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原文譯文評析及作者簡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仗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1秋高:秋深
2三重茅:幾層茅草。三,表示多數。
3塘坳:低洼積水的地方。
4掛罥(juàn):懸掛。
5忍能:怎能
6入竹去:跑進竹林。
7俄頃:不久,頃刻之間。秋天漠漠:秋季的天空濃云密布,一下子就昏暗下來了。
8布衾(qīn):棉被。
9嬌兒惡臥踏里裂:指稚子睡覺時雙腳亂蹬,把被里都蹬了;惡臥,睡相不好。
10床頭屋漏無干處:整個房子都沒有干的地方了;屋漏,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開天窗,陽光便此后照射,“床頭屋漏〞泛指整個屋子。
11雨腳如麻:形容雨水密集。雨腳:雨點
喪亂:戰亂,指安史之亂
12何由徹:怎樣才能熬到天亮呢?(如何挨到天亮)徹,通,這里指徹夜、通宵的意思。
13安得:如何能得到。
14大庇(bì):全部遮蓋、保護起來。庇:遮掩、保護。寒士:士本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處當是泛言貧寒的人們。
15漠漠:陰沉縹緲的樣子(烏云密布的樣子)
16突兀:高聳的樣子
17見(xiàn):同“現〞,出現。
八月秋深,狂風怒號,(風)卷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懸掛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落到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竟忍心這樣當面作賊搶東西,毫無顧忌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喝止不住,只好回來,拄著拐杖,自己嘆息。
一會兒風停了,天空中烏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灰蒙蒙的,逐漸黑下來。布被蓋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鐵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整個屋子都沒有干地方了,但雨還是像下垂的垂線一樣密集并下個不停。自從安史之亂以來,睡眠的時間很少,長夜漫漫,屋漏床濕,怎能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萬間寬大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個個都開顏歡樂,(房子)不為風雨中所動搖,穩定得像山一樣!唉!什么時候眼前出現這樣高聳的房屋,(即使)唯獨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凍而死也甘心!
賞析1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杜甫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過上了暫時安定的生活。但這種表面上的安逸,掩飾不住他的貧苦,更不能沖淡他那一貫的憂國憂民情懷。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場暴風雨襲擊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從浪漫的隱居生活中敲醒,讓他面對現實,讓他憂思,于是寫下了這首詩。
詩以描述開篇,完全是寫實的手法。先寫秋風的威力,“怒號〞是其聲勢,卷走屋上茅草是其“戰績〞;再寫自己無可奈何的情狀,面對這大自然的強者,只好任其所為,眼看著自己的茅草渡江而去,高飛的掛在了樹梢,低徊的沉到了塘坳。
面對大自然的暴力,詩人表現得較為寧靜,甚至還有幾分耐心去欣賞它。但面對頑童的“趁風打劫〞,他卻真的動了肝火。它如實地寫出了自己的失態,是那樣率真。與其說他是在和孩子們生氣,不如說他是在和自己生氣。他恨自己老邁年高,生活無依,一事無成,于國于家都沒什么用了??赡苓€深責自己缺乏修養,和小孩子們一般計較??傊棺浦?,他轉為沉靜,漸而苦苦地思考。
大風過后,黑云涌來,不用說,秋雨是不請自來的了。詩人收回自己的視線,不再關注大自然的風云變化,而把心神集中在自己賴以生存的茅屋里。多年的貧困,多年的流離失所,他甚至做不起一床被子,而就是那床冰冷似鐵的被子,也讓睡覺不老實的孩子蹬破了。滿屋漏雨,沒有干爽的地方,可是秋雨卻不管不顧地下個不停。這是怎樣的生活啊!長夜漫漫,詩人失眠了。而“自經喪亂〞,已不知有過多少個這樣的夜晚,灑淚沾襟又有什么用呢?
突然,詩人從深思中振作起來,發出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呼喊。這時,理想戰勝了現實,意志戰勝了嘆息。雖然他現在缺少“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居處,但是,假如眼前突現這樣的房屋,能夠溫暖天下寒士,他寧可獨守茅屋,受凍而死!這是怎樣的一種情懷呢?這是一種飽覽民生疾苦、體察人間冷暖的濟世情懷,就像他在兵荒馬亂中寫“三吏〞“三別〞一樣。
這是一首歌行體的古詩,連續的韻腳變換表達了“歌〞的特點,單行散句乃至長短句的錯落搭配,又表達了“行〞的動感。正由于有了現實的觸動,有了內心的渴望,詩句才能這樣不假修飾,從胸臆中自然涌現。全詩先敘事,后討論抒情,既寫了詩人貧苦甚至惱羞成怒的窘狀,也表達了詩人博大寬廣的胸懷,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賞析2
這首詩可分為三節。第一節五句,句句押韻,“號〞、“茅〞、“郊〞、“梢〞、“坳〞五個開口呼的平聲韻腳傳來陣陣風聲?!鞍嗽虑锔唢L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起勢迅猛?!帮L怒號〞三字,音響宏大,讀之如聞秋風吼叫。一個“怒〞字,把秋風擬人化,從而使下一句不僅富有動作性,面且富有濃烈的感情色調。詩人好不簡單蓋了這座茅屋,剛剛定居下來,秋風卻有意同他作對似的,怒吼而來,卷起層層茅草,怎能不使詩人萬分焦慮?“茅飛渡江灑江郊〞的“飛〞字緊承上句的“卷〞字,“卷〞起的茅草沒有落在屋旁,卻隨風“飛〞走,“飛〞過江去,然后分散地、雨點似地“灑〞在“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很難弄下來;“下者飄轉沉塘坳〞,也很難收回來?!熬悫暋ⅰ帮w〞、“渡〞、“灑〞、“掛罥〞、“飄轉〞,一個接一個的動態不僅組成一幅幅顯明的圖畫,而且緊緊地牽動詩人的視線,撥動詩人的心弦。詩人的高明之處在于他并沒有抽象地抒情達意,而是寓情意于客觀描寫之中。我們讀這幾句詩,明顯看見一個衣衫單薄、破舊的干瘦老人拄著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著怒吼的秋風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層又一層地卷了起來,吹過江去,稀里嘩啦地灑在江郊的各處;而他對大風破屋的焦灼和怨憤之情,也不能不激起我們心靈上的共鳴。
其次節五句。這是前一節的發展,也是對前一節的補充。前節寫“灑江郊〞的茅草無法收回。是不是還有落在平地上可以收回的呢?有的,然而卻被“南村群童〞抱跑了!“欺我老無力〞五字宜著眼。假如詩人不是“老無力〞,而是年當壯健有氣力,自然不會受這樣的欺侮?!叭棠軐γ鏋楸I賊〞,意謂竟然忍心在我的眼前做盜賊!這不過是表現了詩人因“老無力〞而受欺侮的憤懣心情而已,決不是真的給“群童〞加上“盜賊〞的罪名,要告到官府里去辦罪。所以,“唇焦口燥呼不得〞,也就無可奈何了。用詩人《又呈吳郎》一詩中的話說,這正是“不為困窮寧有此〞!詩人假如不是十分困窮,就不會對大風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群童〞假如不是十分困窮,也不會冒著狂風抱那些并不值錢的茅草。這一切,都是結尾的伏線?!鞍驳脧V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崇高愿望,正是從“四海困窮〞的現實基礎上產生出來的。
“歸來倚杖自嘆息〞總收一、二兩節。詩人大約是一聽到北風狂叫,就擔憂蓋得不夠厚實的茅屋發生危險,因而就拄杖出門,直到風吹屋破,茅草無法收回,這才無可奈何地走回家中?!耙姓权?,當然又與“老無力〞照應。“自嘆息〞中的“自〞字,下得很沉痛!詩人如此不幸的遭遇只有自己嘆息,未引起別人的可憐和幫助,則世風的澆薄,就意在言外了,因而他“嘆息〞的內容,也就十分深廣!當他自己風吹屋破,無處容身,得不到別人的可憐和幫助的時候,明顯聯想到類似境遇的無數窮人。
第三節八句,寫屋破又遭連夜雨的苦況。“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兩句,用飽蘸濃墨的大筆渲染出暗淡愁慘的氣氛,從而襯托出詩人暗淡愁慘的心境,而密集的雨點即將從漠漠的秋空灑向地面,已在預料之中?!安剪蓝嗄昀渌畦F,嬌兒惡臥踏里裂〞兩句,沒有窮困生活體驗的是寫不出來的。值得注意的是這不僅是寫布被又舊又破,而是為下文寫屋破漏雨蓄勢。成都的八月,天氣并不“冷〞,正由于“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所以才感到冷?!白越泦蕘y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兩句,一縱一收。一縱,從眼前的境遇擴展到安史之亂以來的種種痛楚經歷,從風雨飄搖中的茅屋擴展到戰亂頻仍、殘缺不堪的國家;一收,又回到“長夜沾濕〞的現實。憂國憂民,加上“長夜沾濕〞,怎能入睡呢?“何由徹〞和前面的“未斷絕〞照應,表現了詩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而這種心情,又是屋破漏雨、布衾似鐵的艱難境遇激發出來的。于是由個人的艱難境遇聯想到其他人的類似境遇,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過渡到全詩的結尾。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間用九字句,句句蟬聯而下,而表現闊大境界和高興情感的詞兒如“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歡顏〞、“安如山〞等等,又聲音響亮,從而構成了鏗鏘有力的節奏和奔騰前進的氣勢,恰切地表現了詩人從“床頭屋漏無干處〞、“長夜沾濕何由徹〞的痛楚生活體驗中迸發出來的奔放的激情和炎熱的希望。這種奔放的激情和炎熱的希望,詠歌之不足,故嗟嘆之,“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詩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現得淋漓盡致。〖更多資源在“中學數學網〞:http://.〗
體裁:詩
類別:唐詩
年代:唐
:杜甫
小傳:
杜甫(公元712--770),漢族,字子美,河南鞏縣(今鄭州鞏義)人,世稱杜工部、杜拾遺,自號少陵野老,是我國唐代宏偉的現實主義詩人,為國為民,英年早衰,詩圣,世界文化名人,與李白并稱“李杜〞。杜甫祖籍襄陽(今湖北襄樊市),遠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乃祖為初唐詩人杜審言,杜甫本人出生于河南鞏縣(今鄭州鞏義)。杜甫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亂、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后世尊稱為“詩圣〞。杜甫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好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譬如“三吏〞和“三別〞,并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