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古對今教學反思7篇_第1頁
一年級古對今教學反思7篇_第2頁
一年級古對今教學反思7篇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年級古對今教學反思7篇

一年級古對今教學反思篇1

反思一:

師生在課堂上不僅要有學問方面的信息傳遞,更應有情感方面的互動。一年級的新生由幼兒園進入小學,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環境、全新的學習模式。他們既奇怪又困惑,既向往又可怕。依據一年級新生的心理特點,我急躁的指導他們,真誠的鼓舞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熱忱,鼓舞他們說出自己對事物的熟悉,從而到達教學的目的。

反思二:

興趣是人們積極熟悉某種事物或關懷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學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主動探究新知的興趣,誘發學生情感的孕育。例如:在教學“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時,要求同桌的兩個小朋友分別在紅、黃兩個學具盒內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幾個花片,再將自己抓的花片告知同桌,比比,誰抓的多。提問:你有方法知道誰的多,多多少嗎?這時候學生就會自己想方法解決問題。并能體會到勝利的樂趣。

反思三: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量一量、比一比、畫一畫、拼一拼等動手操作,動口表述,動腦思維的實踐探究活動,可使學生明理動情。例如教學“圓的熟悉”時,提問:你能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圓嗎?通過讓學生猜一猜、圍一圍、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初步感受到直線圖形和曲線圖形的不同。

反思四: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學問源于生活而最終效勞于生活。在教學中要力求從學生熟識的生活世界動身,選擇學生身邊的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親密聯系,并能學以致用。例如:在教學完人民幣的熟悉這一課后,讓學生用自己帶來的各種用品創辦小小商店,讓學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購物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反思五:

現在教學的例題不再是以往不行捉摸的、抽象、游離于生活之外的應用題或文字題,已變成了各種形象生動、鮮活直觀的生活情境:買東西、去旅游、做嬉戲、找規律等等事例;像這樣,多方面的提升教材層次,就使得原本抽象的數學就變得生動好玩。我們教師運用起這樣好玩的教材教學,自己都能感到特殊興趣。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一年級古對今教學反思篇2

整十數加減法是兩位數計算的起始課。計算課給人感覺總是與“枯燥”相連,其實只要合理安排也是種非常生動的數學活動。在教學本節課時最重要的是教師的引導。組織使學生發覺問題、提出問題。并小組溝通,使其在溝通中明白算理,然后選擇自己喜愛的算法進展計算。如10+20等于多少?學生消失了以下幾種算法1擺小棒:先擺一捆小棒,再擺兩捆小棒,一共是三捆小棒,所以10+20=30;2用十作單位:10里面有一個十,20里面有兩個十,加起來一共是三個十,就是30;3數的組成:10和20組成30;4類似豎式的算法。這樣表達了算法的多樣化理念,使學生既在溝通中熬煉了語言,明白了算理,又開闊思路。在穩固練習階段設計了加減對比練習。如30+40與70-30,為便于學生把握,讓學生自己擺一擺,使其在操作中體驗整十數加減轉化10以內加減過程,從而理解整十數加減法的算理,在計算30+40時,用10根一捆的小棒來擺。先擺3捆小棒表示30,再擺4捆小棒表示40,然后讓學生依次答復:一共擺了多少捆小棒?一共擺了多少根小棒?讓學生清晰地熟悉到是用3+4算出結果的。接著,讓學生說出算的過程。在計算時也有消失這種狀況50+20=52。由于學生兩位數中每個計數單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還不是非常明確,把其次個加數中2個“十”當作2個“一”來加。教學中,我對有困難的學生借助計數器撥一撥,滲透豎式計算時的數位對齊意識。

一年級古對今教學反思篇3

講完這節課有以下感受:

1.上課開頭以學生熟識的“小貓釣魚”的故事引入,讓學生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是與生活有親密聯系的,同時學生自己提出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培育問題意識與解決問題的力量,并適時對學生進展了思想教育。

2.本課的學習,學生已經有了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這一學問根底,通過獨立思索與合作探究,學生能將減9的計算方法遷移到十幾減8、7的計算上來。因此課堂上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

3.在課堂上,通過獨立思索與合作探究,在反應計算方法時,消失了很多好方法,在備課時預設的方法都出來了。學習減9時,學生喜愛用哪種方法就用哪種方法,沒有進展方法的擇優。在本課中,我讓學生將這幾種方法進展了比擬,發覺這幾種方法都是好方法。因此,在本課中,我還是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能理解的方法進展計算。同時對一些學有余力的學生,讓他們能用多種方法來算同一道題,以此來感受幾種方法之間不同的思索與轉化的思想。同時也讓這些學生有一些挑戰,而不至于總停留在原來的水平上。

4.課后的練習創設了“才智屋”,把各種練習題安排在里面,形式多樣,以課件來演示,學生特別感興趣,都爭先恐后的來回答下列問題。

5.算法多樣化。

一年級古對今教學反思篇4

對于寫字的功能,不少人在熟悉上有片面性:現代社會電腦已經普及了,沒有必要讓學生花那么多的時間去練字了。這個看法是不全面的。《課程改革綱要》再次強調了寫字教學的重要性,認為“全體學生的寫字習慣、根本的寫字技能,應成為教師教學水平、學校辦學水平評價的一個方面”。這是由于寫字不單純是一種書面傳遞信息的工具,漢字里面還蘊含著大量民族文化的信息。作為母語教材,從小教會孩子寫好方塊字責無旁貸。

寫字教學也要“三個維度”并舉,不光要讓學生會寫,還要寫得好,要讓學生在書寫漢字的過程中逐步養成喜愛漢字、敬重漢字的態度,并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本冊識字教學在整個小學階段處于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我既要盡量利用漢字的規律幫忙學生識記生字,完本錢學期的識字目標,又要留意采納多種手段穩固已有識字成果。

首先,要重視利用學生已經把握的漢語拼音、筆畫筆順、根本字、偏旁部首等識字工具和初步分析漢字構造的力量,積極引導,堅持訓練,培育學生獨立識字的力量。其次,要使學生把握漢字的根本規律,簡化識字心理,可以教一個學一串,加快識字的速度。不但要重視“學問與力量”、“過程與方法”這兩個層面的目標,也要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層面目標的達成,可以通過嬉戲、嘉獎、評比、欣賞等方式,培育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喜愛祖國文字的感情,具備寫字的美感意識,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同時,要連續加強寫字的教學,充分利用好配套習字冊,指導學生將字寫標準、端正、干凈。

一年級古對今教學反思篇5

1、《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在計算教學中積極提倡算法多樣化。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十幾減9”的算法。教師敬重教材的編排要求,在例題教學時,讓學生動手操作,在實踐、思索、爭論的根底的上,提出了多角度思索的要求。學生在溝通匯報中,逐步明確計算“十幾減9”可以有不同的算法,要學會用以前學過的方法去分析和思索。結果課堂上消失了爭搶介紹自己方法的局面,雖然學生剛進校門不久,但學生們思維活潑,相互啟發、相互鼓舞、共同完善,不管是以前知道答案的(幼兒園背過),還是臨時沒想出答案的,都表現出了深厚的興趣。學習數學、表達自己觀點的欲望在此得以強化。

2、表達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通過一系列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養成與他人溝通,傾聽他人意見的習慣,培育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這不但表達在教師和氣可親的教態上,更表達在敬重學生獵取學問的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動身設計教學環節上,如探究“15-9”各種算法的溝通后,提出“把你最喜愛的方法再次介紹給同桌小朋友聽”“用你最喜愛的方法去算”等要求。學生的學習必需經受“內化”的過程,這時,讓學生“靜下來”,回憶整理自己的思路是多么準時和必要。而本節課是20以內退位減法第一教時,學生初次接觸,讓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法去嘗試計算,然后通過“小狗翻卡片嬉戲”,引導學生進展算法的“優化”——對“想加算減”初步感受和了解,既敬重學生熟悉把握新知的規律,又照看教材編排的特點——為進一步學習減法,用“想加算減”等方法提高運算速度做好鋪墊。

3、數學教學情境化則是當今課堂教學改革提出的要求之一。

本課以“小兔和媽媽到袋鼠阿姨文體超市買鉛筆,小猴過生日”為情節,對各環節進展串聯,適應一年級學生的特點,使得教學過程布滿童趣,為學生主動探究創設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一年級古對今教學反思篇6

?夜色》是一首兒歌。用第一人稱,寫“我”從前膽子很小,很怕黑,后來爸爸晚上帶我出去漫步,“我”發覺夜晚也像白天一樣美妙,“我”不再怕黑了。

我在教學本課時,開課時利用課件播放歌曲《小星星》引入,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情境下學習課文。然后讓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對課文中消失的字詞,采納自由讀、指名讀、領讀等多種形式,為學生掃清字詞障礙。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都是讓學生課前提問,然后通過讀課文等手段漸漸解決簡潔問題,在理解課文的環節就抓住一個立足于文章的整體、直指向文本的主旨、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或理解上的難點來引導學習。最近,在反思我的這種方式是否適用于低年級,想到了這種方式的目的和效果——培育學生質疑的意識和力量,打算還是堅持用下去,這樣,在詳細的語言環境中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如,“微笑”在文中是“花草”微笑;在“夜色”下的微笑;是“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漫步”時發覺的;夜色下花草的微笑像“白天一樣。”抓住重點詞語來學習課文,發揮重點詞語在文中的關鍵的作用。如,“微笑”通過朗讀,邊讀邊想花草的微笑是怎樣的畫面;描述畫面,說出夜色下的花草的微笑是很漂亮的;由夜色下花草的漂亮進一步拓展、延長到夜色是漂亮的。最終,我讓學生帶著自己對夜色的理解齊讀課文,讀出我的膽子由小到大的緣由。同時,使學生感受到了夜晚的漂亮,懂得黑夜也是自然界一道獨特的風景,要做一個英勇的孩子,從而培育學生親近自然、喜愛生活的情感。

缺乏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我講解的有些細,學生沒有充分讀的時間,所以對感悟理解不夠到位,再有就是學生比擬好動,教師提出的問題不夠積極發言,最終的拓展沒有很好的完成,學生說的少。在理解字義的層次上自己做的也不到位。

一年級古對今教學反思篇7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是開啟學問大門的金鑰匙。小學生假如對數學有深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劇烈的求知欲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別情感,學習起來就有信念了。下面,我談談自己在激趣方面的一點體會。

一、創設生活情境,解決數學問題。

生動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親密聯系,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因此,在教學中,我常常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在玩中輕松學習。例如:教《跳繩》時,在主題圖講完后,我請8個同學上臺,問:蘋果和香蕉,你最喜愛哪種,喜愛蘋果的站在左邊,喜愛香蕉的站在右邊然后引導學生爭論8由幾和幾組成,并列出相應的算式。還問:玩具車和冰淇淋,你比擬喜愛哪一種?放學后,你是先做作業,還是先看電視等等。這樣不僅讓學生很快把握8的組成,還可以進展思想教育。

二、以猜為動力,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數學的神秘。

眾所周知,每一個孩子都愛問為什么,每一個孩子都想探究一些隱秘,依據孩子的這種心理,我屢次采納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讓學生在奇怪中思索,在思索中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