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側枝匐燈蘚不同種植年限下越冬若蚜的成活率,昆蟲學論文側枝匐燈蘚(Plagiomniummaximoviczii(Lindb)T.kop)是倍蚜蟲優良的冬寄主,屬于提燈蘚科(Mniaceae),它能匍匐生長的特性在自然環境中能為越冬若蚜提供理想安全的越冬環境。在實際生產中,側枝匐燈蘚除了人為的仿生遮光、水分管理,一般也是以自然生長形式為主。側枝匐燈蘚不同生長時長所構成的環境對若蚜越冬產生不同影響,我們比擬了側枝匐燈蘚不同種植年限下越冬若蚜的成活率,以期為人工養殖角倍蚜蟲提供有效途徑。1、試驗地大概情況試驗地設在張家界永定區三家館林場倍盛公司五倍子基地,基地屬半陰半陽緩坡地,具有相對的陰濕小環境,適宜側枝匐燈蘚生長。該地海拔556m,年均溫度16.1℃,年均日照時數1447.3h,年均降雨量1396.5mm,相對濕度81%。2、材料與方式方法2.1試驗材料2018年8月19日在基地內準備了用竹片做成的50cm50cm載體30個,2020年、2020年各10個,10個載體為一組。6m2m遮陽率70%的遮陽網3組,2020年、2020年各1組。1.9m0.03m楠竹料支撐弓21個,2020年、2020年各7個。一年生以上無雜質側枝匐燈蘚3kg,每組1kg。2.2試驗方式方法2.2.1苔蘚種植(1)苔蘚選擇。2018年8月19日進行初次苔蘚栽培試驗,采用一年生以上具有老枝的側枝匐燈蘚作為母蘚。因老枝比新枝的萌發率高,所以在實際操作中要積極選用老枝。(2)蘚圃準備。整地:把地整成呈淺V形廂面,廂面要平整。和置稀泥:竹笆載體上放置用砂壤土與水和成的稠泥漿。從表層下10cm處取土為宜,不用表層或深層土。用平板工具把稀泥整平滑實,形狀為中間稍突出、四周較低的拱形狀。栽植苔蘚:把苔蘚細分成0.6cm0.8cm網狀分布在載體泥地上,整盤分布好后,用手沾水適當拍苔蘚,以能與廂面稀泥有機結合為宜,不要使苔蘚深陷。每組栽培好10盤后,插上支撐弓,用遮陽網及時遮陽并將遮陽網覆蓋固定在支撐弓上。(3)實驗對照組設計。A組3組分別為2018、2020、2020年當年栽培苔蘚;B、C組苔蘚種植年限自栽培日起至實驗完成(見表1)。2.2.2蘚圃蚜蟲管理(1)放置秋遷蚜。2018年10月6日對A、B、C三組苔蘚人工施放秋遷蚜,采收個頭較大的角倍作為種倍,在室內窗臺邊覆蓋塑料膜,膜稍寬于窗面,下垂至地面做一寬20cm、長稍寬于窗面、深15cm的網兜,把采摘的種倍放在靠近網兜的地面上,下午16時后,把收集來的秋遷蚜用量杯稱重后,每組放入一樣數量的蚜蟲,每m2約放入5萬頭蚜蟲。放置時,苔蘚上不能有蓄水或露水。(2)春遷蚜蟲收集。利用蚜蟲趨光性收集蚜蟲。每個實驗組用3層遮陽網在支撐弓的原遮陽網上覆蓋,兩頭留采光,采光處用7#塑料薄膜做成封閉的收蟲門,門內下垂薄膜做成深10cm、寬15cm、長等同蘚圃廂寬的兜狀坑樣。(3)蚜蟲檢測。用1m2的輕材質方格在蘚圃隨機10批次抽樣,以平均每cm2蟲口數斷定每m2蟲口數。越冬若蚜檢測要在若蚜穩定進入越冬生活后進行,以有效越冬蟲口數為實驗基準,有效基準數是指正確寄生在蘚枝中上部葉腋部位的若蚜。3、結果與分析3.1側枝匐燈蘚生常年限對蚜蟲成活率的影響蚜蟲抽檢數據統計結果見表2。由表2能夠看出,當年種植的A組苔蘚,無墊絮層,生長情況適宜蟲居,其上蚜蟲越冬成活率達45%。而B組苔蘚2020年10月施放秋遷蚜時,苔蘚雜蘚多發,蘚枝老化程度較高,底層有部分老化蘚枝成薄墊絮層,蚜蟲越冬蟲口數較A組有明顯下降,越冬成活率為36%。C組蘚枝到2020年10月施放秋遷蚜時,蘚枝老化程度更高層次,墊層成較厚海綿絮狀,蚜蟲越冬成活率僅有15%。經觀察,C組苔蘚上層中新枝在角倍蚜正常越冬需求特性下,不能有效貼近泥土,增加了蚜蟲越冬生活風險。采用一樣的管理措施,苔蘚枯燥失水系數增大,呈不穩定性,陰雨連綿期不能依靠基質調控水分,對蓄水的調控疏散能力降低,越冬若蚜的營養供給和蟲居環境因而遭到嚴重影響,同A組比照,蚜蟲越冬成活率下降了30%。3.2蚜蟲定居數、越冬成活數及越冬成活率比擬由表2可知,苔蘚栽培時長234天的A、B、C組,5次收蟲均數為171.8袋蚜蟲,每m2苔蘚收蟲13773頭,若蚜越冬成活率為45%;苔蘚栽培時長600天的B、C組,若蚜有效越冬均數2.265萬頭/m2,平均收蟲103.5袋,每m2苔蘚收蟲8280頭,若蚜越冬成活率為36%,此有效越冬率基數明顯小于A組;苔蘚栽培時長965天的C組,蚜蟲有效越冬數2.2萬頭/m2,同比A組降低0.8萬頭/m2,總收蟲42袋,每m2苔蘚收蚜蟲3360頭,若蚜越冬成活率僅15%,同比A組降低了30%。栽培時長234天的苔蘚,每m2苔蘚收蟲同比栽培時長600天的苔蘚多5493頭,同比栽培時長965天的苔蘚多10413頭;栽培時長600天的苔蘚,每m2苔蘚收蟲同比栽培時長965天的苔蘚多4920頭,蚜蟲越冬成活率同比提高21%。4、結論與討論(1)苔蘚栽培時長直接決定蚜蟲的越冬成活率。當年8月栽培的側枝匐燈蘚到10月新枝萌發程度適宜,苔蘚生發基本滿盤,雜質少,中新枝長約2cm左右;10月放蟲抽樣為5萬頭/m2苔蘚,有效越冬檢測為3萬頭/m2苔蘚。B組和同步的C組栽培苔蘚時長一年多后,雜蘚多,下層有薄老化絮層,總枝長約4.5cm,中新枝條約2.5cm,中間薄絮層對蘚葉貼近泥土產生了隔膜,對蚜蟲順利越冬造成了一定影響。C組栽培苔蘚時長兩年多后,苔蘚老化的絮狀厚度較厚,連續雨天時,露珠構成的小蓄水點包裹若蚜生活的蠟球經久不散,沒有貼近泥土,泥土和竹木基質對葉腋部位的蓄水調節基本為零。以上原因對若蚜順利越冬產生了很大影響,進而導致越冬若蚜大量死亡,是蚜蟲越冬成活率大幅下降的直接原因。(2)保持苔蘚對水分的需求,及時為苔蘚提供遮蔭環境,保持其生物學特性對陰濕環境的需求,對蚜蟲越冬成活率有直接影響。把苔蘚的生長期控制在50天左右,雜蘚生發較少,苔蘚枝長大約1.8cm左右,苔蘚覆蓋率90%時,蚜蟲適宜密度寄生苔蘚到達理想條件,界定為苔蘚最佳同步秋遷蚜時段。控制栽培期限后,苔蘚枝條老化程度低,苔蘚貼近泥土匍匐生長的生物學特性得到充分利用,既保濕利于苔蘚正常生長,為蚜蟲提供隱蔽生境,又能通過基質輔助積極調控蓄水,為蚜蟲提供了良好的蟲居條件,直接有效提高若蚜的越冬成活率。(3)在秋遷蚜施放初期,蜘蛛等天敵在苔蘚上非常活潑踴躍,造成了秋遷蚜的大量死亡,不得已只要根據情況臨時提高施放的蟲口數,造成人工勞動強度的相對增加。怎樣開展生物防控,開展生態立體形式,即苔蘚倍蚜生物防控,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討論。以下為參考文獻:[1]張燕平,賴永琪.角倍蚜的兩種新冬寄主[J].林業科學研究,1995,8(4):89~92.[2]賴永琪,張燕平,李正洪,等.角倍蚜越冬期間的生物學特性和數量變動[J].林業科學研究,1990,3(3):254~261.[3]張燕平,蘇建榮,賴永琪.營建五倍子復合生態系統的理論與實踐[J].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嶺南師范學院《峨眉武術2》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長江職業學院《升學與就職指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跨國公司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瀘州市瀘縣一中2025年高三5月選考模擬考試物理試題含解析
- 景德鎮藝術職業大學《小學教育專業導論與職業生涯規劃》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沙洲職業工學院《科技英語翻譯》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深圳大學《合唱》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道路橋梁工程施工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寧波諾丁漢大學《園藝生態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二零二五版銷售提成合同書
- 第三節鋼筋混凝土排架結構單層工業廠房結構吊裝課件
- 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
- 產品路標規劃-綜述2.1
- 2023年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單招考試面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電子制造技術-電子封裝》配套教學課件
- 二月份循證護理查房課件
- 粉筆國考行測模考大賽第八季
- JJF(湘) 09-2018 純水-超純水系統監測儀表(電導率)計量校準規范-(高清現行)
- 延安市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分析
- 中藥斗譜排序
- 數學建模“如何進行人員分配”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