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guī)教學計劃弟子規(guī)教學計劃、教案_第1頁
弟子規(guī)教學計劃弟子規(guī)教學計劃、教案_第2頁
弟子規(guī)教學計劃弟子規(guī)教學計劃、教案_第3頁
弟子規(guī)教學計劃弟子規(guī)教學計劃、教案_第4頁
弟子規(guī)教學計劃弟子規(guī)教學計劃、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最新資料歡迎閱讀最新資料歡迎閱讀#弟子規(guī)教學計劃弟子規(guī)教學計劃、教案《弟子規(guī)》學習設(shè)計第一課時學習目的:讓學生了解為什么要學習《弟子規(guī)》?弟子規(guī)的大概內(nèi)容是什么?學習內(nèi)容:學習《弟子規(guī)》的總序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學習重點:有余力,則學文講解題目:《弟子規(guī)》——先介紹原文的出處。原名:訓蒙文。故名思義;教訓啟蒙幼童的文章。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內(nèi)容:采用《論語》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等文字編寫而成,后改叫《弟子規(guī)》。是啟蒙學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應(yīng)有的禮儀與規(guī)范。特別講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學習方法:老師念一句,學生重復一句。也可老師念上句,學生念下句。根據(jù)學生的接受能力確定學習時間,需要念幾遍。講解內(nèi)容:弟子規(guī)——是(古代)學生必須要學習的內(nèi)容。古人云:學有學業(yè)、退有居業(yè)。弟子規(guī)就是教育學生學習以外應(yīng)該做到的事情。圣人訓——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們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稱為圣人。訓:可以做為準則的話。指圣人對我們的教誨。首孝悌——首:首要、頭,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順父母。舉例;父母生養(yǎng)我們、辛苦勞作,供給我們衣食住行。我們首先要孝敬他們。悌:代表順從兄長。兄弟姐妹友好相處也就等于孝順了父母。次謹信——次:次要、二,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謹和信。謹:謹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號,做人也要按著準則去做。不能任意隨便去做事。做事還要講誠信。不能欺騙別人,講信用。從小培養(yǎng)良好的品德,長大就不會染上不良的言行習慣。泛愛眾——泛:廣泛。不是指單純的情愛。人與人之間要有愛,更要愛世間一切眾生、花草樹木,小動物、小昆蟲等。做人要有一顆仁愛之心。而親仁——仁:指同情友愛,仁慈之心。我們要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使自己也能成為一個具有仁愛之心的人。有余力則學文——當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備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時間,再去學習文化知識和技能。以上四條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沒有文化知識,但忠、孝、禮、義、信必須要做到。(舉例說明)一個六歲的小孩,他不但學會了彈鋼琴,而且會說英語。每當家里來了客人,大人都叫他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節(jié)目后,大家都在贊揚他。他驕傲地說了一句語驚四鄰的話:“姥姥你是個大笨蛋,什么都不會!”客人愕然。從這個例子說明:家長不能一味的培養(yǎng)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學習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為了讓他表演,而是為了讓他有一計之長,將來好做事。可他連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個連自己的家長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會虛心向別人學習?總結(jié):為什么要學習《弟子規(guī)》?因為它是我們行動的準則。弟子規(guī)的內(nèi)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順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處。在外要敬師長、懂禮貌、講信用。和別人平等相處,不自私、不傲慢、愛大眾、愛國家、愛民族。在培養(yǎng)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我們能夠做到這些你就是一個優(yōu)秀的人。互動:請小朋友說一說你對《弟子規(guī)》的哪些方面比較感興趣?自己原來哪些方面做的不夠。家庭作業(yè):請家長幫助熟念《弟子規(guī)》總序課后小結(jié):我憑現(xiàn)在阜雪弟子規(guī)的五工真銅令前爰,每天都要省思自己是否有做到弟子規(guī),言襄自己的生活謾得更有意羲。第二課時學習目的:把孝心的觀念引入到學生的心田。教育學生孝敬父母要從小事做起。不但孝,關(guān)鍵是順。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之心。學習內(nèi)容:父母呼應(yīng)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學習重點:關(guān)鍵在落實上。一定要結(jié)合生活實際。讓學生理解孝道的重要性。復習內(nèi)容:讓學生復習上堂課的內(nèi)容:弟子規(guī)——總序。齊聲背誦。講解內(nèi)容:入則孝——過去古人非常講究孝道。晚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長輩的房間向長輩“請安”。入;也是指在家中。父母呼應(yīng)勿緩: 父母呼喚我們,聽到就應(yīng)該馬上答應(yīng),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表現(xiàn)出一種無理的態(tài)度,或者有抵觸情緒,自己不高興就不應(yīng)聲。比如;你正在看一個好看的電視,或者玩得正開心,父母叫你出來吃飯,你不答應(yīng)。或者答應(yīng)了半天還是不動。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讓我們?nèi)プ鍪拢瑧?yīng)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懶。或者高興做就做,不高興做就不做。還有的小朋友和家長講條件,我做了你給我什么獎勵?這都是不對的!父母教須敬聽:父母在教育我們的時候,應(yīng)該懷著恭敬的心去傾聽。不要漫不經(jīng)心,愿意聽就聽,不愿聽就不聽。否則,就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父母責、須順承:小朋友有時做錯了事,家長會批評責備我們。我們要趕快承認自己的錯誤,虛心接受,不要讓家長生氣。有的時候,家長誤解了孩子,這件事明明不怨你,可家長沒搞清楚就責備你。作為晚輩,也不要急于辯解,等父母平靜了你再解釋。這才是真正做到了孝,而且順。結(jié)合生活實例講解:生活中有很多實例,父母呼喚我們;父母讓我們幫忙做事;你是怎樣做的?請小朋友自己去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夠?常常見到一些孩子,自己玩的很開心。父母讓其幫助做一點家務(wù),他馬上說我還要寫作業(yè)呢!找借口不去做事。父母批評我們的時候,小朋友還嫌家長羅嗦,不高興聽批評。明明是自己做錯了事,還滿不在乎。故意惹父母生氣。這些現(xiàn)象都是不對的。父母撫養(yǎng)我們花費了很多辛苦,從小把我們養(yǎng)大,我們要用心去體會,感謝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不能掛在嘴上,一句爸爸媽媽我愛你,是遠遠不夠的!要落實到行動上,就要從生活小事做起。舉例說明:母雞孵小雞的時候,母雞身體下邊放一堆雞蛋,它天天趴在這堆雞蛋上,用自己身體的熱量,去溫暖這些蛋。雞蛋吸收了母雞的血汗,慢慢變成了小雞。母親撫育我們的時候,也象撫育小雞一樣,非常艱辛。小的時候要喂奶、喂飯,換尿布,有病時背著你去醫(yī)院,半夜起來喂藥。風里雨里天天接送你去幼兒園。上學時為你拿書包,為你撐雨傘。做好了飯菜等著你回來吃。父母總是把最好吃的東西留著給你,可是我們的小朋友是否也能把最愛吃的飯菜留著給父母吃呢?不要以為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yīng)該的,我們要對父母有感恩之心,有報答之愿!有的小朋友說等我長大了有工作了就去撫養(yǎng)他們。世人說:“什么都能等,只有孝敬父母不能等!”讓我們從今天就開始孝敬自己的父母。為他們做一點事。提問:你的父母最喜歡吃什么?干什么?請小朋友回答!不知道的小朋友回家問自己的父母,喜歡吃什么,干什么?讓他們學著關(guān)心自己的父母,用心體會。作業(yè):今天回家吃飯時為母親盛一碗飯,或者為父親倒一杯水。幫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wù)。比如:擺放碗筷、洗碗、擦桌子、掃地、倒垃圾。洗衣服、晾衣服、打掃房間。澆花、買菜、學做飯。為父母捶背、按摩、倒洗腳水。可以根據(jù)情況任選一樣來做。課后小結(jié):有的家長會不肯讓孩子去做家務(wù),怕打碎了東西。要向家長講清楚,我們是在幫助家長培養(yǎng)孩子的品德,不從小教育培養(yǎng),懶惰的習慣養(yǎng)成了不好改正。適當?shù)膭趧右彩情_發(fā)孩子智力的必要條件,他會在勞動的過程中,自己動腦筋去做。做好了他也會有一種成就感!自豪感!不要嬌慣孩子,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條件通過一段時間的培養(yǎng),小孩都會有很大的變化。第三課時學習目的:教會小朋友在家應(yīng)該掌握的一些禮節(jié)、與盡量做到的事項。學習內(nèi)容:冬即溫、夏即清,晨期省、昏即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棠輾燮學習過程:提問:1、我憑現(xiàn)在科技很彝逵,所以夏天的日寺候父母睡:!前,我憑可以落父母做些什麼事?擘生:「^^凰扇、^冷氧」2.冬天的日寺候父母睡:!前,我憑可以落父母做些什麼事?阜生「用霜毯、霜熟器」拓展:1、夏天日寺天氟很熟,我憑可以怎檄侍奉父母?2、冬天日寺天氟很冷,我憑可以怎檄侍奉父母?上節(jié)課留的家庭作業(yè)“在家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事,”請小朋友自己舉手回答做了哪些?或盛飯、或洗碗、或拿筷子,疊被子、掃地等。不論小朋友做了什么,都要鼓勵他,使他持之以恒的去做。沒做的接著做,使他養(yǎng)成好的習慣為止。學習弟子規(guī)的目的,不是光會背,主要的是落實到行動上,學會做。反復要求,就會印在腦海里,成為他的習慣。講解: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清:(電腦里沒這個字)涼的意思省:察看、檢查(內(nèi)省)。要求學生了解一年四季的變化,冬天冷,則需要暖溫。夏天熱,卻要涼爽。一天的開始,早晨要想好今天應(yīng)做的事情,晚上要按照大自然的規(guī)律,安寢。弟子規(guī)這里是教育小朋友要用心體會照顧自己的父母。舉例:(二十四孝的故事)古代有個叫黃香的孩子。在他九歲的時候,母親便去世了。他看見自己的父親,每天辛苦的勞動。他特別的心疼。為了照顧好自己的父親,他在夏天的時候,就用扇子把父親睡的枕頭和席子扇涼;冬天天氣寒冷時,他就會先幫父親把被窩睡暖了,再讓父親去睡。可見黃香非常懂得體恤別人,他的孝心一直被后人所稱贊。出必告、反必面、教育學生外出要向父母秉告,免得父母為自己擔心。比如;早上去上學時要跟父母說:“爸爸媽媽,我上學去了!”放學回來要先向家長報平安。“爸爸、媽媽我回來了!”生活要有規(guī)律,免去父母牽掛。養(yǎng)成好的生活習慣,對自己一生都有幫助。居有常、業(yè)無變(反:同返)生活作息要規(guī)律,早睡早起,不要三更半夜才睡,像嘉作棠不嘉拖到半夜才完成,或玩雷勤玩到很晚。大人的事棠是工作,阜生的工作是阜棠,所以平常要言忍真,不要言襄成^一落千丈,害父母搪心。例如:1、曾^有擘生因^跟同阜吵架就躲到屋項上沒有回來上言果,^老肺很擔心。2、有阜生上^日寺陪同阜去擘矜虞集合,^老肺找不到人,遢用廉播系統(tǒng)找人。總結(jié):本節(jié)主要講述了小朋友應(yīng)該怎樣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習慣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提問:請小朋友講述自己哪些方面還做的不夠?對照上面的例子,找找差距。作業(yè):反復布置在家里應(yīng)該做的家情。真正做到學有學業(yè),居有居業(yè)。直到養(yǎng)成習慣為止。關(guān)心自己的父母喜歡吃什么?干什么?用心體會父母的心情。第四課時學習目的:教會小朋友在家應(yīng)該掌握的一些禮節(jié)、與盡量做到的事項。學習內(nèi)容: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學習過程:(一)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茍:如果、假使學生無論做什么事情,都必須經(jīng)過父母的同意方可去做,不可擅自做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錯誤。如果你擅自做了,作為晚輩你是沒有道理。雖隹然是小事也不可以任性而懸不向父母稟告。如果任意妄懸言襄父母搪心,不止是不孝的行懸,更有損懸人子女的本分。舉例說明:1、私自到外邊去玩,去游泳,去“網(wǎng)吧”,去不安全的地方,會有危險發(fā)生時,家長幫不了你。2、隨便把家中的物品贈與他人,如果是家長有用的東西,你不知道,就會造成錯誤。例如:一個小孩把家里的很有價值的郵票,送給了同學。當家長發(fā)現(xiàn)時,早被同學扔掉了。隨便支配家長的財產(chǎn),會養(yǎng)成大手大腳的壞習慣。也會培養(yǎng)他人的貪占心。3、在家里不可隨便玩電、玩火,玩危險的玩具。4、不可養(yǎng)成隨便花錢的壞習慣。(壓歲錢的支配)提問:如果已^做了金昔事,言亥如何衲救呢?(二)物雖隹小、勿私藏,茍私藏、貌心彳寥看見別人再好的東西,不可將它據(jù)為己有。即使是再小的東西,哪怕是一塊橡皮,一只鉛筆,都不該拿人家的。從小去掉自己的貪占心,長大才不會犯錯誤。如果是隨便亂拿了人家的東西,被別人發(fā)現(xiàn)了,父母會為你的行為而感到羞恥。學生有的時候,會對拿別人的東西不以為然。作為家長和老師一定要幫助孩子克服這些壞毛病。反面例子:古時候,有個小孩偷了同學的一塊硯臺。回家后,被他的母親看見了。他的母親不但沒有責備他,反而縱容他。后來他的膽子越來越大,從小偷變成了大偷,被官府抓到了要砍頭。他提出要見自己的母親一面,官府同意了讓他見自己的母親。他見到自己的母親后,就說:“我是你奶大的,就讓我再吃一口奶吧!”說著,就把母親的奶頭咬掉了。因為他非常怨恨自己的母親,在他不懂事的時候,沒有給他正確的教育。有的時候,家長會無形之中給小朋友留下不好的影響。比如;坐公共汽車家長會讓孩子低點頭,可以不買票。這些都是反面教育,培養(yǎng)了孩子愛貪占小便宜的心理。總結(jié):本節(jié)主要講述了小朋友應(yīng)該怎樣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習慣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提問:請小朋友講述自己哪些方面還做的不夠?對照上面的例子,找找差距。作業(yè):反復布置在家里應(yīng)該做的家情。真正做到學有學業(yè),居有居業(yè)。直到養(yǎng)成習慣為止。關(guān)心自己的父母喜歡吃什么?干什么?用心體會父母的心情。第五課時學習目的:通過圣賢的教誨,啟發(fā)培養(yǎng)孩子的孝心,讓他們知道怎么具體去做!學習內(nèi)容: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復習內(nèi)容:上節(jié)課留的家庭作業(yè),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wù)。讓小朋友舉手自己來說做了哪些?反復強調(diào),直到養(yǎng)成習慣為止。講解內(nèi)容:(一)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好:喜歡惡:厭惡父母親喜歡你做的事情,你要盡量去做,不要敷衍了事,漫不經(jīng)心。力:是盡我們的力量。父母厭惡的事情,你要小心謹慎的去除,包括你的一切壞習慣。父母貌所喜歉的束西,我憑要翥力舉儒,父母貌言寸^的事物,要小心^慎的去除。孔夫子曾^謾:「人生三年,然彳爰免於父母之慎。」所以舉寸父母貌我憑要翥力侍奉。例如;父母喜歡讓我們好好讀書,將來有能力做事。可我們不愿學習,一心貪玩,這就是不夠孝心。還有父母不喜歡我們出去和別的小朋友打架,那我們就盡量不讓家長為我們操心。做什么事情之前先想想父母知道了會不會高興我去做?用心體會父母對我們的教育,要使自己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二)提問:1、大家知不知道父母貌喜歉吃些什麼?做些什麼事情?有什麼嗜好?2.父母貌最喜歉我憑做些什麼事?3.父母貌最不喜歉吃的是什麼?最不喜歉做的事情是什麼?4.父母貌最不希望我憑做的是什麼事?5.我憑要怎檬去醴貼父母,了解父母的喜好?師:請學生自己來講家長喜歡自己做什么?同時老師也要了解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如何?如不正確的老師要幫助指正。舉例說明:某個學生就說:“我爸爸說:‘在外邊,誰要是打你,你就打他。不要怕’!”以免不好的家教會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時代不同,人的素質(zhì)不同,結(jié)合今天的社會,進行正面的教育。(三)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愛惜自己的身體,就是遵守孝道的基礎(chǔ)。父母關(guān)心兒女的身體健康,勝過關(guān)心自己,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拿自己身體當回事。一個不愛惜自己身體的人,也不要期望他能愛惜別人。自愛是人格組成的重要部分,懂得克己自愛的人,就會懂得如何愛惜他人,如何愛護家人,如何處身立世,如何修身養(yǎng)性;相反不懂得自重、自愛的人,就是一個德行有虧之人,這樣,只會連累自己父母長輩跟著蒙羞。總結(jié):本節(jié)主要講述了小朋友應(yīng)該好好讀書,將來有能力做事。愛惜自己的身體,就是遵守孝道的基礎(chǔ)。家庭作業(yè):背誦這段文字。課后小結(jié):做事應(yīng)盡量去做,不要敷衍了事,漫不經(jīng)心。要好好讀書,遵守孝道。第六課時學習目的:懂得^^別人前一定要以身作即加取得別人的信任,^^別人才有效用。學習內(nèi)容:貌有謾、^使更,怡吾色、柔吾^^不入、悅彳復^,虢泣隨、搪輾怨學習過程:(一)貌有謾、^使更 父母貌有了謾失,常子女的一定要^^父母貌改正。(二)怡吾色、柔吾馨 ^^的日寺候,^封不可板起面孔,馨色俱屬,臉色要溫和怡悅,者舌言吾要柔順平和。(三)^不入、悅彳^ 假如父母貌不接受我憑的勤斯那就要等到父母貌高典日寺再^^。(四)虢泣隨、搪輾怨 若父母貌仍固孰不醵,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陷於不羲,甚至放馨哭泣來悉求父母改謾,即使遭父母貌責打,也毫輾怨言。舉例說明:.李世民竄管夜哭:唐太宗年輕日寺候隨父貌李渭南征北言寸,一次戟役中父貌因戟聿失利決定退回太原,李世民^^父貌竄除不可彳爰退,否即士兵曾四虞逃散,敲竄也曾乘檄攻擎。李渭不探納完子的建^,常天晚上李世民在竄管外面大哭,李渭出去探看,李世民做最彳一次的^^,^且分析利害得失,李渭余冬於接受兄子的暹^,停止撤竄的行勤。.魏徵勤^:唐太宗在位期^^^^言,政^累直赫,史耦「^覲之治」。其中最有名的^臣就是魏徵,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集上好的需舄鷹,把牛也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常他看冕魏徵逮逮地向他走來日寺,便程聚把需舄鷹藏在慎中,魏徵故意上奏很久,致使需舄^^死在慎中,由此可兄魏徵行不言之^的用心。唐太宗在魏徵去逝彳曾^:“以銅^^,可以正衣冠;以史^^,可以知典替;以人^^,可以明得失。” 3、拓展:^^晨輩、貌人或朋友一定要有智慧,包括我憑的存心(真心懸他好)、日寺檄(在正硅的日寺^做正硅的事)、魅度(和顏悅色)及耐性(抱著一定要成功的決心),最重要的是^^別人前一定要以身作即加取得別人的信任,^^別人才有效用。4、提問:你身遏是否有貌人或朋友平常的言行不好,你想要勤^他,是什麼事?你要如何^^他呢?課后小結(jié):^^晨輩、貌人或朋友一定要有智慧,要以身作即加取得別人的信任,^^別人才有效用。家庭作業(yè):背誦這段文字。第七課時學習目的:教會小朋友在家應(yīng)該掌握的一些禮節(jié)、與盡量做到的事項。學習內(nèi)容:《弟子規(guī)》的2、3段學習過程:(一)提問:上節(jié)課留的家庭作業(yè)“在家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事,”請小朋友自己舉手回答做了哪些?或盛飯、或洗碗、或拿筷子,疊被子、掃地等。(二)講解: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清:(電腦里沒這個字)涼的意思省:察看、檢查(內(nèi)省)。要求小朋友了解一年四季的變化,冬天冷,則需要暖溫。夏天熱,卻要涼爽。一天的開始,早晨要想好今天應(yīng)做的事情,晚上要按照大自然的規(guī)律,安寢。弟子規(guī)這里是教育小朋友要用心體會照顧自己的父母。舉例:(二十四孝的故事)古代有個叫黃香的孩子。在他九歲的時候,母親便去世了。他看見自己的父親,每天辛苦的勞動。他特別的心疼。為了照顧好自己的父親,他在夏天的時候,就用扇子把父親睡的枕頭和席子扇涼;冬天天氣寒冷時,他就會先幫父親把被窩睡暖了,再讓父親去睡。可見黃香非常懂得體恤別人,他的孝心一直被后人所稱贊。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yè)無變(反:同返)教育小朋友外出要向父母秉告,免得父母為自己擔心。比如;早上去上學時要跟父母說:“爸爸媽媽,我上學去了!”放學回來要先向家長報平安。“爸爸、媽媽我回來了!”生活要有規(guī)律,免去父母牽掛。養(yǎng)成好的生活習慣,對自己一生都有幫助。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茍:如果、假使1)小朋友無論做什么事情,都必須經(jīng)過父母的同意方可去做,不可擅自做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錯誤。如果你擅自做了,作為晚輩你是沒有道理。舉例說明:1、私自到外邊去玩,去游泳,去“網(wǎng)吧”,去不安全的地方,會有危險發(fā)生時,家長幫不了你。2)隨便把家中的物品贈與他人,如果是家長有用的東西,你不知道,就會造成錯誤。例如:一個小孩把家里的很有價值的郵票,送給了同學。當家長發(fā)現(xiàn)時,早被同學扔掉了。隨便支配家長的財產(chǎn),會養(yǎng)成大手大腳的壞習慣。也會培養(yǎng)他人的貪占心。3)在家里不可隨便玩電、玩火,玩危險的玩具。4)不可養(yǎng)成隨便花錢的壞習慣。(壓歲錢的支配) 3、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茍:(同上)1)看見別人再好的東西,不可將它據(jù)為己有。即使是再小的東西,哪怕是一塊橡皮,一只鉛筆,都不該拿人家的。從小去掉自己的貪占心,長大才不會犯錯誤。如果是隨便亂拿了人家的東西,被別人發(fā)現(xiàn)了,父母會為你的行為而感到羞恥。2)小朋友有的時候,會對拿別人的東西不以為然。作為家長和老師一定要幫助孩子克服這些壞毛病。3)反面例子:古時候,有個小孩偷了同學的一塊硯臺。回家后,被他的母親看見了。他的母親不但沒有責備他,反而縱容他。后來他的膽子越來越大,從小偷變成了大偷,被官府抓到了要砍頭。他提出要見自己的母親一面,官府同意了讓他見自己的母親。他見到自己的母親后,就說:“我是你奶大的,就讓我再吃一口奶吧!”說著,就把母親的奶頭咬掉了。因為他非常怨恨自己的母親,在他不懂事的時候,沒有給他正確的教育。4)有的時候,家長會無形之中給小朋友留下不好的影響。比如;坐公共汽車家長會讓孩子低點頭,可以不買票。這些都是反面教育,培養(yǎng)了孩子愛貪占小便宜的心理。三)總結(jié):本節(jié)主要講述了小朋友應(yīng)該怎樣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習慣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提問:請小朋友講述自己哪些方面還做的不夠?對照上面的例子,找找差距。四)作業(yè):反復布置在家里應(yīng)該做的家情。真正做到學有學業(yè),居有居業(yè)。直到養(yǎng)成習慣為止。關(guān)心自己的父母喜歡吃什么?干什么?用心體會父母的心情。第八課時學習目的:通過圣賢的教誨,啟發(fā)培養(yǎng)孩子的孝心,讓他們知道怎么具體去做!學習內(nèi)容: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學習過程:一、提問內(nèi)容:上節(jié)課留的家庭作業(yè),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wù)。讓小朋友舉手自己來說做了哪些?反復強調(diào),直到養(yǎng)成習慣為止。二、講解內(nèi)容: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1、好:喜歡惡:厭惡父母親喜歡你做的事情,你要盡量去做,不要敷衍了事,漫不經(jīng)心。力:是盡我們的力量。父母厭惡的事情,你要小心謹慎的去除,包括你的一切壞習慣。2、例如;父母喜歡讓我們好好讀書,將來有能力做事。可我們不愿學習,一心貪玩,這就是不夠孝心。還有父母不喜歡我們出去和別的小朋友打架,那我們就盡量不讓家長為我們操心。做什么事情之前先想想父母知道了會不會高興我去做?用心體會父母對我們的教育,要使自己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3、互動請小朋友自己來講家長喜歡自己做什么?同時老師也要了解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如何?如不正確的老師要幫助指正。如;某個小朋友就說:“我爸爸說:‘在外邊,誰要是打你,你就打他。不要怕‘!”以免不好的家教會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時代不同,人的素質(zhì)不同,結(jié)合今天的社會,進行正面的教育。三、總結(jié):本節(jié)主要講述了小朋友應(yīng)該怎樣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習慣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提問:請小朋友講述自己哪些方面還做的不夠?對照上面的例子,找找差距。四、作業(yè):反復布置在家里應(yīng)該做的家情。真正做到學有學業(yè),居有居業(yè)。直到養(yǎng)成習慣為止。關(guān)心自己的父母喜歡吃什么?干什么?用心體會父母的心情。第九課時 學習目的:通過圣賢的教誨,啟發(fā)培養(yǎng)孩子的孝心,讓他們知道怎么具體去做。學習內(nèi)容: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學習過程:一、提問內(nèi)容:背上節(jié)課學的內(nèi)容。二、講解內(nèi)容: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1、古人說:[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可見古人對父母的孝心,入微入髓。我們的身體是父母給的,我們不敢隨便毀傷,即使是手臂上劃一個口,父母都會擔心的,何況大病父母會難過傷心的。現(xiàn)在社會有很多人,一遇到不順心的麻煩事,就要自殺,跳樓。沒有替父母雙親想一想,含辛茹苦把我們培養(yǎng)大,還沒有報答父母,就要去死。父母會怎么樣呢?身體有傷,只是讓親人為你擔憂。可是你做出了不道德的事情,你的父母會跟著你蒙受恥辱。那你更是不孝的子孫。你要想到;自己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對得起生養(yǎng)我們的父母,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們撫養(yǎng)大,我們雖不能給他們更多的物資享受,可我們也不能讓他們?yōu)槲覀儌模瑸槲覀冸y過。為我們而感到羞愧!2、比如:有的小朋友沒有禮貌、不敬師長、破壞公物、打罵同學、偷盜,或者做出了不該做的事情,你的家長會為你感到自豪嗎?3、朗讀課文:請小朋友打開書,進行指讀訓練。從總序復習到這堂課的內(nèi)容,每天爭取邊讀邊認,天長日久不但會背誦,而且也會認字。個別的字老師也可以寫一寫,加深印象。三、總結(jié):本節(jié)主要講述了小朋友應(yīng)該怎樣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習慣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提問:請小朋友講述自己哪些方面還做的不夠?對照上面的例子,找找差距。四、作業(yè):回家詢問自己的父母,希望自己做什么?不喜歡自己做什么?自己家的家教是什么?父母希望你長大做什么?第十課時學習目的:教育小朋友學會在逆境中成長。做自己應(yīng)該做的事情。培養(yǎng)小朋友正確的人生觀。學習內(nèi)容: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學習過程:一、復習內(nèi)容:上堂課的家庭作業(yè),詢問父母對自己的期望,每個家庭的家教。讓小朋友舉手回答。進一步了解家長是否給予了配合?每個家長對孩子的關(guān)心教育程度如何?(注意課堂紀律,有時小朋友會很活躍。要給予正確幫助。同時老師每天要做記錄,觀察小朋友都有那些變化?個別家庭的孩子要給予足夠的關(guān)愛,注意個性培養(yǎng)。二、講解內(nèi)容: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1、父母雙親從小到大,給予了我們無微不至的關(guān)愛,待我們恩重如山。我們自然就應(yīng)該孝養(yǎng)他們。可是也有的家長不喜歡甚至討厭孩子。或者管教孩子過于嚴厲,缺少方法。那么做為兒女應(yīng)該怎樣對待父母呢?是不是父母對我們好,我就對你們好。你不喜歡我,我也不孝敬你呢?2、孔子在世時,他有一個名字叫閔子騫的弟子。年紀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父親娶了后母,后母又生了兩個弟弟。有一年冬天,天氣寒冷,父親要出門,就叫閔子騫駕車,閔子騫凍的直哆嗦。父親以為閔子騫偷懶,就拿鞭子打他,誰知鞭子下去卻把棉襖打爛了,里面的蘆花飛了出來。父親才知道后母虐待了閔子騫。一氣之下,父親要趕走后母。這時閔子騫跪下來哀求父親說:“有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兒寒。”這句話感動了父親,也感動了后母。使后母知道反省改過,變成了慈母。孔子特別稱贊閔子騫:“真是難得可貴的孝子啊!”3、我們就是要學習閔子騫這種孝心,不管父母對我們?nèi)绾危课覀冏龊米约簯?yīng)該做的就可以了,盡好自己的本分。養(yǎng)成這樣一種心胸,必定能成就大事。將來長大了,不管別人對我們怎樣,我們都會一如既往的對待別人,也會感動別人,獲得大家的尊敬。所以說:能夠在逆境中成長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孝子!4、故事2:古代有個皇帝叫大舜。在他小的時候,就失去了母親,父親娶了后母。后母對他十分刻薄,時常要求舜做很多事,并且還在背后說舜的壞話。因此父親對舜也很不滿意。弟弟象對舜也不友善,態(tài)度傲慢又無禮。他從無有絲毫的怨恨之心。依然孝順父母,友愛弟弟。后母幾次設(shè)計要加害于他,都沒有成功。一次,讓舜到高高的草垛上邊干活。等舜上去后,后母就拿走了梯子,并且點燃了草堆。幸虧舜及時發(fā)現(xiàn)從后邊滑了下去,他就象什么事情沒發(fā)生過一樣,仍然愛他的父母、兄弟。他的美德傳遍了天下。當時的皇帝堯聽說了這些事,就請舜去管理國家,并且把自己的女兒也嫁給了他。最后把王位也讓給了他。可是,舜并沒有而感到高興。人們問他為什么做了皇帝還不高興?他說:“可是我的父母還是不喜歡我,我怎么去盡孝道?”他的真心感動了他的父母,也感動了天下人。他的美德流傳至今。(二十四孝的故事)可是我們現(xiàn)代的人,卻把孝道丟在了一邊。別說父母對我們很疼愛,有時批評教育我們嚴厲一點,馬上就表示出不滿意。5、故事3、有一個女孩子,因為一點小事,被母親批評了幾句,一氣之下,就離開了家。她一邊走、一邊哭,不知不覺天就黑了。這時候她看見一個賣面的攤床,忽然她覺得自己也很餓了。可是剛才出門的時候忘記了帶錢,又不好意思回家取。就站在面攤的前邊看著別人吃。面攤的師傅發(fā)現(xiàn)了她,就問她:“你想吃面嗎?”她說:“想,可是我忘記帶錢了!”師傅說:“沒關(guān)系!哪天走過時再帶來”。說著就給她盛了一大碗面。他感動的熱淚盈眶。一邊哭一邊說:“謝謝師傅!”師傅接著說:“我才給你煮了一碗面,你就謝謝我,給你煮了十幾年的飯了,你沒有想到要謝謝媽!”小女孩聽到師傅的話,非常慚愧。趕快吃完了面,就往家里跑,快到家門的時候,遠遠看見一個瘦小的身影站在門前,象往常等著自己放學回家一樣。她趕快跑過去,拉起媽媽的手一起回家。通過這件事,她才真正懂得了父母的恩情和家的意義。有的人卻好象所做的一切都是為父母做的,父母疼愛我們是應(yīng)該的,我們孝敬父母就是有條件的、附加的。把孝道丟在了一邊。6、通過上面正反兩方面的例子,小朋友你們學到了什么?請小朋友自己來表達……。三、總結(jié):本節(jié)主要講述了小朋友應(yīng)該怎樣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四、作業(yè):對照學過的故事,想一想自己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夠?比如:對父母耍脾氣,不接受父母的批評等。回家向父母道歉!四年級校本課程計劃 《弟子規(guī)》一、教材分析:弟子規(guī)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nèi)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文義,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yīng)有的禮儀與規(guī)范。后經(jīng)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并改名為《弟子規(guī)》。《弟子規(guī)》是一本教我們做人的一些基礎(chǔ)規(guī)范,這本書,影響之大,讀誦之廣,僅次于《三字經(jīng)》。全書共360句(1080字)。二、學習目的:1、教育學生孝敬父母、體諒父母。2、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愛長輩,愛老師,愛同學,互相關(guān)心,互相幫助。3、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4、教育學生誠實、守信。5、指導學生的生活習慣,行為規(guī)范。三、學習內(nèi)容:《弟子規(guī)》總敘、入則孝、出則弟、謹、信四、學習重、難點:重點:能夠流利背誦。難點:理解含義,并能在生活實踐中應(yīng)用。五、學習時間:每周安排一節(jié)誦讀時間,平均每節(jié)課學習16句。利用中午課前預(yù)備時間復習鞏固。六、方法措施:1、借用生動的故事來打動學生的心。2、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討論中真正理解含義。3、舉例子,讓學生深入理解含義。4、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實踐。七、學習內(nèi)容具體安排:第一周:學習《弟子規(guī)》“總敘”第二至六周學習“入則孝”第七至九周學習“出則弟”第十至十四周學習“謹”第十五至十八周學習“信” 課題第1課《弟子規(guī)》總敘學習目標1、從總體上了解《弟子規(guī)》。2、會背《弟子規(guī)》總敘。3、大體了解這幾句話的意思。重點會背《弟子規(guī)》總敘。難點大體了解這幾句話的意思。教具準備《弟子規(guī)》音頻教學過程教學過程一、介紹弟子規(guī)弟子規(guī)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nèi)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文義,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yīng)有的禮儀與規(guī)范。后經(jīng)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并改名為《弟子規(guī)》。《弟子規(guī)》這本書,影響之大,讀誦之廣,僅次于《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中的“規(guī)”,當然就是指規(guī)矩、規(guī)則。你們知道“弟子”指的是誰嗎?是孔子的弟子嗎?是指小孩子嗎?還是指其他什么人呢?(學生討論)實際上這個“弟子”是泛指,也就是針對每個人而言的。所以《弟子規(guī)》中談到的規(guī)矩禮節(jié)是同學們甚至是老師都應(yīng)該遵守的。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這篇古訓——《弟子規(guī)》。《弟子規(guī)》共360句(1080字),今天我們學習總序。二、學習《弟子規(guī)》總敘1、聽泛讀《弟子規(guī)》總敘: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2、教師領(lǐng)讀。3、學生試讀。4、指名讀。5、齊讀。分行讀。6、同桌練習背誦。7、小組競賽背誦。三、理解“總敘”的意思。“總敘”概括了《弟子規(guī)》的主要內(nèi)容:首先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言語行為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并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如果以上的事都做了還有多余的時間精力,就應(yīng)該好好做學問了。有余力則學文——當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備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時間,再去學習文化知識和技能。四、講故事:《大舜的故事》——孝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干,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jīng)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為諸侯。五、禮儀1、回答問題要舉手,回答問題要起立。2、學習鞠躬。六、作業(yè)1、背誦《弟子規(guī)》總序。2、回家給父母捶捶背。課題第2課“入則孝”之“父母呼”學習目標1、復習《弟子規(guī)》總序。2、學習“入則孝”之“父母呼”。3、理解意思,教育學生孝敬父母要從小事做起。不但孝,關(guān)鍵是順。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之心。重點 結(jié)合生活實際,讓學生理解孝道的重要性。難點 理解意義,能在生活中做到。教具準備音頻 教學過程教學過程一、檢查作業(yè)1、齊聲背誦。2、是否為父母捶背。二、學習“入則孝”之“父母呼”1、聽泛讀“入則孝”之“父母呼”父母呼應(yīng)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2、教師領(lǐng)讀。3、學生試讀。4、指名讀。5、齊讀。分行讀。6、同桌練習背誦。7、小組競賽背誦。三、了解意思。“父母呼”,“呼”就是叫喚的意思。“應(yīng)勿緩”,“應(yīng)”就是回答,“勿”就是不可以,“緩”就是遲緩。也就是聽到父母他在呼喚、叫喚我們的時候,應(yīng)該要立即的回答。想一想,平時父母叫我們的時候,我們是怎樣做的?(指生答)怎樣做才能更體現(xiàn)“孝”呢?(生答)延伸:父母呼應(yīng)勿緩;老師呼應(yīng)勿緩;長輩呼應(yīng)勿緩;同學呼應(yīng)勿緩。2、“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在教我們的時候,父母教我們做任何事情,“行勿懶”就是要馬上動作,不可以拖拖拉拉的。3、“父母教,須敬聽”:父母在教育你的時候,要恭恭敬敬地聆聽。4、“父母責,須順承”:如果你做錯了事情,父母責備你的時候,你應(yīng)該接受教訓,真心悔改。希望大家都能夠成為孝敬父母、懂禮貌的孩子。四、講故事:《嚙指痛心》 教學過程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于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五、禮儀1、見到長輩、老師要主動問好。2、父母、老師、長輩,要求做的事情,要盡量做好。六、作業(yè)1、背誦“父母呼”。2、幫父母收拾餐桌。課題第3課“入則孝”之“冬則溫”學習目標1、復習“父母呼”。2、學習“入則孝”之“冬則溫”。3、了解意思,進一步理解怎樣才是“孝”。4、能在生活中實踐。重點 會讀、會背。進一步理解“孝”。難點 理解意義,能在生活中用實際行動盡“孝”。教具準備播放器教學過程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yè)1、齊聲背誦“父母呼”。2、是否幫父母收拾餐桌。二、學習“入則孝”之“冬則溫”1、聽泛讀“入則孝”之“冬則溫”。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yè)無變2、教師領(lǐng)讀。3、學生試讀。4、指名讀。5、齊讀。分行讀。6、同桌練習背誦。7、小組競賽背誦。三、了解意思。1、“冬則溫”“溫”就是溫暖的意思。“夏則清”,清就是涼爽的意思。孝敬父母應(yīng)該從哪里開始呢?應(yīng)該從關(guān)心父母的起居生活開始。講“黃香”的故事:相傳東漢時期有一個叫黃香的孩子,母親很早過世他和父親相依為命。夏天天氣非常熱,他每天都給父親扇枕席,以便讓父親安歇;冬天非常寒冷,為了讓父親躺在溫暖的被窩里,他每天晚上都要先上床,用自己的體溫把被褥焐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黃香的孝行,傳遍了全縣,也傳遍了全國。九歲的孩子能懂得這樣孝順父親,感動了太守劉擴上書朝廷申報,批準孝廉,成為一位孝敬長輩而名留千古的兒童。當時有 教學過程“江夏黃香,天下無雙”的贊譽。我們都要以黃香為榜樣,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2、“晨則省,昏則定”:就是每天早上要記得起來第一件事情,就是向父母問候,這是為人子弟在家里對父母應(yīng)該有的態(tài)度。“晨則省”,“省”的意思就是安慰問候的意思。“定”也是如此,也是安慰,讓他的心情覺得很好。3、“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yè)無變。” 出門一定要告訴雙親。尤其現(xiàn)在的社會環(huán)境很復雜,治安也沒有以前的好,所以你出門時一定要向告訴父母到哪里,什么時候回來,為什么?絕對不能讓父母為我們的行蹤擔心。“反必面”,回來的時候,也要跟父母報告講明。“面”就是要面見父母,讓父母看到你安全的回來,讓父母得到寬心。四、拓展:行孝是每個人的責任,是天下所有做兒女應(yīng)做的事情。同學們,我們的父母是不是很辛苦啊。你們想不想孝敬一下為你辛苦為你操勞的父母呢?設(shè)想一下:今天放學回家,你看到父母工作了一天非常勞累,你想怎樣孝順你們的父母呢?(生答)五、作業(yè)1、背誦“冬則溫”。2、回家為父母做一件事。課題第4課“入則孝”之“事雖小”學習目標1、復習“冬則溫”。2、學習“事雖小”。3、理解“事雖小勿擅為”“物雖小勿私藏”。4、能在生活中實踐。重點 理解“事雖小勿擅為”“物雖小勿私藏”。難點 理解意義。教具準備 播放器、課件 教學過程教學過一、檢查作業(yè)1、齊聲背誦。2、昨天為父母做的什么事情。二、學習“入則孝”之“事雖小” 1、聽泛讀“入則孝”之“事雖小”。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2、教師領(lǐng)讀。3、學生試讀。4、指名讀。5、齊讀。分行讀。6、同桌練習背誦。7、小組競賽背誦。三、了解意思。1、理解“事雖小”。什么樣的事情是小事?該怎樣做?程教學過程“事雖小”,就是泛指一切事情無論大小,即使很小很小的一件事情,“勿擅為”,這個“擅”就是隨自己的意思,擅自的意思。也就是說事情即使是非常小,也不可以不經(jīng)過同意就擅自去做它。譬如說有很多小朋友,他在家里,爸爸媽媽不在的時候,他就好像造反一樣,什么事情都碰,父母的房間、抽屜翻箱倒柜,很好奇的都去翻閱它,這些都是不對的。不應(yīng)做的事情,就盡量不做。比如說,在家里不可隨便玩電、玩火,玩危險的玩具,不可養(yǎng)成隨便花錢的壞習慣,不在黑板上亂涂亂畫,這樣的事雖小,也是不對的。不應(yīng)做的事情就不要做了。三國時的劉備教育兒子劉禪說:“勿以惡小而為之”也是這個道理。2、理解“物雖小”。什么樣的東西是小東西?鉛筆、橡皮……不能私自藏起來。如果私自藏起來,父母會傷心。拓展:撿到小的物品應(yīng)該怎樣做?借用別人的東西該怎么做?學生討論。四、講故事:陶母封魚。陶侃是東晉有名的賢臣,從小就勤奮好學,而且注意人品的修養(yǎng),這一切都與他母親嚴格的教育分不開。陶侃長大后,擔任了管理漁業(yè)的小官。這一年他托人帶回家一壇腌魚孝敬母親,母親卻把魚封好讓人退回區(qū),并且獻給他寫了一封信說:“你是國家的官吏,怎么能用公家的東西孝敬父母呢?這是為政不廉啊!”此事雖小,卻可以看出陶侃的母親教子嚴格。陶侃始終不忘母親的教誨,最終成為晉朝著名的清官。五、作業(yè)1、背誦“事雖小”。2、給爸爸媽媽洗襪子。課題第5課“入則孝”之“親所好”學習目標1、復習“事雖小”。2、學習“親所好”。2、理解意思,啟發(fā)培養(yǎng)孩子判斷是非的能力。3、能在生活中實踐。重點 會讀、會背難點理解意義,辨別是非。教具準備 播放器教學過程教學 過 程一、檢查作業(yè)①背誦“事雖小”。②給父母洗襪子了嗎?怎樣洗的?父母說了什么? 二、學習“入則孝”之“親所好” 1、聽泛讀“入則孝”之“親所好”。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2、教師領(lǐng)讀。3、學生試讀。4、指名讀。5、齊讀。分行讀。6、同桌練習背誦。7、小組競賽背誦。三、了解意思。1、“親所好,力為具”,這個“好”就是喜好。“力”就是要盡心盡力,“具”就是要為他準備。你現(xiàn)在還是一個很小的小學生,父母最喜歡的無非是你的功課要很好,自己的作業(yè)要自己努力去做;應(yīng)該學的,也應(yīng)該努力去學習。讓父母得到歡喜。2、“親所惡,謹為去”。這個“惡”就是不喜歡、討厭的、厭棄的。“謹”也是要用恭敬之心,很謹慎的為父母去排遣,或者排除,為他去除掉。譬如說父母他不喜歡的東西,我們應(yīng)該盡量把它去除。父母見到我們有不良的嗜好,不良的習慣,為人子女也應(yīng)該趕快把它改正過來,自己應(yīng)該要趕快改正過來,讓父母能得到歡心。3、“身有傷,貽親憂”。想一想在你不小心受傷的時候,你的父母會怎么樣?理解“貽親憂”:讓父母擔心。4、“德有傷,貽親羞”,指如果你的品德不好,你的親人就會為你羞愧。比如:有的小朋友沒有禮貌、不敬師長、破壞公物、打罵同學、偷盜,或者做出了其他不該做的事情,你的父母會跟著你蒙受恥辱。那你更是不孝的子孫。四、聯(lián)系實際,深化理解。父母讓做的事情,不去做;任性,不聽話;跟爺爺奶奶吵架;跟小朋友搶東西、打架……說說這樣做對不對,應(yīng)該怎樣做。五、作業(yè)1、背誦“親所好”。2、回家掃地、拖地。課題第6課“入則孝”之“親愛我”學習目標1、復習“親所好”。2、學習“親愛我”。3、懂得尊敬父母,用心體諒別人的心情。幫助父母改正過失要講究方法。重點會讀、會背難點理解意義,學會體諒。教具準備 播放器 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教學過程一、檢查作業(yè)1、齊聲背誦“親所好”。2、昨天回家掃地、拖地情況。二、學習“入則孝”之“親愛我”1、聽泛讀“入則孝”之“親愛我”。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2、教師領(lǐng)讀。3、學生試讀。4、指名讀。5、齊讀。分行讀。6、同桌練習背誦。7、小組競賽背誦。三、了解意思。1、“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父母雙親從小到大,給予了我們無微不至的關(guān)愛,待我們恩重如山。我們自然就應(yīng)該孝養(yǎng)他們。可是也有的家長不喜歡甚至討厭孩子。或者管教孩子過于嚴厲,缺少方法。那么做為兒女應(yīng)該怎樣對待父母呢?是不是父母對我們好,我就對你們好。你不喜歡我,我也不孝敬你呢?孔子在世時,他有一個名字叫閔子騫的弟子。年紀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父親娶了后母,后母又生了兩個弟弟。有一年冬天,天氣寒冷,父親要出門,就叫閔子騫駕車,閔子騫凍的直哆嗦。父親以為閔子騫偷懶,就拿鞭子打他,誰知鞭子下去卻把棉襖打爛了,里面的蘆花飛了出來。父親才知道后母虐待了閔子騫。一氣之下,父親要趕走后母。這時閔子騫跪下來哀求父親說:“有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兒寒。”這句話感動了父親,也感動了后母。使后母知道反省改過,變成了慈母。孔子特別稱贊閔子騫:“真是難得可貴的孝子啊!” 我們就是要學習閔子騫這種孝心,不管父母對我們?nèi)绾危课覀冏龊米约簯?yīng)該做的就可以了,盡好自己的本分。2、說說自己的父母批評你或打你的時候,你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對待的?怎樣做才會更好?說說父母為什么這樣做?學會體諒。3、今后你打算怎樣處理類似的事情?四、作業(yè)1、背誦“親愛我”。2、跟父母聊天,說說自己以前做得不對的事情,給父母道歉,請求父母原諒。課題第7課“入則孝”之“親有過”學習目標1、復習“親愛我”。2、學習“親有過”。2、理解這幾句話的意思。3、能在生活中實踐。重點會讀、會背難點了解父母的辛苦,及對自己的教育。教具準備播放器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教學過程一、檢查作業(yè)1、齊聲背誦“親愛我”。2、說說跟父母聊天了嗎,聊的什么?二、學習“入則孝”之“親有過”1、聽泛讀“入則孝”之“親有過”。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2、教師領(lǐng)讀。3、學生試讀。4、指名讀。5、齊讀。分行讀。6、同桌練習背誦。7、小組競賽背誦。三、了解意思。1、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親有過”,“過”的意思就是有過失,或者有不當?shù)倪@種行為。“諫”就是勸勉的意思,勸解的意思。“使”就是使他能更正,或者能及時停止。上堂課我們學了要孝順父母,可是父母也有不對的時候啊!那么作為子女應(yīng)不應(yīng)該勸諫父母呢?用什么方法才恰當呢?一是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去談父母的過錯。讓父母沒有面子。他就不會接受我們的勸諫。二要等父母高興的時候,而且在勸說父母時語氣也要柔和,面帶笑容。不要理直氣壯,一副盛氣凌人的態(tài)度。話要說的盡量婉轉(zhuǎn),讓父母感到我們不是在挑他的毛病,真心的為他好。他才能夠接受我們的勸諫。2、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諫不入”,不入就是不能接受。“悅復諫”,我們可以委婉的再勸諫。“號泣隨”,就是覺得很傷心、很難過。“撻無怨”,這個時候如果父母惱羞成怒,或者他不愿意聽到我們這樣勸他,即使被打了,也不應(yīng)該有所怨恨。四、講故事:唐太宗李世民,年輕的時候,隨著父親李淵到處平定,當時父親有一個決策,就是連夜拔營要攻打另外一個地方。李世民就跟父親說:這樣做的話,我們可能沒有辦法成功,因為可能后面有埋伏,前面不但不能得到勝利,可能后面又被圍剿,反而不利我軍。他的父親不采納。眼見整個軍隊就要拔營了,這個時候,李世民就在帳篷外面嚎啕大哭,哭得非常傷心。為什么傷心?他知道父親這個舉動是錯誤的,從整個局勢來看,宗已經(jīng)看出相當?shù)奈kU。他的父親李淵,突然聽到外面有很大的哭聲,就走出去看。父親看到兒子這么傷心,聽了兒子最后一次規(guī)勸,及時停止了這項軍事行動。后來終于平定各地賊寇,奠定了唐朝的基業(yè)。五、作業(yè)1、背誦“親有過”。2、把故事講給父母聽。課題第8課“入則孝”之“親有疾”學習目標1、復習“親有過”。2、學習“親有疾”。3、學會在生活中關(guān)愛父母、照顧父母。重點會讀、會背。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難點理解意義,能在生活中照顧父母。教具準備播放器、課件教學過程教學過一、檢查作業(yè)齊聲背誦“親有過”。二、學習“入則孝”之“親有疾”1、聽泛讀“入則孝”之“親有疾”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2、教師領(lǐng)讀。3、學生試讀。4、指名讀。5、齊讀。分行讀。6、同桌練習背誦。7、小組競賽背誦。三、了解意思。1、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當父母生病的時候,為人子女應(yīng)該怎么樣來侍奉湯藥。我們曉得在過去,這個藥幾乎都是水藥,剛煮起來的湯藥一定非常的燙。我們要端給父母吃、端給長輩吃的話,我們要特別注意它的溫度是不是太高了,太高了唯恐燙到父母。所以在古者,他往往會倒一點點,然后喝喝看,這個一瓢,一小瓢試試看,它是不是溫度太高,或者太低。所以古人對父母的侍奉,可以說是無微不至。程教學過程我們現(xiàn)在醫(yī)藥發(fā)達,吃的藥多是藥片、顆粒,這個你可不能隨便嘗,以免藥物中毒,不過,父母生病時可以提醒父母按時服藥。2、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如果不幸父母走完了人生最終點站之后,這時候如果辦喪事,我們也要特別的一定要盡孝,盡到為人子女所應(yīng)該盡的這些禮節(jié)。四、講故事:鹿乳奉親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鉆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xiàn)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y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親嘗湯藥漢文帝劉恒,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fā)展農(nóng)業(yè),使西漢社會穩(wěn)定,人丁興旺,經(jīng)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他與漢景帝的統(tǒng)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五、作業(yè)1、背誦“親有疾”。2、說說自己在父母生病時是怎樣做的? 課題第9課“出則弟”之“兄道友”學習目標 1、復習“總敘”和“入則孝”。。2、學習“出則弟”之“兄道友”。3、懂得同學之間要團結(jié)友愛,兄弟姐妹之間要和睦相處。重點 會讀、會背。難點懂得同學之間要團結(jié)友愛,兄弟姐妹之間要和睦相處。教具準備播放器教學過程教學過程一、復習背誦“總敘”和“入則孝”。指名背。齊背。二、學習“出則弟”之“兄道友” 1、聽泛讀“出則弟”之“兄道友”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2、教師領(lǐng)讀。3、學生試讀。4、指名讀。5、齊讀。分行讀。6、同桌練習背誦。7、小組競賽背誦。三、了解意思。1、什么叫“出則弟”?就是離開家里,或者我們要外出的時候,我們應(yīng)該如何注意我們的行為。2、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兄道友”,“友”就是友愛,就是做哥哥的如何來跟弟弟相處。“弟道恭”,弟弟又應(yīng)該如何來對待哥哥。“兄弟睦,孝在中”。如果兄弟姊妹在家里能和睦共處,這就是孝道。舉例:父母看到孩子打架,不友好,會是什么心情?3、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不能感覺錢財非常的重要,就不會產(chǎn)生怨恨了。說話時忍讓一點兒,氣憤就會消失。四、聯(lián)系實際討論:同學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應(yīng)該如何相處?學生討論,教師點撥。五、作業(yè)1、背誦“兄道友”。2、照顧一下比自己小的孩子。課題第10課“出則弟”之“或飲食”學習目標1、復習“兄道友”。2、學習“或飲食”理解這幾句話的意思。3、懂得尊老愛幼。重點 會讀、會背難點 理解意義,懂得尊老愛幼。教具準備播放器教 學過程教學 過程一、檢查作業(yè)1、齊聲背誦“兄道友”。2、說說是怎樣照顧小朋友的?二、學習“出則弟”之“或飲食”1、聽泛讀“出則弟”之“或飲食”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2、教師領(lǐng)讀。3、學生試讀。4、指名讀。5、齊讀。分行讀。6、同桌練習背誦。7、小組競賽背誦。三、了解意思。1、“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不管是飲食,還是坐、走,一定要先禮讓長輩。我們從小就要養(yǎng)成孩子有尊敬長輩的習慣。2、“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長”,長輩。“呼”,叫。“即”,立即,馬上。“代叫”就是代替呼叫。“長呼人即代叫”意思就是長輩呼喚兒女的時候,如果這個人不在旁邊,要趕緊代替父母去轉(zhuǎn)達。“人不在己即到”如果找不到父母所要找的人,你就要趕快來回應(yīng),跟父母跟長輩報告說此人不在。四、聯(lián)系實際:1、說說在日常生活中吃東西時你是怎樣做的?學生討論。教師總結(jié):先讓父母、長輩、弟妹吃,然后自己吃。2、在家里,父母長輩叫你時,你是怎樣做的?學生討論。教師總結(jié):應(yīng)立即答應(yīng),問父母長輩什么事情,然后立即去做。五、作業(yè) 1、背誦2、自己洗襪子(給爸爸媽媽洗襪子)課題第11課“出則弟”之“稱尊長”學習目標1、復習“或飲食”。2、學習“稱尊長”,理解這幾句話的意思。3、懂得尊敬長輩。重點會讀、會背難點理解意義,懂得尊敬長輩。教具準備播放器教學過程教學過程一、檢查作業(yè)1、齊聲背誦“或飲食”。2、你是怎樣洗襪子的?二、學習“出則弟”之“稱尊長”。1、聽泛讀“出則弟”之“稱尊長”。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余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2、教師領(lǐng)讀。3、學生試讀。4、指名讀。5、齊讀。分行讀。6、同桌練習背誦。7、小組競賽背誦。三、了解意思。1、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稱呼長者,不可直呼其名。在尊長面前要表現(xiàn)得謙虛恭敬,不要自我表現(xiàn)才能。走在路上如果遇上了尊長,要快步迎上去行禮問候。如果尊長不說話,要退在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立。2、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余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如果自己騎馬行路時遇見長者要下馬,坐著車行路時遇到長者要下車。長輩走后,自己還要在原地呆會兒,等長輩走百步以外,自己才能上馬或上車。如果長輩站著,年幼的人就不可以坐下,長輩坐下以后,命令你坐,你才可以坐下。四、聯(lián)系實際:你在路上遇到長輩或父母的朋友時是怎樣做的?應(yīng)該怎樣做?學生討論。教師小結(jié):要站好,有禮貌的問候。主動叫叔叔阿姨。五、作業(yè)1、背誦“稱尊長”。2、回家與父母一起表演本課內(nèi)容。課題第12課“出則弟”之“尊長前”學習目標1、復習“稱尊長”。2、學習“尊長前”,理解意思。3、懂得尊敬長輩,學習如何與人相處。重點 會讀、會背難點 懂得尊敬長輩,學習如何與人相處。教具準備播放器教 學過程教學過一、檢查作業(yè)1、齊聲背誦“稱尊長”。2、怎樣與父母表演的?二、學習“出則弟”之“尊長前”1、聽泛讀“出則弟”之“尊長前”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2、教師領(lǐng)讀。3、學生試讀。4、指名讀。5、齊讀。分行讀。6、同桌練習背誦。7、小組競賽背誦。三、了解意思。1、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在長輩面前說話,聲音要低些,但是也不能太低,要是低到聽不清楚,那也是不適宜的。在見尊長的時候,走路要快些,見過尊長告退的時候,動作一定要緩慢。長輩問話時要站起來回答,雙目望著長輩,不能左顧右盼。2、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就是他的年紀像父輩這樣的人,我們對待他,也要像對待自己的父親那樣的來敬重他。如果他像兄弟姊妹,我們的年齡差不多是在我們的兄長當中,我們也要愛惜他,珍惜這樣的友誼。四、聯(lián)系實際:1、討論:說說你平時是怎樣與長輩說話的?應(yīng)該怎樣做?怎樣與人相處?2、教師小結(jié):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貴在能和睦。一個團體不能和睦,這個團體肯定不能興旺。同理,家庭不能和睦共處,這個家也不能興盛。所以與人和睦共處,非常的重要。當然首先我們的出發(fā)點,一定要懂得,凡是年紀比我們年長的,我們一定要守住一條,要尊敬他,要尊重他。程五、自由練習背誦。六、作業(yè)1、練習背誦。2、向爸爸媽媽介紹自己的好朋友。課題第13課“謹”之“朝起早”學習目標1、復習“出則弟”。2、會背“謹”之“朝起早”,理解這幾句話的意思。3、懂得珍惜時間。重點會讀、會背難點理解意義,懂得珍惜時間。教具準備播放器、課件 教學過程教學過一、檢查作業(yè)1、背誦“尊長前”。2、復習“出則弟”。3、介紹一下你的好朋友。4、說說你是怎樣與朋友相處的。二、學習“謹”之“朝起早” 1、聽泛讀“謹”之“朝起早”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2、教師領(lǐng)讀。3、學生試讀。4、指名讀。5、齊讀。分行讀。6、同桌練習背誦。7、小組競賽背誦。三、了解意思。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應(yīng)早起晚睡,光陰易逝,應(yīng)及時把握,珍惜青春。四、講故事:中國古代有許多珍惜時間的故事,像“頭懸梁”,“錐刺股”,“囊螢映雪”,“鑿壁偷光”等等,都是古人抓緊時間發(fā)奮苦讀的典范。《囊螢讀書》車胤,生于晉朝,本是富家子弟,后來家道中落,變得一貧如洗。可是,他在逆境中卻能自強不息。車胤年輕時就很懂事,也能吃苦耐勞。他因為白天要幫家人干活,就想利用漫漫長夜多讀些書,好好充實自己;然而,他的家境清貧,根本沒有閑錢買油點燈,有甚么辦法可以突破客觀條件的限制呢?最初,他只得在夜間背誦書本內(nèi)容,直到一個夏天的晚上,他看見幾只螢火蟲在飛舞,點點螢光在黑夜中閃動。于是,他想出了一個好法子:他捉來許多螢火蟲,把它們放在一個用白夏布縫制的小袋子里,因為白夏布很薄,可以透出螢火蟲的光,他把這個布袋子吊起來,就成了一盞「照明燈」。程車胤不斷苦讀,終于成為著名的學者,后來還成了一名深得人心的官員;那時候,每逢舉行甚么集會或慶祝活動,如果車胤沒有到場,大家就覺得掃興。五、作業(yè)1、復習“出則弟”。2、背誦“朝早起”。課題第14課“謹”之“晨必盥”學習目標1、背誦“朝早起”。2、學習“謹”之“晨必盥”,理解這幾句話的意思。3、養(yǎng)成勤盥洗,衣冠整潔的好習慣。重點 會讀、會背難點 養(yǎng)成勤盥洗,衣冠整潔的好習慣。教具準備 播放器、課件 教學過程教學過程一、檢查作業(yè)1、齊聲背誦。2、是否為父母捶背。二、學習“謹”之“晨必盥”。1、聽泛讀“謹”之“晨必盥”。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冠必正紐必結(jié)襪與履俱緊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2、教師領(lǐng)讀。3、學生試讀。4、指名讀。5、齊讀。分行讀。6、同桌練習背誦。7、小組競賽背誦。三、了解意思。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早上起床必須先洗臉,然后刷牙漱口。大小便以后把手洗干凈,養(yǎng)成良好衛(wèi)生習慣。2、冠必正紐必結(jié)襪與履俱緊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紐扣紐好;襪子和鞋子都要穿得平整,鞋帶要系緊,這樣全身儀容才整齊。回家后,脫下來的帽子和衣服應(yīng)當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隨手亂丟亂放以免弄皺弄臟。3、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穿衣服注重的是整潔,不必講究衣服的昂貴華麗。穿著應(yīng)考慮自己的身分及場合,更要衡量家庭的經(jīng)濟狀況。四、聯(lián)系實際:1、講講自己的生活習慣。早上你是怎樣起床的?誰給你穿衣服?刷牙、洗臉嗎?衣服是否整潔?2、討論:怎樣養(yǎng)成勤盥洗、穿著整潔的習慣?3、教師小結(jié)。五、作業(yè)1、背誦“晨必盥”。2、練習洗自己的小衣服。課題第15課“謹”之“對飲食”學習目標1、復習“晨必盥”。2、學習“謹”之“對飲食”,理解這幾句話的意思。3、養(yǎng)成不挑食,不飲酒的飲食習慣。重點會讀、會背難點養(yǎng)成不挑食,不飲酒的飲食習慣。教具準備播放器 教學過程一、檢查作業(yè)1、齊聲背誦“晨必盥”。。2、說說自己洗的什么衣服,是怎樣洗的。二、學習“謹”之“對飲食”1、聽泛讀“謹”之“對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