購CPU提供一點參考。并不是CPU最快的電腦就是最快的,也不一定適合自己,所以花錢買夠用的電腦才是正確的消費觀。第六十三頁,共287頁。第3章存儲器

目標在這一課里,你將學習:存儲器的分類、性能指標內存儲器的選購技巧硬盤的性能指標、接口類型硬盤的主要品牌和選購注意事項軟驅、光存儲設備、移動存儲設備的概念第六十四頁,共287頁。3.1內存儲器3.1.1內存概述

內存也叫內存儲器指的就是主板上的存儲部件,是CPU直接與之溝通,并用其存儲數據的部件,存放當前正在使用的(即執行中)的數據和程序,它的物理實質就是一組或多組具備數據輸入輸出和數據存儲功能的集成電路,內存只用于暫時存放程序和數據,一旦關閉電源或發生斷電,其中的程序和數據就會丟失。第六十五頁,共287頁。3.1.2內存的性能指標1、存儲速度2、存儲容量3、內存的奇偶校驗。4、內存電壓5、數據寬度和帶寬。6、內存的線數

內存的線數是指內存條與主板接觸時接觸點的個數,這些接觸點就是金手指,有

72線、168線、184線、240線等。DDR應用184線,而SDRAM則應用168線,DDRII內存應用240線。第六十六頁,共287頁。

根據內存的可讀寫性,內存可分為"ROM"(ReadOnlyMemory,只讀存儲器)和"RAM"(RandomAccessMemory,隨機存儲器)兩種。EPROMEEPROM

3.1.3內存的分類第六十七頁,共287頁。一、ROM目前使用的ROM又分普通ROM、EPROM、EEPROM和FlashMemory四種。早期的主板上的BIOS使用的是普通ROM,只能一次性寫入,其中的內容不可改變。主板如果想升級就必須換一塊。后來BIOS使用EPROM(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可擦寫可編程只讀存儲器)。這種ROM可以用紫外線掃描的方法擦除和改寫其中的信息。而后又使用的EEPROM(ElectronicEPROM,電可擦寫可編程只讀存儲器)。這種ROM可以用電子掃描的方法來改變存儲器中的內容。以上這兩種可擦寫存儲器的升級仍然比較麻煩。目前主板上的BIOS大多使用FlashMemory制造,翻譯成中文就是"閃動的存儲器",簡稱"閃存"。這種存儲器可以直接通過調節主板上的電壓來對BIOS進行升級操作。第六十八頁,共287頁。二、RAMRAM的特點是:電腦開機時,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的所有正在運行的數據和程序都會放置其中,并且隨時可以對存放在里面的數據進行修改和存取。它的工作需要由持續的電力提供,一旦系統斷電,存放在里面的所有數據和程序都會自動清空掉,并且再也無法恢復。根據組成元件的不同,RAM內存常用的又分為以下兩種:一種是DRAM(DynamicRAM,動態隨機存儲器)一種是SRAM(StaticRAM,靜態隨機存儲器)。所謂"動態",是指它在通電情況下不能長時間保持電量,需要每隔一段時間就進行一次重新加電過程,否則會因為電量自然放盡而丟失數據。但它的制作成本較低,容量可以做得較大。所謂"靜態",是指它在通電情況下可以長時間保持電量,因此無須每隔一段時間重新加電。所以一般說來,SRAM比DRAM的數據傳輸速度要快,但因為制造成本較高,工藝較復雜,所以容量不能做得很大,一般在1M以下。第六十九頁,共287頁。DRAM的種類又分普通DRAM、EDORAM和SDRAM,下面就將目前市常上常見的幾種DRAM介紹給大家:1、EDORAM(擴展數據輸出隨機存儲器)該內存用在486及早期的Pentium計算機上,數據帶32位,速度40ns。由于Pentium以上的計算機的數據總線帶寬為64位,因此EDORAM要成對使用。Edoram第七十頁,共287頁。2、SDRAM(SynchronousDRAM,同步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是前幾年普遍使用的內存形式。SDRAM采用3.3v工作電壓,帶寬64位,SDRAM將CPU與RAM通過一個相同的時鐘鎖在一起,使RAM和CPU能夠共享一個時鐘周期,以相同的速度同步工作,與EDO內存相比速度能提高50%。SDRAM基于雙存儲體結構,內含兩個交錯的存儲陣列,當CPU從一個存儲體或陣列訪問數據時,另一個就已為讀寫數據做好了準備,通過這兩個存儲陣列的緊密切換,讀取效率就能得到成倍的提高。SDRAM不僅可用作主存,在顯示卡上的顯存方面也有廣泛應用。SDRAM曾經是長時間使用的主流內存。但隨著DDRSDRAM的普及,SDRAM也正在慢慢退出主流市場。第七十一頁,共287頁。SDRAM內存又分為PC66、PC100、PC133等不同規格,而規格后面的數字就代表著該內存最大所能正常工作系統總線速度,比如PC100,那就說明此內存可以在系統總線為100MHz的電腦中同步工作。PC66SDRAM內存PC100SDRAM內存PC133SDRAM第七十二頁,共287頁。3、DDRSDRAM(DoubleDataRate二倍速率同步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DR是一種繼SDRAM后產生的內存技術,DDR,英文原意為“DoubleDataRate”,顧名思義,就是雙數據傳輸模式。之所以稱其為“雙”,也就意味著有“單”,我們日常所使用的SDRAM都是“單數據傳輸模式”,這種內存的特性是在一個內存時鐘周期中,在一個方波上升沿時進行一次操作(讀或寫),而DDR則引用了一種新的設計,其在一個內存時鐘周期中,在方波上升沿時進行一次操作,在方波的下降沿時也做一次操作,之所以在一個時鐘周期中,DDR則可以完成SDRAM兩個周期才能完成的任務,所以理論上同速率的DDR內存與SDR內存相比,性能要超出一倍,可以簡單理解為100MHZDDR=200MHZSDR。第七十三頁,共287頁。DDR266內存DDR333內存DDR400第七十四頁,共287頁。4、DDRII(DoubleDataRateSynchronousDRAM,第二代同步雙倍速率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DR2是由電子元件工業聯合會(JointElectronDeviceEngineeringCouncil,簡稱JEDEC)為生產廠商們制定的國際性協議,其是用來替代DDR的全新的下一代DDR內存技術標準,已經在Intel的i915P芯片組和i925X芯片組及945/955X芯片組中被完整支持。DDR2可以看作是DDR技術標準的一種升級和擴展:DDR的核心頻率與時鐘頻率相等,但數據頻率為時鐘頻率的兩倍,也就是說在一個時鐘周期內必須傳輸兩次數據。而DDR2采用“4bitPrefetch(4位預取)”機制,核心頻率僅為時鐘頻率的一半、時鐘頻率再為數據頻率的一半,這樣即使核心頻率還在200MHz,DDR2內存的數據頻率也能達到800MHz,也就是所謂的DDR2800。第七十五頁,共287頁。目前,已有的標準DDR2內存分為DDR2400和DDR2533、DDR2667和DDR2800,其核心頻率分別為100MHz、133MHz、166MHz和200MHz,其總線頻率(時鐘頻率)分別為200MHz、266MHz、333MHz和400MHz,等效的數據傳輸頻率分別為400MHz、533MHz、667MHz和800MHz,其對應的內存傳輸帶寬分別為3.2GB/sec、4.3GB/sec、5.3GB/sec和6.4GB/sec,按照其內存傳輸帶寬分別標注為PC23200、PC24300、PC25300和PC26400。DDR2400內存DDR2533內存第七十六頁,共287頁。看品牌:和其他產品一樣,內存芯片也有品牌的區別,不同品牌的芯片質量自然也是不同。一般來說,一些久負盛名的內存芯片在出廠的時候都會經過嚴格的檢測,而且在對一些內存標準的解釋上也會有所不同。另外一些名牌廠商的產品通常會給最大時鐘頻率留有一定的寬裕空間,所以有的人說超頻是檢驗內存好壞的一種方法也不無道理。看類型:現時的DDR內存已經不像當初的SDRAM那樣可以將EDORAM內存芯片REMARK成DSRAM,基本上分清楚有184pins的內存條就不會買錯了,而且DDR比SDRAM在PCB板上是多了一個缺口的,也就是他有兩個缺口而SDRAM只有一個。3.1.4內存條的選購第七十七頁,共287頁。看PCB(印刷電路板):剛才已經說過,內存條由內存芯片和PCB組成。順理成章PCB對內存性能也有著很大的影響。決定PCB好壞有幾個因素,首先就是板材,一般來說,如果內存條使用四層板,這樣內存條在工作過程中由于信號干擾所產生的雜波就會很大,有時會產生不穩定的現象。而使用六層板設計的內存條相應的干擾就會小得多。當然,并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我們的肉眼能觀察到的,比如內部布線等只能通過試用才能發覺其好壞,但我們還是能看出一些端倪:比如好的內存條表面有比較強的金屬光潔度,色澤也比較均勻,部件焊接也比較整齊劃一,沒有錯位;金手指部分也比較光亮,沒有發白或者發黑的現象。第七十八頁,共287頁。

硬盤就是一種最為常見的外存儲器,它好比是數據的外部倉庫一樣。電腦除了要有“工作間”,還要有專門存儲東西的倉庫。硬盤又叫固定盤,由金屬材料涂上磁性物質的盤片與盤片讀寫裝置組成。這些盤片與讀寫裝置(驅動器)是密封在一起的。硬盤的尺寸有5.25英寸、3.5英寸和1.8英寸等。有一類硬盤還可以通過并行口連接,作為一種方便移動的硬盤。硬盤的存儲速度比起內存來說要慢,但存儲量要大得多,存儲容量可用兆(MB)或吉(GB)來表示。目前,家用電腦的硬盤的大小有80GB、120GB、250GB、320GB等。3.2外部存儲設備3.2.1硬盤第七十九頁,共287頁。一、硬盤的性能指標解析:1.硬盤的轉速(SpindleSpeed)硬盤轉速就是指硬盤主軸電機的轉動速度,一般以每分鐘多少轉來表示(RPM),硬盤的主軸馬達帶動盤片高速旋轉,產生浮力使磁頭飄浮在盤片上方。要將所要存取資料的扇區帶到磁頭下方,轉速越快,等待時間也就越短。隨著硬盤容量的不斷增大,硬盤的轉速也在不斷提高。然而,轉速的提高也帶來了磨損加劇、溫度升高、噪聲增大等一系列負面影響。家用的普通硬盤的轉速一般有5400rpm、7200rpm兩種,7200rpm高轉速硬盤也是現在臺式機用戶的首選;而對于筆記本用戶則是4200rpm、5400rpm為主,雖然已經有公司發布了7200rpm的筆記本硬盤,但在市場中還較為少見;服務器用戶對硬盤性能要求最高,服務器中使用的SCSI硬盤轉速基本都采用10000rpm,甚至還有15000rpm的,性能要超出家用產品很多。第八十頁,共287頁。5400轉硬盤

7200轉硬盤

第八十一頁,共287頁。2.硬盤的數據傳輸率(DataTransferRate)數據傳輸率,它又包括了外部數據傳輸率(又稱突發傳輸速率)和內部數據傳輸率兩種,我們常常說的ATA100中的100就代表著這塊硬盤的外部數據傳輸率理論值100MB/s,指的是電腦通過數據總線從硬盤內部緩存區中所讀取數據的最高速率。而內部數據傳輸率可能并不被大家所熟知,但它才是一塊硬盤性能好壞的重要指標,它指的是磁頭至硬盤緩存間的數據傳輸率。3.硬盤緩存緩存是硬盤與外部總線交換數據的場所。硬盤讀數據的過程是將要讀取的資料存入緩存,等緩存中填充滿數據或者要讀取的數據全部讀完后再從緩存中以外部傳輸率傳向硬盤外的數據總線。可以說它起到了內部和外部數據傳輸的平衡作用。可見,緩存的作用是相當重要的。目前主流硬盤的緩存主要有8MB和2MB兩種。一般以SDRAM為主。根據寫入方式的不同,有寫通式和回寫式兩種。現在的多數硬盤都是采用的回寫式。第八十二頁,共287頁。

4.平均尋道時間(AveRAGeSeekTiMe)平均尋道時間指的是從硬盤接到相應指令開始到磁頭移到指定磁道為止所用的平均時間。單位為毫秒(Ms),這是硬盤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這個指標和后面要談到的平均訪問時間有著密切的聯系。第八十三頁,共287頁。二、硬盤接口類型1、IDE

IDE的英文全稱為“IntegratedDriveElectronics”,即“電子集成驅動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盤控制器”與“盤體”集成在一起的硬盤驅動器。把盤體與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減少了硬盤接口的電纜數目與長度,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強,硬盤制造起來變得更容易,因為硬盤生產廠商不需要再擔心自己的硬盤是否與其它廠商生產的控制器兼容。對用戶而言,硬盤安裝起來也更為方便。IDE這一接口技術從誕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斷發展,性能也不斷的提高,其擁有的價格低廉、兼容性強的特點,為其造就了其它類型硬盤無法替代的地位。第八十四頁,共287頁。IDE硬盤第八十五頁,共287頁。2、SCSISCSI的英文全稱為“SmallComputerSystemInterface”(小型計算機系統接口),是同IDE(ATA)完全不同的接口,IDE接口是普通PC的標準接口,而SCSI并不是專門為硬盤設計的接口,是一種廣泛應用于小型機上的高速數據傳輸技術。SCSI接口具有應用范圍廣、多任務、帶寬大、CPU占用率低,以及熱插拔等優點,但較高的價格使得它很難如IDE硬盤般普及,因此SCSI硬盤主要應用于中、高端服務器和高檔工作站中。第八十六頁,共287頁。SCSI硬盤第八十七頁,共287頁。3、光纖通道

光纖通道的英文拼寫是FibreChannel,和SCIS接口一樣光纖通道最初也不是為硬盤設計開發的接口技術,是專門為網絡系統設計的,但隨著存儲系統對速度的需求,才逐漸應用到硬盤系統中。光纖通道硬盤是為提高多硬盤存儲系統的速度和靈活性才開發的,它的出現大大提高了多硬盤系統的通信速度。光纖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熱插拔性、高速帶寬、遠程連接、連接設備數量大等。Cheetah10K.7光纖通道146-GB硬盤第八十八頁,共287頁。4、SATA使用SATA(SerialATA)口的硬盤又叫串口硬盤,是未來PC機硬盤的趨勢。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邁拓這幾大廠商組成的SerialATA委員會正式確立了SerialATA1.0規范Sata硬盤第八十九頁,共287頁。三、主要硬盤品牌1.Maxtor硬盤Maxtor硬盤第九十頁,共287頁。2.SeagateSeagate硬盤第九十一頁,共287頁。3.昆騰Quantum第九十二頁,共287頁。4.WDWesternDigital硬盤第九十三頁,共287頁。四、選購硬盤時的一些注意事項1、看容量2、看轉速3、看硬盤接口4、看速度5、看硬盤的穩定性6、看緩存容量7、看售后服務第九十四頁,共287頁。8、其他應關注的問題發熱問題:在上文中我們已經提到,隨著轉速的提升,硬盤的發熱量也是節節攀升。以酷魚等高發熱量的硬盤為例,若硬盤散發的熱量不能及時的傳導出去,硬盤就會急劇的升溫,一方面會使硬盤的電路工作在不穩定的狀態,另一方面硬盤的盤片與磁頭長時間在高溫下工作也很容易使盤片出現讀寫錯誤和壞道,而且對硬盤使用壽命也會有一定影響。所以選購時,你一定要在發熱量和轉速之間尋求一個平衡。如果實在是要追求高速度的話,也可以嘗試在硬盤上裝一個硬盤散熱風扇,這樣在散熱上就會好很多。假貨問題:這幾年來,假貨問題是愈演愈烈了,幾乎已經蔓延到了全線的電腦配件產品。好在硬盤產品只存在進貨渠道的問題,而不存在假貨的問題。只要消費者認清硬盤上的標識,學會識別,一般情況下就不會在選購中出現被奸商所騙的情況。除了假貨,很多廠商拿一些老一代的硬盤冒充新一代的賣給你,這時候,你就一定要注意讓商家把硬盤的商標和型號都寫清楚,如果他給了你上一代或是較老的產品,你回來更換時也能有充足的依據。第九十五頁,共287頁。FDD接口:這是內置軟驅接口,是傳統的軟驅接口,直接與電腦主板上的軟驅接口相連,價格低廉。USB接口:這是外置軟驅接口,通過電腦的USB接口與主機相連,可移動,但價格較高,多用于筆記本電腦。FDD軟驅

USB軟驅

3.2.2軟驅第九十六頁,共287頁。一、CD-ROMCD-ROM可以說是光存儲設備的鼻祖。早在80年代初Philips和索尼公司便共同為數字音樂光盤片制訂標準,隨后,由于信息產業對大容量數據存儲設備的需求,這項技術又進一步應用到電腦上,于是這兩家公司又在1983年正式為CD-ROM制定了標準,從此CD-ROM在電腦的信息存儲上獲得了極為廣泛的應用。光驅的數據傳輸速度從最初音頻CD標準,50KB/s(一倍速),發展到現在的52倍速,平均尋道時間從400ms以上降低到100ms以下,速度得到了很大提高;支持碟片類型從剛開始的CD-DA,到支持所有符合ISO9660格式的碟片,包括:CD-ROM、CD-I、VideoCD、CD-DA、Photo-CD、Kodak-CD、CD-R、CD-RW等;接口類型由ATAPI-IDE發展到SCSI、Enhanced-IDE,而且支持Ultra-DMA33接口。CD-ROM在誕生二十多年后,技術上仍有一些發展的余地。3.2.3光存儲設備第九十七頁,共287頁。二、CD--R/CD--RW盡管CD-ROM驅動器的價位低,并在電腦的存儲領域得到了極為廣泛的應用,但其不能寫入的致命弱點,已逐步成為其發展的障礙,CD-R是英文CDRecordable的簡稱,意為小型可寫光盤。它的特點是只寫一次,寫完后的CD-R光盤無法被改寫,但可以在CD-ROM驅動器和CD-R刻錄機上被多次讀取。CD-R光盤的最大優點是其記錄成本在各種光盤存儲介質中最低,而且使用壽命很長,因此CD-R正逐漸成為數據存儲的主流產品,在數據備份、數據交換、數據庫分發、檔案存儲和多媒體軟件出版等領域獲得了廣泛應用。另外一種相關的成功技術:CD-RW是CD-ReWritable的縮寫,代表一種“重復寫入”的技術,利用這種技術可以在特殊光盤上的相同位置重復寫入數據。事實上,CD-R/CD-RW已經成為價廉通用的桌面系統文件交換的工具,今后將在以下方面得以發展:第九十八頁,共287頁。三、DVD與PD1.DVD-ROM

DVD是數字視盤(DigitalVideoDisc)和數字萬用盤(DigitalVersatileDisc)的縮寫,它是一種容量更大,運行速度更快的新一代光存儲技術。雖然DVD盤片的外觀和尺寸與現在廣泛使用的CD盤片沒有什么區別,但二者的結構有較大不同,DVD盤片的容量是CD盤片的7-20倍。為進一步提高DVD盤片的存儲容量,還采取了提高盤面利用率、減少糾錯碼位數、修改信號調制方式以及減少每個扇區字節數等措施,這使得DVD盤片的單面容量高達4.7GB,是CD盤片容量的7倍多。第九十九頁,共287頁。2.DVD-R/DVD-RW與CD-R/CD-RW類似,DVD-R可記錄一次數據,而DVD-RW可重寫數千次。DVD-R介質像CD-R一樣,采用有機染料聚合物技術,可與幾乎所有的DVD光驅兼容。初期時的容量為3.95GB,到1999年中期擴大到4.7GB。DVD-RW是相變可擦寫格式,由Pioneer公司開發的基于DVD-R技術的DVD-RW將可以在大部分的DVD光驅和DVD機上播放,初始容量為4.7GB。第一百頁,共287頁。3.DVD-RAMDVD-RAM的全稱為DVD-RandomAccessMemory(DVD隨機存儲器),是由在DVD標準爭奪戰中處于優勢的三家公司聯合開發的,它們是松下、日立與東芝(簡稱MHT)。業界對其定義為可重寫式DVD。第一臺可讀寫的VD-RAM驅動器于1998年9月由Panasonic公司發布。隨著多媒體時代的來臨,大容量、可擦寫的DVD-RAM驅動器正成為信息存儲領域的熱點。第一百零一頁,共287頁。4.PD光驅

PD是“相變式可重復擦寫光盤驅動器(PhaseChangeRewritableOpticalDiskDrive)”英文縮寫的簡稱。既具有CD-ROM的ROM(Readonlymemory)功能,又具有可自由拆裝搬送數據的功能,這兩點將是新時代計算機標準裝置的必要條件。而PD光盤系統正是符合這兩點條件的產物。

PD光盤采用相變光方式,其數據再生原理與CD光盤一樣,是根據反射光量的差以1和0來判別信號。PD光盤與CD光盤形狀一樣,為了保護盤面數據而裝在盒內使用。第一百零二頁,共287頁。四、MOMO(MagneticOptical:磁光盤)在80年代初研制開發,從1989年開始投入使用,它是傳統的磁盤技術與現代的光學技術結合的產物。隨著PC機硬件設備的迅速換代升級,用戶對移動存儲設備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MO因此進入市場。MO驅動器采用光磁結合的方式來實現數據的重復寫入,MO盤片大小類似三寸軟盤,可重復讀寫一千萬次以上。同時MO盤片還帶有保護殼,因此MO在多方面的性能上都要強于CD-R/RW。另外,操作MO驅動器可以像操作一個普通的硬盤那樣隨時存取,軟件甚至可以直接在MO上運行。雖然目前MO的速度還比不上硬盤,但是使用效果已經令人相當滿意了,而且磁光盤的價格也不算太貴,保存壽命也延長至50年以上,因而獲得了“永久性”光盤之贊譽。第一百零三頁,共287頁。五、光存儲設備的未來發展除DVD技術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外,目前日本的先鋒、理光等廠商正在共同開發下世紀的大容量光盤。稱為“新世紀光盤”,由只讀光盤(CD-ROM)、可讀寫光盤(MO)以及專用的驅動裝置所構成。采用納米(1納米為1米的10億分之1)控制光盤系統,只讀光盤將儲存媒體的讀取光源從激光改為電子束,儲存資料的最小單位微縮化,可同時讀取多筆資料,同時以分離檢測訊號技術的讀取方式提高儲存密度。磁光型光盤的資料記錄層有3層,利用3種不同波長的光,可同時讀取各層儲存的資料。盤片直徑與DVD相同,但其儲存容量能達到以100G以上。第一百零四頁,共287頁。

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為了更方便、快捷地交流文字、圖像、音頻及視頻文件,各類移動存儲設備被廣泛應用于臺式PC、筆記本電腦、掌上電腦、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MP3、PDA、移動通信系統等領域,成為IT市場中一道亮麗的風景。常見的移動存儲設備有:軟驅/軟盤、ZIP盤、CD-RW、MO、活動硬盤、移動硬盤、U盤、存儲卡、記憶棒等。MO3.2.4移動存儲設備第一百零五頁,共287頁。ZIP和MO是傳統的老牌移動存儲器,在存檔時間,可重寫次數,位存儲價格等方面都比較讓讓人滿意,使用范圍也較廣泛。家庭用戶可用來轉載音樂,圖表,圖象等文件。專業型用戶能夠使用ZIP對大量的數據進行歸檔或分類存儲,也能用ZIP在PC機和筆記本電腦之間進行大規模的數據轉移。ZIP第一百零六頁,共287頁。優盤:USB接口無需驅動器的"小家伙",體積非常小,詳細介紹請參見《拇指般大小的存儲盤》一文。優盤攜帶使用極其簡單方便,放在襯衣口袋里就能輕松的帶走,但相對來說位存儲價格較昂貴(MB/元),是經濟條件良好,追求辦公效率的白領級人士的最佳選擇。U盤第一百零七頁,共287頁。活動硬盤:活動硬盤也使用"驅動器+盤片"的傳統存儲方式,其盤片可以從驅動器中取出,更換。它的平均尋道時間為12毫秒,數據傳輸速率為12。2MB/S,存儲量為230MB-4。7GB,因為活動硬盤是移動存儲設備中唯一真正的硬盤驅動器,無論存儲速度,可靠性,還是儲存容量等都遠遠領先于其他。接口方式多樣,常用于CAD/CAM設計,出版及多媒體演示等超大量數據的存儲轉移。活動硬盤第一百零八頁,共287頁。第4章輸入輸出設備

目標在這一課里,你將學習:CRT顯示器和LCD顯示器的工作原理CRT顯示器的主要技術指標顯卡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技術指標鍵盤的分類和選購鼠標的分類和選購第一百零九頁,共287頁。4.1.1顯示器的分類4.1顯示器按工作原理分:陰極射線管顯示器(CRT)液晶顯示器(LCD)等離子體顯示器(PDP)真空熒光顯示器(VFD)

第一百一十頁,共287頁。4.1.1顯示器的分類4.1顯示器按屏幕大小分:

14英寸、15英寸、17英寸、19英寸、20英寸、20英寸以上

按顯示色彩分:

單色顯示器和彩色顯示器

按顯示器屏幕表面曲度分:

球面、平面直角、柱面、純平面

第一百一十一頁,共287頁。4.1.2顯示器的工作原理CRT顯示器的工作原理

由紅、綠、藍三個基色的陰極發射出是三色電子束,在高壓作用下,射向熒光屏,屏幕上的熒光粉被激勵出相應的紅、綠、藍色的彩色點,從而產生絢麗多彩的畫面。

LCD顯示器的工作原理

液晶顯示器的顯像原理,是將液晶置于兩片導電玻璃之間,靠兩個電極間的電場的驅動,引起液晶分子扭曲向列的電場效應,以控制光源投射或屏蔽功能。第一百一十二頁,共287頁。4.1.3顯示器的主要技術指標尺寸

顯示器最基本的指標,用英寸表示

點距

是指屏幕上兩個相鄰同色熒光點的距離

分辨率

是指顯示器所能顯示的像素數

刷新頻率

分為垂直刷新率和水平刷新頻率。調節方式

分為模擬式調節和數碼式調節

安全認證

顯示器的認證主要有兩個,一個是MPR-II,另一個是TCO(瑞典專業雇員聯盟)

第一百一十三頁,共287頁。4.1.4顯示器的選購CRT顯示器的選擇1、顯像管的選擇

2、刷新頻率的選擇

3、注意顯示器有無損壞,注意觀察顯示器上是否帶有環保標志

4、開機時注意觀察文本和圖像是否清晰

LCD顯示器的選擇

1、可視角度2、全程響應時間3、對比度及亮度

第一百一十四頁,共287頁。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