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十屆國展”縱橫談
材料:幽筆山莊生產的北尾中狼毫,玄宗超濃加宣和宿墨用老墨塊研磨,歙硯,粉箋。
我的投稿作品都是由我設計好、供給色宣,請專業裝裱師拼接的,裝裱店有專業的設備,可以保證拼接的規整,有利于下一步的裝裱。每幅拼接需要一小時左右。
黃繼革:我創作兩件作品共花了一個多月時間。從構思、選題、字體、風格、形式、材質、用印等都作了斟酌和推敲。這次獲獎的篆書作品正文系安徽黑宣,金粉書寫,兩邊拼接粉彩,泥銀紙上小楷題跋和落款。整個過程全部自己一手完成。
曹端陽:眼下的各種展賽特別頻繁,像我這樣的草根書法,要就某一賽事花很長時間有針對性地舉行創作根本很難做到,大多是平日的學習與創作結合,這點有點像競技體育中的“以賽帶練”。我投“十屆國展”作品創作用了四個晚上。由于白天要上班,只能是晚上干。小楷十個團扇二個晚上,行書、隸書一個晚上,篆刻印屏制作一個晚上。作品的拼接都是自己干的,小楷作品是將團扇寫好后直接貼上去的,行書和隸書整紙書寫沒做形式,印屏是將印譜拼接在一起的,總的來說沒有高難度動作。
振奮:打定“十屆國展”投稿作品,前后我用了約莫三個月的時間。以前投稿每次都是匆促忙忙的,總是感覺時間不夠,這次投稿我做了用心的打定,很早就把作品寫出來,但是鄰近截稿由于教學纏身,結果寄出去的時候,還是趕在了結果截稿的那幾天。
投稿那一段時間,我的書寫量很大,也設計了好多種形式,真可用“廢紙三千”來形容。從內容的選擇到形式確實定,從紙張的挑揀到色調的搭配,等等,舉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嘗試。后來形式確定好以后,就開頭選擇內容,唐代杜甫詩《飲中八仙歌》一向是我對比熱愛的,全詩氣勢恢弘,書寫時總能讓人有種心潮澎湃的快感。篆書用朱砂色來書寫,一向是我常用的手法,得心應手。每一塊又打了界格,這又能表現出篆書的裝飾性和協調性的美感。在紙張選擇方面,我做了很長時間的斟酌,各種紙張都嘗試著用了用,生的、熟的,粉彩紙、蠟箋紙,顏色淺的、深的,等等,我都試了個遍。結果我選擇了紅星凈皮生宣,就是純白色的,目的就是和我書寫的風格統一協調,就是想把作品表現得更干脆、更寧靜、更純粹。一共寫了6塊,由于自己寫字速度對比慢,每塊35個字,約莫一共得用五六個小時吧。作品完成后,中間用棕色細距線做了粘接,粘好后看看還不錯,感覺達成了預期想要的效果。
平日,投稿作品寫完后,我都是自己粘接的。由于在我工作室有一塊兩米長的玻璃板,我覺得粘接作品這東西是個純熟活,也沒啥技術含量。展覽投稿作品又不讓裝裱,只是粘接一下,無非就是幾條長線短線,不懂的問題平常去裝裱店里看看就能弄懂。粘的多了,就純熟了,我也能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表現,長短、寬窄,自己能肆意掌管,還不用等時間,想什么時間粘就什么時間粘。就只當是創作后的“休閑”吧,何樂而不為呢?
提俊豐:由于之前想了好多,所以我的作品是一個晚上寫成的。由于寫的是小行草,一件作品用時大約一個多小時。用的是粉彩、毛邊紙,紅星夾宣和宿墨,普遍小瓷盤作硯,筆是2.5元一支的古花小白云。裝幀那么是自己動手,半小時搞定。
汲古齋仆人:請問,你們認為“十屆國展”舉行照片初評和歷屆國展評比原作對比是進步還是有欠缺?有網友說照片初評對小楷有點吃虧,這一點黃繼革兄理應有體會,但曹端陽兄斷定又不同意,那我就想問你們,假設下一屆國展還是用照片初評,你們會在投稿中做調整嗎?
葉華洲:對照片(彩色)初評要一分為二地對付,優點是在初評時,全體評委都有機遇見到全體投稿作品,也就是說初評是全體評委評出來的,而不是三四位評委一組來評。缺點是評委不能直接感受作品的氣息、了解作品的材質,更加是有些氣勢宏偉的大字作品,照片是無法呈現的。而對用A4紙黑白打印來初評的方式我是持留存態度的,中國書法的墨尚分五色呢,更何況一幅書法作品!黑白只能表現灰度,假設墨的灰度和紙的灰度一樣,就融為一體無法鑒別了。
我覺得投稿還是要堅持自己的創作方向,不能讓評比方法所左右。
黃繼革:用照片初評有進步,提高了效率。這一點中國書協領導斷定經過慎重考慮。凡事總有不完備之處,照片參評不能完全表達小字作品的氣勢。我所投的小楷作品字徑1厘米,上海展區落選了,從網上的圖片來看,估計沒過初評的關,即連掛出來的機遇也沒得到。此作后來投齊白石獎,自己拍的照片,一張8寸的照片上分別印了整體和局部,到結果獲獎了。如下屆征稿中說明用照片初評的話,我斷定會作調整。
曹端陽:書協領導斷定是在考慮到裁減評委勞動強度的處境下讓全體作品都能與評委見面才使用照片來初評的,初衷斷定好的,美協不也是這么做的嗎?但書法是線條藝術,美術作品除了線條外還有好多因素都起主導作用,還有照片拍攝的效果、作品局部選取的位置等多種因素或多或少會與作品原件水平有差異。
就網友說照片初評對小楷有點吃虧,其實未必。此次獲獎的、入展的楷書作品大多為小楷,這可能也是時風的反映,如全國美展里中國畫作品大多是工筆作品一樣,存在著往“工”方向進展的趨勢。
結果一個問題我的回復是:想法永遠沒有變化快。
振奮:我感覺用照片評比相對好一些,這是“十屆國展”評審制度的變更和嘗試,是一種很大的進步。
使用照片來舉行評比和對原作舉行評比各有利弊,采用原作評比,大家會認為評委們看到是原作,原作比照片大,就確定會比照片效果要好,會更直觀、會更震撼,以上幾點切實是實際處境。但是我覺得也未必有那么好,評比原作時會給評委們和主辦方帶來很大的工作量(這主要表現在初評方面,復評和終評可能會好一些)。眾所周知,以前國展一向是評原作的,幾萬件作品在短短幾天內,要一件一件的全部開啟,一件一件的請評委們“過目”,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評比原作時評委被分為若干組,每組分三到四位評委,這就會展現評委們對各種風格作品評判的差異。若你的作品是傳統風格,但這三四位評委偏偏熱愛創新些的,那你的作品斷定就會被判了“死刑”,連初評也未通過;若你是寫“二王”書風的,那這組評委主要是寫篆隸書的,他們看你的作品線條太浮淺,不加以賞識,毛病挑了一堆,那你的作品也很難“逃過一劫”。但是采用照片評比就不同了,評比的時候評委不分組,投稿作品照片分若干次,每次若干張全部擺放到桌子上,請全體評委分別對來稿的每一幅作品照片舉行評比,鮮明評委們確定會兼顧各種書體和地域流派,挑出自己認為合意的作品,你感覺是這樣合理還是那樣公允呢?我想你自己確定能感覺的到。
至于下一次展覽還用照片來評比,我個人不會在投稿中做任何的調整,我認為一個人的告成,是實力和運氣的結合,千萬不要隨波逐流。只要掌管正確的學習方法,堅信自己的學書方向,耐得住落莫,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相信告成就在眼前。
提俊豐:我覺得還是評原作好(盡管我是這次國展的獲獎者)。“寫小楷除了有扎實的內功外,形式確定要做。”在上海和周劍初先生交流時,他如是說。看來評照片,要未雨綢繆(寫小楷切實有點吃虧)。假設下次國展還評照片,我的做法是:積極打定,坦然面對!
汲古齋仆人:這個問題斷定有點無厘頭,但網友們也是議論最多的。說“十屆國展”中代筆、抄襲的作品好多,并且在網絡發帖,我看至少是存疑。但要評委都知道某人代筆、某人臨摹也不現實。那假設你們做評委,你們有什么好手段杜絕或者裁減這樣的弊病?
葉華洲:你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不利于中國書法的健康進展!現在的代筆、抄襲問題確實是嚴重的!
要想裁減代筆,對比可行的手段是將現行投稿用的紙質表格換成電子表格投寄,同時通過電子郵箱投寄一段2分鐘左右的創作視頻(不確定是投稿件的創作,可以是投稿件一致內容、一致書體的另外局部書寫。假設在投稿創作時拍攝可能影響創作心緒),其需要的技術條件大家都能具備,用有攝像功能的手機、相機都可以完成。攝像的作偽不像照片那么簡樸,其難度是巨大的,這樣可以震懾99%的代筆!在評比出獲獎、入展作品后,對存疑作品(老省去)調放創作視頻舉行甄別。
對于抄襲者(主要指內容和風格完全一樣的臨摹),最好的手段是將評比出獲獎、入展作品照片貼在中國書法家協會網上或有關書法論壇上,公示一周,請網友們監視,假設征稿啟事中這樣告示,我想90%的想抄襲者會望而卻步的。
黃繼革:評委在評比過程中工作量很大,評比是全神貫注看作品的好差,在有限的時間內哪有精力去關注代筆和抄襲?只要評出好的作品。但這個不良現象務必要杜絕。現在中國書協幾乎在每個征稿啟事上都有說明,請大家舉報,兩年內有效。我以為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是把公示名單改為公示入展獲獎的組照(五六件一張照片),每件作品原來的編號別弄掉,群眾的眼睛很亮的。但又要增加書協的工作量了。
曹端陽:我沒有做過當國展評委的夢。反正是清者自清吧,代筆和臨摹不是能解決最終問題的。
振奮:我對于在每次展覽中展現代筆和抄襲的問題很反感,這些人做這樣的事情讓人看不起,可能是利益在驅使他們這樣去做。這是對于眾多書法愛好者極其不公允的,這些人功力心太重,平日不努力,坐享其成,投展時模仿別人一件作品來魚目混珠,更有甚者是花錢找高手代寫一幅,落上自己的名字。為了獲獎入展能成名,煞費苦心,想盡一切手段,不擇手段,實在令人厭惡。但是對于代筆和抄襲這種行為,中國書協在每屆展覽中也是下了很大力度去制止并打擊的,征稿啟事中一再指點投稿者,并在啟事中注明對代筆和抄襲的作品要肅穆處理。譬如,在這次“十屆國展”上海展區就有兩名獲獎的作品,被查出一件是抄襲別人,一件是別人代筆,后來經過細致調查,確定無疑,后來不僅取消了他們兩人的獲獎資格,連入展資格也同樣取消了。這種做法是令人拍手稱快的。
有人說,每一屆國展投稿作品幾萬件,展現這種問題實屬正常現象,很難把握和操縱不讓人去投機取巧。我認為,以后獲獎的進入獲獎圈以后,還是現場考核對比好,可能我們不好杜絕入展作品不作假,那是由于件數太多的理由,全部都去現場考核可能不太現實。但是我們十足可以做到獲獎作品是“公開、公允、公正”的,是彰顯每一位真實水平的,獲獎也就那么幾十位,現場考試也并不是件難事。對于這一點我感覺“九屆國展”做的就很好,讓獲獎現場來書寫,既檢驗了水平真假,又給了他們一次磨練自己的機遇。這樣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提俊豐:抄襲現象,古已有之。森嚴的科舉考試都制止不了。我看過古人把70萬字的《五經四書》解釋抄在貼身內衣上的圖片資料,令人嘆為觀止。現代網絡媒體高度興隆,要想制止抄襲現象,把入選作品在網上貼出來曬一曬,便可水落石出。
汲古齋仆人:上一屆國展獲獎中,龍開勝當了中書協理事,童孝鏞當了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評委……你們國展獲獎以后生活有沒有和以前不一樣,你們的社會地位有沒有得到提升,你們的書法潤格有沒有略微上調或者是大幅上調?
葉華洲:作為獲獎,理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終究像龍開勝、童孝鏞這樣幸運的獲獎者是少數的!只要喜歡書法、潛心修煉、不斷提高,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
黃繼革:獲獎是幸運、是考驗,每一次獲獎都會成為歷史。生活乃本真,藝更無止境。百尺竿頭,不進那么退。要說不一樣,就是應酬多了。平淡質樸的生活“濤聲仍舊”,課徒、讀書、鬻藝、悟人生,唯此足矣。書法潤格每年漸調,與年齡(藝齡)俱增。
曹端陽:社會進展太快了,不再是一舉成名天下知,各領風騷數百年的年頭了,各領風騷三五天都難以做到,何況是一個草根,持續上自己的班、寫自己的字才是真實的生活。
振奮:我感覺獲獎之后的生活和以前相比并沒有產生太大的變化,還和以前一樣,反而感覺自己壓力更大了。獲獎對于我來說,是一生的奢望。獲獎后,大有“范進中舉”的感覺,經過一段時間的寧靜,我斟酌了好多:以后的路該如何走?該怎樣再提高自己書寫水平,如何借鑒、吸收與摒棄……這是擺在我面前的最客觀的問題。我很清楚,獲獎并不能說明自己的水平高人一籌,僅僅只是這次的作品有可人之處、可取之處罷了。獲獎只是能給自己積累些點滴閱歷,以此來確定自己今后的學書方向而已。
提俊豐:我是一位教師,雖然國展獲獎之后潤格稍微上調,但生活上那份恬靜不愿被打破,作為“80后”,沉得下去很關鍵!
汲古齋仆人:這一次有位老先生投稿幾百件,最終沒有入選。我想問問諸位,如何能在國展中大展身手?你們斷定會說正確的方法加勤奮,等等。我們不玩虛的,怎么才能使自己學習書法的方法正確,怎么才能不走彎路,請你們根據自己的學書閱歷談談自己的見解,你們的回復可以給書法愛好者一些有益的扶助。
葉華洲:藝術的評判雖然不像某些競技體育那樣有十足的標準,但也十足不像摸獎一樣多摸一次就多一次中獎機遇,作品的藝術水準務必要達成確定的高度,只有在這個高度之上,才有入展或獲獎的可能(不正之風除外)。
至于“如何能在國展中大展身手”?這個話題很大,非只言片語能講領會的!我嘗試著說說吧:首先是扎根于傳統、取法經典。這看起來是一大家都知道的笨手段,但它確實是少走彎路的捷徑!我們見過大量寫《書譜》三五年,稍加個人風格就能在國展中入展甚至獲獎的;我們也見過大量信馬由韁地寫了幾十年,但和國展邊都粘不上的!其次是享受網絡時代的成果,力求“古不乖時,今不同弊”。書法網絡媒體是紙質媒體的有益補充,它的優勢是快捷、海量、互動。借助網絡,我們在繼承古人法那么時不會背離時代的潮流。利用互動,我們追求當今的風俗又可制止流于俗弊。第三是力求書寫內容和展覽主題、書體相契合。當然能夠自作詩文更佳。第四是探索一種或幾種新手法突出重圍。這些手法可以是獨辟新界的取法,也可以是形式、墨法、筆法、章法等創作要素的標新,也可以是新的書寫材料的應用,總之,要有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
黃繼革:國展投稿不是以數量來取勝的,這位老先生精神可嘉,但并不成取。愚以為國展投稿先要“知己知彼”,了解國展的概況,獲獎入展作品的狀態,正確估價自己處在什么層面(根本水準)。投稿國展不是靠蒙的,有機遇多看展覽,找找自己的感覺;沒機遇看展覽起碼也得買幾冊國展的作品集吧。當你覺得自己的實力能與入展的達成相當的層面了,就是投稿的時候了,其告成的概率可想而知。投稿作品不僅僅是把字寫好,而且作品要表示出內涵。盲目投稿是徒勞的,現在國展考的是綜合實力。
曹端陽:就我的理解來說,學書有多種目的,一是消遣,二是加入展覽,三是做學問。你的目的是什么,你的努力方向也不同:第一種你只要寫得欣喜就行了:其次種你既要專心學習古人如何書寫,還要看看當代的風向:第三種就繁雜了……
振奮:眾所周知,學習書法務必從古人入手,首先要臨摹,然后逐步走向創作。臨摹是吸收,創作是消化,把吸收古人的精華變成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如何能在國展中大展身手?投稿前確定要打定充分。先確定自己的創作方向,把創作的方向聚到一個點上,把你最拿手的一種書體呈現出來,千萬不要貪太多,終究一個人的精力有限,國展獲獎入展結果也只選一幅。創作前假設沒感覺,就要做大量的臨摹訓練,把你經常臨的古人的幾本經典碑帖,反復臨。臨摹就是熱身,是熟諳字法、筆法的過程,盡力做到字法和筆法都爛熟于心。接下來就是選擇內容。在內容選擇方面,我感覺選一些雅致的、不是太常見的詩詞歌賦為好,如能寫一些自己原創的詩詞為最好。下面需要做的就是要確定形式了,形式的選擇這一關是很重要的,由于大家看到當今的全國展覽都是形式至上的,五顏六色、五花八門,形式上你可以從歷屆國展中多留意,每一屆國展終止都會顯現出一大批“新款式”的作品,這就是導向。尤其是近兩年全國大展作品集你確定要買,有了這些資料你就可以參考別人好的形式,如何做色調的搭配和拼接等,都可以從中找到“契合點”。挑揀紙張也很關鍵,要找準最適合你用的紙,譬如你寫小行草,你就可以選擇一些偏熟的紙,如水紋紙、粉彩紙、蠟箋紙等,由于小行草表現的是用筆的精到和流暢,生宣紙不太輕易去表現。再譬如你是寫篆隸書的,你所要表現的風格是雄渾、古拙,一般行筆時對比慢,摩擦力對比大,那你就要選擇一些質地粗糙的紙來舉行創作,如槽底紙、云龍紙、麻紙、枸樹皮紙等,這些紙會在提高作品線條質量和立體感方面表現的更厚重、耐看。在這一切都打定充分以后,就開頭創作。創作時要多斟酌,寫的同時反復調整,萬一遇到不好寫的字把它挑出來,找個廢紙反復的練,要是作品中展現哪一塊寫的不是太好,也可以利用印章來彌補,這樣既可以追求“復古”的感覺,又可以處理作品中不協調的地方,可謂是“一舉兩得”的好手段。但使用印章時,確定要把握“寧小勿大,寧缺勿濫”的原那么,切不成亂用。
總之,要想在國展中獲獎入展,不光需要以上技法方面的歷練,還需要各種學識的長期積累(如文學、歷史、哲學等學科),這樣評委們才會讀懂你的作品,才會在你的作品中找到新的“閃光點”。我相信只要你熱愛和愛好書法,堅持終日涂鴉,筆耕不輟,在學習中能做到刻苦勤奮,做到多查看、常斟酌,就確定會在全國大展中金榜題名、成就理想。
提俊豐:技近乎道。沒有長期對技術的錘煉,作品不會有多深的藝術造詣。技法的豐富與多樣性來自于對經典的萃取。所以,臨帖是不二法門。我的做法是:抓住一點,刻苦練習,以點帶面,各個擊破。好多人把臨帖的重點放在字形上,而疏忽了字形之外的諸多藝術因素。技術和藝術有時僅隔著一層窗戶紙。但在捅破之前,便是要以最大的功力打進去。“四處志之”以求突圍之路。我覺得展覽和書齋有時是兩碼事。模特在上T臺前適當打扮是務必的。走上T臺,能在第一時間電倒觀眾(切當的說是評委)是關鍵。電倒評委的關鍵是:首先,模特本身具備足夠的吸引力;其次,就是合理的裝飾帶給評委的殺傷力。書法創作要走向展廳這個舞臺,不是一樣的道理嗎?
汲古齋仆人:現在大量書友都說國展的風格雷同,千人一面,在國展中炫技的成分越來越多。你們如何對付國展中的技術成分大于藝術成分的這種說法?假設讓您給自己的獲獎作品打分,技術分是多少?藝術分是多少?綜合修養分是多少?你們覺得國展中是理應加強技法層面還是在藝術層面?這問題本身沒有對錯,我想聽聽你們的真話。
葉華洲:這個問題是切中時弊的!七月份《人民日報》發表署名記者文章,抨擊文藝界的“十大惡俗”,“技術崇拜”是惡俗之一。藝術需要技術,沒有“技”就無所謂“道”!但不能唯技術。
就“十屆國展”來說,絕大多數作品在技術與藝術的尺度的把握上是恰當的。我要指出的是技術、藝術、綜合素質三者不是一個百分構成的關系,更不是對立的關系。對不同書體,其技術的要求不一樣,一般處境下,小楷、小行草工整一類的風格對技術的要求相對高一些,要表現那種纖毫畢現的筆觸。譬如寫“中山王”的,務必要有超一流的技術!我的獲獎作品是小行書,創作時我是對比留神筆法細膩的,要有確定的技術含量。我的小字風格只有筆法精到,才能產生較好的藝術效果,但我在大字創作時更提防其寫意性。
黃繼革:都說國展風格雷同,我不敢茍同,留心查看還是能看出不同之處的。同樣學王羲之的味道也各不一致,猶如大家都穿唐裝,也是千姿百態的。國展是綜合性的展覽,包含了各類風格。相對來說經典的主流的東西取法的人較多,譬如“二王”一路,入展率也較高。“二王”后有成就的書家,大多是從“二王”上拓開展的……所謂的技術成分大于藝術成分的這種說法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已,二者并不沖突,假設沒有技術,哪還有藝術?只有具備技術的根基才有藝術的展姿。我給自己的拙作打分是技術30分,藝術30分,綜合修養20分,還有是一生所追求的,藝無止境呀!在國展中技術和藝術兩個層面相輔相存的,都務必加強。
曹端陽:大家看看以前的展覽再看看現在的展覽,可以斷定當代書法在進步,至少在深入傳統方面,在學習古人書寫技法方面是有了很大進步。這也是好多事情在進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特點。
就自己作品打分的提問,我的想法是“否決自己是要有士氣的”。
國展中應提防技法還是藝術層面,要看中國書協主辦國展的啟程點是什么,和書法本體的意義關聯有多大。
振奮:這個問題切實很直觀,回復起來感覺有點難度。由于我深知自己寫的不好,自己還很年輕,還一向處于摸索當中,給自己的作品打分,我沒有想過,切實也說不好。
對于國展中的技術成分大于藝術成分的這種說法,我是這樣看的,當今的時代是一個表現自我的時代,又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每一個人都想在這個時代中做一個“弄潮兒”,但是每一個時代都會有每一個時代的特點、天性和主流。
任何時代要進展,都離不開創新的一面,只有不同于以前,人類才會進步。同樣,書法展覽也是如此,也在彰顯著屬于這個時代的天性,當今國展的參與者都已經擺脫了單調的“白紙黑字”的時代,大家都必然會想盡一切手段,利用一切手段,出新求創,盡可能地去表現自我的優勢。譬如,在書法創作中去做拼接、染紙、打蠟、撒鹽等技法效果,全力去“裝飾”,其實這樣的“裝飾”是一種別樣的創新,為的是追求和別人的不同,以此來吸引評委們的留神,讓評委們去采納和認可自己的作品。當這種“裝飾風”、“拼接風”、“色塊風”愈演愈烈的時候,賞識者的審美意識也跟著發生變更(其中也在帶動評委們的審美意識),不知不覺中熱愛和采納的人就會越來越多,遂而就形成一種潮流,由于大家都會覺得形式感強的、裝飾感美的作品還是比單調乏味的“白紙黑字”更好看、更有“分量”。后來也不知是誰,就給評委們起了一個“評委好色”的雅號。但是任何事情都要把握一個“度”,作品中裝飾拼接是需要,投稿中的追求名利也需要,但都不要過分追求,要把它們變成一種自然的流露,從而變成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方向。
可能這一切都只是外觀現象,真正的書法是自然率意的書寫,而不是修飾做作,這與前者又展現了或多或少的沖突。但是對于國展來說,技術成分也好,藝術成分也罷,都理應是兼收并蓄的,需要沖突的統一,統一的結合。
提俊豐:上面已經提及,沒有長期對技術的錘煉,作品不成能有很高的藝術高度。所以藝術靠技術支撐,而不是空中樓閣。在作品的藝術品評沒有達成相當的高度之前,支撐作品質量的很大一方面就是豐富的技術手段,這可能就是當下風格雷同的理由。我不大認同“炫技”一說,但給我帶來的斟酌是:怎樣讓作品在足夠的技術含量支撐下,更上層樓。
假設說非得給自己打個分的話,我認為三個方面都還差的太遠,不及格吧。
汲古齋仆人:你們都是國展中的獲獎,都加入了國展的開幕式,看了國展中的作品,請問:你們覺得這一屆國展的書法作品整體水平如何,你們對這一次國展的開幕、組織、展覽、會場布置、人員接待合意嗎?假設請您打分,您覺得多少適合?任何事情都不成能盡善盡美,你們是國展既得利益者,那我想持續問,這一次國展很好,假設要雞蛋里面挑骨頭,你們覺得國展在評比中、展覽中、征稿中還有哪些可以做的再完備一些,假設這一次國展我們打99分,那你們認為還有1分可以在哪里彌補?
葉華洲:正如您所說,我們是“十屆國展”的既得利益者,我們說的不算。在“十屆國展”論壇上,陳振濂、李剛田等老師都認為:國展盡管存在這樣和那樣的問題,但“十屆國展”整體水平是較高的,比起九屆來有長足的進步,說明國展推動了中國書法的進展。
上海、廣西的開幕式我都去了,我覺得上海展區辦出了上海氣派、廣西展區辦出了廣西熱心。在廣西我還有些感動,回來后我在論壇上發了“國展!國展!務閑鏡下十屆國展廣西展區”的帖子,真實地記錄了廣西展區的全過程。假設硬要打分的話,我覺得都能打到90分。
辦國展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髖關節置換術后護理要點
- 協會和社區共建協議書
- 長期員工勞務協議書
- 冰淇淋門店托管協議書
- 保安試用期合同協議書
- 鄰里解決糾紛協議書
- 雇員簽定免責協議書
- 資質服務托管協議書
- 銷售代理軟件協議書
- 兩個幼兒園合并協議書
- 2025屆福建省漳州市高三第三次教學質量檢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 2025年茶葉加工工職業技能競賽參考試題庫500題(含答案)
- 2025甘肅陜煤集團韓城煤礦招聘250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設計課件:構建高效數據集教程》
- 2025江蘇中考:歷史高頻考點
- 普通測量學試題及答案
- SL631水利水電工程單元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第1部分:土石方工程
- 廣東省2024年中考數學試卷【附真題答案】
- 監控立桿基礎國家標準
- 《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竣工驗收管理辦法》(2015年4月1日起實施)
- 臨建施工方案(經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