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級毛概復習題_第1頁
2023級毛概復習題_第2頁
2023級毛概復習題_第3頁
2023級毛概復習題_第4頁
2023級毛概復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級毛概復習題一、如何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答: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根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具體的說,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原理更進一步地同中國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結合起來,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實現具體化。第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問題。第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提升為理論。第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根植于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概括地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用馬克思主義來解決中國的問題,同時又使中國豐富的實踐經驗上升為理論,并且同中國的歷史傳統、中國的優秀文化相結合,不斷賦予中國馬克思主義以鮮明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二、怎樣正確把握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開展的時代背景和實踐根底?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時代背景20世紀上半葉,帝國主義戰爭與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主題,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革命與戰爭〕時代主題的轉換是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時代背景。〔和平與開展〕國際局勢和世界格局的深刻變化,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和平與開展,但具體情況改變〕實踐根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和建設的實踐,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實踐根底。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實踐,是鄧小平理論形成和開展的歷史和現實依據。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黨和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探索,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實踐根底。三、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根本內容有哪些?如何理解黨的思想路線的實質和核心是實事求是?答:根本內容:1.一切從實際出發。2.理論聯系實際。3.實事求是。4.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開展真理。理解:實事求是內在地包含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開展真理的內容。一切從實際出發,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前提和根底;理論聯系實際,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根本途徑和方法;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開展真理,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驗證條件和目的。四、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權問題?答:主要內容: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群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領導權問題:1.無產階級的領導權是中國革命和的中心問題,也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核心問題。區別新舊兩種不同范疇的民主主義革命,根本的標志是革命的領導權掌握在無產階級手中還是掌握在資產階級手中。2.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領導,是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新民主主義革命不能由任何別的階級和任何別的政黨充當領導者,只能和必須由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充當領導者。3.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對中國革命的領導權不是自然而然得來的,而是在與無產階級爭奪領導權的斗爭中實現的。五、如何理解新民主主義革命三大法寶及其相互關系?答:三大法寶是: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相互關系: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的兩個根本特點,是戰勝敵人的兩個根本武器。統一戰線是實行武裝斗爭的統一戰線,武裝斗爭是統一戰線的中心支柱,黨的組織那么是掌握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這兩個武器以實行對敵沖鋒陷陣的英勇戰士。六、為什么說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一個過渡性的社會?答: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根本完成,是我國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過渡的時期。這一時期,我國社會的性質是新民主主義社會。新民主主義社會不是一個獨立的社會形態,而是由新民主主義轉變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性的社會形態。在新民主主義社會中,存在著五種經濟成分,即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合作社經濟、農民和手工業者的個體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和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其中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合作社經濟是個體經濟向社會主義集體經濟過度的形式,國家資本主義經濟是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向社會主義國營經濟過度的形式。中國社會的階級構成主要有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其他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等根本的階級力量。在我國新民主主義社會中,社會主義的因素不管在經濟上還是在政治上都已經居于領導地位,但非社會主義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為了促進社會主義生產力的進一步開展,為了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我國新民主主義社會必須適時地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新民主主義社會是屬于社會主義體系的,是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性質的社會。七、我國社會主義改造的根本經驗是什么?答:一、堅持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與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并舉。二、采取積極引導、逐步過渡的方式。三、用和平方法進行改造。八、怎樣全面、準確地把握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論斷?答: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開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到達共同富裕。把解放和開展生產力納入社會主義的本質。這是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的一個十清楚顯和突出的特點。強調解放和開展生產力在社會主義本質中的地位,是鄧小平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社會主義建設實踐內在統一的根底上認識社會主義的一個創造,也是他提出社會主義本質這個具有更概括性范疇的重要原因。突出強調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到達共同富裕。指出了社會主義社會的開展目標,并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兩個方面說明了實現這個目標的途徑。九、為什么說開展才是硬道理,開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答:硬道理:1.開展才是硬道理,把開展生產力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任務,符合馬克思主義根本原理,是穩固和開展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2.開展才是硬道理,是對社會主義實踐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3.開展才是硬道理,是適應時代主題變化的需求。第一要務:1.把開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由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所決定的,是對執政規律認識的深化,也是黨實現其所承當的歷史責任的需要。2.我國這樣一個開展中大國,能不能解決好開展問題,直接關系人心向背、事業興衰。解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都要依靠開展。3.堅持以開展的方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是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的一條主要經驗。4.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開展全局出發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開展的科學開展觀。十、如何理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內涵及其根本特征?答:科學內涵:這里所說的初級階段,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會經歷的起始階段,而是特指我國在生產力開展水平不高、商品經濟不興旺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歷史階段。根本特征:1.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同時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還不高,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同時影響開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改革攻堅面臨深層次矛盾和問題。3.人民生活總體上到達小康水平,同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城鄉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還有相當數量,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難度加大。4.協調開展取得顯著成績,同時農業根底薄弱、農村開展滯后的局面尚未改變,縮小城鄉、區域開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開展任務艱巨。5.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開展、依法治國根本方略扎實貫徹,同時民主法制建設與擴大人民民主和經濟社會開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政治體制改革需要繼續深化。6.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同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對開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7.社會活力顯著增強,同時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諸多新課題。8.對外開放日益擴大,同時面臨的國際競爭日趨劇烈,興旺國家在經濟科技上占優勢的壓力長期存在,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增多,統籌國內開展和對外開放要求更高。十一、試述我國分“三步走〞根本實現現代化的經濟社會開展戰略?答:第一步,從1981年到199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從1991年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到達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國民生產總值再翻兩番,到達中等興旺國家水平,根本實現現代化。十二、如何理解“總體上到達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聯系和區別?如何理解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答:我國總體上實現的小康還是低水平、不全面、開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十七大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既與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精神相一致,又適應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它將引領我們在未來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并為到本世紀葉根本實現現代化的遠景目標奠定堅實的根底。十三、怎樣全面認識中國的社會主義改革?答:改革是解放生產力,是一場新的革命。它的實質和目標,是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我國生產力開展的經濟體制,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經濟體制,同時相應地改革政治體制和其他方面的體制,以實現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無論從解放生產力,還是從政策的重新選擇、體制的重新構建這個轉變的深刻性和廣泛性,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會生活和人們觀念變化的深刻性和廣泛性來說,改革都是一場新的革命,是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必由之路,是推動社會主義社會開展的直接動力。改革是一場革命,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開展。改革總的目的是要穩固社會主義制度,在社會主義制度下開展生產力。根據國際國內社會主義開展的正反兩方面經驗,可以得出兩條結論:一是不改革沒有出路,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改革;二是以改革為名,改變社會主義性質也沒有出路,必須堅持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中國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這是由改革所擔負的任務所決定的。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一場根本改變我國經濟和技術落后面貌,穩固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革命。這場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變落后的生產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變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開展的局部,改變上層建筑中不適應經濟根底變化的局部,改變一切不適應生產力開展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適應于現代化大經濟的需要。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的改革由農村拉開序幕。在農村改革取得成效的根底上,開始了以城市為重點的整個經濟體制的改革。1992年,黨的十四大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并由此加快了全面改革的進程,到20世紀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已經初步確立。在全面改革中,經濟體制改革是重點。經濟體制改革需要政治體制及其他體制改革的配合。科技、教育、文化體制等各個領域的改革也都有步驟、有秩序地全面展開,改革觸及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和各個層面。改革使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變化。它深刻改變了中國的面貌,極大改善了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顯著提升了中國社會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近3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開展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同堅決地推進改革和對外開放分不開的。目前我國改革仍然處于攻堅階段,要在體制創新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從根本上消除束縛經濟社會開展的體制性障礙,努力在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教育體制、科技體制、文化體制、衛生體制等方面的改革邁出新的步伐,還必須解決不少難度很大的深層次問題。改革是一項全新的事業,我們只能在干中學,在實踐中摸索,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把改革推向前進,為落實科學開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體制保障。十四、如何正確處理改革、開展、穩定之間的關系?答:改革是動力,開展是目的,穩定是前提。第一,保持改革、開展、穩定在動態中的相互協調和相互促進。第二,把改革的力度、開展的速度和社會可以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第三,把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作為處理改革、開展、穩定關系的重要結合點。二套1、把毛澤東思想正式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的會議是(

A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九大

D中共十大

2、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總方針是

(C

)

A又聯合又斗爭、以斗爭求團結

B一切經過統一戰線、一切服從統一戰線

C開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

D有理、有利、有節3、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主力軍是

(

C)

A工人階級

B知識分子

C農民階級

D民族資產階級

4、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是

(

B

)

A實現無產階級的領導權

B農民問題

C革命對象

D革命動力

5、以下著作中,毛澤東明確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的三大經濟綱領的是

(

D)

A?〈共產黨人〉發刊詞?

B?論策略?

C?新民主主義論?

D?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6、毛澤東提出關于社會主義社會根本矛盾學說的著作是

(

B

)

A?論十大關系?

B?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C?論人民民主專政?

D?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7、新民主義革命區別于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標志是

(

D)

A革命的動力

B革命的目標

C革命的對象

D革命的領導權

8、1942年延安整風運動的中心內容是

(A

)

A反對主觀主義

B反對黨八股

C反對宗派主義

D反對官僚主義

9、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是

(

B)

A土地革命、黨的建設、武裝斗爭

B武裝斗爭、統一戰線、黨的建設

C武裝斗爭、土地革命、統一戰線

D工人運動、農民運動、武裝斗爭10、從組織上確立了黨領導軍隊的原那么,成為建設無產階級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的重要開端的事件是

(B

)

A秋收起義

B三灣改編

C古田會議

D南昌起義

專業班級:

課程名稱:

第2

頁共3

頁二、多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1、毛澤東思想是(ABC

)

A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開展

B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與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那么和經驗總結

C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D是萬古不變的完美體系

E是毛澤東個人的獨創

2、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中間力量包括

(BCD

)

A小資產階級

B民族資產階級

C開明紳士

D地方實力派

E大地主大資產階級3、中國無產階級的特殊優點是

(

CDE

)

A不占有任何生產資料

B富有組織性和紀律性

C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

D與農民有著天然的聯系

E人數雖少,但比擬集中4、關于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以下說法正確的選項是

(

BC)

A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義和人民群眾的矛盾

C資產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

D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是一切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E地主階級與民族資產階級的矛盾5、近代中國資產階級領導的民主革命屢遭失敗的原因是

(

ABCD

)。

A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

B缺乏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

C沒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和革命綱領

D沒有發動廣闊人民群眾參加革命

E資產階級內部的勾心斗爭

6、新民主主義文化的根本特征是

(

ABCD

)

A無產階級領導的

B人民群眾的

C科學的

D民族的

E反帝反封建的7、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紅色政權能夠存在和開展的主觀條件有

(BC

)

A政治經濟開展的不平衡

B相當力量紅軍的存在

C共產黨組織的堅強有力和政策的正確

D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影響

E全國革命形勢的繼續開展

8、1951年底至1952年5月,在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中進行三反運動的主要內容有(BCD

)

A反行賄

B反貪污

C反浪費

D反官僚主義E反腐敗

專業班級:

課程名稱:

3頁共

3頁9、1956年后,中國社會的根本矛盾是

(

AB

)

A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矛盾

B上層建筑和經濟根底的矛盾

C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

D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10、標志著毛澤東實事求是思想形成的著作是

(

AB)

A?反對本本主義?

B?改造我們的學習?

C?整頓黨的作風?D?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

E?論聯合政府?

三、辨析題〔每題4分,共20分〕1、

毛澤東晚年的思想也是毛澤東思想。錯2、在中國民主革命統一戰線中,大資產階級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對象之一,因此,它始終是被排除在統一戰線之外的。錯3、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是一個具有革命性的階級。對4、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對5、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統一戰線包含著兩個聯盟,它們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樣的。錯四、簡答題〔20分〕1、新民主主義革命區別于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特征是什么?〔4分〕答:第一,新舊民主革命的根本區別是領導階級不同〔是無產階級而非資產階級〕。第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使中國有了徹底的革命綱領和正確的革命方法〕。第三,新民主主義革命有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和廣泛的群眾根底。第四,革命的前途問題也是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區別之一〔社會主義而非資本主義民主共和國〕。為什么說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5分〕答:第一,從時代特點和條件來看,五四運動發生在俄國十月革命以后,發生在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時代。第二,從領導力量上看,中國工人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臺,成為了運動的主力軍。第三,從領導力量上看,在五四運動中,已涌現出一批擁護十月革命的、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先進分子,成為運動的左翼和領導力量。中國紅色政權存在的原因?〔5分〕答:第一,中國的政治經濟開展不平衡。中國是一個政治經濟開展極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國,這一根本國情,是紅色政權能夠存在和開展的根本原因,第二,國民革命的政治影響及良好的群眾根底。這是紅色政權存在和開展的客觀條件。

第三,全國革命形勢繼續向前開展。這是紅色政權能夠存在和開展的又一客觀條件。第四,相當力量的正規紅軍的存在。這是紅色政權存在和開展的必要條件。第五,共產黨組織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不錯誤。這是保證紅色政權能夠長期存在和開展的最重要的主觀條件。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性質和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有利條件是什么?〔6分〕答:第一,政治上實現了全國大陸的解放和統一,建立了各級地方人民政權。第二,經濟上沒收了官僚買辦資本,建立了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第三,中國共產黨初步積累了利用和限制私營工商業,引導農民進行互助合作的實踐經驗。第四,二次世界大戰后歐亞一批國家先后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國際上形成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五、論述題〔每題15分,共30分〕1、

試述近代中國社會的根本國情和歷史任務。答:1〕、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日益成為統治中國的決定性力量。2〕、中國的封建勢力已經同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狼狽為奸,相互勾結,成為了帝國主義奴役近代中國的社會根底。3〕、封建時代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根底是被破壞了。但是,封建剝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階級對農民階級的剝削,不但依舊保持著,而且同買辦資本主義和高利貸資本的剝削結合在一起,在中國的社會經濟生活中,占著顯然的優勢。4〕、民族資本主義有了某些開展,并在中國政治的文化的生活中起了頗大的作用;但它并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5〕、由于中國是在許多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實行分裂、剝削政策,又由于小農經濟的廣泛存在,加之中國的地域擴大,造成了中國實際上長期的不統一,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開展表現出極端的不平衡。6〕、由于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中國廣闊人民群眾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以致大批破產,過著既饑寒交迫和毫無政治權利的生活,中國人民經濟上的貧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程度,是世界所少有的。兩大歷史任務:一是求是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試論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綱領。答:①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政治目標是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的民主共和國。第一,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國體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根底的,包括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其他反帝國主義反封建主義人民群眾在內的幾個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就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它與資產階級共和國和社會主義共和國在國體上不同〕。第二,新民主主義國家的政體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第三,新民主主義政治中既有社會主義因素,又有非社會主義因素,是一種過渡性的。②三大經濟綱領,即“沒收封建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沒收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立夫為首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所有,保護民族工商業〞。新民主主義國家經濟的指導方針是“必須緊緊地追隨著開展生產、繁榮經濟、公私兼顧、勞資兩利這個總目標〞。③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民族的、科學的、群眾的文化。

一、

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10分〕1.

毛澤東思想得到多方面的展開而得到成熟是在(

)。

A國民革命時期

B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C土地革命戰爭后期和抗日戰爭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2.

把毛澤東思想正式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的會議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九大

D中共十大

3.

人民民主專政政權的組織形式是

(

)

A政治協商會議制度

B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

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D參議會制度

4.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是

(

)。

A三民主義

B新三民主義

C毛澤東思想

D民粹主義

5.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的標志是

(

)。

A新文化運動

B辛亥革命

C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D五四運動

6.

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是

(

)。

A又聯合又斗爭、以斗爭求團結

B開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

C一切經過統一戰線、一切服從統一戰線

D有理、有利、有節7.

1951~1952年開展的"三反"運動的內容是

(

)。

A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

B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

C反貪污、反盜騙國家財產、反偷工減料

D反腐敗、反浪費、反官僚主義

8.

1956年4月,毛澤東提出我國開展科學、藝術的根本方針是

(

)。

A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B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C讓工農兵占領文化藝術舞臺

D打倒帝王將相、才子佳人

專業班級:

課程名稱:

第2

頁共4

頁9.

毛澤東提出"以蘇聯經驗為鑒戒,走自己的路"重要思想的著作是(

)。

A?新民主主義論?

B?論人民民主專政?

C?論十大關系?

D?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

10.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解決黨內重大問題的會議是

(

)。

A洛川會議

B瓦窯堡會議

C遵義會議

D中共七大

二、

多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1.

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是

(

)

A事實求是

B群眾路線

C獨立自主

D批評與自我批評

E理論聯系實際2.

探索中國工業化道路,必須正確處理的關系有

(

)

A農業、輕工業與重工業的關系

B沿海工業與內地工業的關系

C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關系

D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系

E中央與地方的關系3.

以下矛盾中屬于人民內部矛盾的是

(

)

A工人階級內部的矛盾

B工農兩個階級之間的矛盾

C工人、農民同知識分子之間的矛盾

D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同民族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

E民族資產階級內部的矛盾

4.

建國初期在全國解決土地問題以后,國內的主要矛盾是

(

)。

A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

B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

C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根底和上層建筑的矛盾

D人民群眾同國民黨剩余勢力、地主階級和帝國主義勢力的矛盾

E人民對經濟文化生活的要求與社會不能滿足人民經濟文化生活的矛盾5.

新民主主義的經濟形態包括

(

)

A國營經濟

B合作社經濟

C個體經濟

D私人資本主義經濟

E國家資本主義經濟6.

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是(

)

專業班級:

課程名稱:

3頁共

4頁A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

B封建主義和人民群眾的矛盾

C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

D農民階級與民族資產階級的矛盾

E地主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7.

1942年延安整風運動的主要內容有

(

)

A反對主觀主義

B反對宗派主義

C反對官僚主義

D反對黨八股

E反對腐敗8.

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總結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主要法寶有

(

)

A土地革命

B武裝斗爭

C統一戰線

D黨的建設

E革命根據地

9.

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等文中,詳細論述了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的根本原因,主要是

(

)。

A國際上,帝國主義不允許

B在國內,大地主大資產階級不允許

C中國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不允許

D中國民族資產階級自身的軟弱性和妥協性

E中國工人階級的力量太大10.近代中國資產階級領導的民主革命屢遭失敗的原因是

(

)。

A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

B缺乏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

C沒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和革命綱領

D沒有發動廣闊人民群眾參加革命

E資產階級內部的勾心斗爭

三、

判斷題〔每題4分,共20分〕1.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要"一切經過統一戰線","一切服從統一戰線"。2.毛澤東思想就是毛澤東個人的思想。3.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根底之間的矛盾,因此必須通過社會主義革命來解決。4.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工人階級同民族資產階級仍然存在著對抗性的矛盾,因此,屬于敵我矛盾的范疇。5.黨的群眾路線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四、

簡答題〔共20分〕1.如何實現無產階級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權?〔5分〕

專業班級:

課程名稱:

4頁共4

頁2.民主革命時期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中華民族的兩大歷史任務是什么?〔4分〕3.毛澤東思想這一科學體系包含著哪幾個局部?〔6分〕4.如何實現把思想建設放在黨的建設的首位?〔5分〕五、

論述題〔每題15分,共30分〕1.試論述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2.建立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什么?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10分〕1、以下著作中,被認為是中國共產黨人第一篇反對教條主義的重要文獻的是(

)

A

?井岡山的斗爭?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

D?反對本本主義?2、把毛澤東思想正式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的會議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九大

D中共十大

3、毛澤東思想初步形成于(

)

A國民革命時期

B土地革命前、中期

C抗日戰爭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

4、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是

(

)

A實現無產階級的領導權

B農民問題

C革命對象

D革命動力

5、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的標志是

(

)

A新文化運動

B辛亥革命

C五四運動

D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6、新民主義革命區別于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標志是

(

)

A革命的動力

B革命的目標

C革命的對象

D革命的領導權

7、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總方針是

(

)

A又聯合又斗爭、以斗爭求團結

B一切經過統一戰線、一切服從統一戰線

C開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

D有理、有利、有節8、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標志著中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入

(

)

A社會主義社會

B資本主義社會

C新民主主義社會

D共產主義社會9、1974年2月,毛澤東在會見贊比亞總統卡翁達時提出的重要觀點是

(

)

A關于和平共處五項原那么的觀點

B關于美帝國主義是紙老虎的觀點

C關于三個世界劃分的觀點

D關于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社會根本矛盾的觀點

10、毛澤東在以下哪篇文章中提出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著名論斷

A?改造我們的學習?

B?整頓黨的作風?

C?反對黨八股?

D?反對本本主義?

專業班級:

課程名稱:

第2

頁共

3頁二、多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1、毛澤東思想是(

)

A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開展

B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與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那么和經驗總結

C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D是萬古不變的完美體系E是毛澤東個人的獨創

2、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是

(

)

A事實求是

B群眾路線

C獨立自主

D批評與自我批評

E理論聯系實際3、毛澤東提出在科學文化領域內,實行的根本方針是

(

)

A百花齊放

B百家爭鳴

C古為今用

D洋為中用

E改革開放4、1951年底至1952年5月,在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中進行三反運動的主要內容有(

)

A反行賄

B反貪污

C反浪費

D反官僚主義E反腐敗

5、我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采取由低級到高級的國家資本主義的過渡形式有(

)

A委托加工、方案訂貨

B委托經銷代銷

C統購包銷D公私合營

E全行業公私合營

6、1942年延安整風運動的主要內容有

(

)

A反對主觀主義

B反對宗派主義

C反對官僚主義

D反對黨八股

E反對腐敗7、新民主主義的經濟綱領是

(

)

A沒收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

B沒收官僚資本歸新民主主義國家所有

C保護民族工商業

D平均地權

E從肉體上消滅富農8、毛澤東指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是

(

)

A民族資產階級

B帝國主義

C買辦資產階級

D封建主義

E小手工業者9、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等文中,詳細論述了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的根本原因,主要是

(

)

A國際上,帝國主義不允許

B在國內,大地主大資產階級不允許

C中國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不允許

D中國民族資產階級自身的軟弱性和妥協性專業班級:

課程名稱:

第3

頁共

3頁E中國工人階級的力量太大10、關于新文化運動,以下說法正確的選項是(

)

A是一場偉大的思想啟蒙運動

B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C給封建專制主義和封建禮教以前所未有的沖擊

D為西方的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傳入敞開了大門

E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引進與傳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三、辨析題〔共20分〕1、毛澤東晚年的思想也是毛澤東思想。2、國民革命失敗后,民族資產階級退出了革命營壘,與大資產階級一起掌握了國家政權,因此,它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3、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統一戰線包含著兩個聯盟,它們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樣的。4、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結束,實現了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

5、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四、簡答題〔共20分〕1、毛澤東思想走向成熟的原因?2、人民民主專政理論的根本點?3、中國紅色政權存在的原因?4、過渡時期總路線提出的歷史必然性?五、論述題〔共30分〕1、社會主義改造完成的歷史意義是什么?2、農村包圍城市革命新道路開辟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10分〕1、毛澤東思想得到多方面的展開而得到成熟是在(

)

A

國民革命時期

B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C土地革命戰爭后期和抗日戰爭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2、把毛澤東思想正式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的會議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九大

D中共十大

3、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主力軍是

(

)

A工人階級

B知識分子

C農民階級

D民族資產階級

4、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是

(

)

A實現無產階級的領導權

B農民問題

C革命對象

D革命動力

5、以下著作中,毛澤東明確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的三大經濟綱領的是

(

)

A?〈共產黨人〉發刊詞?

B?論策略?

C?新民主主義論?

D?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6、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的標志是

(

)

A新文化運動

B辛亥革命

C五四運動

D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7、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總方針是

(

)

A又聯合又斗爭、以斗爭求團結

B一切經過統一戰線、一切服從統一戰線

C開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

D有理、有利、有節8、1942年延安整風運動的中心內容是

(

)

A反對主觀主義

B反對黨八股

C反對宗派主義

D反對官僚主義

9、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是

(

)

A土地革命、黨的建設、武裝斗爭

B武裝斗爭、統一戰線、黨的建設

C武裝斗爭、土地革命、統一戰線

D工人運動、農民運動、武裝斗爭10、我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

(

)

A和平贖買

B國家資本主義

C利用、限制、改造

D團結批評團結

專業班級:

課程名稱:

2頁共3

頁二、多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1、毛澤東思想是(

)

A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開展

B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與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那么和經驗總結

C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D是萬古不變的完美體系

E是毛澤東個人的獨創

2、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是(

)

A理論聯系實際B批評與自我批評

C實事求是D群眾路線

E獨立自主3、中國無產階級的特殊優點是

(

)

A不占有任何生產資料

B富有組織性和紀律性

C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

D與農民有著天然的聯系

E人數雖少,但比擬集中4、關于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以下說法正確的選項是

(

)

A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義和人民群眾的矛盾

C資產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

D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是一切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E地主階級與民族資產階級的矛盾5、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等文中,詳細論述了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的根本原因,主要是

(

)

A國際上,帝國主義不允許

B在國內,大地主大資產階級不允許

C中國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不允許

D中國民族資產階級自身的軟弱性和妥協性

E中國工人階級的力量太大6、新民主主義文化的根本特征是

(

)

A無產階級領導的

B人民群眾的

C科學的

D民族的

E反帝反封建的7、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紅色政權能夠存在和開展的主觀條件有

(

)

A政治經濟開展的不平衡

B相當力量紅軍的存在

C共產黨組織的堅強有力和政策的正確

D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影響

E全國革命形勢的繼續開展

8、建國后,國家對私人資本主義采取的贖買政策有

(

)

A"四馬分肥"

B定息

C公私合營

專業班級:

課程名稱:

第3

頁共3

頁D全行業公私合營

E委托加工、方案訂貨、統購統銷

9、1956年后,中國社會的根本矛盾是

(

)

A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矛盾

B上層建筑和經濟根底的矛盾

C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

D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10、標志著毛澤東實事求是思想形成的著作是

(

)

A?反對本本主義?

B?改造我們的學習?

C?整頓黨的作風?D?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

E?論聯合政府?

三、辨析題〔每題4分,共20分〕1、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是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2、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3、建國初期,我國的國營經濟主要是通過沒收官僚資本和民族資本建立的。4、在中國民主革命統一戰線中,大資產階級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對象之一,因此,它始終是被排除在統一戰線之外的。5、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統一戰線包含著兩個聯盟,它們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樣的。四、簡答題〔20分〕1、新民主主義革命區別于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特征是什么?〔4分〕2、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人民民主專政與無產階級專政有什么相同和不同?〔5分〕3、人民軍隊建設的根本原那么是什么?〔5分〕4、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有利條件是什么?〔6分〕五、論述題〔每題15分,共30分〕1、

試述近代中國社會的根本國情和歷史任務。2、

試論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綱領。

答案:一、CACAD

CAABA二、1、ABC

2、CDE

3、BCDE

4、ABD

5、ABCD

6、ABCD7、BC

8、AB

9、AB

10、AD三、1、錯

2、對

3、錯

4、錯

5錯四、1、答:第一,新舊民主革命的根本區別是領導階級不同〔是無產階級而非資產階級〕。第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使中國有了徹底的革命綱領和正確的革命方法〕。第三,新民主主義革命有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和廣泛的群眾根底。第四,革命的前途問題也是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區別之一〔社會主義而非資本主義民主共和國〕。

2、

2、答:相同:二者都是工人階級及其政黨領導的,都以工農聯盟為根底,都是為社會主義的開展提供政治保證。不同:人民的范疇不同和專政對象不同。3、答:〔1〕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通過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的領導來實現的。〔2〕在共產黨的絕對領導下,人民軍隊執行“緊密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效勞〞這個宗旨。〔3〕人民軍隊的各項建設需要強有力的政治工作作為保障。人民軍隊政治工作的根本原那么是官兵一致、軍民一致、瓦解敵軍和寬待俘虜,人民軍隊政治工作的方法上實行政治、經濟和軍事三大民主。4、答:第一,政治上實現了全國大陸的解放和統一,建立了各級地方人民政權。第二,經濟上沒收了官僚買辦資本,建立了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第三,中國共產黨初步積累了利用和限制私營工商業,引導農民進行互助合作的實踐經驗。第四,二次世界大戰后歐亞一批國家先后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國際上形成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五、1、答:根本國情:1〕、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日益成為統治中國的決定性力量。2〕、中國的封建勢力已經同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狼狽為奸,相互勾結,成為了帝國主義奴役近代中國的社會根底。3〕、封建時代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根底是被破壞了。但是,封建剝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階級對農民階級的剝削,不但依舊保持著,而且同買辦資本主義和高利貸資本的剝削結合在一起,在中國的社會經濟生活中,占著顯然的優勢。4〕、民族資本主義有了某些開展,并在中國政治的文化的生活中起了頗大的作用;但它并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5〕、由于中國是在許多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實行分裂、剝削政策,又由于小農經濟的廣泛存在,加之中國的地域擴大,造成了中國實際上長期的不統一,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開展表現出極端的不平衡。6〕、由于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中國廣闊人民群眾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以致大批破產,過著既饑寒交迫和毫無政治權利的生活,中國人民經濟上的貧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程度,是世界所少有的。歷史任務:一是求是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2、答:①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政治目標是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的民主共和國。第一,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國體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根底的,包括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其他反帝國主義反封建主義人民群眾在內的幾個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就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它與資產階級共和國和社會主義共和國在國體上不同〕。第二,新民主主義國家的政體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第三,新民主主義政治中既有社會主義因素,又有非社會主義因素,是一種過渡性的。②三大經濟綱領,即“沒收封建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沒收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立夫為首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所有,保護民族工商業〞。新民主主義國家經濟的指導方針是“必須緊緊地追隨著開展生產、繁榮經濟、公私兼顧、勞資兩利這個總目標〞。③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民族的、科學的、群眾的文化。一、判斷題〔每題6分,共30分〕1、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根底之間的矛盾,因此必須通過社會主義革命來解決。2、毛澤東思想就是毛澤東個人的思想。3、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要"一切經過統一戰線","一切服從統一戰線"。4、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工人階級同民族資產階級仍然存在著對抗性的矛盾,因此,屬于敵我矛盾的范疇。5、黨的群眾路線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

二、簡答題〔共40分〕1、如何實現無產階級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權?2、民主革命時期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中華民族的兩大歷史任務是什么?3、新民主主義革命區別于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特征是什么?4、如何實現把思想建設放在黨的建設的首位?5、述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6、為什么說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三、論述題〔每題15分,共30分〕簡1、近代中國的根本國情是什么?2、建立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什么?

答案:一、辨析

1、錯。2、錯。3、錯。4、錯。5、錯。二、簡答1、答:第一,新舊民主革命的根本區別是領導階級不同〔是無產階級而非資產階級〕。第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使中國有了徹底的革命綱領和正確的革命方法〕。第三,新民主主義革命有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和廣泛的群眾根底。第四,革命的前途問題也是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區別之一〔社會主義而非資本主義民主共和國〕。

2、答:主要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群眾的矛盾,帝國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兩大歷史任務:一是求是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

3、答:首先,中國無產階級的領導權必須通過自己的政黨——中國共產黨才能實現。其次,無產階級在與資產階級的統一戰線中,必須堅持領導權,實行獨立自主和又團結又斗爭的方針。再次,掌握強大的革命武裝,是保證無產階級掌握革命領導權的堅強保證。

4、答:首先,必須普遍深入地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要有的放矢地進行理論學習。其次,要充分發揮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再次,整風是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的最好形式。整風運動的方針:“懲前毖后,治病救人〞。通過團結——批評——團結,到達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團結同志的目的。

5、答:①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開展。②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與建設的正確理論原那么和經驗總結。③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6、答:第一,從時代特點和條件來看,五四運動發生在俄國十月革命以后,發生在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時代。第二,從領導力量上看,中國工人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臺,成為了運動的主力軍。第三,從領導力量上看,在五四運動中,已涌現出一批擁護十月革命的、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先進分子,成為運動的左翼和領導力量。三、論述1、答:1〕、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日益成為統治中國的決定性力量。2〕、中國的封建勢力已經同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狼狽為奸,相互勾結,成為了帝國主義奴役近代中國的社會根底。3〕、封建時代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根底是被破壞了。但是,封建剝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階級對農民階級的剝削,不但依舊保持著,而且同買辦資本主義和高利貸資本的剝削結合在一起,在中國的社會經濟生活中,占著顯然的優勢。4〕、民族資本主義有了某些開展,并在中國政治的文化的生活中起了頗大的作用;但它并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5〕、由于中國是在許多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實行分裂、剝削政策,又由于小農經濟的廣泛存在,加之中國的地域擴大,造成了中國實際上長期的不統一,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開展表現出極端的不平衡。6〕、由于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中國廣闊人民群眾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以致大批破產,過著既饑寒交迫和毫無政治權利的生活,中國人民經濟上的貧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程度,是世界所少有的。

2、答:必要性:首先,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階級結構具有特殊性。中國社會的階級結構是兩頭小、中間大,無產階級、地主階級和大資產階級都只占人口的少數,而占全國人口絕大數的是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以及其他中間階級,在革命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其次,中國革命的敵人雖強大,但其內部存在劇烈的甚至是不可克服的矛盾,敵人內部的分裂就給了我們一些時機,爭取聯合一些哪怕是臨時的、動搖的同盟者,也是對主要敵人的打擊。最后,中國革命的長期性、殘酷性和不平衡性決定了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的必要性。中國革命面對的敵人異常強大。在近代中國,革命的主要敵人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國際帝國主義在破壞中國革命的問題上相互勾結,具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性;封建地主階級和大資產階級雖說人數不多,但它們畢竟掌握著全國政權。這些勢力相互勾結,構成反革命同盟,殘酷鎮壓革命,造成中國革命的殘酷性和長期性。同時,中國社會政治經濟開展的不平衡,導致了中國革命開展的不平衡性。可能性:首先,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是近代世界矛盾的焦點。內部、外部的矛盾錯綜復雜。其次,中國近代社會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這一條件決定了最大的壓迫是民族壓迫,這也就決定了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可以把一切不甘心受帝國主義奴役的人們團結在自己周圍,結成包括全中華民族絕大多數人口在內的最廣泛的統一戰線。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10分〕1、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根本動力是

(

)

A

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

B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小資產階級

C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

D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以及大地主大資產階級中的英美派2、新民主主義國家的政體是

(

)

A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

B議會制

C委員會制

D政治協商制

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中心內容是

(

)

A沒收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歸國家所有

B沒收四大家族的官僚資本歸新民主主義國家所有

C沒收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

D保護民族工商業

4、新民主主義社會屬于

(

)

A資本主義體系

B民主主義體系

C社會主義體系

D共產主義體系

5、新民主義革命區別于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標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