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現當代小說研究任課教師:聶俊聯系方式:手機:QQ:12523816緒論中國現當代小說發展簡脈小說之名,最早見于《莊子?外物》“飾小說以干縣令,其于大達亦遠矣”(【原文】【譯文】【含義】)。中國古代小說發展及演變“五四”小說發生前的景象現代小說發展簡脈當代小說發展簡脈【原文】任公子為大鉤巨緇,五十犗以為餌,蹲乎會稽,投竿東海,旦旦而釣,期年不得魚。已而大魚食之,牽巨鉤,錎沒而下,鶩揚而奮鬐,白波如山,海水震蕩,聲侔鬼神,憚赫千里。任公得若魚,離而臘之,自制河以東,蒼梧已北,莫不厭若魚者。已而后世輇才諷說之徒,皆驚而相告也。夫揭竿累,趣灌瀆,守鯢鮒,其于得大魚難矣。飾小說以干縣令,其于大達亦遠矣,是以未嘗聞任氏之風俗,其不可與經于世亦遠矣。
【含義】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修飾淺薄的言辭以求得高高的美名,對于達到通曉大道的境界來說距離也就遠很遠了”這里小說的意思是道聽途說,瑣屑之言。
中國古代小說發展及演變《莊子?外物》:“飾小說以干縣令,其于大達亦遠矣”班固《漢書·藝文志》:“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魏晉:“志怪小說”、“志人小說”
唐代:“傳奇”宋代:“話本”明清時期:《金瓶梅》和《紅樓夢》清末民初:鴛鴦蝴蝶派的“言情小說”
『小書』『閑書』
“五四”小說發生前的景象觀念變化創作環境變化創作環境變化新的市民讀者群體形成:上海等東南沿海城市開埠,印刷、報刊業的長足進步,使小說擁有了前所未有的出版傳播手段出現中國第一代以寫作為生的職業小說家:報紙、書局向文學家支付稿酬也自近代小說始,稿費制度逐步建立。出版小說的刊物、機構眾:多據不完全統計,1902至1919年間的文學性刊物約有85種,僅名稱冠以“小說”字樣的即達30種,這還不包括如《禮拜六》等登載小說的刊物在內。出版小說的機構達100家之多。可見小說已形成壓倒其他文學品種的文化生存環境。但“新小說”附屬于維新運動,它本身的獨立地位甚差,所以一旦政治陷落,譴責小說流入“黑幕”,狹邪小說流入“鴛蝴”,商品化給小說帶來的媚俗傾向就大大抬頭。而且小說的文體雖然起了變化,卻仍難掙脫文言的束縛,文言章回體無可挽救地處于衰敗之中。現代小說發展簡脈(一)第一個十年(1917年—1927年)(二)第二個十年(1928年—1937年6月)(三)第三個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從1918年5月魯迅在《新青年》上發表第一篇現代白話短篇小說《狂人日記》到l949年新中國成立,中國現代小說只有30年的歷史,但它的發展卻不同尋常。中國小說歷來被視為“小道”,這種狀況到“五四”時期得到了徹底改變,”五四”新文學運動時期乃至整小現代文學史上最主要的藝術形式,其成就也出于其他文學樣式之上。現代小說之區別于古典傳統小說,并不僅僅在于其以白話為載體,而在于從小說觀念到小說的內容與形式、從創作方法到創作技巧的全面變革。第一個十年(1917年—1927年)中國現代小說產生的原因:魯迅曾經說過,中國現代小說的產生,“一方面是由于社會的要求,一方面則是受了西洋文學的影響。”確實,西洋文學的引入對中國小說由古典形態向現代形態轉型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大量西方名著的譯介,直接滋養了中國第一代現代小說家,他們站在東西方思想文化的交匯處,在批判舊的封建文學的同時,吸收和借鑒西方文學,以全新的小說觀念和藝術思維方式,創造出充滿“五四”時代精神的作品。五四小說的特點:1、五四時期小說家眾多2、社團競起、流派紛呈2、社團競起、流派紛呈“文學研究會”“人生派寫實小說”“文學研究會”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發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鄭振鐸、沈雁冰、葉紹鈞、郭紹虞、孫伏園、許地山、王統照等12人,后來發展到近百人。他們的創作大多受俄國和歐洲現實主義文學思潮的影響,注重文學的功利性,關注人生和社會問題,在創作方法上強調“新文學的寫實主義”,提倡“為人生而藝術”。“創造社”“浪漫派抒情小說”浪漫派抒情小說作家集中于“創造社”。
“創造社”1921年7月在東京成立,成員都是留日學生,主要有郭沫若、郁達夫、成仿吾、張資平、田漢、鄭伯奇等。相對于“文學研究會”,“創造社”更具流派特點,它有鮮明的藝術追求與藝術風格。他們的小說以自我表現為顯著特色,大多帶有自敘傳性質,強調主觀性和抒情性,提倡“為藝術而藝術”,代表作家是郁達夫。郁達夫1921年10月出版的《沉淪》是中國現代小說第一個專集,也是浪漫派抒情小說的首難之作,它因對自己內心情緒乃至變態性心理的大膽暴露、直抒胸臆的抒情,一出版就起到了驚世駭俗的作用。田園作家——馮文炳(廢名)開創了中國現代小說發展的兩個方向。人生派寫實小說葉紹鈞(葉圣陶):他是繼魯迅之后最杰出的現實主義作家。他從“問題小說”起步而以擅長描寫“小市民知識分子的灰色生活”而聞名,以《潘先生在難中》為代表的部分小說,都于真實的生活描寫中揭示小市民知識分子的精神病態,蘊含著對“灰色生活”現實的批判性思考。被稱為“扛鼎之作”的長篇小說《倪煥之》,更是因完整地展現辛亥革命以來知識分子的心靈歷程而表明了其在現實主義創作上的成熟。葉圣陶對“五四”小說脫掉稚氣、對人生派寫實小說的完型,貢獻甚大。文學研究會的鄉土小說作家群鄉土小說作家群所謂“鄉土小說”指的是描寫故鄉鄉鎮的生活,帶著濃厚的鄉土氣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說。作者都是寓居北京等大都市的年輕作家,大多受魯迅小說的影響,以較客觀寫實的筆法描寫農村的風土人情和農民的悲慘生活。較有代表性的作家有王魯彥《柚子》集1926年出版)、彭家煌(《慫恿》集1927年出版)、許欽文(《故鄉》集1926年出版)、蹇先艾(《朝霧》1927年出版)、許杰(《慘霧》1926年出版)等。幾乎每一位都有自己的特點,如王魯彥所寫的已受近代工業文明沖擊的浙東濱海鄉鎮;許欽文筆下的古老而沉悶的江南農村;蹇先艾所寫的野蠻落后的貴州;彭家煌所寫的湘中閉塞的農村;以及許杰所寫的民風強悍的浙東原始性山區,等等,都以各自特異的地方色彩與風物氣氛,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但他們畢竟還是文壇新人,一般缺乏把握與表現農村復雜的社會關系和階級關系的能力,也缺少魯迅的深邃,因此,總體的藝術質量仍嫌稚拙。然而作為一個流派,鄉土小說對現代小說的確立、對新文學現實主義的建樹有很大貢獻。第二個十年(1928年—1937年6月)如果說“五四”時期是中國現代小說的開創期,那么20世紀30年代是現代小說的發展期和繁榮期。20世紀30年代中國社會、歷史的大變動,對文學創作產生了重大影響,形成了“左翼”、“京派”和“海派”三大文學派別(潮流)對峙而又互滲的局面。
同時,小說的題材得到空前規模的開拓,從“五四”時期的注重對個人價值和人生意義的思考轉向對社會性質、出路與發展的探求。內容的變化引起了形式的變化,盡管這一時期的短篇小說進步驚人,除了一些“五四”老作家寫出了一批圓熟之作,還出現了張天翼、沈從文、吳組緗、蕭紅、沙汀、艾蕪、施蟄存等短篇新秀。但作為這一時期小說藝術的代表與標志的,是能容納較為廣闊的社會歷史內容的中長篇小說,茅盾、巴金、老舍、沈從文等人杰出的創作,為中國現代小說聳起一座座豐碑。此外,這一時期在小說內容與風格的門類上也取得重大的進展,重要的有:社會剖析小說、心理分析小說、世俗諷刺小說、抒情小說等。總的來說,20世紀30年代的小說按照不同的意識形態和文體的各種組成關系,表現出顯然有別于“五四”時期的獨特風貌。左翼小說“左翼”小說,是以“左聯”為核心、包括一批與“左聯”傾向一致的作家的創作,是20世紀30年代現代小說的主流。成立于1930年的“左翼作家聯盟”并不是一個純文學流派,而是文學與政治兼有的社團,由此造成的革命現實主義小說,由幼稚到相對成熟,形成很大影響。除了茅盾、丁玲、柔石等較早開始創作的作家,還出現了張天翼、蔣牧良、葉紫、周文、沙汀、艾蕪、吳組緗、蕭紅、蕭軍、端木蕻良等一大批左翼小說新人。左翼小說內部的主流小說體式,是以茅盾為首,包括沙汀、葉紫等青年作家所創作的社會剖析小說。除此之外蕭紅、張天翼、丁玲、端木蕻良等一大批有才情的作家,在小說的抒情性質、諷刺性質和心理性質方面,都做出了細微而大膽的試驗,顯示了當時小說觀念和體式的多樣進步。社會剖析小說社會剖析小說作家,把現代小說描寫藝術和社會科學客觀地精密剖析融和起來,力圖對社會生活作總體的、全貌式的客觀再現,作品往往主題明晰,戲劇性沖突集中強烈,注重從時代環境、社會關系的影響上去把握與描寫人物個性的形成與發展,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并取得了可觀的成績,成為這一時期革命現實主義小說達到一個新水平的標志,且對整個20世紀中國現實主義小說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海派小說“海派”是20世紀30年代以上海為中心的東南沿海城市商業文化與消費文化畸形繁榮的產物,它一面享受著現代都市文明,一面又感染著都市“文明病”。代表作家:張資平、葉靈鳳
新感覺派小說作家新感覺派小說20世紀30年代“海派”小說的代表是新感覺派,這是中國第一支、也是最完整的一支現代派小說,他們的創作受西方現代派文藝思潮的影響,具有某種先鋒文學的意義。主要作家有:施蟄存、穆時英、劉納鷗等。新感覺派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為基礎,采用了一些意識流手法,竭力將主觀感覺客體化,創造和表現那種帶有強烈主觀色彩的所謂“新現實”。新感覺派提高了文學中“都市”的地位,第一次用現代人的眼光來打量上海,以現代意識和手法,在燈紅酒綠的洋場文化中照射出現代都市人騷動的心靈,并在心理分析尤其是潛意識的開掘上取得了引入注目的成績,其中施蟄有的心理分析小說更是堪稱獨步,代表性作品有:《將軍底頭》、《梅雨之夕》、《春陽》等。第三個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20世紀40年代是中華民族從血火中走向新生的歷史轉折時期,特殊的歷史環境,要求文學擔負起特殊的使命。因此,20世紀40年代的小說呈現出不同與前兩個時期的景觀:文學與戰爭和民族救亡發生緊密的聯系。中國現代小說的模式在20世紀30年代已基本定型,雖然突然被戰爭打斷,但仍在40年代走向成熟,其主要標志就是中長篇小說的繁榮。我們可以列出一串代表性作品:茅盾的《霜葉紅似二月花》、《腐蝕》、老舍的《四世同堂》、巴金的《寒夜》、《憩園》、沙汀的《淘金記》、蕭紅的《呼蘭河傳》、沈從文的《長河》、馮至的《伍子胥》、丁玲的《太陽照在桑干河上》、路翎的《財主底兒女們》、張愛玲的《金鎖記》、徐訂的《風蕭蕭》、錢鐘書的《圍城》、趙樹理的《李有才板話》……戰時的中國分裂為三個地區,小說也因社會背景的影響,形成了國統區小說、淪陷區小說和解放區小說,三者呈各具特色而又互相滲透的局面。
七月派七月派”小說是20世紀40年代小說的重要組成部分。“七月派”以胡風主持的《七月》雜志得名,是一個以胡風為核心、以小說和詩歌創作為主體的文學派別。主要小說家有:丘東平、彭柏山、路翎等。從某種意義上說,“七月派”的小說創作更能體現胡風的理論主張。胡風強調作家的“主觀戰斗精神”,主張作家發揮主觀能動性去體驗、發現生活,提倡體驗的現實主義,因此他們的作品都充滿了生活的血肉感以及對于人的心靈的直視力量。最能代表“七月派”小說成就與特點的是路翎,他的代表作《財主底兒女們》,是自巴金的《家》以來又一部描寫封建大家庭及其子女道路的長篇巨作,作品主人公的悲劇道路里融入了作者本人在極度動亂的世界中對生命的深刻體驗。路翎的小說實踐著胡風的理論,用主觀精神的“擴張”,“擁入”客觀世界,主觀色彩非常強烈,同時在把握和表現生活的復雜、尤其是在人物的心理刻畫、在揭示人物靈魂的復雜性豐富性方面,有許多出色的創造。淪陷區小說在以上海為代表的淪陷區,作家是在極度的低氣壓下進行創作的。一些作家從個人的戰爭體驗出發,創作了一批描寫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揭示淪陷區人民真實的生存困境的作品。因為特殊的政治及商業文化背景,淪陷區的創作又呈現出通俗與先鋒并行、雅與俗在對立中趨于接近的現象。代表作家及作品:張愛玲《傳奇》
錢鐘書《圍城》、師陀解放區小說解放區小說是由20世紀30年代的左翼小說發展而來的,進一步發展了革命現實主義。因為文藝政策的作用,解放區小說在處理作品題材、主題以及人物描寫方面有鮮明的特點,雖然也有像丁玲的《在醫院中》這樣的揭露矛盾的作品,但大多數作品都以寫光明面為主,贊美新社會、新制度,小說的主角是翻身解放的工農兵。代表作家:趙樹理
孫犁丁玲周立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按摩院轉讓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國國內運輸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建筑材料采購安裝合同
- 2025智能手機買賣合同
- 2025年附近學校房屋租賃合同范本
- 2025股權轉讓合同模板范文
- 2025年度標準版企業辦公場地租賃合同協議書
- 2025委托生產合同標準范例
- 2025江蘇中天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產品采購銷售合同
- 2025企業間合作開發合同
- 自身免疫性腦炎
- 醫院質控科工作質量考核指標
- CRPS電源設計向導 CRPS Design Guide r-2017
- GB/T 9345.1-2008塑料灰分的測定第1部分:通用方法
- GB/T 4937.22-2018半導體器件機械和氣候試驗方法第22部分:鍵合強度
- GB/T 3452.2-2007液壓氣動用O形橡膠密封圈第2部分:外觀質量檢驗規范
- 煤礦從業人員安全培訓考試題庫(附答案)
- 第十章-國際政治與世界格局-(《政治學概論》課件)
- 2023年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歷年真題精選合集
- 濾毒罐使用說明書
- 如何上好一節思政課綜述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