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無線電波傳播基礎理論第一頁,共二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本課程為無線電波傳播基礎理論,內容安排如下:1.1研究電波傳播特性的必要性1.2頻段劃分1.3dB概念的介紹1.4電波傳播方式1.5快衰落與慢衰落1.6傳播損耗1.7900/1800頻段傳播特性比較1.8傳播模型1.9色散和多普勒效應
無線電波傳播基礎理論第二頁,共二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1.1研究電波傳播特性的必要性無線電波傳播特性的研究和了解是移動通信網絡規劃和建設的基礎,從頻段的確定、頻率分配、無線電波的覆蓋范圍、計算通信概率及系統間的電磁干擾,直到最終確定無線設備的參數,都必須依靠對電波傳播特性的研究、了解和據此進行的場強預測。無線電波傳播與工作頻率有關,如450MHz、900MHz和1800MHz的電波傳播特性差別很大;無線電波傳播特性與各區域的電波傳播環境有關,確定某一特定地區的傳播環境的主要因素有:
自然地形(高山、丘陵、平原、水域等)
人工建筑的數量、高度、分布和材料特性
該地區的植被特征
天氣狀況
自然和人為的電磁噪聲狀況另外,無線電波傳播還受到移動臺運動因素的影響。靜止的移動臺與高速運動的移動臺的傳播特性也大不相同。電波傳播具有可逆性,即電波從A點傳播到B點所經歷的損耗和衰減同電波從B點傳播到A點所經歷的是一樣的。第三頁,共二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1.2頻段劃分通常無線電波所指的是從極低頻10KHz到極超高頻的頂點300GHz(GigaHertz)。通常劃分成八個區域,參看下表:第四頁,共二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1.2頻段劃分移動通信中頻段的劃分為:由上表可以看出移動通信頻段位于UHF頻段范圍內,是以空間波的方式進行傳輸的。第五頁,共二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1.3dB概念的介紹第六頁,共二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1.3dB概念的介紹第七頁,共二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1.4電波傳播方式第八頁,共二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1.4電波傳播方式第九頁,共二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1.5快衰落與慢衰落快衰落:大量傳播路徑的存在就產生了所謂的多徑現象,其合成波的幅度和相位隨移動臺的運動產生很大的起伏變化,這就是所謂的快衰落或多徑衰落,也稱為瑞利衰落。其電場強度概率函數是服從瑞利分布的。克服快衰落的方法主要有各種形式的分集方式:時間、頻率、空間、極化第十頁,共二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1.5快衰落與慢衰落慢衰落:移動臺接收的信號除瞬時出現快速瑞利衰落外,其場強中值隨著地區位置改變出現較慢的變化,這就是所謂的慢衰落或陰影衰落,其接收電場強度概率函數是服從高斯分布的。電波傳播路徑上遇有高大建筑物、樹林、地形起伏等障礙物的阻擋,就會產生電磁場的陰影。克服慢衰落的主要方法是加大發射功率,提高接受靈敏度,宏觀分集等。第十一頁,共二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1.5快衰落與慢衰落總的來說,在蜂窩環境中有兩種影響:第一種是多徑,從建筑物表面或其他物體反射、散射而產生的短期衰落;第二種是直接可見路徑產生的主要信號強度的緩慢變化,即長期場強變化。也就是說,信道工作于符合瑞利分布的快衰落并疊加有信號幅度滿足對數正態分布的慢衰落。第十二頁,共二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1.6傳播損耗在研究傳播時,特定接收機功率接收的信號電平是一個主要特性。由于傳播路徑和地形干擾,傳播信號減小,這種信號減小稱為傳播損耗。自由空間的傳播損耗可以由下式表示:其中f為頻率(MHz),d為距離(km)。上式與距離d成反比,當距離增加一倍時,自由空間的路徑損耗增加6dB。同時,減小波長提高頻率也會使路徑損耗增大。當已知頻率f還可以簡化上式:式中γ=2。γ稱為路徑損耗傾斜因子。在實際蜂窩環境中,隨著環境的不同γ的取值范圍在2~6之間變化。第十三頁,共二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1.6傳播損耗第十四頁,共二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1.6傳播損耗不同環境下γ因子的取值范圍:第十五頁,共二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1.6傳播損耗第十六頁,共二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1.7900/1800頻段傳播特性比較
總體而言GSM1800MHz頻段的覆蓋比GSM900M頻段要差一些:
Okumura–Hata公式中GSM1800M頻段的路徑損耗比GSM900M頻段大9.79dB功率預算中GSM1800M頻段MS發射功率比GSM900M頻段小3dB(各自分別為30dBm和33dBm)
50m長7/8”電纜損耗差值為0.97dBGSM1800與GSM900相比較,所有以上各項給出了13.77dB差值但實際的場強測量和1800M頻段的模型校正發現平均差值并沒有這么大通常Okumura–Hata模型1800M頻段的修正因子比900M頻段小3~6dB。這說明平均損耗差值在8~10dB之間,且依賴于具體電波傳播環境和基站天線高度第十七頁,共二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1.7900/1800頻段傳播特性比較以下測試是在市區環境中同一站址,分別在1800MHz和900MHz頻段的下行鏈路中進行的,平均差值=9.5dB,變化范圍為=-6~22dB(損耗包括了ERP和電纜損耗的不同)
圖中部分變化較大的值是由于天線波瓣圖的差異造成的室內穿透損耗1800M比900M平均要大3~5dB,但對部分建筑物可能是負的第十八頁,共二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1.7900/1800頻段傳播特性比較
路徑損耗用5dB糾正
BS天線高度30mMS天線高度1.5m
標準方差σ=8dB
路徑損耗斜率3.38GSM1800MS靈敏度,功率-100dBm,30dBmGSM900MS靈敏度,功率-102dBm,33dBm平均差值=8.77dB第十九頁,共二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
由于1800M頻段的覆蓋比900M頻段要差8~10dB,因此,可以通過共站址的方法實現有效的室外覆蓋。同時也要求GSM900實現良好的室內覆蓋1.7900/1800頻段傳播特性比較第二十頁,共二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1.8傳播模型·隨著網絡規模的擴大,對通信質量要求的提高,網絡規劃、覆蓋預測已不可能靠手工運算來完成。通過計算機應用傳播模型就能夠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通過模型進行預測能夠得到誤差在10dB以內的路徑損耗的本地均值·
移動通信中用到的傳播模型有很多,常見的有:
●Hata-Okumura模型
●Walfisch-Ikegami模型
●Planet通用模型不同的模型有不同的特點,有各自的適用范圍。下面將介紹幾種國內用來做場強預測的幾種模型。第二十一頁,共二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1.8傳播模型●Hata-Okumura模型Lp-從基站到移動臺的路徑損耗(dB)f-載波頻率(MHz)hb-基站天線高度d-基站到移動臺之間的距離(m)hm-移動臺天線高度(1~10m),一般取1.5m,單位為m-移動臺高度修正,在中等城市取在大城市取值第二十二頁,共二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Walfisch-Ikegami模型(WIM型)1.8傳播模型
該經驗模型是為了預測建筑物對傳輸損耗中值的影響而開發的。它應用于建筑物高度相當一致、排列成行且相鄰建筑物之間的間隔較窄的距離在0.02~5km的市區和郊區環境。若基站和手機天線之間存在視距傳播,則:
Lb=42.6+26㏒(d)+2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秋節慰問活動方案
- 2025年銷售工作總結和工作方案演講稿
- 贈與協議(附贍養義務)
- 內蒙古通遼歷年中考作文題與審題指導(2008-2024)
- 2025年玻璃門保鮮柜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燃油切斷裝置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湖南省郴州市第五完全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第二次調研考試(物理試題文)試卷含解析
- 云南省玉溪市紅塔區2024-2025學年初三下第一次測試化學試題含解析
- 湖南師范大學樹達學院《品牌規劃與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沈陽工業大學工程學院《生物醫學圖像處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高二下學期《家校攜手凝共識齊心協力創輝煌》家長會
- (二模)滄州市2025屆高三總復習質量監測 生物試卷(含答案詳解)
- 2025年四川蓬安相如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建筑材料供應商采購合同模板2
- 機械基礎試題庫及參考答案
- 2024年農藝師考試實務考核試題及答案
- 餐飲合伙協議合同范本
- 2024-2025學年人教版數學八年級下冊期中檢測卷(含答案)
- 江蘇省南京市聯合體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英語試卷
- 鉆孔灌注樁鋼筋籠自動計算公式
- 固體物理(黃昆)第一章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