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腫瘤登記工作培訓_第1頁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腫瘤登記工作培訓_第2頁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腫瘤登記工作培訓_第3頁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腫瘤登記工作培訓_第4頁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腫瘤登記工作培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目標1.建立健全符合我省社會經濟水平的腫瘤登記報告系統,反映我省城鄉居民腫瘤發病、死亡、生存狀態,提供滿足腫瘤防治需求的信息2.對我省現有腫瘤登記系統工作狀態進行評價、整合現有資源、繼續加強我省腫瘤登記處的建設;我省各縣(市、區)均建立腫瘤登記處,確保腫瘤登記報告工作在全省展開3.加強規范化建設,腫瘤登記處工作流程制度化,登記資料質量達到全國腫瘤登記規范要求當前1頁,總共57頁。二、范圍和內容1.登記范圍腫瘤登記覆蓋全省100%的縣(市、區)。開發區登記工作等由當地衛生行政部門自行協定管理方式并報省衛生廳備案2.登記對象登記對象為發生在轄區內的所有戶籍居民惡性腫瘤新發與死亡病例個案當前2頁,總共57頁。二、范圍和內容3.工作內容(1)成立腫瘤登記工作領導小組和腫瘤登記處由當地縣(市、區)衛生局牽頭成立腫瘤登記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協調各級醫療部門配合腫瘤登記處開展工作;成立腫瘤登記處,掛靠于當地縣(市、區)疾控中心,并配備相應的工作人員和必要的設施;建立腫瘤登記工作小組,指定專人負責此項工作。當前3頁,總共57頁。二、范圍和內容(2)制定腫瘤登記報告實施細則,統一協調,多部門配合各縣(市、區)腫瘤登記處應根據國家腫瘤登記中心的統一要求和當地的實際情況,制訂腫瘤登記報告實施細則,包括報告程序、核實和隨訪、各基層單位職責分工、組織保障措施等,以保證本地此項工作的建立和長期的正常運轉。當前4頁,總共57頁。二、范圍和內容(3)建立腫瘤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報告程序各縣(市、區)腫瘤登記處應建立腫瘤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報告程序,與基層醫療保健網絡和具有腫瘤診療能力的醫療機構建立工作關系,開展病例核實和隨訪登記工作,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定期從城鎮醫保、新農合、公安、民政等部門補充收集資料;并開展以死因監測資料為基礎的腫瘤死亡補充發病工作當前5頁,總共57頁。二、范圍和內容(4)開展人員培訓腫瘤登記工作人員必須經過培訓。培訓內容包括腫瘤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報告程序、人口資料的收集技術與方法、腫瘤命名與編碼、登記資料的統計和分析、登記軟件使用等。當前6頁,總共57頁。二、范圍和內容(5)腫瘤登記處日常工作收集從2013年1月1日開始轄區內惡性腫瘤新發病例、死亡病例及人口學資料;制定質量控制方案,開展質量控制工作;按時向各設區市疾控中心和省疾控中心上報腫瘤登記數據、腫瘤登記處基本信息。腫瘤登記工作技術方案參考衛生部腫瘤登記項目工作組、全國腫瘤登記工作中心《腫瘤隨訪登記項目實施方案》執行。當前7頁,總共57頁。三、組織實施1.省衛計委及各設區市衛生局負責領導協調、組織實施及工作督導;省疾控中心及各設區市疾控中心負責技術指導、日常督導和協調工作。

2.各縣(市、區)成立腫瘤登記處,將腫瘤登記工作納入本縣(市、區)慢病防治工作考核內容。省、市級專家組對開展腫瘤登記工作的縣(市、區)提供技術支持。當前8頁,總共57頁。四、執行時間

1.腫瘤登記工作周期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2、在12月中旬前,各級疾控中心機構上報上年度登記報告及工作總結(紙質蓋章一式兩份及電子版)報上級機構和同級衛生行政部門。省疾控中心形成年度分析報告上報省衛計委。當前9頁,總共57頁。五、督導與評估1.省專家組針對方案實施的年度計劃,定期開展檢查工作,對各項具體的實施措施的進度和貫徹執行情況進行督查。2.省衛計委組織對登記工作進行抽查,并匯同省專家組對部分登記處進行現場督導。當前10頁,總共57頁。五、督導與評估3.上級疾控中心對下級疾控中心每年至少開展一次考評;縣(市、區)疾控中心對轄區全部報告單位每年至少開展兩次考評;各級醫療機構內部每季度至少開展一次自評。各級考評活動需撰寫督導評估報告并留底備查。4.監督及評估主要包括人員落實及培訓、工作進度、數據質控情況等。當前11頁,總共57頁。腫瘤登記工作簡介當前12頁,總共57頁。我國較早建立腫瘤登記制度的部分市縣市/縣-起始年市/縣–起始年市/縣–起始年北京-1976江蘇啟東–1972河南林州–1959天津–1978淮安–1982湖北武漢–1980河北磁縣–1974揚中–1986廣東廣州–1997涉縣–1977浙江杭州–1987深圳–1998山西陽城–1974嘉興–1992四會–1978遼寧大連–1984嘉善–1987中山–1970鞍山–1974海寧–1977廣西扶綏–1974黑龍江哈爾濱-1987福建長樂–1986四川鹽亭–1971上海–1963山東臨朐–1987云南個舊–1976江蘇海門-1987肥城-1999甘肅武威-1990當前13頁,總共57頁。部分國家或地區腫瘤登記開展情況國家社保人口%開始登記日期國家法律報告類型中國部分141963無222個以人群為基礎的癌癥登記處美國部分261973有州/聯邦(26個登記處)(多樣性登記)英國有631963有九個地區/全國(全民健康服務登記中心)挪威有1001953有挪威國家統計報告臺灣有1001979有194家醫院(50張床位以上)/全地區人口基準澳大利亞部分1001982有八個地區/全國(8個登記處)韓國部分90501980有醫院登記覆蓋90%人口9個登記處50%人口當前14頁,總共57頁。我國腫瘤登記的現狀2000年,腫瘤登記覆蓋人口4081萬(3.3%)2002年,全國腫瘤登記中心成立2003年,腫瘤登記實行年報制度2008年,納入中央轉移支付項目,95個點2009年,腫瘤登記點達149個,覆蓋1.46億人2010年,登記點193個,覆蓋人口約1.85億2012年,登記點222個,覆蓋人口超過2億目前,登記點308個,覆蓋人口約3億當前15頁,總共57頁。地區性別發病數發病率(1/105)中標率(1/105)世標率(1/105)累積率0-74(%)全國合計男女合計244366285.91146.87191.7222.08男性137462317.97165.92220.3325.68女性106904253.09129.49166.0418.64城市

男女合計174418303.39150.31195.7422.23男性95705330.19165.50219.8425.25女性78713276.15137.09175.0319.44農村

男女合計69948249.98139.68182.8821.76男性41757293.10166.94220.9426.65女性28191205.25113.07146.2416.83發病主要指標ICD10:C00-C96)>中國腫瘤登記年報2012發病主要指標ICD10:C00-C96)當前16頁,總共57頁。地區性別死亡數死亡率(1/105)中標率(1/105)世標率(1/105)累積率0-74(%)全國合計男女合計154310180.5485.06115.6512.94男性96927224.20110.89151.6916.94女性57383135.8560.5382.189.06城市

男女合計104551181.8680.86110.5712.12男性64768223.45104.57143.9615.71女性39783139.5758.6180.008.69農村

男女合計49759177.8394.40126.7314.78男性32159225.73124.60168.0119.62女性17600128.1464.9387.089.89死亡主要指標ICD10:C00-C96)>中國腫瘤登記年報2012當前17頁,總共57頁。全國合計前10位惡性腫瘤發病>中國腫瘤登記年報2012當前18頁,總共57頁。腫瘤登記的作用為什么要做腫瘤登記?當前19頁,總共57頁。腫瘤登記的作用制定癌癥控制規劃應用腫瘤登記的統計數據,確定癌癥控制的重點與對象。主要統計指標:發病率、死亡率、患病率、組織學類型、腫瘤的分期、生存指標等。當前20頁,總共57頁。腫瘤登記的作用癌癥控制中的研究部分描述性研究:發病率/死亡率/生存率及其趨勢,危險因素暴露、其他數據的鏈接病因學研究:病因線索、病例對照研究預防干預措施的研究:早期診斷/篩查以及治療效果的研究當前21頁,總共57頁。腫瘤登記的作用癌癥控制規劃的評估一級預防效果的評估:預防措施實施后觀察效果,不同實施強度地區率的比較篩查與早期發現措施的效果評價:廣泛用于篩查項目的評估與監測生存和生存質量的評價:隨訪及生存分析、生活質量評估、治療方案評價等當前22頁,總共57頁。腫瘤登記報告制度國家和地區規章制度、文件《中國癌癥預防與控制規劃綱要(2004-2010年)》《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規劃(2012-2015年)》《江西省慢性病防治工作規劃(2012-2015年)》關于印發《江西省腫瘤登記實施方案》和《江西省居民死因監測實施方案》的通知(贛衛疾控字[2013]3號)國家衛計委和中醫藥管理局《腫瘤隨訪登記管理辦法》江西省衛計委《關于轉發〈腫瘤登記管理辦法〉的通知》(贛衛疾控字[2015]9號)當前23頁,總共57頁。發病率>160/10萬,死亡率>100/10萬有可靠的死亡資料病理診斷率:50%<MV%<95%死亡發病比(M/I)0.5~0.9分子/分母(率)趨勢平穩(多年)其他參考指標:診斷部位不明比例(UK%)<10%,且不能過低部位不明比例、只有死亡證明比例DCO%<10%,且比例不能過低,如為第一年開展工作的可適當放寬《中國腫瘤登記年報》納入標準當前24頁,總共57頁。腫瘤登記的定義按一定組織系統經常性的搜集、儲存、整理、統計分析和評價腫瘤發病、死亡和生存資料的統計機制,是國際公認的腫瘤信息收集方法

當前25頁,總共57頁。腫瘤登記的類型腫瘤登記系統主要類型有:以醫院為基礎的腫瘤登記(Hospital-basedCancerRegistry)以人群為基礎的腫瘤登記(Population-basedCancerRegistry)特殊目的腫瘤登記(SpecialPurposeCancerRegistry)不同類型的登記系統其應用和目的不一樣當前26頁,總共57頁。以醫院為基礎的腫瘤登記系統醫院為基礎的腫瘤登記系統主要關注在某一(些)醫院中接受診治的腫瘤病人(無需區分是否為限定區域內人口)的相關信息目的:提供癌癥病人診治及結果的數據信息用途:衛生行政管理和臨床研究,在一定范圍內也應用于流行病學研究醫院為基礎腫瘤登記是全人群腫瘤登記的基本核心單元當前27頁,總共57頁。

優點及局限優點:及時、便利地獲得癌癥病人的醫學記錄和原始的病例信息資源可收集到更廣泛、較詳細的信息資料。局限:不能確保任何一限定人口地區的全部癌癥病例被登記,所以不能得到描述人群癌癥發生及死亡水平的指標死亡的確定較困難(通過隨訪過程實現)。

當前28頁,總共57頁。人群為基礎的腫瘤登記系統在一定行政劃區范圍內的居民中全部惡性腫瘤資料一個城市城市中的若干個區而非某個(或幾個)醫療單位登記的惡性腫瘤病例資料當前29頁,總共57頁。特殊目的腫瘤登記針對特定的癌癥或特定人群的腫瘤登記肝癌鼻咽癌白血病兒童腫瘤核電廠員工的腫瘤登記特定癌癥的研究及監測當前30頁,總共57頁。登記報告的保密性措施

準確的個案信息是腫瘤登記數據完整性和有效性的基本保證,但不要忽略了個人信息保護和登記資料保密性的問題與醫學資料保密原則一樣,腫瘤登記數據具有隱私性和保密性,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翻閱和利用數據各登記處參照技術方案規定的保密性條例登記處主任對登記處資料的保密性負責當前31頁,總共57頁。

“發病”的定義

IARC

建議的發病(日期)定義為:(1)到醫院、診所或研究機構因懷疑癌癥問題而首先就診或入院的日期;或者:(2)由臨床醫生首先診斷或首先由病理學家報告(提及癌癥)的日期;或者:(3)死亡日期(首先由尸檢等診斷的病例,其在存活時未懷疑過癌癥)。-DCO從我國的實際情況考慮:發病(日期)的定義

就診/入院日期、醫生/病理報告日期、死亡日期

注:IARC(InternationalAgencyforResearchonCancer),國際癌癥研究中心當前32頁,總共57頁。應收集什么樣的信息?個人信息(姓名、出生日期、性別、婚姻、職業、籍貫、住址)

腫瘤發病診斷(解剖學部位、形態學、診斷日期、行為學、臨床分期)隨訪情況(隨訪時間、生存狀態、死亡時間、根本死因)治療情況(治療方案、結果)當前33頁,總共57頁。當前34頁,總共57頁。腫瘤登記報告(一)責任報告單位轄區范圍內的所有醫療機構,包括二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等。(二)報告內容按照國際疾病分類(ICD-10),對新發和死亡的惡性腫(C00.0-C97)和中樞神經系統良性腫瘤()進行登記報告。按照“江西省腫瘤病例報告卡”(以下簡稱“報告卡”)填報患者的一般情況和腫瘤診治的相關信息當前35頁,總共57頁。腫瘤登記報告范圍C00-C97惡性腫瘤D32腦脊膜良性腫瘤D32.0腦膜D32.1脊(髓)膜D32.9腦脊膜,未特指當前36頁,總共57頁。腫瘤登記報告范圍D33腦和中樞神經系統其他部位的良性腫瘤(不包括血管瘤D18.0、腦脊膜D32._、周圍神經和自主神經系統D36.1、眼后組織D31.6)D33.0腦,幕上的腦室、大腦、額、枕、頂、顳葉D33.1腦,幕下的腦干、小腦、第四腦室D33.2腦,未特指D33.3顱神經嗅球D33.4脊髓D33.7中樞神經系統的其他特指部位D33.9中樞神經系統,未特指當前37頁,總共57頁。建立網絡:組織機構網絡當前38頁,總共57頁。報告程序

落實業務能力較強的臨床醫生負責本中心的腫瘤病例報卡填寫防保(公衛)科負責收集所轄各衛生服務站以及本單位填報的腫瘤發病報告卡,審核、剔重后,同時在《登記簿》上登記,于每月10日前將上月報告卡報送至區腫瘤登記處

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負責核實區腫瘤登記處反饋的需要核實的卡片,補充、更正報告卡上的不全信息,如姓名、身份號、住址、出生日期、死亡日期、診斷信息等。

當前39頁,總共57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職責

負責所在轄區腫瘤登記工作;

由主任/分管主任負責,建立腫瘤登記報告制度,以及內部質控制度;由公衛科/防??曝撠熅唧w執行;專人負責日常工作;臨床醫生規范填報發病、死亡病例;開展防癌宣傳教育;當前40頁,總共57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職責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死亡信息、人口資料的主要來源除腫瘤發病和死亡病例的信息線索提供、登記報告外,主要對腫瘤登記處反饋的病例信息進行核實、隨訪和防癌宣傳、醫護關懷等工作

當前41頁,總共57頁。腫瘤病例的隨訪全部腫瘤登記處都要做到被動隨訪(通過與死因登記門的腫瘤死亡報告資料與發病資料進行查對,掌握腫瘤病例的生存情況)。在腫瘤防治網絡完善的地區,開展主動隨訪,即通過基層衛生服務機構人員或派專人進行訪視,了解腫瘤病例的生存情況。訪視的方式一般為上門訪視,時間間隔可根據病人的生存狀況確定(至少1年一次)。通過訪視可了解病人的生存狀況、居住地址和戶口地址變遷等狀況,還可收集病人進一步診斷、治療、轉移、復發等情況,并可為病人提供生活起居指導、定期醫學監護提醒等基本衛生服務當前42頁,總共57頁。腫瘤病例的隨訪當前43頁,總共57頁。需注意的問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村衛生室和部分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院一般不具備診斷腫瘤患者的能力,但有義務報告腫瘤病例的報卡相關信息。上述基層醫院除提供病例線索,根據轄區發病病例在上級醫院病例診治信息基礎上填報報卡外,主要還是負責報卡有關內容的核實,主動隨訪,以及死亡補充發病工作(可通過電話、上門訪視,隨訪腫瘤患者的發病、腫瘤病理信息,并將搜集的信息及時上報腫瘤登記處)。當前44頁,總共57頁。

“兩本帳”與“一張表”腫瘤登記?。捍寮壭l生站登記所在地的腫瘤發生與死亡病例;鄉鎮機構也同時按腫瘤部位或村別登記所在地的腫瘤發生與死亡病例。站、中心兩級機構的腫瘤登記臺帳須保持動態一致;登記薄所登記內容必須與月報表(報告卡)完全一致,并作妥善保存。腫瘤月報表:月報表應一式兩份,一份隨報告卡一起上報,一份留底保存。“兩本帳”指腫瘤發病與死亡病例兩本“臺帳”(登記簿);“一張表”是指腫瘤月報表當前45頁,總共57頁。惡性腫瘤病例報告卡的填寫凡屬于本區戶籍人口,在門診、住院診治或通過健康體檢、疾病普查或篩查等方式發現的惡性腫瘤及中樞神經系統良性腫瘤病例,均應填寫腫瘤發病報告卡。對腫瘤復發和轉移病例,若原發漏報,應予補報,并需核對原發部位及首次診斷日期。若同一患者先后出現兩次原發癌,需分別填報。當前46頁,總共57頁。惡性腫瘤病例報告卡的填寫按照統一的報告卡的基本格式及填寫要求,逐項認真填寫,不能漏項或錯項。應用黑色或藍黑色鋼筆書寫,字跡清楚。診斷病名和病理類型填寫應用醫學專業名稱,并用中文書寫,不用英文或英文縮寫當前47頁,總共57頁?;A項目的填寫要求門診號、住院號:根據病歷或反饋信息盡可能如實填寫患者姓名:指現時用的姓名;如為未取名的嬰兒,可先記錄其母姓名,按“某某之子”或“某某之女”記錄,以備調查。出生日期:按公歷年、月、日填寫。年齡,填實足年齡,未過生日者:發?。ㄋ劳觯┠攴荩錾攴荩?

已過生日者:發?。ㄋ劳觯┠攴菀怀錾攴荨.斍?8頁,總共57頁。基礎項目的填寫要求身份證號碼:填寫15位或18位身份證號碼,注意與出生日期、性別保持一致。須真實,不隨意編寫。身份證號碼:剔除重復卡的可靠判定依據實際居住地址:提供病例隨訪的重要項目家庭電話號碼:重要的聯系途徑當前49頁,總共57頁?;A項目的填寫要求職業及工種:按目前就職或就職時間最長的職業填寫,并盡可能同時填寫職業和具體的工種。工作單位:指就業所在工作時間較長的單位?;颊叱W艨诘刂罚撼鞘斜M量填寫到街道、門牌或樓房單元號,農村填寫到行政村的村民組。實際居住地址:同常住戶口地址要求當前50頁,總共57頁。診斷信息的填寫要求診斷病名:填寫具體腫瘤的原發部位及亞部位,及腫瘤名稱,如左肺上葉癌、胃體癌腫瘤的形態學(組織學)類型,盡量按病歷內容填寫,應與對應的解剖部位符合邏輯關系。病理號碼:填寫患者在診斷單位病理檢查的病理號碼。確診時期別、臨床分期:按照患者病歷記錄填寫。當前51頁,總共57頁。診斷信息的填寫要求報告日期、報告醫師、報告單位:指填寫本報告卡的日期、醫師和單位。診斷日期、診斷單位:(1)是指第一次被醫生診斷為目前所患的腫瘤日期和單位。(2)對于已報告過的病例發現已經更正診斷時,請按目前診斷另行再報,并在“更正診斷報告欄”注明原來的診斷名稱及診斷日期。死亡日期、死亡原因:如實填寫,死亡原因要體現根本死因,根本死因需與死亡醫學證明書一致。同一患者的死亡卡與發病卡上的患者的共有信息要一致。診斷依據:填寫患者為診斷腫瘤所做的各種檢查,在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