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制造環評報告書_第1頁
皮革制造環評報告書_第2頁
皮革制造環評報告書_第3頁
皮革制造環評報告書_第4頁
皮革制造環評報告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編制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2)《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國務院98—253號令);(3)江蘇省環委會[98]1號文《關于加強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若干規定》;(4)《關于加強環境保護規劃審批、實施工作的通知》(江蘇省環境保護局蘇環計[94]5號);(5)國務院國函[2001]91號文《國務院關于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計劃的批復》;(6)《江蘇省太湖水污染保護條例》(江蘇省人大1996年6月14日通過);(7)《江蘇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實施計劃》;(8)省政府關于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實施計劃的通知,蘇政發[2002]42號(9)《江蘇省排放污染物總量控制暫行規定》(江蘇省政府[1993]第38號令);(10)《關于印發〈江蘇省排污口設置及規范化整治管理辦法〉的通知》(蘇環控[97]122號);(11)蘇政復(95)93號文《關于對江蘇省地面水環境功能類別劃分的批復》;(12)《江蘇省危險廢物管理暫行辦法》(省政府1994第49號令);(13)《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國家環境保護局、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和公安部,頒布,執行;(14)《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HJ/T2.1~2.3-93,HJ/T2.4-95;(15)《危險廢物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環發(2001)199號文);(16)國經貿資源[2000]1015號文印發《關于加強工業節水工作的意見》的通知。(17)《關于推行清潔生產的若干意見》環控[1997]0232號,1997.4.14;(18)江陰市城市總體規劃;(19)江陰市經濟開放區西區控制性規劃;(20)項目相關資料;(21)環評委托書評價工作原則評價工作總的原則是“清潔生產”、“達標排放”、“污染預防”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通過工程分析,核算建設項目污染物的“產生量”、“削減量”及“排放量”情況,并在達標排放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影響預測,分析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和范圍。充分利用近年來在建設項目所在地取得的環境監測、環境管理等方面的成果,進行該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本次環評是依據該企業提供的項目建議書和相關基礎工程資料的基礎上開展工作,如有變更,需重新環評或得到環保主管部門的認可。控制污染與環境保護目標本項目控制污染目標為項目建成后污染物必須做到達標排放,污染物排放新增總量考慮在江陰市內平衡。排污口設置必須符合《江蘇省排污口設置及規范化整治管理辦法》要求。環境保護目標見表1—1和表1—1環境保護目標表環境環境保護對象環境保護目標大氣環境西南方向約2500m的利港鎮區和東偏南方向5000m申港鎮區本地區屬二類區,空氣質量應達《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級標準要求地表水環境評價區長江段、申港河長江、申港河水體功能區為Ⅱ、Ⅲ類水體,水質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Ⅱ、Ⅲ類標準。聲環境建設項目廠界廠界應達《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Ⅲ類標準要求,環境噪聲應達《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3類標準評價因子表1—2評價因子確定表現狀評價因子影響評價因子總量控制因子大氣環境SO2、NO2、TSP、丙酮、甲醛、氨SO2、TSP、丙酮、甲醛、氨SO2、煙塵、丙酮、甲醛、氨水環境PH、色度、BOD5、CODCr、CODMn、SS、氨氮、油類、揮發酚、總鉻、Cr6+、S2-、Cl—、SO42—、TP、TN、LASCODcr、Cr6+、Cl—CODcr、SS、氨氮、TP、Cr6+聲環境連續等效A聲級連續等效A聲級評價重點及評價工作等級評價重點建設項目屬皮革加工生產項目,確定本次評價重點為工程分析、清潔生產分析、污染防治措施評述、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水環境影響評價。評價工作等級(1)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等級本項目污水排放量約為8170t/d,所排放的主要污染物為色度、CODCr、SS、總鉻、硫化物等,污水水質復雜程度為復雜,污水的受納水體為長江,水質要求達到Ⅱ類水標準;根據導則判定,地面水環境影響評價等級應為二級。(2)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等級該項目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等級定為三級。(3)噪聲影響評價等級該項目噪聲影響評價等級定為三級。評價范圍根據建設項目污染物排放特點及當地氣象條件、自然環境狀況確定各環境要素評價范圍見表1—4。表1—4評價范圍表評價范圍評價范圍區域污染源重點調查評價區內的主要工業企業大氣以建設項目為中心,4×4平方公里范圍(圖8—1)地面水蘆埠港、申港河段以及蘆埠港和申港河入江口之間長江段(圖9—1)噪聲建設項目廠界(圖11—1)總量控制企業內部平衡,不足部分在江陰市內平衡評價標準大氣環境質量標準及污染物排放標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總懸浮顆粒物執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二級標準,丙酮、甲醛、氨執行《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TJ36—79)居住區大氣中最高允許濃度限值,具體見表1—5。由于園區所需蒸汽是由自建鍋爐還是由雙良集團熱電站鍋爐提供尚無定論,因此如建鍋爐,則鍋爐煙氣執行《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WPB3—1999)表1、表2Ⅱ時段二級標準,工藝廢氣執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96)表2二級標準,無組織散發的氨執行《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表1二級標準,執行排放標準見表1—6。表1—5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污染物取值時間二級標準濃度限值(mg/Nm3)標準來源SO2日平均0.15GB3095—19961小時平均0.50NO2日平均0.121小時平均0.24TSP日平均0.30丙酮1小時平均0.80TJ36—79甲醛1小時平均0.05氨1小時平均0.20表1—6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時段污染源污染因子排放高度m濃度限值mg/Nm3排放速率限值kg/h標準來源建設項目鍋爐煙氣*SO260900GWPG3—1999NOx—煙塵200SO22100GB13223—1996NOx煙塵200工藝廢氣粉塵151203.5GB16297—1996有組織排放甲醛甲醛15250.26無組織排放甲醛甲醛0.20**無組織排放氨氨1.5**GB14554—93注:*煙囪高度視最終規劃而定;**無組織排放污染物廠界監控濃度水環境質量標準及排放標準項目所在地附近河道河水水質均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標準。長江水質均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Ⅱ類標準。園區企業排放的廢水進入園區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污水處理廠排放的廢水水質執行《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96)表4中一級標準,見表1—7。表1—7地表水水質標準及污水排放標準項目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排放標準值(GB8978—96)中表4的一級標準Ⅱ類Ⅲ類PH(無量綱)6—96—9色度(稀釋倍數)—50CODcr(mg/L)1520100CODMn(mg/L)48—BOD5(mg/L)3420氨氮(mg/L)0.50.515SS(mg/L)606070硫化物(mg/L)0.10.21石油類(mg/L)0.050.055動植物油(mg/L)——10揮發酚(mg/L)0.0020.0050.5總鉻(mg/L)——1.5Cr6+(mg/L)0.050.050.5TP(mg/L)(采用磷酸鹽標準)TN(mg/L)——25(太湖流域標準)LAS(mg/L)0.20.25*:SS參照水利部標準《地表水資源標準》(SL36—93)3類標準;噪聲評價標準噪聲評價中,環境噪聲執行《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GB3096—93)3類標準,廠界噪聲執行《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GB12348—90)Ⅲ類標準,見表1—9。表1—9噪聲評價標準標準白天dB(A)夜間dB(A)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3類6555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Ⅲ類6555評價技術路線本次環評采用的技術路線見圖1—2。委托書委托書收集資料、現場踏勘編制環評大綱咨詢中心評估意見環境質量現狀監測、調查調查、分析自然環境調查社會環境調查工程分析區域污染源調查大氣環境監測水環境監測環境噪聲監測環境質量現狀評價環境影響預測評價綜合分析結論、建議編寫報告書圖1—1評價技術路線總量控制公眾參與環境管理、監測計劃環保措施評述其它建設項目周圍地區環境概況和區域污染源評價自然環境概況地理位置建設項目擬建于江陰經濟開發區西區利港工業區內,距離江陰市區約18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運輸便利。廠址東北鄰長江,西依利港河,北面為灰管道路,東面為延安路,南面為居民區(7月底已拆遷120戶共367人;年底前將拆遷403戶共1430人)。江陰經濟開發區西區總體規劃格局為“一區四鎮”,沿長江由西向東依次為璜土工業區、利港工業區、申港工業區和夏港工業區,總規劃面積約為87平方公里。皮革工業園位于利港工業區,具體的地理位置詳見圖2—1。地形、地貌、地質建設項目地處太湖平原地區,地勢平坦寬廣,平原海拔高度一般在2—5m,土質肥沃,河湖港汊縱橫分布,河道密如蛛網,地表物質以粒徑較小的淤積物和湖積物為主。本地區土壤以黃土狀物質的黃泥為主,土層較厚,土質肥沃,耕作層有機質含量高達2—3%,含氮0.15—0.2%,鉀、磷較豐富、供肥和保肥性能好,既保水又爽水,質地適中,耕性酥柔,粘粒含量約20—30%,酸堿性為中性,土質疏松。項目所在地屬江蘇省地層南區,地層發育齊全,基底未出露,中侏羅紀巖漿開始活動,噴出物蓋在老地層上和侵入各系巖層中,第四紀全新統(QH)現代沉積,遍及全區。泥盆紀有少量分布為紫紅色砂礫巖、石英礫巖、石英巖,向上漸變為砂巖與黑色頁巖的交替層,頂部砂質頁巖含優質陶土層。氣象氣候建設項目地處北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區。氣候濕潤溫和,冬夏較長,春秋較短,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十分宜人。一般冬季在冷空氣的控制下,以干燥、寒冷、晴天天氣為主,盛行偏北風,夏季常在低氣壓的控制下,溫度高,濕度大,會出現大暴雨,盛行東南風,其主要氣象氣候特征見表2—1。表2—1主要氣象氣候特征編號項目數值及單位1氣溫年平均氣溫15.3℃極端最高溫度38℃極端最低溫度-14.2℃2風速年平均風速2.7m/s3氣壓年平均大氣壓101.6kpa4空氣濕度年平均相對濕度80%最熱月平均相對濕度85%最低月平均相對濕度76%5降雨量年平均降水量1025.6mm日最大降水量219.6mm小時最大降水量93.2mm7積雪、凍土深度最大積雪深度150mm凍土深度200mm8風向和頻率年主導風向和頻率ENE14.77%冬季主導風向和頻率NNW12.0%夏季主導風向和頻率SSE16.0%水文江陰地區河道縱橫,這些河道大部分與沿江支流如利港河、夏港河、錫澄運河等相通,北可入長江,南可與太湖水系相連。入江水道建有節制閘,故受節制閘引排水影響,內河水位、水量、流向及水質發生多變,甚至發生“滯流”現象,水體復氧條件變差,使水質加劇惡化。利港鎮域內河塘眾多,貫穿全竟的主要河流有四條,分別為利港河、申港河、大寨河和蘆埠港河。大寨河東至蘆埠港河,西至桃花港,長5公里,1971年開挖竣工,以排澇灌溉為主,兼有航運能力。蘆埠港河南起西橫河,北入長江,總長4.8km,河道高程1.8m,河道寬度11m,河岸坡比1:1.5,最高水位5.32m,最低水位2.22m。1958年開挖,是鎮域東部排澇與灌溉的主要河流,兼航運,入江口無節制閘。項目所在地附近的主要河流為利港河,南接西橫河,北入長江。該河為1970年開挖的排澇河流,屬長江一級支流。水流受長江影響呈雙向流動,但因利港閘的調節作用,除在汛期排澇利用落潮開閘向長江排水外,一般情況下由長江引水。利港河兼有農灌、通航功能。河道長度16.3km,河道高程0.5m,河道寬度15m,河岸坡比1:2,最高水位5.32m,最低水位2.22m。申港河南接西橫河,北入長江。河道長度4.4km,河道高程2m,河道寬度13m,河岸坡比1:2,最高水位5.32m,最低水位2.22m。長江江陰段距長江入海口約200多公里,屬長江下游感潮河段,位于江陰水道下游潮流界附近,潮區界以內,水位受潮波的作用。潮汐屬非正規半日淺海潮,每天有二漲二落過程和日潮不等現象。漲落潮歷時不對稱,平均漲潮歷時3小時41分,落潮歷時8小時45分,大大超過漲潮歷時,枯水期漲潮歷時一般為3.5~4.5小時,落潮歷時8~9小時,洪水期漲潮歷時一般為2.5~3.5小時,落潮歷時9~10小時。開發區所處河段潮流隨著長江徑流量和潮差的大小而變化,流態也各有不同。一般而言,枯水期潮流界上朔到江陰上游,該河段內呈現雙向流態;洪水期,潮流界位于江陰下游,該河段則呈現單向流態。開發區所處河段全年均是落潮流流量大于漲潮流流量。長江流量大,變幅小,多年平均流量為28600m3/s;最大洪峰流量達92600m3/s,最小枯水流量4620m3/s。社會環境概況江陰1987年建市后,第一、二、三產業都有了較大的發展。目前已基本形成紡織、冶金、機械、電子、輕工、化學工業為主導的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特別是近年來,市政府注重調整產業結構,合理布局,發展交通、能源等基礎工業。積極吸引外資,發展外向型經濟,使江陰市經濟的發展更為迅猛,全市在1998年就實現GDP272.24億元,人均超萬元,榮登全國首批小康縣(市)行列。江陰全市人口達114萬人。利港鎮總面積30平方公里,總人口32817人。現有紡織、機械、冶金、輕工、化工、儀表等行業。目前,全鎮已有三資企業數十家。工農業總產值370811萬元,其中工業產值309250萬元,農業產值22516萬元,三產39045萬元。江陰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區)控制性規劃要點開發區基礎設施規劃給水規劃近期由江陰市區域水廠供應(位于江陰開發區東區,沿濱江路干管輸送)。遠期規劃在窯港河以西水源保護區內建設一座澄西水廠,供給璜土鎮、利港鎮、申港鎮,日供水能力30萬m3,規劃用地20ha。排水規劃(1)排水管網規劃排水管網實行雨污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入水體,工業污水、生活污水均排入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后排放。(2)污水處理系統江蘇省江陰經濟開發區(西區)污水綜合治理采取集中治理原則,規劃區內建設3個污水處理廠,其中所有污水排入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達標后排入附近水體,污水處理總規模50萬m3/d。在石莊區老桃花港河以東,規劃一座10萬t/d污水處理廠,規劃用地10ha,處理石莊區工業區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申港河以西、濱江路以北規劃一座30萬t/d污水處理廠,處理申港區、利港區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規劃用地15ha;黃泥溝河以東,五星路以南規劃一座10萬t/d污水處理廠,處理夏港區工業廢水;規劃用地10ha。規劃在開發區內設5個污水提升泵站。供熱規劃根據規劃確定,開發區內總需求量為374t/h,其中石莊區所需蒸汽用量120t/h;利港區所需蒸汽用量81t/h;申港區所需蒸汽用量85t/h;夏港區所需蒸汽用量88t/h。開發區內擬建兩座熱電廠,加上現有的夏港熱電廠作為該開發區的供熱來源。其中在石莊區內建設一座熱電廠,為石莊區的工業企業提供熱源;在利港區內建設一座熱電廠,為利港區、申港區的工業企業提供熱源;通過對現有夏港電廠進行擴容,以解決夏港區工業企業的蒸汽來源。用地規劃布局規劃沿江地區結構形態為組團式結構。沿江地區由石莊區、利港區、申港區、夏港區四個組團組成,組團之間以基本農田、綠地、水系分隔。沿江地區依托各鎮組團式布局,結構不在于謀求組團的獨立性和規模,而著意于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的可持續性。用地規劃見表2—2。表2—2開發區規劃用地平衡表(單位:km2)石莊區利港區申港區夏港區水源地及農田控制用地間隔地帶合計工業用地8.865.5618.678.141.19居住用地4.185.264.814.24港口碼頭用地0.781.712.49倉儲用地0.66市政設施用地40.180.64道路廣場用地0.530.780.130.952.39綠地0.451.481.762.114.9420.73水域及其它用地0.310.180.460.612.94.46合計15.9115.225.9712.0814.942.987區域污染源調查與評價區域污染源調查本次環評對評價區域內的主要企業現有大氣污染源和水污染源進行調查。本次污染源調查在充分利用2001年排污申報資料的基礎上,結合實際調查和2001年監督性監測情況,對該項目所在區域內各污染源源強、排放的特征污染因子等進行核實、匯總。評價區內主要企業有7家。工業大氣污染源主要為燃煤所排放的廢氣,具體見表2—3。各企業排放廢水情況具體見表2—4。表2—3項目所在地周圍主要廢氣污染源廠家名稱耗煤量(t/a)污染物排放量(t/a)煙塵SO2江陰市竟勝布業有限公司10001.138.91江陰市怡達化工有限公司10001.559.31江陰市冉華化工廠15001.8011.7江陰加華新材料資源有限公司86008.3692.7江陰市利港精細化工有限公司15001.444.13江蘇雙良空調設備有限公司40007.1640.82江蘇利港電力有限公司331224980合計3333.425148表2—4項目所在地周圍主要廢水污染源企業名稱廢水量(萬噸/年)污染物排放量(噸/年)排放去向(受納水體)CODcrSS江陰市工藝制筆廠0.25//利港河江陰市冉華化工廠7.927.76/利港河江陰加華新材料資源有限公司25.8025.80/利港河江陰市利港精細化工有限公司10.0012.20/利港河江陰市利華化工有限公司0.300.37/利港河江蘇雙良空調設備有限公司4.203.36/利港河江蘇利港電力有限公司97.7464.0047.00利港河合計146.21113.4947.00區域污染源評價大氣污染源評價(1)評價方法采用等標污染負荷法及污染負荷比法進行評價。(a)廢氣中某污染物的等標污染負荷Pi式中:Qi-廢氣中某污染物的絕對排放量(t/a)C0i—某污染物的評價標準(mg/m3)(b)某污染源(工廠)的等標污染負荷Pn(i=1,2,……,j)(c)評價區內總等標污染負荷P(n=1,2,……,k)(d)某污染物在污染源或評價區內的污染負荷比Ki(e)某污染源在評價區內的污染負荷比Kn(2)評價項目及評價標準本報告選用的評價項目為SO2、煙塵。按《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二級標準進行評價,其評價標準見表2—5。表2—5大氣污染物評價標準(mg/m3)污染物標準值SO20.15煙塵0.3(3)評價結果根據調查,評價區范圍的大氣污染源主要為評價區工廠使用的工業鍋爐,其排放的主要大氣污染物為SO2、煙塵。評價區內大氣污染源的等標污染負荷及污染負荷比見表2—6。表2—6大氣污染源的等標污染負荷及污染負荷比序號污染源名稱Pso2P煙塵∑PnKn(%)1江陰市竟勝布業有限公司59.43.863.20.22江陰市怡達化工有限公司62.15.267.30.23江陰市冉華化工廠78.06.084.00.34江陰加華新材料資源有限公司61827.9645.92.25江陰市利港精細化工有限公司27.54.832.30.16江蘇雙良空調設備有限公司27223.9295.91.07江蘇利港電力有限公司16533110402757395.9∑Pi176501111228762100Ki61.4%38.6%100%由表2—6可見,評價區域大氣污染物主要為SO2,該污染物占區域大氣污染負荷的61.4%。評價區內主要大氣污染源為江蘇利港電力有限公司,其污染負荷為95.9%。廢水污染源評價(1)評價方法采用等標污染負荷法及污染負荷比法進行評價。(a)廢水中某污染物的等標污染負荷Pi式中:Qi—廢水中某污染物的排放量(t/a)C0i—某污染物的評價標準(mg/l)(b)某污染源(工廠)的等標污染負荷Pn(i=1,2,……,j)(c)評價區內總等標污染負荷P(n=1,2,……,k)(d)某污染物在污染源或評價區內的污染負荷比Ki(e)某污染源在評價區內的污染負荷比Kn(2)評價標準評價標準采用《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表4一級標準。CODcr評價標準100mg/L(3)評價結果評價區內廢水污染源的等標污染負荷及污染負荷比見表2—7。表2—7廢水污染源的等標污染負荷及污染負荷比序號污染源名稱PCOD∑PnKn(%)1江陰市工藝制筆廠///2江陰市冉華化工廠0.080.087.13江陰加華新材料資源有限公司0.260.2623.04江陰市利港精細化工有限公司0.120.1210.65江陰市利華化工有限公司0.0040.0040.46江蘇雙良空調設備有限公司0.030.032.67江蘇利港電力有限公司0.640.6456.6∑Pi1.131.13100Ki100%100%由表2—7可知,評價區域內主要水污染物為CODcr,其等標污染負荷比接近100%,評價區內主要的水污染源為江蘇利港電力有限公司、江陰加華新材料資源有限公司和江陰市利港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累積等標負荷比分別為56.6%、23.0%和10.6%。建設項目概況建設項目名稱、項目性質、建設地點及投資總額建設項目名稱:江陰兆豐皮革工業園。項目性質:新建項目建設地點:江蘇省江陰市利港鎮利港工業園區內投資總額:該園區由臺灣恒豐集團與香港銀得福實業有限公司共同出資2998萬美元,組建江陰兆豐皮革工業園,注冊資本為1200萬美元。工業園區性質、功能定位及營運工況整個園區以形成亞太地區的皮革中心和環保工業園區作為其功能定位。該園區性質為提供工業用水、污水處理、固體廢物處理、倉儲運輸等配套服務工作,采取集中加工,污水集中處理的模式,引進歐洲皮革生產思路,吸引歐美投資商采用先進生產工藝在園區內投資建設,形成1500萬張各類皮革及制品的生產規模,帶動該地區相關產業乃至于整個江陰地區的經濟發展。工況:年生產天數300天,每天3班,每班8小時。園區用地概要園區用地為3km2,將整個園區分為制革工業區(包括制革、染色),和皮革加工區。基礎設施用地為:倉儲6.67×104m2,污水處理廠10×104m2,水廠6.67×104m2,固廢處理廠6.67×104m2,綠化用地15×104m2,其余為企業用地,園區公用設施概要給水工程園區新建水廠一座,供水能力為4×104t/d,用于園區內進駐各企業用水,取水水源為附近的蘆埠河河水。排水工程園區新建污水處理廠一座,日處理能力4×104t/d,該污水處理廠分為兩套處理流程,一套為無鉻廢水的處理工藝,另一套為含鉻廢水的預處理工藝,含鉻廢水經預處理除鉻后進入無鉻廢水的處理裝置進一步處理,全部廢水均處理達標。處理后的廢水有65%的水回用至制革工業的前道工段,15%的終水回用至生活沖廁、地面沖洗、灑水及綠化,20%排入申港河(或長江)。污水處理廠及的排口位置位置見圖3—1(排口設想為兩處:1.尾水排入申港河,排口位于入江口上游約300m;2.直排長江,排口位于申港河入江口上游約1000m的長江岸邊)。同時還有配套污水管網建設。供電工程園區供電來源于電網,通過擬建的變電站將電供給各用電戶。供熱工程園區總用汽量為2000t/d,壓力8kg。擬采用的供熱方式為兩種:1.由雙良熱電站提供。但目前雙良熱電站的鍋爐的噸位不能滿足需要,今后將通過雙良熱電站鍋爐擴建解決。2.園區自建鍋爐。新建三臺40t/h鍋爐,兩用一備,將增加用煤109500t/a倉儲、運輸園區內擬建一座冷庫,采用氨冷凍方式用于儲存各種生皮,規模與生產能力配套。冷庫規模為貯存10萬張生皮的能力。鑒于生皮有異味,建設時考慮冷庫全密閉,以防治因異味而影響環境。運輸采用陸運,各種生皮及皮制品均用集裝箱運進和運出,化學品采用車輛運輸。固廢集中處置系統園區將采用固廢集中處置方式,對園區內進駐企業產生的各類固廢進行集中處理處置,目前采用的方式為填埋處置,填埋場地不設在園區內,按國家有關填埋場地的設計要求,擬在江陰選擇適當場地建設,用于園區固廢的最終出路。綠地系統整個園區的公用綠地系統面積15×104m2,綠地系統以草坪與植樹為主并協調一致。進區企業內部綠化面積不得小于國家標準。人口發展規劃預計工業園區將增加職工3萬人,皮革工業園內不設居民點,園區職工居住在利港鎮區的居住區內。工程分析皮革工業園區年加工生皮1500萬張,以牛皮、羊皮為主,少量加工豬皮。原輔材料及設備概況原輔材料各道工序所用主要原輔料使用如下表所述,見表4—1。從化料組成來看,不含Hg、Pb、Ni、Cd類重金屬物質。由于進區企業工藝各不相同,原輔材料消耗情況無法準確判定,表4—1列出了一般工藝的主要原輔料情況。待園區建成后,在各進區企業的環境影響評價中核實。表4—1各工序主要化料使用情況工序化料名稱備注浸水脫脂劑皮革專用脫脂劑、Na2CO3等浸水酶專用于制革浸水工序的酶類激活劑殺菌劑皮革專用殺菌防腐劑浸水助劑幫助水分進入皮內的各種親水劑脫毛硫化物Na2S、NaHS助劑酶類激活劑或抑制劑浸灰石灰Ca(OH)2助劑幫助石灰滲透或抑制石灰滲透的化學物質脫灰助劑主要使用硫酸、非膨脹性酸或非膨脹性鹽軟化酶制劑各種專用酶制劑,主要去除皮中的彈性纖維浸酸硫酸調節PH甲酸調節PHNaCl調節PH鞣制鉻鞣劑能夠對皮起到“縫合”作用的化學物質Cr(OH)nSO4,n=1—4提堿劑主要為MgO、MgCO3、CaCO3、NaCO3防霉劑皮革專用防霉防腐劑復鞣合成鞣劑具有填充、鞣制作用的化學物質,如一些高分子化合物礦物鞣劑Cr(OH)nSO4、Zr(OH)nSO4助劑主要為表面活性劑中和甲酸鈉調節PHNaHCO3調節PH皮革專用中和劑調節PH染色染料制革專用染料甲酸調節PH助劑有助于滲透、勻染和各種表面活性劑加脂加脂劑各種專用制革的動物油、植物油和合成油涂飾樹脂聚氨脂、丙烯酸樹脂等著色劑涂料、染料水等工藝設備進駐企業主要設備從國外進口,部分設備從國內市場購買解決。主要設備選型見表4—2。表4—2主要設備選型序號設備名稱型號備注1浸水浸灰鞣制轉鼓φ3.5×3.5進口及國產2染色轉鼓φ3×2.5進口及國產3摔軟轉鼓φ3×2進口4液壓去肉機SG6-3000CJIB5-3200進口5通過式擠水機T30P-3000進口及國產6液壓片壓機XMS-1850734C-3000進口7液壓削勻機BA/20-1500BA/20-1800進口8電動裝料機WITH2WAYS進口9自動裝刀機RRR-300010自動供水機AQ80進口11三板真空干燥機TM3-3050進口12通道干燥機3000×3500進口13貼板干燥機1800×3500國產14真空干燥機POLYVAC/2T進口15掛涼機進口及國產16回濕機UP/18B-1800進口17慕涂機2R-1800進口18滾涂機2/S-1800進口及國產19拋光機FR-1800進口20振蕩拉軟機C20-1900C20-2000進口及國產21綳板機臥式或立式進口22噴漿機SR220/8型進口及國產23磨革機AR-1500AR-1800進口及國產24通過式燙平壓花機W2-1500W2-3000進口25液壓燙平機MAS/MPZ-2000進口26電子量革機進口27理化設備28污水處理裝置40000t/d工藝流程簡述制革生產的工藝流程雖因原皮種類(牛、羊、豬皮)的不同,但其總的生產工藝基本相同,只是在部分工段略有差異,其中以豬皮的工藝最為復雜,豬皮的工藝與其他皮種相比增加兩道工序:1.原豬皮先用熱水處理后拔去豬鬃,2.浸水后馬上用脫脂。然后進行脫灰、軟化浸酸等工藝過程。園區規劃年制革1500萬張原皮,絕大部分是牛皮,現將牛皮的制革過程敘述如下:準備階段:浸水工序原皮或鹽腌皮先水洗,除去皮上的臟物后進入浸水轉鼓浸泡使之呈鮮皮狀。浸灰脫毛浸水后的皮進入下道浸灰脫毛工序,在堿性的介質中把毛和表皮脫掉。脫灰、軟化浸灰、脫毛后的皮進入脫灰、軟化工序,對裸皮進行中和以便于鞣制。浸酸、脫脂工序對裸皮進行酸化并清除裸皮上的剩余脂肪,到此準備階段結束。(2)鞣制、染色、加脂等階段在這一階段,主要是對裸皮進行鉻鞣和復鞣,鞣制后的皮進行中和處理后,再進行染色和加脂,最終成為蘭濕皮。后整理階段在該階段主要包括干燥、拉軟、磨面、整飾及燙皮等工序,通過這些工序后即成為成品革。具體工藝流程見圖4—1。鹽腌皮或鮮皮鹽腌皮或鮮皮水洗浸水去肉、脫脂脫毛、浸灰片皮脫灰軟化浸酸、脫脂水洗剖層、削勻鞣制、提堿剖層、削勻復鞣中和染色加脂干燥拉軟磨面噴涂整飾燙皮成革廢水W1水表面活性劑、Na2S、NaOH、Na2CO3、NaHS廢水W2固廢S1廢水W3Na2S、Ca(OH)2、Na2CO3、NaHS水水固廢S2廢水W4固廢S3水表面活性劑(NH4)2SO4廢水W5固廢S4酶廢水W6水水廢水W7廢水W8硫酸、甲酸水廢水W9水鉻鞣劑、樹脂固廢S5水水廢水W10HCOONaNaHCO3廢水W11水染料廢水W12水加脂劑廢水W13蒸汽冷凝水擠水廢水W14固廢S6廢氣G2廢氣G1樹脂涂料廢水W15圖4—1生產工藝流程、投入及三廢排放點位圖水鉻鞣劑園區水平衡分析園區水平衡見圖4—2。原皮水洗原皮水洗浸水去肉、脫脂脫毛、浸灰脫灰、軟化浸酸、脫脂軟化后水洗鞣制、提堿復鞣中和染色、加脂噴涂廢水W12400廢水W27410廢水W31800廢水W49640廢水W5、W64375廢水W73000廢水W81235廢水W9600廢水W102400廢水W112170廢水W12、W134030擠水工序廢水W14240廢水W15100圖2—2—1最終規模時的水平衡圖(t/d)生活污水含鉻污水處理無鉻污水處理車間沖洗水排放8170園區綠化及地面灑水4670外供蒸汽或自建鍋爐干燥及其他用汽9008009008001700170024002400200037001008800700018009060235601200410030001200200冷凝水200170330580410275352986011000回用265603000800200029860112401700皮革園區的產污環節及污染源分析皮革園區的產污環節見圖4—1和表4—3。表4—3三廢產生狀況表工段三廢編號主要成分原皮水洗W1食鹽、礦物質、血、糞、泥、砂浸水W2食鹽、可溶性蛋白、防腐劑去肉脫脂S1毛、石灰、碎肉、油脂W3硫化物、色素、可溶性蛋白、脂肪、脫毛、浸灰S2石灰、硫化物、油脂W4色素、可溶性蛋白、脂肪片皮S3圈邊、碎皮脫灰W5氫氧化鈣、氯化物、中性鹽、可溶性蛋白剖層、削勻S4皮渣軟化W6蛋白質、蛋白酶、有機酸、中性鹽水洗W7油脂、碎皮、蛋白浸酸、脫脂W8中性鹽、無機酸、有機酸、脂肪鞣制、提堿W9鉻鹽、中性鹽、有機酸、無機酸剖層、削勻S5碎皮復鞣W10鉻鹽、中性鹽、有機酸、無機酸中和W11中性鹽染色W12染料、乳化油、有機酸、無機酸加脂W13油脂擠水W14油脂、鹽、有機酸、無機酸磨面G1粉塵S6碎皮屑噴涂G2甲醛、丙酮W15甲醛、丙酮水污染源園區的最終規模為年產1500萬張生皮的生產能力,結合制革工藝及水量平衡分析,經預測,園區將產生制革工業廢水42800t/d的廢水,該廢水進入擬建的污水處理站處理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中表4的一級標準后,僅20%的廢水排入申港河或長江,排入申港河或長江的廢水量為8170t/d,其他廢水中約有65%的廢水回用至生產中,15%的終水用于沖廁、地面灑水、綠化。廢水中的主要污染物為CODcr、BOD5、SS、鹽類、酚、鉻、油類、色度、TP、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為CODcr0.82t/d、BOD50.16t/d、SS0.57t/d、鹽類51.79t/d、酚0.0041t/d、鉻0.0041t/d、油類0.08t/d、氨氮0.12t/d、TN0.2t/d。具體的污染物產生狀況、排放狀況及“三本帳”分析分別見表4—4、表5—5。表4—4污染物源強狀況廢水種類廢水來源廢水排放量t/d主要污染物產生濃度mg/l無鉻廢水W1——W829860PH8-12SS2000CODcr5000-8000BOD53000-4000鹽類:氯化物硫酸鹽3000-4000500-3000氨氮35色度3500倍油170TP1-20TN500-800含鉻廢水W10——W1511240PH2-7SS2000CODcr1200-3500BOD5600-1800鉻50-300鹽類:氯化物硫酸鹽500-10001000-3000酚1.5油176TP1-10TN200-800生活污水900SS250CODcr250BOD5180地面沖洗水800SS300CODcr200表4—5擬建項目“三本帳”核算表污染物種類產生量(t/d)削減量(t/d)排放量(t/d)廢水量4280034630*8170SS82.6782.090.57CODcr219.94219.130.82BOD5118.00117.830.16鹽類:氯化物112.9491.3821.56硫酸鹽73.2443.0130.23氨氮1.00.920.12油7.0546.970.08TP0.4110.410.00TN25.0324.820.20鉻2.01.960.0041酚0.0170.010.0041*回用量及其他用水大氣污染源(1)鍋爐廢氣皮革加工園區用蒸汽73×104t/a,目前園區考慮兩套供熱方案,本環評將對其進行比選。方案1:園區新建三臺40t/d鍋爐,兩用一備,將增加用煤109500t/a,煤含硫量以0.9%計,采用堿水噴淋+水膜除塵,煙氣排放量為164250×104m3/a,排放SO2946.08t/a,NOX886.95t/a,煙塵164.25t/a。方案2:園區所用蒸汽由雙良熱電站提供,由此排放的大氣污染物將不包括在本項目內。(2)工藝廢氣主要大氣污染源來自磨皮工段產生的粉塵和涂飾工段揮發的溶劑,根據經驗數據,磨皮產生的粉塵量占整個皮重的5%,按1500萬張計,并采用袋式除塵器(除塵效率以99.5%計),粉塵最終排放量為112.5t/a;涂料一般用甲醛和丙酮作為溶劑,根據經驗數據,按90%揮發至大氣中計算,甲醛揮發量為2.7t/a和丙酮為54t/a。生產工藝中另有惡臭類物質散發至大氣中。冷凍部分:采用氨冷凍,會有氨氣散發至大氣中,散發量約為1t/a。大氣污染物排放源強及參數見表4—6。表4—6建設項目廢氣排放情況污染源名稱排放參數治理措施污染物名稱去除率%排放狀況標準排放高度m出口內徑m出口溫度℃煙氣量104m3/a排放濃度mg/m3排放量濃度mg/m3排放速率kg/h來源kg/ht/a鍋爐煙氣602100164250水膜除塵堿水噴淋SO240576131.40946.08900GB13271—2001NOX10123.19886.95煙塵9510022.81164.25200磨皮粉塵150.5常溫187500袋除塵粉塵99.560.0015.63112.501203.5GB16297—1996甲醛150.5常溫13500甲醛200.382.70250.26丙酮丙酮54.00無組織散發NH3NH31.001.5*GB14554—1993合計365250注:磨皮粉塵排放量為多個排氣筒的匯總。*為無組織排放廢氣的廠界監控濃度。噪聲源擬建項目的主要噪聲源來源于設備噪聲,采用隔聲降噪措施使之達標,具體噪聲源見表4—8。表4—8主要設備噪聲聲級(dBA)序號設備名稱噪聲聲級1浸水、浸灰、鞣制轉鼓80-852染色轉鼓3摔軟轉鼓4液壓去肉機805通過式擠水機75-806液壓片壓機757液壓削勻機75-808電動裝料機9三板真空干燥機8510通道干燥機11貼板干燥機12真空干燥機13掛涼機70-8014回濕機15慕涂機80-8516滾涂機17拋光機18振蕩拉軟機19綳繃板機20噴漿機21磨革機80-9022通過式燙平壓花機70-8023液壓燙平機24污水處理裝置(各類泵)80-90固體廢物擬建項目產生的主要固廢為廢毛、碎皮、污水處理的污泥(污泥分為物化污泥和生化污泥,物化污泥中含有鉻物質)、煤渣(如自建鍋爐)等,園區建成后,經核算,以生產規模將達1500萬張的生皮能力計,最終廢物的產生量為224768t/a(含煤渣),園區擬建固廢處理站一座,用于固廢處置,包括廢毛、碎皮等綜合利用處置,處置量為103500t/a。污水處理的污泥采用填埋處置,如有煤渣送磚瓦廠制磚處置。固廢產生量見表4—9。表4—9固廢產生情況固廢種類類別編號組成成分產生量(t/a)廢毛60水分62%、油脂13.5%、無機物1%、蛋白質23.5%31500片皮碎皮60水分75%、油脂0.3%、無機物2.2%、蛋白質22.5%40500圈邊碎皮60水分75%、油脂1%、無機物3%、蛋白質21%31500磨皮粉塵60皮革22388無鉻廢水處理污泥57含水率70%32000含鉻廢水處理污泥HW21含鉻污泥,含水率70%28000化學品包裝袋9930水廠泥沙996000煤渣*7232850*:如自建鍋爐非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狀況非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狀況主要考慮1.污水處理廠在運行過程中出現故障,此時的污水處理率按50%的去除率計;2.園區的原輔化工原料在輸運過程中的泄漏;3.冷庫所用氨的泄漏。皮革工業園建成后“三廢”排放匯總情況皮革工業園建成后“三廢”排放匯總情況見表4—10。表4—10皮革工業園建成后三廢排放情況匯總表類別污染物名稱新建污染物產生量新建污染物削減量最終污染物排放量廢氣廢氣量×104m3/a1642500164250SO2t/a1576.8630.72946.08NOXt/a985.598.55886.95煙塵t/a32853120.75164.25粉塵t/a2250022387.5112.50甲醛t/a2.702.70丙酮t/a54054.00氨t/a101.00廢水廢水量×104t/a1562.21263.995*298.205SSt/a30174.5529962.85208.05CODcrt/a80278.179982.45299.3BOD5t/a4307043007.9558.4鹽類:氯化物t/a41223.133353.77869.4硫酸鹽t/a26732.615698.6511033.95氨氮t/a365335.843.8油t/a2574.712544.0529.2TPt/a150.015149.650.37TNt/a9135.959059.373鉻t/a730715.41.4965酚t/a6.2053.651.4965固體廢物(產生量t/a)224768224768處置量0*回用量及其他用水清潔生產分析由于園區內進區企業較多,各企業加工產品品種和加工工藝均可能有所差別,因此本環評清潔生產分析主要從工藝、產品生產節能降耗措施、資源回收利用措施方面進行分析并提出要求。皮革工業園區的功能定為環保型的工業園區,因此,采用國內外最先進皮革生產工藝的投資企業是進駐園區的必要條件。盡管各類制革工藝大致相同,但進駐企業的生產工藝必須體現如下的先進特性:(1)材料的選擇使用方面:盡量選擇不帶烙印和創傷的生皮,生皮剝下后盡快冷卻以減少鹽的用量;在不影響到其皮革品質的前提下,工藝必須體現選用污染程度小或最容易分解的化工原輔材料,杜絕使用有毒有害的化工原輔料,并遵循化工原輔材料用量的最小化原則。(2)工藝流程方面:a.水洗工段應盡可能采用悶水洗的生產工藝,這樣與常規水洗法相比,可使耗水量降低50%左右。b.優化生產步驟,進一步降低水耗,例如浸水和鞣制工段采用分兩段進行,c.水洗盡可能采用循環利用技術,d.降低浴比減少工藝廢水的排放量。根據文獻資料,目前可實施的再循環工藝示意圖見圖5—1,常規工藝與再循環工藝耗水量對比見表5—1。表5—1常規工藝與再循環工藝的耗水量對比表工序常規工藝用水量(m3/t)(20次)再循環工藝用水量(m3/t)(20次再循環)節約用水(%)浸水153.1580浸灰19.83.682準備工程共計34.86.781托灰、軟化10.53.566浸酸、鞣制1.00.640鞣制工程共計11.54.165中和、復鞣5.751.7570染色、加脂11.23.2570整理工程共計17570全生產工程總計63.715.875浸灰浸灰浴液再循環鞣制浴液再循環浸水液1浸水液2悶洗液1悶洗液2脫灰液浸酸液綜合污水處理再使用再使用排放終水回用圖5—1再循環工藝示意圖(3)在物料回收方面,其生產工藝必須體現鉻鞣液和化工原輔料的回收利用,主要包括1.廢灰液中的硫化鈉分離回用,2.廢灰液中的蛋白質分離,3.鉻的分離回用,4.脫脂溶劑的分離回用。根據資料,化工原料用量對比見表5—2。表5—2常規工藝與再循環工藝中化工材料消耗量對比化工材料常規工藝用料量連續循環使用20次中的每次用料量硫化鈉3%1.5%石灰2%0.8%鉻鹽(26%Cr2O3)10%6%碳酸鈉1%0.6%根據資料檢索,鉻回收工藝見圖5—2。這方法基于1.改進鉻的吸收,達到耗盡的地步;2.循環使用廢鉻液;3.將廢液中的鉻沉淀,溶解后再用;4.將固體含鉻廢物加堿焚燒,再萃取灰燼利用。四者結合起來,可以產生一個無鉻排放的回收系統。Cr+6重鉻酸鹽還原器煙道排泄物滌氣器燃燒器集液池溢出池Cr+6重鉻酸鹽還原器煙道排泄物滌氣器燃燒器集液池溢出池鉻全部吸盡廢鉻液循環廢鉻液沉淀廢鉻液Cr+3硫酸鹽還原浴補充液有機物、CO2還原浴補充液回鞣制車間回鞣制車間圖5—2鉻回收系統流程圖(5)廢灰液的分離硫化物及蛋白質技術:廢灰液中分離硫化物和蛋白質,其原理為在密閉裝置中將廢液酸化放出硫化氫,再通入燒堿溶液成硫化鈉溶液回用,酸化時還使一些蛋白質沉淀,可并入污泥處理。該方法可回收廢灰液中90%的硫化物。另外可用超濾法來分離硫化物和蛋白質。污染防治措施評述廢水處理措施工藝流程開發區擬對廢水按水質進行分質處理,分為除鉻物化處理工藝段和脫硫脫氮除磷生化處理工藝段。目前,開發區初步考慮采用廣東兆福皮廠的廢水處理工藝(已建成),處理水量為4.2萬噸/天。含鉻廢水首先通過格柵去除大塊固形物后進入調節池,調節水質水量和PH;調節后廢水進入除鉻段,加入Fe/Al鹽和絮凝劑除鉻,排水打入生化處理工藝段處理后排放。不含鉻廢水經過格柵、預沉調節后與除鉻后廢水混合進入生化處理工段,經過脫硫脫氮除磷后部分廢水回用,其余排放。工藝流程見圖6—1、圖6—2。根據廣東兆福皮廠的運行情況,該工藝路線基本可行。在廢水處理設施設計和運行時根據不同進區企業產生的廢水水質情況,確定最佳的設計參數和運行方式、運行參數,以保證廢水處理設施以最佳方式運行,確保穩定達標。目前,投資方擬進行國際招標,引進先進技術,確定最終的污水處理方案,以滿足當地環保要求,與當地政府建立環保園區的要求相匹配。接管標準參考同類廢水的處理情況,本環評初步確定的園區生產廢水接管標準見表6—1。此接管標準僅供參考,具體標準待污水處理工藝招標確定后并參考國家的有關標準再定。表6—1園區廢水接管標準廢水種類主要污染物接管標準mg/l無鉻廢水PH7-12SS<2000CODcr<8000氯化物<4000硫酸鹽<3000油<170TP<20含鉻廢水PH<8SS<2000CODcr<3500鉻<300氯化物<1000硫酸鹽<3000油<176TP<10泵站泵站格柵鉻沉淀絮凝壓濾污泥壓濾后污水石灰漿均衡中和池鋁/鐵聚合物沉淀池往無鉻污水處理設施污泥濃縮池污泥處置圖6—1含鉻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圖含鉻污水泵站泵站格柵集水池脫硫系統脫氮除磷系統1脫氮除磷系統2污泥池壓濾機預沉沉淀均質池回流沉淀物經鉻預處理后廢水回流沉淀池污水排放污泥污泥污泥濃縮池濃縮處理后污水回至預沉池圖6—2無鉻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圖污泥處置污水廢氣處理措施生皮臭氣防治措施生皮運進后,及時送入冷庫,減少菌類繁殖發酵散發惡臭;污泥經脫水后盡快運至填埋場地填埋,對廠內堆場要用氯水或漂白粉液沖洗和噴灑,并作到密閉處理。污泥在運輸過程中應嚴禁灑落。同時在園區加強綠化,種植有利于除臭的樹種,以降低臭氣的影響。磨皮工段粉塵治理措施磨皮工段產生的粉塵量為22500t/a,采用袋式除塵器處理后達標排放,粉塵最終排放量為112.5t/a。固廢治理措施園區固廢處置及利用情況見表6—2。表6—2固廢處置及利用情況固廢種類類別編號產生量(t/a)排放量(t/a)處置方式廢毛60315000綜合利用(園區擬建固廢處理站)作有機肥片皮碎皮60405000灰皮的邊料作飼料;蘭皮邊料作鞋底圈邊碎皮60315000無鉻廢水處理污泥571210000衛生填埋含鉻廢水處理污泥HW21280000衛生填埋化學品包裝物9930廠商回收水廠泥沙9960000衛生填埋煤渣*72328500制磚*:如自建鍋爐衛生填埋場填埋場址皮革工業園區所產生的污泥擬采用安全填埋方式進行。目前,江陰市南閘鎮有兩處可進行標準化設計成填埋場用于污泥填埋點,一處為廢棄的花山采礦廠,有300萬立方米的容量可供皮革工業園污泥填埋,經防滲處理后可供園區填埋15年以上;另一處為南閘采礦廠,該廠資源即將枯竭,到時有1000萬立方米的容量可供皮革工業園污泥填埋,經防滲處理后可供園區填埋50年以上。根據這兩處的礦區面積估計,均可作為長期的污泥填埋場地,但填埋場應進行周密的規劃和設計。可分階段實施,先選擇可堆放五年左右的廢礦區進行設計,取得經驗再設計十年以上的大型填埋場。小型的填埋場堆滿后及時封土綠化。污泥填埋場址的選定應根據環境管理要求,另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和審批。填埋場環保要求進場填埋的污泥含水率根據國家要求應達到80%以下,這樣的污泥在填埋時自身不會產生滲瀝液,主要考慮的問題是雨后產生的滲瀝液的處理。目前廢礦區周圍沒有居民區,根據國家生活垃圾填埋控制標準(GB16889—1997)要求,石礦坑做為污泥填埋場后,四周500m以內不應規劃居住區。填埋場滲瀝液不應對地下水造成污染。由于該采礦區的地質結構基本上為石灰石砂礫巖層,地耐力較高,但易滲漏,所以填埋場的底層應作好防滲處理,按照國家規定,防滲系數小于10-7cm/s。可用黃土壓實再結合鋪設土工布作為防滲層,填埋場底最低處應設集液池(井),對填埋場的滲瀝液進行處理。并在填埋場內考慮建污水處理站。考慮到雨水對污泥填埋場的影響,設計時應有導流壩和防洪溝,將自然降水排出場外或進入貯水池,以防止水土流失。導流管可采用多孔的PVC管材。滲瀝液的控制項目為懸浮物(SS),化學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氨氮和大腸菌值。為了解污泥滲瀝液對地下水的影響程度,填埋場四周應設觀察井,觀察井通常為4個,井位距填埋場邊緣10-20m,井深度到達地下水位2m以下處即可。井孔的大小以可放入采水取樣器為宜。填埋庫區中央設置若干沼氣排氣管。噪聲治理措施(1)選用先進的低噪聲設備,并對主要噪聲源進行防噪隔聲措施。對室內噪聲源作好設備間隔聲措施,對室外噪聲源加吸聲罩,做防震基礎等。(2)廠區內的構筑物應合理布局,將高噪聲設備盡可能布置在遠離廠外居民居住區的位置。排污口整治規范化設置A.廢水排放口規范化設置根據江蘇省環保局《江蘇省排污口設置及規范化整治管理辦法》之第十二條規定,園區排水體制必須實施“雨污分流”制,工業廢水及生活廢水經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由污水排放口排放,設一個污水排污口。同時,應在排污口設置明顯排口標志及裝備污水流量計;對總排口設置采樣點定期監測。B.廢氣排氣筒規范化設置應對進區企業的廢氣排放口按要求裝好了標志牌。有組織排放廢氣的排氣筒高度應符合國家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有關規定。治理措施的進度安排建設項目建成時應完成本項目的治理措施,其進度安排見表6—3。表6—3治理措施的進度安排環境要素項目備注水環境污水集中處理項目建成時同時建成污水管網建設生態環境綠地系統建設聲環境固定噪聲源治理施工噪聲控制管理固體廢物有害廢物處理場危險廢物填埋場環保自身建設——其它環保措施投資估算根據工業園區環境保護規劃的要求,環境保護主體工程包括污水處理廠及污水管網建設、綠化帶建設、固體廢物填埋廠等建設內容,其經費概算見表6—4。為保證工業園區環境保護規劃的順利實施,環保主體工程建設資金應在工業園區建設統籌中落實。表6—4皮革工業園區環境保護投資分析環境要素項目投資(萬美元)水環境污水集中處理4000污水管網建設500生態環境綠地系統建設80聲環境固定噪聲源治理20施工噪聲控制管理20固體廢物有害廢物處理場150危險廢物填埋場150環保自身建設—50—其它30合計—5000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分析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是針對工程分析、環保治理措施及環境影響預測和分析的結果,污染物排放總量應在建設項目達標排放的基礎上,核定企業排污總量。如新增則考慮在江陰市內平衡。以達到區域內污染物排放總量不增加的目的。為環保部門監督管理提供依據。依據《江蘇省排放污染物總量控制暫行規定》的要求,對項目污染物排放情況進行達標分析,給出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提出總量控制措施。總量控制因子根據項目排污特點和江蘇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要求,確定本項目總量控制因子。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因子為SO2、煙塵,水污染物總量控制因子為CODcr、SS、鉻,固體廢物總量控制因子為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總量控制范圍皮革工業園區屬于江陰市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范圍應為整個江陰市,污染物排放新增量考慮在江陰市內平衡。污染物總量控制方案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方案我國目前階段實行的是“管理目標總量控制”,因子控制的目標首先是排放總量不突破環境保護管理部門下達的區域排放總量指標,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必須滿足目標總量控制要求:SO2195t/a,煙塵78t/a。要達到此要求,皮革工業園區所需蒸汽必須由外提供,園區不得設置大鍋爐,進區企業可設置備用的小燃油鍋爐。水污染物總量控制方案皮革工業園區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因子為CODCr、SS,總量控制方案主要有以下內容:(1)污水處理廠尾水必須達標排放整個工業園區各進區企業的污水必須截流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進入污水管網的污水必須達到污水廠接納標準。園區污水廠尾水必須達標排放,即必須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96)表4一級標準。(2)CODCr排放總量在區域內調劑平衡皮革工業園區建成后,江陰市區域內的CODCr排放總量不得增加,其排放總量須在區域內調劑平衡。具體方案如下:a提高現有工業污染源污水治理水平,減少現有工業水污染物的排放量。b建設集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減少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量。(3)皮革工業園區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根據分析,皮革工業園區水污染物排放總量為CODCr295.2t/a,SS205.2t/a,鉻1.48t/a。建議管理部門以此作為對工業園區排放總量考核的指標,納入當地的排放總量計劃。固廢排放總量控制方案皮革工業園區建成后,固體廢物總量將達到258510t/a。通過在園區內設置固廢處理廠和固廢填埋場,可以承擔新增廢物的處理和處置,固體廢物的排放量為0t/a。大氣環境質量現狀及影響評價大氣環境現狀監測及評價大氣環境質量現狀監測監測范圍及布點根據以大氣環境功能區,兼顧均勻布點原則,在評價范圍內布設5個大氣監測點,各監測點方位見表8—1。具體位置見圖8—1。表8—1監測點距建設項目所在地距離和方位監測點號測點名稱監測項目監測頻次1項目所在地SO2、NO2、TSP、丙酮、甲醛、氨采樣5天;SO2、NO2、丙酮、甲醛、氨每天采樣4次;TSP每天1次連續采樣12小時。2D53D64D85D9監測項目現狀監測因子:SO2、NO2、丙酮、甲醛、氨、TSP。各監測項目見表8—1。監測制度與采樣方法監測時段與采樣頻率根據評價大綱的要求,江陰市環境監測站于2002年10月21日至25日進行連續五天大氣現狀監測,大氣采樣和分析方法按國家環保局出版的《環境監測技術規范》和《空氣和廢氣監測分析方法》以及江蘇省環境監測站頒布的《江蘇省大氣環境例行監測實施細則》有關要求和規定進行。監測頻率見表8—1。(2)采樣及分析方法采樣及分析方法按國家環保局發布的《環境監測技術規范》(大氣部分)執行。按國家監測總站、省監測站有關技術規定,進行監測工作全過程質量控制。現場采樣的質控內容:采樣儀器使用二級皂膜流量計進行流量校準和采樣時間校準。實驗室質控內容:按要求采集20%的平行樣和10%的加標樣,實行空白檢驗和標準工作曲線的帶點控制。按要求采集一定數量的平行樣和加標樣,實行空白檢驗和標準工作曲線的帶點控制。大氣環境質量現狀評價評價標準根據評價范圍內的大氣功能區劃,評價區為二類區,環境空氣質量應達二級標準。污染因子執行的環境質量標準見表1—3。監測結果分析各監測項目的監測結果經統計整理匯總為表8—2。表8—2監測結果統計匯總監測名稱項目1小時平均濃度監測結果日平均濃度監測結果總平均值樣品數濃度范圍超標率(%)樣品數濃度范圍超標率(%)項目所在地SO2200500.039NO2200500.038TSP—-0500.142丙酮20未檢出05未檢出0未檢出甲醛20未檢出05未檢出0未檢出氨20未檢出05未檢出0未檢出D5SO2200500.051NO2200500.048TSP—-0500.171丙酮20未檢出05未檢出0未檢出甲醛20未檢出05未檢出0未檢出氨20未檢出05未檢出0未檢出D6SO2200500.038NO2200500.025TSP—-0500.135丙酮20未檢出05未檢出0未檢出甲醛20未檢出05未檢出0未檢出氨20未檢出05未檢出0未檢出D8SO2200500.052NO2200500.028TSP—-0500.143丙酮20未檢出05未檢出0未檢出甲醛20未檢出05未檢出0未檢出氨20未檢出05未檢出0未檢出D9SO2200500.032NO2200500.047TSP—-0500.168丙酮20未檢出05未檢出0未檢出甲醛20未檢出05未檢出0未檢出氨20未檢出05未檢出0未檢出通過監測結果的統計分析,可得知評價地區大氣環境中各類污染物的污染情況。分述如下:SO21小時濃度值范圍0.010—0.093mg/m3,日均濃度值范圍0.024—0.066mg/m3,各測點1小時濃度值和日均濃度值都沒有出現超標現象。NO21小時濃度值范圍0.012—0.081mg/m3,日均濃度值范圍0.018—0.063mg/m3,各測點1小時濃度值和日均濃度值都沒有出現超標現象。TSP日均濃度值范圍0.105—0.253mg/m3,全評價區各測點日均濃度值都沒有出現超標現象。丙酮、甲醛、氨均為未檢出。大氣環境質量現狀評價(1)評價因子SO2、NO2、TSP。(2)評價方法大氣質量現狀評價采用單項標準指數法,即:Iij=Cij/Csi式中:Iij—第i種污染物,第j測點的指數Cij—第i種污染物,第j測點的監測平均值(mg/m3)Csi—第i種污染物評價標準(mg/m3)(3)評價結果單因子污染物指數計算見表8—3。表8—3常規污染物I值表序號測點名稱I值SO2NO2TSP1#項目所在地0.260.320.472#D50.340.400.573#D54#D80.350.230.485#D90.210.390.56通過計算評價區各評價因子的I值,可進一步了解評價區大氣環境質量現狀。評價區常規污染物的I值從小到大依次為ISO2<INo2<ITSP。各污染因子的I值都小于1。評價區的大氣環境質量現狀評價表明,該地區大氣環境質量較好。污染氣象特征本次評價收集了江陰市氣象臺近五年的氣象觀測資料以及有關的探空資料,對該地區的污染氣象特征進行分析。常規地面氣象特征分析地面風場特征(1)風向、風速、污染風頻該地區近年各風向、風速、風頻統計見表8—4和表8—5。由統計資料可見,年平均主導為ENE,達14.8%,各風向平均風速在2.0—3.2m/s之間;各季節主導風向不盡相同,冬季以NNW為主導風向,風頻達12%,夏季以SSE為主,風頻16%,春秋則以ENE為主,風頻12%,常年靜風頻率14%;全年平均風速2.7m/s,各月風速2.3—3.1m/s之間。以春夏之交風速較大,冬季風速較小;全年各風向上污染風頻和風向頻率是一致的,以ENE方向為最大,達14.48%,以N方向為最小,僅1.35%。(2)風速廓線近地層大氣各種層結穩定度的風速廓線可用冪指數表示,其表達式為:式中:UZ——高度Z處的風速(m/s)U10——地面10米處的風速(m/s)P——指數,為地面粗糙度與大氣穩定度的函數Z——排氣筒幾何高度(m)Z10——風速U10處的層結高度(m)無錫市區不同穩定度條件下的P值見表8—6。表8—6不同穩定度下的P值大氣穩定度ABCDEFP值0.1150.1560.1860.2170.3190.368大氣穩定度統計及聯合頻率分布大氣穩定度是研究大氣污染物在大氣環境中輸送、擴散能力,計算大氣污染物空間濃度的重要參數。根據本地區氣象臺提供的資料,統計得出本地區全年風向、風速和穩定度聯合頻率見表8—7。各類穩定度下的平均風速統計結果見表8—8。表8—4江陰近五年各風向平均風速、風向頻率(%)和污染風頻風向NNNENEENEEESESESSESSSWSWWNW風速(m/s)2.02.42.03.1風頻(%)1.105.5811.8614.778.5012.909.213.941.543.293.523.527.96污染風頻(%)1.356.0211.6314.488.5012.658.564.151.763.563.563.237.38注:靜風頻率已按小風頻率分配。表8—5各月風速、最多風向及其頻率月份1234567891011全年風速(m/s)最多風向NNENNEENEENESSEESESSESSEESESEENEENENNEENE風頻(%)121113141415101315131014.8靜風頻率(%)14131010119101416192114表8—7風向、風速、穩定度聯合頻率風速(m/s)穩定度風向各方位共計N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WWWNWNWNNW≤2.0A2.2BCD0.91.0E1.91.01.20.919.0F1.028.0A0.60.6BC2.022.8D1.441.4E15.3F0.31.710.9AB8.1C0.918.0D6.365.8EABC2.412.1D14.69.814.814.62.487.9E>6.0ABCD5.315.85.310.515.85.3100E表8—8各類穩定度下的平均風速(m/s)穩定度A-BCDE-F平均風速1.9大氣擴散參數的確定擴散參數是下方向距離的函數,不同穩定度條件下的擴散參數采用HJ/T2—93“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推薦的參數,見表8—9和表8—10。表8—9橫向擴散參數穩定度α1γ1下風距離,mA0.9010740.8509340.4258090.6020520-1000>1000B0.9143700.8650140.2818460.3963530-1000>1000B-C0.9193250.8750860.2295000.3142380-1000>1000C0.9242790.8851570.1771540.2321230-1000>1000C-D0.9268490.8869400.1439400.1893960-1000>1000D0.9294180.8887230.1107260.1466690-1000>1000D-E0.9251180.8927940.09856310.1243080-1000>1000E0.9208180.8968640.08640010.1019470-1000>1000F0.9294180.8887230.05536340.07333480-1000>1000表8—10垂直擴散參數穩定度α2γ2下風距離,mA1.121541.513602.108810.07999040.008547710.0002115450-300300-500>500B0.9644351.093560.1271900.0570250-500>500B-C0.9410151.007700.1146820.07571820-500>500C0.9175950.106803>0C-D0.8386280.7564100.8155750.1261520.2356670.1366590-20002000-10000>10000D0.8262120.6320230.555360.1046340.4001670.8107630-10001000-10000>10000D-E0.7768640.5723470.4991490.1117710.52899221.038100-20002000-10000>10000E0.7883700.5651880.4147430.09275290.4333841.732410-10001000-10000>10000F0.7844000.5259690.3226590.06207650.3700152.406910-10001000-10000>10000邊界層污染氣象特征(1)逆溫特征本地區逆溫出現的頻率如表8—11。表8—11逆溫出現頻率逆溫層次指標貼地逆溫低層逆溫上部逆溫出現頻率(%)22.912.964.2該地區夏季逆溫主要為低層逆溫,貼地逆溫出現幾率比較小,逆溫層一般在19時開始形成,平均厚度為21m,隨著時間的推移厚度逐漸增加,平均說來05時達到最大,其均值為160m,日出后地面接受太陽輻射,首先加熱了貼地層的一層大氣,在夜間由于長波輻射冷卻而形成的穩定層結構在下層開始受到熱對流的影響,構成了上層是冷而重的冷空氣,下層是暖而輕的暖空氣,同時在夜間形成的穩定層結在熱對流的沖擊下也被逐漸的抬升,地面不斷的接受太陽的輻射,使下層對流也逐漸的旺盛起來,最終使整層逆溫消失,大氣變為不穩定層結。夏季該地區這種轉換時間大約在10時左右,逆溫強度最大出現在23時和07時,其強度分別為1.5℃/100m和1.35℃/100m。該地區冬季逆溫強度比夏季大,冬季貼地逆溫強度平均為2.56℃/100m,大于夏季平均貼地逆溫強度0.85℃/100m,冬季最大逆溫強度為4.27℃/100m,與夏季最大逆溫強度4.46℃/100m接近。不同天氣對逆溫層強度影響比較大,陰天和多云天氣逆溫強度要比晴天弱。冬季多為貼地逆溫,夏季多為低層逆溫,在晴天小風地面風速小于2m/s時,是逆溫出現的前提,大風和陰天的夜間多為中性層結,冬季逆溫維持的時間較長,可到12—13時,夏季一般在11時左右整個逆溫層才能消失。貼地逆溫平均中心高度為97m,厚194m。低層逆溫底的高度為165m,厚136m,見表8—14,本地區的現有工業企業煙囪的有效源高均在該高度以下,這是構成本地區大氣污染的主要氣象條件。表8—12各層次逆溫的強度和高度特征逆溫層次強度(℃/100m)底高(m)頂高(m)厚高(m)中心高(m)貼地逆溫2.57019419497低層逆溫1.6165301136233(2)大氣混合層本地區混合層高度見表8—13。表8—13本地區混合層高度(m)時間代表月020814201477.34484.931009.82577.554522.57652.831115.40623.027400.69606.39960.14536.9610377.06491.931042.41488.30全年444.02568.671036.05536.56可見,14時前后為最大混合層出現時間;春季最大混合層大于其他各季;年平均最大混合層厚度為1036m。大氣環境影響預測預測模式由于建設項目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的尺度為10km左右,屬局地空氣污染擴散問題,且預測區域內地形相對平坦,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HJ/T2.2—93)的要求,本評價采用高斯型空氣質量模式,該模式不僅適用于局地尺度的空氣污染物擴散傳輸問題,而且具有分辨率高、計算效率高等優點。擴散模式: a.有風時(距地面10m高,平均風速U101.5m/s)點源擴散模式:式中:C—地面任一點(X,Y)的濃度(mg/m3);Q—單位時間排放量,mg/s;Y—該點與通過排氣筒的平均風向軸線在水平面上的垂直距離m;Y—垂直于年平均風向的水平橫向擴散參數,m;z—鉛直擴散參數,m;V—排氣筒出口處的平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