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1北京初一(上)期末道德與法治匯編:師生交往_第1頁
2019-2021北京初一(上)期末道德與法治匯編:師生交往_第2頁
2019-2021北京初一(上)期末道德與法治匯編:師生交往_第3頁
2019-2021北京初一(上)期末道德與法治匯編:師生交往_第4頁
2019-2021北京初一(上)期末道德與法治匯編:師生交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6/62019-2021北京初一(上)期末道德與法治匯編師生交往一、單選題1.(2020·北京西城·七年級期末)教與學是師生相互陪伴、相互促進、共同成長的過程。下列對此認識不正確的是(

)A.學生的成長常常得益于教師的引領和指導B.學生與教師交流互動,可以促進教師更好地“教”C.對于教師的引領和指導,作為學生要全盤接受,認真理解領會D.學生不盲從,并能提出質疑、發表獨立見解,有助于師生共同進步2.(2020·北京房山·七年級期末)《人民日報》曾刊文指出,老師不敢批評學生,絕非小事。學生如同樹苗,如不及時修枝剪杈,極易長成“歪脖子樹”。孩子不能在蜜糖和贊美聲中長大,適宜的批評有百利而無一害。對于老師的批評,以下認識不正確的是(

)A.表揚是加油站,要再接再厲 B.批評是檢修站,要有錯就改C.批評是鎮靜劑,良藥會苦口 D.表揚是催化劑,成績總上升3.(2020·北京西城·七年級期末)小明在中學時代學習成績相當優異,卻經常受到老師嚴厲的批評。對此,小明總能及時溝通、虛心接受、適當做出調整。最終,他成為一個有成就的人。對此,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A.教師要嚴厲批評所有學生B.對于教師的批評,只能虛心接受C.只有嚴厲的批評,才能使學生健康成長D.正確對待教師的批評,有助于自身健康成長4.(2020·北京門頭溝·七年級期末)一天,小婉回家晚了,媽媽生氣了,一句話也沒和小婉說。其實,小婉是和同學在教室出板報,老師答應幫她給媽媽發信息,可是老師忙起來就給忘了。小婉正確的做法是(

)A.責怪老師不把自己的事兒當回事兒B.體諒老師,心平氣和地向父母解釋C.不理老師和媽媽,讓他們反省自己D.和媽媽據理力爭,絕不能受冤枉氣5.(2020·北京豐臺·七年級期末)有人問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羅伯特·盧卡斯:芝加哥大學獲得諾貝爾獎的教授最多,是否因為芝大的教授更有實力?”他回答說“因為芝大的學生更有實力,面對這些有實力的學生,芝大教授不得不更努力。”盧卡斯的回答告訴我們(

)A.學生應該善于同老師溝通B.學生也會影響老師的發展C.我們的學習離不開老師的引領和指導D.老師應具備深厚的學識和扎實的教學功底6.(2020·北京東城·七年級期末)師生之間難免有矛盾,化解與老師的誤解、矛盾,增進與老師的感情,一切從主動溝通開始。以下四位同學與老師交換意見的語言,比較恰當的是①小利:“老師,這個問題,我認為是不是應該……”②小文:“老師,您講錯了,壓根就不是那么回事,應該……”③小美:“老師,我認為……,當然我講的也不一定對……”④小詹:“老師,我說的一點都沒錯,就是您錯了!”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7.(2020·北京東城·七年級期末)“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對于《禮記·學記》中的這句話,下列理解正確的是①教與學是師生相互陪伴、相互促進、共同成長的過程②學生學習發現自身不足,老師教學體驗困難,所以教與學是兩個互相獨立的過程③從我們自身角度看,我們的學習離不開老師的引導和指導④從老師的角度看,我們與老師的交流互動,可以促進老師更好地“教”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8.(2021·北京西城·七年級期末)尊重老師,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我們作為“晚輩”的基本道德修養。對此,下列行為有很好體現的是(

)①上中學后仍利用節假日看望小學老師②因為害羞,看到老師從遠處走過來,趕緊躲避③對于老師布置的工作,一旦承諾,就認真完成④在自己喜歡的學科和老師的課上經常隨意插話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簡答題9.(2020·北京房山·七年級期末)今天的數學課是習題課,老師讓我發言。由于我還沒有完成,就拿起同桌的答案回答,被老師發現了。老師狠狠地批評了我,并對我的同桌說:“不要讓小林影響你的學習,看來我該給你調座位了。”聽到這話,我愣住了。沒想到這話竟然出自我最喜歡的數學老師之口。老師為什么要這樣說?仿佛我成了一個“危險分子”,讓人避之不及,老師的話深深地刺痛了我。請你依據上述材料,運用所學知識,針對課上這種情境,對小林說些什么?三、分析說明題10.(2020·北京豐臺·七年級期末)“什么時光最值得珍愛?是這幸福的中學時代;什么時光最難以忘懷,是這美好的中學時代……”中學時代是人生最美好年華,中學階段的我們正在成長、正在經歷,時光的年輪中留下了很多難以磨滅的光陰故事。鏡頭一:難忘的辯論比賽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認識中學生活,某校七年級決定舉辦一次辯論賽。辯題為:中學時代,我們擁有更多的機遇還是面臨更多的挑戰?(1)請你選擇正方或反方,結合所學知識,寫出一辯辯論提綱(不少于30字)。正方:中學時代,我們擁有更多的機遇理由如下:①②反方:中學時代,我們面臨更多的挑戰理由如下:①②鏡頭二:暖心的心理教室(2)同學們在心理教室的墻上發現有一些貼紙,貼紙上寫的是來自于匿名同學的心理困惑,請你結合所學知識,為遇到困惑的同學提出可行性建議。我的好朋友學習好,說話也吸引人,大家都喜歡她。但是,我學習不好,也不會當眾講話,我真是一無是處啊!你的建議:①

我把很多心里話都告訴好朋友,但是我逐漸發現她有什么事兒好多時候都不告訴我,這段友誼還有必要繼續下去嗎?你的建議:②

老師正在上課,我和同桌討論了一下剛才講過的觀點,老師以不遵守紀律為由,狠狠地批評了我們。我開始討厭這個老師了!你的建議:③

鏡頭三:勵志的主題班會(3)本學期的班會是以“青春·成長·逐夢未來”為主題,班委特此向同學們征集青春寄語。立志而圣則圣矣,立志而賢則賢矣。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教條示龍場諸生》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說苑建本》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象傳》寄語1寄語2寄語3在青春成長的路上,你會把上述哪句寄語送給自己,請運用所學知識說明理由。11.(2020·北京順義·七年級期末)老師是我們學習的指導者和成長的引路人。古人云:“安其學而親其師。”很多成年人回憶青春往事,與老師共處中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場景一(1)結合場景一,回想你與老師交往的場景,在那些場景中,老師扮演著什么角色,請記錄在下面的表格中。場景二七年級某班道德與法治課上正討論“師生交往”這一話題,同學們積極主動發言。小明提出一個觀點:對于老師,你可以不喜歡,但不可以不尊重。(2)你是否認同小明的觀點?結合所學,簡要說明自己的想法。

參考答案1.C【詳解】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師生交往的認識。根據所學,教與學是師生相互陪伴、相互促進、共同成長的過程。一方面,我們的學習離不開老師的引領和指導;另一方面,我們與老師交流互動,也可以促進老師更好地“教”,面對老師的引領和指導,主動參與、勤學好問的態度有助于我們與老師相互交流。真誠、恰當地向老師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既是對老師的積極反饋,也是師生共同學習的新資源;與老師分享自己的學習感受、學習成果,可以促進師生共同進步,所以ABD說法正確,C說法錯誤。故本題選擇C。2.D【詳解】本題考查對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與批評的認識和理解。根據所學知識,老師的批評意味著肯定、鼓勵和期待,激勵著我們更好地學習和發展;老師的批評意味著關心、提醒和勸誡,可以幫助我們反省自己,改進不足。所以ABC說法正確;D的說法過于絕對,夸大了表揚的作用,說法錯誤;本題是從錯誤的角度考查,故選D。3.D【詳解】本題考查了怎樣與老師交往的內容,老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應該積極主動的與老師交流交往,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與表揚,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老師的批評意味著關心、提醒和勸誡,是一種愛護和期待,可以幫助我們反省自己,改進不足。正確對待老師批評,有助于自身健康成長,所以我們要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D觀點正確。A錯誤,老師嚴厲的批評不可能使所有的學生成才。B錯誤,對于老師的批評,對于部分不符合客觀事實的可以提出質疑,與老師溝通。C錯誤,學生的健康成長,不僅僅只有嚴厲,更需要用心去教育,故選:

D.【點睛】仔細審題,把握與老師交往的要求,結合選項排查即可。4.B【詳解】A:責怪老師不把自己的事兒當回事兒沒有做到積極尊重老師,A錯誤;B:題干中的材料告訴我們老師是我們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是我們學習的指導者,因此必須要尊重老師,沒有不犯錯誤的人,當老師工作中出現失誤時,我們應學會理解老師,寬容老師,體諒老師,心平氣和地向父母解釋,B正確;C:不理老師和媽媽,讓他們反省自己沒有做到積極尊重老師,沒有做到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問題,C錯誤;D:和媽媽據理力爭,絕不能受冤枉氣只考慮到了自己,沒有做到與父母換位思考,D錯誤;故本題選B。5.B【詳解】本題考查師生關系。A:“因為芝大的學生更有實力,面對這些有實力的學生,芝大教授不得不更努力”的意思是學生實力強大,老師也要更加努力,沒有涉及學生應該善于同老師溝通的內容,故A錯誤;B:題干表達的意思就是師生之間教學相長,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話也說明老師要更努力,才能和芝大優秀的學生交流,所以學生會影響到老師的發展,故B正確;C:題干中沒有涉及學生的學習離不開老師的引領和指導的相關內容,故C錯誤;D:本項表述意思正確,但題干的意思是表達出師生之間教學相長,老師也要不停努力,主要想表達學生對老師的影響力,故D錯誤;故本題選B。6.B【詳解】本題考查以恰當的方式指出老師的錯誤。所謂恰當的方式,就是要考慮到犯錯者的情感——不傷害老師,①③是以商量的口吻委婉地指出老師的錯誤,是正確的做法;②④太過于直接,會讓老師難堪,是不妥當的做法;所以本題選擇B。7.A【詳解】本題考查對教學相長的理解。題干表述了教學相長,就是教與學都能夠有所收獲。①是正確的,教與學是師生相互陪伴、相互促進、共同成長的過程。②是錯誤的,教與學是相互統一的過程,不是互相獨立的,排除。③是正確的,從我們自身角度看,我們的學習離不開老師的引導和指導。④是正確的,從老師的角度看,我們與老師的交流互動,可以促進老師更好地“教”。①③④是正確的,故本題選A。8.B【詳解】本題考查師生交往。①③:學生尊重老師是最起碼的要求。上中學后仍利用節假日看望小學老師,對于老師布置的工作,一旦承諾,就認真完成,這些都是尊重老師的表現,故①③符合題意;②:看到老師應主動與老師打招呼,而不是趕緊躲避,故②做法錯誤;④:上課是隨意插話是不尊重老師的表現,故④錯誤;故本題選B。9.①冷靜客觀地分析原因,反省自己,及時承認錯誤。②正確看待老師的批評,批評意味著關心、提醒和勸戒,可以幫助我們反省自己,改正不足。③把注意力放在老師批評的內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換位思考,從老師角度考慮問題。【詳解】此題考查學生運用教材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抓住題文材料中的關鍵信息,聯系教材相關知識進行概括回答。材料針對如何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與批評的相關內容展開說明,閱讀上述材料,我們可以圍繞著冷靜客觀地分析原因,反省自己,及時承認錯誤;正確看待老師的批評;把注意力放在老師批評的內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換位思考,從老師角度考慮問題等方面進行分析說明。10.(1)選擇正方:中學時代擁有更多的機遇,中學生活提供了發展自我的多種機會。集體生活,涵養我們的品格,豐富我們的個性;新的課程,引領我們探索新的知識領域;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給我們提供發展興趣的平臺;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為我們打開認識社會之門。選擇反方:中學時代擁有更多的挑戰,中學課程多,即使對學習抱有興趣和探索欲望,學習也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讓我們應接不暇,處理不好學習和活動的關系;來到新校園,和同學的關系不夠親近等。(2)①正確認識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也要看到自己的缺點,學會取長補短;②呵護友誼,需要學會尊重對方。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要給朋友一些空間,把握好彼此的界限和分寸;③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老師的批評意味著關心、提醒和勸誡,可以幫助我們反省自己,改進不足。對待老師的批評,我們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師批評的內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3)只要圍繞夢想、學習和自強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詳解】(1)本題考查對中學時代的認識。選擇正方,理由從中學時代擁有更多的機遇,中學生活提供了發展自我的多種機會。集體生活,涵養我們的品格,豐富我們的個性;新的課程,引領我們探索新的知識領域;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給我們提供發展興趣的平臺;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為我們打開認識社會之門回答。選擇反方,理由從中學時代擁有更多的挑戰,中學課程多,即使對學習抱有興趣和探索欲望,學習也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讓我們應接不暇,處理不好學習和活動的關系;來到新校園,和同學的關系不夠親近等方面回答。(2)本題考查正確認識自己、友誼和師生關系等。①只看到自己的缺點,看不到自己的優點,是不能正確看待自己的表現,所以建議從正確認識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也要看到自己的缺點,學會取長補短回答;②朋友之間也有隱私,所以建議從呵護友誼,需要學會尊重對方。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要給朋友一些空間,把握好彼此的界限和分寸回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