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岳麓版文化史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思想與科技 全國獲獎_第1頁
高中歷史岳麓版文化史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思想與科技 全國獲獎_第2頁
高中歷史岳麓版文化史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思想與科技 全國獲獎_第3頁
高中歷史岳麓版文化史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思想與科技 全國獲獎_第4頁
高中歷史岳麓版文化史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思想與科技 全國獲獎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二歷史第一單元試題一、選擇題1.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百家爭鳴”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私學發展,涌現出大量人才B社會處在劃時代的重大變革時期C.階級階層間關系復雜,矛盾眾多D.諸侯爭斗激烈,各種治國觀點層出不窮2.孔子認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體現了孔子A.要求貴族之間互相愛護B.希望每個人都加強道德修養C.注重追求人的精神自由D.強調統治者要順應自然3.下表列舉了中國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據此推斷該流派是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4.“無為,無我,無欲,居下,清虛,自然?!弊钣锌赡艹鲎阅囊还糯?)A.《道德經》B.《韓非子》C.《春秋》D.《論語》5.我們從“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獲取的精神營養是A.注重氣節,健全人格 B.人性本善,舍生取義C.先義后利,關注民生 D.仁愛友善,以德服人6.荀子是戰國時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與法家共通的是A.天行有常B.人性本惡C.禮法并重D.民水君舟7.春秋戰國時代,諸子百家講政治時大多站在民眾一邊,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與其他各家不同,為君主作參謀,專替君主打算。這一家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8.下列選項直接體現“仁政”思想的是A.“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B.“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C.“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 D.“過猶不及,和而不同”9.孔子提出“仁者,愛人”,墨子主張“兼愛”。這兩種思想都注重A.調節人際關系B.倡導重義輕利C.講究尚賢選能D.區別等級名分10.我國古代的一位儒學大師認為,“天子受命于天,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妻妾受命于夫。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雖謂受命于天亦可?!边@位儒學大師是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顧炎武11.儒家思想經過不斷發展,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論最能體現其適應加強中央集權需要的是A.“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貧”C.“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D.“我之出而仕也,為天下,非為君也”12.《史記》載:漢武帝時,“公孫弘以《春秋》白衣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學士靡然鄉風矣”。該材料主要表明A.漢武帝廣泛吸納人才B.平民將相大量涌現C.儒學在民間開始興起D.儒學地位顯著提高13、董仲舒說:“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以此見天心之仁愛人君而欲止其亂也”。對這段話的理解,不正確的是A.宣揚“天人感應”學說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C.反映了董仲舒對儒學的新發展D.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動搖的15.“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边@首詩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獨尊儒術”C.王陽明的“心學”D.顧炎武的“經世致用”16.董仲舒融合先秦以來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學,其思想基礎源于對一部儒家經典的新闡釋、該經典是A.《春秋》B.《論語》C.《孟子》D.《易經》17.儒家學說在秦朝遭到沉重打擊,在漢代上升為國家的統治思想。這種變化同它自身的與時俱進有密切關系。與先秦儒學相比,經過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漢代儒學A.堅決排斥了陰陽五行之說B.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華C.提出了“為政以德”的觀點D.從批判時政轉變為維護現實統治18.朱熹強調“格物致知”,認為格物就是窮盡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極;陸九淵則從“心即理”出發,認為格物就是體認本心。由此可見二者爭執的關鍵是A.窮理的方法問題 B.理是否存在的問題C.理氣的關系問題 D.理的基本內涵問題19.“開始把世界本原、社會、人生融為一體,使中國傳統思維中有了更強的思辨色彩,這是一個了不得的成就,對后世有重大影響?!边@評價的應是A.荀子思想B.董仲舒新儒學C.宋明理學D.維新思潮20.兩宋時期是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演變的重要階段。在這一時期A.尊道禮佛之風盛行B.心學廣泛傳播C.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形成D.出現了批判君主專制的民主思想21.“自宋以降,仗義死節之士遠軼(超過)前古,論者以為程朱講學之效?!辈牧媳砻鞒讨炖韺W對宋代以后中國社會的影響突出表現為A.促進文化教育普及B.成為維護封建統治的工具C.塑造了中國人的價值信仰D.壓抑了人的個性發展22.“圣人不責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為圣”,這句話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張?A.朱熹B.陸九淵C.李贄D.黃宗羲23.黃宗羲認為:“然則其(封建國家)所謂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凑撜咧^有治人無治法,吾以謂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秉S宗羲思想的核心是A.建立一家之法B.法律是由人來決定的C.反對君主專制、實行法治D.建立君主立憲制24.“明清之際思想批判的實質是儒家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的活躍,他們使儒家思想更趨實事求是,與國計民生靠得更近。”這里“新的歷史條件”是指①蓬勃發展的商品經濟②新的生產因素和生產關系的萌芽③思想界因循守舊、陳腐不化④王朝統治的專制腐敗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25.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在清代被列為禁書,其主要原因是該書A.將人性與天理對立起來B.質疑孔子的權威性C.主張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擊君主專制制度26.儒家思想能夠成為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長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①其思想體系根據時代需要不斷豐富和完善②封建統治者的大力提倡③儒家思想沒有受到外來思想的影響④封建官辦教育對儒家思想的大力傳播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27.下列關于孟子的“民貴君輕”思想和明清批判君主專制的思想的評述,正確的是A.都是從本質上否定君主專制B.維護的階級利益相同C.產生的歷史條件相同D.都有一定的進步性28. 宋人沈括《夢溪筆談》中載:“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五代時始印五經,已后典籍皆為板本?!备鶕@一記載可以得出A.唐代還未出現印刷書籍 B.儒學復興運動開始興起-C.宋代活字印刷廣泛使用 D.雕版印刷術在宋代普及29.《金史》記載:“聲如雷震,熱力達半畝之上,人與牛皮皆碎進無跡,甲鐵皆透?!边@段材料描述的科技成就是()A.指南針

B.印刷術

C.火藥D.造紙術30.2023年10月,韓國申報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記憶名錄》,這是朝鮮李氏王朝時期一系列儒家學說相關作品的雕版印刷木刻板。由此可以說明A.韓國是雕版印刷術的發源地

B.李氏王朝是儒學的主要傳承者C.印刷術最早由中國傳入韓國

D.儒家思想具有廣泛的世界影響二、非選擇題31.材料1:儒者博而寡要,勞而少功,是以其事難盡從。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之別,不可易也?!妒酚洝ぬ饭孕颉凡牧?:《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漢書·董仲舒傳》材料3:天理流行,觸處皆是。暑往寒來,川流山峙,“父子有親,君臣有義”之類,無非這理。——《朱之語類》材料4: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下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學校。——黃宗羲請回答:(1)材料1對儒學的社會價值有著怎樣的認識?(2)材料2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張?對于西漢王朝的統治有何意義?(3)理學又被稱為“新儒學”,據材料3說明其“新”在何處。(4)材料4提出了哪些新的觀點?這些觀點形成的經濟根源是什么?(5)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歷程。

高二歷史第一單元試題答案31.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依據材料獲取和解讀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對歷史現象的宏觀把握能力。考查的主題是儒學的發展演變,要求緊扣材料總結各階段的內容及時代背景。答案:(1)認為儒學有助于維護封建等級秩序。(2)“大一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鞏固國家政治統一,加強中央集權。(3)把理和儒家傳統道德結合起來(或把儒家傳統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4)批判君主專制,藐視君主權威,限制君主權力。明清商品經濟發展(或資本主義萌芽產生)。(5)春秋戰國——儒家學派產生;西漢——儒學成為正統;宋明——儒學發展為理學;明清——儒學正統受到沖擊,但仍為主流。高二歷史第一單元試題答案31.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依據材料獲取和解讀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對歷史現象的宏觀把握能力??疾榈闹黝}是儒學的發展演變,要求緊扣材料總結各階段的內容及時代背景。答案:(1)認為儒學有助于維護封建等級秩序。(2)“大一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鞏固國家政治統一,加強中央集權。(3)把理和儒家傳統道德結合起來(或把儒家傳統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4)批判君主專制,藐視君主權威,限制君主權力。明清商品經濟發展(或資本主義萌芽產生)。(5)春秋戰國——儒家學派產生;西漢——儒學成為正統;宋明——儒學發展為理學;明清——儒學正統受到沖擊,但仍為主流。高二歷史第一單元試題答案31.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依據材料獲取和解讀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對歷史現象的宏觀把握能力??疾榈闹黝}是儒學的發展演變,要求緊扣材料總結各階段的內容及時代背景。答案:(1)認為儒學有助于維護封建等級秩序。(2)“大一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鞏固國家政治統一,加強中央集權。(3)把理和儒家傳統道德結合起來(或把儒家傳統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4)批判君主專制,藐視君主權威,限制君主權力。明清商品經濟發展(或資本主義萌芽產生)。(5)春秋戰國——儒家學派產生;西漢——儒學成為正統;宋明——儒學發展為理學;明清——儒學正統受到沖擊,但仍為主流。高二歷史第一單元試題答案31.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依據材料獲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