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講義)分子動理論章末總結word版含答案2_第1頁
(精品講義)分子動理論章末總結word版含答案2_第2頁
(精品講義)分子動理論章末總結word版含答案2_第3頁
(精品講義)分子動理論章末總結word版含答案2_第4頁
(精品講義)分子動理論章末總結word版含答案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06/605/6/章末總結一、分子微觀量的估算阿伏加德羅常數NA是聯系宏觀物理量和微觀物理量的橋梁.若物質的摩爾質量記為M,摩爾體積記為V,則有:(1)分子的質量m0=eq\f(M,NA).(2)固體、液體中分子的體積:V0=eq\f(V,NA)=eq\f(M,ρNA).氣體中分子所占的空間:V0=eq\f(M,ρNA).(3)質量為m的物體所含分子數:N=eq\f(m,M)NA.體積為V′的物體所含分子數:N=eq\f(V′,V)NA.估算類問題的處理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模型;適當選取數據,合理近似計算.中學階段估算問題準確度要求不是很高,計算時可選取NA=6.0×1023mol-1,室溫T=300K等.例1已知銅的密度為8.9×103kg/m3,銅的原子量為64,質子和中子的質量均約為1.67×10-27kg,則銅塊中平均每個銅原子所占的空間體積為多少?銅原子的直徑約為多少?(已知阿伏加德羅常數NA=6.02×1023mol-1)答案1.19×10-29m32.83×10-10m解析銅的原子量為64,即每摩爾質量為64g,其摩爾體積Vmol=eq\f(M,ρ)=eq\f(6.4×10-2,8.9×103)m3①每個銅原子的體積V0=eq\f(Vmol,NA)②由①②得V0≈1.19×10-29m3.把銅原子作為球形模型,設其直徑為d,則eq\f(4,3)πeq\b\lc\(\rc\)(\a\vs4\al\co1(\f(d,2)))3=V0.代入數據,解得d≈2.83×10-10m.二、實驗:用油膜法估測分子的大小用油膜法估測分子的大小的實驗原理是:把一滴酒精稀釋過的油酸溶液滴在撒有痱子粉的水面上,酒精溶于水或揮發,在水面上形成一層油酸薄膜,薄膜可認為是單分子層膜,如圖1所示.將水面上形成的油膜形狀畫到坐標紙上,計算出油膜的面積,根據純油酸的體積V和油膜的面積S,計算出油膜的厚度d=eq\f(V,S),即油酸分子的直徑.圖1例2在“用油膜法估測分子的大小”實驗中,有下列實驗步驟:①往邊長約為40cm的淺盤里倒入約2cm深的水,待水面穩定后將適量的痱子粉均勻地撒在水面上.②用注射器將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滴一滴在水面上,待薄膜形狀穩定.③將畫有油膜形狀的玻璃板平放在坐標紙上,計算出油膜的面積,根據油酸的體積和面積計算出油酸分子直徑的大?。苡米⑸淦鲗⑹孪扰浜玫挠退峋凭芤阂坏我坏蔚氐稳肓客仓校浵铝客矁仍黾右欢w積時的滴數,由此計算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體積.⑤將玻璃板放在淺盤上,然后將油膜的形狀用彩筆描繪在玻璃板上.完成下列填空:(1)上述步驟中,正確的順序是.(填寫步驟前面的序號)(2)將1cm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300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測得1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有50滴.現取一滴該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測得所形成的油膜的面積是0.13m2.由此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徑為m.(結果保留1位有效數字)答案(1)④①②⑤③(2)5×10-10解析(2)每滴油酸酒精溶液中所含純油酸的體積為:V=eq\f(1,300)×eq\f(1,50)cm3=eq\f(1,15000)cm3=eq\f(1,15000)×10-6m3油酸分子的直徑:d=eq\f(V,S)=eq\f(\f(1,15000)×10-6,0.13)m≈5×10-10m.三、分子力與分子勢能1.分子間同時存在引力與斥力,且都隨分子間距離的增大而減小,隨分子間距離的減小而增大.當r<r0時分子力表現為斥力;當r>r0時,分子力表現為引力;當r=r0時,分子力為零;當r>10r0時,分子力幾乎為零.2.分子勢能的變化情況由分子力做功情況決定,與分子力大小無關.當分子力做正功時,分子勢能減?。划敺肿恿ψ鲐摴r,分子勢能增加.3.分子力與分子勢能曲線的比較:圖2甲中分子間距離r=r0處,對應的是分子力為零,而在圖乙中分子間距離r=r0處,對應的是分子勢能最小,但不為零.若取r>10r0處,分子力幾乎為零,則該處分子勢能可以取為零.圖2例3(多選)如圖3所示為兩分子系統的分子勢能Ep與兩分子間距離r的關系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圖3A.當r大于r1時,分子間的作用力表現為引力B.當r小于r1時,分子間的作用力表現為斥力C.當r等于r2時,分子間的作用力為零D.在r由r1變到r2的過程中,分子間的作用力做負功答案BC解析由題圖可知:分子間距離為r2時分子勢能最小,此時分子間的距離為平衡距離,分子間的作用力為零,故C正確;當0<r<r2時,分子力表現為斥力,當r>r2時分子力表現為引力,故A錯誤,B正確;在r由r1變到r2的過程中,分子力為斥力,分子間距離增大,分子間的作用力做正功,故D錯誤.四、分子熱運動和物體的內能1.分子熱運動:分子熱運動是永不停息且無規則的,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激烈.大量分子的運動符合統計規律.擴散現象能直接說明分子在做無規則熱運動,而布朗運動能間接說明分子在做無規則熱運動.2.物體的內能是物體內的所有分子的熱運動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1)由于溫度越高,分子平均動能越大,所以物體的內能與溫度有關.(2)由于分子勢能與分子間距離有關,而分子間距離與物體體積有關,因此物體的內能與物體的體積有關.(3)由于物體所含物質的量不同,分子數目不同,分子勢能與分子動能的總和不同,所以物體的內能與物質的量也有關系.總之,物體的內能與物體的溫度、體積和物質的量都有關系.例4下列關于分子熱運動和熱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A.氣體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約束就會散開,這是因為氣體分子之間存在勢能的緣故B.一定量100℃的水變成100℃的水蒸氣,其分子平均動能增加C.一定量氣體的內能等于其所有分子的熱運動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D.如果氣體溫度升高,那么每一個分子熱運動的速率都增加答案C解析氣體分子間的距離比較大,甚至可以忽略分子間的作用力,分子勢能也就不存在了,所以氣體在沒有容器的約束下散開是分子無規則熱運動的結果,選項A錯.100℃的水變成同溫度的水蒸氣,分子的平均動能不變,所以選項B錯誤.根據內能的定義可知選項C正確.如果氣體的溫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動能增大,熱運動的平均速率也增大,這是統計規律,但就每一個分子來講,速率不一定都增加,故選項D錯誤.1.(物體的內能)(多選)1g100℃的水和1g100℃的水蒸氣相比較,下述說法中正確的是()A.分子的平均動能與分子的總動能都相同B.分子的平均動能相同,分子的總動能不同C.內能相同D.1g100℃的水的內能小于1g100℃的水蒸氣的內能答案AD解析在相同的溫度下,分子的平均動能相同,又1g水與1g水蒸氣的分子數相同,因而分子總動能相同,A正確,B錯誤.100℃的水變成100℃的水蒸氣的過程中,分子間距離變大,要克服分子引力做功,因而分子勢能增加,所以1g100℃的水的內能小于1g100℃的水蒸氣的內能,C錯誤,D正確.2.(分子力與分子勢能)如圖4所示,甲分子固定于坐標原點O,乙分子位于x軸上,甲、乙兩分子間的作用力與兩分子間距離的關系如圖中曲線所示,F>0為斥力,F<0為引力.a、b、c、d為x軸上四個特定的位置,現將乙分子從a移動到d的過程中,兩分子間的分子力和分子勢能同時都增大的階段是()圖4A.從a到b B.從b到cC.從b到d D.從c到d答案D解析乙分子由a到b一直受引力,分子力增大,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勢能減小,故A錯誤;從b到c分子力逐漸減小但仍為引力,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勢能減小,故B錯誤;從b到d分子力先減小后增大,分子力先是引力后是斥力,分子勢能先減小后增大,故C錯誤;從c到d分子力是斥力,一直增大,分子力做負功,分子勢能增大,故D正確.3.(阿伏加德羅常數的相關計算)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其指標直接反映空氣質量的好壞,若某城市PM2.5指標數為160μg/m3,則已達到重度污染的程度,若該種微粒的平均摩爾質量為40g/mol,試求該地區1m3空氣含有該種微粒的數目(已知阿伏加德羅常數NA=6.02×1023m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