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在抗癌方面學術思想和方法_第1頁
中醫在抗癌方面學術思想和方法_第2頁
中醫在抗癌方面學術思想和方法_第3頁
中醫在抗癌方面學術思想和方法_第4頁
中醫在抗癌方面學術思想和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在抗癌方面,源遠流長,理論眾多,經驗豐富,且代有發展,于今尤快。中國中醫科學院作為中醫藥研究的最高機構,在中醫藥抗腫瘤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涌現了一批著名專家和學術成果。“抑扶平衡療法”就是根據中國中醫科學院著名腫瘤學家、中西醫結合腫瘤界泰斗一一余桂清教授數十年治療腫瘤的經驗,在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的基礎上,為充分發揮兩者優勢,提出的一種綜合治療腫瘤的學術思想和方法,其核心思想即“抑制腫瘤,扶助正氣,平衡陰陽”。.戰略的重要性一一攻心與審勢在當今臨床上,往往有“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之失。僅盯著腫瘤的大小,缺乏整體的、宏觀的把握。古語云:“用藥如用兵”。模擬“不為良相,當為良醫”之意,也可得出“治病如治國”之論。我常以成都武侯祠大門長聯:“能攻心則反惻皆消自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則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類比抗癌之戰略,重視攻心與審勢。兵法云:“攻心為上,攻城為下”,不戰而屈人之兵,為上之上也。《靈樞?通天篇》:“譚而不治,是為至治(張介賓注:譚而不治,無為而治也;無為而治,治之至也)”。俗語有“話為開心的鑰匙”之說,對腫瘤患者采取“話療”,可謂談話攻心法。面對癌癥患者,攻心體現在三個方面。①信心:要通過目前!稱癌癥“三分之一能治愈,三分之一能預防,三分之一能減輕痛苦”的現狀,社會上尤其是癌癥俱樂部眾多治愈或長期存活的事例,結合患者的癌癥類型、身體狀況、精神狀態等情況的分析講述,讓患者樹立戰勝癌癥的信心一一我的病能治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信心,就能充分發揮自身的抗病能力,是治療的基礎。反之,精神崩潰,恐懼萬分,自認不治,則病情急轉直下,愛莫能助。②誠心:通過醫患之間的接觸與了解,特別是用醫生親驗的病例,讓患者從內心體會到醫生的權威、認真、負責和同情誠心誠意地把治療的權力乃至把求生的欲望全然托付,往往就能出奇制勝,正應了古語所謂“心誠則靈”。反之,則如《素問?五臟別論》所謂:“病不許治者,病必不治,治之無功也矣。”③坦然之心:癌癥獲愈者,往往是坦然面對惡疾,解脫世俗煩擾,盡心盡力治療,橫豎都無所謂這種心態之人。正如蔣寶素治乳癌案所謂:”是證遍考前賢諸論,皆言不治。蓋由情志乖離,人心不能如寒灰槁木故也。若能心先身死,則人活病除。……此即昔人解結解莊以不解解之之意。”也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非如此,則分崩離析,全盤皆輸,也即《靈樞?口問》:“悲哀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之意。審勢,也就是著眼于大局之意。面對癌癥患者,審勢體現在三個方面。①病程與病種:依據腫瘤的臨床分期,決定治療原則。早期以手術為佳,晚期以保守為宜。對適用于化療的病種,如何杰金氏病、絨毛膜上皮癌等,要堅決地進行化療。②西醫與中醫:一般而言,腫瘤的治療要中西并用,全面治療,系統治療。在癌癥這一類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和健康的疾病面前,各科醫生,尤其是中醫千萬要防止或避免潛在已久的“主角情結”,應該站在公正的立場、醫生的立場(而不是站在西醫或中醫各自的立場),客觀對待,綜合判斷,該手術就手:,該放療,就放療,該化療,就化療,該中藥,就用中藥,該中西醫結合就中西醫結合。關鍵是要胸有成竹,著眼大局,知已知彼。即使是配角,只要做得好,攻績未必小。當然,對于失去手術機會,化療效果不好,或化療難以進行者,要明確認識到,中醫治療,也是積極有效的治療方法。不能因沒有應用化療(明知化療也是姑息治療)就底氣不足,自漸形穢而被動應付。③扶正與驅邪:在患者身體強壯之時,要抓緊機會以驅邪,驅邪所以安正。在大肉已脫,食納不進之時,健脾益胃乃為的對之法。當然,扶正與驅邪并用的機會更多。需要明確的是,能殺死癌細胞的藥物,不僅僅是毒藥,傳統的補養藥、延年益壽藥如人參、靈芝、香菇等,本身就能殺傷癌細胞。中藥復方制劑如十全大補湯、六君子湯、人參養榮湯、小柴胡湯、當歸補血湯等均具有誘導不同腫瘤細胞凋亡的作用。.病因的多樣性一一寒邪不可輕對癌癥的病因,重視熱毒、氣泄、瘀血者多。因寒邪可眥熱,所以,往往重熱輕寒,易被熱之表象所掩蓋。而臨床實際上寒凝日久(即使有部分化熱)成為寒毒,膠結難解者并不少見。《靈樞?水腫》:“黃帝曰:石瘕何如?歧伯曰:石瘕生于胞中,寒氣客于子門,子門閉塞,氣不得通,惡血當瀉不瀉,(血不一pei)以留止,日以益大,狀如懷子,月事不以時下,皆生于女子,可導而下。”葉天士溫補奇經治癥瘕,張聿青理氣活血、散寒止痛治石瘕均有案可稽。周春祥在“寒凝毒結血瘀與晚期胃癌基本病理”一文中,提出“寒凝、毒積、血瘀是晚期胃癌形成的病理基礎”、“寒毒內狀、絡脈阻滯關乎晚期胃癌預后復發”、“瘀毒流注、寒邪凝滯促發癌腫轉移”、“寒凝毒積、血終淤滯引發胃癌病人機體代謝紊亂”等觀點,就是其例。即使在寒邪化熱毒的情況下,也往往是以寒熱夾雜的形式出現。楊傳標等用實驗證明寒熱并用的連黛膠囊(黃連、青黛、吳茱萸)能明顯抑制實驗性大鼠胃癌相關基因的過表達和“具有調節胃腸腫瘤Iras和突變型3蛋白的表達作用。”在臨床上癌癥疼痛尤其是骨轉移劇痛,往往以配合溫補腎陽,散寒止痛的方法為好。.病機的復雜性一一兼夾與膠固癌癥之所以難治,就難在于病機的復雜性,經常表現出寒熱錯雜,虛實夾雜,燥濕相混,陰陽互見,癌毒膠固之特征。以噎膈為例,盡管早在隋?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中就有五噎(氣、憂、食、勞、思)五鬲(憂、恚、氣、寒、熱)之說,但歷代醫家關于噎隔病機的論述還是各有所見,各有所長,缺乏全面中肯之論。現代中醫對本病病機的的認識全則全也,但有泛泛而談之嫌,沒有找出病機的特殊性,因而在病因病機上分為憂思郁怒、飲食所傷、寒溫失宜、房勞傷腎,并分為痰氣交阻^津虧熱結^痰瘀內結、氣虛陽微等四型(《實用中醫內科學》)。這種分型論治,有利于教學,看起來頭頭是道,但在臨床上卻很難對號入座,不能有效地指導臨床實踐。這也是近幾十年來,過分強調辯證論治,忽略了辯病論治的通病。最能體現辯病論治的疾病尚且如此,其余疾病可想而知。“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素問?至真要大論》)病機,就是疾病發生、發展與變化的機理。抓住了病機,就是抓住了綱。近年來,我在腫瘤臨床上,面對這一類惡疾頑癥,不得不進行反思。療效不盡如人意,究竟癥結出在哪個環節上?尤其是噎膈,積 余年之經驗,不乏真知灼見,為什么也未出類拔萃?思忖揣摩再三,發現還是對疾病的基本病機缺乏準確的把握。盡管在噎膈的不同階段,在不同的病人身上,可以有熱、寒、氣、痰、瘀、虛等不同或兼夾,但本病的基本病機是貫穿始終的,只不過或隱或現或強或弱而己如果我們不抓住基本病機,就有見痰治痰,見血治血,見虛補虛嫌。往往是熱尚未已,寒又復起,潤燥則痰泛,化痰則傷陰,且痰血未化,則體虛不耐。因此,我認為噎膈的基本病機是:“癌毒膠固,陰衰陽結,寒熱錯雜,痰氣血瘀,上下不通,本虛標實”。這是將古今各家學說融會于一體,對噎膈病機的總體把握。癌毒才是噎膈頑固難愈的本質問題和補陰不利于陽結,通陽又礙于陰傷,寒熱有失偏頗,補瀉均非所宜的癥結所在。癌毒膠固與陰衰陽結,寒熱錯雜,痰氣血瘀,上下不通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難分難解。只有既針對癌毒又針對陰衰陽結,寒熱錯雜,痰氣血瘀,上下不通的復雜病機,才能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其實,明代著名醫家張介賓從實踐中體會到噎膈的治療大要,差不多就反證了這一基本病機的存在。即:“諸家治噎,古法用人參、黃芪以補元氣,御米、粟米以解毒實胃,竹瀝以清痰散結,干姜以溫中,生姜以去穢,牛羊乳以養血潤液,蜜汁、當歸以潤燥,用此數者為主治,其余因證而增減之,俱是良法。”在清代醫家的醫案中,也可隱約看出這一基本病機的存在。如吳鞠通治噎膈案,陰衰陽結兼

顧,張聿青治噎膈案,寒熱并用,辛開苦降。.治法的層次性一一抽絲剝繭說與癌癥病機的復雜性相對應,癌癥的治法就應該穩扎穩打,步步為營,既要全面考慮,又要有重點,根據不同階段主要矛盾的不同,采取不同治法。這就要在細微處見功夫,洞察秋毫,證治相對,恰到好處。要做到這一點,沒有扎實的中醫基本功不行,沒有博覽群書的閱歷不行,沒有舉一反三的悟性不行,沒有抽絲剝繭的技巧不行。仍以噎膈為例,在上述基本病機的指導下,我以抗癌扶正、養陰通陽,清熱散寒,化痰活血為大法,擬訂了噎膈的基本方一一全通湯:石打穿g,鵝管石g,威靈仙g,人參6g,當歸 ,肉蓯蓉g,梔子 ,生姜6g,楷杷葉g,降香,代赭石g,瓜萎 ,竹菇 。水煎服,每日1齊限幾年來,以本方為主有時略有加減或合用西藥,治療確診食道癌患者0余名,效果滿意。具有藥力平穩,見效快而持久的特點。部分患者經活檢證實已查不到癌細胞。證明了“謹守病機”的重要性。.用藥的多樣性一一石藥與耐藥之所以癌癥療效還遠不盡如人意,還有兩個重要原因:①用藥面太窄:代表目前中藥研究最高水平的《中華本草》載藥0多種,而中醫常用的只有0多種。以最簡單的藥,治療最復雜的病,豈能盡如人意。何況其中又將古代治療疑難病癥最常用的石類藥大部分丟掉了。這是對于沿襲600余年的服石風矯枉過正的結果。如今也該到了公正的對待的時候了。姜石治療胃癌,雄黃、砒霜治療白血病已開其端,近年來我用青礞石治療腦瘤,海浮石治療肺癌,鵝管石治療食道癌,花蕊石治療肝癌,紫石英治療宮勁癌等積累了一些經驗,顯示了好的苗頭。②不注意耐藥性:臨床實際要求我們必須改變認為中藥沒有副作用和耐藥性的傳統觀念。癌細胞的特點之一就是極易對抗腫瘤藥物產生耐藥性,中藥也不例外。因此,對于癌癥患者用藥,尤其是具有抗腫瘤作用的中藥,“我往往采取味少量大,及時更換的方法”。在對這種藥物將要產生耐藥性之前,改用另外的藥物,以便對腫瘤細胞持續打擊,進而殲滅。更換周期以2—4周為度。.預后的可測性一一中醫優勢論古代名醫,上至醫緩、醫和、扁鵲、淳于意、張仲景、華佗,下至張景岳、葉天士都以其在疾病尤其在危重病的預后判斷方面表現非凡而名留千古。在腫瘤的診斷方面,似乎現代醫學獨領風騷。可是,在預后的判斷方面,現代醫學雖然能夠明確某腫瘤的年、3年、5年生存率的百分比,也可根據腫瘤大小及有無轉移等進行一定的預后判斷,但總體來說顯得片面和呆板,導致判斷不夠準確。同樣大小的腫瘤,哪些患者病勢難擋,哪些患者就可以帶瘤生存,則往往知之不詳。而古今中醫這方面卻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具有明顯的優勢,主要表現在:①多渠道的癥候采集:古代中醫不僅有對外科病癥預后判斷的“五善七惡”,元?齊德之在其所著《外科精義》中最早提出了五種腫瘤患者最不宜出現的癥候,即五逆:“發背、腦疽、及諸惡瘡別有五逆之癥者:白精青黑眼小,服藥而嘔,腹痛渴甚,膊項中不便聲嘶色敗,是為五逆。其余熱、渴、利、嘔,蓋毒氣入里,臟腑之傷也。”明?張介賓不但增加了判斷標準,而且回答了為什么。《景岳全書》:“凡年高患此者,多不可治,以血氣虛敗故也。糞如羊矢者,不可治,大腸無血也。吐痰如蟹沫者,不可治,脾氣敗也。腹中疼痛,嘈雜如刀割者,不可治,營虛之極,血竭于中也”筆者近年來接觸食道癌100余例,以上述標準來觀察預后,結果認為以“糞如羊屎”和“口中白沫”的有無及其程度,判斷價值最高。②有特色的脈舌分析:用脈象來判斷腫瘤預后,首見于出自西漢名醫倉公淳于意之手的中醫最早的一則腫瘤醫案中,即“齊王中子諸嬰兒小子病,召臣意診,切其脈,告日:氣膈病,病使人煩懣食不下,進嘔沫,病得之少憂,數沱食飲。意即為之作下氣湯以飲之,一日氣下,二日能食,三日即病愈。所以知小子之病者,診其脈,心氣也,濁躁而經也,此絡陽病也。《脈法》日:脈來數,病去。而不一者,病主在心,周身熱,脈盛者為重陽,重陽者,遢心主,故煩懣食祁,則絡脈有過,終脈有過則血上出,血上出者死。此悲心所生也。病得之憂也”在這則噎膈(相當于現代醫學的食道癌、賁門癌等)醫案中,雖言“三日即病愈”,但據所引《脈法》“脈來數,病去難”,可以看出他對本病的嚴重性是有充分認識的,預后并不樂觀。其實,醫圣張仲景在《傷寒論?辯脈法第一》中,就明確提出:“數為虛”、“數脈不時,則生惡瘡也。”可見數脈在腫瘤發生發展中確有重要意義。“筆者在腫瘤臨床上屢見腫瘤患者并不發熱卻有持續脈數而難解其意,讀至此則恍然大悟。”數脈主熱,論述者多,主虛則知道者少。《玉機微?卷九》:“數脈為虛為熱。”腫瘤乃正虛大實之證,若不因發熱而見數脈,正虛必甚,攻補兩難,故為難治。舌診近一二十年在用于腫瘤預后的判斷上,取得了一定成績,如青紫舌嚴重程度與治療后的消退情況和預后密切相關等,此不贅述。③關乎預后的治療方案:表現在治療越早,預后越好;多種治療方法綜合運用的預后較好;還可通過初步治療來觀察預后等方面。④全面客觀的綜合判斷:多從年齡、性格、病種、病程、社會角色等方面考慮。如李中梓認為噎膈“年滿六旬者難治。”《外科真詮》認為舌癌'其癥最惡,難以調治。”《諸病源候論》指出石疽:“經一年不治者死”等。⑤特別強調的病后調攝:古代醫家已經認識到腫瘤的發生發展與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飲食、性生活等)和表緒、性格等有密切關系。因此,病后能否正確有效的調攝,尤其是心理調節,對預后影響甚大。所以,往往采取綜合判斷的方法。這也是準確判斷的重要因素盡管醫學在不斷發展,癌癥的治療至今仍無突破性的進展,尤其中晚期腫瘤的療效仍不如人意。如今癌癥高居死亡率的首位,每5個死亡的人中就有一位死于腫瘤,成了不折不扣的“第一殺手”。越多越多的病人求治于中醫藥,據上海地區調查,約90%的癌癥病人均曾求治于中醫藥。但是,中醫藥治癌的學問很大,不弄明白,你就可能上當受騙。比如中醫藥治癌究竟起多大作用,有什么獨特優勢,對腫瘤究竟有多少療效,選擇什么樣的中醫治療,才能避免上當受騙,不花冤枉錢等等,這些都是首先應該弄明白的問題,也是患者十分關注的問題,筆者擬對此作一探討。一.西醫治標,中醫治本在談到中醫藥治癌的問題以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西醫治癌的特點,并將二者作一比較。老百姓都知道“西醫治標,中醫治本”,這句話確實在一定意義上顯示了兩種醫學的差異,在癌癥治療方面,這一點顯得尤為突出。西醫治癌,最大的優勢在于手術。早期腫瘤,沒有發生轉移的腫瘤,手術可能取得根治性的效果。現在,癌癥大約有40%的治愈率,多半出于手術的效果。所以,凡是具有手術時機的病人,不要輕易放棄手術。但是,大多數癌癥病人出現癥狀時已是晚期,沒有手術時機,既使勉強手術,也因為術后復發或轉移而死亡。這些應該是沒有疑義的。有疑義的在于化療、化療上。大家知道,化療的著眼點是殺滅癌細胞。但是,迄今為止,還沒有一種專殺癌細胞不殺好細胞的化療藥物,就像放射線一樣,不論是癌還是正常組織,只要碰上它都要射殺,不分青紅皂白。因此化療不可避免的要敵我不分,傷及無辜。相當部分的病人未死于瘤,而死于化療,這樣的悲劇經常發生。從這個意義上說,化療有時候在“幫倒忙”。此外,化療的毒副作用也是人所共知的,著名演員趙麗蓉曾形容自己上化療的感覺,與敵人往江姐手指上扎竹簽的滋味差不多。放療的弊端與化療性質是一樣的,這里不再贅述。中西醫兩者在治癌的理念上有著很大的差異,其中最突出的表現在對局部和整體、腫瘤和病人的關系的認識上。西醫在很長時間內過分強調細胞突變在癌癥發生時的作用,認為這是唯一的起因,而忽略了人體自身的抗癌作用。法國專家伯納德已經認識到:“疾病在空中飄浮,它們的種子隨風吹散,只有在土壤合適時才能生根。”現代微生物學奠基人巴斯德則承認:“伯納德說得對,微生物微不足道,問題全在于土壤。”這就是著名的“細菌加土壤”的觀點,強調了土壤——人體內環境、人的因素在腫瘤發病中的作用。而中醫則早就認識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強調人體在癌癥發病中的根本作用。由上面的認識出發,我們可以看到中西醫在腫瘤治療理念上的不同:——治標與治本。中醫旨在調動人體自身的抗病能力,體現的是整體觀念,這正是中醫治病有別于西醫最大的特點;西醫則著眼于疾病,主要是針對病灶治療,重視的是“局部病變”。但局部病變是由于整體出了毛病,單治局部,不治整體,沒有鏟除滋生癌癥的土壤,難免隨治隨生,安有寧日?從這個意義上講,西醫治標,中醫治本。——治病與治人。西醫治癌治的是癌細胞,至于病人在治療中的感受如何,則在所不計,化療多難受也得挺著;中醫治癌是以人為本,治的是患病的人,對病人的癥狀和感受十分重視,并加以有效調理。從這個意義上講,西醫治的是病,中醫治的是人。所謂留人治病,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王道與霸道。中醫重視人體正氣,講究調理身體,治癌更重視扶助正氣,正氣充盛,則可以抗癌,被稱為“王道療法”;西醫講究攻殺,可稱之為“霸道”,是“粗暴的療法”。從這個意義上講,中醫王道,西醫霸道。說直白些,中醫治癌既或治不好,也不至于治壞了;而西醫則有可能非但沒治好,反而治壞了,這大概是王道與霸道的不同。與化、放療相比,中醫藥的優勢就在于它是天然藥物,安全而幾乎沒有毒副作用,屬于自然療法范疇,可以稱之為“綠色療法”,由于化學藥物(西藥)的毒副作用日益為人們所戒備因而中醫藥在世界范圍內都很流行,已成潮流。許多外國人就為了吃中藥,專門乘飛機到中國來請中醫看病,僅北京中醫醫院,每年就達到2千人次。其原因,要么是西醫治不好的病,要么是嫌西藥毒副作用大。(未完待續.晚期癌癥,中醫治療好中醫藥治癌有多大作用,或者說在哪種情況下,應該請中醫來治療?總體說來,中醫藥在癌癥的各個時期、階段,都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既可當配角,也可唱主角,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支治癌“常規部隊”。無論當配角,還是唱主角,中醫藥都有肯定的不同程度的療效,其中尤其晚期癌癥以中醫藥治療為好。.配合化、放療,減毒增效。化、放療毒副作用大,許多病人難以承受,有些病人甚至到了見著空輸液瓶都要嘔吐的地步,因而無法堅持到底,不得不中斷治療。此時中醫藥正可以派上用場,配合化、放療,可以起到減輕毒副作用,增加療效的作用。實踐證明,凡是配合中醫藥的化、放療患者,毒副作用都能夠減輕,不遭或少遭化、放療的罪,生存質量得以保證,而療效都能得以提高。一舉兩得,何樂不為。在這種情況下,中醫起到配角的作用。.術后預防復發和轉移。術后患者有半數以上復發和轉移,一旦復發和轉移,誰治療都很棘手,多數病人就死在這上頭,因此不如把預防作在前面。術后患者絕不可掉以輕心,以為“完事大吉”,其實問題遠沒有完事。中醫藥的優勢在于調整機體內環境,提高免疫功能,有效的防止復發和轉移。經驗表明,凡堅持服用中醫藥的患者,術后復發和轉移者要少得多,而體質普遍得到增強。此外,術后患者既或不復發、轉移,由于手術的創傷,多數人引起各種癥狀,令病人感到痛苦和擔心,比如肺癌術后的頑固性咳嗽、氣短、胸痛等;腸癌術后大便頻多,有的病人一天要拉二三十次;胃癌術后沒有食欲,吃不下飯;食道癌術后仍然進食梗噎、嘔惡,等等,起碼是功能不正常,嚴重者可能是復發的前兆,西醫這時幾乎沒什么辦法。此時服用中醫藥,既可以調整臟器功能,改善癥狀,恢復正常生活,還可以抑制復發,治療價值無庸置疑。.晚期腫瘤患者,以中醫藥為主治療。晚期患者體質虛弱,無法承受化、放療的毒副作用,勉強化、放療恐怕只能越治越糟,既遭了罪,還可能縮短了生命,這方面教訓太多了,可以說許多人悔之莫及。為了說明這一點,我們借助一組美國的觀察數據來證明。波士頓癌癥研究所曾對917名晚期癌癥患者進行兩種治療——攻擊性治療和姑息性治療的對比研究,以便查驗哪種方法更好。所謂攻擊性治療就是用化、放療對癌細胞進行消滅性攻擊;所謂姑息性治療就是就是放棄實質性治療如化、放療,僅給予對癥性治療,說白了,就是發燒了打支退熱針,吃不下飯輸點營養液,疼痛時用點止痛藥等等。按說攻擊性治療是積極的治療,效果應該好;姑息性治療則顯得消極,效果應該差吧。結果卻出人意料之外,選擇攻擊性治療的病人其生存時間比姑息治療者要短,其死亡率比后者還高出60%。什么原因呢?患者只知道攻擊性治療能殺滅癌細胞,不知道還能殺死好細胞,最后,未死于癌,而死于攻擊性治療。而姑息性治療盡管不作為,但也未傷及人體,效果反而優于前者。盡管如此,該研究指出:“說服患者接受姑息治療,放棄攻擊性治療仍很困難。”關鍵在于患者一味的迷信化、放療,不知道它給人體帶來的傷害超過治療價值。“許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無知”。要知道姑息治療畢竟有些消極、不作為的味道,而中醫藥則是系統的有效的治療科學,較之姑息治療無疑應該有著更大作為和更好的療效。因此對于晚期患者而言,中醫藥正是大顯身手的時刻,具有很好的效果,至少應該比姑息治療效果好。它可以改善癥狀,減輕痛苦,提高生存質量,帶瘤延年,部分病人也可以治愈,概括的說,可以讓你活得好,活得長,這方面屢有成功的案例和經驗。曾經有一位晚期肝癌患者,西醫已經束手無策了,斷定只有個月的生存期。但病人沒有失去信心,轉求中醫治療,堅持服用湯藥,至今已經年了,雖然腫瘤并未消掉,但病人活得很好,很知足,因為同期的病友早都先后“走人了”。這種“帶瘤生存”無疑是中醫藥治療的效果。從消費角度而言,也遠較化療省錢。所以晚期腫瘤患者選擇中醫藥為主治療,應該是很明智的,也是很科學的,肯定會有不同程度的療效。當然,前提是必須選擇一個高明的中醫來治,而不是那些打著中醫旗號進行騙錢勾當的庸劣之徒。未完待續.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個性化治療中醫藥治癌的優勢究竟在哪里?要弄清這個問題,先要明白中醫治病的特點。被周總理稱為“高明中醫,又懂辨證法”的已故名醫蒲輔周先生是當代數一數二的中醫大家,生前曾為周總理和許多中央領導看病。他有一句名言:“中醫治病有一個秘訣,就是一人一方。”他說:“善治病者,一人一方,千人千方,如一鎖一鑰,千鎖千鑰,務期藥證相符,絲絲入扣。”此語道出了中醫治病的一大學問——因人制宜的原則,或者說個性化治療原則。個性化治療正是中醫治癌的最大特點所在。西醫治癌,只要診斷明確了,就可以用藥,比如兩個人都是肺癌,不管有多少癥狀上的不同,用的都是相同的藥,沒什么差別,千篇一律,千人一方,顯得機械、呆板。中醫則不同,它講究因人制宜,因為每個人患病的表現都是不一樣的,各有特點,如同沒有兩片樹葉是相同的一樣,也沒有兩個人患癌是完全相同的。比如兩個人都患肺癌,一個痰涎滿口,一個干咳無痰,前者如同水澇了,后者如同天旱了,病情差不多是相反的,水澇的應該排水,天旱的應該澆水,用藥完全不同,甚至相反。顯然,想用一種藥物通治是不可能的,如同想用一把鑰匙打開所有的鎖。所謂因人制宜,就相當于量體裁衣,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也就是一人一方,中醫治癌的學問就在這“一人一方”上。在這一點上,中醫比西醫要靈活,要高明。與西醫的千人一方相比,“一人一方”治療的針對性當然更強,療效自然更高。當然,吃湯藥可能麻煩些,但是它治病,只要想通了,為了治好腫瘤,麻煩點算個啥。由此可知,要找中醫治病,患者最好能親自來,讓醫生摸摸脈,看看舌頭,了解病情,否則,無法量體裁衣”,簡直無法開方,既或勉強處方,也如‘隔山打炮",效果可想而知。有位廣州的病人想找筆者看病,為了了解具體病情,只能乘機前往親眼看看病人,為她設計一個唯她可用的處方。看一次病,去一次廣州,每次處方都有變化,由此才能保證了療效,這也是負責任的表現。中醫常講的“辨證論治”原則就講的就是這種精神。蒲輔周認為,“辨證論治的真諦是什么?是一人一方。”辨證論治的基本要求,就在于因人、因時、因地而異,即針對具體病人和具體病情,相應的作出具體處理。通俗一點說,就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他說,“病同,也未必用同樣的方藥,還要看體質、時令、地域、強弱、男女而仔細斟酌,不要執死方治活人。”這才是中醫治癌的真正奧妙所在,擴大些說,實際上這也是中醫治療所有疾病的真諦。由此可以知道,想要靠幾個秘方、幾個成藥就治療千變萬化的腫瘤是不可能的。因為它沒有體現量體裁衣、一人一方的原則。這就如同你去買鞋,它只有碼的一種鞋,你腳大腳小都得將就。而湯藥處方則如同量腳定作,量體裁衣,肯定適合你當然前提必須是一位真正的有經驗的中醫。有一位名醫曾在《中國中醫藥報》上撰文說過,全國大熊貓總共也就00只,而會用中醫看病的不足300人。是說真正會用中醫看病的人不多,何況腫瘤這種公認的難治病呢?有道是“西醫認門,中醫認人”,找中醫治病要認準人。有人花了很多錢去買各種吹得天花亂墜的一種或幾種成藥,到頭來,難免落個人財兩空的下場。要知道,想用幾種成藥秘方包治所有腫瘤,不摸脈,不辨證,就想治療千變萬化的癌癥是不現實的,這如同想用一把鑰匙打開所有的鎖,許多患者都陷入了這個誤區。其實開幾種成藥隨便找個醫生都能開,根本不必摸脈,無須什么學問,這樣的事你能信得過嗎?而湯藥則要量身度作,需要經驗和學問,這是很明白的道理。還有一種現象值得注意,個別中醫沒學問,卻能發明什么“新療法”、“新突破”、“新發明”等等,其實是在唬弄人,反正外行也不明白。要知道,中醫最大的學問在于辨證論治,在于一人一方,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二千年來迄無突破,他能有什么新突破?明擺著是在蒙人。(完)術后放療在“幫倒忙”一位患了鱗狀細胞癌的肺癌患者,手術后為了保險,聽從醫生叨告,又上了放射治療。一個療程下來,患者口干得沒有一絲唾液,整天水不離口。不僅如此,每天還干咳不止,用了各種藥物都不見效。一檢查,患了放療性肺炎,這是由放療引起的常見并發癥,很難治療。這也是十分常見的病例。眾所周知,肺癌發病率高據腫瘤笫一位,而非小細胞肺癌(主要指鱗癌和腺癌)則占了肺癌的大部分,因此可以說,它是最常見的肺癌類型。對于早、中期的非小細胞肺癌,給予手術治療是沒有疑問的。但現在常常進行的術后給予放射治療究竟有多大好處呢?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的內科主任儲大同教授認為,對于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手術后放療及化療并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質量,他對術后放療持反對意見,并認為術后化療也不值得提倡。為了說明問題,他介紹了兩組對比試驗,一組是單純手術治療,另一組是術后再加放療,每組各0例。結果,單純手術組的患者中位生存期是2個月,而術后加放療組的中位生存期只有27個月,這應該說是很懸殊的差距。還有,單純手術組的5年生存率是43%,術后加放療組的5年生存率則只有30%,差距更加明顯。本來以為,術后加放療效果會更好,1加1總該大于1吧?病人及其家屬滿懷善良的愿望,但實際滿不是這么回事。原因很簡單,放射線就如同沒有準星的槍,碰上癌組織要殺,碰上好組織一樣要殺。儲大同教授說:“對于非小細胞肺癌,術后放療是幫了倒忙,不但沒有提高患者的生存時間,反而會造成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降。“那么,其它癌癥的術后放療就能有益嗎?放療不行,那么,術后化療是否有益處呢?儲大同教授認為,也不值得提倡。(未完待續)化療可能會縮短生命唐山煤礦有個礦工患了癌癥,是個彪肥大漢,癥狀并不明顯,自己騎著自行車去醫院看的病。住院后,上了化療,不到一個月死了。鄰居同事都為他惋惜,說要不上化療二年沒事。這也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在腫瘤過度治療的常見形式中,給人帶來傷害最多的莫過于化療了。筆者曾在“化療治癌存在嚴重弊端”(載本報05年1月17日)一文中曾經專門論述,可以互相參看。化療的著眼點是殺滅癌細胞。但是,迄今為止,還沒有一種專殺癌細胞不殺好細胞的化療藥物,就像放療一樣,不論是癌還是正常組織,只要碰上放射線都要射殺,不分青紅皂白,管你是癌細胞還是好細胞。因此化療不可避免的要敵我不分,傷及無辜。相當部分的病人未死于瘤,而死于化療,這樣的悲劇經常發生。日本著名腫瘤專家近滕誠早就指出:“對于癌癥化療藥物只對10%的患者有意義,……實際上,90%的癌癥,不管你下多大功夫改進治療方法,其生存率仍無法提高。"對化療較為敏感亦即有效的腫瘤主要是指部分白血病、惡性淋巴癌、多發性骨髓瘤、兒童尤文氏肉瘤、生殖細胞瘤以及小細胞肺癌等有限的若干腫瘤。而對于常見的、多發的如非小細胞肺癌(鱗癌、腺癌)、肝癌、胃癌、鼻咽癌、宮頸癌、胰腺癌、甲狀腺癌以及發生轉移的食道癌、結腸癌等,世界衛生組織早已提出過指導意見,在其編寫的綱領性文件《國家癌癥控制綱要》中明確指出:“對于該類腫瘤無有效的藥物。雖然某些表明可使腫瘤某種程度的縮小,但這種療效是如此輕微,以至于病人生活質量未必能有任何改善(除極少數例外),更有可能受到損害,用化療治療患第三種腫瘤(即上列癌癥)的病人甚至會縮短他們的生存時間。”既然“對于該類腫瘤無有效的藥物“,用化療治療此類病人”甚至會縮短他們的生存時間“。若硬上化療顯然屬于過度治療。屠規益教授說:"化療單獨應用對實體瘤基本沒有根治作用。可以肯定,受益最大的當然是這些隨意用藥的醫院。”美國著名腫瘤專家安德魯?韋爾曾經指出:“放療和化療是兩種粗暴的治療方法,用不了多久就會淘汰。”"要記住,放療和化療本身就會引起基因病變和致癌。可以預言,有一部分接受放療和化療的癌癥患者,如果能長期活下去的話,將會出現其它類型的癌癥,這是接受放療和化療的直接后果。“最能說明問題的還是美國進行的一項研究。波士頓癌癥研究所曾對917名晚期癌癥患者進行兩種治療--攻擊性治療和姑息性治療的對比試驗,以便對比哪種方法更好。所謂攻擊性治療就是用化、放療對癌細胞進行消滅性攻擊;所謂姑息性治療就是就是放棄實質性治療如化、放療,僅給予對癥性治療,說白了,就是發燒了打支退熱針,吃不下飯輸點營養液,疼痛時用點止痛藥等等。按說攻擊性治療是積極的治療,效果應該好;姑息性治療則顯得消極,效果應該差吧。結果卻出人意料,選擇攻擊性治療的病人其生存時間比姑息治療者要短,其死亡率比后者還高出60%。什么原因呢?患者只知道攻擊性治療能殺滅癌細胞,不知道還能殺死好細胞,最后,未死于癌,而死于攻擊性治療。而姑息性治療盡管有些不作為的味道,但它也未傷及人體,效果反而優于前者。盡管如此,該研究仍遺憾的指出:“說服患者接受姑息治療,放棄攻擊性治療仍很困難。”屠規益教授說:患者住院,不論病情如何,一律化療,花了成千上萬的錢財,受了痛苦,遭了罪,但究竟有多少病人受益呢。關鍵在于患者一味的迷信化療,不知道它給人體帶來的傷害超過治療價值。(未完待續)中醫藥治癌也要慎重與化療相比,中醫藥作為天然藥物,其治癌有著安全、無毒副作用的獨特優勢。但是,如果過度治療,同樣存在著弊端。北京中日友好醫院的著名腫瘤專家張代釗教授指出,晚期癌癥病人,全身情況虛弱,應以扶正培本為主治療,”對待晚期病人,切忌攻伐,因為攻伐愈厲則死亡愈早、愈快”。對于中晚期的癌癥病人的治療目的,不是消滅腫瘤,而應以減輕癥狀,減少痛苦,提高生存質量為主要目的。治療應該以正培本為主,祛邪攻癌為輔,從而達到穩定病情,提高生存質量的目的。事實上,許多中醫卻在以攻伐為主治療晚期病人,其結果自然可想而知了。筆者認為,目前還有另一種傾向值得注意。就是許多醫生不分青紅皂白,不管什么癌都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蓮一類等所謂的抗癌中藥。此類藥物十分寒涼,根本不適合陽氣虛弱的病人,而半數以上的病人恰恰就是這種陽虛類型。結果腫瘤非但沒治好,反倒腹痛便溏,食欲下降,身體更加虛弱了。究其原因,是背離了中醫辨證論治這一最重要、最根本的治療原則。因此,既或是中醫治癌,同樣有很多學問,也存在過度治療的現象。最后應該指出,筆者舉出上述種種過度治療的弊端和危害,當然不意味著對各種治療方法的徹底否定。具有手術、化療、放療適應癥的腫瘤病人,該怎么治還怎么治。關鍵是如果沒有適應癥,還硬要治療就麻煩了。很明顯我們提請注意的是,避免不明不白的過度治療。”許多病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無知。"世界衛生組織早就指出這一點。(完)過猶不及,物極必反,世間萬事萬物都有這種規律。在惡性腫瘤的治療中,這種現象也許表現的更為明顯。所謂過度治療,即醫生給予患者的治療超過正常需要,其結果,常常事與愿違,加重病情,給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傷害,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過度治療的原因很多,有醫生認知上的和經驗方面的不足,還有治療思想上的偏激等原因,更有經濟利益的驅使所為等因素。無論哪種原因,它對患者的傷害則是相同的。由于過度治療的危害常常不為人所知嘵,許多專家都在為此呼吁,筆者在這里對此進行探討。盲目手術如"捅馬蜂窩"一位甲狀腺癌患者,6年做了次手術,現在脖子下仍舊腫塊壘壘。手術非但未能控制住腫瘤,反而近乎瘋狂的的發展。這種情況,手術差不多等于一種惡性刺激,讓癌細胞變得瘋狂增長。大多數癌癥病人一發病就要求開刀,認為唯此才能挽救生命,這種認識是片面的。得了癌癥是否都要做手術呢?外科手術確實是根治局部腫瘤的最佳手段,但那是相對于初期的沒有轉移的腫瘤而言。大多數病人在確診時腫瘤就已經發生轉移,這時單純切除原發病灶,而對轉移的瘤體則鞭長莫及,無法觸及,手術起不至臥艮治作用,結果只會使病情繼續發展。有人統計,晚期癌癥適合手術的不到20%,也就是說,大多數晚期癌癥是不應選擇手術的。象惡性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以及甲狀腺未分化癌、炎性乳腺癌等腫瘤,由于其特殊性,壓根就不適合手術治療。一般而論,小細胞肺癌也不主張手術,因為該型肺癌惡性度高,多數在發病后就已有了轉移,手術沒有意義。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